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沙漠之花

Desert Flower,Wüstenblume

主演:莉亚·科贝德,莎莉·霍金斯,梅拉·沙尔,克雷格·帕金森,马特·考夫曼,蒂莫西·斯波,普尚特·普拉巴卡尔,安东尼·麦凯,提姆·塞菲,特蕾莎·邱吉尔,Idriss Abdi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奥地利,法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09

《沙漠之花》剧照

沙漠之花 剧照 NO.1沙漠之花 剧照 NO.2沙漠之花 剧照 NO.3沙漠之花 剧照 NO.4沙漠之花 剧照 NO.5沙漠之花 剧照 NO.6沙漠之花 剧照 NO.13沙漠之花 剧照 NO.14沙漠之花 剧照 NO.15沙漠之花 剧照 NO.16沙漠之花 剧照 NO.17沙漠之花 剧照 NO.18沙漠之花 剧照 NO.19沙漠之花 剧照 NO.20

《沙漠之花》剧情介绍

沙漠之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华莉丝(莉亚•科贝德 Liya Kebede 饰)出生在索马里的沙漠和母亲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在三岁时,华莉丝按照索马里习俗就被施以女性割礼。十二岁时父亲为了得到五头骆驼,要将华莉丝嫁给六十岁的老叟。就在出嫁前夜,华莉丝在母亲的默许下,在沙漠中徒步很久投奔摩加迪沙的外祖母,也在外祖母那里获得了去给当时索马里驻英国大使夫人的姨妈作女佣的机会。到英国后不久,索马里爆发战争,旧政府被推翻,华莉丝趁乱再次出逃大使馆而流浪英国街头。 华莉丝在街头邂逅了收留自己的玛丽莲(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跟着又在打工的餐厅里遇到伯乐,最终被发掘成为世界名模,并投身于妇女解放事业。 电影《沙漠之花》是根据出生于索马里的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奇门遁甲2天才捕手我和老爸是同桌股神2:绝处逢生东方中国梦水男孩安全维纳斯欲望号列车英歌魂毁灭战士猫冬荒井小姐的秘密生活历史的针脚无间道3:终极无间无声蛙鸣安娜和维多利亚篮球兄弟第一季致命弯道真·恋姬无双OVA复仇狗联盟情剑大稻埕酷儿们三个半小时国色天香遗忘房子的故事圣殿骑士信长之枪北极的圣诞老人兄弟

《沙漠之花》长篇影评

 1 ) 这种电影,只要能拍出来就已经很棒了

《摔跤吧!

爸爸》里曾有一段对话让壹姐印象深刻,那是吉塔和巴比塔为了抗议父亲对自己实施的“野蛮的”、“毫无人性”的高强度训练,两姐妹背着父亲出逃去参加朋友的婚礼。

在婚礼上,新娘不无感慨的对她们说,我倒是希望自己有个你们这样的爸爸,看看你们的父亲,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忍受着所有人的嘲讽,就希望你们能够拥有自己的人生。

而这个14岁便嫁做人妇的新娘呢,从此以后便要与锅碗瓢盆为伍,她即将成为家庭里的生育机器,不能有自己的人生,更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在婚礼上,新娘不无感慨的对她们说,我倒是希望自己有个你们这样的爸爸,看看你们的父亲,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忍受着所有人的嘲讽,就希望你们能够拥有自己的人生。

而这个14岁便嫁做人妇的新娘呢,从此以后便要与锅碗瓢盆为伍,她即将成为家庭里的生育机器,不能有自己的人生,更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这情节是不是和《摔跤吧!

爸爸》里的情节很像?

别误会,壹姐今天想要介绍的电影并不是《摔跤吧!

爸爸》,而是一部会让你有思考、有震撼的优质英国电影。

——《沙漠之花》,豆瓣评分8.7,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

故事发生在索马里的沙漠地区,这里的女性没有地位,被男人视为泄愤的工具。

不仅如此,在女孩长到四五岁时,就必须接受索马里习俗中的割礼之行。

何谓“割礼”?

就是割掉女子两腿间隐私部位的一部分,据说,施行割礼,只是为了提供给男人可靠的“验贞”方法。

在原始宗教的禁欲戒律中,认为“女子两腿之间有肮脏的、致使男人堕落的东西”,所以,生活在索马里的女性,一生都活在自尊和身体被践踏的自卑里。

女主角华莉丝(莉亚·科贝德 饰)就生在这个地方,她和母亲一起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

和当地其他女孩一样,她五岁便被施以割礼,十二岁时父亲为了五头骆驼,将她嫁给了一个六十岁的老头。

但,壹姐说索马里当时的社会不尊重女性,绝不仅仅是因为她们五岁受割礼,十二岁就嫁人,而是她们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被当做一个真正的人类。

华莉丝四岁时,就被父亲的朋友奸淫,所以,生活于她而言,可以说完全是苦难。

不过好在,在母亲的帮助下,她在新婚前夜逃了出去。

虽然过程艰辛波折,但她终于有机会从一个封建迷信的国度来到了英国,并且幸运的被摄影师发掘最终成为世界名模。

观看《沙漠之花》时,不止一个场景令壹姐汗毛四起,那是一种震撼和一种悲鸣。

你会感慨,世界已然如此先进,为何还有人,还有女人,会受到如此苛刻的对待。

关键是,这是一种全民族的共识。

生活在索马里的男女老少,都发自肺腑的认为,女人就该被施以割礼,女人就该为男人生儿育女,女人就该社会地位低下,女人就该没有人权没有自由。

这是索马里的悲哀,更是整个世界的悲哀。

生而为人,很难!

生而为女人,似乎更不易!

但我们希望,即便人生实苦,我们也可以用有限的生命,去实现那些看似不易,但却必须发生的改变!

 2 ) 沙漠之花

《沙漠之花》 desert flower电影根据出生在索马里的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改编,影片一如其自传中讲述了一个索马里女孩从丑小鸭变天鹅,再从星光灿烂的世界名模变成一名全球瞩目的女性斗士联合国大使的故事女主角华莉丝的经历不是一般的悲惨,四岁时就被父亲的朋友奸淫,五岁时被迫接受了数年前已经夺去她亲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礼。

十二岁时为了五头骆驼被父亲嫁给六十岁的老叟,赤脚逃婚在沙漠中差点丢掉了生命……当然,她也是幸运的,偶然机会从干涸落后的国度到了英国伦敦,偶然机会遇到了英国女孩玛丽莲并成为了好姐妹同样幸运的是她的魅力被大摄影师发现并推举到名模云集的时尚界,当护照过期险些被驱逐出境时一个深爱她的英国小伙子主动提出假婚并帮助她取得了英国绿卡,当事业如日中天时她放弃了自己的模特生涯,全身投入反割礼运动,成为联合国大使,写自传讲割礼的锥心之痛,成立多个慈善团体,唤起世界关注并制止这个延续千年至今仍在执行的惨绝人寰的传统……一切的一切似乎应了她外婆的一句话:你能从独自跋涉从大沙漠里活着走出来,是真主阿拉的旨意一些坚持,也许总是值得的……记得早年在大学期间偶然一次阅读时了解了这部电影作为励志和文化主义尤其是反女性割礼的先驱电影,后来查阅了相关资料才了解原来世界上还存在这如此恐怖的风俗光看文字介绍就已经毛骨悚然,想想仅仅用简陋的刀片和荆棘在不用麻醉的简陋条件下将女性最敏感的部位全部切除,不能不说是骇人听闻的残忍、恐怖和愚昧非洲,这个被西方发达文明戏称被上帝遗忘和抛弃的大陆发生着跟这个文明世界无法想象和比拟的神秘、落后、愚昧和贫穷……女性割礼的原因和细节在此不再赘述不过中国古代妇女裹小脚的传统也被分析得是有异曲同工之处,虽然相对缓和的多(毕竟是文明古国)但相同的无不都是极端男权主义下女性不平等的待遇和悲惨的命运……相对来说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已经幸运多了因为虽然还是落后与西方发达文明,但在国力和思想上已经慢慢觉醒网上很多这部片子的影评都是以女性割礼为中心并为此痛惜的,不错,这是这部片最直接也是矛盾最激烈的冲突点但深究其原因,其实这个残忍愚昧的风俗传统仅仅是一张大网下的一个点而已,解决了废除了这个,还有无数其他的……这张大网就是体制……在那些欠发达的国家,他们的人民过着千百年都延续的贫穷和愚昧的传统但他们部分自己却还不知道,以为世界大同,以为这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传统是不能打破的只能继承体制不能改变,因为所有人生活在这张网下的人都这样承受的,不能背叛就像片中的母亲虽然很爱她的女儿,但仍然会把她送去阉割,仍然会说服她既成事实嫁给那个花了大价钱的老男人……虽然她的外婆很爱她疼惜她,但却不能收留她,因为她逃婚、擅自逃离的父母部落,是家族的罪人!

……虽然身处伦敦由于割礼和痛经痛的无法忍受,在医院接受大夫治疗时却被索马里籍的男护士以文化传统卫道士的身份用恶毒的语言攻击……而这个女孩天真得以为所有的女性都应该受如此的苦才能成为干净的女人,才能结婚……割礼不仅仅是可悲之处真正可悲之处在于生活在这张大网下的人虽然自己本来也是受害者但反过来其中大部分的他们又正是这个国家体制或者更大的文化传统体制的捍卫者,少数叛逆者和思想启蒙的人往往选择沉默、忍受或者逃离文化,传统,体制……体制,与其说是国家制度体现,不如说是一种渗透影响到百姓生活,文化和工作以及整个国家的一种无形的网封闭的体制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而开放式民主的体制才能不断创新和生存中国早在近代百年就已经尝到了封闭的体制所带来的屈辱和痛苦以及对文化上的创伤乃至建国短短数十年的历史中,封闭或者半封闭的体制也影响了数代人,以至于至今仍然延续着……记得曾经跟朋友激烈得讨论过美军联合国军攻打阿富汗以及伊拉克在中国主流媒体的宣传肯定是定位美国一种霸权主义强权主义世界警察的姿态,感觉险些要把我们小学时候历史课本政治课本思想品德课本中的美帝国主义重新强调出来一遍,当然更多的精明的中国政治家经济学家会从阿富汗伊拉克战略地位和石油资源上分析美国如何如何,强调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好像生怕美国以后就要号召联合国攻打中国了一样……当然那个时候的我们都很单纯,总是党说啥就是啥,美国不是好东西,总打别人,管别人家的事情……但后来换一个角度想想,也许对于阿富汗伊拉克的无数的百姓和人民来说也许美国和联合国部队的介入对他们是一种解脱甚至说是渴望,虽然说千百年或者数十年没有这场战争,他们的人民也能这么过下去,也许他们自己知道自己的贫苦和愚昧,也许并不知道,他们已经在那个深深的体制下封闭得生活了那么多年,外面真正是什么样,他们并不知道(就像咱邻居朝鲜人民一样,就像我们一样……)但是这场战争,这场号称正义反恐的战争,就像一扇窗,厚厚的体制被西方的文明用火炮撕开了一个口无论是否在西方支持下建立的民主政府是如何性质的,这都是进步的,前进的至少他们知道了原来不能那样,原来可以这样……从这点看,专制统治下的他们部分的人民或者大部分生活在底层的人民是渴望或者希望这场战争的……记得前段时间上了time周刊的那个被割鼻的阿富汗少女在那个体制下被丈夫残忍得割去了鼻子,但幸运得是逃去了美国,并希望通过自己让全世界人关注阿富汗女性所遭遇的命运这也让很多美国人民相信他们的战争是正义的、值得的也许战争的初始目的并没有那么不单纯,仅仅是体制下的政治玩得太复杂了而已……如果不巧生活在这个可怜的国度或者《沙漠之花》中平凡的一个女性,也许当她们有思想意识形态觉醒时她们会发现自己也可以自由去选择爱,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快乐的长大而不是经历那些非人残忍的传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保护,可以大方的展示自己的美丽而不是蒙起脸和全身可以有自己的梦想,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她们或者会希望有一天这个体制或者这个传统能够改变也许也仅仅只能像片中华莉斯的母亲一样流一些眼泪,然后默默的忍受着一切……也许她们对待美国的态度不是美帝国主义至少如果选择,能去美国生活,那绝对是真主阿拉的天堂……打开一扇窗做出自己的选择就算是沙漠也许也能开出沙漠之花然后明白,有些坚持,也许终将会是值得……

 3 ) 4岁被强奸,5岁被“割礼”,18岁逆袭成超模,在最红时说出秘密震惊世界

文章首发于公号【图图解电影】,转载请注明!

华莉丝·迪里,她致力于呼吁废除割礼的公益项目,被选为福布斯30位全球女性典范之一,誉为“非洲女权斗士” 。

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成年以前都以为全世界女孩必须进行割礼,这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直到走出这片土地,我才惊讶又愤怒地发现,真相根本不是这样!

我们被蒙骗残害了!

就像华莉丝·迪里一样,老天给她发了一把烂牌,但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用不屈和抗争重新洗牌,在最后终于打出了一把好牌。

·01·

4岁被强奸,5岁被割礼一朵沙漠深处的顽强之花华莉丝的童年是一个阴暗惊悚的故事。

她说不出自己出生的具体月份和日期,连她妈妈都不知道。

她只知道,1965年她出生在索马里沙漠的一个牧民部落,在这里1个男人可以娶4个妻子。

《沙漠之花》剧照华莉丝的家庭共出生了12个孩子,但只活下来6个。

为了争夺一口白米饭,她用一把刀子扎进弟弟的大腿,而弟弟也拔出刀子扎进了她的大腿。

4岁那年,华莉丝父亲的一位好朋友以帮忙赶羊的名义强暴了她,当她惊恐地飞奔回家以后,母亲更关心的问题却是:“羊到哪里去了?

”5岁时,她被迫接受了数年前夺去她亲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礼。

《沙漠之花》剧照这血腥的一幕来自电影《沙漠之花》,根据华莉丝·迪里的自传书改编而成:沙漠中,乱石上,母亲把她抱在石头上,行礼的吉卜赛妇女用残破的刀片,一刀一刀地把华莉丝的阴部割掉。

再用金合欢树的刺,在她阴部戳几个洞,然后用线把阴部封锁起来,只剩下火柴头那么点大的洞,用来排小便和经血。

小女孩的惨叫声响彻寰宇,空中盘旋的老鹰盯着石头上留下的血肉……《沙漠之花》剧照如果没有华莉丝的故事,我甚至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残忍的割礼。

这种幼年女孩惨绝人寰的酷刑,只为让男人在新婚之夜用刀片打开私处,保证娶到的是一个处女!

割礼的过程没有麻醉和消毒,华莉丝的两个姐姐都死于割礼。

即使不死,女人也一生没有性欲,沦为男人的生育工具。

《沙漠之花》剧照幼年的华莉丝虽然侥幸活了下来,却又在13岁面临被买卖的婚姻。

一个60多岁的老头想用5头骆驼把她买走,做自己的第4房姨太太。

妈妈对她说:“他出高价娶你,你不能拒绝。

”当晚她逃跑了,独自徒步穿越丛林和沙漠,到首都摩加迪沙投奔外婆。

一路上她战胜了荒漠的饥渴、躲过了野兽,却在走出沙漠搭顺风车时,险些被强奸,她拿起手边的石头,砸向那个男人的头。

《沙漠之花》剧照

经过漫长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华莉丝终于找到了外婆,外婆认为华莉丝能成功穿越沙漠,是受到了真主的保佑。

于是让她去伦敦找她的姨妈,姨妈是当时索马里驻英国的大使夫人,华莉丝只身来到伦敦投奔姨妈。

左:莉雅·琦比德 右:华莉丝·迪里《沙漠之花》主角由埃塞俄比亚超模莉雅·琦比德饰演当生活告诉华莉丝,你和其它索马里贫民女孩一样,要接受买卖婚姻的命运,她说“不”!

当所有人都认为,一个13岁的孩子穿越沙漠必死无疑,她说“不”!

当卡车司机想趁火打劫强奸她,她说“不”!

命运没有在一处善待她,吃人的环境和粗陋的习俗试图给她洗脑,告诉她,“你只是男人的附庸”“你只值5头骆驼”,她说“不”!

《沙漠之花》剧照时间如白驹过隙,姨夫在伦敦为期四年的任期已满,全家都要搬回索马里。

华莉丝想到如果回到索马里,生活又将回到起点,父亲还会让她嫁人,她所受的苦都将白受。

为了让痛苦有价值,她决心留在伦敦,哪怕语言不通,成为一名“英漂”。

《沙漠之花》剧照她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擦地的工作,当时在后台工作的人都是非法移民。

因为他们是不合法的外国人,在这里干活只能受尽剥削,却无人敢投诉。

为了挣钱养活自己,即使每天都是油腻腻的,华莉丝也不抱怨。

《沙漠之花》剧照最痛苦的是月经来时,因为割礼后阴道口小,月经堵塞,常常痛得冒汗,为了不被炒鱿鱼,华莉丝只能撑着。

后来,在与女性女人的接触中,她才知道,原来英国女孩是不用割礼的,这是落后国家的“特产”,她震惊了。

她重新建立了对身体的认同,并放下对割礼后遗症的羞耻感,勇敢走进医院做了修复手术,打开了“封锁”20年的阴道。

·02·18岁偶遇贵人成了T台最耀眼的一颗“黑珍珠”苦难熬尽了,好运就来了。

在餐厅打工时,18岁的华莉丝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戴安娜王妃的御用摄影师特伦斯·多诺万。

《沙漠之花》剧照特伦斯被她精致的五官、高挑的身材所吸引,邀请她拍摄1987年的倍耐力挂历。

在特伦斯的镜头下,美轮美奂的华莉丝成了倍耐力年历的封面女郎。

华莉丝进入了时尚圈,却被自己过期的护照困扰,她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得到合法身份,除非,她找个人嫁了……一位白人小伙爱上了华莉丝,她却忠于自己的内心,坦白说明自己只想要一个合法居留身份,于是,他们假结婚。

《沙漠之花》剧照华莉丝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眼前的婚姻对于任何一个非洲籍流亡者来说,都是尚佳之选,但她心里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她相信前方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真爱,她确立了男女地位平等和爱情关系平等的信念。

同年,在007系列电影《黎明杀机》的试镜中,她又脱颖而出,成为人人羡慕的“邦女郎”。

华莉丝很快成了模特界的新宠。

可以说哪里有秀场,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从伦敦横扫巴黎、米兰、纽约各大时装周。

20世纪90年代,她成了T台上最耀眼的一颗“黑珍珠”!

同时,她还不断出现在顶级广告设计中,为香奈儿珠宝拍广告,化身露华浓香水女神,欧莱雅、李维斯抢着请她代言。

华莉丝频频登上ELLE、Glamour、VOGUE等大牌杂志的封面,还成为第一个登上VOGUE杂志封面的黑人女性。

在90年代,华莉丝的名望达到了黑人模特前所未有的巅峰。

在这一段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光里,华莉丝吸取西方社会平等自由的理念,一次次颠覆从小受到的思想束缚。

她毅然打碎自卑感和羞耻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内心冲突。

她不但成为落后文化的叛逆者,还敢于拒绝眼前的苟且,找到了职业女性的独立和尊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03·致力于废除割礼恶习视名利如草芥之后华莉丝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婚后产下一名男婴。

一次她在时尚杂志Marie Claire采访她时,说出了五岁时割礼的经过。

当时采访华莉丝的是著名撰稿人劳拉齐夫,这个身经百战的女记者,在采访中途关掉录音笔嚎啕大哭:“太可怕了,我做梦都没想到今天,世界上还有这种事。

”《女性割礼悲剧》一文在杂志上刊登后,整个西方媒体一片哗然,人们开始了解这个卑鄙的事实。

这件事也同样引起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注意。

1997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邀请华莉丝加入取缔女性割礼的斗争中。

和存在几千年的陋习作斗争,必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华莉丝知道这将是一条艰辛的路。

但亲身体味过割礼所带来的无穷痛苦的她,想到每年还将有若干无辜的女孩要经受这种痛苦,于是她欣然地接受了联合国的邀请,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反割礼特使。

据当时统计,全球每天仍有6000个女孩在接受惨无人道的割礼。

在华莉丝和她的基金会的努力之下,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通过立法,废除了割礼的传统,禁止再对女性下此毒手。

在追名逐利的时尚圈,华莉丝能在事业飞黄腾达时,放弃人人艳羡的机会,打破西方社会对于名利地位的认同,这又是一次令人惊叹的认知升华。

与救助自己的同胞相比,名利在她眼中如草芥,她热爱自己的故土和人民,渴望全力帮助更多受苦受难的人们。

因为她的顽强抗争,华莉丝成为了联合国废除女性割礼的亲善大使。

之后,她在奥地利维也纳建立了华莉丝·迪里基金会,这是一家致力于提高公众对女性割礼危害认识的组织。

她还与法国富豪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及其妻子一同创建了PPR基金会,致力于保护女性的尊严和权利。

同时发起沙漠黎明基金会,致力于为索马里的学校和诊所筹集善款。

2009年,华莉丝的人生从T型台延伸至稿纸。

她将自传《沙漠之花》翻拍成同名电影,该影片已在法国、西班牙、希腊等二十多个国家上映……她在自传中让人生有了美丽之外的质感和厚度。

《沙漠之花》电影海报命运给了华莉丝·迪里一个不堪回首的童年和孤苦无依的少年,她却回报给这个世界美丽与慈悲。

老天用刀片夺走了她的完整,她用圆满的善意保全了无数非洲女童的完整。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她能奇迹般地走出那边沙漠,并站在欧洲时尚最高T台的原因吧。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华莉丝,面对岁月的摧残,把痛苦化成力量,最后破茧成蝶,成为一朵顽强的“沙漠之花”。

她是值得所有女性学习的榜样。

想看该片的, 欢迎关注我的公号【图图解电影】,谢谢!

-END-

 4 ) 第一次觉得“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这句话那样残忍

他们说,女人两腿之间的东西是肮脏的。

他们说,女人不应该对性有兴趣。

他们说,女人要保持贞洁,哪怕她的丈夫有三妻四妾。

于是,他们给将一个个幼小的生命禁锢在那一天——那一天,年轻的女儿们被割去阴蒂、阴唇,再将伤口缝起来,留下火柴大小的口,和一滩鲜血以及每晚痛苦的呻吟。

等到结婚的那一天,丈夫们野蛮地割开那层缝线,露出血肉模糊的性器官,粗暴的扭动,听着耳边传来女子毫无性快感的尖叫,酣畅淋漓地结束洞房之夜。

……这就是非洲的割礼。

臭名昭著的割礼。

我简直难以置信,难以想象,难以承受,以至于我的文字也显得那么没有章法。

但我努力去想象,想象未经消毒的刀,想象那个我不小心摩擦下都会有些疼痛的下体……想象二者的交锋,我几欲崩溃。

可世界上的另一头,真的有遭此酷刑的女生,在嚎叫,在呻吟,在坚强地活着。

她们其中的一位,就是我们今天的女主角——华莉丝,以及由她的自传改编的电影《沙漠之花》。

华莉丝就曾受过割礼,在她三岁的时候。

母亲拉着她,穿过沙漠,找到一位面目可怖的老妇人,完成了割礼。

现在那一声又一声的尖叫还回响在我的颅内……可噩梦还没有结束,十二岁时,父母又以五头骆驼的价钱,将她卖给了一个六十岁的老头。

她错愕不已,在母亲的帮助下逃出沙漠。

赤着脚,鲜血淋漓地找到了外祖母,又几经波折,来到了伦敦。

到英国后不久,索马里爆发战争,旧政府被推翻,大使馆的人都要回到非洲。

回去吗?

回到那个噩梦之地?

于是不会英语、没有收入的华莉丝再次出逃,流浪英国街头。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几年后她邂逅好心人玛丽莲,又在打工的餐厅遇到伯乐,最终被发掘成一名超模。

可是,割礼的阴霾还是迟迟不能从她心中散去。

在华莉丝还在做服务员时,她曾动过拆除下体缝线的念头。

那时她还很懵懂,听不大懂英文,医院的医生好心,为她找来了一名索马里的男护士,翻译给她听。

医生说:“我希望能尽快拆除缝线,尽快为你做手术。

你做的很对,很惊讶你一定忍受了很久的痛苦,不用担心,我们会帮你”男护士翻译说:“给男人看你的下体,你不觉得羞耻吗?

如果你改变了自己,你就背叛了你的父母,背叛了你的民族和传统。

你的妈妈知道吗?

真可耻。

”当时愤怒的我只想冲出屏幕给那人一拳,如今的我冷静下来,却更觉得脊背发凉。

就连华莉丝与玛丽莲交心的一次,她本人都认为,只有受过割礼的女人,才算是一个好女人。

我那时才意识到,她们生活在什么样的文化下,浸润在什么样的畸形环境下。

那个环境下的女性是被物化的,割礼让女人保持贞洁,让阴道保持紧窄,让男人享受快感。

试想,有一个这样的环境,男男女女都墨守着这样的礼节,女性幼年接受割礼,少年时期就被嫁出去,和另外好几个女人侍奉一个半入土的男人,在每一次性生活中痛不欲生,还要用那火柴大小的洞去生育一个又一个的孩子,撕裂又愈合,愈合又溃烂。

直到华莉丝站出来后,好多个国家开始废除割礼后,还有些所谓的当地学者跳出来说这是西方的又一次殖民,它们干涉了非洲的文化。

不提文化、不提风俗,只站在人性的角度,我想,究竟什么才是对的?

答案显而易见。

我不禁去想,第一批遭受割礼的女人是怎么地反抗,怎么地绝望,怎么地接受……直至这项陋习成为风俗,甚至成为好女人的准则,甚至是自己化身恶魔,向自己的女儿们下手。

《女权天使》这部电影有这样的一段,一位家庭主妇向争取妇女参政权的团体捐款,却不愿参与活动,因为怕自己的丈夫知晓,当时那个团体的主心骨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她说:“你这样的女性比反妇女参政运动积极分子还要糟。

”《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娜·波伏娃也曾说过,女人,既是受害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帮凶。

她们将谎言变成了真理,将陋习变成了文化。

可一切的一切,难道真的如此吗?

要知道,女人顶多算得上是帮凶,谁的帮凶?

男人的帮凶。

他们说女人的性器官丑陋,说割礼是为了保护女性,保护她们的贞洁。

可笑吗?

有谁不是从母亲的下体诞生?

可笑吗?

可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我想,男权社会下的不平等才是其原因。

这个原因,让女性的思想被禁锢,让女性走不出去,让女性心甘情愿的成为贞洁的奴隶。

让华莉丝和万千女性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可这却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

就连华莉丝成名之后,她希望讲出自己命运真的被改变的那一天(指割礼),也被采访人提醒,观众更喜欢看她从落魄到成名的故事。

一如好莱坞经典的英雄故事,励志、热血。

有人说华莉丝很幸运,遇到的都是贵人,可是——婚礼的前夜她跑出大漠,一双赤足走得鲜血淋漓;几年的流浪生活,她风餐露宿,语言不通,加上下体的溃烂、流血、疼痛;模特的日子她没有护照,过得心惊胆战;往后的日子,她也依然不会有性生活的快感……所以,我不敢苟同,只想说,这些成功都是她应得的。

就像她外婆说的——受这么多苦一定是为了些值得的东西。

庆幸她做到了。

她出淤泥而不染,她为广大的非洲女性发声,她在苦难后换来了涅槃。

她是真正的沙漠之花。

 5 ) 生而为人,生而为女人

在看完无数剧透以后的观看,还是被影片震撼了。

但促使我留下这篇粗糙的评论,并不是因为影片本身,而是因为更让我震惊的评论。

“所有的荡妇都应该生在非洲同时被‘割礼’” “边看边气愤地和老公吵架,他居然支持割离,觉得是应该的,这样女人就不会去乱搞,我靠!

”虽然这是我翻看到16页唯一的发现的两位支持割礼的男性,但是也是夹杂在大量庆幸自己不是非洲人的女性评论中的两条。

我不禁悲伤起来,我当然知道代表这些言论只代表着少数,但是又有多少男性真的能对这件事感同身受?

高跟鞋、礼教、每日为家庭劳作的女人和撑开报纸的男人、丰胸广告……身为女性要抵抗的割礼何止一桩?

我记得在小时候,常常有老人家跟我说,“还好你不是生在旧社会”,“你要感谢毛主席给女人地位”诸如此类,非常反感。

感觉就好像目前我所生活的世界,其实不是我应得的,而是某人赐予的。

“还好我不是非洲人”?

我永远不愿意这样说。

女性是人类!

无论出生在哪里,都应该有自己的尊严,而尊严,是生而有之,死亦随身。

沙漠之花的出现就说明了无论多么残酷的压迫,女性的尊严也是不会被磨灭的。

我怀着腹中的宝宝,还不知道是男女,但我希望是女孩。

即便出生以后无法平等的获得就业机会、无法在族谱上留下名字、无法获得一个拥有自己姓氏的孩子、无法阻止别人对她品头论足……她所属的族群——女人,依然被某些人当做生育工具。

我知道她将和她的母亲心意相通,与世界上每一位被怀胎孕育的女儿们一起改变这个世界。

ps:影片确实会导向别人认为生为非洲的女人很不幸,我不喜欢影片中呈现出来那种西方社会看待封闭民族所呈现出来的优越感。

我个人以为,女主人公热爱她的家乡,她只是希望能改变,她并没有因为自身的遭遇而希望自己不是索马里人。

pss:激动了,语无伦次了。

 6 ) 她以为她逃离了男权社会

这是一部典型的西方电影,宣传着人权保护,以一种正义的身份对于非洲的习俗进行着批判。

割礼相当摧残女性,这个毋庸置疑。

而这种习俗更需要被制止,这个更不用说。

这个影片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想要对于割礼这个习俗进行批判。

女孩子在不懂事的情况下就会被割掉阴蒂,阴唇,并缝合起来只剩下一个火柴棍一般粗的小洞,影片中的血、鹰、以及那些认为这种疼痛是理所当然的女性们、男性们,即使是她的家人,也会看着她经受这些痛苦。

看着她走出了这个极端男权、摧残女性的社会,我的心情有变得好一些,到她成为名模的一步一步。

可是当她试着穿上高跟鞋时,我的心顿时又凉了半截。

看到她第一次穿上高跟鞋,弓着腰,走路摇摇颤颤的样子,当她穿上那高跟鞋走路时异性投来的目光,我突然意识到了,她只不过去选择了另一个自由得多的男权主义社会罢了。

女性穿着高跟鞋,在我看来,是和我国古代裹小脚的另一个较轻微的做法。

相信穿过高跟鞋的女生都有过像女主一样第一次穿着高跟鞋那种痛苦的经历。

也许你可以说,这个社会并没有要求女性穿着高跟鞋。

可是遇到正式场合,女性是需要穿着高跟鞋的。

包括,高跟鞋还是一个吸引男性的性感的工具,以脚的健康为代价的工具。

当她穿着者高跟鞋-一种男权社会的产物,站在联合国的演讲台上控诉着非洲男权社会的一种产物时,我的心情相当复杂。

我们可能不能理解非洲女人给小孩子割礼时的心情,但我们应该体会到过第一次穿上高跟鞋时那种既疼痛又兴奋的感受,并自以为是个成熟的女性了。

性解放并不代表着女性解放。

真正的解放是在当女性不用承受着任何身体上的思想上的压抑和痛苦时,还能够和异性相互真正欣赏,在社会中拥有平等的机会,拥有开放的选择的权利之时。

 7 ) 轻易被情感战胜,这对电影不公平。

从人文和地理的角度来说,我们绝对应该为华莉丝·迪里和影片喝彩。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改变自己一生的那一天,或者恍如昨日,或者深埋心底,不管怎样,直视它吧,也许未来会因此而大不相同。

不过从纯粹电影的角度来说,很遗憾本片并不能算是上乘之作。

导演对于人物心理的探究还有些流于表面,编剧对于人生际遇的安排还少了点传奇之感;叙事和节奏已算是有模有样却还不那么游刃有余,情感渲染的想法很好但技术上却略显生涩,这就像是一道半成品的佳肴,欠缺的就是最后的一道收汁入味的深加工。

显然对于投资方国家地理来说这符合他们一贯的风格与想法,已经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作为影迷,我们是不是应该在电影手法上再要求得更高一些?

 8 ) 不能阻挡的美丽

你们说,要微微笑,要听轻音乐,要睁大无知的眼睛,目光要羞涩而崇拜。

要有洋娃娃一样的头发,要穿到膝盖的裙子,要精致妆容,要会发出惊叹和娇呼。

然后你们发现,得到的,是一个无懈可击的躯壳,里面装着擅长表演的灵魂。

你们说,一个躯壳就够了,灵魂这种东西,雌性生物有没有都无所谓。

但是当沙漠之花向你走来,她的光芒将会刺瞎你的狗眼。

那是你所不曾拥有的生命力。

你将会哭泣,因为你发现,因为你自己的软弱,你只配得到那些虚伪的女人,而真正的美丽,你将心生畏惧,遥不可及。

 9 ) 苦难之于我们的意义

余华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避开。

而究竟,苦难,到底对我们意义如何?

这是我看完影片后脑中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割损礼的伤害,包办式的婚姻,以及逃离沙漠所受的饥寒交迫,这是女主苦难的开始。

在丧失性命边缘停留过的人才懂得感恩与回馈,才更能珍惜周围的善意与来之不易的机会。

她很幸运,她遇上了收留她的朋友,遇上了赏识她的摄影师,遇上了虽仅一面之缘却给她无限温存的“爱人”,遇上了很多紧急关头愿意帮助她的恩人......这于苦难而言,就如同荒漠里的甘泉,夜晚中的灯光。

上初中时我最好的朋友的日记本的第一页写了一句话”幸运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这句话给了我之后人生很大的触动。

以至于我在和后来身边所遇朋友谈及到自己往事时,他们不相信,这些曾发生在我的身上。

因为我一步一步,像金蝉脱壳般,不断脱离了最先的自己,而这其中的动力,就是苦难。

有时候不敢回过头来看从前的日子,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一样,小学时经历过校园暴力,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初中终于转到新的学校,学习成绩也有了起色,却要克服恶劣的环境;到了高中,却要面对很多因为性格内向与孤独所带来的烦恼以及学医梦想破灭高考失利只能上二本院校。

脱离的第一步,在大学,走上演讲台,当上主持人,克服了性格的弱点;脱离的第二步,是大学毕业,凭己之力考上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后面,考上研究生,考取资格证,越来越顺,越来越有信心。

这部影片有一个细节之处,女主从沙漠出来后再未返乡。

即使到后面,她说很想念母亲和弟弟,想回到非洲,但镜头再未给到她与家人重逢的情景。

没有一个历经千万苦难终于过上自己可以支配的人生的人会返回去。

我们会怀念,但永远都不会回去。

回去太苦了,充斥着压抑,痛苦与不公。

但不能否认苦难带给我们的动力,就是不断的逃离与重生,还有给了我们强大的韧劲与信念。

让我深刻的是影片的最后,是女主行走于干涸的沙漠中。

是她逃离沙漠的情景重现。

浩大的沙漠,浩大的苦难,但终有走出的那一天。

老狼在《青春无悔》中有唱:开始的开始,是我们歌唱;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

想说:开始的开始,是我一个人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一个人在走。

 10 )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提到索马里,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海盗。

并不像加勒比海盗里演的那么酷,海盗是个超高风险的行业。

为什么索马里那么多海盗?

因为穷。

穷和愚昧,往往是互为因果的。

我是在将近十年前看《沙漠之花》这部电影时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残忍的陋习,叫做割礼,简单来说就相当于在不做任何麻醉的情况下对女性生殖器的阉割,盛行于索马里等非洲国家,亚洲某些国家也有。

全球共有1.3亿女性受此影响,无数女性死于这种陋习。

但是在那些落后的地方,大家早就习以为常。

至今每天仍有六千余名少女在被执行割礼。

如果按照全球60亿人、女性占一半计算,那么全球有4.3%的女性遭受过割礼。

4.3%不是个小数目。

忍不住会想,假如我不幸降生在那片土地,成为那4.3%呢?

顿时觉得现在的天空都蓝了很多,全世界都无比美丽。

《沙漠之花》改编自名模沃莉丝·迪里(Waris Dirie)的自传体小说。

她生于索马里,偶然间被摄影师特伦斯多诺万发掘,从此成为模特。

1996年,她发起了抵制女性生殖器切割的活动,被誉为“非洲女权斗士”。

电影是由女导演雪瑞·霍尔曼拍摄的,采用插叙的方式,讲述了沃莉丝走出非洲、成为世界名模并号召废除割礼的故事。

演绎沃莉丝的也是世界名模: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莉亚·科贝德。

沃莉丝生于索马里的沙漠,是牧羊人的女儿,三岁那年遭受割礼。

还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前一天被分得比平时多的米饭,后一天却被打下地狱。

她哭着尖叫挣扎却挣不开母亲的按压。

遭受割礼后的她一个人躺在茫茫无际的荒漠里流血,生病高烧,差点死去——她的母亲回去照顾她的兄弟姐妹了。

十二三岁的时候,一个老头子给她家下了几头骆驼作为聘礼,她将要被嫁给他作为他的第四个老婆。

说不清是哪里来的勇气,她在夜色中出逃,一个人赤脚在荒漠里走了几天几夜,再一次差点死去。

这一段的镜头非常美丽,浩瀚的沙漠,渺小的女孩,无助却坚定的奔逃,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会觉得如此之美,可是如果窥探到镜头背后的故事,只会觉得同情而惶恐。

记得那时在宁夏中卫的沙漠中走过,中午时候的沙子像火一样能把脚烫伤。

看电影中的画面,索马里的沙漠还不是那种柔软的细沙,而是粗糙干硬的地面,不但烫,还硌脚。

她就这样在沙漠中奔逃,饿了的时候吃树叶。

庆幸她活了下来。

脚上留下的伤痕,在成为模特后依然十分可怕。

庆幸她作为索马里驻伦敦大使的女佣来到英国,并坚持留在了英国,从此见识了不一样的世界,从此改变了命运。

而这份幸运,来自于她本人的努力争取。

在她的故乡非洲,更多人蒙昧无知地承受着陋习的荼毒,像她的母亲一样,自己遭受着残忍的酷刑,还要加之于女儿身上,因为她坚信这是为了女儿好。

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缠足,但是比缠足还要可怕。

缠足可能是幼年一时的痛苦,双脚成形后便不再感受到痛苦,可是割礼,却会让女性终其一生都痛苦无比,尤其是性行为和生育的时候。

长久以来的压迫与约束,使沃莉丝羞于表达、甚至羞于接受对异性的好感,最终错过了那个或许打动过她的男人。

她本人也曾无知地认为,性是可耻的,所有的女人都要接受割礼。

直到她遇到善良的英国女孩玛丽莲。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无法想象仍然生活在“旧社会”有多么悲惨,就像那些生活在“旧社会”的女人们无法想象生活在现代社会有多么幸福一样。

见到了新世界的美好,沃莉丝更加惧怕被遣回到非洲。

庆幸她有着最原始的资本——美丽,美丽到被著名摄影师挖掘,从此走上模特之路。

镜头下的她光彩照人,你根本想象不到她曾经生长于何等恶劣的地方。

这个世界当然是不公平的,女性本来就由于自身体质和社会习俗等各方面要承受更多,而在某些更加落后的地方,她们面临的处境更加可怕。

可是,生为女人是不能选择的。

沃莉丝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她的苦痛与挣扎,最终都获得了幸运女神的回馈,但,相信在被陋习笼罩的那些国家,还有更多的女性,也苦痛过、挣扎过,最终依旧只能不幸地度过默默无闻的此生。

《沙漠之花》短评

3星半

9分钟前
  • Hayes
  • 还行

是waris的故事本身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与影片无关 拍的非常令人失望

13分钟前
  • wend1_1ew
  • 较差

电影的力度并没有超过故事原型本身。

17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还行

那个索马里男护士真他妈不是东西,我恨不得冲进屏幕给他两拳

21分钟前
  • IRONiccc
  • 力荐

拍的烂得几乎看不下去,剪辑、节奏、拍摄、配乐、台词都有问题,除了最后一小截的部分拍得还可以。沾了题材的光才这么高分,给去去水。太恐怖了这个题材。自己一个人穿越大沙漠逃跑的勇气真的是很佩服了。

22分钟前
  • ABCDEFG
  • 较差

这个女孩是上帝咬过的苹果,可她却从缺口上长出了花朵。

27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人权片。Waris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她觉得不合理不公平但是她依然热爱生养自己的土地并且力所能及的把它变好,这跟觉得国家药丸然后马上移民的那群是完全不一样的。电影素材非常棒可惜导演并没有把故事讲好,煽情过度了。

28分钟前
  • prost
  • 还行

整部片子不仅拍的乱,还透露出浓浓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优越感,看的反胃,走了个过场拍了个电影,顺便女性主义了一把。

30分钟前
  • sad sack
  • 较差

毛骨悚然

34分钟前
  • chasca
  • 力荐

非洲美妞的励志片

37分钟前
  • 卫悲回
  • 推荐

从非洲跑出来的自由的脚再塞进高跟鞋里滑稽地学走路,转头就高级就自由了

39分钟前
  • 神楽茄子
  • 很差

全世界有1.3亿妇女受到割礼的残害,到现在每天仍有超过6000名女童被执行割礼,只因习俗告诉她们,这代表了贞洁与美德。我们并不比这些愚昧妇女好多少,为了达到世俗所要求的完美,又对自己执行了多少次的伤害与阉割!

42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这个模特真的到联合国演讲了?

44分钟前
  • Lucifer
  • 较差

震撼,主人翁与生俱来的勇气

46分钟前
  • 飘,傻儿
  • 还行

灰姑娘的故事 百看不厌,再加上。。。。。。。受割礼

50分钟前
  • M.差
  • 力荐

Karim第一次放了这样一部让我们中午下课都不去吃饭,坚持在教室看完的电影~~作为女性 我们感激我们的娘把我们生在社会主义新中国……

53分钟前
  • blackbird
  • 力荐

不管人家的习俗有多么令你难以接受,也请你不要拍这样一部电影来批评别人沿袭千年的传统。这种立场鲜明的电影让人感觉很有政治意味好么。导演还不如拍部态度中立的纪录片,把决定权交给观众,公道自在人心。我只能说我看到更多的不是妇女解放而是霸权主义。

55分钟前
  • 已经吃成包子脸
  • 很差

之前有看过豆瓣上关于割礼的相册,看完以后头皮发麻

56分钟前
  • ❤放下那包子
  • 还行

形式大于内容。我不知道片中的人物到底在干什么。摄影师,尼尔,杰克逊,三位男性的出场起了什么作用。糊弄的好明显。苦了,美了,然后就升华了?从哪个方面看这电影都稀烂。

58分钟前
  • 昶秦颂
  • 较差

没看下去 一开始莫名其妙

1小时前
  • El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