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会儿正在和公司闹离职,吵得天昏地暗,身心俱疲。
早闻本片的大名,果然不出意料的好看,但是看着看着,心里就升起幽幽的叹息,人情如水,小人物有小人物难逃的悲哀命运,无论如何挣扎,总深陷于泥泞的岁月之中。。。
多少日子过去,觉得人们总是在疲惫和纷争中学会成熟的。。。
无论这生活是如何龌龊无聊,总有春暖开花的盼望
彭浩翔能拍出《青春梦工场》和《低俗喜剧》这样的色彩浓烈的理想化独立电影来戳痛现实,也能迎合观众的意淫拍出《撒娇》和《醉后一夜》这种伪小资商业片来捞足票房,就像《志明与春娇》那么贴近生活本质,如第一次出现在网络中的奶茶妹会让人眼前一亮,而《春娇与志明》就显得跟绿茶婊一般恶俗。
到后来我翻阅彭浩翔的导演履历才发现这部《买凶拍人》才是他的处女作,而那部同样有味道的《全职杀手》的原小说也出自他手。
原来,他的独立风格也早在这部影片中得到呈现,导演+杀手的组合作为他最爱的身份自然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主角。
没有容易的工作,只有对自我理想的不灭热情。
阿全是一个有电影学院背景、有电影艺术追求的年轻导演,然而生活所迫,只能混迹于三级片拍摄现场充当副手。
美智子是她电影理想的人物化身,成就她的女主梦也是成就自己的导演梦,用自己的能力为心爱的她导演一段她喜欢的人生也成了他的现实人生追求。
然而,自己成为了人生的导演又如何,帮助最爱的的她成为众人眼里风光无限的女主角又如何?
推动人们迈向幸福的不是幸福的终点站,而是与理想之间的那种看似触手可碰却又遥不可及的距离美。
因为更为幸福的时刻永远会在你们以后的生活里,所以我们才要继续生活下去。
就像阿全在影片中遭遇的一切困难,跑场记、被迫参与杀人拍摄、最后有机会能用上自己的专业补拍技术也被幕后黑社会老大左右,连自己想用的演员都用不了。
身处这个社会,你总会遭遇很多阻碍,无法完全投入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能总和自己喜欢的朋友愉快玩耍,因为你不仅有一份社会责任即工作需要承担,更因为你不能左右社会环境。
我们清楚香港电影产业背后最大的老板都是黑社会,而社会上一切权力顶端的幕后老板也都是社会顶端的人物。
老板来了不停改剧本,领导来了不停改方案,最后干脆连演员职工都换了······反正最后的演出效果不追求情感与现实,只讲究华丽与噱头。
影片最后半小时杀死黑老大后,剧情转入戏剧冲突中,即便没有大场面的打斗与爆破,也能让人真正进入看电影的紧张状态。
既然有那些自以为事的人想在舞台上演这出戏,我们何不退下舞台默默欣赏他们的不专业导戏和拙劣演技,然后由刚才的紧张变成呵呵一笑呢?
有的人拍戏是为了忽悠别人来看他自己的风采;而那些追求更高艺术的人,演得是自己的人生,让别人去看、去想、去感悟。
谁是真正的投入到艺术创作中,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而对于美智子这个角色,和后来的《青春梦工场》中的天宫真奈美的设定非常类似,其实对于这些来自日本的AV女星而言,拍AV就是她们的工作,她们也付出了劳动,如若用中国的传统道德来绑架她们,就像鬼子喊着解放大东亚侵略我中华一样。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是什么让这些女孩去从事这样的工作,为什么社会中还有这种工作存在的可能?
再谈阿Bart,开始看这个角色出场以为又是一部无厘头搞笑片,因为葛民辉演过的无厘头角色太多了,而这次,他扮演的啊Bart是一个冷血却单纯的杀手。
冷血只体现在这个角色的专业性,跟阿全一样,他单纯遵守着作为职业杀手的一切准则。
阿Bart是一个没有客户,没有业务资源的杀手。
人都被房地产、毒品杀完了,买凶杀人的人都想要自杀,作为杀手还能做什么?
加上一个物质需求较高的老婆和矛盾不堪的娘家二老需要照顾,再这么失业下去,阿Bart的个人私生活也要崩溃了。
如今什么职业都不好做,都要满足客户的要求,杀人还要追求效果甚至艺术,所以很多行业都会相互配合起来成为一条龙的服务企业。
在得到客户的赞美溢词后甚至也不关心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无合法或道义,得到收入获取生存资源成了首要任务。
演戏投入自然很好,但故意抢戏自然会引起他人反感,尤其是在真正专业的杀手面前自顾自的给杀人场面加戏就更加班门弄斧了。
生活中亦是如此,好的演员懂得把握分寸,要掌握出彩与收敛的时机,也许就是不懂这个道理,那个只能做临时演员的临时演员成了野心邪恶、玩弄权术、不懂专业的黑老大被审判前的祭品。
至于黑老大,我就不想在多黑了······作为独行杀手,骨子里是不能收到束缚的,哪怕是权力势力至高无上的老大,伤害了作为杀手的尊严,也就不怪杀手违背原则来报仇了。
但杀手也不能孤单,必须有一个见证者来记录这一切,这个人也必须是同样对于自己的追求有着同样执着的人,于是好的演员与导演共同导演了结尾的大戏,借他人之手杀人于无形,成为备受瞩目的人生赢家。
人生赢家只不过是外人对他们身份与成就的看法,而在他们内心深处,只想做那个他们心目中的马丁·斯科塞斯和阿兰·狄龙。
不吃饭不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想扮多酷有多酷,外人只看到你的身份与成就,而无法了解你的生活,只有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才是最酷的,把理想装在现实生活中,才能真实的酷酷的生活。
马丁·斯科塞斯为采集一个音效足足等待了8周,李安为完美呈现少年派的海上特效耗费了半年时间,《少年时代》更是12年光阴记录下的点点滴滴······反观国产的电影电视剧个把月的制作周期,什么叫用电影在表达理想,什么叫玩票卷钱就无需多言了。
香港电影可以有精彩的悬疑武打和诙谐的台词舞蹈,但它最迷人的情怀在于关注底层且永不流俗,从荒诞的故事中看到的却都是真实的生活感受。
生活中本来就充满各种插曲,没有一个完美的计划能够应付所有变故。
但是当你重拾理想的每个瞬间,都有可能留下深刻的感动,这也是每段插曲的魅力,围绕着理想谱写成一段完整的人生乐章。
拉康说,心想事成的人绝对不会快乐,最符合人性的真谛是,尽力活在你的想法和理想中。
只要用心做电影,就会让观众产生共鸣;只要好好用心生活,也总会有人来关心你,而所谓用心,就是对生活抱有美好的理想,相信自己能活得精彩。
《独行杀手》里阿兰德龙的装扮是这样:长风衣,帽子,沉默,枪。
这一套行头将观众挡在屏幕外,给杀手的世界蒙上一层雾,套上一枚似乎模糊的酷感的标签,这有点像观众对于电影人的观感:一种与现实柴米油盐撇开距离的,光影之间的艺术世界,前卫时尚又有品位有艺术。
但是彭氏偏偏要恶搞你的小资想象,他把华丽的外衣脱掉,给你看一具贫瘠柴瘦的被阉割的躯体。
他告诉你杀手的落寞或者也可以说创作者共鸣感的失落。
彭氏的《买凶拍人》里,杀手和导演都不可避免地掉入到市场的尴尬中。
经济不景气,杀手只能给富婆当杀人工具满足她们的一时兴起。
甚至全家总动员,老婆要他多杀点人好赚钱,岳母要他杀麻将搭子,岳父要他杀了岳母好让二奶的事情不暴光。
葛民辉演多了小人物,特有一种奇特的喜剧天赋,只一个神色便把喜剧效果发挥地极致,也把杀手的酷抛在市场经济的氛围里消解掉。
而又一个可以演活小人物的张达民挑起了另一个以Martin Scorsese为偶像的青年导演的角色,这跟彭氏想表达的东西距离可能更近了:新电影人的困境,面对不景气的市场,面对观众的肤浅满足感应该寻求一条怎样的出路。
当黄金甲和无极享受着票房大卖和观众谩骂的时候,它同时也得到了经济收益和关注高峰,而另一些小成本的制作仍旧挣扎在社会视点的边缘处,虽然有诚恳,有努力,有梦想,但是他们的创作很寂寞。
彭氏借张达民对电影的一跟筋态度想表达的是梦想没有捷径,最重要是执着。
想成为Martin Scorsese,想成为饭岛爱,或者如周星星一般想把“我是一个演员”变的掷地有声,或者如《性工作者十日谈》里的happy一样,从一出道,就想做一个健康快乐的happy鸡。
彭氏把中产阶级认可的高尚做派一脚踹下,直捣严肃之老巢,他用嘻嘻哈哈的恶搞作风消解一本正经的说辞,仿佛孙悟空在至高无上的天庭中到处乱撒尿。
当 杀手遇上金融危机当 杀人佣金结不到尾期当 杀人需要附加特殊服务当 杀手不接强奸 鸡奸买卖当 副导为了尾期贩卖大麻当 杀手为了升级服务勾搭上了导演当杀人录像开始走俏当副导与勃起辅导擦出火花当杀手为了接手黑帮团单当杀手崇拜阿伦狄龙 导演仰慕马田史高西斯 勃起辅导美智子梦想成为饭岛爱一场华丽的爆冷拍人盛宴上演这是一部很冷的电影 以至于从头到尾的对白冷到了极致如果没有各自的信仰与理想,我不知道这部拥有荒诞剧情的电影会怎样不荒诞,即使是杀手也该要有做大做强争做一哥的期望;即使是三流导演接拍三流杀人电影也要做到面面俱到力求最佳;即便是不上镜的AV女优也怀揣登上AV界大荧幕的梦想,就连从出场到挨枪子死翘翘都一直保持喜感的临时演员也激情洋溢处处表现身临其境,对其如此敬业的精神无不敬佩.星爷有句台词: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臭咸鱼有什么分别?此片如果没有梦想支撑,那和荒唐闹剧又有什么两样?!"我真的希望有人告诉我,阿伦狄龙做演员之前也是跟我一样,曾经是个杀手" 杀手的结尾旁白似乎就在告诉我们,当咸鱼翻身之后的欣喜.
原以为是个黑帮片,却是个搞笑片,它告诉了我们以下几个道理:1、在杀手的世界里,杀手可能是最有人性的人。
2、人人都有理想,杀手也有偶像。
3、金融危机下,有时需要co-branding。
4、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岗位的技术含量,哪怕是一个叫“勃起辅导员”的职业。
5、长得很欠揍不要紧,如果话多还爱演,有时会招来杀身之祸。
6、导演和男主角不能随便换。
1,这部电影长期在百度知道,贴吧,各种求好看电影的提问中被作为黑色喜剧的代表出现,黑色的成分算点到为止,喜剧的元素有些喧闹,不过作为华语电影界少数具有强烈创意精神和实验精神的导演,彭浩翔的代表作仍然值得一看,谷德昭参与的编剧也是金字招牌(也许正是因为有他才有了最后的大团圆结局)。
2,如果只是想看一部不错的黑色喜剧的话,以下部分可以不用阅读了。
3,看到片头的嘉禾两个字,会不会有种莫名的感伤。
回到2001年的香港,那时候《无间道》尚未诞生,该去荷里活的都去了荷里活,内地的合作还不像今日一般泛滥,还是青葱叛逆偶像的谢霆锋和新一代玉女掌门张柏芝刚刚拍了一部不叫好也不叫座的《老夫子2001》,陈老师那时候接了好友谢霆锋的班出演《特警新人类2》,香港影业却还是一片萧条。
4,当然不止是电影,九七的风波尚未过去,负资产这个词又悄然扼住了香港经济乃至香港人的咽喉,房产贬值可能是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创伤。
电影伊始便吐糟了这一点,杀手Bart完成任务领酬金时,雇主说买房子太多都贬值了没钱付,索性要Bart再杀了他好让妻儿领保险金。
经济不景气,买凶杀人的人也少,Bart四处打电话求生意,有人说,杀了董,建,华做不做啊。
5,接下来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绝对是对现代社会解构的巅峰作品,对于一部小成本的喜剧来说。
富婆想看自己恨的人是如何死的,于是让Bart要拍下杀人的全过程,Bart就找到了郁郁不得志的副导演阿全,从此杀人拍戏两不误。
6,黄子华曾经在自己的栋笃笑里讲,“现在的人,在乎的不是做不做,而是拍不拍,你说你把到一个靓妹,还做了,你有没拍呢?
没拍下来大家看不到就是没做了”。
仿佛是人类在文明之社会中,日益遗忘对真相和真理的追寻,反而过分迷恋起表面的证据。
只要是证据,便可以作假,只要是人生,便可以演戏。
7,梦想做阿兰狄龙的Bart和梦想做马丁 斯科塞斯的阿全,也只是光有梦想而没有资本,阿全很希望为自己喜欢的女演员美智子拍一部戏,却迫于生计只能沦为为富豪制造玩物的工具,虽然他说,“自己的才华被欣赏感觉好高兴”,也莫不是一种贱卖梦想的苦笑。
电影里相当地篇幅是这样痛苦地戏谑,可能亦是彭浩翔自己的内心独白。
8,阿全从头至尾极其认真地对待工作,即便只是这样简单的杀人,以至于最后黑帮火拼之时,也不忘要为美智子写一场戏。
飞流的时光里,你真的会为这个男人焦急又心酸。
9,去杀黑帮大佬前,墙上的阿兰狄龙对bart说“明天要努力,你已经不需要我了”,这里突兀出现的精分场景,莫不是导演对所有怀抱梦想的人们的一种勉励。
10,结局时,Bart告诉观众阿全终于做了独立导演,拿了金像奖,也让美智子做了女主角,Bart自己也当了演员,演阿兰狄龙一样的杀手。
我们当然不会忘记阿全拍过杀人,美智子在AV片场当过勃起引导员,Bart是真的杀了很多人的杀手。
只是Bart最后说“我真的好希望有人告诉我,阿兰狄龙在做演员之前,也是一个杀手”。
喜剧落幕,Bart想说,阿全想说,美智子想说,更是彭浩翔想说,每一段有梦想的青春都是一部血泪史。
《买凶拍人》英文名叫You Shoot, I Shoot。
shoot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射击,一个是拍摄。
合起来就是你杀人,我来拍。
英文名这么奇诡,让人担心有“噱头”的嫌疑,但电影里可真把这些“奇诡”落了实。
试看“剧情简介: 职业杀手Bart(葛民辉饰)杀人技艺高超,他的雇主也很多,收入不俗。
他与妻子阿玲(方子璇饰演)居于高级住宅区,小日子过的非常滋润。
可惜好景不长,一场金融风暴后,生意愈来愈难做,Bart迫于无奈,便为有钱太太服务,为她们杀人。
没想到这些有钱太太要求多多,要他杀人之余还要拍下杀人过程,好让她们泄心头之恨。
Bart深明顾客至上,于是决定找一个拍档合作。
凑巧Bart在酒吧见到副导演全(张达明饰),二人一拍即合,成为了「杀手导演二人组」,令他们一时间生意大增,一连串的「买凶拍人」行动随即展开......” 杀人显然是个危险行业,可有钱的太太们说“杀人谁不会”,“关键要看到仇家死的情况,才好泄愤”。
于是生意清淡的的杀手阿bart和落魄的副导演阿全就组成了you shoot, I shoot的梦幻联盟,一个负责杀人,一个负责拍摄和后期制作。
大概观众这时多少都会觉得有些荒诞,杀人非但不隐匿,而且还留下录像作为证据,莫不成买凶者杀人者不怕有一天这些成为“陈堂证供”?
呵,有些荒诞就对,这样彭浩翔可以更加肆意地发挥他的想象了,观众也可以更轻松地看下去。
阿bart和阿全一个为了钱,一个为了有一天能拍自己的电影完美搭档,常常有着各种的巧思。
直到最后去杀一个黑社会大佬“双枪雄”,更如音乐里面的华彩一般,各色人物纷纷出场,颇令人眩目,把这部戏推向高潮。
后面的高潮戏有种狂欢感,杀“双枪雄”早已不重要,各个人凸现自己的意志才是要紧,因此标哥要杀人时模仿周润发的《碟血双雄》飞出一些白鸽,才显得“好凄美”,后来把又要拍出他“亲自手刃”才“快意”。
其他人物也是如此,补拍扮演“双枪雄”的那个替身偏又有艺术追求,真个片场喋喋不休。
真是戏里戏外,看着荒诞,却又有熟识感。
杀人成了如此“娱乐化”的职业,似乎看着“荒诞”,但想想却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顾客是上帝”,谁说买凶者不能有这样的要求呢?
既然有这样的要求“买凶拍人”应运而生就多么自然了。
这个题材情节看则奇诡,但内里却是落了实的。
借着这个题材,彭浩翔在电影里“世纪末”一把,阿bart的岳母因为一盘麻将打输了就让他去报复杀人(老婆也在旁边吹风),阿bart的岳父则因为深圳的姘头要来央托他帮干掉岳母。
人心叵测,家里亦如此。
片尾的主题歌“you shoot, I shoot”唱出的就是这样的一种世纪末狂欢。
单单这样显然还是小看了彭浩翔,他还借着他最熟悉的生活角色副导演阿全(阿全多少有些导演自传的色彩)演绎香港97过后的凋敝和导演生涯的朝不抱夕。
他对工作是有热爱的,却不得不要通过拍“杀人”才能实现他的导演理想,他是有道德的,却因为上部戏的尾期工资竟然是大麻而不得不到酒吧兜售,后来阴差阳错竟成为阿bart的杀人排档。
他还是有爱情的,弱势的日本av女优是他心中“女主角”,他把她“藏在心里”,后来更是挺身相助。
他和av女优的爱情或许是这个乱世人与人关系某种知识分子式的纯洁想象。
阿bart(葛明辉饰)长了一个喜剧的脸,显然这符合题材的荒诞和狂欢性。
看到他我还感到这部片和80、90年代香港影片是相承的,一部分是“无厘头”,非常市民,香港人的那种“现实的生活智慧”,但还不够,它还有还有着达明一派的那种愉快/狂欢的风格(我说不好)。
这叫什么样的审美风格呢?
有方家请言之。
1.究竟萨拉热窝的华人青少年是如何用钵仔糕来医阳痿的呢?
看完此剧最感兴趣的就是这句话了,詹瑞文的这句话纯属恶搞当年亚视纪录片《寻找他乡的故事》,《寻》为99年上映,专讲海外普通华人,其中1到5集是讲萨拉热窝的华人,为考证詹旁白为钟景辉所配。
我找到了前五集看过,发现最为接近的为“究竟。。。
萨拉热窝的。。。
华人。
青少年。。
是如何证明自己。。。
出人头地。。。
的呢”,至于钵仔糕,完全没理出头绪,但也发现现实中确实有人这么治阳痿。
这个就更搞了。
2.邵音音艳星出身,遭封杀后转入小荧幕,专扮坏女人,难怪看着很眼熟。
戏中岳母演的很帅,wiki上讲,此女当年同马英九乘一艘船到都台湾。
不知二人在船上见过面否,也不知当时他们能料到对方的未来。
3.媚姨喜剧之王中出现的是霞姨,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媚姨,当然本片与喜剧之王联系甚多。
4.樋口明日嘉美智子甚是漂亮,76年出生,上世纪末来香港发展,努力工作,进过很多知名电影,但都属于不温不火的情况。
能百度到的最近新闻是07年。
买凶上映时25岁,如今已32。
5.李栋全戏中的阿全真有其人,为彭浩翔御用剪辑师,剪片不少,参演也多。
6.詹瑞文詹瑞文的影响更多在于香港舞台剧,如同罗家英之于粤剧。
如同戏中阿全坚持要阿Bart补拍最后镜头一样,如果缺少詹瑞文,“可能就要修改剧本”-彭浩翔
[img]http://bbs6.netease.com/ent_upimage/200508/1124725676.jpg[/img]先生曾经说中国人缺乏幽默感,几十年的血雨腥风过后夹紧尾巴的华语影坛终于有了自嘲的智慧,在这上西方文明熏陶过的港人更在行一些。
《买凶拍人》不仅在剧情上有不错的构思,同评论音轨连看,你也看到演员的即兴表演能力,特别是葛民辉和张达明的喜剧天赋。
而有着良知导演就不会抨击时弊的机会,老戏骨因为楼市崩盘跳楼自杀和葛民辉打电话的即兴戏里有着强烈的政治指涉,这样的电影被忽视就是必然的结果。
现实让人走上不归,而杀手的戏剧化也犹如这个年头政治的戏剧化。
虽然这是一部喜剧,但是其后面的社会话题令人心寒。
导演自己说这是向一些电影致敬,确实在他的影片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对于电影的热爱,甚至也喜欢在片中露一小脸,这个他喜欢的的马丁也是这个德行。
有人说我和华语电影有仇,基本上都是抨击的。
然诸位硬要把烂片碰上天吗,这种糗事俺做不来。
我们看到,我们真真切切看到这些年来华语电影中的香港电影可悲的自我阉割,那扬起的白鸽早被剪断了翅膀,许多导演为了通过审查而胡乱投靠。
而彭浩翔《买凶拍人》这部低成本影片和此后的系列作品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电影是平民的艺术,不要总是抱怨体制,再严厉的制度也无法禁止民众微笑,特别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其实,读解导演的画面确实可以发现他的内心是否热爱电影,就像大陆长期被忽视的张建亚、张军钊,他们或许不是讲故事的高手但是从他们对于画面以及电影语言的探索而言他们的热心有目共睹。
《买凶拍人》最有趣的一幕是杀手阿Bart和阿全给雇主看杀人实录录像带的场景。
这也是后来标哥事件的起因。
从电影叙事而言,整部电影的节奏因为导演个人的偏好而并不是掌控得太好,然而,有些段落可见导演对于影像的追求,比如阿全回去找女友的那场戏十足的文艺片拍法。
我奉劝王尔冈这类的影评人有些职业操守,连电影都没有搞明白,不要为了稿费而瞎说一气,这是为文者应有的底线。
香港我觉得有一点特别好,就像这部电影里竟然可以找出那么多导演和电影人来当甘草演员,一方面说明义气,同时也证明了导演的人缘。
而七十年代的艳星邵音音已经全然找不出往昔的神采,岁月就是这样的无情。
在DV普及的年代,电影必须在影像上让观众留下印象,高反差和色调对于环境和戏剧性造成很大影响,这部电影的趣事妙闻在两条评论音轨里披露很多,喜欢电影的要看三次才能了解尽然比较有趣。
我个人不太喜欢双枪雄的角色过于夸张,而那些老演员的加盟只是保持本色,亮点不多却看得流畅,而主演的即兴发挥和片厂的趣事在葛民辉的张达明评论里热闹非凡,这是一部必须自己看的影片,也是近年来香港优秀的类型片。
千万不要错过两人的评论音规,甚至比电影更搞笑!
【附录:影片资料】《卖凶拍人》香港2001导演:彭浩翔演员:葛民辉、张达明、王合喜片长:95分钟个人评价:艺术性6.5,欣赏性7.5(优秀的商业电影,特别是葛民辉、张达明的评论音轨)2005年8月22日 星期一 23时47分 寒鸦精舍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Osama KavkaLu)此文首发于网易 【原创作者版权保护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原创作者kavkalu(卡夫卡·陆)所有,除本人署名发布的坛子外,不允许其它相关论坛用于商业目的转载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从朋友那借了这部片,没想到只还回去一个封套,下午在一叠dvd里竟翻出了一张无包装的买凶拍人。
于是顺其自然又看了一遍,意外发现主菜单里还有另外两个解说版本。
一是监制谷德昭和彭浩翔解说版,一是两名主演葛民辉和张达明解说版。
葛张二人依然是插科打诨个性,回忆哪一场被叫去西贡拍外景,结果270块的的士费导演一直不给报销,还有bart在后巷殴打阿全那一场,脏水一直滴到张达明眼睛,令到葛民辉怀疑第二天张达明会眼瞎开不了工,也会发出小小惊异,“哇真没想到这个镜头导演会这么剪的,当时拍了好多遍都不满意哇”,当然话题还离不开阿全和美智子激情戏,葛民辉揶揄张达明扮相文艺。
听葛、张这样的非大牌演员说戏是很有意思的事,就像身边朋友看电影会发一些寻常感叹,比如张达明说“我进入演艺圈就被玷污了啊,其实我本来是很纯洁的”,让人忍俊不禁。
谷德昭和彭浩翔又是另外一种风格了,虽然离不开香港人一贯的搞笑,但正如彭说的,如果认真看了《买凶拍人》,又把导演监制的解说版看了一遍,可说是对电影入了门。
重点是两人对幕后的交代,比如要美工在晚上两点找乐高公仔,第一次拍电影的彭浩翔不知道后期剪辑做特效是要另外加钱等等。
让人一下觉得拍电影是份脑力活更是体力活,像彭引用张艺谋的话——导演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喜欢电影的人和梦想能拍电影的人,也许会从这两个版本里,找到比《买凶杀人》这个故事本身更多的乐趣。
YouShootIShoot的片名和head-down的LOGO还比较绝。
8.3分。。。。怎么来的。。。看不懂 觉得low逼啊
这是多么神奇的一部杀手片,还通过杀手来影射电影制作,彭胖你赢了。
小偉推薦的彭浩翔,是我審美問題么?我覺得真的太一般啦~ 坐等志同者!
1.Bart和阿全加起来就是彭浩翔自己吧2.觉得是他最好看的一部,我超级喜欢的故事风格。3.葛民辉的表演很很很精彩,加分不少。4.彭浩翔还是掩饰不住自恋呢。
小电影吗?电视片吗?
看到死鱼眼录像带就想起来看过了>< 也就还好吧,算不上top250
90年代中后期盗版兴起,香港电影收到冲击非常大,所有的电影人都痛恨盗版商,终于在 彭浩翔的《买凶拍人》里电影人们手刃盗版头子,在大屏幕上当场报仇,才算出了口恶气!但是呢香港电影人多年来受黑社会迫害,97之后终于重换了天地,他们不用再被黑社会压迫了,于是也在本片里扬眉吐气一回,不光恶心黑社会,还要让黑帮头子证据确凿把牢底坐穿,最好永远也别出来。荒诞好笑的背后《买凶拍人》其实说了好多电影人的心酸,他们自诩操着杀手的心赚卖白菜的钱,真正的利润都被黑社会和金融风暴吞掉啦,尾款都收不回来呀。。。。
实在对彭导的意图理解无能,影片的节奏慢得我一度昏昏欲睡。各种段子和包袱抖得也很刻意,处于那种,想笑却又笑不出来的状态,硬坳的感觉~
不是我的style,而且是拍得很粗糙的小制作。
各种解构各种牛,各种各样无厘头。彭浩翔真乃港片头号鬼导。
怎么和戏王之王有点。。。。嗯,那首歌搞
迷影是好的,想表达的东西太直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把迷影和堂而皇之的宅男恶趣味并置就让我觉得迷影也变成了意淫的一部分。除去一个创意之外在发展上并没什么建立,又或许这本身就是一部祛魅电影。
哈哈哈哈这么有趣又有风格的港片我竟然今天才看!!!!不应该!不应该!太嗨了!第一次觉得葛民辉不烦人!第一次感受到陈惠敏的魅力!最后的酒楼戏绝了!詹瑞文相当出彩!
豆瓣影评也不靠谱啊!神马玩意!!!
黑色幽默????????????? 喔,额呵呵.
我就在展示的地方 世界颠颠倒倒 我以后就要这种结果 胖子你给我希望
用无厘头形式来承载黑色喜剧,就好比本帮菜没有浓油赤酱,反而像川菜般放辣椒,不伦不类!换盖里奇当导演,再把演员都换掉,应该效果会好!
黑帮 电影 性意味女人 ——文艺男的创作偏爱 有被创到 电影在call老板推销杀人服务时还算喜剧
我喜欢张达明跟那个AV女优一起聊天的那段,好多无奈和心酸,但是导演却拍得很戏谑和搞笑,但是结尾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