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看了凌晨场点映的使徒行者电影版,毕竟身为一个tvb粉,当年也是追过剧版的使徒行者的。
看完之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好像是部好片,又想不出哪点能让我为之惊叹的,好像是部差片,又没有什么特别想要吐槽的。
按照阿丁对欢喜哥的记忆推算,影版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剧版结束3年以后,此时Q sir是CIB的长官,阿丁的男朋友,根据剧版,也就是说Q sir很有可能就是爆Seed,然而吴镇宇的表演和林峰可以说完全是两个风格的,所以剧迷们就不用期待爆seed了,而故事发展和剧版剧情也完全没有关联,影版可以说就是剧版的一个番外篇。
下面影评带有严重剧透,严重剧透,不想被剧透的请不要看,看了别骂我。
<图片1>故事的开头,阿丁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一串乱码,认真阅读后,发现这串乱码是曾经的卧底联络人康道行独有的康式密码,根据密码内容,康道行手下除了剧版里的5个卧底外,还一个blackjack没有被找到,而警局it部也从电脑里找到了blackjack的损坏档案(这里想吐槽下,康死了3年了,黑警案也破了,就没整理过卧底档案么)。
于是,应blackjack的要求,阿丁在晚上7点到了东友集团晚会去见blackjack,然而男主阿蓝(张家辉)的乱入打乱了这次碰面,虽然这个情节体现了一下阿蓝的谋士属性和少爷(古天乐)的猛将属相,然而对于主线而言,这些情节完全不重要,所以笔者有点怀疑这段情节完全是为了糗百,红牛的广告。
事后,公司开会,阿蓝进入会议室开会,少爷却被拦在门外,而阿蓝在会议中被老板郭铭怀疑,为后文埋下伏笔。
见面失败,blackjack又要求阿丁去澳门见面,佘诗曼在这段澳门戏里将污演绎到了极致,也真正开始了正片的感觉,在澳门阿丁发现联系她的blackjack正是少爷,然而来自于少爷老板郭铭派来的杀手的刺杀,再次破坏了这一次碰面。
经过这两次不成功的碰面,郭铭开始怀疑少爷,于是阿丁被抓,少爷被搜,万幸少爷有两只手机,只被搜出一个追踪器,阿丁危险之际,欢喜哥再度出现一枪假装杀了阿丁。
至此,阿丁和主线剧情的关联彻底结束,大家热烈鼓掌,是的,到此为止,之后的主线和剧版有关联的只有欢喜哥了,还是个打酱油的。
挂着使徒行者这个名字,真的不代表什么。
之后进入被大量宣传的巴西剧情部分,这段可能真的是制作方花费最大的一段,也是渴望突破的高潮部分,阿蓝为了防止少爷被老板杀害,带少爷来巴西和毒贩交易,并暗中联络反派大boss董先生,算计反杀正计划杀了他俩独吞毒品的老板郭铭。
狙击炸弹,机枪乱扫,小车就是打不穿,答主对枪械不熟,但这种拉子弹链的机枪真的打不穿一辆轿车么,这个枪战戏里的终极bug是不是永远改不过来了。
反正一段激烈的枪战戏后,两个主角莫名其妙来到一个运动场。
一段“做兄弟,在心中”的煽情对话后,阿蓝用枪声通过监听器发摩斯密码给郭sir,告诉警方他才是真正的blackjack。
郭铭被杀,阿蓝正式上位,和欢喜哥董先生合作毒品生意,阿丁现身原来假死欢喜哥讲述卧底真情,警方通过记录发现少爷是个黑客,blackjack是他黑警方电脑知道的,一切进入高速节奏。
然而这里出现了答主最不能忍的一件事,电影跳过了最关键的一段剧情,董先生的毒品是怎么被扣的,董先生的犯罪证据是怎么找到的,这是警匪片吧,这是卧底篇吧,反派该死,你起码告诉我他是怎么死的吧,什么都没有,董先生暴露了。
跳过这段迷之片段后,董先生暴怒,下令杀所有人,藏在警方层层保护下安全屋里的阿丁,被神一般的发现了,歹徒轻而易举的攻进安全屋,杀光所有人,包括Q sir(爆seed?
),然后在最后一刻手枪卡壳,被阿丁反杀,阿丁杀青。
我一个顶别人一队·我不用枪·杀手,独自找到了刚逃脱追杀,没有带一个保镖,也没有一件武器的阿蓝和少爷,展开了一场肉搏。
最终阿蓝杀手同归于尽。
然后反派boss董先生直接被欢喜哥抓了,是的,直接抓了,没有任何反抗。
这部影版,我看到了两位影帝那纠葛的兄弟情,我看到了Qsir阿丁嘴硬心软的爱情,但是这不是警匪剧么,这不是使徒使者么,导演你告诉我,卧底最后做出的成绩去哪了,等了1个多小时的高潮戏去哪了,被你吃了么,用那么多镜头展现的高科技警队哪里去了,被你吃了么,阿蓝那一堆视死如归刚刚从追杀中救出他的保镖哪去了,被你吃了么。
可怜整部片里最爱的暴力萝莉小英,死的真不值。
作为港片里最出彩的警匪片,近年来却陷入了稳定有余,进取不足的境地,本片虽然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完善的故事背景,但最后仍然没有走出这个困境,而过多的支线与广告,又让原来十分丰满的主线剧情被剁手砍脚,让没看懂的人大喊烂片,看懂的人暗叫可惜。
为煽情而煽情的戏份完全靠主演的演技支撑,却把这类题材片里最重要的逻辑合理性不知道抛到哪里去了。
综上所述,笔者觉得使徒行者这部影片远没有达到答主心中的期待,导演用了丰富的镜头语音,却没有强大的统筹能力。
Ps:张家辉演技越来越好,黑古也算在线,但是他们真的老了,看到他们和张慧雯同屏,真的有父女的感觉,皮肤上的皱纹在电影院的高清大屏上藏也藏不住,略感心酸。
第一次觉得有些电影,或许电脑上看会比在电影院看更好。
《使徒行者》是今年暑期档最闷声发大财的一个片子。
它有警匪片的形,却毫无神采,全是香港脚熏人的套路。
《盗墓笔记》和小鲜肉话题被恶狠狠骂出了十个亿,这片子一声不吭又莫名其妙地卖了六个亿。
没有人知道,《使徒行者》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它再次说明,影响中国电影票房高低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条是:票房与影片质量无关。
我看完《使徒行者》出离愤怒。
虽然知道这是有电视剧集打底,知道可能会老套昏招百出,但我实在找不到理由说服自己——在电影院看完一部TVB还不能吐槽。
香港电影之不求进取,已经彻底沦落到与内地市场沆瀣一气的水准。
看看韩国人的《新世界》是怎么拍的,看看《釜山行》是怎么翻新的。
这边的香港警察,卧了十年底也没有整出什么新鲜玩意。
至于佘诗曼的存在,真是电视剧到不能再网络直播视频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可怕角色。
把佘诗曼、张家辉、古天乐和吴镇宇四个人岁数加在一起,都要两百岁了,但《使徒行者》非要整出青春无敌、生死兄弟之类的戏码,真是不能忍。
还有张家辉和古天乐,一年到头反复在港片中同框混搭演出的伪劣CP感,已经严重到拉低银河映像的水准了——反正我是一看到古天乐就要出戏了。
他为电影咖努力了二十年,但最适合他的,一直是这种不费力的电视剧。
首先说明一下,我不是专业影评,写影评的目的,只是因为被电影有深刻影响,才会选择“吐槽”一番。
上一次写影评,也是我第一次写影评,那是赤裸裸的吐槽如何的烂,因为那部电影是《筷仙》。
为什么在这里提到《筷仙》,因为我当时的状态,如同今天影院三分之一的人一般,气的无奈发笑。
我很恼火,为何张家辉影帝的演技,古天乐卧底的专业,吴镇宇稳重的发挥,会在电影结束之后被一部分观众嘲笑演技太烂。
我境界还是太低,不该被一些观众影响情绪。
在被张与古的兄弟之情打动时,旁边却突然有人发笑,我很不解,也许你没有入戏,也许你没有看懂,但是,请你保持安静。
和女朋友出影院时,还在讨论剧情,也讨论到在起身离开时,有一位年龄稍大的大姐,突然一句:还真不如去看小鲜肉,这演的也太烂了。
那一刻突然明白如今的电影市场,为何佳片太少。
最后我准备来到豆瓣抚慰一下受伤的心灵,可是看到一些影评时,突然更加悲楚。
我想,如果这真是烂片,却又为何让我忍不住赞不绝口。
我不会专业的去评论电影如何的好,什么镜头,动作,逻辑,我通通不懂,但是我明白,一部电影结束之后能带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好是坏,自然清晰明了。
在这里提醒一下还没有观影的朋友,如果你旁边有人发笑,请不要阻止他们,也不要告诉他们没有看懂。
因为,你只需要自己明白,你今天票没有白买。
警匪、卧底、大陆演员的无缝对接,从《无间道》投射而来的几大经典元素,在《使徒行者》再次聚首。
而人气,是使徒最大的入场券。
要不是为了TVB仅存的佘诗曼,谁会买票去看?
加上剧版对于“无间”的创新——寻找失联卧底,光凭这种“谁是卧底”真人游戏的玩法,影版《使徒行者》怎么说也该值回票价。
可惜,本该是个好故事,一群好演员,却毁在了二流的剪辑和三流的大反派手里。
使徒行者的看点,就在于这场游戏里,到底谁是卧底?
卧底有几个?
谁在说谎?
谁是自己的手足?
多好的题材,非常容易出戏,刻画人物也是如虎添翼,可导演似乎并不理解什么叫角色的立体度。
市井气十足却又仗义的阿钉变成了一个聒噪烦人的弱鸡佘诗曼;亦正亦邪城府极深的阿蓝变成了满脸褶子的圣母屌张家辉;自私自利但对兄弟情深义长的少爷变成了动机不明的无头苍蝇古天乐;因为演技太好,渐渐忘记自己卧底身份,几乎变成半个反派野心十足的欢喜哥,最后成了关键时刻出场解救众生的金手指。
导演,你塑造的这些角色,简直是教条式的平面人物!
在下佩服。
编剧在这些卧底中加了一个新的角色——假卧底。
又是一个很出彩的角色。
他为什么要假扮卧底?
他到底是哪一边的?
他有什么目的?
还是迫不得已的苦衷?
这样一个人物,和真正的卧底BlackJack形成经典的双男主模式。
互相较劲,互诉衷肠,又相互猜忌。
到底谁是卧底?
黑古?
张家辉?
还是说两人都是卧底,只不过互不信任?
关于卧底的揭晓正是影片的魅力所在,却再次被导演活生生地破坏了。
在黑古赌场里敲出摩斯电码的一瞬间,我就知道要完。
摩斯电码?
这种早就被前人玩吐了的网红桥段为什么还会出现在2016年的片子里?
导演你就没有其他素材了吗?
黑古就这么rio轻易地告诉观众“没错啊我就是传说中的BlackJack你猜到了吗”,观众真的很难开心起来;哪怕最后张家辉用枪“开出”摩斯电码告诉观众“猜错了哦其实我才是真正的BlackJack嘻嘻”,观众也不会震撼到浑身颤抖的好吗!
可怜的观众就这样被强行看懂,却一脸不情愿,甚至纷纷怀疑起剧情的真实性:我读书少别骗我,其实BlackJack还没有出场吧?
好好的一个前戏,就这样被猴急地破坏了。
另外导演,你知道什么叫悬念的设置吗?
重要的线索你用口述,甚至为了推动剧情而插入和补充?
脑子是个好东西,相信我,中国观众人手一个。
康式密码要比摩斯电码牛逼多了,为什么只用了个开头?
魔方明明能通过佘诗曼的回忆作为贯穿全片的叙述主线,为什么非要通过吴镇宇的脑袋和生硬的闪回做关联,不让观众主动联想?
欢喜哥妻子的死因太他妈好猜了,跟主线也没有半毛钱关系,为什么非要横插一脚,占主故事线的珍贵篇幅?
导演想讲好这些人物的所有历史,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
有轻有重,有主有次才是电影,什么都想要,反而落得什么都做不好。
所以有的时候真不是故事烂,演员差,而是导演该去反思。
希望所有国产片导演都记住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
没有爆seed、没有卓sir是我没有去电影院看的原因。
这种东西挺奇妙的,说是夙愿落空了于是赌气了也好,说是一种不能阻碍其生发只能兀自成长的情结也罢。
我不是个tvb痴迷者,事实上唯一能记住看过的,也就《使徒行者》一部。
可是这恰恰意味它对我有多重要,因为它承载了很多印着“我”的标签。
它是我第二个熬夜的暑假、第一个熬夜看除了美剧以外的剧的暑假里的第一(到目前为止打破“唯一”的是《深夜食堂》和《孤独的美食家》);它让我从对林峯无感,到把林峯作为好演员、好歌手、“一个被tvb辜负了,所以活该tvb堕落的男人”铭记,同时被供在心里;它让我爱上苗侨伟,并且发掘出内心的大叔控倾向;当然,它还是让我长草了tvb剧,但是以它为起点,我就看不了其他剧了……后来被没看过使徒的朋友安利了,最近又闲得慌,就在网上随便找了个渣画质片源看看就看看了。
想着“反正豆瓣六点几分,还能在上面黑一击、吐槽一发,爽极!
”结果最后就哭死了。
原来没去电影院是因为上天看我要是在影院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餐巾纸一张连着一张,遑论无法自控的哭声和擤鼻声震耳欲聋,不知道要“感染”多少人,才阻止我去的呀。
这就跟上次的《模仿游戏》一样,本来想去看的,结果被姐姐强行发了高清片源链接,结尾处捂着被头就是一顿面部抽搐的痛哭。
不过这次学聪明点了,对着垃圾桶狂抽餐巾纸,起码不用洗被子。
说回电影我说不回啊,因为除了影帝的演技实在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明明情节不算激烈,把它和好莱坞类比服装,作为一件正品的高仿也最多给四星;明明自始至终没懂阿钉上司跟她毛关系,只觉得吴镇宇再popular,在我心中跟林峯苗侨伟都没法比;明明古天乐的脸看了厌了还在无耻刷屏,还又被同框男演员抢了风头……明明如果我机灵点儿,之前看剧《使徒行者》周边的时候就看到报道说打算弄悲剧,结果搞了个欢天喜地大车震(而且还跟我爸妈一起看的结局,尴尬癌晚期了TAT),就应该猜到有电影一定搞个悲剧赚赚眼泪和票房的。
当然导演还是编剧一定想再赚点分的,不过你们这群给低分的铁石心肠的人们不买账啊。
然后先前想剧透被我一巴掌拍回去的朋友还是被她讲了一句:佘诗曼在里面也没演什么角色。
以后万一有什么“凡事抓住了开头是不是就赢得了一半”的辩论赛啊,对付什么“我开篇 我主宰”的自大狂啊,电影里阿钉的角色就是个强有力的反驳论据。
不知道导演有没有看之前剧的评论,已经有一帮人叫嚣着阿钉她凭什么能混卧底啊,她除了吃、贪小便宜、耍嘴炮、靠爆seed救之外,还干了什么事?
架不会打,枪不会耍、关键时候针也不会用,鬼知道当初卧底测试她怎么过的。
然后我就苦(duo)口(guan)婆(xian)心(shi)地回复:不是每一个卧底都需要打斗的技能,每一个卧底都会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比如爆seed的强项是打斗、算计,而阿钉的强项就是伶牙俐齿。
可是这次不是在打我脸么,电影里阿钉除了爱吃、贪小便宜、嘴炮、靠被别人救的特点被完整保留并且放大,顺便推出一条后来跟她毛关系没有的卧底线(还是主线)之外,就没了。
而且做卧底的片段里身材也没露,敢问所以这个片段用处何在?
愉悦观众都没有所以骗骗观众?
最后连误导误导机智吴镇宇他是卧底都没有所以强行增加点看片时间?
本来和原剧的牵引点就两个。
一是阿钉。
嘴炮自始至终都没升级为技能,论其原因就俩,要么是露脸时间太短,来不及,要么是露脸时间不对,在正剧、主线不在的开头或结尾。
结果钉姐一个人全占了,想必爆seed哥都要替她心疼了。
二是欢喜哥。
这没能大篇幅我能理解,欢喜哥一出来,那些主角都滚吧,还犯得着牺牲?
那么深究起来,其实还是从一开始,角色塑造的力度就没把握好,于是就跟肥皂剧里把男主塑造得太完美、抗日剧里把主角塑造得太伟大是一个道理,好是好,矛盾没法展开了。
(不过其实爆seed哥、卓sir以及这部影片里的张家辉……我也没想出缺点来……可能是张家辉不需要救阿钉?
(ಥ_ಥ))那我为什么还要给五星?
一是看豆瓣分太低,嗯。
二是观影的终极目标,其实不就是图个感受么。
泪点设在末尾是很科学的,乘着热度,人就会像吃热烤鸭一样啧啧称叹,过后会发胖吗会后悔吗在那一刻都不重要了。
所以我还是不写下去了,越写越想改低分……估计改改,四次降分的机会都不够的。
今天(8月11号),电影版《使徒行者》正式登陆内地银幕。
电影延续了2014年TVB剧集《使徒行者》的背景设定:卧底、警匪斗争,故事情节方面则归属于续集。
原作人气角色“钉姐”佘诗曼和“欢喜哥”许绍雄回归,吴镇宇接棒林峯、跟佘诗曼搭配对手戏,古天乐与张家辉则化身全新主角,上演“谁是卧底”的核心谜团。
剧版《使徒行者》曾以单日内地网络播放量突破1亿和总播放量超24亿,打破港剧网络播放量记录,成为首部进入“20亿俱乐部”的港剧;以百度指数超110万,创港剧历史记录;以30.5的跨平台收视率成为TVB年度收视冠军。
还记得那追剧的日子,每周六等待一集更新,急切情绪历历在心。
原剧中的最大亮点在于什么?
即将告别TVB的林峯跟回归TVB的佘诗曼首度携手之作,看两大猛将飙戏?
江湖传言的港剧最后辉煌?
这些噱头最终都平静下来,停驻观众内心的反而是最本质的存在:群星荟萃演技爆棚、贯穿始终的正邪较量。
“谁是卧底?
”随着警队高层康道行的被害身亡,其直属的五位卧底全部失联,整部剧集开始质变——从普通警匪对决变成了卧底间的斗争,悬念极为吸引人。
熟黑熟白,不到最后一刻全然不知。
而许绍雄、苗侨伟等金牌配角演技更是惊人,个个独当一面的人物,在不断牵萦缠绕的张力中将气氛推到了巅峰。
尽管苗侨伟并未回归,吴镇宇成为了苗侨伟+林峯地位结合体般的警队角色,但从人物关系结构+影片主题基调都原汁原味,并未有什么变化。
原剧中的五位卧底均已现身,故事告一段落,丁小嘉回归警队,但一条短信打破了平静:一名犯罪集团的成员少爷(古天乐 饰)用“康氏密码”坦承自己是康sir生前安插的卧底,如今要与警队重新取得联系。
但毕竟警队接头人已死,谁又辨得清楚少爷说的是真是假?
而与少爷如同“生死之交”的犯罪集团高层阿蓝(张家辉 饰)则更令人难以揣摩,拥有极高智商为集团谋来不少黑利,自己却似乎别无所求,戏里全然捉摸不透。
此外,原剧中死掉的欢喜哥,以及新反派人物董先生(李光洁 饰)让剧情更加扑朔迷离。
剧版《使徒行者》结尾,洗白了“覃欢喜”,将其设定为失踪的“第六个卧底”,只不过由于迷途已久,最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坏事做尽,反引得警方倚靠卧底希望将其铲除。
而相对比当时林峯饰演的“爆seed”薛家强,沈震轩饰演的连浩勤,“覃欢喜”这个人物更能凸显故事的悲剧性一面——“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尼采提出了矛盾双方的相互对抗、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再到相互转化。
类似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想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类人,那么那类人行事之风格,最好碰都不要碰,尤其是恶之欲望,形如深渊坠落力无穷。
电影《无间道》可认为是这种思想表述的另一佐证,刘伟强在千帆过尽的结尾重申主题:无间有三,时无间、空无间、受者无间。
犯五逆罪者永堕此界,尽受终极之无间。
卧底许久许久,覃欢喜也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匪徒,从对孩子的喜爱、对丁小嘉的关爱亦可看出良心未泯,但沾染鲜血的双手已然无法洗干净、也无法回头。
在电影中他再次出现,颇让人惊讶。
电影给的说法是“假死以避江湖事”,然而面对丁小嘉时却依旧“欢喜笑”,并给了她一枪。
是白化后又黑化了吗?
事实上,在看到这一幕时,我甚至还是摸不透他是好是坏。
如果跟着卧底那么久,少爷、阿蓝、钉姐等许多人,谈何容易去保留一份清白?
电影会给出一个答案,这里不多剧透。
成为卧底,割舍友情,割舍亲情、割舍爱情,任务至上,无间行者,一切皆可抛,一切皆要忘。
在电影中,筹划缜密、动机无法洞悉的阿蓝更像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像是被抛弃而走上牺牲之路的孤独对抗者。
而少爷那边似乎有牵绊,有妻姐,有收养的孩子,是情感的牵绊,也是福祸中无法趋避的累赘。
乍看之下,阿蓝更像是卧底对吧?
而电影开始不久,偏偏跟“钉姐”取得联系的是少爷,而且紧接着噱头处处指向他。
但是源源不断的线索又预示着“最终卧底谜团”肯定没那么简单,乃至很多观众看完预告时擦擦汗:我怎么觉得全都是卧底?
双男主电影并不鲜见,康德“二律背反”理论认为:任何一股力量都应该有另一股力量能够与其达到平衡。
所以在戏剧张力铺垫上,两个男主角的电影会较好看,两个彼此维系紧密却又自带谜团的双男主电影更好看。
少爷救过阿蓝,阿蓝位居高层一直给少爷更加发展机会、却又不许他碰毒品交易。
少爷瞒着阿蓝跟警队接线,阿蓝发现了少爷的鬼祟行为气急败坏却又不肯挑明。
在《使徒行者》中,我们为“卧底到底是谁”而猜得愈发焦灼,而恰到好处的“兄弟情”调和出别样气氛。
因此,除了满足原剧粉、悬疑控,本片还提供了另一大福利——港片中的“江湖兄弟情”。
资本交融、北上风潮中,没落的不仅仅是时代的港片记忆,还有那数十年为观众所感触的义气情怀。
《窃听风云3》很想复刻这种情怀,然而勾心斗角变得不伦不类。
还能将就看的,恐怕只是2013年的《扫毒》了,仅仅是一隅的“三人情”,即让人大呼感动。
真正的兄弟情,不同于《盗墓笔记》中矫揉造作的基情,或其他片子里简单的插科打诨。
一杯酒,一个眼神,全在心里。
毋论最终孰好孰坏,少爷和阿蓝的片中情谊,都相当令人感动。
在演技方面,全部角色都予人深刻印象,惊心动魄的对抗背后是角色们层出不穷的段子笑料,看得有趣,冷不了场;而到了正面冲突时,画里画外全是剑拔弩张,观众的眼神、情绪全被调动出来,离不开人物分毫。
文伟鸿从剧集到电影始终控导,从剧本打磨到选角,从悬念传递到兄弟情塑造,这是一部纯正的港片,味道没变,依然那么赞。
镜头推不稳开篇就把人看花眼,画面配置和角度、画面色彩和服装都不走心,巴西某球场艳丽得不行看两个白衣男人对峙,整个画面里的哪儿能看得出来兄弟情谊面临危机?
阿蓝和伍佰死在街上根本没分出来谁是谁只能看少爷走向。
以及内容上女警察作为警察为什么辣么弱鸡,打也不会随机应变也不会,还不如女保镖。
细节上欢喜哥如何保护女警察使其不死也没有交代清楚,挨了枪子儿的少爷为什么一会儿跟没事儿人一样一会儿又站不稳了。
家辉叔叔是牛逼!!!!!!!
戏太太太太足!
其实有《扫毒》《无间道》等珠玉在前,卧底与毒贩的形象并不出新。
但此片却胜在细节设计和人物演绎。
张家辉的“全身都是戏”。
编剧肯定是偏爱阿蓝这个角色的,永远是冷面沉着毫无破绽,即使身中埋伏四面杀机,也能处事不惊喜忧不形于色。
一开始以为是个出色的反派,没想到居然是失联的卧底,最后为兄弟情牺牲自己,给正义伟岸的形象又加持了悲情色彩。
这样一来,反衬得古天乐是片绿叶。
玩世不恭的“少爷”居然是个表面自负实际自卑的过气黑老大,这来回的明争暗斗不过源自3分逞能+2分任性+5分不甘心,所以才决心赌上一把,不惜赌上生死之交的兄弟,赌上忠心耿耿的小弟——小英不是少爷所杀,却因他而死,差点赌上向往已久的平静生活。
本以为赢了,没想到最后还是输给了一颗心。
最后虽然他被兄弟所救,却要在内疚中度过余生了吧。
有人认为两兄弟牺牲得太容易,2vs1都能造成一死一伤的惨烈结局,太不能打。
我们梦中的完美英雄都是文武双全。
做事时奇谋巧计滴水不漏,打起架来西装笔挺动作潇洒。
现代话叫做智商高,能打架,最好长得帅,缺一不可。
不过,这部电影可能是编剧刻意安排,毕竟二人都是头脑型角色,一个电脑天才,一个军师。
书生最怕遇到莽夫,文化最怕遇到暴力。
唉,哪有十全十美的事。
所以才会有惨烈的结局。
二人有一场对话,讲的是阿蓝希望少爷金盆洗手,过安稳日子,可少爷不肯。
少爷:我想进到会议室的时候没有人拦。
阿蓝:进去了又怎么样呢?
里面都是什么人?
是十大杰出青年吗?
影片结尾时,阿蓝说怎么会有人想扮作卧底呢?
如果有机会,我还是希望做回“博仔”。
一个不甘心退,一个退而不得。
赌赢了又怎么样呢?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钉姐和Q sir是一对冤家,嘴上天天说分手其实芳心暗许互托终身的那种。
钉姐爱财如命,凡事讲报酬,爱撒娇耍小聪明也很有一套。
但执行任务却没有丝毫懈怠,虽然常常失手,比如被反派抓走当人质,关键时候手抖得连枪都装不了。
有了她,激烈的枪战和智力角逐中才有了一抹活泼的亮色。
Q sir除了和钉姐斗嘴,就是待在监控屏幕前所谓坐镇后方。
经常指挥钉姐冲锋陷阵,偶尔分析一下枪声、敲击声是不是摩斯密码。
可惜总被反派牵着鼻子跑,只见“监”不见“控”。
最后连指挥中心都被一锅端,在电梯里和杀手甲枪战。
还有,镇宇大哥听闻钉姐殉职时的表情太僵硬,难道沉默低下头,然后单手扶个墙就能表现悲痛了?
看看张家辉看到小英中弹时的眼神和嘴角的细节就高下立判。
其他反派要么像郭铭又蠢又贪,要么像“董先生”残忍得毫无缘由,要么像最后的巴西队长只是个杀戮机器,编剧对反派真可谓太不用心。
估计他把心思都用给了正面主角,脑细胞不够用了。
再说一句,西装笔挺的张家辉倚在窗前手上拨弄一枚精巧的魔方,一张50岁的脸上居然被我看出了谦谦如玉之美。
说他一人撑起全片,不为过。
整个故事结构从流畅度及结构来说都差了不少味道,看完以后总觉得大脑有些乱,剧情并没有多少增分的地方,印象深刻的还是全靠几个演员硬撑起来的一台戏,张家辉全身上下都是戏,一个眼神就能让观众陷进去。
整部戏的重点并没有放在故事情节上,而是突出了两个CP基友的默契感情和兄弟的激情,最后一抱陷身车底的一瞬眼睛瞬间红了。
内有剧透不要点开使徒行者古天乐假跳预言家,对跳预言家的古天乐和张家辉 其中必有一神。
古天乐只是一个不甘做村民的乱民 ,一开始乱穿了预言家的衣服 ,替真预言家挡了下刀 ,最后还是跟着真预言家张家辉干掉了郭铭。
郭铭这么蠢,像是狼人里面自言自语的白痴。
半路杀出许绍雄一个女巫 ,解药救了好人佘诗曼 ,毒药毒走了董先生,技能用完没有用了,所以又成了平民,被警察带走了。
猎人死之前使用技能,吴镇宇开枪带走了一个小狼。
游戏结束,平民借助预言家杀死了所有的狼~平民胜。
天呐邵氏~~~给张家辉加鸡腿~~~
编剧太凌乱
勉强三星,前半段松散过度后半段渐入佳境也是最失控的段落,电视剧导演的通病,头重脚轻的厉害,再说说电影的主题架构,悬疑布局真的很老套,配角属于可有可无型,猜测卧底身份依然TVB,各大主角相继便当也是突兀的一头雾水,摒除一系列的毛病后,张家辉的角色真不错,演技在线,便当领的华丽又煽情
电影版《使徒行者》并没有直接将剧集的故事在大银幕上延伸和复述 而是把握住了剧集的核心设置 那就是卧底与反卧底之间的惊险博弈 重新构建了一个故事 保留了剧集中的诸多特有的设定和矛盾 以及剧版的开放式结局 在电影这种载体内将其淋漓尽致的发挥和演绎 除了各种激烈火拼形式和元素 兄弟情义同样感人
没看过电视剧所以觉得还行,又炫又花哨又无厘头,是那股子港味儿。
卧底和正派角色太多了点儿,感觉反派就差自己投案自首了。
很好看啊 虽然没看过电视剧
打杂好 我系古天le 我系渣渣辉!系兄弟就来干我!
张家辉的演技已经到了可以让这个电影加一星的程度了
请给我一个张家辉这样的男人
味道都变了,比剧差远了,没有林峰,也根本不是使徒行者。
很精彩了 张家辉很不错的
香港类型片再无突破,审美非常疲劳,不进就是退。
人们在干啥干啥?眼神暧昧个啥?反转个啥?
很差的电影,BUT,多年不见张家辉,气场竟强了十倍,以前人家说他像张学友我总是嗤之以鼻,现在竟已九分像,神奇。
整个戏只有家辉哥的鱼尾纹和佘小姐的双下巴看上去是真实可信的。
这特么也太弱智了吧。
太old fashion了,剧情加上演员都仿佛让人穿越回二十几年前。刘伟强都跑去拍某某大爷了,三色台的编导却还在炒卧底的冷饭。TVB自制剧的死亡速度比香港电影还要快。
那些電視劇裡面比較好看的人 放在電影屏幕上就無法看了 比如佘詩曼
虽然剧情没什么新意只能勉强自圆其说,但亮点太多了啊!张家辉古天乐两个顶梁柱就不用说了,就连吴镇宇和小英这样的配角都能大放异彩,留下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五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