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神舟五号上天、北京申奥成功的2003年,来自马家堡子的农民马大帅,来到大城市开原,投奔自己的妻弟范德彪,寻找自己逃婚的女儿马小翠。
Part.1范德彪AKA辽北第一狠人、水库浪子、维多利亚娱乐广场保安部经理。
有句话说得好:“带金链子的不一定是大款,还有可能是德彪”。
他带墨镜、金链子,手拿大哥大,开(老板的)奔驰车。
拿手技能是鹰爪挠,但在实战中总被敌人击倒。
虽然已到不惑之年,但对外宣称自己forever29。
他是敞亮老舅,帮马大帅和小翠找工作,有事找他,绝不推脱。
他是个好人,但他更是个Bking,讲排场、爱装逼,在马家堡子的乡亲面前假装自己是发财的大款,最后酿成诈骗悲剧。
一个善良又虚伪、真诚而世故的东北老舅。
马大帅aka开原第一拳王、死亡乐队主唱。
他进过监狱、卖艺要饭、当过搓澡师傅,做过职业葬礼哭丧。
没上过班,没有五险一金,收入全靠碰运气。
他善良,收留了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小孩,认他们做儿子;他自私,把闺女结婚的彩礼钱用来盖房结婚,迎来自己人生第二春。
他怕事,他不想让小翠嫁给吴总,怕将来遇上麻烦;他勇敢,连牛二都打不过的他敢去和绑架小翠的歹徒搏斗。
他是自私的父亲,淳朴的农民。
Part.2在15年之后的今天,马大帅和范德彪又火了一把。
活跃于2000年代的东北,走红于2019年的B站。
当马大帅和范德彪再次被人们看到的时候,他们和小丑演对手戏,出演抖肩舞、唱《bad guy》。
年轻人把他们的故事配上音乐和剪辑,称他们是东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
但现实往往是比电视里来得更魔幻……在千禧年前后,正是东北经济从发达走向衰落的时代。
《马大帅》里,流浪的孩子自力更生;提前退休的局长,把撒谎当做职场技巧;装瞎的人在街边乞讨行骗;印假钞、行窃、吸毒……这是一部让人捧腹的喜剧,但更是一部东北小人物的悲剧众生相。
很多人下岗了,很多人离婚了,很多人无家可归了。
这些人是被生活抛弃的人。
他们的过去有多辉煌,现在的人生就有多暗淡。
在下岗潮笼罩下的东北,很多人觉得自己深陷泥潭,许多来自东北的作家都描述过这样的困境。
Part.3而范德彪和马大帅不会有这样的困扰。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获得过生活的眷顾,从未离开贫困区,只在社会的最底层摸爬滚打。
我们身边都有范德彪和马大帅这样的人,踏实肯干又自私虚荣。
买很便宜的烟和酒,住在四面漏风的房子里;和身边的人算计,一分一厘都要讲清。
朴实、善良、讲情义,但更精于算计、只爱自己。
他们的生活里没有星空和宇宙,只有眼前的好酒好肉。
但是,谁又能说,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呢?
凭借着一己之力,拼尽全力的活下去。
任时代翻云覆雨,都能够挣扎着保全自己。
这已经是一种顶级智慧了我们怀念德彪和大帅,更多的是怀念这种小人物的勇武,那种不知道前面是什么,也敢一口气往前冲的劲头。
在今天,这样的品质难道不是更为可贵了吗?
There is a problem in both Liu and Ma, the director is a little bit unhelpful of making story after the main character getting rich— they are very easy to spend the money on entertainment or unwell business.comparing the two parts, actually i have to admit that I prefer the first part.after so many productions now we can say that in fact the director is more good at the village and villager’s topic, now we have consider about a totally serious topic: after the village topic, what should we discuss in this new age?
(警察误抓马大帅后找到范德彪)警察:你和马大帅什么关系啊?
范德彪:没,没,没啥关系啊。
警察:没啥关系?
没啥关系你把这个寻人启事登的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范德彪么?
范德彪:他,他跟我姐结婚了。
警察:那他不就是你姐夫嘛。
范德彪:但是,我姐,已经去世十来年了。
警察:你去世十来年你也是他小舅子啊。
范德彪:我,我跟他不太对付。
警察:你不太对付你也是他亲戚么。
范德彪:怎,怎么滴,有什么事么?
警察:那个,有个假钞案子涉及到他。
范德彪:谁啊,马大帅倒腾假钞啦?
那,那跟我可没啥关系昂!
对不对!
我,我还得工作,完了你们再调查调查(说着转身要走)。
警察:来来来,你别着急,还没说完话呢。
这个案子已经破了,这是一场误会。
你跟我们到派出所把人接回来吧。
范德彪:误会啊,哎呀,那,那行了,那就算咱们的会晤了。
啊,接人去,那咱接人去吧。
还有范德彪为了给马大帅还彩礼3万块钱回家乡的那一段,虽然也是装大腕,但是和乡亲们说话的举手投足之间演的都非常到位,与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里面面俱到的丁主任的表演异曲同工,2016年范伟才获得金马奖影帝,但是不得不说,2003年他在《马大帅》中的表演就已经显现出了影帝之象。
东北剧里,《乡村爱情》应该是知名度最高的,炒火了本山传媒的一票演员,本山这个电视剧就是本山传媒的印钞机,流量入口,一个纯商业的东西,如果有一点精神内核,那也是在第一部的时候,可能有过,后面的纯属胡编乱造了,基本都看不进去了。
之前有个一剧,赵本山演的,好多人还记得名字,但是内容可能记不清了,就是这部《马大帅》,这部作品是一个喜剧外壳,但却是有东北人特色以及精神内核的作品,他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甚至现在东北人的一些精神层面的实质问题和情况,真实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可以说这部剧百分之九十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社会风土人情,除了为了吸引眼球而做出的喜剧上的包装,这几乎就是一部纪律片了,但剧作家没有荒废这种喜剧和戏剧的特权,在第三部中,范德彪彻底走向了梦与现实的边缘,并试图自杀,这个喜剧内核里的悲剧色彩被充分的挖掘出来,这是一部教科书一样的电视剧,一个把写实手法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结合到完美的写实主义电视剧,当然,他有瑕疵,但在那个年代,刚刚进入千禧年,赵本山和范伟都还是一个有艺术追求的艺术家,不同于现在的赵本山,已经完整的告别艺术舞台了。
本剧的层次,特别是第一部,非常的好,也就是纯纯是本子好,好在哪?
首先,在重大的社会变化下,他直接展示出这个变化的结果,你比如:1 那位官瘾十足的文化局长为什么得了这个心理疾病?
是因为当时文化局一刀切,无论到没到岁数,直接砍掉所有人。
2 马大帅到城里来为什么?
因为当时还愚昧的相信指腹为婚,强制女儿嫁给村长儿子,这造成了本剧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倒下。
3 玉芬的前任牛二,离婚了还在家闹,这种事在当时确实很普遍,因为当时法制不健全,警察觉得那是家务事,都不管,这是造成玉芬出逃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也是造成后来范德彪一系列事件的起因。
4 哭丧假哭给钱,这个我倒是没真正见过,但这个意思就是生前不尽孝,死后花钱办个大点丧事表示孝心,这个的确广泛存在,而且不只是在当时,现在也一样。
5 这么多的孤儿流浪,这部剧给了这些孩子一个温暖的解决,马大帅成了他们的干爹,社会对成年人可以不再教育,但对这么大的孩子,政府是有责任教育和看护的,哪个国家都应该是,这是个常识吧,片子没有敢从这个角度深入探讨。
6 警察几次出现调查和审讯的过程都非常不合正常流程,事情没有查明就把马大帅关起来了,作为社会暴力机器,这么做能没有民怨么?
7
小时候看过,经历了将近十五年再看观感已经完全不同了。
德彪在新一代年轻人种俨然成了红人,我们都在笑他,他无论是行为、语言还是表情,都透露着夸张荒谬,但又极具合理性。
看他自己,他认真自信,尽管屏幕外的我们跟看傻子一样但他从未怀疑过自己,并且永远乐观,看似满嘴胡言,但彩礼他协调着给还了、工作给安排了、人确实能在乡亲们面前抬起头来,大家确实得尊称他一声彪哥,何况人还有桂英这样的真爱,所以人家其实该办的都办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人生赢家啊,马大帅得着好了对他也好啊。
并不是你认真了就输了,什么及时行乐游戏人生,你只有认真严肃不游戏人生才能游戏人生(我很讨厌这么模棱两可故作高深地说话,但我暂时找不到更好的说法了)我希望我能成为范德彪那样的人,除了在村民面前显摆(他在别人面前吹牛都好使,可惜村民容易当真),自信乐观热爱生活,被抛弃被伤仍勇敢去爱,大胆做事不怕被人笑话,有情也有义。
2017年 个人自用 非影评 赵本山的电视剧把黑土地演绎的很真实 基本上剧中就没一个好人 做为一个小人物 做为低端人口 身边是遇不到好人的辽宁 开源三轮车真是太有个性了蚁力神的广告植入 居然卖两千多马小翠这个角色太讨厌了 长的丑 没演技 嘴笨 最后都是一看到她就快进马大帅从农村来找逃婚的女儿 车上钱包丢了 睡火车站 抓小偷反被诬陷 火车站被假钞贩子错拿书包被警察刑拘 后因为抓住罪犯才释放 路边拉二胡被城管罚款一百多 结识了几个流浪小孩 找到范德彪后住在他家 在桑拿搓背因为技术差被开除 在餐厅刷碗送餐 去给别人哭丧 给一退休干部陪聊天 给一拳手当陪练 因为打醒拳手而受到感激而且学会了拳击打败牛二 照顾老太太认干妈得到遗产五十万 五十万被老太太儿女要走又被律师追回 退休干部帮助他开班了学校范德彪在维多利亚做吴总保镖 过度膨胀 几次被打 只会做挠人的动作 曾经是个厨子 因为要自己做生意 与村里人合股开养殖场被骗八万 躲起来去换气 找到骗子 骗子腿已经被打折 范德彪与餐厅老板娘一起了赵钢 混混出身 去酒吧看场子 要找老疤报仇 因为弟弟吸毒与老疤有关 弟弟自杀 一次在维多利亚帮助小翠打了几个流氓 与小翠谈恋爱 吴总也喜欢小翠 老疤绑架小翠 马大帅救出小翠 赵钢将老疤打成植物人被抓小翠怀了赵钢孩子嫁给吴总
东北第一硬核神剧,15年后再看,依然很硬。
东北第一神剧是哪部?
很多人会说“乡村爱情”。
这部剧里有太多可供解读的符号:“权力的游戏之象牙山”,“东晋门阀制度与象牙山四大家族”,“回不去的故乡与回得去的象牙山”,“象牙山村村民真·生活与假演戏”……2006年首播到上周第11季完结,这部剧连播13年,长盛不衰的命运也证明了大家对她的喜爱。
有人说,这是东北第一神剧的开山之作。
对此,我很不认同。
【《乡村爱情11》时尚海报】早在第一部《乡村爱情》播出两年前,赵家班就拍过一部轰动一时的神剧《马大帅》,这部剧才是东北神剧的开山鼻祖。
在《乡村爱情11》已经播完,新一季回归还要等好久的这段时间,重温这部东北第一硬核神剧正当其时。
“马大帅”共播出三部,第一部最经典,本文主要聚焦第一部进行讨论。
【电视剧《马大帅》海报】关于这部剧的神奇、硬核,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集喜剧效果和现实意义于一身,作品凝练度与批判性远超赵家班其他作品。
《马大帅》讲述了农民马大帅、范德彪进城务工,想在城市立足的故事。
此前,反映农民工群体的影视剧寥寥无几,即使剧中有农民工,也都是无足轻重、非常缥缈的存在。
另一部赵家班的电视剧《刘老根》则是以农民为主的农村戏,所以《马大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民工进城题材的类型空白。
《马大帅》首次聚焦农民工群体,通过马大帅、范德彪在城里谋生计的艰难历程,让我们关注到生活在社会底层农民打工者的真实生存状态。
比同时期不食人间烟火、卿卿我我的偶像剧更有看点。
【和《马大帅》同时播出的《浪漫满屋》】剧集犀利地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露骨的讽刺,像文化局长的官场理论,不孝子女不赡养老人,老人去世后却争夺遗产等,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乡村爱情》虽也贴合生活,但整部剧囿于象牙山这座村落,回避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对现实的批判远不如《马大帅》那般深刻。
【马大帅讽刺官场理论】更妙的地方在于:剧集以喜剧的形式呈现出农民工生活中的种种无奈,经由本山大叔和范伟两位喜剧大师的精湛表演,剧集笑料频出。
不管是范德彪吃灯泡,马大帅被小孩捉弄后误以为自己下蛋,还是马大帅当人肉沙包与职业拳击手比赛,替人哭丧被结婚的人打……看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好搞笑。
更赞的是《马大帅》第一部仅27集,但情节连贯紧凑,全程无注水。
如今,制片商为节约成本,一部电视剧动辄拍六七十集,剧情拖沓,和《马大帅》相比高下立判。
二、经典范德彪。
赵本山电视剧中的黄金配角是谁?
东北F4?
不、不、不,是范伟。
范伟在《马大帅》中扮演的范德彪是东北最著名的虚拟人物,有关他的传说依然在辽北大地上流传,他的各种表情包也被粉丝们争相收藏,在微信中传递。
民间有句话表达对范德彪的喜爱,哪怕没看过《马大帅》的朋友也一定听说过:“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万年范德彪”,可见范德彪演得有多神。
【范德彪经典鹰抓挠】范伟在这部剧里的表演,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摒弃了舞台演员的浮夸,收放有度。
舞台演员与荧幕演员的表演有很大的区别:舞台演员容易使自己的表演有“表演”的痕迹,看过本山大叔小品的观众都领略过他在舞台上的魅力,肢体动作、语言都比较夸张,逗得观众前仰后合。
其实,这种夸张的表演方式是为了“提炼”——在有限的舞台空间,有限的舞台表演时间内,要让观众迅速进入角色就必须高度“提炼”角色的特点,夸大角色的性格。
但舞台式的表演并不适合于电视剧,电视剧根据生活编造,里面的人物趋于生活化,如果演员此时还在“提炼”、“夸大”,一方面观众会觉得假,另一方面长久采取这种方法观众也会厌烦,最终走向浮夸的境地。
范伟在饰演范德彪时张弛有度,让人物的性格更加立体,既展现出范德彪的虚荣与自负,也展现出范德彪的讲究与仗义,让人们分分钟喜欢上这个人物。
【得知吴总喜欢小翠后,范德彪体现了讲究的一面】范德彪几乎承包了《马大帅》中所有笑点,锋芒已隐隐盖过赵本山,也能够为“赵家班”的新人做表率。
可惜范伟与本山大叔这对儿老搭档已分道扬镳。
虽然,东北F4出山,但论演技的细腻与多变却远不及范伟。
不管本山大叔多厉害,没有范伟的他总像是缺少了些什么。
三、一部让人看哭的高级喜剧。
高级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马大帅》做到了这一点。
剧集尽诉人间酸甜苦辣,早年看不懂其中含义,只被“马大帅讨债”、“马大帅哭丧”等荒诞情节逗得哈哈大笑。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品尝过社会艰辛后,再看这部剧却有了明显的不同——在搞笑的外壳下,马大帅其实讲述了中年男人的漂泊与无奈。
【马大帅讨债】当年看剧的小伙伴都已长大成人,相信已能体会其中滋味,当我们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彻夜加班,想多挣点钱却力有不逮时,恐怕最能体会马大帅的辛酸。
【范德彪重新做回厨师】漂泊多年的范德彪被骗子骗走了所有积蓄,连同村民们一起筹集来的钱,没脸见大家只得躲起来,为了生存,每天包着脸给人送煤气。
屋漏又逢连阴雨,范德彪在小诊所里被误诊为绝症,他一个人在简陋的出租屋里哭泣控诉这个世界,很多人看到这里感动不已。
但最令我感动的却是:范德彪开着公司老板的豪车回到老家,村民们都来凑热闹,他在村民面前大肆显摆自己在城里混得如何如何好,还挑剔村长家的屋里装修太土、不够前卫。
临了,魔幻现实的一幕发生了:所有人都要管范德彪叫彪哥,他奶奶辈、叔叔辈的人也不例外,叫完之后范德彪趁着酒劲儿,给父老乡亲们发钱,不一会儿功夫发出去3000多块(15年前的3000多块),以至于路上过收费站连过路费都差点交不起。
这像不像一个典型的“北漂”、“沪漂”中年男的人生?
一面阔气一面寒酸,一面魔幻一面现实。
好在,电视剧也给出了一个光明的结尾:怀孕的小翠嫁给了吴总,有了一个还算完整的家庭;范德彪虚惊一场并没有得绝症,回到桂英饭店继续当厨师,爱情也埋下了伏笔;马大帅因为照顾孤寡老人得了一大笔遗产,还清了债务,还开办了农民工子弟学校。
文章最后,我们以范德彪的“男儿当自强”来自勉,范德彪虽然缺根筋,虚荣好面子只会忽悠,但他正直善良,特别正能量,虽然事业不顺,却从没向命运屈服,他家里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男儿当自强——范德彪自勉”。
【范德彪“男儿当自强”】范德彪身上有很多普通人的影子,“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生活总不尽如人意,但努力、奋斗的结果总不至于太差。
注册豆瓣号,说实在的,真的是来回忆童年回忆和青春回忆来了。
以前没写过剧评,看这个还没有剧评,就试着写这个吧。
范德彪唱歌那段现在我还会多次回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和那女的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还有一个,吞电灯泡,每次看都依然觉得有意思,笑的哈喇子差点没下来。
为什么看电视剧都要有教育意义呢,让自己开心开心不也很好么。
有人说这个剧低俗,那没办法,每个人审美观不一样可以理解,但无论如何都会有人看。
我不能说我很喜欢这个电视剧,但是我很喜欢回味这里的搞笑镜头,范德彪的居多。
当然,现在我很怀念赵本山,多么希望他能再上一次春晚,不管作品逗不逗乐,只要能看到他,就会很高兴但是……(此处略去一万字)
看马大帅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部贴近生活的喜剧,里面有青涩懵懂的马小翠,老实持家的玉芬,厚道善良的马大帅以及沦为大伙笑谈的彪哥范德彪。
人们笑话彪哥,极力避免成为彪哥这样的好吹牛却无本事的人,但事实却是不论在剧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彪哥都是做人最成功的,他的一干亲戚老乡却是只能拖他后腿的人。
第一,彪哥好吹牛,也凭借这一点当上了吴总的保安队长,可试想维多利亚那么多男人为什么只有彪哥能贴得上吴总,是其他人不想贴吗?
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只是没有本事而已,那彪哥能够和吴总称兄道弟,这交际能力也就不一般了,要知道,吴总也是个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他脚马小翠电脑,知道电脑外语都是将来的通行证,可见头脑绝不简单,并不是只会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这也从吴总这个侧面证实,彪哥是强于其他人的。
第二,要说说彪哥的这一干只会拖后腿的亲戚老乡。
首先马大帅,这个角色本山老师诠释的非常到位,他自己也说了,干啥啥不行,空有一颗善良的心,却没有善良的实力,如果不是彪哥三番五次给他换岗位,他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是问题,却只能借他人之好行自己之善,在偷后厨的外卖去给穷孩子吃,险些砸了饭店的买卖和砸了彪哥生存的根本。
其次玉芬,当年的虎头奔可是价值两百多万的豪车,放现在起码是值上千万了吧,擦花了车却是被彪哥三下五除二的给对付过去了,不然按老炮的词没个十万八万能行?
最后说马小翠,当吴总说看上小翠的时候,彪哥却问是要明媒正娶还是当情人,如果当情人,咱就是在外面饿死,不再你这要饭(彪哥的原话,让人敬佩),这说明彪哥并不是只会吹牛贪财好色的人,反而原则的底线并非钱财可以践踏,所以他支持吴总是因为敬重他,相信他是个有能力和实力的人,可算开园英雄,美人配英雄毫无违和感,其次也是为了小翠,相信小翠和吴总能过上好日子,只是放在当时,不管是大帅还是其他人都觉得吴总年纪大,那么现在看来强东奶茶差的大不大,奇隆诗诗差的大不大,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所以结论可以很容易得出:彪哥的思想意识非常超前,跨越了他那个时代。
最后,我们来看彪哥的这些亲戚都给他带来了什么,马大帅无视规则,空凭善良到处惹祸,玉芬也得靠彪哥赶走牛二,找工作生活,还时不时添点麻烦,小翠就更不用说了,非要跟着一个社会人钢子,加上大帅等人反对,最后也没看上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吴总(吴总喜好毛笔字,精通电脑),导致彪哥最后也送了自己的饭碗。
总结下来,做人最成功的是彪哥,他慧眼识英雄跟着吴总打拼,最失败的也是彪哥,为了这一班只会拖后腿的亲戚,无奈断送了自己多彩丰富的生活,失去了工作,沦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东北第一硬核神剧,15年后再看,依然很硬。
东北第一神剧是哪部?
很多人会说“乡村爱情”。
这部剧里有太多可供解读的符号:“权力的游戏之象牙山”,“东晋门阀制度与象牙山四大家族”,“回不去的故乡与回得去的象牙山”,“象牙山村村民真·生活与假演戏”……2006年首播到上周第11季完结,这部剧连播13年,长盛不衰的命运也证明了大家对她的喜爱。
有人说,这是东北第一神剧的开山之作。
对此,我很不认同。
【《乡村爱情11》时尚海报】早在第一部《乡村爱情》播出两年前,赵家班就拍过一部轰动一时的神剧《马大帅》,这部剧才是东北神剧的开山鼻祖。
在《乡村爱情11》已经播完,新一季回归还要等好久的这段时间,重温这部东北第一硬核神剧正当其时。
“马大帅”共播出三部,第一部最经典,本文主要聚焦第一部进行讨论。
【电视剧《马大帅》海报】关于这部剧的神奇、硬核,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集喜剧效果和现实意义于一身,作品凝练度与批判性远超赵家班其他作品。
《马大帅》讲述了农民马大帅、范德彪进城务工,想在城市立足的故事。
此前,反映农民工群体的影视剧寥寥无几,即使剧中有农民工,也都是无足轻重、非常缥缈的存在。
另一部赵家班的电视剧《刘老根》则是以农民为主的农村戏,所以《马大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民工进城题材的类型空白。
《马大帅》首次聚焦农民工群体,通过马大帅、范德彪在城里谋生计的艰难历程,让我们关注到生活在社会底层农民打工者的真实生存状态。
比同时期不食人间烟火、卿卿我我的偶像剧更有看点。
【和《马大帅》同时播出的《浪漫满屋》】剧集犀利地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露骨的讽刺,像文化局长的官场理论,不孝子女不赡养老人,老人去世后却争夺遗产等,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乡村爱情》虽也贴合生活,但整部剧囿于象牙山这座村落,回避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对现实的批判远不如《马大帅》那般深刻。
【马大帅讽刺官场理论】更妙的地方在于:剧集以喜剧的形式呈现出农民工生活中的种种无奈,经由本山大叔和范伟两位喜剧大师的精湛表演,剧集笑料频出。
不管是范德彪吃灯泡,马大帅被小孩捉弄后误以为自己下蛋,还是马大帅当人肉沙包与职业拳击手比赛,替人哭丧被结婚的人打……看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好搞笑。
更赞的是《马大帅》第一部仅27集,但情节连贯紧凑,全程无注水。
如今,制片商为节约成本,一部电视剧动辄拍六七十集,剧情拖沓,和《马大帅》相比高下立判。
二、经典范德彪。
赵本山电视剧中的黄金配角是谁?
东北F4?
不、不、不,是范伟。
范伟在《马大帅》中扮演的范德彪是东北最著名的虚拟人物,有关他的传说依然在辽北大地上流传,他的各种表情包也被粉丝们争相收藏,在微信中传递。
民间有句话表达对范德彪的喜爱,哪怕没看过《马大帅》的朋友也一定听说过:“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万年范德彪”,可见范德彪演得有多神。
【范德彪经典鹰抓挠】范伟在这部剧里的表演,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摒弃了舞台演员的浮夸,收放有度。
舞台演员与荧幕演员的表演有很大的区别:舞台演员容易使自己的表演有“表演”的痕迹,看过本山大叔小品的观众都领略过他在舞台上的魅力,肢体动作、语言都比较夸张,逗得观众前仰后合。
其实,这种夸张的表演方式是为了“提炼”——在有限的舞台空间,有限的舞台表演时间内,要让观众迅速进入角色就必须高度“提炼”角色的特点,夸大角色的性格。
但舞台式的表演并不适合于电视剧,电视剧根据生活编造,里面的人物趋于生活化,如果演员此时还在“提炼”、“夸大”,一方面观众会觉得假,另一方面长久采取这种方法观众也会厌烦,最终走向浮夸的境地。
范伟在饰演范德彪时张弛有度,让人物的性格更加立体,既展现出范德彪的虚荣与自负,也展现出范德彪的讲究与仗义,让人们分分钟喜欢上这个人物。
【得知吴总喜欢小翠后,范德彪体现了讲究的一面】范德彪几乎承包了《马大帅》中所有笑点,锋芒已隐隐盖过赵本山,也能够为“赵家班”的新人做表率。
可惜范伟与本山大叔这对儿老搭档已分道扬镳。
虽然,东北F4出山,但论演技的细腻与多变却远不及范伟。
不管本山大叔多厉害,没有范伟的他总像是缺少了些什么。
三、一部让人看哭的高级喜剧。
高级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马大帅》做到了这一点。
剧集尽诉人间酸甜苦辣,早年看不懂其中含义,只被“马大帅讨债”、“马大帅哭丧”等荒诞情节逗得哈哈大笑。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品尝过社会艰辛后,再看这部剧却有了明显的不同——在搞笑的外壳下,马大帅其实讲述了中年男人的漂泊与无奈。
【马大帅讨债】当年看剧的小伙伴都已长大成人,相信已能体会其中滋味,当我们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彻夜加班,想多挣点钱却力有不逮时,恐怕最能体会马大帅的辛酸。
【范德彪重新做回厨师】漂泊多年的范德彪被骗子骗走了所有积蓄,连同村民们一起筹集来的钱,没脸见大家只得躲起来,为了生存,每天包着脸给人送煤气。
屋漏又逢连阴雨,范德彪在小诊所里被误诊为绝症,他一个人在简陋的出租屋里哭泣控诉这个世界,很多人看到这里感动不已。
但最令我感动的却是:范德彪开着公司老板的豪车回到老家,村民们都来凑热闹,他在村民面前大肆显摆自己在城里混得如何如何好,还挑剔村长家的屋里装修太土、不够前卫。
临了,魔幻现实的一幕发生了:所有人都要管范德彪叫彪哥,他奶奶辈、叔叔辈的人也不例外,叫完之后范德彪趁着酒劲儿,给父老乡亲们发钱,不一会儿功夫发出去3000多块(15年前的3000多块),以至于路上过收费站连过路费都差点交不起。
这像不像一个典型的“北漂”、“沪漂”中年男的人生?
一面阔气一面寒酸,一面魔幻一面现实。
好在,电视剧也给出了一个光明的结尾:怀孕的小翠嫁给了吴总,有了一个还算完整的家庭;范德彪虚惊一场并没有得绝症,回到桂英饭店继续当厨师,爱情也埋下了伏笔;马大帅因为照顾孤寡老人得了一大笔遗产,还清了债务,还开办了农民工子弟学校。
文章最后,我们以范德彪的“男儿当自强”来自勉,范德彪虽然缺根筋,虚荣好面子只会忽悠,但他正直善良,特别正能量,虽然事业不顺,却从没向命运屈服,他家里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男儿当自强——范德彪自勉”。
【范德彪“男儿当自强”】范德彪身上有很多普通人的影子,“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生活总不尽如人意,但努力、奋斗的结果总不至于太差。
E27 最后俩集面瘫翠是真的把人看烦躁了,张口闭口就是肛子肛子,还要吴德荣接盘……牛批。21/11/19
一个灯泡一张嘴哈哈哈
小时候陪姥姥姥爷看的 最近想重温一下
辽北地区著名狠人,水库浪子,开原市几场著名恶仗的主打人,桂英风味饭店行政总厨,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总经理的保镖兼保安部经理,德彪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彪投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原市液化石油气总公司首席送气员,彪记靓汤总经理,大帅打工子弟学校常务副校长。这是范伟的巅峰之作,21世纪初现实主义先锋代表作。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送气炒菜。____ Van Derbio
范伟盖过了赵本山
第一次完整看完东北喜剧电视剧!编剧真厉害啊,头十集彪子那种死要面子虚伪的形象在一些情节看得都有点腻了、烦这个人了,最后三集的反转一下扭转过来了。整体情节蛮紧凑的,笑点也恰到好处,那个时代各种社会现象也表现的挺好!
彪哥
针砭时事,可惜没人当悲剧看
这才是赵本山的真正水平,这才是东北真正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才是赵本山的巅峰之作。没有之一。
重温马大帅,彪哥是亮点啊!
时隔这么多年回头看,仍然觉得故事很抓人很真实,忍不住花一晚上温习了一遍。看的时候比照自己当下的生活,总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东西,回头一想又觉得牵强。我想,我渴望得到什么,就会在戏里看到什么,每个人都会代入自己的经验,由衷的感动。
彪哥是永远的东北一哥!
慕名已久,却实在欣赏不了这么高级的东西,没觉得哪里好看,也没看出哪里搞笑。赵本山的作品,除了小品都看不下去。
古有奥地利国弗洛伊德,今有辽北大地范德伊彪~平常百姓的生活,欢乐中透着心酸~
经典是一直可以复用的
22年看了想骂马晓翠,24年再看马晓翠我更想掐活她了。刚子才是她爹吧?整天嘴里就一句“刚子呢?刚子去哪了?我要找刚子”。玉芬都被人打瘫了,马大帅为了医药费天天玩命干活,她一毛钱不想着贴补家里还垮着个p脸嫌弃她爹找的工作丢人?马大帅一天几个活来回跑,干完还要回医院照顾玉芬一整夜,宝贝大闺女除了找他爸添事就没去医院帮着照顾病人减轻家庭负担的,整天跟鬼火大叔谈情说爱的,这tm不是白眼狼吗?最后还跟鬼火大叔搞了个未婚先孕,没办法只能嫁给吴总一个老实人接盘,还是人吗...未婚先孕老实人都没说啥,马家倒是愁容满面郁闷的不行,嫌弃大款这了那了,咱就是说东北包容性这么强吗...我就不明白了,这么有钱就非认定一个情字搞别人留的破鞋?
打拳击被干死了吧··
小时候家里人看马大帅说我像马小翠,现在看完也不知道是骂我呢还是夸我呢……
范偉文人氣息太重 根本不適合演這種文盲角色
时代的局限性很明显,很多地方太拖拉,不舍的剪辑,为了漫长的季节看的这部,拖拖拉拉看了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