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头脑特工队

Inside Out,玩转脑朋友(港),脑筋急转弯(台),头脑大作战,大脑环游记,脑中小小人,大脑内外,由内而外,头脑总动员

主演:艾米·波勒,菲利丝·史密斯,理查德·坎德,比尔·哈德尔,刘易斯·布莱克,敏迪·卡灵,凯特林·迪亚斯,戴安·琳恩,凯尔·麦克拉克伦,波拉·庞德斯通,鲍比·莫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头脑特工队》剧照

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1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2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3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4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5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6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13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14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15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16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17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18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19头脑特工队 剧照 NO.20

《头脑特工队》剧情介绍

头脑特工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可爱的小女孩莱莉(凯特林·迪亚斯 Kaitlyn Dias 配音)出生在明尼苏达州一个平凡的家庭中,从小她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脑海中保存着无数美好甜蜜的回忆。当然这些记忆还与几个莱莉未曾谋面的伙伴息息相关,他们就是人类的五种主要情绪:乐乐(艾米·波勒 Amy Poehl er 配音)、忧忧(菲利丝·史密斯 Phyllis Smith 配音)、怕怕(比尔·哈德尔 Bill Hader 配音)、厌厌(敏迪·卡灵 Mindy Kaling 配音)和怒怒(刘易斯·布莱克 Lewis Black 配音)。乐乐作为团队的领导,她协同其他伙伴致力于为小主人营造更多美好的珍贵回忆。某天,莱莉随同父母搬到了旧金山,肮脏逼仄的公寓、陌生的校园环境、逐渐失落的友情都让莱莉无所适从,她的负面情绪逐渐累积,内心美好的世界渐次崩塌。 为了保护这一切,乐乐只有行动起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魔幻奇缘之宝石公主爱情尤物刀走偏锋翠丝爱的迫降美玉好兆头第一季摩登澡堂小戏骨:水浒传非常情网贝尔女巫萦绕竞雄女侠秋瑾租房谢里小小克星!EX回归宇宙记忆高台家的成员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离境之山2:深渊之下死在西部的一百万种方式小女花不弃异样姐妹好汉两个半第一季请你记住我神圣的偶像爱情游戏幻界游戏王御天神帝1雄霸白鹿圣斗士星矢黄金魂

《头脑特工队》长篇影评

 1 ) 具有非凡想象力, 再现了迪斯尼的经典动画的辉煌

头脑特工队号称重新展示了迪斯尼动画的质量,重现了那些伴随了成千上万儿童成长的迪斯尼经典的辉煌岁月。

我开始当然是持怀疑态度的。

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不是看迪士尼的经典电影长大的,还因为最近的迪士尼电影不是太吸引人。

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是基于一个假设每个人的头脑里住着五个情绪的化身小人,快乐,悲伤,恐惧,愤怒,和厌恶。

通过一个巨大的显示器,这些情绪化身小人观察着外面的世界,控制你对所遇到的所有问题的反应。

这部电影的主要讲了一个叫RILEY的一个小女孩的成长生活。

电影利用一系列的记忆蒙太奇和配音,通过RILEY的成长介绍了人的记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情绪是如何控制人的行为的。

RILEY出生在明尼苏达州。

在她心目中的总部,有五个情绪小人: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

这些情绪通过一个控制台影响着RILEY的心情和行为。

莱利的记忆被存在各个有色球体中,每个夜晚它通过一个很长的“记忆管”把记忆球发送到长期记忆的地方保存起来。

RILEY的最重要的记忆,被称为“核心的回忆”,被存在总部和与它相连的五个权力“孤岛”上,每个小岛反映了RILEY的不同性格。

快乐小人总是试图让RILEY高兴,她和其他的情绪小人一起尽量的避免悲伤小人使用控制台。

然而,当RILEY全家搬到旧金山,这一切都变了。

她到了一个新的并且不是完全理想的环境,装满所有财物的移动面包车丢了,悲伤开始影响RILEY,把她的美好的回忆变成蓝色的伤感回忆。

一系列不幸的事件降临到RILEY头上,尽管快乐情绪小人很努力,但是一个悲伤的记忆核心开始形成。

快乐小人很难过,她拼命的阻止这些悲伤的记忆被送到长期存贮区域因而影响到RILEY的性格。

结果快乐和悲伤情绪小人以及相关的核心记忆被吸入管子并且发送出控制塔。

控制台前只剩下愤怒,恐惧,和厌恶情绪小人。

显而易见,剩下的三个情绪小人不可能制造美好的回忆,他们只能制造造各自相关的情绪记忆。

这导致RILEY的情感开始崩溃。

与此同时,快乐和悲伤小人都在争取尽快的回到控制塔内。

电影通过RILEY所经历的一切,让观众看到了大脑的各个功能,从思维到潜意识到梦的形成,电影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释了大脑的作用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

最后,这部电影把观众引入了高潮,愤怒,恐惧,厌恶情绪小人让RILEY有了离开旧金山的想法。

他们惊恐地看着自己的控制台再也无法影响RILEY了,因为RILEY已经变得没有感觉。

这时候,快乐和悲伤及时回到控制塔里。

快乐认识到,RILEY不可能永远快乐,她也需要悲伤来保持平衡。

悲伤情绪小人终于得到了一次使用控制台的权力,让RILEY恢复了感觉。

这是一个真正令人心碎的时刻,RILEY告诉父母她搬家后事多么的难过,然后全家拥抱在一起。

最后,控制台更新了,出了五个情绪,RILEY可以感觉到更复杂的情绪,慢慢的有形成了影响RILEY性格的新的小岛。

完全出乎意料,我很喜欢这个电影。

动画很美,故事编的很好,特别赞的是电影用简单形象的方式让孩子们甚至成人观众了解了大脑的功能和以及各种情绪的对人的影响。

所有年龄阶段的观众都会喜欢这个电影的。

全家一起去看更好。

无疑,这个电影再现了迪斯尼的经典动画的辉煌。

 2 ) 非常棒 有笑有泪有感动思考

前段时间比较忙,终于有空静下来来看这部电影。

在上映的时候身边就有很多人推荐,说的各种好,于是在心里默默记下了,带着一丝好奇与期待,开始看。

看名字我以为是一群特别聪明的特工的故事,结果看了几分钟之后发现果然不能看外国片的译名。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电影中有喜,悲,怒,厌恶,害怕。

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有的,电源很巧妙的把五种情绪具象化,的确常常也会感觉到脑袋中有两个小人在打架,是不是很奇妙。

场景方面,有每天的短时记忆,有长期记忆,其中会有不断忘记不重要的记忆,有潜意识,有抽象意识,有想象,还有各种性格岛,还有儿时想象出来的好伙伴,有思维列车,有做梦等等。

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片了,很科学,一边看就一边可以对照自己思考。

真的很佩服制作团队。

还想说几点。

第一,就是悲伤不是十恶不赦的。

悲伤时有伙伴安慰,或者大哭一场,都有助于变得好起来。

喜悲同在。

第二,有家人,有朋友,真好。

不要轻易放弃。

第三,三思而后行。

冲动是魔鬼,让情绪小人们多一些争执的时间吧,可能乐乐就能赢啦。

第四,BingBang从火箭车上跳下来的时候眼泪真是止不住。

相信每个人童年都有想象的玩伴吧,尤其是独生子女我们这代,但随着年纪的增长,真的越来越少出现了呢,挺怀念的 ,谢谢曾经出现。

第五,最后彩蛋,不仅是小女孩的五个情绪小人,随意的一个人的脑内的场景,看完就不禁想象自己脑内的场景,我觉得电影做到这一步真的就很成功了。

还有最后喵星人和汪星人的,好逗。

最后,希望多一些这样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的动画吧

 3 ) Be Positive to sadness...

这片最让我困惑的是先期(包括戛纳)的超高评价,对这样一部创意只是灵光一现,剧本十分平庸,核心也十分全年龄以至于肤浅,甚至笑点都快跌到梦工厂挠人咯吱窝份上的作品,专业人士们是怎么了。

甚至有人把它捧到类比《Wall-E》的份上,我只能说我们不是一路人。

其实这片最大的问题还是节奏和主题都十分美式动画,节奏力求紧凑无尿点,剧情笑料煽情每一个都在精确计算下,十分流水化无创新;而主题,亏的还设定出五种情绪小人,但主要突出的还是Joy(欢乐),对Sadness的诠释只让人叹气,你倒是承认它的必需,但它最终还是配角,是情绪的发泄对亲情友情的呼唤是记忆的一部分,但就是不正视它去欣赏它。

说到底美式动画核心就是看待一切都要positive,永远都是一碗鸡汤,无法正视现实触动人心。

美式动画为了全年龄向,有意去掉了太多不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容,但就算如此,如果动画里快乐是真心的,那只要悲伤愤怒以及其他都不掺假也就很好,但问题就在于Inside Out有意强化了欢乐而打压了其他情绪。

有趣的是美国文化也是极其强调正能量的,这与止痛药的大量使用,脱口秀的盛行相映成趣。

其实作为一部皮克斯影片Inside Out还算是及格的,皮克斯说到底也是鸡汤片专业户,只不过正能量抖得很机灵还有个别的很出挑。

但在我心中美式3D的这些作品还是比不上吉卜力工作室的任何一部,那才是真正触动人心的作品。

 4 ) 《头脑特工队》彩蛋大搜集

飞屋环游记莱莉的大脑中有成千上万个记忆球,其中就包括《飞屋环游记》开场10分钟里Carl和Ellie的浪漫片段。

Sunnyside托儿所莱莉的一个童年记忆中,出现了《玩具总动员3》里Sunnyside托儿所的游乐场,但是滑梯的形状有点不一样。

哭喊声莱莉的哭喊声一部分来自《怪兽公司》中的小女孩Boo,配音演员Mary Gibbs的名字也因此出现在片尾字幕中。

最讨厌的食物片中莱莉最讨厌的食物是西兰花,而在日本地区则换成了青椒,因为日本人普遍觉得青椒不好吃。

女厨师在莱莉小时候的家里,如果你留意桌面上的东西,你会发现《美食总动员》中的女厨师Colette出现在一本烹饪杂志的封面上。

鸟!

鸟!

鸟!

在莱莉一家前往三藩市的途中,有几只小鸟站在电线上,它们来自皮克斯的奥斯卡得奖短片《鸟!

鸟!

鸟!

》(2000)。

汽车总动员三藩市背景里出现的汽车,它们的造型大部分来自《汽车总动员2》。

其中包括反派Hugo家族,Cartney Brakin(闪电麦昆的头号粉丝),还有很有酱油车型。

莱莉的家莱莉在三藩市的新家是真实存在的地方,只是地址不一样。

在电影里,房子的地址为21 Royal Street;而在现实中并没有这一条街,实际上它是加州迪士尼乐园里的一家私人餐厅。

美食总动员莱莉初次进入新屋时看见的死耗子,其后更清晰地出现在她的噩梦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只小鼠与《美食总动员》中的Remy非常相似。

幽灵鬼屋莱莉做噩梦时,她梦见自己的新房子变成了鬼屋,这时候的背景音乐来自迪士尼乐园的游乐设施——幽灵鬼屋。

比萨店片中被莱莉妈妈吐槽的比萨店实际上位于皮克斯总部附近,那里确实每天只供应一种比萨,而莱莉最讨厌的西兰花正是其中一种配料。

恐龙当家莱莉一家在搬家路上与恐龙雕像拍照留念,其实这两只恐龙分别叫Shaman和Arlo,来自即将在11月上映的皮克斯新作《恐龙当家》。

熊族当厌厌说“There are no bears in San Francisco”(三藩市没有熊),怒怒回应说他曾经看见一个毛发茂盛的人长得很像熊。

这可能是对三藩市同性文化的暗示。

在男性同性恋或双性恋族群中,熊族(Bear)多指体型较大且体毛茂盛的、男性气质比较明显的同性恋或双性恋者。

地球仪莱莉的教室里有一个地球仪,跟《玩具总动员》中安迪房间里的一模一样。

这个地球仪在影片结尾也出现在莱莉班主任的思想中,怒怒在不停地用头撞它。

世界地图莱莉的教室后面,有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标注了皮克斯所有电影发生的地方。

月神教室的墙壁上挂有一张海报,内容是一个小男孩仰头看着满天星星。

这张海报致敬了皮克斯的动画短片《月神》(2011)。

骷髅T恤教室里一个女孩的衣服上印有一个骷颅头,与《玩具总动员》中熊孩子Sid的衣服一样,只是颜色相反。

中餐外卖莱莉与家人吃晚餐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外表平平无奇的中餐外卖盒,然而它却是皮克斯宇宙中的常见物品,曾出现在《虫虫危机》、《怪兽公司》、《玩具总动员2》和《美食总动员》。

莱莉的爸爸导演彼特·道格特为爸爸思想里的怒怒配音。

除此之外,正如影片中的爸爸,导演来自明尼苏达州,现在在加州工作。

爸爸的白日梦莱莉爸爸发白日梦的场景,会根据上映地区作出变化。

在北美地区的是冰球,在某些地区则是足球。

钢琴乐曲当莱莉长期记忆里的小人打算扔掉钢琴课的记忆球时,其中一个小人说保留Chopsticks和Heart and Soul两首曲。

这致敬了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飞越未来》中的钢琴场景。

云朵镇云朵镇居民的造型致敬了皮克斯动画短片《暴力云与送子鹤》(2009)。

棋牌游戏在想象之地里,乐乐一行人走到一个纸牌屋前,背景里出现了两个棋牌游戏,一个是印有小丑鱼的“Find Me!",明显致敬了皮克斯动画《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另一个是“Dinosaur World”,可以联系到皮克斯即将上映的新作《恐龙当家》(The Good Dinosaur)。

幻想男友莱莉想象中的男友,实际上是以One Direction主唱Harry Styles为原型,因为导演的女儿是他的忠实粉丝。

冰球场影片中的冰球场位于Tri-County,而《玩具总动员》的故事也正好发生在Tri-County地区。

另外,冰球场的地址在现实中是位于三藩市的华特·迪士尼家庭博物馆。

睡公主城堡想象之地里被砸得粉丝的城堡很像迪士尼的标志性建筑——睡公主城堡。

Ted巨兽乐乐和忧忧走进造梦工场后,我们可以看到走道旁有一双巨大的道具腿,这双腿来自《怪兽公司》中的怪物Ted。

在《怪兽公司》中,由于Ted过于庞大,镜头容纳不下它的全身,所以观众只能看见它的双腿。

迷魂记造梦工场走道上的一张海报致敬了希区柯克的电影《迷魂记》(1958),这部电影也是在三藩市地区拍摄的。

乔布斯在造梦工场里,摄像师利用一个奇怪的滤镜改变现实的场景,这个滤镜的灵感来自皮克斯前任CEO史蒂夫·乔布斯,因为他会用尽一切手段说服员工完成各种不可能的任务,员工们将之称为“现实扭曲力场”。

等待戈多影片中一对警察在争论他们的帽子究竟属于谁,这是对萨缪尔·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的致敬,在剧中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交换了帽子。

唐人街片中一个警察对他的拍档说“Forget it Jake, it's Cloudtown”(别管了,杰克,这里是云朵镇。

),这句对白致敬了《唐人街》中一句著名台词“Forget it Jake, it's Chinatown.”(别管了,杰克,这里是唐人街。

)酱油帝John Ratzenberger声演了影片结尾处重建控制台的一个工人。

这个人几乎为皮克斯每一部长篇动画都配过音,但都不是主要角色。

米老鼠头像在控制台的中央,最顶端的三个按钮组成了米老鼠的形状。

A113乐乐、忧忧和Bing Bong跳上了思维列车,车厢号码是113。

莱莉离家出走后,路过了一面墙,墙上印有A113的涂鸦。

另外导演曾经表示,莱莉的教室编号也是A113; “A113”几乎出现在每一部皮克斯动画中,这个数字是加州艺术学院专门教动画绘图的教室门牌,皮克斯的主创人员大部分都从这个学校毕业,其中包括彼特·道格特(本片导演)和约翰·拉塞特(玩具总动员)。

皮克斯球皮克斯的经典彩蛋之一Luxo Ball(皮克斯球)出现在莱莉和Bing Bong玩耍的回忆中。

这个辨识度极高的彩球出自在皮克斯第一部短片《顽皮跳跳灯》,其后多次出现在《玩具总动员》系列中。

比萨星球导演确认“比萨星球”的送货卡车在影片中出现了三次,但都十分难找。

动画师Victor Navone的老婆在推特上表示,“比萨星球”卡车出现在唐人街和三藩市的背景中。

据说在乐乐和Bing Bong第一次见面时,“比萨星球”卡车出现在画面前景的一个黄金记忆球中。

比萨星球是皮克斯系列电影中虚构的比萨餐厅,首次登场是在《玩具总动员》里,后来几乎在每一部皮克斯动画中都会作为彩蛋出现。

附上18条花絮:1. 《头脑特工队》是皮克斯出品的第15部动画长片;也是彼特·道格特继《怪兽公司》和《飞屋环游记》之后执导的第三部作品。

2. 在《头脑特工队》之前,皮克斯只有3部电影被评为PG家长指引观看等级(其它为全年龄等级),分别为《超人总动员》(2004)、《飞屋环游记》(2009)和《勇敢传说》(2012)。

3. 这是皮克斯继《勇敢传说》后第二次以女性角色为主角。

而乐乐搭档忧忧的设定,造就了皮克斯第一部有两个女性主角的电影。

4. 导演彼特·道格特创作这部影片的灵感来自自己女儿的叛逆期。

5. 影片中莱莉一家从明尼苏达搬到三藩市,这与导演的经历相似。

他来自明尼苏达州,现居住在加州。

6. 在晚餐场景中,莱莉妈妈瞪大眼睛试图引起发呆的爸爸的注意,这滑稽的画面来自导演的亲身经历。

7. 为莱莉配音的Kaitlyn Dias只有11岁,因当时她正值青春期和变声期,她需要调整嗓子来发出更年轻的声音。

8. 编剧曾考虑过多达27种不同的情绪,其中包括惊喜,骄傲和信任等等。

但为了使故事不那么复杂,最终定下来五种(喜悦,悲伤,厌恶,恐惧和愤怒)。

9. 导演指出片中每种情绪都有特定形状,“乐乐”是星形的,“忧忧”像眼泪,“怒怒”像红砖,“怕怕”像神经元,“厌厌”像西兰花——这不是在黑西兰花,导演声称是自己是西兰花爱好者。

10. 影片与福克斯电视台喜剧电视剧《赫曼的大脑》(1991-1994)创意类似,电视剧中,四名演员分别代表主人公赫曼的“智慧”、“感性”、“欲望”以及“焦虑”。

11. 本片在戛纳电影节上全球首映后,获得观众长达八分钟的起立鼓掌。

12. 迈克·吉亚奇诺第五次为皮克斯电影配乐,之前与彼特·道格特合作的《飞屋环游记》曾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13. 美工设计师拉夫·埃格尔斯顿为这部影片花费五年半时间,这是他参与的工作时间最长、难度最大的电影。

14. 《头脑特工队》的动画师团队只有45人,这是皮克斯之前长片动画师团队规模的一半。

15. 为了使莱莉的思想活动更有科学根据,编剧请教了心理学家和各个相关方面的专家。

例如,他们证实了日间的短期记忆会在睡眠时转化成长期记忆。

16. 怒怒阅读的报纸头条都是关于莱莉正在经历的事情,例如”第一天上学“和”没有甜品“。

17. 根据上映地区的不同,影片中的一些细节会有所改变。

在北美地区,莱莉父亲的白日梦是关于冰球的,在其它地区则是关于足球。

片中莱莉最讨厌的食物是西兰花,而在日本地区则换成了青椒,因为日本人普遍觉得青椒不好吃。

18. 最初的片名方案包括:Joy(开心)、Joyless(不开心)、Mind(思想)、State of Mind(思想的状态)、Trouble in Mind(思想里的麻烦)、Out of our Mind(思想之外)、Life of Riley(莱莉的生活)、Down in the Dumps(郁郁寡欢)、HQ!(健商!

)和HeadQuarters(头脑总部)。

动画师Matt Jones开玩笑表示片名可以改为"Joy Story"(跟玩具总动员"Toy Story"一字母之差)。

如有补充请留言【严禁未授权转载】喜欢这篇文章的豆友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电影彩蛋堂(ID: movierush),专注收集电影彩蛋

 5 ) 从电影色彩运用角度浅析Inside Out

配图彩色版戳这里:http://www.douban.com/note/520101241/作为皮克斯动画的脑残粉,一路关注最新作品动向时已看过早先的彩色概念设计图。

5个色彩各异的小怪人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当时猛吸了一口冷气:这画风人设...神马玩意儿啊?!

抽象之中透着...些许粗糙,与之前的精致细腻3D质感相差甚远,最impressive的也不过是这几个小“怪物”鲜明的色彩,看着略丑啊= =皮克斯这回不是要搞砸吧?

现在一切尘埃落定,各界都高喊着本片必为来年奥斯卡大热之际,本粉终于可以把一颗悬着的心放回肚里,以十分业余的动画脑残粉身份随意浅扒一下本片的色彩运用。

情绪小人部分:注:本片里对所有人物乃至动物大脑中的情绪小人色彩设定都是一致的。

可见这种颜色对应是设计师在充分考究了相关心理学材料之后所做的具有“定义”作用的决定。

黄色的幸福小人——乐乐JOY黄色是太阳的颜色,如果你仔细观察,我们的快乐小天使JOY每次出场的时候周身还泛着金光呢!

阳光、暖阳、活力、朝气蓬勃,这些光想到就让人产生绒绒幸福感的字眼当然再适合我们的小主人翁11岁的小女孩莱莉不过了。

故事的开头,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快乐可爱的小莱莉的情绪控制台就是被设定为黄色的幸福小人JOY主控的。

产生的种种情绪会形成一颗颗小球存档收录形成记忆,JOY捧出的自然是像一颗颗小太阳似的闪闪发亮的金色小球。

这些情绪小球中的核心记忆又支撑并驱动了一个个“性情岛”的构建。

童年的小莱莉,脑海中的全部核心记忆和大部分情绪存档都是幸福的JOY黄。

蓝色的忧伤——忧忧 SADNESS蓝色是被动的颜色,歌里面不是也唱道“蓝色是忧郁”么,于是本片的另一关键人物:悲伤情绪小人SADNESS则被设定为蓝色。

故事的开端,就是因为莱莉一家搬家的“意外”使得SADNESS不断触摸到原本黄色的快乐记忆球乃至核心记忆,进而导致JOY行动“挽救”的进程中被一起卷离“情绪总部”而引发的一系列惊险大作战。

与快乐、积极、自信的JOY截然相反,SADNESS最难忘的时刻总关乎悲伤,即使是在JOY认为快乐的时刻,她也总能敏感捕捉到令人悲伤的记忆。

每当挫折或变故来临,忧伤又自卑的SADNESS更是忧心忡忡地无力到连路都走不动,且别说那惟妙惟肖的表情动作,光看一眼她那通体发着蓝光的皮肤和头发、穿着厚厚的白色毛衣、拖着那似乎永远积极不起来的笨笨身躯,你是联想到了寒冬还是冰山呢?

或许我们都会有像乐乐一样嫌弃忧忧的时刻,幸福的人生为什么需要“累赘的”忧伤呢?

然而影片会告诉你SADNESS不是反面人物,正如被动的蓝也是理智的色彩。

情绪的指挥部里,没有“人”应该被抛弃。

要让莱莉健康幸福地成长,大家缺一不可。

红色的愤怒——怒怒ANGER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几乎所有的表情包里都会把生气、发怒设置成一个个气鼓鼓的红色小脸,气急时刻还能从头喷出火红的愤怒之火。

没错,这个可爱的怒目圆瞪的、总是容易燥怒的可爱的红色小家伙就是我们的愤怒情绪ANGER啦。

红色是刺激之色,尤其是火红的颜色,表达愤怒恰如其分。

这只红色小人还有一个显著“外貌特征”就是有着一张时常大张大合的大嘴,片尾的部分,他可是如愿以偿地掌控了一整部部的“脏话字典”呀。

嘻嘻,老美的幽默还是那么令人忍俊不禁。

绿色的厌恶——厌厌 DISGUST与后文涉及的紫一样,绿色是一种矛盾色。

绿是生命的颜色,绿叶儿啊青草儿呀...多美。

但绿色的毛毛虫和绿色的毒蛇呢?

是不是想来令人毛骨悚然?

所以往往影片中的毒汁儿都被设定成绿色液体,想来确实让人有种disgusting的作呕感。

对于我们可爱的小loli莱莉而言,绿色还是最讨厌的蔬菜西兰花的颜色。

让我们仔细看DISGUST的发型和身姿,确实很像一朵“可恶”的西兰花呀。

再配上她紫色的唇和小丝巾,还是一朵中了毒的西兰花(\(^o^)/不挑食的博主表示小宝宝们的世界,皮克斯大神们果然好懂)紫色的恐惧——怕怕 FEAR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紫色象征着神秘。

那么神秘的自然意味着未知,未知的东西总令人不安和害怕。

我们整日蹑手蹑脚提心吊胆的FEAR正是这样的设定,每次镜头转到他的镜头,我都会担心那细小的身板儿上的细胳膊细腿儿或是充满恐惧之色的大眼珠会像看恐怖片一样突然散架。

其他:粉色的梦幻——冰棒Bing Bong及梦境之城除了上述5个情绪小人之外,莱莉的内心世界还有一个(群)重要的角色:幻想出来的朋友。

这只长了大象的身体、猫的尾巴,有时还能像海豚、哭出来的眼泪全是彩色糖果,有一辆能登月的扫帚车的忠实朋友Bing Bong,周身的大部分颜色是梦幻的粉。

这个忠实的好朋友,承包了本片的大部分泪点,在此不加详述。

这个梦幻的人物,最终也像我们生活里经历的那样,在小loli成长的过程中被遗忘在美好的时间里。

他虽然会消逝,但终究会成为成就我们的一股坚定力量。

 6 ) 谁能估算朋友圈的欢乐背后承载了多少悲伤

必须承认,绝大部分人,是没有一夜长大的机会的。

我们可能为一件事顿悟,明白一个道理,但这个道理要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被印证,才能最终化为成长的一部分。

所以心灵鸡汤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就是它跨越了打磨的过程,直接扔给我们一个所谓“普世”的道理,但那个道理,并不能成就“我”。

有些道理有些成长,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明白。

这个自我的成长,一直是皮克斯动画的主线。

当然,这种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皮克斯的动画家族中有那么多的“总动员”。

它们总是借由一件需要去探险的事情,慢慢的深入内心,然后让故事的主人公自然而然的感悟,原来人生应该是这么一个样子。

就《头脑特工队》这部动画来说,套用鸡汤点的话,就是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接受完整的自己。

这应该是件很古怪的事。

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曾经被教育,应当做个活泼热情,开朗大方的人,仿佛只有这样才是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而小孩子的人生是多么需要倚仗“正确”活着。

正确的习题答案、正确的言谈举止、正确的表达方式……因此,活泼开朗就变成了性格上的“道德正确”。

所以在《头脑特工队》的一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快乐”。

她努力消化着每一个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用各种各样积极的例子,让莱莉在遇到挫折时往好的方面着想,这是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令人愉悦的;而悲伤,却似乎一直在犯错,她染指了快乐的回忆,他让莱莉变得抑郁。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都忍不住吐槽——这个“悲伤”真的很讨厌。

是的呢,“悲伤”的自己真的很令人讨厌,我们多少都会抵触这种负面的情绪,就连许愿的时候,都要许下“永远快乐”的梦想。

仿佛“悲伤”、“忧郁”这样的情绪,天生就是软弱、错误的代名词。

但实际上呢,人是不只有快乐的,就好像“外向”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属性一样。

忧郁、愤怒、挑剔、怯懦,这些算不得正面的情绪凑在一起,才使我们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特别是忧郁……忧郁、悲伤……要不是看了十一长假看了《头脑特工队》,刷爆朋友圈的我,会以为人都是没有这种情绪的。

如果没有悲伤,快乐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与快乐不同,悲伤是种很隐秘的情感,它通常是对内的,是内心最柔软的伤痛,是我们面具上一道细碎的裂缝。

人是不会轻易在公共场合袒露悲伤的,一旦这样做了,又会被冠以矫情、软弱的头衔。

所以进入社会后,那些“悲伤”都被隐藏了起来。

所有的人都是欢歌笑语,所有的青春都是正能量,翻翻发在朋友圈上的状态,十个里有八个都是欢乐,我们本能的,下意识的,抗拒着悲伤这件事。

但是当然,悲伤是有它的意义的。

正因为它是隐蔽的感情,当我们袒露它时,往往会触发人心底的共鸣,让亲人、朋友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

在一群队友面前,莱莉不会表现出对自己表现失误的难过,而只有在父母面前,她才会袒露心声。

更重要的是,悲伤是负面情绪的宣泄。

人生总是如此艰难,我们的痛苦,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会悲伤,正是因为正视了这一点。

正视自己的情绪,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

但要做到这件事,却足以引起一场“头脑风暴”。

我的身边有个看上去一直很活泼的朋友,如果在KTV唱伤感的歌,都会被朋友切掉说“一点都不像他”;也有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地女生,用无数得不在乎堆砌自己的堡垒。

而我,也是花了很久很久,才敢对外承认,我其实就是个内向的人。

虽然说完了偶尔还是会被嘲笑。

所以《头脑特工队》还是个童话,快乐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后,肯定了忧郁的价值,帮助她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从此之后,每段记忆都不再是单一的颜色,而变成了一颗颗“彩虹”;从此以后,莱莉的人生有了完整地情绪;从此以后,童年的虚拟伙伴就这样消失了,记忆深处的广告歌却时不时的出来凑热闹。

这也是成长。

Ps.颅内小剧场这件事,几年前我就看过一个短篇,不过和《头脑特工队》比,这个“啪啪啪”显然是限制级的,大家可以看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60anODXAKc/

 7 ) 十万个脑朋友

为什么有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找理由使自己开心?

而有时候,你又觉得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意义?

丢失的记忆去了哪里?

洗脑神曲为何循环不断?

第一人称的梦境为何那么逼真?

潜意识里又隐藏了什么秘密?

青春期少女因球赛失利而离家出走,是什么驱使她做出傻事?

是理性的崩塌,还是情绪的暴走?

欢迎收看本期的《走近科学之头脑特工队》。

说真的,我没有想到《头脑特工队》是一部这样的“科普”电影,比起蓝天、索尼,皮克斯的动画风格,一向比较写意,类比到武侠片,就是《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那样的新武侠,见不到硬桥硬马的招式,只有飞来飞去的影子。

皮克斯从不按理出牌,却又能立足于真情实意的支点,这是他们艺术上的至高成就。

《头脑特工队》像小时候读的《十万个为什么》“人体大漫游”那样浮涌着科学精神,相比《盗梦空间》,《超体》对意识世界、大脑奥秘作宏观处理,它钻进了小灰细胞之下,揭示一切思维活动、情绪反应都是有源之水,而且源头的故事异常五彩缤纷。

它告诉我们,任何情绪都有独特的功能,乐观开朗固然是极好的,但也不该占据永恒的主导,愤怒、恐惧、厌恶等负面情绪亦不是敌人,它们引导我们远离麻烦,保护自己,更深刻地体验生活,更睿智地规划人生,塑造我们的性格与品格,让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片中,惹出了大乱子的伤心,最后化为拯救局面的关键角色,更与我们的情感经验挂上钩:回忆起曾经的欢愉,时光已逝,唯有记忆相随,不免笼上了一层天蓝色的伤感。

一座座宛如天空之城的个性之岛,构成我们与众不同的核心人格。

激活时充满活力,休眠时黯然沉寂,有时轰然倒塌,形象的展示了“三观的崩毁”。

我们的成长中,很多价值观、兴趣点一去不返,也有更多则是经历这样的崩塌后重建,变得更宏伟和牢固。

我们需要类似的考验,对生活做出取舍,懂得捍卫那些值得坚守的信念。

然而也有些东西,从诞生之初就注定终将逝去。

童年时的虚拟玩伴,造型拼凑,举止滑稽,不管曾经多么亲密无间,当你不可避免地长大成人,拥抱更多的新玩意时,它的最终归宿都是暗无天日的遗忘深渊。

当然,你至少可以让它离开地像个英雄,那也是影片最催人泪目的一刻。

它明白自己的命运,对此并无怨悔,并衷心祝福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们与童真的诀别,不也总是这样笑泪并存。

幽暗的潜意识里藏了许多我们尽力想忘记的东西。

他们通常挥之不去,顶多躲在厚厚的大门后面打个盹,一不留神受了惊,就会跑进你的噩梦大闹一番。

小丑在美国少年的文化中是恶意陌生人的恐惧化身,斯蒂芬•金还专门写过一本《死光》,而我的梦魇中经常包含小学时看过的《异形》。

皮克斯电影主调阳光灿烂,但他们绝非不擅长吓人伎俩,《怪物工厂》是变奏的惊悚片,《玩具总动员3》有巨婴和焚化炉,再稍微用力一点,就能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而他们总是一触即放,迅速嫁接到喜感场面,保证可怕的东东不会潜入观众的梦境。

将大脑组织拟人化,很喜人地呈现了我们想象中脑部的工作状态,并让我们有兴趣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比BBC的科普纪录片更启发求知欲。

片尾一节指明了续集的方向,人人都有一个精彩无限的脑内指挥部,其中的情绪司令官们造型、个性迥异,遭遇千奇百怪,按照这个思路,银幕上的每一部电影,都可以衍生出一部“头脑版”。

而同样传奇的故事,正在我们每个人脑内上演。

皮克斯的动画,从来不止是一个虚拟空间里一群萌态角色的打打闹闹,它的世界观总能让人在现实中找到照应,不仅刺激视听,也轻轻触碰着心灵。

《头脑特工队》的真正魅力在电影结束后才开始发酵,它带我们引见了每个人脑中独有的情绪小伙伴,在你清醒的时候,它们想尽办法逗乐你,惹恼你,警告你,让你百感交替,保持鲜活,在你入眠的时候,他们也在不遗余力制造精彩的梦境剧场,让你的生命不至于在床上荒废。

你的每一次情绪变化,都是跟这群小伙伴玩耍的结果。

无论你身在何处,它们永远与你同在,它们是绝不抛弃你的朋友,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后,你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被群体遗弃而落单,是皮克斯动画一贯的母题,它们也总是提供各种治愈,但从没有这样inside out的颠覆疗法。

因此,我挺喜欢香港的译名《玩转脑朋友》,大陆翻译海外动画,不是“总动员”就是“特工队”,冰冷无新意,为了商业增值而罔顾艺术的做法,是对皮克斯创新精神的极大侮辱。

PS。

开场7分钟的成长蒙太奇,犹如《飞屋环游记》那十分钟年华老去,我还担心会像《飞屋》一样好戏全在开头,还好越看越精彩。

谁说皮克斯才尽的。

据说本片包含了对《玩具》、《海底》、《赛车总动员》,《料理鼠王》,《飞屋环游记》的致敬,可我只能看出戏仿《唐人街》的那句“算了,杰克,这里是云彩镇”。

PPS。

彩蛋必须加分,主创还巧妙表明了一番“狗比猫聪明”的立场,狗具有自我意识,虽然没有人类那么理性和井井有条,至少行为发自明确的因果,所以能担当忠诚的守卫;而猫纯粹是喜怒无常,捉摸不透,难怪象征着神秘与各种迷信仪式了。

(文/方聿南)

 8 ) 这是值得我们回头重上的一课,是每个怀旧者都该永远珍藏的Nostalgia, Ultra。

{★★★★} 在这部电影的目标观众里,无论是否有过相同的经历,大概没有人会对理解个中主题有任何障碍--生活有涨有落,悲伤从未应该被抛弃,胜利也从未应该永恒(Ezra Koenig said so)。

但在这之下所囊括的细节,显然并非用只字片语就能描述。

和我一直以来认为的一样,童趣的电影之所以还适合我们每个成年人,是因为我们内心总有一个空缺需要被填补,空虚的人需要最璞玉般的情感冲击和最真挚的陪伴。

这里有这样的陪伴,你的大脑里住着一群你可能永远不会发觉的朋友,他们爱你、为你的幸福而守候。

但即便你是一个内心满盈的人,这部电影依旧能激发你不绝于耳的共鸣--因为你也许从未审视过自己的成长,或者,更重要的是,你从未如此戏剧化地审视过它;无数一念之差、无数年岁飞逝的点点滴滴,在另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都被夸张成生离死别,以至于当你走出电影院时,甚至会为打赢了无数场与不知名敌人的战争的自己而自豪。

电影唯一的瑕疵在于过于直观的脑内天地与人情绪的复杂性难免有些八字不合,但我却更感谢它用我根本不需要买账的理论解释了几乎所有无力扭转的精神现象--最触目惊心的当然是将感情的麻木变得可闻、可视、可触的乐园崩塌。

而在种种过来人都能会心一笑的小设定之外,它还送你了一个被主角遗弃的幻想玩伴,而一旦他们有血有肉,真相让所有人都难以承受--你问Riley为何遗弃他,只是答案早是不言自明。

对,Riley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这是2015年最好的电影之一,是古灵精怪的蜡笔动画,是能让Christopher Nolan惭愧的想象力集合,是成长的驿站但未必是成人礼,是值得我们回头重上的一课,是每个怀旧者都该永远珍藏的Nostalgia, Ultra。

 9 ) 从节拍拆解分析《头脑特工队》

这篇稿子从我看完《头脑特工队》就开始着手写了,在被加班地狱拖住快两个月后……我终于写完了。

【长文预警:全文word统计8824字,怕长的同学可以考虑退散了】【剧透预警:包含全片剧透而且基本上透了个罄尽,怕剧透的快点右上角的叉叉】同样采用斯奈德的节拍分析法进行拆分,如果有涉及相关的专业名词,我也会尽量在分析节拍的时候顺便解释一下。

由于是节拍分析,必然存在海量剧透……所以前方高能剧透预警,非战斗人员请尽快撤离。

P.S. 由于中文译名实在是太低幼化,念起来违和感满点,我选择保留英文版的五位情绪的原名,但其他人的名字我会使用译名……在进行节拍拆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仍然是判断故事类型。

《头脑特工队》核心的故事,是发生在女孩莱莉大脑中的基本情绪的历险故事,莱莉的成长经过、她经历搬家和转学、她遇到了适应障碍、她试图离家出走但最终在长途客车上高速的前一秒选择下车回家……等等这一系列现实中肉眼可见的事件和情境,只是她头脑中情绪们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的舞台而已。

作为莱莉11岁以前的主导情绪,Joy毫无疑问是整个故事的主角,而《头脑特工队》的故事也围绕着Joy和一直被她认为在妨碍自己的Sadness展开,这个设置注定了这个故事将是一个“同伴之情”的故事。

因为它的核心内容完全满足了“同伴之情”的设置需要:一个“不完整”的主人公:长久以来一直在莱莉脑海中占据主导地位的Joy,然而她在面对搬家转学以后的种种情境却时常捉襟见肘,更糟糕的是她越试图控制和隔离Sadness,遇到的麻烦就越多。

一个使主人公变得“完整”的伙伴:毫无疑问,在这故事里就是一开始总被Joy认为“坏了好事”,然而却能领着她穿行于长时记忆迷宫之中,甚至让Joy最后心甘情愿交出主导权,让莱莉在离家出走的最后一秒回心转意跳下大巴飞奔回家的Sadness。

一个主人公和伙伴需要共同面对的困境:在《头脑特工队》的故事里,就是Joy和Sadness被意外丢出大脑主控室,跌入长时记忆迷宫,令莱莉因主要情绪和核心记忆的缺失而罹患适应障碍这件事了。

更进一步细分的话,由于这里Joy和Sadness的共事关系,以及整个故事都围绕着她们俩“如何返回大脑总部”做文章,所以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属于“同伴之情”中的“同事之情”故事。

即两个人彼此需要、彼此扶持,为达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故事。

---具体拆分节拍的分割线---开场画面:新生的莱利,刚刚睁开双眼看到双亲,从她的头脑中诞生了第一个主导情绪——Joy,紧接着是第一个记忆球的诞生,莱莉尚属简单的大脑开始运作。

【关于记忆,一般很少人会记得自己在襁褓中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初生的婴儿就完全没有记忆。

恰恰相反,也许一个人不会记得自己在襁褓中时具体发生过什么,但那时候情绪却可能奠定了一个人命运脚本的最初底色。

莱莉很幸运,她的父母感情笃深,而且非常爱她,因此从她的大脑中最初诞生出的情绪是喜悦(Joy),尽管只维持了33秒。

】铺垫:随着33秒后令莱莉嚎啕大哭的Sadness的出场,第二位主角也就登场了,而且一开始两位主导情绪就开始争夺大脑操作台的主导权。

之后大脑指挥室里的主导情绪逐渐增多,控制台也变大了,从让莱莉避开危险的Fear,到疑惑审视西兰花并且坚决拒绝进食的Disgust,再到为了吃不到甜点大吵大闹头顶喷火的Anger,五种主导情绪依次就位。

居于他们主导位置的无疑是最早诞生的Joy,莱莉大脑里的记忆球几乎全是金色的快乐记忆。

但Sadness总是对Joy如影随形,我们“二人转”的另一位主角显然并不受Joy这个当仁不让的主角欢迎。

【“人格岛”这个说法在心理学上并没有确切与之对应的专业术语或者概念,但确实一些重要的生活事件对于塑造一个人的人格是有关键作用的,所以核心记忆球其实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过的重大的生活事件的记忆。

】主题呈现:莱莉逐渐长大,不过她的记忆球几乎全是金色,只偶尔掺杂一两个红色或者蓝色。

一天结束,莱莉进入梦乡之后,她一天的记忆就被管道输送到每一座“人格岛”上去,进入长时记忆库加以保存。

志得意满的Joy在表扬过每一位同僚后,心满意足地看着闪着灯光的五座人格岛。

她向我们介绍了莱莉的五个金光闪闪的核心记忆球,每个都维系着一座人格岛。

Joy自问道:“她有着可爱的朋友、幸福的家,一切都尽善尽美。

再说了,莱莉都11岁了,又会有什么坏事呢?

”本片的主题是情绪的作用和意义,Joy原本无忧无虑以为只要开心就不会有问题,但我们和她一样需要知道,真的是这样吗?

【噔噔!

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术语登场:长时记忆。

根据识记与保持的时间的长短,我们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就是在感知事物后极短时间内(如一秒钟左右)的记忆;短时记忆就是经过识记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如几秒至几十秒)的记忆;长时记忆则是在较长时间内(如以日、月、年计的时间)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由瞬时记忆转化而来的,而长时记忆则又是由短时记忆转化而来的。

不过,这些转化都有一定的条件:瞬时记忆的材料必须经过适当的复习才能转化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就更离不开复习了。

正如影片中所表述的那样,除了有意识地进行复习之外,很多的短时记忆都会在人睡着以后,经过大脑的加工,转化为长时记忆,所以经常熬夜或者睡觉不规律的人,记忆力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智力表现——对,这个意思就是熬夜会变笨。

】【另外一个关键信息点:11岁。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11岁正好处于从具体运算思维到形式运算思维的转换发展阶段。

换句话说,11岁是从儿童期到青春期的过渡阶段,这个时候的人开始逐渐形成稳定的抽象思维,也开始要告别傻乐傻哭的单纯童年期,面临着丧失,也面临着未知……这个特殊的年龄为后面Joy和Sadness在大脑深处的冒险故事奠定了一个科学的基础。

】推动(催化剂):正当Joy认为一切都会安好下去时,不容辩驳的事件到来——老爸卖掉了在明尼苏达的房子,莱莉举家搬迁到了遥远的旧金山,莱莉迎来了有生以来情绪最混乱糟糕的一天:各种情绪纷纷登场,莱莉的头脑中乱做一团,Joy第一次发现有的时候情况可能会超出自己的控制(虽然最后大家还是把主导权交给了她,但她保证“明天一定是完美的一天”这件事,真的可以做到吗?

)【Sadness说“哭泣能让我慢下来,不被生活的逆境压垮”,事实上,这正是悲伤之于我们的作用。

当我们遇到了逆境时,适度地悲伤表达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接纳当下的困境,也会令我们能够慢下来沉入思考,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帮助自己。

整个《头脑特工队》的故事都在通过Joy和Sadness的冒险让我们理解负面情绪特别是悲伤的作用,我们可以慢慢地继续往下看。

】争论:莱莉进入新学校的第一天,一切真的会如Joy昨晚许诺的那样,成为完美的一天么?

Joy是否真的能像她要求的那样一整天地把握控制台,而且把昨天已经几次惹祸的Sadness拘束在一个地上的小圆圈里,让莱莉度过愉快的一天么?

【Joy试图将Sadness隔离于情绪的控制台之外,以为如此就不会有问题,这其实是“隔离”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比喻。

很多人都会以为只要自己不感到悲伤,或者把那些悲伤的体验都隔离起来,自己就会变得开心……但事实上,正如电影中表现的那样,Sadness越是被隔离,越是可能做出一些出乎人想象的举动,在大脑里到处刷存在感。

而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就是让我们重新认识到那些我们所不愿意接受的悲伤情绪,它们究竟有什么用。

】第二幕衔接点:第24分钟,随着一个蓝色核心记忆球的诞生,Joy开始惊慌失措地想要阻止这个核心记忆的归档,却在和Sadness的争执中打翻了所有的核心记忆球。

而她试图把蓝色核心记忆球扔走的行动,却反而把她自己和Sadness以及维系所有人格岛的核心记忆球一并吸入了大脑深处——人格岛屿开始停摆,而Joy和Sadness被抛出了大脑主控室,被迫开始一段新的冒险之旅。

【由于Joy和Sadness带着所有的核心记忆被甩进了长期记忆区,莱莉的所有人格岛都停止了运作。

对应到现实中,实际上是莱莉在过去生活中所建立的所有心理应对机制,随着她遭遇了应激性生活事件——搬家转学——而失效,从而引起了情绪失调,并且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行为改变。

在电影中,这一系列的改变被压缩在了一两天之内,不过实际上,在现实中,这种改变有可能会延迟到一个月甚至半年,这被称为“适应障碍”。

通常适应障碍发生在遭受重大生活事件之后的一个月内,如果没有转化为其他精神障碍的话,它会在六个月内逐渐缓解。

莱莉的适应障碍带有青少年的特有特征,即以品行障碍(逃学、盗窃和离家出走)为主,但同时也伴有一定的抑郁和焦虑特征(表现为情绪不高、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易激惹)】B故事:留在大脑主控室的三个主控情绪现在不得不开始处理Joy不在的问题,他们尝试模仿Joy的反应态度,但毫无疑问,效果非常糟糕。

结果莱莉在这些情绪的主导下第一次顶撞了老爸,被老爸的情绪们放了大杀器——回房间去闭门思过。

趁此机会,我们也得以一窥老爸和老妈头脑里的情绪们处理这一家庭事件的整个讨论和应对经过。

Joy和Sadness必须尽快回到大脑主控室里,然而,Sadness也提醒了我们另外一个潜藏的危机——遗忘深渊。

爸爸试图唤醒莱莉捣蛋岛的行为却导致了捣蛋岛整个儿地跌入了遗忘深渊,过去一切调皮捣蛋的记忆恍如隔世,Joy和Sadness必须加快速度了。

【这里第一次提到了遗忘深渊,也就是我们大脑的遗忘功能。

尽管很多人希望自己什么都不要忘记,不过实际上遗忘使得人只保留重要的、相关的信息,从而减轻大脑空间压力,对我们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个事件会否被遗忘,跟与其联系之事件的数目、它所唤起情感和时间,还有和身体状态有关。

在这里,由于强烈的适应障碍引发的抑郁状态,莱莉无自觉地忘记了和爸爸妈妈捣蛋耍宝的那些过去。

当然,接下来记忆工的遗忘解释时间会进一步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我们会忘掉很多东西,包括曾经学过的钢琴曲、美国历任总统还有芭比娃娃的名字……遗忘既跟时间有关,也跟情感有关。

猛然跌入遗忘深渊的捣蛋岛就是和情感有关的遗忘,而渐渐在长期记忆架子上褪色变成黑白最终被抛入遗忘深渊的记忆球就是跟时间有关的遗忘了。

】游戏时间:莱莉沉入梦境,Joy决定就算拖也要把Sadness拖走找到回大脑主控室的路,毕竟一旦莱莉入睡,就不会再有外来事件刺激她了。

Joy试图强行找一条路出来,但只有读过大脑使用手册的Sadness才知道究竟怎么走能把她们带出巨大的长期记忆迷宫。

一番绕路之后,Joy发现她们刚刚要走到的友谊岛也随着Anger的爆发而坍塌,不过她们也找到了另外一个能帮助她们回到主控室的人——莱莉曾经的幻想伙伴,冰棒。

【关于“幻想朋友”,很多孩子在7岁以前都会给自己创造出一个或者更多个“幻想的朋友”。

有的成人会对此感到忧心忡忡,然而实际上,根据皮亚杰的研究,4-6岁的儿童正值泛灵论阶段,他们不仅会把天地万物都视为和自己一样有生命的,也会随着丰富的想象力为自己组合出一个“幻想的朋友”。

正如影片中的莱莉为自己幻想出的“冰棒”结合了糖果、大象、猫和海豚的特征一样,这种“幻想朋友”仅仅只是想象力蓬勃发展的结果而已。

根据一些研究统计,有“幻想朋友”的孩子不仅精神正常,而且可能拥有更高的智商、更好的沟通能力和更强的表达能力。

】【借由不识字的冰棒带领,我们跟着这一行三人闯入了抽象思维焚烧厂,认识了大脑如何将一堆具体形象和事件逐步抽象成一个概念(比如“孤独”)的过程。

第一步是拆解,这是分析的一部分功能,在这一步里三个角色变成简单的多面体组合;第二步是解构,这是分析的另一部分功能。

分析能够让我们用思维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分别加以考察,从而形成各个概念或便于确定概念间的关系。

第三步在电影中表现为二维化,在现实中当我们考察逻辑思维过程时,这一步被称为归纳,也就是找出各个事物具有共性的部分,因此需要进一步简化非特征的部分。

到了第四步,也就是综合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各个部分用形成的各个概念加以表述,因此Joy的最抽象概念就成为一个发光体,而总是想要哭的Sadness抽象概念就是一颗泪珠。

】中点:第43分钟,冰棒、Joy和Sadness终于成功逃出了把他们变得面目全非的抽象思维焚化厂,但他们还是错过了思维列车。

冰棒表示不必担心,思维列车会在幻想世界里略作停留,他们还是有机会能赶上思维列车从而返回主控室。

而且这一次,他们要穿过的是冰棒最熟悉的幻想之地,各种想象的环境令Joy和冰棒开怀大笑——熔岩,还记得莱莉小时候在沙发间跳来跳去假装避开熔岩的那一幕么?

留在主控室的三个情绪试图稳住场面,用任何一个他们能找到的关于冰球的金色记忆球来暂时代替核心记忆球,保住摇摇欲坠的冰球岛。

但一切的努力并没有用,强烈的抑郁状态毁掉了第三个人格岛,冰球岛也坠入了遗忘深渊,莱莉在冰球队的选拔比赛上表现得一塌糊涂,她恼怒地放弃了选拔转身逃回了家。

A故事和B故事在这一点上交汇,莱莉的想象之地里遭遇大拆迁,连同冰棒的火箭车也一并被大脑的工作人员们丢入了遗忘深渊。

冰棒因为失去了火箭车而一蹶不振,Joy平生头一次发现她无法hold住所有的场面——至少她无法让冰棒立刻重新振作起来。

然而与此同时,Sadness破天荒地第一次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她让冰棒振作起来找到了停靠的思维列车,看起来她们马上就能回到主控室了!

【Joy无法理解为什么她绞尽脑汁想让冰棒快乐起来的一切努力,都不如Sadness坐在冰棒的身边和他一起哭泣一起感受悲伤来得有效。

事实上,Sadness对冰棒的回应,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重要概念——共情。

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

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对方,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恰当的共情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产生一种愉快和满足的体验。

Joy的一切努力其实都建立在对悲伤情绪的不接纳和不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无法对陷入悲伤的冰棒产生任何效果;而Sadness的陪伴却恰好形成了共情,因此冰棒才会在痛哭一场之后表示我好多了,并且立刻带着Joy和Sadness登上了思维列车。

】【影片进展过半,第一次让我们体验到了悲伤的力量。

事实上,悲伤是一种伴随丧失而产生的情绪,而且是对我们有益的情绪。

关于这个话题,武志红老师曾经写过一篇很详尽的文章:《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2ej44.html)》,因此在这里也不再赘述,只摘取最重要的一句话与大家分享:“悲伤所完结的,是人生悲惨的真相。

甚至,这真相的悲剧性还会成为我们心灵的养料,促进我们成长。

”】坏人逼近: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反派”存在,但莱莉面临的人格岛坍塌危机确是实实在在的。

在中控室面临的重大危机面前,Anger掏出了一个灯泡——象征着一个新点子,他准备怂恿莱莉独自逃回明尼苏达。

虽然Fear的建议暂时生效,但还留在思维列车里的Joy和Sadness可不希望莱莉就此睡着,她们在造梦工厂里大闹一番弄醒了莱莉,却又让Anger成功地把灯泡拧入了控制台。

醒来后的莱莉在Anger的主导下,决定离家出走,并逐步付诸实践,硕果仅存的诚实岛随之坍塌,坠入遗忘深渊。

【大闹造梦工厂这一段可真涉及了不少跟梦境相关的心理学概念,这都是精神分析最喜欢涉猎的部分。

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人做梦主要发生在快速动眼睡眠期间,那是发生在睡眠后期的一种浅睡状态,其特色为快速的眼球水平运动、桥脑的刺激、呼吸与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暂时性的肢体麻痹。

梦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睡眠阶段中,不过这时的梦并不真切也难以记忆。

根据被吓醒以后的莱莉的表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场梦并没有发生在她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因为她压根不记得梦的内容了。

】【扰乱梦境的冰棒被拖入了潜意识区,这里关押着所有扰乱莱莉内心世界的东西。

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弗洛伊德最早意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并将这个概念引入了心理学的世界,彻底影响了整个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通常来说我们是无法觉察潜意识的,但它影响意识体验的方式却是最基本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日常活动的意义,我们所做出的关乎生死的快速判断和决定能力,以及我们本能体验中所采取的行动。

】【“小丑恐惧症”:这是一种在中国非常不常见但是在欧美社会的孩子们身上非常常见的恐惧症。

小丑恐惧症是一种精神病症,特征为发病者对小丑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并且即使当事者明知不会受到伤害,他也无法控制恐惧的情绪。

据推测,这种恐惧症的来源也许是流行文化中“恐怖小丑”形象,但也可能来源于对面具恐惧或者“像人又有着和人完全不一样特征”的恐怖谷效应。

】【Deja vu:在思维列车上,冰棒一连四次指出了deja vu区,可见“似曾相识”这种感觉确实是非常常见。

Deja vu通常翻译为“既视感”,但更准确的称呼是“幻觉记忆”。

脑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因为记忆的存储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导致大脑把刚刚得到的信息当成了久远的回忆。

所以这种情况多半是在人们感到疲倦、压力,或是被不熟悉事物环绕的情况下出现,因为此时大脑无法一一处理接收来的资讯量。

相较于老年人,年轻族群比较容易出现“幻觉记忆”;一来是年轻人的行程比较飘忽不定,周遭常出现陌生的东西,二来则是年轻人的生活较为忙碌,大脑常常会“打结”。

】一无所有:尽管还有召回管道一条路可用,但Joy依然无法容忍Sadness的影响,尤其是不能接受她“污染”那些快乐的核心记忆球。

她推开Sadness,独自进入召回管道。

然而管道突然断裂,Joy失控地摔进了遗忘深渊,想要去帮她的冰棒也一同掉进了遗忘深渊。

对于记忆和情绪而言,这是一条万劫不复的道路,意味着他们将在这里彻底消散(冰棒的一只手已经开始消散了)——这是“死亡气息”来临的时刻。

掉入遗忘深渊的Joy第一次觉察到了悲伤的存在,她开始重新反思和Sadness的关系,以及情感的流转变化——悲伤的莱莉让爸爸和妈妈来设法安慰她,也得到了球队的支持,一个悲伤的情绪转变为了快乐的记忆。

灵魂黑夜:Joy从冰棒“我们或许在另一个星球上”的话语中得到启发,想到了通过冰棒的火箭车回到长期记忆区的办法。

在反复的实验中,冰棒意识到火箭车无法把两个人都送上去,他毅然牺牲自己让Joy离开遗忘深渊,随即与遗忘深渊中变灰的记忆球一起消失了。

第三幕衔接点:Joy在长期记忆区拼命寻找Sadness,而与此同时,新的危机降临到了留在主控室的三人组头上——他们无法解除Anger插进去的那个灯泡,甚至整个控制台也陷入了瘫痪,这意味着他们无法消除莱莉离家出走独自返回明尼苏达的想法,硕果仅存的家庭岛摇摇欲坠,即将彻底摔入万劫不复的遗忘深渊。

这两组人的问题都指向了同一个人,能够面对丧失,寻求帮助的Sadness。

【当莱莉踏上大巴的时候,她的大脑控制台开始逐渐变黑,几个情绪无论如何也无法唤起回应,最终Fear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莱莉此时此刻已经感受不到任何情绪了。

事实上,莱莉已经处于“抑郁发作”的症状之中。

很多人都会以为抑郁是单纯的无法开心或者始终悲伤,但实际上,真正的抑郁发作是伴随着麻木而来的。

抑郁发作的人丧失的是活力,是对自身情绪的感受能力,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笑容或者流泪,但他们的内心可能已经毫无任何波澜,仅仅只是行尸走肉一般地活动而已。

】结局:Joy造了一大堆莱莉想象中的男朋友,然后搭人梯,跳到家庭岛仅存的蹦床上然后拽着飘在云朵上的Sadness一起回到了大脑主控室——的外面。

Disgust成功地激怒了Anger,然后用他头顶的火焰切开了主控室的玻璃,让流浪了两天的Joy和Sadness回到了主控室。

Joy果断地把处理“离家出走危机”的主导权交给了Sadness。

在众人一片惊讶中,Sadness踌躇着上前拧下了Anger塞进去的灯泡,让控制台重新恢复运作。

莱莉如梦初醒,在大巴即将开上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刻跳下车,一路跑回家。

Joy终于把一直珍藏的五颗金色核心记忆球交给了Sadness,金色的球变成了蓝色,象征着悲伤和丧失——莱莉需要跟她过去无忧无虑的童年彻底告别了。

在一家人的拥抱中,Sadness拉着Joy的手一起按动控制台上的按钮,莱莉的大脑里诞生了第一颗双色核心记忆球——蓝金双色,这意味着她开始拥有更加复杂的情绪了。

终场画面:莱莉的大脑里重建了新的人格岛屿,她的大脑控制台也变得更大了,还拥有了更多的双色核心记忆球。

我们随着莱莉的脚步再一次浏览了她身边人的大脑,包括一个看到女生就紧张得整个大脑死机的男生。

Joy终于懂得了Sadness存在的意义,并且豪情万丈地表示“莱莉都12岁了,还能发生什么呢”……【嗯,我们得说Joy真是插得一手好旗子啊,也许这部电影还会继续开出新的篇章来呢。

青春期(又稱青少年期)是儿童期至成年期的过渡时期,体格、性徵、内分泌及心理等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人体生长发育是继婴儿期後出现的第二个高峰,各组织器官由稚嫩走向成熟,由能力不足趋向功能健全,世界观及信念逐步形成。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独立意向及求知欲强;想摆脱父母的监管,结交伙伴结成小群体;情绪多变不稳定。

在性心理上,青春早期会表现出困惑、不安、害羞,对异性疏远和反感,青春中期后则对异性转为好感,喜欢与异性朋友交往。

但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需要正确的指导和教育。

在这时候,青少年会非常留意自我形象,心理会出现反叛情绪。

一些青少年会对性幻想或好奇,或渴望恋爱。

所以我们会看到莱莉的人格岛里多了“和平争论”、“男孩乐队”、“悲惨的吸血鬼言情故事”(黑一把《暮光之城》?

)和“时尚”等等新的岛屿,扩建的控制台也表明了莱莉正式进入了青春期。

 10 ) please don't grow up. ever.

你渐渐长大,已不再需要一个想象中的朋友,他没有时间细细思量,只是收起所有滑稽模样。

你渐渐长大,总有一日粉色的大象会尘封在回忆的一角,你或许会在聊天时被问起是否有个想像中的朋友,笑笑说别说啦so embarrassing,或许不会,但你不再需要他,不再需要他陪你成长。

他侧身看向自己渐渐消散的左臂,对Joy露出笑脸,说我们再试一次,而后中途下车,选择了被遗忘,选择了死亡。

没有陪你走到最后,不能看着你长大,真是遗憾极了。

他看着Joy高唱着你们的歌曲越飞越高,从此你彩虹色的幻想中再也没有一头粉色的大象。

有什么办法呢,Joy对你更为重要。

胜过陪你度过漫长时光的粉色大象,她会伴随你长大,伴随你一生。

成长是个五味陈杂的过程,我们最终成为不同的人,成熟,却不一定更好。

影片开场时Joy阳光灿烂主导一切,Fear、Disgust、Anger各司其职,Sadness被所有人排挤,不被任何人接受。

靠近结局时Sadness手握控制杆,惶恐到稳重。

我不知道sadness该怎样翻译更好,她不仅仅是丧气或是失落与沮丧。

我更愿意称那种感情为空荡荡的失落的痛苦。

你顺顺当当长成水灵聪慧的小姑娘,在家乡有自小一同长大的朋友,在冰球队崭露头角,你每天肆意张扬,从未想过离开这个地方。

直到有一天你踏上繁华城市的硬邦邦的水泥道路,不似家乡的柔软土壤。

新家衰败肮脏,学校里有时髦的姑娘。

她们跟你不一样,你不属于这个地方。

Joy惊慌失措,你惊慌失措,你的大脑你的心让你calm down,可你回忆着往日时光,那些泛黄的日子悠远漫长,你还小,不知道大城市意味着机遇与挑战也没必要知道,你还小,所以你努力坚强却还是满心失望。

你望向往日的时光,那些再也无法创造只能回忆的美好,于是你呜咽起来,不复坚强。

她们推开战战兢兢的sadness,让她离开与你有关的记忆,她们想要用Joy cover掉所有的悲伤,可是有的时候,痛苦必不可少,这段正在发生的故事总有一天会成为回忆,而这段回忆注定充满蓝色的悲伤。

Sadness被推开,你的心里空无一物,没有哀伤,却也没有希望。

你无忧无虑的活着,开心快乐,直到有一天,你因痛苦而成长。

成长是个痛苦的过程,你不能永远无忧无虑,永远开心快乐,你总会知道世界不止充斥着阳光与掌声,你想要回到过去,回到熟悉的地方,有熟悉的伙伴陪伴在身旁。

我们也是一样。

你最终在父母怀中哭泣,诉说自己的悲伤,他们抱你抱得紧紧的,说我们也一样想念家乡。

最终的最终你擦干泪水,拿起熟悉的球杆走上战场,你把水瓶塞给不知所措的懵懂男孩,在赛场上左躲右闪活跃灵巧,变得如开始时一般快乐阳光。

你长大了,不再拥有纯色的记忆,单纯的快乐或是恐惧,愤怒抑或是悲伤。

你学会了嚎啕大哭后释怀,不再用微笑掩饰悲伤。

你的情绪与世界变得五彩斑斓,却澄澈依旧。

希望我们也能一样。

皮克斯的电影我总是执意等到最后,即使它渐渐变了,我却不愿改变这个做法。

cast一点点播放,我没有等到彩蛋,等到的是一句话。

“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our kids. please don't grow up. ever.”希望皮克斯也一直是皮克斯,直到永永远远。

--I really don't want to go to Brussel.But we are family.We are family.Forever.七月二日,夏季学期上了一小半后终于有机会喘口气,去刷了早就想看的inside out,写得十分仓促,也许会再补充也许不会,总之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听到long term memory啊 REM一类的词莫名的戳笑点。

很喜欢,有时间去二刷。

《头脑特工队》短评

即使童真不在,在悲伤中寻找快乐来源。想象力和创造力好到没话说,也是现在为止PIXAR最好笑的一部,不过还是改不了这样动不动一大碗少女心鸡汤端过来,多少有点吃不消。

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用拟人的方式表现情绪的运作?还行吧……没想象的那么精彩。

5分钟前
  • LALALA
  • 还行

在某个时期之前,我们的记忆球都是单色的,快乐就是快乐,难过就是难过,当内心的岛屿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坍塌与重建,我们才学会给生活的每个片段染上不同的颜色,多亏了人类复杂的情绪呀,才得以制造出那些五光十色的记忆。

6分钟前
  • 樹一
  • 推荐

从爸爸腦內看球可以看出男人的單純(?程度和狗狗貓貓差不多。

8分钟前
  • 1星小跑腿
  • 较差

最后的猫是亮点……

13分钟前
  • SweetRiver
  • 较差

那天快乐不在家,一切都变了;成长到底是什么呢,快乐也让人流泪啊。

17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想给十颗星。创意精彩到无与伦比。仅靠这精妙独特的设计就足以成为一部好动画了,但皮克斯远不止于此。皮克斯居然带着每个观众经历了一次成长。从年幼的快活到突变的惶恐,幼稚的思考和无助的迷惘,电影里的每一个情绪每一个行为我都懂,那个小女孩就是我们。Sadness ,你让我们一起哭了。

19分钟前
  • Smileyσωσ~
  • 力荐

这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它贩卖的元素小孩子根本不会理解,但核心故事对大人又太过低幼,作为一个观众我感到无所适从。

24分钟前
  • 吮指原味田鸡
  • 较差

只是无论如何无法喜欢这种画风和人物造型,色彩缤纷像是商场里近年非常流行的DIY手工糖果。

25分钟前
  • 西四小二
  • 还行

每年总有一部大家喜欢,我却讨厌的电影。

27分钟前
  • 陆沉
  • 很差

皮克斯重回《瓦力》《飞屋》巅峰。在心理学基础上大胆想象出记忆球、遗忘深渊、梦制片厂、思维列车、个性岛,自成一套天马行空的脑世界观。没有盲目灌鸡汤,而是让你明白即便负面情绪都天生我材必有用,当然能让Joy挂帅,尽可能保持乐观面对生活自然最好。彩蛋很赞,年度最佳动画候选。9/10

32分钟前
  • 瓦力
  • 力荐

when feelings have feelings

36分钟前
  • mi4444d
  • 还行

故事很有创意, 就是欣赏不动这个画风和画面效果.......

38分钟前
  • atmosphere
  • 还行

这个设想太有趣了阿 永远活在童话世界里多开心/ 演员的五种情绪是不是会忙不过来

43分钟前
  • 帅的让人生气
  • 力荐

真正的彩蛋是片尾那行都快找不到的字幕。

44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力荐

有点喜欢那只会哭糖豆的大象。泪点笑点没触动,反倒是感叹于Pixar的想象力。把神经学/心理学变成老少咸宜的动画片,还得让人愿意掏钱看,实属不易

48分钟前
  • 红彤彤の彤
  • 较差

不敢相信皮克斯是怎么能想到如此有创意的天才点子。头脑内的世界观非常完整合逻辑,情绪、性格、幻想、记忆、思维、梦境甚至遗忘等等都有栩栩如生的具象化表达,inside与out的联动用整个情绪中心的衔接起来。父母的头脑世界还挺让人惊喜的,一些简简单单的小巧思:母亲的主导是老sadness,父亲的主导是老anger,意味着人至中年总是会被负面情绪所主导。还有情绪的思辨:Joy很积极有时候却过于自大;Sadness往往很丧却有同理心更加谨慎,所以结尾核心记忆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喜怒哀惧厌同心齐力使人成长。故事简单但情感表达真挚,脑内世界观构建的明喻暗喻又十分贴切,可能相比皮克斯其他动画电影不是最感人的,但绝对是最有创意的。我很少用天才点子去形容一部片子。

51分钟前
  • 久旷
  • 力荐

创意还是不错,不过正能量的情绪只有乐乐一个,感觉人生都不好了

53分钟前
  • 江来
  • 还行

从Bing-bong做出选择的一刻就开始流泪……人一辈子挥别了多少曾经?从某一刻起情绪变得复杂,你甚至都想不起,怎样变成今天这样的自己。旁边坐的小朋友说,它们为什么哭了?弄得我也好想哭呀。这题材可以做得复杂,但我佩服制作人做了恰当的取舍。

58分钟前
  • 小锡兵
  • 推荐

虽然很丑但是重点也很爱呢

1小时前
  • 幸运遇见你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