最后的模样
The Last Face,战地仁心(港),战地情(台)
导演:西恩·潘
主演:查理兹·塞隆,哈维尔·巴登,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让·雷诺,杰瑞德·哈里斯,布朗温·里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简介:在利比里亚这个饱受战火蹂躏的非洲国家,米格尔·莱昂博士,一位人道主义医生,和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女主管,雷恩·皮特森博士,彼此热烈地相爱了。然而因为各自身负任务,他们对解决这场狂乱的冲突的方法有了不小的冲突。如果不想爱情在眼泪中飘散,他们就得努力克服彼此的阶层差异和这场可能席卷整个国家的混乱。详细 >
因为西恩·潘也不过是好莱坞曾经的主流男星,所以拍出《最后的模样》这样质量的电影也没有过多好感叹意料之外的。只是这样一个西方世界白左道貌岸然到连多演一下都闲费劲的程度,也算是难得一见。影片自始至终都透露着一种直观又不明说的种族优越和思维优越。在非洲的人道主义战场,简直就成为了这些西方世界好人的表演舞台。电影那些极富导演主观意识的情绪镜头,都聚焦在这些“大慈善家”身上,从而自我感动。至于那些原住民水深火热的生活,作者真的有关注么,不过都成为主角标榜自己功绩的背景道具罢了。
不知所云。
不好好演戏当什么导演
真的是需要对西恩潘和Javier Barden很多很多的爱才能看下去啊。我觉得就导演本身来说没有问题啊。无非就是嗑嗨了嘛,这特么什么奇怪的剧本,奇怪的剪辑,奇怪的节奏,奇怪的反应,奇怪的意识流啊。
真是大跌眼镜,这么强的阵容演了一个无聊片
去那破地方干啥
没看完,看到一半,卒。抛开你那伪善的西方殖民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好不,说点人话,就是可怜巴登和塞隆了,整部电影下来都是蛋疼的表情,不知道是被剧本气疯了,还是被自己的表演矫情哭了
又丑又傻的西恩盘
多好的卡司多好的配乐,多烂的导演啊。
坐在家里安详地玩儿手机的喷子,对西方人道主义口诛笔伐,你们倒是在和平年代和平的世界,饱汉不知饿汉饥,好意思么?咋像对牛弹琴?
冗长的时间,不知道讲什么爱情故事,查理兹·塞隆的女神气质不减,不然真没法看。西恩潘居然还是塞隆的男友,不然谁给你来拍这种烂片。
过于煽情。
烂到极端。
野心太大,导致第三世界战争的摧残/人道主义和一个爱情故事都没讲好。看着查理兹塞隆想起的全是公车站上她给dior做的广告。
非洲的苦难和鲜血,都只是西方白人“人道主义”的壁纸。
I have seen this film, this is really sort od stream of conciousness. revealling the very bottom feeling of love, fear, hopeless... 也读影评了,大家为什么要喷那么多的脏?看完影片不能查阅一下关于当时利比里亚国家野蛮动乱的战况,有精力了解一点历史比喷脏好多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926/16/6748870_501659836.shtml
Sean Penn都成啥样了…..塞塞的手好米 剧情…..不可描述
这拍的什么鬼,看塞隆都硬不起来
挺费力不讨好的题材,虽然饱受恶评,但对于我而言,并非完全一无是处的电影。尤其是透过这部作品,了解到南苏丹这些被政治战争所荼毒的国度或地区,人们每天在注视着什么、遭受着什么,枪炮、劫掠、血腥、人性泯灭……以及,能够从发达、和平的国家,勇敢踏上这片土地的人,无论是切身付诸贡献的志愿者、还是将镜头瞄准这里的艺术创作者,我认为这份胸怀是非常难得的,至少是我自己全然做不到的。因此我还是颇为欣赏电影的国际主义视角,影片中呈现出的意识领域矛盾,虽然拍得混乱,但是多多少少能够有所理解。不过,就纯粹的技法的上来讲,混乱的剪辑、大量不明所以的场景、对白,的确有些业余。
朕其实就是想看看这旷世烂片到底有多烂,戛纳场刊0.2,低到创历史。所谓无国界医生就是跑到非洲滚床单,本片主旋律就是男女主的爱情故事,难免全部沦为背景板,台词强行煽情,还有为毛把阿黛尔拍的那么丑。鸡皮疙瘩掉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