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大银幕上的超级英雄按照问世时间排成一排,不难发现一条清晰的弧线:超级英雄变得越来越“卑微”了,无论是DC还是漫威,都渐渐从造神运动的狂欢中冷静下来,赋予角色越来越多的“人性”。
在社交媒体全胜时期,这个人人都能做五分钟名人的时代,超级英雄们甩掉高冷和神秘,卯足了劲亲民。
他们的出身未必高贵,未必背负国仇家恨,哪怕阴差阳错间成了“天选之子”,依旧保留了很多普通人的缺点,并极擅长将这些缺点变成讨好观众的“萌点”。
2018年上映的漫威动画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展示了一个人人都能当蜘蛛侠的宇宙空间。
而几个月后上映的DC电影《雷霆沙赞》,不但将一个平凡的小孩变成了超级英雄,甚至连小孩的兄弟姐妹也“鸡犬升天”,过了一把超级英雄的瘾。
英雄,是介于人与神之间的存在。
超级英雄们从人转变为救民于水火的神时,通常要经历一次变身。
大部分时间,这场变身仅仅是穿上制服,拿起武器。
而《雷霆沙赞》却在这个仪式上动了点手脚:男主角比利变成沙赞后,不但换了装备,还成了一个强壮的成年男子。
这种设定让主角身上充满反差,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荒诞搞笑的情节,同时影片的主题也更加具象化。
伦敦首映礼影片表面上,似乎是正与恶的对决。
但私以为,比利与反派希瓦纳,更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他们之间的战争,也更像一个少年内心中“选择长大”和“拒绝成长”两种意识的冲撞。
故事发展到二分之一时,比利和希瓦纳才正式碰面。
但此前,两人的经历始终存在对照和互文。
比利幼时与母亲走散,事情过去多年,仍然不放弃寻找生母,始终保留着母亲送给他的小指南针;希瓦纳也自小缺少母爱(至少影片中从未出现甚至提到他的母亲),对父亲心怀怨恨,拥有超能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父亲和哥哥。
比利与希瓦纳,成了俄狄浦斯情结的两条分支。
二人也都经历过车祸。
变成沙赞的比利虚荣心作祟,在广场表演杂耍,无意间导致公交车从桥上坠落;希瓦纳小时候也间接造成车祸,导致父亲双腿残废,本就敏感多疑的他从此愈发被家人排挤。
车祸对于比利和希瓦纳的一生,都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拐点。
比利面对摇摇欲坠的公交车,起先逃避,最后一刻挺身而出救下乘客,并在之后大大咧咧承认,是自己玩心太重超能力失控才造成这惊魂一幕。
这一刻,少年开始意识到超能力不仅仅是好玩,还应该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而同样经历过车祸的希瓦纳,尽管年近半百,心理年龄却永远停留在了车祸那天,在不被别人认可的负面情绪中故步自封,人格愈发扭曲乖戾。
比利成长中的第二个里程碑事件,是主动与生母断掉联系。
他终于寻到生母,以为结束了骨肉分离的局面。
想不到生母冷漠推开了他上前相拥的双臂,并承认她是故意遗弃了自己的孩子。
比利很快接受现实,不做纠缠,并归还了那个被他一度视为信念的指南针。
如果说公交车事件令比利懂得了承担责任的重要性,那么主动离开生母,令比利彻底完成了心理上的断奶,从此迅速成长为独立的个体。
反观希瓦纳,他的一生始终被父亲的话语所操控,哪怕杀掉了父亲,老巫师也迅速成为父亲形象的替代,左右着他的人生。
从电影初始得知,被老巫师召唤又否定的人不在少数,但似乎只有希瓦纳像一个不懂事的小男孩,偏执地渴求魔法。
反派希瓦纳博士近些年很流行一个词——少年气,用来形容成年人不为现实的蝇营狗苟所累,依然对世界保持善意和好奇。
它又区别于孩子气的幼稚冲动,更倾向于承担责任的同时保有纯净的少年心性。
希瓦纳初见沙赞时,挑衅道:“原来这就是传说中完美的人啊。
”相比其他DC英雄,沙赞无论在智商、外形和超能力上,都称不上完美。
但放眼普通人的世界,沙赞显然又承载了现代人对于完美成年人的想象:在日常生活中,不失少年气,远离七宗罪的诱惑;在关键的时刻摇身一变,扛起责任,抵抗困境,成为保护家人的英雄。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变身前的比利还是变身后的沙赞,都是成年人美好品质的隐喻。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收养家庭。
夫妻俩都是孤儿,在收养家庭中长大,结婚后又收养了一群非主流的孤儿——黑人、亚裔、残疾人、自闭的肥胖症男孩、白人少女学霸以及问题少年比利。
这当然是政治正确大集合,但也侧面强化了沙赞的象征意义:真正的英雄,是愿意为了家人挺身而出的人。
此外,DC招牌英雄——蝙蝠侠的符号也多次在片中出现,与沙赞的形象形成微妙对照。
虽都是有着孤儿身世的超级英雄,但蝙蝠侠最终成为独行侠,孤胆英雄,暗夜骑士;而沙赞却更注重与人的关系,在与反派的决斗中取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兄弟姐妹强有力的助攻。
没有血缘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齐齐变身成超级英雄一幕,无疑成为影片中的最高潮。
六个没有血缘的孩子,握住魔杖齐唤咒语后,都摇身变成了令人惊喜的成人形象:非裔女孩成为气质出众的美艳女郎,跛脚的小男孩丢掉拐杖获得了飞行的超能力,自闭的肥胖男孩也成长为自信的肌肉男。
完满得简直像童话的结尾,“从此以后,他们都长成了自己理想中大人的模样。
”因为情节俏皮,主角为孩子,且没有少儿不宜的场面,一些人会将《雷霆沙赞》归于儿童题材。
但私以为,电影讲的既是少年之梦,也是成人之梦。
我们都想拥有一种超能力,可以随时变成勇敢强大的成年人,也能随时穿越回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哈哈我觉得是希瓦纳博士向父亲证明他不是无用的,他拥有的力量强于父亲的金钱和权利哈哈哈不觉得这里的希瓦纳博士就像白雪公主的后妈“墨镜呀魔镜我是不是最美的人”,然后七宗罪“墨镜”说:不!
沙赞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
然后希瓦纳博士质疑∶“什么?
最美丽的人不是我?
我要把shazam干掉!
我要拥有她的美丽!
”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19年4月某期。
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人们说《雷霆沙赞》是部低幼儿童片。
它的人气比不过影院故意卖高价首映场的《复仇者联盟》最终篇,它也没能像神奇女侠那样在“DC宇宙”建立起口碑,但它让我获得的愉悦,却大过目前任何一部DC片。
比利初获超能力成为沙赞之后的种种细节,以及因突然长大而自我膨胀的心态,不只吐槽了一众模式化英雄片,还让电影本身丰满起来。
但本片打动我的地方却不在此处。
DC和漫威这对漫画界巨头,多年来互相借鉴来去,借到最后我们总能在对方漫画改成的电影里找到对应人物,超人对美国队长,蝙蝠侠对钢铁侠,海王对锤哥,如果沙赞有对应,那就是最初的电影版(托比 马奎尔版)中贫穷、痛苦的蜘蛛侠了。
蜘蛛侠也是最受中老年人疼爱的超级英雄。
说到底,他们都是穷人家的孤儿,以身世和生活环境论,那种小孩,未来很难在社会上首先占据资源从而顺利发展,成为新一代上流社会人士甚至中产人士,况且他们也不是绿巨人那种能靠高智商为自己翻身铺路的学霸,超能力都来得相当偶然。
但蜘蛛侠的童年至少有疼爱他的叔叔、婶婶,沙赞只是花了十年时间一边拒绝融入领养家庭一边苦苦寻找母亲的十四岁小男孩。
到头来,他发现母亲是真心故意抛弃了他,对他毫无感情,领养父母及兄弟姐妹才是温暖彼此、哪怕并非完全无私的家人,这种人类亲密关系的阴暗面,被电影这个探照灯曝光在买得起票进影院休闲的观众面前,一如更残酷的《小偷家族》。
身世第一苦的小比利,却被老巫师以全世界最纯洁、善良、正直小朋友的理由,选作超能力继承人,语焉不详的设定,可能是巫师对抗反派的权宜之计,也可能是每一个绝望弃儿的希望心声:做个好孩子,我或许也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蝙蝠侠的标志是能当成真武器的,这也是让孩子相信奇迹的燃点。
比利将寄养之家悄悄变成“X战警”那样的集体,这是“异类皆有家园”的温暖理想。
此片在imdb网站分数不低,说明它受众颇多,也说明在彼岸世界,不负责任的家长和被社会领养的弃儿是个触及人心的社会问题。
我想到一些创作漫画和电影的人,他们或许是在静默创作里获得快乐的孤独小孩,或许是渴望为他人带来快乐的悦人者,在这部带给受苦小朋友希望的故事里,我看到创作英雄故事应有的初心。
如果以想抱着看精彩大片的期待,为这部片子进影院的话,只能说注定失望。
但如果放低要求去的话,就还是一部流程标准水准不错的合家欢式笑闹电影。
注:沙雕填空类。
之所以说它是填空类,因为套路稳得仿佛试卷,差不多前三分之一就能猜到后面三分之二的重点剧情,而且只要不是极少看电影的人,差不多个个可以考七八十分。
下有剧透。
* 开场的设定其实很有趣,算是大众中二时期都难免有过的妄想,开篇是很吸引人的。
* 反派们(七宗罪)的质感不太好,即使是在最恐怖的现场吃人气氛也就平平,一到大特写就会恍惚:人偶摆件成精啦。
* 基本上看前面巫师遗留的空位和后面一堆兄弟姐妹,就知道必定有群体变身戏了。
* 细算一下,反派没杀几个人。
尤其是后期,几乎可以算得上童叟无欺了。
以至于大决战时紧张感相当欠奉。
* 沙赞的服装土也就罢了。
为什么全家的衣服都土得像渣化饼干。
走一步能抖落一袋八十年代的尘土那样土……* “少年少女得到了神奇力量,然后变身”是全世界都爱看的情节不假。
不过可能不包括变成一群全体穿着紧身衣的疑似中年人……这个诱人度的折扣实在打得太大了……* 小孩子形态时,不管是神态还是行事方式,都颇有几分聪明灵巧,变身后恍若智障。
就算明知道是为笑点而故意为之,也不是那么能忍受的——“我变大了,也变蠢了”* 兄弟姐妹里最有好感的是大姐,但在其它人都好歹表现了一番时,她的戏份是被触手缠绕,以至于结局了也不知道她的能力是什么。
甚至隐隐怀疑刚才那戏份属于服务类情节。
* 如果这个还想出续集或者在其它电影出场,还是换衣服吧……一人血书集体换长袍,巫师战队怎么看也比白斗篷紧身衣战队来得时髦。
* 恍惚觉得这个片子应该算儿童类,但好像小孩子也并没有看得那么高兴。
我视线范围内的小孩在变身后都兴致不高,甚至有个睡着了的……大概变成中年大叔的确没什么值得开心的。
回到开头,如果放低标准去看的话,观影过程时是轻松且愉快的。
……但怎么想也觉得造型真的太土了。
dceu始于13年的钢铁之躯,当然如果不是绿灯侠暴死应该会更早。
单独来看钢铁之躯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诺兰做制片人,汉斯季默的配乐,再加上扎导还记得自己姓什么,这部电影的质量虽然肯定比不过作为超英巅峰的黑暗骑士,也算开了个好头。
随着诺兰的退出,扎导开始放飞自我,bvs导演剪辑版长达三个小时,为了让院线满意影院版被剪的七零八落,口碑爆炸。
自杀小队和jl接连失败,中间就一部神奇女侠有口碑,虽然口碑多半也是靠盖尔加朵的大长腿赚回来的。
扎导被开之后,华纳也放弃了团队作战这个模式开始拍个人电影。
而后扎导时代打头阵的海王作为一个营销成功的案例应该载入商业运营的教科书,国内早上映10天,防止海外媒体的评分干扰,导演启用恐怖片出身的温子仁用于控制成本,剧情彻底放弃智商,2018年居然还能看到转场全靠爆炸的电影。
说实话这套路看上去很熟悉,是几年前小时代的感觉,只不过好莱坞四大比小四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沙赞这部电影其实没什么好说的,第一这电影就是妇联4的祭品,第二这电影也是用以上思维打造出来的商品。
从钢铁之躯到沙赞,或者可以更远一点,侠影之谜开始,10年时间,dc终于连电影都不会拍了。
ps:居然被反贪风暴压的连一个日冠都没有,第三天开始减排片,我这是真没想道,院线还是真实。
电影开头是华纳、新线、DC的logo,
紧接着就是DC群像的片头,据说这个片头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到。
DC群像结束后是MCU群像,据说智商200的人才能看到。
MCU群像结束后是1分钟的《复联4》独家片段,据说智商300的人才能看到。
这些都结束后,正片就开始了。
男主角比利·巴特森是个坏孩子,以至于人人都想搞他。
沙赞(Shazam)这个角色最早登场于福西特漫画(Fawcett Comics)于1940年2月出版的《天才漫画》#2(Whiz Comics)。
原名神奇队长(Captain Marvel),后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官司纠纷(涉嫌抄袭超人),DC收购了该角色,并更名为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沙赞,而他的原名被漫威注册成为了惊奇队长。
沙赞之力由一位名为威廉·约瑟夫·“比利”·巴特森 (William Joseph “Billy” Batson)的14岁少年所继承,他的能力主要来源于希腊神明,对应着名字的字母。
能力分别为:S-所罗门的智慧(古犹太国国王)、H-海格力斯的力量(大力神)、A-阿特拉斯的耐力(支撑地球的泰坦神族)、Z-宙斯的雷霆(操控闪电的天父)、A-阿喀琉斯的无畏(脚踝是唯一弱点的战场英雄)、M-墨丘利(众神的信使)的速度。
而他的死对头黑亚当的力量则是源于埃及神话。
在最早的版本里,比利是一位年纪轻轻挣钱养家,正能量满满的三好少年,具备强烈的正义感和纯洁的内心,理所当然地继承了沙赞之力。
然而在闪电侠引起的大事件《闪点》( Flashpoint)后的「新52」故事中,比利成了脾气暴躁、愤世嫉俗、喜欢翘家和干架的叛逆少年,于2019年上映的电影《沙赞》中就是采用的这个设定。
电影《沙赞》IMDb评分7.5,豆瓣评分6.5,似乎在国内遭遇了「水土不服」的状况。
虽然该影片和《海王》一样聘用恐怖片类型导演(《招魂》宇宙入侵DC宇宙啦),却没做到后者的绚烂海底世界,也没有热血的肉搏打斗。
这可能跟华纳中低成本的制作预算有关,导致了后半段的打斗疲软,青春剧既视感,除了沙赞家族的登场外没啥亮点了。
所以导演把电影的重心转移到了文戏上,注重「成长」和「家庭」。
然而对于国内观众,寄养家庭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情感共鸣难以取得。
武戏也不讨喜,「老虎玩偶」(漫画里获取过沙赞之力的老虎)这种梗不是漫画迷根本get不到,颇为尴尬。
主角比利和反派希瓦纳博士的身上都带着强烈的原生家庭烙印。
比利在年幼时便被不满20的母亲抛弃(17岁怀孕),生父犯罪入狱10年,母亲的新男友则是无礼粗鲁的货色。
比利的家庭让人想起了剧集《无耻之徒》,类似的底层人群。
这里说的底层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精神层面的。
他们无力掌控自己的人生,做事不顾后果,学不会承担责任,信奉所谓的及时行乐和戏梦人生,不干人事。
而希瓦纳博士则从小接受打压式甚至是人格侮辱的精英教育,让他的性格变得压抑而好胜。
上流阶层与边缘群体,像是一个硬币的一体两面。
文戏的主题,不光从人物背景体现,更变现为电影致敬的彩蛋里。
比利和他的好友弗莱迪躺在费城的阶梯上赞叹着「怪不得洛奇喜欢跑来这里」,这里说的洛奇,就是指史泰龙主演的经典拳击系列电影《洛奇》(Rocky)的角色(不是洛基哦Loki),励志色彩呼之欲出。
另外一段是比利被希瓦纳博士追杀,跑到商场去,脚踏钢琴键的情节。
致敬了汤姆·汉克斯于1988年主演的电影《长大》(Big)。
《长大》讲述的是12岁的少年许愿后如愿成为了大人,面对人生压力开始探索成长意义的故事。
跟《沙赞》核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致敬意图溢于言表。
所谓长大,不单单是指力量的获取,更是指内心的强大。
刚获取六神之力的比利去干了啥?
像所有小屁孩都会干的事,买啤酒(在国外某些地区青年购买啤酒需要出示身份证),拍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络,跟路人合照赚取小费,坑饮料贩卖机和ATM机,出入你懂的俱乐部。
这类心态,用一个比喻就是「刚学会使用工具的兴奋黑猩猩」,说白了就是力量和心智的不匹配。
力量是人类趋之若鹜的存在:金钱、地位、名望、权力…洞察人性弱点的社交技巧,过渡地追求力量会导致心智的迷失。
比利是幸运的,对正义联盟的崇拜从一开就塑造好了他的底色,让他走在了正道上,他只是对力量还处于摸索阶段而已。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没事多看看漫画塑造三观)
力量,是祝福,也是诅咒。
展现这种题材的影视及动漫作品比比皆是,譬如《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戒指(没有错就是《指环王》中魔戒的原型)、《冰与火之歌》中的铁王座、《死亡笔记》中的笔记、老版《蜘蛛侠3》中的毒液、《鬼泣》中的维吉尔(划去)。
这些优秀的作品,都尽量地削弱了超自然力量的分量,把笔墨着重在人性上。
对于力量,需要保持着警惕的心态以及强大的自控能力。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偏执地坚守着「不杀原则」,对自己有着自虐式自律的黑暗骑士蝙蝠侠。
到了最后,我们的小比利,把儿时生母送给他的「指南针」(敲黑板:此处有隐喻)饰品还给了母亲,说着「看来现在你比我更需要它」。
也开始顿悟了沙赞之力,开始去拥抱新生活、新家庭、新自我。
正如我们的好邻居小蜘蛛说的那样,要时刻谨记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雷霆沙赞》,DC的一部失败的超英电影。
周日和今天在往返广州的飞机上看完了这部电影。
看完之后,毫无意外同意它失败真的是无话可说。
片中的主角是个15岁的小男孩,被妈妈抛弃,不得不寄养在别家里。
他莫名就获得了沙赞的神力,而变成了一个高大威武的男性青年。
可是,他的脑子还是15岁啊,导致本片基本就像一部低幼儿童片。
但你又不能怪他,因为这位超英的内心确实只有15岁。
但是,即使如此,这部片的逻辑还是很有问题,这个主角孩子在少年状态下,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阴郁心理,但是变身为大人后却成为了个话痨。
但是,即使如此,全片的情节仍然低幼地令人发指,不适合成人观看。
第一,不要去看imax,观感极差,动不动一惊一乍,我一年imax观影在12部往上,这是我观感最后悔的一次,全程捂耳朵,不是怕,是真的很聒噪。
第二,名过其实,和dc世界格格不入,剧情跟漫画相差无几,最后集体变身,真的,美术用点心吧,我第一次看超级英雄电影尴尬。
第三,重复下第二点,服装用点心吧。
给三星是小演员演的不错,男儿卷发小男孩演的真的挺讨喜
4月1日在大马看的点影,5星。
从海王到沙赞, DC看似找到了本身超英宇宙的正确节奏,不再跟随漫威式的组团打怪,而是通过重塑独立超英IP, 放弃暗黑风格的小众,代之以逗比搞笑+适度家庭亲情。
随着对手漫威即将迎来终局之战 End Game, 下一个10年的超英电影, DC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备注: 片尾两个彩蛋。
第二个彩蛋在所有字幕出完后,就耐心等待一下,听听沙赞是如何吐槽DC自家的亲兄弟--海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月5日补充: 4月1日看完点影后随手发的评论,想不到随着天朝的开画,今天(5日)的浏览量已经超过10000了,接近观影后打分评价的人数,感谢。
就根据回复的贴子,补充以下吧: 1. 多元化:这世界本就是多元的,任何的观点出现都不可能有100%的赞同,美国总统特朗普“推特治国”,其言论所引发的公众评价往往贬多于赞,但他只须要维持40%的民众支持率,就可以轻松坐稳总统宝座了。
所以你对我的观点不管是点赞(有用)或是点差(没用),都感谢你的阅读。
这是彼此在不同时空看过同一部电影并在豆瓣相遇的缘分,感恩。
2. 暗黑风格:无论一部电影、一位导演是如何标新立异,但公演后的票房及口碑才是硬道理。
这也就是郭德纲所说的:相声好不好,看商演。
暗黑风格更适合每天幸福感爆棚“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找虐一族,而承受着职场压力及家庭负担的普罗大众,更希望在短短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暂时放下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得到正能量情绪的释放。
因此,轻松搞笑+适度温情的风格,才是DC超英电影卖座的正确节奏。
3. 5星好评:必须承认,现实世界没有什么是完美的。
但对于陌生经济的时代,在消费/享受了一位陌生人的服务或产品后,只要达到了自己的心理期望值,只要其中的某一个环节触动到了自己,给予对方5星好评,是一种善良,一种美好。
一个5星好评,也许就是一位外卖小哥,一位滴滴大叔支撑下去的温暖。
而沙赞也并非完美,但已经超过了我本身的观影期望。
而在没变身的小比利终于找到妈妈,并把珍藏多年的指南针toy还给妈妈(为免剧透,此处省略若干字。。。
这是剧眼,也是沙赞成为真正超英的关键)时,我泪目了。
给出沙赞5星,其实没那么难,更不会是昧着良心。
反派那条线看着以为想要往深刻走,结果最后还是工具人,导致原本流畅的主角线因为反派线的三番几次插入而出现节奏问题。最后的群殴我朋友直接吐槽道「超像恐龙战队」……
标准、热闹、及格的英雄起源片。优点:惊悚和搞笑的部分做的挺好。缺点:1、大Billy和小Billy不像是同一个人,性格差很多,小Billy挺沉稳冷静的,大Billy却格外单纯幼稚,感觉大Billy的演员演孩子性格用力过猛,没有小Billy有魅力,观众对大小是同一人的不信服,导致故事没有说服力(导演问题);2、家中小伙伴发现Billy真身的环节生硬,以及其他生硬情节;3、反派的开场很精彩细致,结尾潦草。3.5
三星半哈,两个惊奇队长半斤八两,结果沙赞其实是部美式校园电影...合情合理但是缺少惊喜,惊奇家族果然还是出来了
想炫耀想赚零花,想挖掘能力想找妈妈,想行侠仗义却总是弄巧成拙,从小男孩不成熟的心态出发,围绕家庭与成长呈现出一位不太一样的超级英雄。另外片中那个两难选择当然是选飞行,毕竟谁都不会介意有个会飞的朋友,但隐身能力如果暴露了那人际圈就完蛋了。
观影时旁边的女士从头到尾一直在自言自语吐槽:“幼稚!沙雕!太蠢了太蠢了!…”而一向讨厌观影被打扰的我始终没有阻止她,因为我觉得她说得很对。这或许是近年来看过最幼稚无聊尴尬的超级英雄电影。看起来就像一群成年人装傻充愣地陪小孩们玩过家家。感觉《非常小特务》系列或动画频道节目都比这好看。成人演员完全无法演出青少年的心理与动作。想耍嘴贱又都是死侍玩剩下的梗。反派不是史上最弱也是史上最傻了。虽然有恐怖怪兽元素,但它们绝对不会伤害小朋友们一分一毫。结尾一闪而过的不露脸大超引发了整场观众最大的骚动。漫画STAFF更是比正片好看多了
14年前被叫做烂片的神奇四侠都比这片甩出好几条街。剧本都不要了,演员要么浮夸要么木纳。当然,如果这部超级英雄片是完全拍给小朋友看的,以上就当我没说。
仔細想想,本片集結了我最無感/討厭的兩大元素:宗教和家庭。無論是對戰boss七重罪,尋找純潔心靈,男主得到的指南針,迷路去尋找回家的路,對飯前祈禱的轉變,只差沒把經文唸出來了。對家庭的描寫原本可以有效,可主創決定拿掉和現實的連結,就意味著一切只能變成空洞說教。「變成大人」本來該是怎樣的青春陣痛呢?這不就是抽象版的逃離北上廣嗎?回歸家庭,要讓他們拋棄什麼呢?它同樣也是一個試圖用傳統宗教教訓去規勸年輕人的過程,透露著美國中南部價值觀的迂腐。小孩的演員卡司其實很好,多重自嘲也算有用心,但和近期DC電影一樣,保守得讓人髮指。神奇女俠還是一個標竿。
温子仁厉害的在于,在拍非恐怖片时,能够不去借用恐怖片的招式,而是创造一套符合所拍电影类型的模式,但本片导演不同,从场面调度来讲,部分画面大幅度的采用了夜场设置,这样更贴近恐怖片的传统,在氛围烘托上,依照“七宗罪”拟态化的设置,他最大限度的使其神怪化,及其类似于恐怖片的恶灵传统,也就是说,在打斗(怪物出现)的段落中,导演是在舒适区中活动的。夜场设置虽然可以节省特效费,但与之而来的是,画面信息的减弱与因黑暗而压缩空间使观众更加易于感觉到乏味无聊。全片的调度,可谓都是借助于传统的动作片套路,不管是地铁追击,升格拍摄,甚至最后的大战都有X战警的影子,过于多的套路以及过长的剧情导致观影效果极差。虽然英雄逗比化是近年超英片的趋势,但本部可以说是最差的,变身后就是段子手,还原后就是苦逼青少年,硬凸幽默!
这是谁家一直端着高贵气质突然自嘲起来了啊,还真是打水冲了……
三星半 看得很开心啊 特别傻乐 超人出现还有点感动 最后海王的彩蛋也好笑 还好看了波西米亚狂想曲 Don't stop me now出来效果加倍
夸吧太过了 骂吧也算不上 就真的是 难看 太难看了 类似七宗罪+类似魔法的设定 能写出多好的本子来 这剧情是tm啥 成年男主大写的智障 预告里那个被人围观表演闪电的镜头在电影院里看更让人恨不得自戳双目 白瞎了我们帅强 西装套装黑皮毛领大衣还有个如此禁欲的金色扣领内衬我全程可以 各种DC梗好评 但我看这个趋势DC是真的💊 在low level爆米花上跟漫威半斤八两 但人家好歹演员大部分都很好看啊
比第二部强,至少没有靠彩虹糖骑独角兽打怪的逆天画面。并且第一部的时候,主角团的演员可是真小孩。同样的事情,小孩子做不尴尬,成年人做就很尴尬。但是依旧有第二部的缺点,在结尾决战的时候还是泄气了。和DC电影宇宙那时其他电影的画风截然不同,但你只要接受这是少年娱乐冒险片的设定,那就没问题了。最后,反派的黑化貌似就是那个黑人巫师间接导致的吧……
這個英雄太兒戲了吧 和反派的決鬥竟然感覺都是在飛 掐脖子 打倒在地 掐脖子??? #吹一波配樂Queen的Don’t Stop Me Now
超级英雄有很多,Shazam成功取代蜘蛛侠、钢铁侠成为我最喜欢的一个。虽然我不是超级英雄迷,但是Shazam讲了一个不太俗气的超级英雄故事。在各种影视小说里,我们都看惯了超级英雄是天选之子,但是天意是如何选择、那些选不上的面试者会怎样呢?之前的反派形形色色,但是Shazam的开头,反派不是出生就是反派,反派只是“天选之子”中犯了一个小错的落选者。而这个“小错”,还是因为他压抑的缺爱家庭。“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这是天主教教义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在电影里,七宗罪是七个怪兽,需要依附人身。胜败关键之战,在于嫉妒envy,它虽然体型弱小,但是威力极大,这也让我觉得很有趣,——这里的大反派难道不是因为父亲和祖父一直不认可自己而走火入魔的吗?字数限制到这…
笑了很多很多!!(涉嫌剧透)Freddie的愿望被满足这一点最治愈我了!trust in dceu!只要大家到电影院看沙赞我们就是一辈子的朋友(握爪)
梅林从《王牌特工》正义英雄突变这里的大反派,挺吧适应的。总想着得有什么不得已之处,结果就是单纯的坏?![允悲]整部电影太青少年化,简单不费脑,也没什么深度,算是试水吧。不过和dc宇宙其它电影风格差异大,到英雄集结那时,怎么融入呢?一看到几个领养兄弟姐妹就想起葫芦娃,结果还真整成了五颜六色的葫芦娃,FT!彩蛋也没啥意思,小学生都知道,反正总会跳出来一两个更大的坏蛋![二哈]话说《雷霆沙赞》的译名是谁想出来的,总以为观众都是小学生么,蠢
葫芦娃巨婴大电影,或称《纯洁心灵:逐梦DC圈》,幼稚到我直接看懵圈了。第三幕的走向小有惊喜、片尾有趣,其他部分都挺难熬的。
这就是那种【不看觉得亏看过觉得更亏】的片子……戏谑一下,这片子(在电影之外的)价值远超想象,比如我们已经进入迎合新时代人们的市场,一切规则面临重新洗牌及再分配。片头作死小男孩没成主角真是喜大普奔,摄制全程傻瓜,后面的讨好与迎合太露骨——看起来,这片子是拍给商业大鳄的价值指导片。
子供向。原生家庭猛于七宗罪。
开头先说一下,dc不同英雄,不同导演,有不一样的风格,并没模仿什么。小丑蝙蝠侠,你不可能让他fun,同理沙赞你也不可能让他黑暗。好了,下面开始吹爆。在全程(场)笑出鹅叫的同时,这也估计是我流泪最多的dc电影了,观感超越了《海王》,我非常喜欢它的内核。也难怪北美影评人会拿《小鬼当家》跟他比了。弗莱迪的塑造好于比利。剧情虽然薄弱,但是它所传达的有关于亲情,爱的主题,完全掩盖了这项缺点,并且还不停在里面塞彩蛋,笑点和梗。虽然知道沙赞家族会出场,但是还是激动得无与伦比,全场鼓了不下10s的掌。反派脸谱化,但也够成为比利成长的对立面,也算合格的完成任务。小家伙们成为了意外的惊喜,在戏份不多的情况下,每个人物塑造的都挺立体的,个个都可爱。总之《沙赞》是一部充满真诚内核的超英电影,虽然它有缺点,但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