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非常钟情于另类的宫廷电影,但忘记了电影的本质,反而让我想起了“黄海”,这宫廷剧简直粗制滥造。
演员们非常努力,无奈这个剧本的张力实在是有限。
对韩国的历史了解实在不多,但每个帝王谁不血雨腥风。
本片故事不够流畅,有些情节太过累赘完全可以摒弃。
”龙有逆鳞,触之必怒“,正祖的怒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铺垫,反倒被完全不必要的细枝末节拖慢了节奏。
貌似看是一部宫廷正剧,主角就是王,而实际上成就了王的事业和思想的真正人物却是那几个可怜的孩子:77号、220号、223号,单看他们的名字已经潸然泪下,没有父母、没有名字、为了活一个命、吃上一口饭,便把自己典当给了一架黑暗机器,成了这个机器的一个工具,就这么一直生活在黑暗的恐惧中。
但人的天性不能违逆的是,人性一直向往着温暖和光亮,所以,当有一些相惜的情谊,温暖的情感出现的时候,他们比任何人都珍惜,77号、220号这两个孩子,在黑丐帮里兄弟情深,自己取名甲首、乙首,而少年乙首竟然宁愿为成全兄弟而失去男儿身;净身进宫以后,成为尚册,跟着从小一起长大的王,同样承受着失亲的苦痛和黑势力的恐惧,所以他们的心就靠近着取暖,而王也成为尚册用生命去保护的兄弟。
而223号的宫女,被恶黑势力轻贱和利用,爱情的亮光也唤起她去寻找希望,同房间小宫女的信任也让她升起姐妹情谊,这也是促成她最后反抗恶黑势力而寄希望于王能改善天下......或许,这世间,并不是说消灭那么几个恶黑势力、有一个好王就能改变的,但人性对爱和温暖的向往,这是真正的底层基础,是每一个苍生为之努力的方向......韩国片看的不多,前阵子看的《隐秘而伟大》也不错,是一部能把人看哭了的人性片,总体来说韩国的导演还是能挖掘思想深处的。
导演和编剧不怎么样。
时间线刻意打乱,勉勉强强过得去。
故事还算圆满,太后为什么对付王上?
仅仅因为政治派别?
朝鲜的朝廷派系斗争如此激烈了?
这种斗争写得太浅了吧……如果不是和《思悼》一起看,根本看不懂的,背景交代的不够清晰,非朝鲜人是懵的。
节奏太慢了。
刺杀集团也太过强大了,利益勾结的刻画非常牵强。
表演非常程式化,导演太过举重若山,一点都不放松。
这种众所周知的宫廷故事很容易出彩,也很容易落入窠臼,或者斧凿太过。
音乐和场景不错。
明媚的镜头少了一点。
“龙有逆鳞,触之必怒。
”这就是《逆鳞》这个电影名字的由来。
这个故事发生在1777年7月28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这一年是清乾隆四十二年。
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初五,朝鲜国王李昑病逝。
世孙李算在前一年已经代王听政,三月十日即王位。
李算当了一年摄政王、一年国王后,于乾隆四十二年改元,因此这一年才是正祖元年。
李算死后的庙号原本只是“正宗”,朝鲜高宗在甲午战争后于1897年建立大韩帝国,自称皇帝,把祖宗十八代的庙号都升了一级,“正宗”也就成了“正祖”。
正祖李算 李算是直接接过祖父的王位当的国王,当时才二十三岁。
他父亲李愃是个倒霉孩子,在二十八岁的时候,被自己的父亲国王李昑关进米柜,活活关了八天直至饿死才放出来。
原因据说是“火病”,就是精神不正常,真实的原因大约是因为党争。
李昑本来很喜欢这个世子,听了不少谗言后就越看越厌,李愃因此抑郁成疾,干了些在李昑看来很是荒唐的事,最终于酿成了“壬午祸变”。
如果说“龙有逆鳞,触之必怒”,那李愃也算是触了李昑的逆鳞。
不能光是伟大的君王有逆鳞,无能的君王就没有,哪个老虎的屁股都摸不得。
李愃在关进米柜后被父亲李昑废为庶人,李愃一死,李昑马上就后悔了,赐儿子谥号“思悼”,历史上称做“思悼世子”。
李愃当这个王世子当成这个惨样,被父亲关进米柜活活饿死,历史上也是不大有的,朝鲜人对这个“思悼世子”十分同情,光电影电视就拍了十多部,2014拍的电影《逆鳞》是李算的故事,2015拍了李愃的故事,电影名字就叫《思悼》。
尊贤阁 “壬午祸变”的时候李算才十岁,当时想去救父亲,被祖父强行命人拉开。
又因“逆贼之子,不为君王”,两年后被祖父过继给早夭的大伯孝章世子为子,认伯母为嫡母,封为世孙,以便日后继承王位。
李算这可怜孩子在十岁的时候就遇上这么大变故,父不是父、母不是母,还要压下愤怒,韬光养晦,心思机谋深一些,是可以想象的。
李算的生母惠庆宫洪氏 李算十岁这一年二月行冠礼,算是成人,冠礼后迎娶了世孙嫔金氏,闰五月就发生了“壬午祸变”。
李算生性恬淡,和金氏感情冷漠,一直没有子嗣。
李算即位后弹压了一批权臣,但没有根除。
到电影背景中的这一年,7月28日晚上,曾参与构陷思悼世子的洪姓权臣指使扈卫厅军官和他当宫女的女儿姜月惠还有内廷仆役等,率五十名刺客埋伏在庆熙宫李算的书房“尊贤阁”屋顶,伺机刺杀李算。
君王待漏五更寒 李算这人喜欢读书,四书五经翻得烂熟,这晚也不例外,大夏天的半夜三更不睡觉,还在发奋苦读。
夜深人静之时,忽听有碎瓦落地之声,便命宦官查看,刺客趁夜逃走。
事后李算移宫别居,刺客们又奉命在8月11晚再次闯宫,这一回没逃脱,被守卫逮住了。
洪氏一族被悉数处死,是为“丁酉之变”。
电影《逆鳞》便是讲的7月28日这一天的故事。
正祖李算 讲述历史上有名的故事有很多方法,英国人把“玫瑰战争”翻来复去地讲,不厌其烦地拍,故事片纪录片,从《波琳家的女孩》到《都铎王朝》再加《狼厅》,搞得我都对那段故事很熟,讲起八卦来像在讲靠山屯二大妈家的家事。
中国人讲起“玄武门之变”来更是头头是道,对李世民把玉带挂在宫门上这件事情有好多看法。
晋江女作者们前赴后继地把康熙晚年的历史弹幕穿成筛子,“九龙夺嫡”倒背如流,见面就问你是四爷党还是八爷党。
现在由于韩流的缘故,连隔壁家米柜里发生的事情都知道了。
隔壁家这回讲“米柜二爷”儿子的故事,借鉴了很多流行元素。
手法是学的美剧《二十四小时》,把一天的时间拆分成若干个小节,每一节由一组人物填充,镜头来回切换,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叙述上用的是倒计时,标准的“桌下有一只倒计时的钟,三分钟后炸弹引爆”的格式,随着时间越接着终点,悬疑感越强。
分镜画面是学的中国功夫片。
刺客在“尊贤阁”屋顶翻越是《卧虎藏龙》,李算雨中片箭破空横过刺客面前是《英雄》,雨中刺客组织和禁卫军两边黑衣人打成一团是《黑客帝国》,这虽然是好莱坞大片但别忘了武术指导是袁和平袁六爷,雨中最后一场李算和刺客的双剑对决更是张艺谋式的舞蹈美学。
君王、内臣、刺客三人的关系,又是《纵横四海》《英雄本色》《无间道》这种港剧最擅长的兄弟情仇。
雨中片箭破空横过刺客面前是《英雄》 宫女月惠的作用,似乎又看到了《双塔奇兵》,小人物改变大历史。
大概只有故事的内核和儿女情长是韩式的,宫女可以随意出入内宫外庭乡村郊野。
宫女月惠 朝鲜内核+港式煽情+中式审美+英式叙事+美式节奏,《逆鳞》是一只缝合怪。
它讨好了所有人,每个有各自爱好的观影群体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角度,但也显得支离破碎,分散零乱。
这个故事由几组人物关系构成。
君王李算和他视如兄弟替他管理书房书籍的内官尚册“光幕社”刺客编号为77号的“甲首”、尚册和他的生死兄弟同是杀手组织“光幕社”成员编号为220号的刺客“乙首”、乙首和他钟情的女孩同为“光幕社”刺客编号为223号的洗踏房宫女月惠、宫女月惠和她视作妹妹的同屋十岁小宫女福聘、王大妃殿的小宫女福聘和背后主子李算的生母惠庆宫洪氏、李算生母惠庆宫洪氏和已故君王李昑的王大妃贞纯王后金氏、王大妃贞纯王后金氏与孙子李算、李算和禁卫大将洪国荣、李算和御营大将五营首领具善复,以及“甲首”“乙首”和刺客组织“光幕社”幕主。
小宫女福聘 要把这些人物关系在每一个时间节点里讲清楚,就很不容易了,还要在时间进程中把这一天的君臣对立、祖孙对抗、刺客组织、权臣计划、李算应对、男女相恋、兄弟情深等等情节安插进每一组人物对话中,每一组人物能够分派到的时间十分有限,掐秒限时,编剧尽力了。
观众或许会觉得前面的铺垫过长,支线人物太多,光是把这些人物之间关系理解清楚,他们要干什么的目的想明白,都需要花点时间,再加上反复的闪回,对杀手组织的回忆稍多,占的比例过大,前一个半小时的亮点太少,这些感觉都是有的。
“光幕社”刺客编号为77号的“甲首”内官尚册 用人物关系推进故事,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结构过于松散,这一点在《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中尤其明显,由于剧中主线人物太多,一集五、六组人物,一组人物占几分钟,说几句话一集就没了,还什么都没展开讲,最后只能靠陨石坑坑死一众配角才能收束得住。
《逆鳞》是一部商业片、动作片,不是历史片、文艺片,这样讲故事,太吃力了。
作家写小说、编剧写剧本,都是先有结局再写开头,这和读者看小说、观众看电影正好倒过来。
同样的,《逆鳞》的编剧写这个故事,前面五分之四的情节都是在为结局的高潮部分作铺垫,捋清人物关系,每个人物分配到的时间和任务,所有的细节,都是为最后的雨中对决而去。
电影一开始李算的裸背和流汗的肌肉、用负重的方式来健壮筋骨,是为了最后的双剑对决;尚册的被遂和李算的宽恕,是为了尚册的去而复回,在关键的雨中对决时出场;乙首杀人是为了显示他高超的武艺、和宫女月惠相爱是为了坚定他杀主的决心;月惠对福聘的保护、对后宫宫斗残酷的认知、对养父践踏自己尊严的怨忿、对杀手身份的厌恶、对刺客组织残害儿童毫无人性的痛恨,对爱情的憧憬,对李算的同情,最终让她倒戈,利用洗熨宫女身份的便利,把真相写在纸上,缝在君王的内衣里,让他提前知道晚上的计划,在屋顶安排好禁卫,等刺客都被禁卫杀死后,和乙首做最后的对决。
今日杀主 所有的情节,都是为那一场雨中对决服务,四面八方的铺排,只是为了让一身白衣的玄彬和一身黑衣的华信来跳一支双人舞蹈《雨中曲》。
《逆鳞》的第一主角是玄彬演的李算。
玄彬退役归来,第一部作品选了《逆鳞》,眼光不可谓不高,有一种“王者归来”的感觉。
电影一开始,便以玄彬的一身漂亮肌肉亮相,想来是吸引了不少粉丝的关注度。
退役归来的玄彬从容貌到身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比金洙元时期成熟不少,极其耐看。
玄彬不是动作演员,此前的电影作品也都不是商业影片,电视剧更是以翩翩公子为主,这个转型,转得相当漂亮。
最后一场雨中戏,不管是射箭还是打斗,都完成得干净利落,光是看这一场武戏,就足够过瘾了。
玄彬一身漂亮肌肉
玄彬一身漂亮肌肉 何况还有华信。
看到华信是意外之喜。
《逆鳞》这部电影放在网盘里很久了,一直没点开来看,直到看过了《嫉妒的化身》,看过了《共助》《猖獗》和《阿宫》,前两天忽然想起网盘里还有这部,便打开来看,看了有10分钟还在铺垫,刚觉得有点闷想关掉,忽然看到静止的湖面上飘过来一艘柳叶般的小船,华信一身白衣坐在船里,登时精神一振。
有华信就不会闷,我相信他的“作”力。
柳叶小舟
静止湖面 就见他一出手一筷子就捅死一个胖子,原来可爱的华信这回演一个刺客,没有名字,只有个编号220,还好有个大哥保护他,给他取名叫“乙首”。
一出手一筷子就捅死一个胖子 跟着他去见光幕主,吵着要离开组织,要自立门户,把师弟们打得落花流水。
转身又坐在茶寮饭铺里,背后的柱子上贴了纸条,上面写着“团体欢迎”,我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华信我果然没有看错你,有你就有欢笑。
团体欢迎光幕主 再然后又看到他去见宫女月惠妹子,回忆中他默默地跟着妹子从城里到江边,从冬天到秋天,手里捏着一朵淡紫色的马兰小花,宫女月惠妹子素净的容貌就像那朵马兰一样可爱。
宫女月惠妹子素净的容貌就像那朵马兰一样可爱 华信真是得宠,连李算都没妹子呢。
李算暗中喜欢一个至密房宫女秀莲,偷偷看她,低头含笑。
尚册明白他小心思,说可以召秀莲侍寝。
李算推说不是喜欢的类型,尚册说你们是绝配。
李算佯怒,又说不能让嫔宫殿知道。
尚册噗嗤一声笑。
李算掩藏不住笑意,嘟囔说你别笑,你可真是……李算在这里的羞涩一笑,真是有少年人初次动心的可爱。
那一幕是冬天的场景,尚册在拨炭火,这会儿都七月底了,李算独守空房所为何来?
难道只是因为在丧期按礼不能召至密房宫女侍寝?
但在尚册的交谈中倒好像还没有嫔妃一样,实际上李算十岁就已经娶了世子妃了。
李算羞涩一笑,真是有少年人初次动心的可爱 华信真幸福,他暗恋的妹子也喜欢他,答应和他私奔。
离开王宫前月惠安排好一切,这么心思细腻的妹子哪里去找,华信这回又是编剧亲生的宝宝。
到了约好的时候,华信在宫门口等着妹子,亲眼看到妹子被李算和禁卫大将带走,因而答应幕主杀王。
多年以后,兄弟路遇,见面不识 看电影也讲究缘分的,如果不是先看了《嫉妒的化身》,认识了演华信的演员曹政奭,在华信这个悲剧人物身上看到了喜剧色彩,那么看《逆鳞》的乐趣就要少了一半。
刺客这个角色的自由度多大啊,比起李算的正襟危坐缩手缩脚,看尽别人脸色,心里一万个小九九在盘算,再加一万头神兽奔过,刺客真的是想怎样就怎样,想爱的妹子就去爱,想过的人生就去过,哪怕是最后战死,那也是为他的信念而死,为他爱的人去杀死心中的敌人,值了。
李算心里一万个小九九在盘算,再加一万头神兽奔过 曹政奭是舞台剧专业演员,能歌善舞,舞蹈功底极好,因此他演的刺客,看上去是在砍人,实际上是在剑舞,每一个动作都施展到极致,腾挪跳跃,兔起鹳落。
玄彬在他的配合下,也把雨中对剑一段武打戏演绎得极佳,更兼玄彬身量修伟,长手长脚,打起来如白鹤亮翅、海底探月。
两人舞剑,双剑合璧,赏心悦目。
要看儿女情长的观众有华信和宫女妹子,要看英雄气短的观众有尚册和乙首见面即死,要看动作打斗的观众有李算和乙首的雨中对剑,要看宫斗的观众有两宫女人互相下毒,要看宫廷秘辛的观众有美艳狠毒的贞纯王后。
王大妃贞纯王后是李昑的继后,比李昑小五十一岁,李昑死时贞纯王后才三十岁,只比新王李算大七岁。
后宫也好,前朝也好,向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三十岁的王大妃想要以后在宫中的日子过得舒心,家族继续飞扬跋扈,非把羽翼已成的年轻君王打败不可。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电影中用了四场戏来表现王大妃的权势。
第一场戏是凌晨,李算去王大妃殿问安。
贞纯王后晨妆初洗,盘坐在宝座上,白色寝衣下伸出一只玉足,让小宫女福聘剪脚趾甲。
李算跪在座下,表情先是惊愕后是隐忍。
这个场景,不是年轻的庶祖母和成年的孙子之间有暧昧,而是为了拍出暧昧,放给观众看。
贞纯王后晨妆初洗,盘坐在宝座上,白色寝衣下伸出一只玉足 韩志旼饰演的贞纯王后在这部电影里负责美艳妖惑的部分,第一场戏是清晨的白衣纤足,第二场戏是中午的湿衣玉腿,第三场戏是晚上的玉肌裸背,第四场戏里王大妃终于穿好衣裳了,织金通袖官绿袄子配紫酱红织金马面襴裙,明宫命妇的打扮,端庄华贵。
清晨的白衣纤足
中午的湿衣玉腿
晚上的玉肌裸背 这部电影真的是拍出了韩志旼的美。
镜头里她尖颔大眼,楚楚可怜。
看了她的泪眼,不由得生出要保护她的心来,可怜她花样年华,深宫寂寞,再是锦衣玉食,也没人抚摸她的雪肌玉肤。
雪肤花貌 大约是玄彬和韩志旼在《逆鳞》里气氛暧昧得十分恰当,让制作方很感兴趣,紧接着就让两人合作了电视剧《海德、哲基尔和我》。
《逆鳞》在2014年4月上映,《海德》在2015年1月上映,两部作品是前后脚,但《海德》里两人的气场忽然大大不合,演情侣不像情侣,倒像是手足。
《海德》上映时两人做宣传,主持人说玄彬合作过的女演员里以韩志旼最漂亮,玄彬点头说是。
其实漂亮的是《逆鳞》里的贞纯王后,不是《海德》里的张荷娜。
演员美不美,除了演员本身的容貌,还要仰仗摄影师的镜头、导演的眼光,要导演非常爱这个演员这个角色,摄影师才会把演员拍得十分美丽。
《海德》的摄影师显然没有《逆鳞》的摄影师爱她,在《海德》里,她的美丽大打折扣。
织金通袖官绿袄子配大红织金马面襴裙 《逆鳞》这部电影差的是编剧,玄彬和韩志旼的表演没有问题,曹政奭更是有意外之喜。
他的冷口冷面和玄彬的冷静冷淡全然不同,一个是向死的决绝,一个是往生的谋算,一个奋不顾身,一个成竹在胸,两个男人的决斗,十分好看。
但雨中对决,并不是十分必要,不下人工雨只能更好看,至少武打动作可以看得更清晰,演员也可以演得更从容。
何况编剧在这里还犯了个常识错误,他认为大雨降临,禁卫军的火枪受潮不能使用,可以让刺客更加生猛。
但他不知五营的弓箭同样怕雨,生物材质的木弓和牛筋弓弦遇水会失去弹性,大雨之中同样不能使用。
埋伏在尊贤阁屋顶的弓箭手和火枪手最后都只能上刺刀贴身肉搏,这样大雨即不必要,前面五营大将的威胁和得意也就没必要铺垫,最终还是要靠光幕社的五十名杀手亮出雪刃。
光幕社五十名杀手 月光下剑如秋水,星眸慑人。
玄彬和华信黑白相恃,各持长剑,仙鹤剔羽般舞蹈,那才叫好看呢。
这不就是韩版的《24小时》吗?
借了一个历史背景,讲了个暗杀的故事。
其实《长安十二时辰》更适合拍电影,拍剧太拖沓了。
看完觉得还行的,这个评分有点迷惑。
我觉得故事性和节奏把控上比《南汉山城》和《最终兵器:弓》要好些,当然比不上《思悼》,《思悼》那是王炸剧本,但7分还是可以上的。
不过有些地方有点扯,英祖会靠血书来保正祖?
要真这么简单,那当年思悼世子何必惨死?
见识过大风大浪的惠庆宫怎么会用下毒这样的低级手段对付贞纯?
然后最后正祖用宽恕太后来换取母亲毒杀太后的罪,这更扯了,直接把太后一杀谁会追究惠庆宫的事。
给我最大惊喜的是韩志盿的贞纯王后,玄彬的正祖大王感觉缺了点力道。
一个人要想成熟确实要将自己的经历丰富起来,在经历了海军锻炼的玄彬这次的演技果然有提升,沉静中透露出杀气,表面懦弱实则内心强大,自幼就有自保意识。
在外界看来,大宗是个窝囊的皇帝,被老论们控制,但是老虎总有发威的那一天,内心的沉稳也使得思虑跟动作更加敏捷。
本片的叙事手法以时间为准,但每一个点都交代的异常清晰,绝不会有混淆之感。
第一次觉得韩国古装电影其实并不像大多数人想的那么困乏,反倒是亮点不断。
其次是感觉每个演员的可塑性非常强,本片杀手乙首的扮演者曹正锡一改《观相》中办事不力的小舅子形象,将杀手的冷峻和无奈演绎的恰到好处,真的很帅。
演员们也都是非常熟悉的,又来着《继承者们》的妈妈们,也有洪尚秀导演钟爱的郑恩彩、郑在咏,还有来自《新世界》的恐怖面庞朴圣雄等实力演员,将本片演绎的更棒了!
纵使世间有再多邪恶,但终究抵不过时代前进的步伐。
《逆鳞》是玄彬退伍以后的第一部作品,他用心挑了这个片子,看得出演得也很用心。
那么部片子好不好看呢?
如果不明白朝鲜历史的人单看这片子,一开始肯定会觉得一头雾水,所以看这个故事之前,不妨翻一下历史。
这是讲述号称朝鲜最后一位明君的正祖刚刚登基,正祖元年的一个故事。
正祖是英祖的孙子,英祖的儿子又叫思悼世子,思悼世子在朝鲜的历史上面各种说法,有说他本身有抑郁症后来疯了,被废,然后被英祖赐死,但是他自己不想死,后被英祖关进米柜活活饿死,后来英祖又后悔所以给他的尊号为“思悼” ,他原来叫庄献世子。
英祖将李算过继给他的大伯,后来继承王位。
而思悼世子的死因有说是因为党争被害死,而《逆鳞》 就用了这段历史,说思悼留下一件内衣写了他被老论党所害的血书,如果这件血衣露面的话,王大妃的家族就要被灭门。
当然历史是不是这样,咱也不知道,咱们就看戏。
配角都很有光彩,韩智敏演王大妃,也就是英祖的王妃,她是英祖到六十多岁续娶的,她才15岁,擦,老不羞的英祖……也就是这个王大妃, 给李算带来多大的麻烦,这部戏里就是她要废掉李算,派杀手杀李算的过程。
韩智敏演得真好,那种心机,还有风华,啧啧……金成玲演惠庆宫洪氏,这里面的她的故事不多,其实她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呐,她是思悼世子妃,但是她放弃了自己的LG,保住了她儿子的位置,她因为世子被废,她改封为惠嫔,而李算因为过继给大伯,也不能叫她母亲,叫能尊称为惠庆宫,她是一个极有才华,而在深宫中活得特别不快活的人,她有一本著作叫《恨中录》。
《恨中录》同《癸丑日记》与《仁显王后传》被称为朝鲜宫廷小说三部曲。
这个故事开始埋伏笔埋得比较深,然后历史的背景也很深,所以开始看得很闷。
是慢慢拉开序幕的那种。
因为我之前就对这个片子感兴趣,所以我在看之前就恶补了所有的历史背景,我个人认为还算好看。
玄彬,在这部戏的前半部分完全看不出他个人的演技,就象正祖一样,隐忍所有的一切,等着发力的一天。
剧中非常强调,活下去,每个人都要活下去,哪怕是苦苦挣扎,也要活下去。
剧中的每个人都是这样。
玄彬的个人魅力到中间开始,他演的是一个仁君,哪怕不苟言笑,但是他的仁爱之心还是小处见大的。
里面最出色的是他射箭,真是帅呆了……还有最后那段他面对刺杀,他的冷面杀心,演得很不错的。
那对乞丐兄弟的一生是串起整个故事的主线,有些巧思。
这片子不错,但是距离我的期望值还是有点差距,因为把一个那么大的历史事件用一部电影来浓缩,想法是好的,但是明显觉得不够,如果完全不懂这段历史的人来看这故事,肯定觉得很闷。
但是如果懂这段历史的人来看这个故事,又觉得缺点什么,不够丰满的感觉。
不过,还是推荐看看,看之前先翻一下朝鲜的历史,也不错。
因为不是很了解韩国历史,所以看得还是有点辛苦的一边看还要一点百度,每每这个时候,我就很嫌弃自己的考据癖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那几个年轻漂亮的姑娘为什么心机这么强!
为什么这么厉害,基本上很多人都被那两个女人玩弄在手里呀?!
特别是皇太后,明明就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但是那么厉害,真是好佩服好佩服!!
如果是在中国古代,也是应该会留名历史吧事实上特意百度了一下,确实留名了!
感觉很帅气哦那个小姑娘叫福嬪的真的很可爱呀,明明就是小姑娘,但是有点可怜呢也很可爱最后终于发现,这个故事不是正式的政治剧,而是一个感情戏,每个人的感情都在其中纠缠着,也因为其他人的关系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利益,所以才让事情变得更复杂一定要吐槽一句名韩国就是小家子气,最后都是篡权的大戏了,还是只有几个人,因为细节上处理的很到位,但是就是感觉很小气呀!!!
但是最后玄彬好帅气!!!
最后的结尾有点悲伤呢,但是政治也许就是这样吧成王败寇,我们都要努力成功呀!
全片故事展开的方式我很喜欢,有点韩版24小时的意思。
至于片中一些历史细节我不了解,没法指点其合理性,因为片子走的情感层面多一些,历史背景介绍过少,但其实并没有影响我对电影的理解。
我只能以观赏电影本身的角度认为本片没有大的逻辑问题,每个人物发展都在情理之中共同促成结局。
而且片子比较精彩画面精美,至少吸引了我,大半夜的困意全无。
我觉得电影最大的问题是过度渲染了甲首乙首的感情,显然这对情节推动没什么作用,反而显得矫情。
且最后刺杀行动对王的威胁过大,竟然刀都能架到脖子口,这就有点不够严肃了。
还好结尾还算大气。
话说看的过程中真心觉得玄彬不像玄彬,只是王而已,很多表情我都很陌生,而且对王的拿捏可谓恰到好处。
不得不恭喜啊,看来守住演技您就还有希望。
最后的打斗场面虽然狗血但王连续射箭那段真心帅!
最后因为玄彬加一星,再为他不顾粉丝心情的造型减半星。。。
三星半
相传,龙的脖子间生有一块白色鳞片,呈月牙之状,一旦触碰必会引发龙之怒。
这就是逆鳞一说的由来。
而一国之君即为真龙天子,触碰到他的逆鳞又会是什么结果?
公元1777年,7月28日,晚11点15分,暴雨倾盆。
位于李氏朝鲜的京都城,一场大规模的刺杀正在分秒必争的进行当中。
他们的目标正是当时朝鲜社会至高无上的王,史称正祖的李算。
正宫王太后似乎是胜券在握,生杀大权尽在其实,所谓的王亦不过是蝼蚁。
如果你遭遇不测,我会很麻烦的。
简简单单一句话,生死尽在其一念之间。
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乖乖听话,否则的话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王又如何?
还不是我想废就废,想立就立,想杀就杀,焉能奈我何?
身在深宫之中,李算该当如何破局?
他早就了自己近乎强迫症的方式。
每天凌晨三点起床,不干别的,先健身,而后读《大学》读《中庸》。
更衣之前,先在身上穿戴沙袋,一穿就是一天,以此进行耐力训练。
其生活高度自律,近乎丧心病狂,日日如此,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们可能一直有个误解,认为古代帝王权力滔天,又有三宫六院,福寿无双。
宫殿是天底下最敞亮的地方,每日吃得满汉全席,又有歌舞随时等候观赏。
殊不知,这只是近年来很多电视剧的误导罢了,大多时候帝王岂能如此逍遥?
生在帝王家,如果很不巧坐上了龙椅,那么就将承担古代世界风险最高的职业。
做得好也许可以名留青史,做得不好不仅大好头颅不保,还得背负永远的骂名。
君不见,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有几个能够得到善终?
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南唐后主李煜死于北宋开封,明末崇祯上吊于煤山。
以上等人都是在李算之前,史书上记得历历在目。
李算健身,强化肉身,练习剑术,且疯狂练习射箭,为了什么?
四个字:韬光养晦。
这些必要的修行其实是儒家六艺一直强调的基本生存技能,后世却忘得干干净净。
但熟读儒家经典的李算没有忘,而是付诸实践,强文暴武,发挥儒家暴力美学。
他的箭术,已经远远超过禁卫军最顶尖的水平。
放眼18世纪的整个李氏朝鲜,最顶尖的刺客在他面前也不能取得丝毫优势。
文能治国兴邦,武能骑马射箭,这不就是古代儒家对于圣王的理想要求吗?
真的很难做到吗?
看电影《逆鳞》时也许觉得不怎么困难,其实难于登天。
帝王的诱惑远远超过现代人,美女如云的后宫,山珍海味的美食,都是训练大敌。
古往今来,多少雄才大略的帝王没有死在战场,却死在绝代佳人的闺房之中?
自律和坚持,永远都是不二的法门,若是事事等待明日再做,明日何其多啊?
刺杀当晚,我注意到电影中的李算单凭一己之力,就射杀了6名刺客。
而且主要还是掌握制高点的敌方弓箭手,可谓是目标清晰,老谋深算。
光是李算一个人就给予对方有生力量以沉重打击,不可谓不强大。
哪怕是接下来面对朝鲜第一剑客,也依然毫无畏惧,对决之中不落下风。
这就是坚持训练的结果,一切水到渠成,不是一天就能够达成的。
即便放在今天,李算这种恐怖的强者,无论放在哪个行业,都是不折不扣的王者。
我们渴望成为某个领域的王者,因为只有成为王者,才能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而要成为王者,就离不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强度训练。
至于训练什么,完全取决于你所从事的行业,日久天长,大家伙儿应该自有选择。
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在这一天一夜之间慢慢积累,终于形成巨大的鸿沟。
还是那句话,浑浑噩噩是一辈子,慷慨高歌也是一辈子,就看我们怎么选。
不清楚历史背景看得有点混乱,估计老外看我们的铜雀台、王的盛宴之类也是迷糊~玄彬的身材…口水~~光线暗又是古装造型角色又有点多…看的脸盲…感觉不如观相严谨,场面还是满盛大的,不明觉厉的赶脚,为什么这种类型的古装剧我总看到了基情,饭韩团中毒太深的缘故?
搞这么多就是为了基情,太烂的剧本…
韩国宫廷剧总能拍出黑帮味道来。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洋洋洒洒拍了136分钟!叙事做得太差,各种插叙倒叙毫无条理,凌乱不堪。
不亚于思悼
镜头不错~~ 剧情简单粗暴,结尾草草收场
不错
故事主线以某一关键时刻的倒计时来跳转场景,对波诡云谲的宫廷斗争展开了紧锣密鼓地倒叙,到点之后又转回正叙结题,结构上算是花了一点心思,色彩运用等方面也很注意细节问题。
正祖大王李祘的日常!服装和道具很养眼,比《光海君》略好。三星半。
精彩,爽,一次性看完
he
彬oppa古装怎么也这么帅!
玄彬回归后的肉体很美好,皇奶奶什么的有点被惊吓,改天搞搞清楚韩国的这些个王究竟是咋回事...剧情一般般吧,配乐和剪辑蛮给力的,三星半加半星。另外豆瓣的介绍实在是令人提不起兴趣看好吗...
如果不清楚这段历史,根本看不明白这片讲些啥。就算懂得这段历史,也看个迷迷糊糊。叙事挺糟糕的
虽是玄彬回归之作+1, 但需要重新定义"诚意之作"。剧情题材一般般吧
竟然打破了“豆瓣评分低电影一定很差 评分高也为未必好”的定律 很喜欢 看过《思悼》再看这部其实很容易明白叙述 光影构图都极美 对于玄彬 我可以都已经说累了
韩国电影《逆鳞》,玄彬主演朝鲜王朝时代的正祖王。他的父亲被权臣杀死,他想要复仇却又危在旦夕。无论是王子还是朝臣,都需要读经,都需要对四书五经滚瓜烂熟。可是,并没有人能够把《中庸》第二十三章背出来。朝鲜王朝,像宋,又像明,笼罩在朱子学的权威之下。朱子学可以规范我们的道德,可是也会让人变得虚伪。它可以辅佐统治者的权威,但却不能避免党争与自相残杀。任何一种学说,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韩国棒子脑袋太奇怪了实在他妈的看不下去
啊!多露几次吧!欧巴!大白马!
只为玄彬偶吧的颜!!
没看到权利的斗争,没看到故事的起因,第一次看历史题材还要去自己百度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