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与影,汽车引擎与喇叭的轰鸣声中,午夜巴士司机的立一的一段生活结束了,另一段生活也开始了。
“当你在东京时,你是男人,当你在新泻时,你是丈夫。
”前妻美雪这么评价立一,看似枯燥无味的司机身份背后,他有着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的人生故事。
电影开始于冬季,结束于初春。
或许是为了表现出寒冷表面下的温暖,无论是亲人之情还是恋人之爱都表现得如同把脚伸入雪地一般,初时冰冷刺骨,后来愈发温暖。
嘴糙心细的儿子礼二,初次登场便上吐下泻,带着一身的皮肤病,吓走了立一的女友志穗。
乍看之下讨厌极了,但是无论是之后帮助妹妹彩加的偶像事业,还是处处为老爹送助攻,缓和立一与母亲的关系,帮助父亲追求志穗,都能看出这个男孩温柔善良的一面,就好像他的外公说的,“正因为善良,所以容易被伤害。
” 看上去很难搞定的女儿彩加,事实上却是最好搞定的。
从小缺少母爱的她对母亲充满憎恨,对父亲爱答不理,恋情一团糟,偶像之路也充满坎坷。
但是最后在家人的关怀和劝告下,她自然而然地就步入了正轨,不得不说彩加的独立性其实很强。
立一的主要压力其实来源于前妻美雪。
美雪说过:”我之所以再婚就是因为撑不下去。
”后来我们虽然知道这压力不光来源于一对儿女,还有婆婆的蛮不讲理,但是从她第二段糟糕的婚姻不难看出这个女人多少有点过于柔弱。
第一次撑不起家庭或许是偶然,第二次呢?
这也是她主动向立一流露出复合企求的原因之一。
温柔的女朋友志穗的温柔不是天生的,她前一段婚姻的失败透露出她控制欲强的一面。
以至于她后面越是不求回报,男主便越是害怕,虽然立一害怕的是志穗离开他,但是不求回报的爱背后往往隐藏着最深的绝望。
外公也就是立一的前岳丈扮演的便是过来人的身份,从礼二身上可以看到立一的影子,而从外公的身上便能看到立一的影子。
同时也是他给了立一父亲的责任是团结家人的启示。
在别人面临中年危机的年纪,立一如同一辆普通的午夜班车驶过一站又一站。
全片以男主为第一视角,平淡的叙事之间,大大小小的事件麻烦回忆接踵而来,这些伏笔影片开始之初并不详细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成为了一个个点缀,使得这个小人物的故事一步步鲜活丰满起来。
立一的生活波澜不断,他却如水一般顺流而去。
只是巴士的站点设置终究是有限制的,男人还是丈夫?
这是个问题。
“很多人把它看做天鹅巴士。
”看成是天鹅,实际上是白鸟。
这是不是一处简单的误解呢?
我觉得并不是。
天鹅,鸟纲动物,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相伴终生。
更因为立一岳父那看似无心的感慨,“天鹅每年总是带着家人迁徙,为什么人类却做不到。
”更是点出了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意象,天鹅。
无论是立一带着志穗第一次前往河边观赏天鹅,还是在漫天大雪中立一一个人孤独地喂着天鹅,似乎都在暗示着天鹅所代表的家人之间的团聚,夫妻之间的爱意等等,这些都是利一这个孤独的人所向往与追求的对象。
然而天鹅是白鸟,白鸟却不是天鹅,理想与现实终究有差距,同事们对于立一的羡慕,想必就是来源于这个吧。
就我个人而言,立一拒绝志穗也是意料之中,家庭还是爱情是需要做出选择的。
更值得揣摩的是立一拒绝志穗之后又拒绝了前妻美雪。
或许立一是理性主义者,料到了美雪不会抛弃现在的家庭,但事实上,有以下两句台词。
在车站两人谈起家庭和当初离婚。
“那么你为什么不再婚呢?
”美雪问。
“因为我不寂寞。
”立一说。
以及,在岳父公寓,两人相坐独处,谈起了志穗,“我和她分开了”,立一顿了顿,“我和她分手了。
” “为什么?
” “我不知道她看上我什么,这种想法让我很害怕。
” 这时全片立一第一次真正流露出软弱的一面,即使儿女都不成熟,前妻麻烦事一堆,她也只是说说笑笑,正常上下班。
直到此刻,在拒绝了前妻的告白的后一瞬间,他崩溃了。
可见立一为做出这一决定真是痛苦不堪。
即使后来他通过把志穗前夫拒绝她的话语再说了一次来彻底断绝往来,也远不及这一幕所表现的痛苦。
白鸟终究是白鸟而已,天鹅才能妻贤子孝,琴瑟和鸣。
电影中第二个重要的意象便是枇杷树。
立一岳父庭院里的枇杷树,志穗精制的枇杷茶,立一前岳父爱喝的枇杷茶,再到买下公寓的人要求砍掉枇杷树,最后礼二用枇杷木制成的筷子。
这一意象反复出现究竟是为什么呢?
就我的一点理解。
枇杷身为生活中常见的果树,却有诗词流传,”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想来无非是寄情于物。
枇杷本身没有什么,志穗为爱人亲手制作枇杷茶,岳父女儿和孙女都分不清却对它念念不忘,礼二将它制成木筷,想来都是把自身的亲情爱情都寄托在了枇杷之上。
枇杷并不珍贵,这些情谊才珍贵。
至于为何买房的为什么非要砍掉枇杷树,便见仁见智了。
立一的生活如同他的职业,他处处克制,很少流露过分的情绪,他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处事方法,如公交司机一般顺其自然。
女儿的婚事尽管不令人满意,他也尽力筹备。
志穗两次上门都很失败,他除了安慰也没有实质性的举措。
前妻与他复合,他断然拒绝。
尽管如此,他善良,坚强,追求美好的天性也影响着他,比如包容逆境中的儿子,不给他上人生哲理课。
前妻生活困难,他也尽力帮助。
他渴望如天鹅一般优雅而美好的人生,只不过现实依然是现实,不能说他的做法存在对与错,只能说他迫于生活做出了和我们一样的选择。
想看到与众不同的立一?
很简单,全选志穗就对了。
最后就是个人认为的一点缺点,男主立一如巴士司机般的生活态度给了我一种印象,那就是人生是很难走回头路的。
就好像坐车,你可以坐下一班,但永远坐不了上一班。
尽管全片能看出立一对于前妻美雪更多出于夫妻情分,对现在的恋人志穗爱意更浓,但全片最后有这么一段对话。
在立一与美雪分别之前,美雪对立一倾诉的话语里有这么一段:“真希望我能早点醒悟过来。
真想看到这梦境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 对于美雪而言,最后立一成为了她的领路人,他帮助美雪看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艰难困苦是一定的,做出了选择就很难更改。
但在故事的最后立一大胆追爱固然让人感动,但这是理想化的生活体现。
就这么说吧,大家都是一般人,我们可以追求什么但我们不能奢望什么,这是这部电影的基调。
儿女自立,老人得到了尽孝,前妻回忆生活皆大欢喜,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只是做出了为家庭献身的选择?
突然把生活看的太轻了吧。
他日弃之如敝履,现在一切都好转了,立一一句我准备好了,对志穗岂不是太不公平了?
妻子已出走、离婚多年,孩子已快长大成人,自己有个稳定的年轻情人,这就是开篇男主所处的环境。
一切从“偶遇”妻子开始改变,而这个妻子一亮相就病病殃殃的。
就我个人来讲,对这种自称有病又不去医院看,又说不出什么毛病,也不吃药,病情根据需要乎轻忽重的人,我是不大相信的。
男主本身有些烂好人的特性,果然放不下前妻,又与之联系起来,而后又有带出前妻住院的老爸。
于是联系更加频繁而紧密起来。
到此为止,我还算比较认同的,这么做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顶多算多管闲事罢了。
后来,在前老丈人的教导下,接受了“ 父亲是扇骨,是连接家庭其他人的支点 ”,努力想要撮合前全家人的互相谅解,这些我都是能接受的。
但为此而单方面甩了现有的情人古井,我就不能认同了。
具体来讲他是这么做的:跑到人家店里宣称要告诉其一个“从长远来看是好的消息”,然后又站在我是为你将来好的道德制高点,去回应古井的疑问,最后放下正在不断抽泣的古井,转身而去。
那么他分手的真正理由真的像他自己说的那么冠冕堂皇么?
不是,还是前妻对他了解: 不,不是你担心她怎么爱上你,与其相反是你爱上她太深,你怕她会先弃你而去,所以你就主动离开了她 。
所以男主的这个选择是懦弱的,也是不道义的,对古井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古井因为前夫的一句“你的爱让人窒息”,变的在这段关系中爱得很卑微。
其实两人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前更进一步的深入是很正常的需求。
但古井只敢小心翼翼的在各种情境下或明或暗的试探,面对男主沉默的反应,又只好自欺欺人的说道“现在这样就好,只要你不离开我”,简直就像在乞讨一份爱的施舍。
所以在男主单方面宣布分手时,对古井的伤害可想而知。
而后她又打电话,试图挽回这段感情,结果却被男主引用前夫的那句“你的爱让人窒息”而彻底摧毁。
所以在我看来,男主这句话就有些为了摆脱古井而不择手段了。
影片后期,男主在成功完成一家人和解的目的,又确认无法与前妻复合后,送走前妻和前老丈人,又送走儿子和女儿,一个人闲了下来。
这时又想起古井来,像没事人般的去找她,当初说的为了古井更好的未来而离开她果然就是放屁。
这完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需要就竭力甩开,需要就呼之即来。
这种态度是我深恶痛绝的。
看着好不容易重新振作,开始新生活的古井,我真怕男主会再次给她带来伤害。。。
#午夜巴士[电影]#日本感情电影最让人动人之处,是用1/2的速度,去表达100%的情感,再配以动人音乐,总是可以让人感动。
一个中年男人的两种责任,一种来自于孩子家庭,一种来自于对现在十年恋人。
图一中那话父亲是家庭中的电扇开关,男人责任需是第一位。
一个中年女人的两次逃避,一次来自当年放弃家庭,一次来自这男人再次给予机会时,仍然纠结。
图四图五中虽还是爱的那人,却再也回不去了,女人不可犯错。
另外一个女人只是希望陪伴,无他求,饭馆其实只为这男人而坚持,这是一种爱的默不作声,直到被拒绝,开始新生活,却只是改为隐忍。
如图二中女人第一眼就认出了真爱,这类人最多,却总被伤害,实在残忍真实。
故事结尾,在责任履行之后,他终于去见那女子,转头瞬间如我预料,字幕结束,并无结果,也在意料中,感情的结果种类太多,但有幸福感的却很少,悲剧本身可以震撼泪目,喜剧本身不敢往后看,所以没有结果终究是最好的结果吧。
一定要安利下这部刚出的日本电影,看的人少评分又不怎么高,实在不忍心让它就此埋没。
看简介男主中年后辞掉东京高薪工作回老家做长途大巴司机巴拉巴拉……以为是《岁月的童话》或《哪啊哪啊神去村》那样的温暖电影,谁知电影的气氛却与《入殓师》和《海边的曼彻斯特》一般,如凌冽冬日中明亮却无力的日光,题材近乎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比海更深》这类,但该温情时温情的点又完全不同。
后来才知道导演是杨德昌《一一》的副导演,如同是枝裕和是侯孝贤的小迷弟,本片导演也是杨德昌的小迷弟。
于是才觉得这片子相比于像是枝裕和的片还是更像《一一》。
虽说无法跟《一一》的结构庄严、举重若轻相比,但是7.5的评分还是实在太低了,至少应该打到8.0以上才正常。
(个人觉得此片略高于是枝裕和平均水平)另外,很多人觉得电影太长太沉闷,我倒是完全不觉得,算是我最近在好几部看不进去的电影中唯一一口气看了一半的,属于很适合冬天看,又不会觉很累的那种。
(再说,156分钟对一个基本合格的影迷算得了什么)柴犬、海鸥、远处的雪山、家有枇杷树,枇杷叶做茶,无法阻止新的主人砍掉枇杷树于是做成了筷子留念……这些都是令人觉得温暖的地方。
电影里印象最深的台词(虽然那句“父亲是风扇的扇骨”更点题)女:“你为什么不再婚?”男:“你为什么再婚。
”女:“你就(不)会回答我的问题吗”……“我太寂寞了,我觉得我一个人应付不来”……“那么你为什么不再婚呢”男:“因为我不寂寞。
”女:“原来是这样啊。
”所以就多给半颗星提高下评分吧。
该片两个半小时,是日本电影中比较长的一部,但一路看下来毫不觉得允长,而且比较难得的是它从开始起就让观众进入状态,不像大部分的日本电影前半部总是稍显拖沓,让人觉得节奏过慢。
该片是描写中年人情感的电影,整部电影就像一首散文,抒情自然;它像一杯茶,既不像咖啡那样香气逼人,也不像冰镇汽水那样让人爽快解渴,但它可以让人一直细细口味,回味甘甜。
这也是中年人爱情的特点,当然我认为这部电影绝不只是描写爱情。
电影的男主角是一个单独抚养两个孩子的中年男人,十几年前妻离他而去,他选择了单独抚养儿女,为此他辞去东京的房地产中介工作,当上了来往东京和新泄两地之间的夜间长途汽车司机。
他似乎从未在子女面前说过前妻的不是,一对儿女在他的抚养之下也顺利的长大成人。
在东京男主人找了一个开餐馆的离婚女子当女朋友,但两人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相互不侵入对方的领地,也不曾给对方以压力,大家似乎都怕一旦过于亲密或者过于关心对方,就会将对方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也是许多中年人感情的真实写照!
男主角在新泄车站见到了前妻,发现她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状况似乎并不太好,后来得知前妻再次结婚,育有一子,丈夫在外地有外遇,而前妻的父亲也因病入院,生活有点不太如意。
男主角在帮助前妻照顾她父亲的过程中,前妻体会到了男主角的优秀,也体会到了两个孩子对她当年离去的不满,她想再次投入到男主角的怀抱中来…….。
男主角无疑是优秀的,独立照顾两个幼小的孩子从无怨言;感受到前妻生活不易,主动协助照顾住院的前妻的父亲,并且让两位孩子打消顾虑照看外公;他及时体会到儿子的压力,适时的为他解脱困境和各种尴尬。
但是当他面对与他相处了好几年的女朋友,对于她的善解人意、对于她的越来越浓的爱意,他感到点点的害怕,感到了一些无力,于是他提出了分手。
其实我没有太明白他提出分手的原因,难道真如他的前妻所说“那是因为他太爱她了,他怕哪一天会失去了她,为免最终失去,不如主动放弃!
在女朋友一再向他表明,她不会要求他做什么,也不会要求他改变些什么,只是保持目前这样的关系就可以了,男主角为什么仍然提出分手,而且给出的理由竟然是你还年轻,还可以找一个人生一个孩子,如果跟了我,以后除了照顾我,你不会得到更多,这样对你不公平!
我无法想象和理解,在与一个女子恋爱了近十年,况且她已经年近四十,这种所谓的为对方着想的理由是否成立?
在对方苦地追问原因时,男主角只得用”你让我喘不气来!
“来推搪。
前妻的到来、子女的变化到底从哪里影响了他做出与女友分手这样一个草率的决定?!
这我真的没有看明白!
之所以说它是一个草率的决定,是因为如果我没在理解错误,男主角解最终还是找回女朋友!
如果不是草率,他不会看到女朋友与他分手后将小餐馆关闭了而伤心痛哭。
前妻的角色是作为男主角对应的角色存在的。
之所以说是对应,并不是说男主角的优秀反衬出她的坏,而是男主角的成功反映了她的不易,反映出人生选择的不易。
电影没有交待女主角为什么离婚,只是通过男主角交待婆婆不好相处,只是通过儿子交待,她离婚时曾经想把女儿带在身边。
我想,通过这些人的口中,我们至少知道她不是抛夫弃子的坏女人。
她当年的离婚决定有着一定的客观原因,她没有照成未成年的子女也不完全是她想放弃这分责任。
这也是我们人生选择的复杂性和客观性。
这也是她能得到儿子的体谅,女儿的谅解的主要原因。
她后来想与前夫再续前缘时,而前夫“能否再次放下目前的一切(即她的丈夫和儿子)“,她虽然最终说可以,而语气略有迟疑的原因!
我想,她对自己曾经的离去是有愧疚的,虽然如果再一次的抛夫弃子在道德上似乎说不过去,但谁又能否认追求更好的人生本身也是人的一个正当的权利!
虽然有些权利的实现,必须付出道德上的亏欠和良心上的不安。
人在成长的过程之中,谁又能说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是道德的,正是一些选择是如此艰难,才让人后悔和不甘!
正如,电影多次出现大巴车进入隧道的镜头,隧道是黑暗的,但每一条公路上是不可能没有隧道,隧道的黑暗就像我们的人生的某些时刻,某些选择,无论隧道多次长,车辆最终都会驶出,见到阳光。
好看的电影总归可以多看几次,我会再看《午夜巴士》。
天鹅和家人一起迁徙,而人为什么做不到?
小时候我看着妈妈偷偷离开家,从此“妈妈”这个词从我口中消失,我不知道这个词此生还能不能说出来。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离开家,就像影片中孩子不理解母亲为什么离开家一样,只是觉得是妈妈抛弃他们,以致儿子内向,女儿叛逆。
成长中父母角色的缺失使我们不知该如何正确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我们害怕敞露内心得到的依然是被抛弃,还不如不要开始。
可是那是我们内心渴望的,越是渴望,越是怯懦。
懂事的儿子说妹妹带着寻找妈妈的回忆长大,迷茫的人们从来不是没有目标,而是不敢去追寻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他们怕什么?
怕的是没有人支持的心酸,怕的是让人看到内心的悲伤,怕的是最后总是一场空。
人们总是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
不幸福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得不到爱,长大后就想要追寻那份缺失的爱,这样的执着来源于对过去的执念,想要轻装前行,只有放下过去,与过去和解,才可能有光明的未来。
影片的最后父母孩子外公一起旅行,他们打开了心扉,互相和解了,开始了新的生活。
过去只能和解,不能重来;过去无法弥补,只能遗憾。
过去带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如果我们能充分吸收回忆的养分,我们知道将来的路依然有悲伤,有痛苦,但不会再有遗憾。
有关影片一些留白之处的分析和猜想本文涉嫌j严重剧透,慎入.....>>>>>>>>>>>>>>>>>>>>>>>>>>>>>>>>>>>>>>>>>>>>>>>>>>>>>>>>>>>>>>>>>>>>>>>>>>>>> 午夜巴士是一部风景优美,感情细腻的电影,影片虽然长达2个半小时,但仍有多处留白,给观众不少自己想象的空间,我以个人的感受,对这些留白进行一些合理的猜想和延伸,供大家参考。
1. 美雪为什么和立直离婚?
美雪和婆婆不合,可能两个人都是完美主义者,可能是带2个孩子产生的矛盾,因为那个时候立直在东京工作,只有周末在家,丈夫不在的时候,婆媳关系比较差,从彩菜的对话中“爸爸不在的时候,妈妈和奶奶一直在吵架”可以推断出。
2. 立直为什么辞去东京的工作开长途巴士?美雪离开后,立直辞去东京的工作,回到新泻,在和女儿的对象家吃饭的时候,立直说“换成目前这份工作的时候离的婚”,应该是立直感觉对家里的照顾不够,有愧疚感,同时两个孩子比较小,所以把东京的好工作辞了,换了一个在家时间较多的工作。
3. 古井为什么离婚?
古井是个对感情投入太对,过于压抑自己的女人,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古井很想和立直结婚,在很多地方(下棋、去新泻、洗茶叶等)暗示想和立直结婚,但在对方没有表态的情况下马上道歉,后来,古井去立直家送饭碰到美雪,情绪上应该是很激动的,但是第二天立直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她马上就接了,也没有发火或作一下,让人感觉这样的女人有点过于贤惠了,过于付出了,所以立直会说“我也不知道她喜欢我哪里”,因此猜想她的前夫也是这个原因,在婚姻中过于迁就对方,也会让对方压力太大,有窒息感。
4. 古井和立直如何认识的?
在影片的一开始,古井应该是坐了立直的车后认识的,古井去新泻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采购食材,因为后来立直一直帮古井从新泻带食材来。
5. 礼二要150万日元干嘛用?
我猜可能是去印度创业用的。
6. 片名为什么叫《午夜巴士》?
片中提到,午夜的巴士,就像穿越黑暗隧道的线,连接着两头,一头是新泻,一头是东京,在东京的时候,立直是男人,在新泻的时候,立直是爸爸。
而立直也在这两头不断的纠结和挣扎。
以此,我们来再次还原这个故事:美雪和立直是在东京认识的,他们都是新泻人,是老乡,美雪喜欢立直的稳重和体贴,两人相爱,结婚,生子,为了抚养两个孩子,美雪回到新泻的立直家,和婆婆一起住,而立直一个人在东京工作,周末回家,由于在带孩子问题上婆媳产生较大矛盾,美雪留下两个孩子与立直离婚,立直心怀愧疚但也无法留住美雪,因此把东京的工作辞了找了一个长途巴士的工作,以便于和母亲一起照顾孩子。
立直在开长途巴士的时候遇到去新泻采购食材的古井,这时古井已经离婚,两人开始交往,立直去东京的时候有时在古井家过夜。
在离婚16年后,美雪因为父亲住院同时要维护老房子的原因坐长途巴士去新泻,在车站不舒服正好碰到立直,两人重新发生交集。
在这个事情发生以前,立直已经开始准备接纳古井了,包括带她去自己家里等,但由于前妻的突然出现,立直希望能借此解开一对儿女的心结,而对于前妻和女朋友之间的选择,让立直非常的纠结和痛苦,最终,立直用隐忍自己的方式把整个家庭联结起来,“男人是电风扇的扇骨,把整个电扇连接起来”,整个故事是古井这条线与美雪那条线在立直心中产生的巨大冲突和纠结展开的,表面平静的他内心其实非常细腻和感性。
对这个故事有几点感想:1. 不知道日本人是不是都这样,这个家庭里的大多数人除了彩菜以外都太内敛了,好几次非常动情的画面他们都克制住了情感,包括立直和美雪在美雪家中,彩菜和母亲道歉的时候,立直和古井分手的时候,我都想冲上去说,快抱一下啊,大哥!
由于这样的性格,这样的家庭缺乏一种黏性,大家的感情都有一堵墙,很难打破,也可能是因为父母在孩子较小的时候离婚带来的作用把,礼二应该受这个影响较大。
2. 古井的角色的演员选取的过于漂亮了,也许是导演为了表现这种窒息感,一个30多岁的女人,那么漂亮,还会烧菜,从来也不作,也不索取,就这样喜欢一个开长途巴士的夜班司机,如果我是立直,我也要怀疑人生了。
当然,如果真有这样的女子,请给我来一打。
3. 我来猜想一下影片之后的发展,到了影片的结尾,古井其实发生了一些改变,原来她是做居酒屋的,但是生意很差,后来做过融合菜,也失败了,其实最初她是学法餐的,因此在离开立直后她去了法国餐厅,不在隐忍自己,而是找回自我,如果他们再次复合,古井能找回自我,不在一味迁就对方,再生个宝宝,那么美满的家庭就能保证了,我羡慕这个开长途的大哥。
又歇了好久没有再看这样类型的日本电影了,很喜欢日本的乡村电影、家庭电影,每每看到这种类型的,总觉得看不够,总觉得时间太短。
这中间两个月看了很多欧美的电影,一时没有看这样的电影,真是觉得回味无穷。
看电影是我最喜欢的放松方式了,现在有时间也会把自己的所想所思写出来,这部电影是我在豆瓣上标记的第870部了,说多也不是很多,说少也不算太少,从一开始看经典电影,到看台湾电影,再到看日本电影,再看欧美的电影,越看越觉得自己看的电影太少,有太多导演的作品没有涉及,有太多优秀的演员没有看到,有太多很好的作品还没有了解,还好,时间还早,我会用余生闲暇的时间去看,去欣赏。
日本的家庭电影是众多类型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没有多少复杂的故事,没有太多跌宕的情节,总是很缓慢地展开一件事,愈是平淡,愈是让人难以割舍。
普通人的一生哪会有那么多的故事,哪会有那么多的变化,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说着说着好像都已经看见自己的未来了,这个世界于我,最大的意义目前就是善待我的父母,其余可能都是为我自己而活了,可能这是没有另一半和子女的时候自己最简单的想法吧,再有十年再有二十年也许就会有了男主那样的处境,一步一步地处理好前妻的事,儿女的事,才会最后想起自己的事,人生在世,总是在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或者是任务,一件任务做完,下一件就会跟着来,但大部分,一件尚未做完,其他的事情也会接踵而至,尚未成家的我们,考虑和计算的事情还是太少了,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这样的模式也许会在未来越来越淡,变得和日本相似,现在台湾社会和日本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若干年以后我们也是会遇到的,对于未来,我有着很多的向往,也有着很多的迷茫,日本电影所给我态度和价值观会影响我的一生吧。
哈哈哈哈,真是不会写影评,文笔又差,写着写着也不知道自己再说着什么,就当是给自己的生活多留些痕迹吧!!!
之前如火如荼的上海电影节我抢了三张票,除去脑子瓦特记错日期的“毕业生”外,觉得最不虚此行的还是这场在环贸看的《午夜巴士》,21:00开始,加上映后的导演见面会,刷完真·午夜观影途中不时想起去年冬天在日本高松的场景,早上悠远的乌鸦啼叫还有过马路时的电子鸟鸣;除此外都是安静的,是井井有条的街道和彬彬有礼的日本人我一再提前那趟日本之行,不单是头一次去印象深刻,更是因为是跨国分手的缘故电影把日本人那种客气又拘谨,感情一根筋的性格表现得很好,男主周旋于前妻还有现在女友间,情感如夜间行车从车窗漏进来的光,忽明忽暗(并没有脚踏两只船我)一直在设想一个情形,即有一天同前任再见,彼时已分别为人夫为人妇,该如何面对呢?
情愫不是说没有就没有,但横亘在两人间的现实,如男主质问已经同另一个男人结婚生子的前妻:我已经跟她分手了,我有勇气,你有吗?
太强人所难了,太难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数,错过也是一种。
各人的福祉上苍已经安排好了,该是你的是你的,不是也求不来——最后男主被前妻点醒:“我这么老,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爱上我”“不,不是你担心她怎么爱上你,与其相反是你爱上她太深,你怕她会先弃你而去,所以你就主动离开了她”再折回去找女友,进门跟女友养的那只柴犬“召之即来”打了个照面,萌柴一叫,正在厨房忙活的女友猛一抬头,电影结束
在男主老家看天鹅电影其实不仅仅说男女之情,还有父子、父女以及一家人A whole family互相扶持的场景,里面有一句话说得极美:“父亲是扇骨,是联系家庭其他人的支点”我还是太狭隘了,眼中所见即为心中所念祝晚安 :D
“你为什么不再婚?
”“因为不寂寞。
”当然寂寞,所以认识了古井。
古井新离,父母不再,独自经营可惜没有才能。
礼一离婚已有几年,又年长不少,懂得古井小姐的寂寞。
按说两个寂寞的人相互慰藉是自然的事,可其中不能说没有一点年长者的卑鄙。
爱是排他的。
相识十多年,当年的古井小姐正是二十多的年纪。
礼一说:“我能给你的,比我索取的多得多”。
只是爱的卑微?
或者有一些现实的苍白,灵魂的不安?
古井小姐喜欢扎花,这不符合她的年纪,可她心里住着小女孩。
十一年前古井继承了母亲的饭店。
更早些呢?
她的父亲呢?
想必她的父亲缺席了古井的成长。
这也是年长的礼一会让她安心的原因。
单亲的家庭,经济上比较拮据,精神上往往也捉襟见肘。
唯一的成人为了维持家用,生活的余量也少了,整个人都绷紧起来。
这不单是礼一的状态,想必也是古井母亲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下,懂事的孩子会把自己藏起来,装成一个大人。
但这并不是说那个孩子不见了。
彩菜喜爱鲜艳的粉色,喜爱cosplay,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补偿。
彩菜能与自己的小孩好好相处,并不是说古井也可以。
生活对古井更苛刻一些,所以她生长在后来。
父亲之后,母亲离开了,再之后是男朋友。
“我很乖的,不要丢下我好不好...”到不是说都别有用心,人善于欺骗自己,又很笨,不经意就会伤害到别人,不知道保护自己又受到无心的伤害。
将这种懵懂而切实的伤害记录下来,像对伤疤温柔的抚摸,“真疼啊”“没事的,你不是故意的,我下次不会这么轻易受伤的。
”“对不起,我不想这样的,下次一定会更仔细的。
”...
节奏真的很不错,治愈系的电影。视频软件里看的,声音太小了。
杨德昌拙劣模仿记
明白了,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很多的情感,也许过去的情感会对现在或者未来的自己有所影响,但是着眼现在和未来才是最好的。所以这部电影喜欢志穗和儿子,彩菜娘也不错😊
静水流深
虽然拍得很温暖、克制,但最终(人生、婚姻、家庭之苦乐参杂的)味道还是没全出来,问题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情感转变的突兀和生硬。影片很多想讲的东西都是靠台词直接说给观众听的,比如那句重复的“男人就像电扇的榫卯”,所以观众才会觉得拍得太长;其实不单商业类型片才有套路,文艺小清新也会。
感觉有些关于家人关系的部分很像杨德昌,哈哈外公的金句又很日剧了
静若止水的生活流,并不迫切寻找出口,而只是平静地等待,等枇杷落叶,也待冰雪消融。
可以很好的了解下日本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日本家人之间也这么客客气气的吗。不过剧情看的我一肚子火。多么温柔可爱的女友啊,怎么会喜欢这么一个优柔寡断,还藕断丝连的sb垃圾男啊。最后光棍一个,孤单寂寞的时候又想着回去找女友,真tmd垃圾男啊。不过可能文化差异吧,日本的情人温柔贤惠,隐忍,无欲无求,完全只追随感情,不给男人找任何麻烦,是全世界最完美的
8分。最终,前妻、儿子、女儿的事情都顺利得到了解决,只有这个在“父亲”与“男人”身份间不断变化的巴士司机陷入了迷茫里。
楠
隐忍这个单词在这部电影里面发挥到了极致,导演之前是杨德昌的副导演。
见到雪4分起评,看完安静+1.北京这城市太特么干了。
过去的烙印永恒,人不一定要走出去,也可在可以释然的时候归来
好看
跟比海更深里面一样有棵树不结果子,不是每个人生都会有结果的啊
成年人的感情,理智战胜情感。画质和雪景太美了,适合雨天看
在电影节看到山本未来 脑子里依然是满满不夜城的影子 真开心 因为坐过太多次午夜巴士 也跟太多这样的日本人在一起生活 或是擦肩而过 代入感控制了我对电影的判断 用了the rose来做最后的bmg 真的是很好的歌。人对自己内心的判断 困惑与遗憾 也是常态。
要是最后没去找香穗,我一定减一颗星╭(╯^╰)╮
故事還是講得很好的,舉重若輕;當然攝影音樂什麼的都很好
慢慢看清前方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