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洋子的困惑

洋子的困惑,Yangzi's Confusion

主演:黄小蕾,郑雅匀,唐曾,宫宏佳,黄艾丽,任杰,付立加,杨玉兰,王正永,杨子枫,王溪鹭,陈宏,李珏,段作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洋子的困惑》剧照

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7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8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9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0

《洋子的困惑》长篇影评

 1 )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本部电影没有特别高的起伏,表现的都是生活琐事,代入感挺强的。

最后的生日宴,也是电影的初衷,即使生活中矛盾重重,但只要大家都退一步,定能和谐相处。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本部电影没有特别高的起伏,表现的都是生活琐事,代入感挺强的。

最后的生日宴,也是电影的初衷,即使生活中矛盾重重,但只要大家都退一步,定能和谐相处。

 2 ) 撕坏的日记本

我是在不了解这部电影的前提下观看的,一开始都是有一种压抑很闷的感觉,撕下日记开始,结局停留在三代人一起吹蜡烛那里就画下了句号,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但是细细想来又情有可原,或许生活就是这样,不是任何事情都圆满,和解也不是唯一的结局,留下更多深思的遐想空间吧。

影片中我觉得有几个镜头让我记忆深刻。

一个是洋子丢熊娃娃和村里小孩的飞机,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直点明和推进,丢娃娃是对母亲抛弃行为的发泄,飞机辗转飞却也化解不开心里忧愁,还有洋子和美惠车内争吵,唯一的哭点,女儿洋子撕心裂肺的质问,美惠的愧疚,长久以来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以至于缺乏陪伴(或者美惠刚开始并没有意识自己所做的不妥,否则为什么连家门密码都不告诉女儿,我也不是很明白)还有就是美惠妈妈为什么要把肉藏进冰箱不给女儿看,我刚开始以为是重男轻女留给弟弟,很迷惑的行为,还有是在美惠母亲生日晚上,父亲带继母出现和美惠前夫和现任共同出席的抓马现场,有什么作用呢,寻求母女之间的共同点? 女主是一个“事业有成”的自信女性形象,但随着剧情推进我发现女主是一个极度缺爱,渴望爱的一个母亲兼女儿形象。

女主自小父母离婚,父亲再婚而母亲一直都是对她很冷淡(在我看来,一直拒绝美惠对她的关心,甚至不想美惠看到她过得好的一面),感觉美惠和母亲之间就是渴望爱与不表露爱。

成年后结婚了另一半也是对她渐冷,在她的日记中提到前夫曾经给他写过一一句话(“美惠你大胆往前走……”具体有点记不清了,反正还是有点感人吧,后面又被东北佬欺骗,最后带了一个老实男人回家,可以看出美惠是很渴望爱的,同时也是孤寂落寞的,电影中多次展现主人公一个人在卧室独居场景,我觉得应该是对应每次内心的波动吧。

而洋子则是用伪装抢劫的方式拿走美惠日记本来获取关注,想知道为何会被母亲抛弃与父母为何离婚,产生恨美惠的想法,其实也是一种缺爱的表现。

日记是美惠最为内心隐秘的倾诉,映衬美惠外在行为:父母关系破裂成为她早就施加给自己的诅咒,爱上一个男人奈何性格和观念不合,离婚放弃洋子的挣扎与内疚。

电影宣传中说到“只是不说,不是不爱”,我觉得很符合三代人的人设,可能是生活环境,观念不合原因吧,爱是肯定有的,只是表达不恰当以至于整个氛围都很

 3 ) 女性的困惑

首先,导演姐姐看着超级温柔可爱坚韧,在路演的时候分享了她的路演心路历程,我好喜欢导演姐姐,作为女性视角的电影上映大银幕本来就是很不容易的,希望大家去支持鼓励,很期待李珏导演接下来的片子。

客观来说作为处女座,感觉是足够真诚的,而且其中所包含的种种可讨论的女性话题还是存在很多空间的,这一点我觉得导演展现得很好,但具体的困境拍摄方式有时候不是很舒服,对一些问题的往往可以另一层面去展现,但是最后归于平淡的视角,这真的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很有关系。

其次就是关于矛盾的解决办法,这部电影选择的是让下一代反抗,我们去接受去体验,我本身并不是很赞同,为什么不能从我开始反抗呢?

但是反过来想我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抗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中是我在追求我的自我,但真的只有结婚这一种情感方式吗,最后美惠甚至说是要结婚,我感受到的是疲惫下的逃避和妥协,所以观众最终看到的是自己与电影的联系。

再就是女性的关系,特别是对于三代女性的关系本来就是多元化,复杂性,我们同为女性,有一种比较竞争,有一种爱与被爱的东西,东亚母女的关系在最后蛋糕的温暖烛光中被和解,它很温暖,很唯美,有点不真实,最后洋子外婆六十大寿只有美惠和洋子“格格不入”时这对母女仿佛也形成了一种立场,妈妈的小心翼翼的爱真的是我们东亚的表达方式,或小心翼翼或越线控制,准确的来说温和却没有能够说服我,但是每个人在这部电影中都可以看到自己,影评也只是多一种理解的角度,仅此而已。

但是还要说一遍,真的很期待李钰导演拍下一部,多多支持。

 4 ) 《洋子的困惑》未夸完的点

是一部很好的片子,现场也夸夸了导演和小蕾老师,现在来说一些当时在现场没有说到的,其实里面的角色塑造的是温和善良的,包括前夫,小东北,但是从现场男士发言也看得出来,里面好的男性其实是导演镜头下,编剧笔下的,我们喜欢的是男性背后的那个女性灵魂。

美惠真的很好,很有勇气也很有生命力,她可以从不幸的婚姻中挣脱出来,她可以走出小东北带来的伤害,她是个坚韧的人,演员特别漂亮,是一种独有的风情,导演的镜头也很爱她。

小演员其实演的很好,她的敏感,她的困惑,还有她和美惠对峙的戏很有爆发力,现场点评的男性说她不好我是不认同的。

其他演员也演的很好,而且有的女性角色其实挺有魅力的,终于不是舍身一定要为家庭燃烧的母亲,为家庭付出的后妈。

美惠的困境也是很多女性的困境,她们有能力去做事业,但是家庭又需要,明明很独立的女人却总是被催着找对象,女人不一定要一个对象的,她自己也可以活的很好。

真的是女性导演的意义,希望中国有更多更好的女导演!

 5 ) 妈妈,你的生命也观照着我的

我们是同一株植物上的花,是血脉相连的彼此。

电影院是个神奇的地方,因为它漆黑的环境,你的一切情绪——哽咽、大笑、惊恐…都被很好的保护了起来。

你身上的壳终于得以敞开,此时的你绝对安全。

“黑夜”柔软地接纳你。

今天看《洋子的困惑》,中午2:15开始,我2:16急急忙忙地赶到。

整场只有我一个人,我更加放肆地去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联结,跟随着她的眼睛,去看她的生活。

美惠的女儿叫做洋子,也就是片名中的洋子。

电影一开始,美惠就开着车谈生意,一个很有“川味”的风风火火的女人出现在我眼前。

她离异,五年级的女儿跟着前夫。

故事开始在某一个她把女儿接来她家的周末。

屋子里很乱,遭了小偷一般,美惠紧张地报警,拿着菜刀在屋中查看情况。

镜头给到洋子,她似乎一点也不惊讶,只是近乎冷漠的打开电视,在废墟般的客厅坐下。

后来,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洋子做的,她“偷”走了母亲的日记本。

当洋子拿到美惠日记本的时候,我们得以借由这样的方式,走进了美惠的生命。

快要到四十岁的美惠,生活按部就班,有自己的生意、朋友、关系密切的男友。

波澜不惊,在你我的身边都随处可见。

正因为随处可见,我们生活中的苦难,也在她身上发生着。

洋子的困惑,其实就是美惠的困惑。

她们之间充满矛盾,又交融着彼此。

有一场戏,母女二人在车上争吵,洋子愤怒地质问美惠,“你为什么不要我?

”,美惠支支吾吾地讲不出理由,“你只要知道我爱你就行了”“妈妈只是想多挣些钱给你以后用”。

“你和外婆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私的两个人”洋子尖声斥责到,说着便拉开车门冲进了雨里。

美惠在车里久久地看着洋子的背影,看着她决绝地走在细碎的雨中,头也不回的离去。

美惠在日记中写道,她的父母婚姻不幸,好像也早早预示着她的婚姻也会不幸福。

美惠的母亲一个人住在老屋,生活节俭,对女儿的探望也只有冷漠。

美惠的成长与洋子的成长如出一辙,她们是不是都会怀疑母亲对自己的爱?

洋子困惑于美惠为什么在离婚后主动选择了不要她,美惠曾经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困惑呢?

洋子的质问让美惠陷入了沉思,她没有文化,忙着做生意挣钱,她有些自卑,女儿的学习她帮不上任何忙,她也许还有些胆小,面对未知的前路,她最终选择将女儿交给前夫来抚养。

但是这些思绪,她都没法讲给洋子听,她不知道怎么说,她的生命历程让她习惯了忍受苦难和接受离别。

洋子从日记本里了解美惠的过去,她那些不快乐到想要抽烟的时刻,她的爱人曾经对她许下的承诺,她婚姻破碎后的无助,她远赴异国打工时经历的爱恋。

一个活生生的母亲在洋子的心中产生,她拒绝母亲的亲近,扔掉“坏掉的玩具熊”,她看上去完全无法理解美惠。

其实她早就理解了母亲,她只是害怕她心中的恨无处安放。

失去了恨,好像就失去了情绪。

影片最后,是美惠母亲的六十岁生日。

酒过三巡,在饭桌上大家都在聊着家长里短,美惠沉默着发呆,她最近常常有这样的时刻,好像游离在热闹之外,与人群隔着一层玻璃。

洋子也沉默着,她不理解大人们的话题,她只是觉得很烦,隔着人,她望向了美惠——沉默的出神的母亲。

洋子回到屋里,有些微醺的美惠也回到房间,她看着似乎睡着了的洋子,慢慢的靠近了她,在黑夜里,她的爱克制又放肆,她缓缓地低头,轻轻地亲吻了她的乖乖,她的宝贝,她的女儿。

做完这些,美惠起身去拿放在冰箱里的蛋糕,给蛋糕插上60两个数字的蜡烛。

她从包里拿出打火机,打火机打了好多下都没着,正当她使劲地摇晃打火机时。

火光从旁边亮起,洋子拿着打火机点燃了蜡烛。

在微火中,美惠的眼神温柔至极,母女两人的脸庞都被照亮,她们一同拿着蛋糕,向外婆走去。

最后镜头定格在三代女性被蜡烛照亮的脸庞中。

外婆从繁杂的一生中抽离出来,火似乎也可以把她照亮。

她们都有着相似的背景,她们都有兄弟姐妹,她们都曾经历无助和愤怒。

她们终究血脉相连,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感知对方的人。

 6 ) 一场戏,记住一部电影

市区唯一一场点映,下周新电影还不少,能早看一部是一部。

总体还是很惊喜的,没想到年轻导演有这种生活的洞察力,也很会用镜头叙事,能用画面表现出来的剧情绝不浪费台词解释,构图也相当不错。

影片还是很真实地展现了女性困境(其实也不局限于女性,代沟、催婚这些话题都具有普世性),比如两姐妹刷盘子那场戏、酒桌上被催婚的戏,甚至小朋友间的很多戏,都非常真实。

虽然也有个别狗血桥段(比如被男人骗钱)。

窗帘这个意向选得很好,有很多女主在窗帘前的戏。

表面是她的生意,谋生的手段,却也是入睡安眠的保障,家庭隐私的一层遮羞布。

很喜欢结尾那场戏,没有这场戏我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平平无奇。

在氤氲冷冽的空气中她们对视,她困惑,她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有那么多问题还能把酒言欢;忽然她懂了,她和她一样,甚至她和她和她也一样。

三代女性的姓氏不会传承,但她们的困境确实在传承。

非要说哪里不太好,我觉得应该是女主黄小蕾的服化。

豆瓣上说她像个广场舞领舞我是不同意的,她这往街上一站,人群里一钻,怎么看都是大明星。

她闺蜜的感觉就刚好。

 7 ) 洋子的困惑|更适合女性独自观影的女性电影

电影评分:三星半,偏文艺的女性电影,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应属不易。

黄小蕾饰演的于美慧一个人的感情故事牵引出的三代人的情感故事,电影很有烟火气,借用洋子的角度解读于美慧,有亮点。

情感细腻,有对原生家庭问题的映射,更适合女性独自观影。

电影中我喜欢的几个地方:1、取景地:中国云南省盐津县(中国最窄县城)蛮有风格的取景,大段大段的旁白搭配着盐津弯弯绕绕的盘路段山上开车/骑摩托的镜头,不错的盐津宣传片,获得盐津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奇怪。

2、非常有烟火气的拍摄,休息时和闺蜜相约美甲店做美甲,回老家和大家吃大锅饭的场景,收拾碗筷的画面都非常真实,有点像贾樟柯,这大概也是入选平遥电影节的原因之一把。

说说缺憾1、通过日记对美惠婚姻的感受侧面进行介绍这点挺好的,但是对于美惠为何不想抚养洋子的原因介绍略显不足,毕竟这是造成双方嫌隙的最大根由,电影更多着力于呈现洋子的气愤和愤懑,但是这个缘由显得有点说服力不足,最后母女二人的和解有有点仓促。

2、电影把美惠父母和美惠夫妻之间的关系都大概描摹了一下,电影的宣传语是“只是不说,不是不爱”。

最后母亲的60大寿是作为重头戏和修罗场一样存在的,最后在三世同堂的烛光中结束电影。

但是这场戏最终也没让我感受到来自美惠母亲对美惠的爱,更多的反而是好笑。

美惠和洋子的和解虽然有但是感觉力度不够,整部电影对这个主题的呈现总好像什么都说了却又都没有说完。

 8 ) 这不是洋子的困惑,是女性的困惑

也许这并不只是洋子的困惑,这是一个女性群像的困惑。

祖孙三代,作为女性,这是一种被束缚的传承。

而每一个女儿,都比自己的母亲更想挣脱束缚。

婚姻是女性永远挣不脱的命题,虽然电影开头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可是电影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外表光鲜,满脸疲惫又无可奈何的母亲。

婚姻是她一直思考的命题,从对爱情的向往,走入婚姻,然后又开始怀疑婚姻,直到如释重负的走出来。

女主一直在寻找一种自己跟这个世界和解的方式,她不愿意被动的停留在不适合自己的生活中,比如她主动离开自己的婚姻。

可能这来源于对自己原生家庭的困惑,对自己的不自信让她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这并不代表自己不爱孩子,相反她的爱是一种隐忍,一种要让孩子去更好的地方的一种自我牺牲,一种默默守护。

一个十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自我意识,但是又不全面,她不能理解母亲的行为,她只能认为这是一种单纯的遗弃。

因此,困惑产生了。

外婆的困惑来源于封建思想枷锁的捆绑,以及对男人的失望,“因为受过伤所以更喜欢独处”。

妈妈的困惑来源于渴望思想的自由,以及不得不因为爱着自己的孩子,自我捆绑,陷入极度的爱与自由的矛盾中。

洋子的困惑则更单纯,来源于对家庭的耳濡目染,从外婆观察到自己的两个家庭,她不理解,为什么外婆总喜欢一个人,性格逐渐孤僻。

为什么妈妈不要我,不能跟我生活在一起,而她的身边总有想跟她结婚的人。

对于孩子,这个问题,确实很难理解。

可是对于大人,又陷入到不知道如何解释,渴望被理解又没有恰当沟通方式的矛盾中。

最终,因为一次家庭聚会,电影用一种近似于荒诞的人际关系叠加的手法,通过酒精,让外婆放下了心防。

妈妈饱含深情的一个吻,让洋子接受了妈妈的爱。

理解没理解,还不知道。

一个点燃了60岁生日蜡烛的蛋糕,让祖孙三代最终和生活和解,和自己和解。

电影最后,一个妈妈坐在车里的长镜头,妈妈丢掉了牵动整部电影线索的那本日记本,她放下了过去,生活继续前进。

 9 ) BIFF映后Q&A梳理

在第13届北京电影节中看了《洋子的困惑》按照惯例整理了映后QA

Q:本片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A(导演):我想在一个很小的空间范围内,拍自己能驾驭的故事,云南是我的家乡(故事背景是云南),所以就在预算范围内以人物为主创作了这个故事。

A(制片人):之前我们其实是微信的网友,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说想拍个电影,有个剧本,我说我先看看剧本什么样子的,看完我说行没问题可以拍,导演之前去过拍摄地,采过风,给我看过照片,我觉得这地儿特别好,因为之前没人在这拍过电影,这个地方很有电影感,我觉得这电影一定要拍,所以很快了就拍了电影。

Q:想问一问小演员,雅匀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你的整体的感觉是什么?

A(演员):我感觉洋子这个小孩其实是一个叛逆又带一点懂事,一个比较成熟的女孩子,我在演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这个戏其实跟生活中的很多困惑都是差不多的,让我完全有能力去演这个角色。

Q:影片片名是女儿洋子的困惑,在创作叙述的过程中,妈妈是如何变成了主角的?

A:可能从电影角度说是视觉的问题,之所以叫这个片名是因为母亲在家庭里可能是中间的一个桥梁,但是我想这个电影拍完了是一个客观的视角,让大家去关注一种情绪被忽略了的小孩,而且这一切的发生如果没有孩子来主导,这个故事是不成立的,所以我把这个电影取名放在了洋子的视角上面。

Q:影片创作时最希望传递给观众触动的点?

A:我说个最主要的点: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女性?

是因为我觉得生活里有很多人,她们不表达不沟通,但是实际她们默默地做了很多,坚持了很多,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亚洲女性很有力量。

Q:酒过三巡之后,可以看到整场局里面只有洋子和她妈妈是没有融入其中的,她们像两个局外人一样,是她们都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出走者或者是一个比较反叛者,她们是无法融入主流传统叙事的,是不是感受到了一种同盟或者相似的境地?

A:从神奇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母女连心,有的时候你也会有一定的感应,对你的母亲,对你的家庭,对你和社会的关系,所以这是一种时空和时空的交错,也可以这么去解读她们理解了彼此。

从剧本的逻辑来说就是洋子在那个时候理解了她妈妈,她曾以为母亲抛弃她,但因为她妈妈亲吻了她,她得到了答案,她妈妈是爱她的。

Q:影片结尾落在了一个三代女性吹蜡烛的镜头,奶奶、妈妈跟小女孩,想问这场戏里面导演想表达的是如何把传统伦理和女性做一个嫁接吗?

A:第一因为我是个女性导演,肯定视点总会关注女性,这肯定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我就觉得不管生活有多平淡或者多痛苦,或者有很多很难解决的困惑,但是生活是得继续的,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看到生活里温暖的一面。

Q:那影片在结尾又为什么设定了母女俩一起点蜡烛?

A:因为她也是个懂事的小孩,知道今天是外婆的生日,所以听见妈妈打火机不着的时候,她出来跟妈妈在一个时空上对话。

 10 ) 入窄门 行大路 携困惑 戏大梦 ——《洋子的困惑》学习笔记

电影在这个江南小城点映的前一天,有幸见到了导演JOJO。

那日的晴空一派克莱因蓝,周围都是温暖治愈系又可敬可爱的姑娘,一向有些社恐的我,在那个阳光柔和的午后,坐在北山某水库边的台阶上,身心霎时间融和进这澄澈的天空,这山涧清风,这眼前温柔的山水。

许是身边的她给予的一种安定的力量感,我有些紧绷的状态被这样温和的氛围舒缓放松下来。

大家轻松惬意地闲聊着,沉默的时候,微风以阳光为画笔勾勒出每一个人发梢如水波一般晶莹剔透的轮廓光,真想时光如眼前这果冻感的水面一般就此凝滞吧,我们就这样坐拥一方山水,不问人世春秋。

这样一个下午,会在我的记忆里珍藏成山中秋日琥珀。

JOJO是个相当独立的姑娘,笑容明媚性格爽朗。

平静地讲述着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特种兵式跨省点映,以及对电影的认真与执着。

我们从山间农家小院徜徉到山脚水库边,而后在学校校友林坐观夕阳,直到落日余晖依依不舍拂过这些有趣的灵魂,和煦的笑容,暮野四合,夜色拥抱你我。

坐在影院观影那一刻,荧幕亮起的光像是开启了时光虫洞,将人拽进洋子的困惑中。

我们随着影片大量横摇镜头像是一幅画卷徐徐展开的缓慢铺陈,是观众,审视着洋子的困惑;又是剧中人,反思着自己的困惑。

讲故事的源动力:丰沛而勇敢的表达欲望窄门和狭道通向永生。

——安德烈•纪德《窄门》 故事地域背景设定在云贵川小城盐津,这个世界上最窄的城市,人们执拗而坚韧地于狭窄中开拓生命的各种可能,探索宽阔如江水蔓延的困惑。

富有生命力的方言一出,人物就鲜活生动起来。

黄小蕾是生活在影片中的人物,完全褪去了《人潮汹涌》大姐大的狠绝与《人世间》活泼开朗、敢爱敢恨的乔春燕的影子,沉溺在离异中年女性如烟似雾般的困惑中。

小东北一出现在她的生活里我就与身边的她耳语:这男的感觉在骗她呢。

看电影的人有时候会有这样的矛盾心理:果然,我猜对了,这样的意料之中难以言说的怅惘;哎,幸亏不是这样,这样的意料之外的莫名欣喜与期待。

这是一个看完影片我很想去学习她的剧本的电影。

导演长篇处女作的起点很高。

洋子偷拿了妈妈的日记本,以孩子的声音作为旁白将日记内容读出来,十来岁小女孩的声音讲述着三十来岁母亲的故事,这样的错位割裂感冥冥中又有一种神奇的命运互文关照,孩子的声音平静的讲述,仿佛是平行时空同一人命运的切片,产生了别样的化学反应。

日记中的时间线严谨而缜密。

影片借洋子之口讲述了妈妈于美惠的故事,又以片段化蒙太奇式影像讲述了于美惠一家的故事,外婆的角色给予镜头与延展并不多,观众亦能够拼接出上一代父母辈的情感纠葛。

除非追求幸福,否则虚度此生。

——安德烈•纪德《窄门》 于美惠的中年困惑就如同她被堵在路上的车,轻易就点燃的烟,被欺骗感情与金钱依然没有解脱的现实生活。

人的一生都在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对抗与和解,这个窥探的猫眼往往是生死与变革。

所以影片中出现的上坟与祭祖场景,依然如同抽离事外的于美惠被鞭炮声拉回现世人间,与长姐的对话进一步掀开这个家微妙的人物关系与亲情纠葛,与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一样,做女儿的每次归家都是往家拿东西,给与,回馈,做儿子的回家则是想要卖掉老房子,索取,牺牲父母的积累(当然不是绝对哈,怕被喷也)。

拒绝跳广场舞的她,却又在被骗后带回一个家人都期待的所谓老实人,一边反叛一边妥协,这便是真实的人生,你我皆凡人,谁人不拧巴。

在情感道路上,于美惠无疑总是挫败的,年轻时候出国打工的初恋无果,回国后的婚姻破裂,以为遇到的梦中情郎却被骗钱骗色,一路追求幸福,却又如此跌跌撞撞,怎能不困惑?

何处寻解脱?

影片中于美惠无声的沉默与游离感,其实是对命运的无力,对现实的无奈。

按照人物性格,她应该奋起抗争,可或许离婚已是她最大的抗争,面对现实种种只能生存在这样的夹缝中。

导演的表达是克制而温和的,相较之下另一部探讨三代人女性家庭关系的影片杨荔钠导演的《春潮》就犀利许多。

导演客观地呈现了一个故事,冷静地讲述而尽可能少地加入个人主观表达,也是一种少即多的丰沛勇敢。

一讲道理,我便词穷,只听见心在呻吟。

我爱你太深,所以笨拙。

我越爱你,越不懂怎么跟你沟通。

——安德烈•纪德《窄门》 于美惠前半生起伏跌宕的情感经历与当下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现状,倔强叛逆的洋子和独居又孤僻的母亲是于美惠不得不面对的当下,一个女人的前世今生在三代人身上阶段性呈现。

面对家庭,于美惠有一种隐忍而笨拙地状态,与前夫的家庭定位恍若一种迷离的错位,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反而一门心思想要多赚钱给孩子物质保障,看似沉闷的前夫却细腻地给到女儿更多关怀,尽管悄悄买给孩子的彩笔和绘画板被拒绝,他依然沉默地守护着孩子。

也许这是两人最终分开的隐痛之一。

人生许多困惑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是没有答案的,虽然大多数人面对现实的无力感会有这么一句喟叹:一切交给时间。

她知晓了女儿偷拿了自己的日记本,选择小心翼翼地守护而不去揭穿,反而被女儿洋子激烈地质问,只能看着孩子在大雨中拒绝上车走远的背影。

被骗钱骗感情都不流眼泪的她面对女儿表露出自己最无奈柔软的一面,其实她更不太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吧,所以在两次热闹的家宴中她总是会一个人发呆游离,直到女儿那个点燃的火苗,貌似照亮了窄门内的一束光,母女三代人在蛋糕烛光的映照中貌似大团圆式的和解,或许亦是依然带着自己的困惑沉溺在一团乱麻的生活中抗争。

大段的行车场景以横摇镜头表现,坐在大荧幕前的人们因着视觉上的错位感有一种和于美惠一起行驶在山中道路上的错觉。

人们迎着岁月狂虐的风一路泥沙俱下地逆流而上前行,或顺流而下奔涌,被命运的河流裹挟推搡,更多的是身不由己的无力感,困惑,如皱纹如年轮如影随形,时间似山石冰冷,沉默不语,并不能回答所有问题,只是依然无法停滞而已。

我们只能入窄门,行大路,一路前行,步履不停。

讲故事的艺术:剧情片的现实主义倾诉 影片放映结束后的交流对谈,年轻人沟通欲望很强烈,围绕着导演满眼渴望。

有姑娘说:这个电影很像纪录片,我们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各种前任共聚一堂聚餐。

看到这样的场景,同样感觉这有些魔幻现实主义,其实,何尝不是导演以现实主义视角轻松诙谐地讲述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个荒诞而真实的现实。

洋子以孩子的视角对母亲、对家庭、对大人世界的困惑,何尝不是思想与行为模式超出同龄人成熟度的她对自己的困惑,她丢弃到江中的玩具熊,与妈妈打开车窗扔出的日记本,真的可以将这困惑随流水东流,随风逝去消散吗?

孩子的身心大多数时候阴郁而哀伤,如同这山城绵延的山路与湿漉漉的雨,比如在母亲日记里看到自己被舍弃(她主观感受是被母亲舍弃),相对于母亲的沉默洋子是性格鲜明并勇于抗争的,与同学对抗、打架,倔强不屈的眼神;与母亲雨中争吵,委屈又激愤地摔门而去;在饭桌上直接开怼长辈们,无惧又干脆。

她的倾诉简单而纯粹。

这便是孩子的世界,他们的眼里没有那么复杂的各种牵绊纠葛,你们大人才权衡利弊,我们小孩子只在意对错。

是的,他们更在意自己的主观感受,随着年岁的成长,与棱角分明的自己,与曾经激烈对抗的大人,或许和解,或许持续相互磨砺。

影片最后这样欢笑一堂的荒诞却又真实反而让人有一种笑中带泪的心酸感。

沉默不语的前夫会写诗句给于美惠,会认真地向她现在的男友讲述她的好;被父亲现任老婆敬酒都气到颤抖的母亲在微醺后却同意了儿子卖掉老房子的提议,要与后妈同住。

这让人惊叹的结局让无解的乱麻看似有了答案,看似厘清了所有纷繁的脉络,酒醒之后呢?

烛光熄灭之后呢?

很多时候,人们有很充盈的表达欲望,更多时候,却是失语的空洞,没有任何表达欲望。

尤其当人的认知半径不停扩大,接触到更广阔的外围世界,听到更多丰富人生阅历的故事,更加自惭形秽的觉得,自己的故事不值一提。

是的,这个自惭形秽的人就是我自己。

此刻坐在电脑前码字的我,听着已单曲循环N遍的《大梦》,瓦伊那与任素汐如泣如诉的歌声甚是应景: “我已三十八孩子很听话,想给她多陪伴但必须加班,该怎么办?

柴米和油盐学校和医院,我转个不停赚不到更多钱,该怎么办?

我像部机器不能停歇该怎么办?

十字路口人往往返返该怎么办?

……”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生活。

很多时候,伤痛不会被彻底治愈,大多数人都是带着伤痛依然不得不继续前行。

不然,怎么办?

JOJO说,她感恩自己很前卫先锋的妈妈,让她可以勇敢走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大的世界。

不知是否做儿女的与父母的关系总难以言说,加上中国人总如此隐忍克制的不善于表达亲情,人们虽然在年轻时候与自己的父母、原生家庭都在对立抗争,却总在不经意间,倏然发觉自己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某些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居然在某个瞬间与父辈们日渐趋同,待到发现时不免倍感无语。

疫情过后,许是憋闷了太久,许是看到了太多生离死别,家庭的支离破碎,人们一部分更敏感愤怒,为世事不平而愤怒,为性别平权拍案而起;一部分却更加淡然,觉得生命短暂,世事无常,不如活在当下,及时享乐,尽可能多地体验生活。

《洋子的困惑》实则是母女三代人的困惑,一家人的困惑。

于美惠母亲这个人物角色刻画虽不多,依然能看到她是上一代传统母亲的做派:独居,孤僻,过度牺牲又陷入一种自我感动。

比如:面对回到家的女儿,她可以把正在剁的肉馅儿藏起来,拿出清汤寡水放点葱花与女儿一起吃饭。

何必?

何苦吖。

这个母亲她不愤怒,面对儿女,面对前夫带回来给自己过寿的现任,那一声姐姐叫的那么讽刺又难堪,她为何不愤怒?

掀桌子,摔酒杯都可吧?

她只是咬牙忍受接纳这一切,扭着头接受了碰杯,最后居然与孩子们的小妈互称姐妹。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却又能理解,大多数母亲都是平静而隐忍的吧。

关键是,这样荒诞的现实多么刺痛人心啊。

这家的经,真心不好念呐。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可面对困惑,即便无解,人们也会不可自控地思考。

戴锦华老师说过:当人们不再提起女性主义,才真的是一种平等。

诚然,还是希望更多的女性创作者勇敢表达,勇于创作。

深以为然。

当一部影片不被标签化是否为女性主义电影,创作与表达的自由度才更加深邃与宽广,对生命可能性探究及想象边界的探索才更加不受限吧。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

面对影片的声音处理、剪辑运镜等小瑕疵,导演很是坦诚地说确实尚不尽如人意,但受制作成本等各方面限制,这已是当下能做到的极致了。

作为长片处女作,JOJO从剧本到影片所倾注的心血,所呈现的成果,已然让人惊艳。

毕竟,她还这么年轻,她还在路上,有着更多可能。

“过往的执念过往如云烟,太多的风景没人全看清,放不下怎圆满,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你会怎么办?

我看到花儿在绽放我听到鸟儿在歌唱我看到人们匆匆忙忙,我看到云朵在天上我听到小河在流淌我看到人们漫步在路上……” 谁的人生不是携困惑一路走一路歌,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度秋凉。

即便如此,这一路上的风景,这穿越岁月河流时一路上满目奇幻之境,偶遇的灵魂契合的人,都是值得珍视的记忆。

所以,难得糊涂,不必事事解惑。

人的一生最终留下的唯有影像般回放的故事。

最后借用《漫长的季节》结局那句话:往前看,别回头。

后记:碎碎念了这么多语无伦次的话,各位看官不喜狠喷,当作学习交流。

《洋子的困惑》短评

这个方言是真听不懂,剧情是真不明白。

10分钟前
  • 査鑫
  • 很差

太好了。看到中间想抱抱洋子,看到最后想抱抱自己。

12分钟前
  • 喑川
  • 力荐

完成度不好,镜头语言过于学生气。导演的映后回答也让人哭笑不得。她也许是想利用直觉与灵光拍片,但最终呈现出的只是未上色的陶胚。

14分钟前
  • 亚眠
  • 较差

挺不错的其实,尤其是最后的饭桌戏,简直了,中国人是真的太懂怎么利用酒桌文化了,那几杯酒下肚,真就“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那种三辈人之间身份的纠缠、命运的纠葛,淋漓尽致又荒唐戏谑地给拍出来又解决掉了,确实厉害。黄小蕾演得也不错(虽然她这个角色的某些反差有点硬凹),挺出乎我意料的。就是里面个别台词设置的真不是小孩子能说出来的,或许是我有偏见哈,但总有些强安上去的感觉。映后:导演李珏挺可爱的,片子拍得也挺有想法,后续关注一下她的新作品。2023年第52部院线片。6.5/10。

17分钟前
  • 捆绑↑天堂
  • 还行

黄小蕾很会选本子啊,大荧幕上比电视上还要好看很多。每个人都是孩子,洋子才是唯一成熟的客观者。

18分钟前
  • ∞afterMATH
  • 推荐

有幸看了首映,说实话比想象中好看些,所以打6.5。女性导演的女性视角还是蛮独特的,影片出彩的地方反而是方言和接地气的表演。外婆、美惠和洋子都像特定环境里的局外人,美惠和母亲都离了婚,所以她理解母亲,洋子却还小,只知道美惠不想要她。影片的最后,我也不知道洋子会不会成长,会不会有一天明白美惠,但女性总还是要觉醒,为自己而活的。喜欢吵闹中的家长里短和人情世故,像千千万万你我身边真实发生的事,这是一部我希望能被更多普通甚至底层女性看到的电影。ps:几个长镜头和远景摇移太妙了!镜头语言很成熟!

21分钟前
  • 姜河
  • 还行

挺会来事,片子还行,看了映后,导演很差劲。

26分钟前
  • 天桥西柚
  • 还行

勉勉强强能看看,拍得有点像日本电影。

31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女性导演,三代女性主角。走进狭窄的县城,穿过蜿蜒的山路,一模一样的口音,母亲心里的烦恼,女儿心里的抑郁,婚姻里的琐事,上坟时放的鞭炮,班级里同学大声念出来的日记内容,同学的反应,翻滚的大油锅坝坝宴,什么年龄都逃不掉催婚,钱,房子,成绩,一家人的饭桌上永远都是那些话题。仿佛把我的生活一角也搬进了电影里。从洋子拿走妈妈的日记本开始,用她的视角看着这些大人,洋子烦恼妈妈不要自己,外婆烦恼年龄烦恼生命烦恼孩子的生活,舅舅盼望外婆能卖掉房子把钱给自己,妈妈烦恼自己究竟该不该再婚……盐津的街道风景也像我曾成长过的小城,两边都是高高的大山,中间一条河穿过,小城里匮乏的资源同样也有很多匮乏的精神状态。我喜欢洋子的直率和纯真,她会大胆打破大人对话里的表面关系,爱妈妈的同时又带着刀子嘴。

36分钟前
  • 壹颗贰颗杨梅
  • 力荐

想法不错,可惜的是剧本导演甚至表演全都拉垮了,可惜可惜

37分钟前
  • Xavier
  • 较差

一部成熟的作品,从女性视角出发做到尊重女性,不趋之若鹜随波逐流,用平实的影调语言展现丰富的情感。

40分钟前
  • WAHAHA
  • 推荐

非常不喜 无视听语言 人物也塑造得很讨厌 尤其是洋子 怎么有这么讨人厌的小孩角色

41分钟前
  • 星竹
  • 较差

看了太多离异啊单亲啊,基本都是一杯白开水,麻木社会,一杯二锅头呛得眼泪流,太难太难。总之就是,离婚代价太大,一代二代三代......决定之前一定要三思四思五思......

42分钟前
  • 牛仔裤
  • 较差

细腻而单薄。

46分钟前
  • auspicious
  • 还行

看完男性视角的白塔,再来看女性视角的洋子。更喜欢白塔的影像,故事则更喜欢洋子,这两部连着看,真的想家了,可到处奔走的现代人,哪个地区才是真正的归处呢。体面是最大的道德绑架,人是贱的,总是以关心为名越界,但其中的真心不知有几,人又是善的,总是能体谅对自己的道德绑架,愿意用一辈子去和解。

48分钟前
  • 蓝白
  • 还行

我太喜欢了,今天的遗憾是找不到人一起聊这个电影。它无需任何的解释,在人和人埋怨、憎恨、拒斥之外,那种微弱烛光般的联系会在某一个时刻迸发出来,即使它不那么体面不那么完美,但真实存在。很久没有在影院感受到这种被击中的感觉了。

53分钟前
  • 普通豆瓣用户
  • 力荐

2023.10.21成都博纳环球中心旗舰店2号厅超前点映暨映后见面会,见了导演李珏、制片陈宏、主演郑雅匀小朋友。导演回答提问很真诚,说没钱,有什么资源就用,郑雅匀给我签名的时候还注意到了软头和硬头的区别。电影讲的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小女孩对父母和家庭、社会的困惑,主演母亲是闯关东的玉书,即黄小蕾。节奏很好,最后一场饭局戏简直要笑死我,哈哈,大家赶快去看,他们是真没钱,估计过两天就没排片了

58分钟前
  • 天鹏
  • 力荐

60分钟前
  • TK
  • 还行

黄小蕾也算撑住了。

1小时前
  • 此间有城
  • 较差

什么狗屁电影,讲的什么鸟语

1小时前
  • 属于你的愧疚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