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三部曲
روزی که زن شدم,女人三步曲,The Day I Became a Woman,Roozi ke zan shodam
导演:玛兹嫣·玛克玛尔巴夫
主演:Fatemeh Cherag Akhar,Hassan Nebhan,Shahr Banou Sisizadeh,Ameneh Passand,沙布纳姆·托洛伊,Sirous Kahvarinegad,Mahram Zeinal Zadeh,Norieh Mahigiran,Azizeh Sedighi,Badr Iravani
类型:电影地区:伊朗语言:波斯语年份:2000
简介:本片讲述伊朗三个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故事:1)小女孩哈娃(Fatemeh Cherag Akhar 饰)即将迎来9岁的生日,过了生日后,她就必须遮上面纱,不能和男孩们接触了。离生日还有一个小时,她决定和自己的好朋友共度这最后的时光;2)阿和(Shabnam Toloui 饰)逃离施暴的丈夫,和一群女伴参加长途自行车比..详细 >
小时候,知道小木棍的阴影短促,不知道黑头巾的阴影漫长,初吻酸甜的棒棒糖赶紧多舔两口。长大了,黑头巾鼓荡成帆,像戈壁滩上一团疾驰的黑云,最快的黑骏马也追赶不上。等老了,自由的购买一切包括自由,裏紧头巾满载一切乘桴于海,却是去殉葬死亡。第一次看这种风格的伊朗片,最喜欢第二段,黑头巾鼓荡成帆,像戈壁滩上一团团疾驰的黑云,要让最快的黑骏马也追赶不上
评分有这么高?女性主题表现的太刻意了!第一段的小姑娘很可爱,但担心别人看不懂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大师的全家都去拍电影……本来没啥,但拍的太勉强就觉得~~挺龌龊(姑且用这个词吧)。
伊朗幸存女性的一生。黑头巾扬起风帆;自行车与骏马的较量,不止不休的逃亡;载着战利的物件,漂向所剩无几、虚无缥缈的未来。
印象最深的是第二个女性阿和,去参加自行车比赛,先是丈夫骑着马追赶,要她回家,未果,再次追上,最后通牒,不回家就离婚,未果,阿和的爷爷骑马追来,未果,然后爷爷和爸爸骑马追来,说她丢了家族的脸,未果,最后是阿和的兄弟截住了她,扛走了自行车。
就这样,“她”过了一生
三个切面
伊斯兰教话语里的女人就是完完全全的男人的附属品,而伊朗,牛逼的伊朗电影,牛逼的伊朗女人们,一次次在高压环境下批判性别权力的不平等。(ps.伊斯兰教歧视和压迫女人真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娜拉们,或者是一个女人,一生,在夹缝中艰难的求生,最后,她还是缺失了某件东西,跌进深深的空虚和无奈里。
我想不起来我想要的最后一样东西是什么,就差一样了,可我始终想不起来。
木棍影子消失的那一刻,哈娃重新披上黑袍,从此与她的发小“文化性永别”;阿和在一条不会穷尽的道路上骑行,被男性不断地阻隔;霍拉和她梦想的家具从此漂浮在海洋之中——从动人的极简主义充满幻想的超现实场景,一切物件(黑袍、单车、婚纱)在获得了意义丰厚的象征的同时却从未丧失过自己最本质的存在(贾樟柯在《三峡好人》中没做到的)。
黑袍三部曲。
很先锋的电影。在这个敏感的国度,三个年龄段的女生,三个阶段,进入束缚,挣脱束缚。自在。很意识形态,看过难以忘怀。
2010/11/29
满含真情,技术层面还是薄弱了一点
1.单纯美好,2.摄影、调度、节奏特别棒,3.将1,2与第三段结合得真棒,阔绰老妇人着急去喂鸡。 莫森夫人的作品,莫森这一家子都是拍电影好手,再去看看他女儿的作品。
伊朗真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方 严苛的环境里能孕育出如此创造力爆棚的导演 第一段现实主义 第二段寓言 第三段装置艺术 虽然在整体性上显得不那么统一 但几乎完整的概括了伊朗女性的一生 更喜欢第一二段 头巾的束缚与自由都在影像中表达
厉害👍🏻对伊朗文化又加深了了解。“当一个女人开始自由时却是她终点到来的时候。”(我感觉我目前看到的每一部伊朗电影质量都好高啊)
伊朗電影,劇情設計很巧妙,很質樸:在同一天發生的三件事,小女孩的故事發生在上午11-12點,中年女子的故事發生在中午過後,老奶奶的故事發生在下午至黃昏。最後小女孩目前老奶奶遠去,像是人一生的輪回,似乎我們一直想掙脫出我們的命運,而最終不過又是一次次踏入命運之罩。
女人三部曲 Roozi ke zan shodam
束缚女人的黑头纱却是男人扬帆远航的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