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蓝色,绿色,红色,权利,寂寞,躁动,单纯,疯癫的海公主,哥斯拉怪兽,这是一部童话故事。
故事的确牛,打开电影的时候本以为是金基德的韩国主旋律,金基德的确让这个发生在男人军队里的绿色故事大绽光彩。
机器头狼般的个体误杀平民,导致平民的女朋友疯掉。
头狼因为良心和荣誉感疯掉,平民女朋友和每个军营的男人做爱,怀孕,这个疯子强烈的要回到兵营中去。
女人的孩子被拿掉,只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拦,接二连三有士兵被狙击掉。
当展开对头狼狙击的时候,头狼在城市的人群骚动中准备射杀一个警察。
谁杀死了士兵?
为什么杀死士兵?
人性,扭曲的人性再一次被金基德诠释。
电影有金基德一贯的毛病,这种毛病也是他的优点,往往追求效果,追求极致的戏剧效应,不考虑牵强与否。
比如说在对张东健的动机行为不考虑或少的塑造,直接奔向他的行为,军营中每个人的态度立场的转变是突兀型的,女朋友单一不饱满,太注重MV式的表现,忽略掉内在的内心情绪,所以有那种是一堆的文本符号堆砌出来的感觉。
张东健演得也不好,大傻子的感觉。
几部金基德的电影看下来。
觉得金基德把人类看得太渺小了。
他的故事中,几乎所有的起因都是一场情事,一场男欢女爱。
我想,人类不都是渺小到那个地步的。
当然我不了解男人。
不知道他是不是跟男人这个物种有仇,他的电影中俗世中的男的全部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
女的不是单纯就是傻。
而且船、鱼、水、男人、女人是他电影中永远不变的元素,连进山了都少不了船和水。
一开始的配乐只有一段很唯美和一段很压抑的。
很唯美的是描写女孩的,从这个配乐,感觉是导演想表达出女孩男朋友被误杀了,而被逼成的一种纯爱的人,把每个人都想成了自己的男朋友,一直在傻傻的笑,感觉永远那么的天真。
很压抑的那段是描写姜上校的,从这个配乐,感觉是导演想表达出上校自从误杀之后,极度压抑(本身上校就是极度向往捉到间谍的,发现自己误杀之后反差太大),再加上一些舆论的压力,女朋友的某些事情(其实这里没看懂),导致了上校被逼的产生了一种要终日要在海岸线,从事捉间谍的工作。
而从46:55开始,第三段配乐开始了,是一段很悬疑,很阴深的音乐,这段音乐我觉得是导演想暗示,第三个被逼疯的出现了,那就是上校的下属,金下士,感觉他是因为被在海岸线上的总总超乎他想像的事情所逼疯的(命令他不服从一个曾经很佩服的上级的命令,看着其他人把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杀掉),他厌倦了这个海岸线,所以产生了人格分裂,要把这里他讨厌的人杀掉。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完美的阐述了一个逼字,海岸线如此,现实也如此!
第一次写影评,情各位大大提出宝贵的意见哈哈哈!!!
晚上看了金基德的《海岸线》,预料之中的心理准备,亘古不变的演绎方式,压抑却又令人宣泄的情感基调,号称“亚洲360度无死角”的张东健帅得一塌糊涂,演技也真不赖,主题曲结尾想起的时候让人泪眼朦胧!
个人一直是对哈韩哈日反感的,对韩国电影却情有独钟,对金基德的作品更是尤加欣赏,大学以来即如此。
可能是大学期间现实主义和批判主义作品看是多了的缘故,对影视、文学、舆论和娱乐节目也是偏好写实和批判性质的。
个人认为金基德的电影,《野兽之都》《坏小子》《漂流欲室》《空房间》《春夏秋冬又一春》《收信人不明》《撒玛利亚女孩》 等 ,几乎 都算得上佳作。
掠夺、自残、杀戮、侮辱、歧视、挣扎、无奈、性宣泄、逃避和解脱,揭露现实黑暗和人性丑陋,批判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崇尚渴求返璞归真,便是金大叔电影里面的所有元素和倾向。
虽然会让观影者产生临时歇斯底里崩溃式呕吐式的视觉冲击和压抑沉溺的心理感应,但走出影院后又获得如潮好评,不断地赢得大量粉丝,足以证明金大叔的风格和魅力。
金基德评价自己的一句话一直让人印象深刻:“韩国人民并不喜欢我和我的电影,他们更偏好那些娱乐和商业片,在他们看来我只是欧洲人眼里有名的电影导演!
”是的,金基德年纪轻轻就在韩国影坛属于巨匠,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把金狮授予《圣殇》便是最好的褒奖,但他的风格太犀利,一次次狂风暴雨般地抽打和批判自己民族的劣根性和丑陋,除了那些死忠,广大民众不喜欢甚至厌恶,实属理所当然。
相对于中国,金大叔可谓幸运得多,中国电影真是被国情和现实制度压得抬不起头,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一位老师曾经引用过的一句有意思的话来表达吧:根源于悠久的封建社会文化,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一个闷骚却又渴望张扬的民族,道德至上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违反和践踏道德。
流着口水美滋滋看着岛国片,嘴里却骂着日本人至贱则无敌;经济飞速发展,GDP、CPI几何攀升,国民却怨声载道;天天喊学习雷锋好榜样,老人的下场竟然到了摔倒都没人敢去扶起的境界;小时候最渴望成为的,最有威信力最可爱的人民警察,在网上看到的除了全国各地的扫黄打非就无所事事了,甚至用上了高深莫测的潜伏心计和无间道智慧;运动的最高追求,最不可亵渎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国家荣誉,观众却是最卑微的被愚弄者,金牌至尊无上和运动员发家致富成了最抢眼的关键词;钓鱼岛民族危机时刻,国家以大局为重能够理解,民众却不干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冒死打砸,抵制日货,高喊”给我三千城管,誓死踏平东京,给我三千贪官,誓必吃垮岛国”;上海火烧大楼,国庆华山论刀,结果都是临时工和农民工惹的祸。。。。。。
陆天明、谢晋、张艺谋、田壮壮、贾璋柯、娄烨、王全安、姜文、张扬、张元、王小帅、《菊豆》《红高粱》《大鸿米店》《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苏州河》《鬼子来了》《蓝宇》《巫山云雨》《盲井》《青红》《白鹿原》……多少的好导演,难得出一部不错的片子,却因为触痛了自己的伤疤和神经,被死要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缺陷和硬伤、挑剔而刻薄的民众的唾沫星子淹没,成了广电制度大门前的冤魂,国产电影也成了欧美市场的炮灰!
香港电影曾经百花齐放,吴宇森、徐克、王家卫、陈可辛、尔冬升、关锦鹏、许鞍华、杜琪峰,台湾也当仁不让,有我更偏爱的现实主义四大高手杨德昌、李安、蔡明亮、侯孝贤,现在都面临青黄不接。
中国电影发展的现状,显然已经跟不上国家曾经的文化主张,充其量只是繁花乱放。
归根结底,政治是经济的产物,文化又是政治的成分,无可厚非。
在如此现实快节奏、安逸幸福却又急功近利、莽撞和浮躁的环境中,每个人必须明白一个永久不变的生存法宝:强者自强,自助天助!
附:网友A:工作和生活压力这么大,中国就不该拍严肃变态的现实主义影视剧,看些轻松快乐幽默的就好了!
网友B回复:那你看新闻联播就好了!
点评:鞭辟入里、一剑飚血!
我比较喜欢的张东健演的。
力度十足。
大家先看看这个新闻:http://news.sina.com.cn/w/2005-06-19/08006982565.shtml韩国兵营发生枪击事件 八名军人被打死两人重伤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9日08:00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据法新社报道,韩国军方今日称,韩国兵营发生枪击事件,一名韩国士兵在重兵驻守的朝韩边界疯狂扫射,打死八名韩国军人,至少两名士兵受重伤。
这名制造枪击事件的士兵被证实为一名姓金的上等兵,今天早些时候向正在兵营中熟睡的其他韩国士兵投掷手榴弹,并疯狂开枪扫射。
该兵营位于涟川郡(Yeoncheon-gun) 的东北部。
一名韩国军方发言人称,“包括一名军官在内的八名军人被打死,至少两人受重伤。
”他称目前正在调查枪击事件的原因,今天上午将召开一个对此事件的发布会。
韩国国防部没有提供进一步的详细情况,但韩国广播公司的电视报道称,肇事士兵据信是由于前沿哨所生活压力过大而行凶的。
这一事件发生在韩朝非军事区附近的一个小型警戒哨所内。
每名身体健康的韩国男性都必须服两年兵役。
韩国朝鲜在技术上仍处于交战状况,因为朝鲜战争只是签署了停战协议而没有签署和平条约。
(昆仑) 韩国国防部长官就兵营枪击案向国民公开道歉 韩国兵营枪击事件肇事士兵曾遭上级军官虐待
在我写影评的这个时候,我还没有看完这部片子澎湃的感情激荡着我想写点什么。
想写姜汉喆看到击毙的只是平民时的彷徨和无助?
还是他休假回去后女友的分手,朋友的嘲笑和不能接受?
还是最终回到部队后一次一次的刺激?
不能面对女孩,不能面对枪声,不能面对凶手这个称呼,不能面对女孩的哥哥和男孩的朋友。
还是想写女孩子的可怜?
疯了以后把很多男人当初英吉,被强奸,被迫堕胎。。。
到完全崩溃,简直看不下去。
我还想说说女权。
强奸了女孩子挨揍就可以了?
罚跑步就可以了?
还是道歉就可以了?
他们还带着女孩子去堕胎。
全篇都是可怜事,可怜人。
海岸线张东健很不喜欢,低着头往上瞟着,总是很阴鸷,也总演让人很讨厌的坏人,闷,心眼坏,要强,蛮横。
男女啪啪啪正爽的时候,被枪突突了,真敢拍,往外爬,被扔了颗手榴弹得粉碎,囧…小孩拿玩具枪一直对着士兵突突,屡教不改也不好好管教。
士兵怒了把枪夺了踩烂,被孩儿妈打,还要骂你有毛病吗。
——纵容小孩,道德绑架,谴责别人。
别人就得惯着你家小孩?
军人本来就是被教导被训练站岗射杀间谍的,必须授奖章兑现给假期的承诺。
涉及到行为的合理性,军队的信仰。
女人疯了,你想毁了你的一生吗?
他也疯了,欣慰信仰缺失,是非对错迷惑了。
他只是执行命令按训练行事,为何伤害了平民,女友离开,村民报复,连队友都讥笑。
他脑子里乱了。
军事禁地不许拍照,你应该庆幸没把你们抓起来。
队长说话真有水平。
不是小兵,这里风景优美,我们大老远从汉城来的就软化说服了的。
迁就人情帮人拍照,被领导责骂。
疯女色诱所有当兵的。
让你们看看纪律和人性的对峙,你们这帮伪君子臭士兵。
不适应无所适从没归属,逃回习惯了的生活。
规范纪律组织日常。
替规范背锅、被规范开除的人还努力地想回到规范,得到群体认可的归属感。
逗逼的是他曾经的手下还听他命令让他操练虐待………奴性啊,该买套鲁迅全集了。
女人怀孕,闹到部队。
站好站好,女人一个个给亲出来,还要亲讲台上的长官…太逗逼了。
真荒诞,不知道是谁的孩子,全连给她打胎。
那一池子血。
疯女人代表被军队伤害的民众?
后面音画错位,看得蛋疼无比。
原本以为我已经被懈怠磨灭了亢奋,但一看到棒子片的挥人相,立马出离愤怒,这力度打上来不偏不倚。
话说还是好几年前看的剧透,引发了对这个故事的些许猎奇兴趣,这冲动的感觉一直存档保留着,虽然标签是我一直不待见的金基德。
终于酝酿好情绪就看了。
不能忽略的是开片字幕:“朝鲜半岛是世界上惟一分裂的国家”!
立马让我愤怒外泄。
而后电影情节的憋屈和抓狂,让我再一次领教了【实尾岛】式的变态和扭曲。
韩国人的这种非庸常亦非正常的另类写实,让我一边被恶心,一边被冲击。
冷静地说,这么赤裸裸地表现人性的趋向兽性变异,金基德堪比芥川龙之介的深刻。
想起看朴赞郁的【老男孩】,虽然胃部极度抽搐,但影片拷问的力量,对内心的震撼,确实是无法违心地忽略或带过。
就这种自我剖析的狠辣做派而言,韩国人确实比我们有勇气。
张东健确实是个很到位的演员,豁得出去也投得进去:全片的情绪脉络由他主导,在一种压抑中张扬疯狂,几近崩溃之间,甚至让我有点替这个角色揪心。
而那个女人,在金基德的镜头前,一边无力地受害,一边以自毁复仇。
恕我愚昧,看不出导演到底是要女人做符号还是做标签?
但我对这个疯女人实在没法动情绪,同情都显羸弱。
即使是受害者,我也不能忍受这种自虐式的报复。
而金基德对军人的刻画,使他受其国民打压是必然。
在他的眼中,军人的饥渴和疯狂有现实的压迫,也有人性劣根的使然。
军人外壳的伪装,在一层层地撕下之后,我们这些局外人看着都惨不忍睹。
我承认,除了愤怒,我确实收获了其他。
不过,这种冲击的频率不能太高,我的胃还没缓过劲来。
《海岸线》。
一般而言,早期作品都会有相当不成熟的硬伤,很多著名导演均如是。
因此这部《海岸线》被我搁置了相当长时间。
然而看过后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这是我看过的金基德最棒的电影,因为他在其中寄托的决绝,和不断挺进不留后路的悲剧。
电影伊始就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士兵误杀平民的情节,几乎省略了情绪的铺垫。
一个在其他电影中有可能被用作高潮部分的情节被用在伊始,这也谕示了金基德的义无反顾。
于是电影在一个个情节中毫不留情地揭橥了人性中比泥潭更肮脏的污迹。
犯错的士兵——我们的主角——误杀后得到了上级的嘉奖。
被枪杀的平民的女朋友精神错乱,23个人组成的排中9个人分别诱奸了她。
所有人一起将这个疯癫的女孩流产。
手术者,是其中的一个士兵。
其余人,持枪看守。
被惩罚的两个士兵不断争执,在被两个疯癫的人折磨时却几次阋墙,最后自取其辱。
这样直视这些扭曲而贪婪的人,是否一开始就太过残忍?
金基德并未打算停止他对人性的杀戮。
他开始夺取那些人的生命。
他的镜头前,所有人都在抗拒着自己的和道德的底线。
然而没有人获胜。
即便两个主角,他们都是善良的,他们都是被自己谴责的,但他们也同样因为谴责而让自己疯癫。
张东健的演技让人叹服。
他的扭曲让人同情,即便在最后枪杀那么多战友,也未让人感觉不寒而栗。
也许这个功劳,也应该记在金基德名下吧。
当所有的士兵向越过海岸线的疯子开枪时,他们只是对空空如也的军服射杀。
金基德在之后频频使用的隐匿,在此时已有萌芽。
也许这就是他所寄托的逃脱的方式吧。
金基德的每部电影都是经典。
很多人推崇他之后的作品,更平和,更有禅的意味。
然而我却推崇他的早期作品。
用更短的时间——90分钟而非现在流行的120分钟乃至更长——来刻画复杂的情节,凝练却丝毫不失细腻与震撼,更加有棱角,对善恶和道德的标线有更深刻的探讨。
我不否认禅学本身是解决人性症结的方法。
但是,这种带有明显东方式逃离的价值观,我无法苟同。
很羡慕他,他的才华。
当一个导演能够在很年轻时就拍出如此深刻的电影,同时找到了困惑的出口,无论他作为导演还是作为人,都是伟大的。
我终究不是一个合格的评论者。
如果我能够对金基德的宣判,对阿莫多瓦的结构,对基叶斯洛夫斯基的悖论,对英格玛•褒曼的哲学,对安东尼奥尼的思索,对大卫•林奇的扭曲有更精当的总结,我的诗歌就不会仍然如此平庸。
在大师面前,我仍然是个不会走路的孩子。
我不认为作为一个士兵的张东健误杀平民做错了,明明是军事禁区,硬是要闯到里面去乱搞,难道这样会刺激些么,快感来得更强烈些么,高潮会更多一些么,正所谓不作不死,一作就死。
以致此后的精神问题,其实可以看作是误杀之后的一个愧疚和反省的表现,女朋友的离开恐怕也是给他最大的刺激,致使他一步一步走向深渊,导致悲剧发生重要的一笔。
如果能的到别人的理解,尤其是亲近的人,张东健最信赖的女朋友的理解。
此时有人帮助,开导的话,也许能够得到救赎。
赵士兵是刺激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嘴贱,活该。
围墙边放玻璃渣那段我就希望这种人去死,果然后面给别人阴死了。
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太自我的人总是没有好下场的。
女主也是受害者之一,无话。
我们没有权利去苛责别人,因为我们不在别人的立场,不在别人的处境,不知道别人当时的想法与难处。
任何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非影评。
以上14.05.22
2.5
还是寓言,但一味血腥暴力的发狠,本质上使的还是一股子蛮劲,未免简单粗暴,诸多象征也仅到形式为止,还差那么一步。
十年前金基德的电影原来是这样的。
金基德制造的日常疯掉的两人。
体制下的牺牲品
真是惭愧,前半部已经是大约半年前看的了,当时看的碟后半部卡了,就下了一下,准备把后面补完,所以情绪上又断点了。但是还是能记得那种压抑,那样的生活,军人没有尊严,平民无力保护自己,逼迫那个妹妹流产的那幕比军人的死亡更让我震动。音乐也不错,至少后半部有两次让我留意到,一次是流产后的妹妹在鱼缸里,一次是片尾。学妹说,韩国人就是变态,拍个电影也弄这么变态。
看金基德导演的片子,就处于永远眉头紧锁状态
很神经质的电影,一次野战导致平民被误杀,平民误杀导致一个士兵的发疯,士兵的发疯导致整支特种部队的崩溃....天,棒子这样的军队真遇上朝鲜间谍该怎么办呀!
曾经发誓再不看金基德的电影,但是还是看了
节奏乱了
insane
隐形的战争
三星半吧~~在我看来金导的电影无论成熟与否都能有同样的力量
可笑的海岸线,残酷的大海,军队的压力,迷失的自我,执念的人,贪婪的人,自私的人,人性最丑陋面的展现。
金基德一贯的叙事作风,扭曲又疯狂。
就是喜欢金基德
看金基德的电影之前总要给自己做好一定得心理建设,因为他的影像总是极端,疯狂,血腥,而他的故事总是充满残忍和暴力以及复仇的悲剧。《海岸线》将金基德最擅长的象征和暗喻做到了贯穿始终,并以他一贯简洁的手法表现出了绿色与红色之间矫糅杂错的对比,甚至就像替代了黑白电影中的黑白两色。如某些评论所说:“金基德擅长将时代的悲剧浓缩到个体身上,通过表现个人世界的崩塌来祭奠整个时代,让观众看到不愿面对的疼痛。”令人疼痛似乎是他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事
金基德的电影,就是如此决绝,眉头就没有舒展开过。
毁在张东健眼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战争的破坏对于双方的杀伤力也是相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