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落脚点放在控制,个人感觉比较可惜,因为内容和深度都很精彩,所以开个脑洞,下面有理论支持。
惯例来说,我们经常提到的多重宇宙是多个类似的平行世界。
但是如果每一个个体本身就是一个真正的宇宙。
我们人与人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才是那个所谓的平行宇宙,那么放到本片就更合适了,因为这个理论来说,我们每个人在自我的宇宙里,当然就是那个神,个体的离开就是一个宇宙的湮灭消失。
而这个我们目前认可的宇宙,其实是无数个体重叠起来的一个复杂物体(宇宙),它的看似统一,其实具有量子性。
也可以解释,亲近之人回忆同一片段时,常有较大误差。
这其实就是多重宇宙的直接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独立的宇宙里面,同时这些宇宙之间相互交织,有组成一个完整的宇宙,我们以为在经历同一个事情,其实每个人的体验或是经历,略有不同。
这样,唯心和唯物就可以结合起来了。
同时我觉得影片还有一个可惜的地方是,就是没有交代男主自认为神后,如何走上囚禁和控制的心路历程。
同时,他还用这么拙劣的换人手法来强调自己是神,也是很不符合他的人设。
ps: 部分理论基础在佛教的哲学中,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阿赖耶识”,其中储存了个体的记忆、思想和习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个体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根据《楞严经》等经典,世界是由众生的业力所构建,业力即是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及其作用。
每个人因为其业力不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在各自的“世界”中。
这些个体“世界”相互交织,共同形成了我们所见的现实世界。
这可以解释为,每个人因为其独特的心智和经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宇宙,但这些宇宙通过共业(共同的业力)交互影响,形成我们共同认知的现实世界。
此外,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也提供了一些概念上的相似性。
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纠缠”等理论,暗示了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部分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将此与某些东方哲学联系起来,提出可能每一个观察者都通过其意识影响了“世界”的呈现方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各自的“宇宙”。
这些观点并不只是佛教或量子物理学的专属,在其他哲学和宗教思想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人与宇宙关系的探讨,如印度教中的“摩耶”(幻象)概念或某些新时代哲学中关于人类意识与宇宙全息结构的理论。
如果把电影类比为文学,那么大多数电影只能称之为通俗文学。
又因为电影的大众属性,也就决定了电影作为第七大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向一般大众倾斜的。
因此,《异教徒》在这个类型片的通俗电影(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的外衣下探讨宗教问题是难能可贵的。
另一方面,基于类型片的特点和通俗电影的特点,想对宗教有更多深层次的探讨是不可能的。
所以,影片里Reed将宗教简单归结为“控制”,这明显是不够严肃的,或者说不够完全,不具有完全说服力的。
当然,《异教徒》并不是在讨论宗教是什么,而是在讨论上帝的有无或者说神迹的有无。
这并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是一个信仰起点根基性的问题,只有在选择了BELIEF或DISBELIEF之后才可能有见仁见智的答案。
那么,你相信上帝存在吗?
或者,你相信上帝不存在吗?
有人在豆瓣上把本片详细地拉了一遍,很厉害,非常感谢他的辛苦付出。
如果有人对本片有什么不明白,可以去看这篇影评。
在此,我简单说一下我对影片最后一幕的看法:信仰是个人的,那么神迹也是个人的,因此,见证也是个人的。
有人很乐意去人前作见证,首先,这见证真不真只有你知道,只有你个人才能感受;第二,就算是这个见证为真,是个神迹,那也是属于你个人的神迹,你就算说出来,别人也感知不到;第三,太多的见证只是表演属灵,表演自己在灵性上如何高人一等,自己如何和神亲近,就算是你真的高人一等,也没必要说出来吧。
我想影片最后一幕说的应该是这个问题:神迹当然存在,祂存在于个人的感知里。
⭐ ◀ ▶ ⭐ ⭐ ⭐「異教英倫大叔」與兩位「千璽摩門教傳教姐妹花」之間一場關乎「神學」的辯證較量,亦是一場關乎「信仰(精神)」與「生命(肉體)」的雙重危機的「對決」!
電影對「宗教」這壹主題進行了極富哲理的思辯與實驗,「異教英倫大叔」質疑世間「教派」為何如此繁多,並自我陶醉的高談闊論「宗教(一神論)」的歷來演變不過是「同根共源不同流行」的理論,他聲稱自個兒發現了真正且「唯一」的「宗教」!
「神蹟」與「魔術」、「瀕死」與「彼世」 … 「異教英倫大叔」利用假想的「神」來編造、誘導、操控獨屬於自己的「先知」,其想證明「宗教」的本質不過只是「人為」創造的產物,一個對「人」進行「操控」的體系,一場騙局,一幕鬧劇,一種持續「控制」大眾的不斷演變、衍生的「意志枷鎖」 ~ 意圖佐證「宗教觀念」中的「思維」只是自幼教育與「內外」環境長期潛移默化的結果,是對「知識」和「信仰」的一種壟斷,而非內心深處的真實信念,「信(左門)」與「不信(右門)」實則於「結果」沒有任何區別,皆為通往同一目的地!
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異教英倫大叔」將「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摩門教」分別類比爲爲各種流行版本的「大富翁」、「快餐」和「音樂」的場景屬實妙哉,無一不體現著「同根共源不同流行」的「迭代」與「廣告」對「宗教」、「流行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深遠影響!
最終【Paxton】依舊選擇靜心「祈禱」,亦如其坦言:it doesn't work , But i think it's beautiful .(「祈禱」雖無用,可它甚「美」)因為她心裡始終明白,「祈禱」是賦予「自我」以「自由意志(選擇權)」的一種力量,一種超越「宗教」並超脫於「精神」對「人」的「利他」寄託,她是宗教意義上真正的「復活(重生)」的人,電影於「莊周夢蝶」的似是而非的迷離與朦朧中結束,【Paxton】從「宗教父權」中逃離,推開「楚門」之窗,奔赴「真我」的雪原!
🍁 Heretic 🍁斯科特·貝克 ★ 男 ★ 美國 🔥 40 R 布萊恩·伍茲 ★ 男 ★ 美國 🔥 40 R 🔴 2024 🔵 美國🟣 2025 ▲ 4月 🟣 ➊ 🟣 25🟣 線上 觀影 ★ 網絡資源下載 🟢 55 inch🟣 Ⅱ ≈ 111分鐘【24幀】🟣 原聲音軌 ★ 中文字幕
不就是一个老登把人家两个女孩子锁起来大谈特谈那点形而上学的东西,最后还假惺惺补一句:“我没有强迫你们留下来哦。
你们是自愿的。
”里面的人都好难杀,而且太黑了,关键镜头剪得怪怪的,几次来回看几遍都不知道谁杀了谁,咋杀的。
不过在作出以上评论时突然意识到,我明明不太喜欢这部电影却还是看完了呢,明明没有人锁着我的手点掉小叉叉啊,我也被我自己的“打开一部电影就最好看完”的思维给控制住了吗?
还是说我其实也是享受这部电影的,因为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个又一个近在眼前的、谜底就在谜面上的谜题,我根本无法拒绝这种探究的本能。
那么,我能说自己被“本能”控制了吗?
如果人是被“本能”所控制,那么控制本身还有什么意义?
那不过是本能罢了。
所以我也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无限博弈,真正能让我摆脱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看这部电影,就如sisters摆脱困局的唯一方法就是一开始就不进那所房子。
可是,这不就是受害者有罪论?
好的,身而为人,我有罪,我了解,fine。
很棒的电影,最有趣的是它不仅挑战宗教信仰,也挑战寻找确定性的传统科学,又达成了二者的美学统一,让人感叹电影融合不同视角的魔力。
感觉还需要再看一遍!
与其说是异教徒,Reed更像一个披着布道外衣的疯狂科学家。
他和Sister P都有一种求真的意图,在信与不信的较量中,二人都在寻找一种更真的东西。
他想通过观察P的死亡,甚至安排自己的死亡,来验证他的假设。
印象中好像P最后从房子模型里摸索到了出口,这一步也是Reed预测好的。
最后真的是信仰起了作用?
导演用了开放式结局,把观察者视角交给观众。
最后乍现的蝴蝶,以及白雪,让人想起Reed的剧本+P自己的想象。
想起量子自杀的实验,永远不知道真相,因为是personal truth。
对比Sister B不算有效的观察对象,因为她是坚信的,她已经有确定性了。
美剧《开发者》(Devs)里,Lyndon凭着对多世界理论的信念,选择被“量子自杀”。
他能活下来的世界是怎样的,剧里的人和观众不得而知,因为似乎每个世界里我们都作为观测者,直到他死去刹那。
电影《死亡幻觉》提供了一条思路,但它也是宗教救赎式的。
Donnie在被引擎砸中之前进入支线宇宙,最后在兔人引导下完成使命,结束支线,也在主线里安息了;在那个支线宇宙,一切都和现实一样,只不过他能觉察到一些灵异事件。
Reed会不会已经死在最底层的地窖里,接下来的剧情都是他“量子穿越”后的世界呢?
这个世界里,Reed可以继续这个实验。
即使被证伪,也是确定的。
在B死而复生的时候,他是否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验证”?
有一个线索,是在一开始二人想要逃跑时,B就建议P从窗户里逃出去,后面P从地窖里逃出来,大门出不去,不很自然地会想从窗户里逃跑吗,还用被一幅挂画指引再回到地窖?
也就是说总有那么一个世界,P可能会回到地窖,用信仰的力量令B复活,然后将Reed杀死。
这一刻,信与不信达成统一。
Reed验证了自己的理论,也推翻了自己,他终于走出了自我的房子。
假设,实验,【控制】变量,观察,验证。
总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即便未必以预期的方式。
“Do you still believe that my wife is in the next room?
”这才是A24的味儿!!!
房子模型还致敬了一下《遗传厄运》。
在进入地下室之前(前55分钟)甚至想给5星。
影片在解构惊悚类型片的同时也在质问宗教信仰者的信仰动机与原因。
但是对于宗教的思考也只停步在了“控制”。
两个女主不知道墙里有金属板意味着什么;饱读经书的老男人也以为埋在胳膊皮下的金属棒是什么人工智能芯片。
(有被骂到的感觉,大谈什么宗教就是控制,宗教就是让一夫多妻合理化的人,看着金属棒,嗷,人工智能芯片?
笑死)我们不知道巴恩斯最后的“复活”是因为她被取出了避孕棒(可以想象这是什么样的教会),重新与神连接上了(一般认为孕育下一代是神性的体现),还是因为帕克斯顿的祈祷。
bingo!
我们发现了男人家墙壁里的金属板和巴恩斯埋在胳膊里的金属棒形成了互文。
男人说这房子是他老婆建的,也就是说他老婆的离世让他对所有宗教信仰失去了信任,也将他自己与外界声音隔离开来;巴恩斯的金属棒则是摩门教给她植入的“避孕器”,使她能坚定信仰,并隔绝其他“异教”。
所以互文的主题是“控制”。
剧本还是很工整的。
结尾更像是在叠甲。
所以影片的开头也很耐人寻味。
两位传教士坐在画有避孕套的长椅上讨论超大号避孕套与常规避孕套有无区别。
有一种靠精神力就能让人感受到恐怖的电影,片头两个女主一起讨论byt以及片尾短发女主身体里by装置呼应,是不是也表示他们已经被现在的宗教控制!
男主演技真的是厉害,全场大篇幅的演讲式表演,情绪和台词功力太牛了!
他用很多例子去给两个女主洗脑,让人联想到很多宗教以及传销组织!
虽然我觉得俩人一起能把老头干掉。
镜头语言不错,线索串联得好,一问一答的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啊。
那宗教可不就是,你只需要相信,而不需要问为什么么,至于说上帝有没有,如有呗,别管是这神那佛,都只是形式不同,故事不同而已嘛。
营销就是把一果多因中的某一因,进行夸大,再辅以一些佐证,给你反复洗脑嘛。
营销宗教就更简单,毕竟宗教是万能的,你只管相信就可以。
在现实生活中信仰很难脱离人性,就比如非为色也乃为后也,就成为了证实存天理灭人欲的可笑说辞。
现在的宗教,很多是在强调自己是正法,自己才是正统,排斥其他的一切,无视于理,外圣内王,何其片面,越修越执,愈发极端,违规就要下地狱,这种塑造权威然后施加给人身上的压力,可不就是PUA,可不就是控制嘛 。
再说人的所有觉知,也是亦真亦幻,利用你想要的去操控你,也不是难事,毕竟,我们的生理体系,就决定了我们只能是看表面的生物,多点考究,就会多点通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少点迷惑。
宗教作为社会性团体,与原本的思想体系是两种性质,宗教对其思想理念加以修改后,使其成为更好控制人的工具,毕竟这个工具也太好用了,比如印度婆罗门教,美国清教。
然后用信仰做背书广招信徒,而信仰带给人的,更多的是心安,平衡,这也是人一生追求所在。
至于说宗教,信则信之,不信则不信,没关系的,但信仰却并非都要通过宗教获得,所谓的“信仰”是抽象的,形而上的,是存在于脑海中的概念架构,但它对人产生的作用却极其重要,精神世界不就是物质世界的向导么,“信仰”的形式有很多,名无恒名,不过若是能够做到真正的真诚,由内而外,于己有信,于信有道,虽然显灵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使人生变得有意义并且很开心是肯定可以做到的,所以,生命要有所依存,当然很重要。
不过,至于庄子的解读,我认为至少也要通篇读过庄子,了解其中心思想后,再做贯通的评价,而不是只揪住其中一句话,一篇文章去解释,这样就会以偏概全,而且当然就会是微言大义,往哪个方向扯都行咯。
影片开头,一对摩门教姐妹在传教过程中,take a break,她俩坐在长椅上聊一款营销产品:magnum condom大号避孕套。
长椅上贴的广告:Who says size doesn't matter?
影片片名金发女子抱怨:如今人们除了相信商业广告的marketing营销,似乎不再相信其它。
她认为,marketing都是洗脑,magnum condom和普通避孕套size并无大小上的差别。
这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目的是:卖产品。
(即:抓住男女顾客都想要大dick的心理,买了这款就证明你size super大,比普通的大。
尽管没有人的dick会像marketing里画得那样长,违背真理,很ridiculous,但是却还是这么营销了,人们也愿意相信)而黑头发女孩则认为,自己听姐姐提起过,男友size像巨蟒、大象鼻子很长,他们就用这个size (magnum condom)。
即她并不认为这是虚假营销,男性的size确实不一样,magnum condom确实比普通的型号要大一号。
这是俩人存在的一个分歧点。
从后面黑发女子胳膊上有埋避孕针的信息来推测,黑发女子很可能见证过不同的dick,所以她知道,两款condom确实不同。
金发女子不信,显然是Virgin,没经历过,不知道实践真相,所以才不信。
接着金发女孩又提到porn。
说前一秒女演员还在卖力出演高潮,享受sex。
但片场隔壁的后人让她小点声!
女演员被狠狠带入现实之中,显得狼狈和尴尬。
之前呻吟证明自己享受高潮,但被隔壁邻居无情揭穿,显得窘迫。
金发女孩叫paxton,她聊这个故事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她坚信上帝的存在,因为每个人都有灵魂,这是神的证明。
搞得一旁的黑发女孩怀疑,Paxton是否经常看黄片
然而Paxton很生气,否定三连,都快生气了。
Barnes一直在安慰她,看porn其实是正常的。
根据后面Barnes胳膊上的避孕针,再结合这里她并不随意评价paxton的话题,对观看porn也很中立,可以推测:Barnes并非死守教条的书呆子。
她信上帝,但并不会以教会的解读为权威,换而言之,她自己读经书,自己悟。
故事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二人是传教士,聊的话题比较open,看你选择相信她们很纯洁(信上帝)还是很虚伪(伪信)。
这里的闲聊可以看出,她俩并非老搭档。
估计只是这次被分到了一起。
黑发女孩叫Barnes,已经施洗了7、8个人
注意,Paxton此时的问题是:如何证明教会是真实可信的证据
Barnes并不否定信仰,她信God,但显然,她不认为教会的存在就是权威
然后她露出了思考的表情,随即低头看书。
可见,她话少,喜欢安静思考。
但尽管话少,她喜欢自己读自己理解god,也成功施洗了7-8个人。
在教会出生长大完全听教会的paxton施洗了0人,而兜兜转转最终才选择摩门教的皈依者Barnes却已经施洗了7-8人。
由此可以推断出,Barnes施洗的内容和方式并不传统,不严格按照教会的模式。
她和她的观点一样,有自己的思想。
俩人休息完,继续开始传教工作。
路过一个街区。
遇到了同龄人。
Teenages ask can they give a pic.Paxton欣然答应。
此时可以看出,Paxton更加外向、顺从。
显然没经历过黑暗,人更单纯
Paxton主动配合青春少女的合影,积极融入,不拒绝别人的性格在此铺垫。
而一旁的Barnes比较慢热,不过最后也缓缓露出微笑配合。
和后面所说的一样,传教者几乎不会拒绝他人。
本片的女主和16、17岁街边女孩一样,是同龄人,但是她俩是教会成员,日常工作不是上学,而是传教。
街头女孩借合影为借口,扒下paxton的裙子,看看她们是否真的穿魔法内衣,以此取笑戏弄她们摩门教。
Paxton被羞辱哭了,Barnes一边默默聆听,一边推进今天的工作。
她似乎并不理解,为什么paxton会这么伤心。
paxton很委屈,觉得世人在嘲讽她们摩门教
而Barnes则表示:自己也关注过负面评价,有些其实还蛮有意思的。
这句暗示了:在Barnes心里,其实并非别人说什么她就信什么。
教会一定不喜欢那些嘲讽他们的文字,那些歌曲也因不认同摩门教而写词嘲讽他们。
Barnes并不站在教会角度,她也会站在中立角度去思考。
她见paxton还沉浸在消极情绪中,转而真心安慰paxton:“Anyway,who cares what people think?
”
paxton感激地笑了。
两人来到Reed住宅门口,准备开始今日最后的工作——向Reed传教。
Reed让姐妹俩等了很久才来开门。
姐妹俩在等待的过程中,也潜意识觉得,reed并不迫切她俩的到来。
一个伪装“不在意”的信号。
(实际上Reed肯定看了门铃,知道她们来了,立即到最底层安排被他囚禁的先知prophet(实则女奴隶)今日任务,再确认各功能无误。
简直处心积虑,营造不急人设,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两位女传教者的心防)时间从下午走到了傍晚5:00多。
外面也从阳光明媚到飘雨。
paxton和Barnes在门口淋雨,祈祷圆满完成今日任务。
施洗Reed。
Barnes想着paxton之前说没施洗过任何人,为了鼓励她,cheer her up,所以善良提出,让Paxton做主导者。
自己作为陪伴者。
她把手机给了paxton
paxton利用等候的时间顺台词门终于开了。
注意看paxton的头发几乎湿透。
可见等了很久。
俩人选择等,而非中途开溜回教堂,说明她们很虔诚,把传教当成重要事情。
不容亵渎。
(真信)门打开,Barnes露出迷人微笑,和之前寡言少语的模样截然不同。
(也印证了之前Paxton说她已经拉到7-8个人头。
可见,Barnes业务能力在线,传教率更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paxton做开场白
这是Barnes的开场白
显然,Reed回应了Barnes。
说明两种引导而言,Barnes更成功然后paxton开始不合时宜的传教。
注意Reed的表情,他在观察,这个女孩子的性格。
此时paxton作为引导者,显然是失败的。
因为她只是自顾自说话,并没有引起reed的注意力。
她没能“控场”。
说这些的时候,也不看着Reed而是低头背书
barnes忧心忡忡地看她。
估计她俩第一次搭档,之前没合作过,Barnes被她的传教方式吓到了。
机械背教义?
这是什么方式?
注意,Reed开始尝试控场。
Reed看她俩淋雨,在门口传教,提出让她们进屋。
(看似是好意,但却是让她们远离真相、靠近危险的开始)
Barnes控场
Reed被她的话题控制住了
Barnes表示,如果reed没有女室友的话,她们并不介意站在门外、雨中聊天她俩表示,教会规定一定要有女室友在场才能进屋。
注意看此时,Reed开始制造新概念替换概念,尝试控场。
因为他的目的是引诱,所以他顺着女教士的话说,引入“老婆”这一概念、话题。
对于女孩们真正关心的话题“女室友”避而不谈,转而制造新概念,引导、分散女孩们的注意力
把人从“最核心的冲突问题”引开。
进一步用老婆、灵魂伴侣来分散注意力
传教女孩开始忽视自己的观点,用与引导者同样的语调讨论问题。
Reed又开始引导(控场)
控场非常自然是不是?
完全不像图谋不轨的坏蛋。
热情、绅士、体贴。
是俩女孩自己选择进来传教(自找的)
引导主动帮她们挂外套。
女孩同意。
随后Reed消失不见。
留她俩在前厅自便,“feel like home.”
女性的毛线🧶。
毛线织成的壁画。
幽默化解疑虑前厅干净整洁,以及明显属于女性的物品。
俩女孩对视,笑了笑。
找到了有女主人在家的证据。
(她们以为那是证据,其实只是Reed伪造假象的道具,和后面他用毒蓝莓派杀了“先知”一样,都是人造假象)进屋后,Barnes观察到,窗边有一只蝴蝶,获得她注意力后,蝴蝶主动飞到头顶灯罩里,做挣扎、被困之相。
困蝶,无法逃脱。
暗示Barnes不要进去。
(这里可以看作是神迹)结合本片最重要的意向——蝴蝶🦋,其实可以理解为神迹——Barnes死去的爸爸在追随Barnes,提醒她Dangerous!
但是,金属墙壁和灯罩束缚了她(蝴蝶🦋只能停留在灯罩里)隔着距离,远远提醒,危险⚠️别进去。
这一幕很有意思。
这里的蝴蝶我个人更偏向于:Barnes的幻觉。
独属于她个人能察觉到的神迹。
为片中后面提庄周梦蝶做铺垫。
(“庄周梦蝶"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的一个著名哲学概念,出自《庄子·齐物论》。
这个故事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关于现实与虚幻、主体与客体之间界限模糊的哲理思考。
故事讲述的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悠然自得地飞舞着,完全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庄子。
当他醒来后,发现自己是庄子,但又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一只梦见成为庄子的蝴蝶。
这则寓言引发了对于真实与梦境、自我认知以及事物本质的深刻反思。
)
一旁的Paxton看到的却是Reed和狗的合照。
没有wife。
事实上,这些最初信号,她俩本应该认真严肃重视,却选择性忽视了。
Paxton此时还很单纯,看人只看表面,她的解读是:Reed爱狗,有爱心。
结合庄周梦蝶隐喻,以及真实与梦境的相生关系,DOG颠倒过来就是——GOD。
毛线球🧶+毛线装饰壁画=表面,困蝶+只有男主人照片=内在真相。
当两种证据都摆在眼前,你更愿信哪一种?
其实你是由自己引导的。
选择了自己所愿意相信的,并无视相反的证据。
结合影片后面的特写镜头,颠倒概念重复出现。
有人说这是但丁神曲里的地狱图。
Reed看似去帮她们挂衣服,实际上却偷她们的车钥匙,到外面解开车锁,藏匿自行车,回来安排“prophet”——处于死亡边缘的受害女性,把自行车锁锁在最底层门把手上,再把钥匙🔑交给他,由他故意放错大衣口袋,故意制造危险⚠️信号。
(两种信号都有,研究她们到底信什么。
即使她们发现了reed的手脚,不再相信自己,其实都通往相同的结局——被控制。
做完一切,Reed从厨房出来,端着可乐和蓝莓芳香烃香薰蜡烛。
笑意盈盈的在沙发上坐下来,招待她们。
注意,摩门教规定不能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包括可乐。
paxton注意到他头发上的水珠、湿发。
但她没多想。
(危险⚠️信号被她无视)她完全被表面热情礼貌周到的Reed引导,在听到Reed说自己一直企图弄清真正的一神教one、true religion时,Barnes露出了下面👇这个表情。
她发现没有蓝莓派、只有两杯可乐。
而摩门教不能喝可乐。
Barnes察觉到了不对劲信号。
Reed一直在提“wife”、蓝莓派(新概念)还说对摩门教感兴趣,但他招待她们用的却是可乐(禁物)。
警惕⚠️信号,理性思考的BarnesPaxton和Reed small talk 时,Barnes的话题一直是:“the pie is amazing”,reminding Reed关于他拿出wife 和pie存在的行动(迹象),即:Barnes希望Reed拿出邀请她们进屋的前提条件,期望reed可以拿出证据打消她的疑虑。
以此证明她们选择进屋是正确的。
而reed则问她们,“猜猜是什么派?
”再次引导。
控场。
Paxton说闻上去像蓝莓派。
她孩童般的天真和纯洁,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Barnes的疑虑,让她放松一些,随即回以微笑。
她们成功被引导,放下警惕之后,Reed询问Barnes,她父亲是如何去世的。
(reed故意冒犯barnes,佯装天真烂漫开了个玩笑)paxton则面露尴尬神色,解释是肌肉萎缩症。
Barnes眼眶湿润。
随后Reed道歉。
barnes出于职业素养,选择微笑“原谅”(职业假笑)。
这一轮心理博弈,Reed看出barnes较为有城府,针对她下手,冒犯心理弱点,企图让Barnes分心分神,降低注意力,不去想wife和蓝莓派的事情,更多沉浸在过去回忆中。
从而达到控制目的。
Barnes下意识去摸胳膊上的伤疤。
而Reed也暗中观察到了
随着Reed故作绅士的道歉,Barnes强颜欢笑😬(职业素养要求他们不要轻易拒绝他人的善意,哪怕是道歉)
职业假笑完,Barnes是这个表情。
似乎在思考Reed说的为何父亲会死?
难道也是上帝的安排?
“如果真有上帝,为何自己人生中没有遇到过神迹,比如说父亲回来看她的征兆。
之前paxton也问过她,她说没思考过。
一旁的paxton是这个表情。
随即她说:“死后想变成蝴蝶🦋,跟随爱的人。
”(这里可以看出来paxton非常善良,她是在安慰Barnes:你爸回来陪伴你了,变成了蝴蝶,你刚刚看到的,这就是上帝的神迹,如果我死后,我也会这么做的)
Barnes听完,露出了感激的眼神。
这里可以看作是一种约定,和后面会呼应然后就是Reed又在装模作样催pie,一种心理暗示。
反复提及pie,使girls放下心防,他得以问出“一夫多妻”话题。
进一步引导,层层深入引导深度。
善意-恶意-道歉表示无意-善意-恶意-后退表示绅士-善意-恶意……随后的Reed大抵就是这么一套组合拳。
这里可看出Barnes在思考reed的话
Reed输出他关于一夫多妻的理论,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的信仰之后,Barnes问:“能见见你妻子吗?
”Barnes提出要Reed拿出邀请她们进门的前提条件——见他口中的wife。
一个老男人和两个年轻女性共处一屋,然后老男人还询问她们关于一夫多妻的看法,这实在是有点危险⚠️。
尽管Reed一直以辩经方式聊天,看似在聊宗教,但这个场景里的散发出的危险信号也太多了。
让人不得不注意到。
Barnes要求见Reed的wife,算是一种防御。
也算是一种引导、控场。
由于此前Reed吹灭了蜡烛🕯️,蓝莓芳香烃停止燃烧,所以Barnes嗅觉上察觉不对劲,她没闻到蓝莓派味道,好奇Reed妻子在干嘛,怎么还不出来?
以及她作为妻子支持一夫多妻吗?
提出要见wife是情理之中。
Barnes还想赶快见完Reed妻子,然后离开。
Reed起身去后面。
这里隐约可以听到后面餐盘碰撞的声音。
猜测是prophet——奴隶在做派(后面有个先知prophet由于太过饥饿,即使是毒蓝莓派她也吃了,但蓝莓派不可能凭空产生,估计是另一个奴隶在后面按照Reed的要求做派,然后发出了餐具碰撞的自然声响,这也能解释为何前面paxton和Barnes回坐在沙发上比较放松的small talk,如果没有听到后厨餐厅餐盘的声音是不可能的,Reed一定营造了后厨有人在做派的假象)
Barnes与生俱来感知到了危险,即使不想吃蓝莓派,但也不好意思拒绝。
所以暗示paxton说打包带走
灯光、香薰蜡烛和可乐都是不对劲的信号📶
钥匙在外套里,自行车要靠钥匙开锁,两人商量不要外套和自行车了,走回去。
外面下着暴风雪。
(电影里也需要用糟糕的环境衬托人物处境恶劣吗😅)门打不开。
她俩根本无法控制门、窗、灯💡。
是待宰的羔羊。
(除了ask for Reed's help,选择相信Reed,即:往房里走,别无他法。
)一切困境都由Reed设置,看似困境,其实都掌控在Reed手中。
并非天然困境。
简而言之,这里是以reed为主场的现实世界,一切听令于他。
他是GOD。
一旦ask for his help,向Reed求助,就是相信了他,相信他说有老婆,在做派,然而她们正是看到不对劲的signal📶才感到诡异决定离开的,说明潜意识不相信Reed,但出于礼貌或者教义约定的be nice,不拒绝他人,选择相信Reed。
Reed是如何引导成功的呢?
先是伪装毫无恶意、善良、等待救赎的人,诱导传教士主动传教,打开自家大门,靠撒谎引导传教士进屋传教。
噩梦真正开始。
每次发出危险信号,都伴随一个safe信号。
安全信号——Reed一直提及的wife、蓝莓派,以及诡异黑影(后来发现是柏拉图雕塑),通往书房、能顺利打开的门。
危险信号——就是各种bug。
人已察觉到,让她们感觉处在危险边缘的信号。
就像Reed预判的那样,她们选择更进一步,打开通往内部的大门(下意识选择相信)就像她们小时候被告知要信摩门教。
打开门,里面是书房,放着古典音乐。
这里是布置的第二层幻象,书房干净、整洁。
引导女孩们,这完全是女主人收拾后的房间,并非独居男性房间。
(释放safe信号📶)引导她们相信他是个正人君子。
有老婆。
大可不必紧张。
巧妙立人设手段,暗示自己高级知识分子,有审美能力,并非weirdo。
打开门,印入眼帘的书房
无论如何,Barnes都是那个主心骨。
穿着也说明不同性格。
paxton穿粉色、蕾丝花边,就像处女一样单纯,Barnes则是墨绿色高领毛衣,更加保守有故事
Barnes捕捉危险信号的能力更敏锐
Reed心理引导,引导她们只能往里找出路。
此时她俩站在书房入口处。
是否会接受reed的引导?
目前仍可选择后退。
事实上,后来教堂负责人——主教按门铃,门完全可以开。
只不过被Reed设置了机关,但此时,reed却对她们说:“大门不会再开。
”引导她们继续深入他布置的陷阱。
观众这里也能看出,Reed才不是什么God,他就是一个撒谎、不放小姑娘们从前门离开、并偷偷藏起她们自行车的老男人、伪君子。
Barnes警告Reed,“Reed先生,教会知道我俩来你家传教,一旦我俩失踪,你逃不掉。
”言语里引导、劝他别乱来,有证据证明是他。
循循善诱的Reed。
站位也变了。
the front door 给人家锁上,鼓励人家走后门出去。
(实际上诱骗、引导、控制小姑娘一步一步走入布置好的陷阱)
Barnes提出质疑,谁家好人会设置一个如此诡异的前门,这太奇怪了。
而且这明显是个陷阱
Barnes暗示Paxton,reed说的话有问题。
再单纯如Paxton也想明白了,这老头有问题。
她的眼神说明,她不再维持之前的nice,转而是怀疑、警惕。
注意演员这里的表情处理,发现Reed不对劲,觉得他坏,所以一脸警惕的看着他。
和后面地道里绝望的表演对比,演员演技👍面对质疑,Reed又开始释放safe信号,企图通过真诚引导、缓解两位的疑虑。
“我理解,现在的情形,2个年轻女性,1个老男人,对你们来说确实是个问题。
我不会强迫你们留下,你们随时可以离开。
”“我没有不让你们走,你们完全可以走,门在那里。
”他直接说出两位内心的恐惧和疑虑,以此激起女性天然负罪感和发挥气氛调和剂的本能,让女性自责、自我攻略“oh,他贴心考虑我此时的感受。
坏人不会这么做,说明他不坏。
”
Paxton听完稍微放松了点(演员演技真的牛)这招有效吗?
有效。
再次有效。
两位从一开始的“抗拒提议”到此时的“思考这个提议的合理性”。
成功被引导。
即被新话题分散注意力Reed说服她俩的理由是,前门锁了,要走就走后门离开。
不会阻止她俩离开。
Barnes也好奇这个Reed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
困境。
一个由他设置的困境,然后他好心扮演无辜角色:不是他迫使她们选择,他给了她们选择权。
换而言之,她们自己决定传教,自己决定进入他房间,决定坐下聊天,现在她们决定离开,所以,理应自己决定要不要走那个后门。
一切都是她们自愿的。
并非被引导、控制的结果。
看似开明的发言。
他无时无刻都在说政治正确的话。
引导她们,自己话的正确性。
又是赤裸直指人心的真实问题每次面对女主的疑惑,reed的套路就是说出“wife”、“pie”、“welcome to leave”、“I understand”等 soft 词或者真相,来引起女性的“自我攻略”、“自我洗脑”、“自我保护机制”,从而逼迫女主忘记此时的困境是他人为制造的。
被引导着做选择。
(无论何种选择都是被预先设定好的,通向设定好的结局,即被控制)包装在信仰和宗教外衣之下。
给女主们一种“他只是在进行思想实验”,一个“反传教”为目的的心理攻击、嘲讽手段,从而全然忘记自己危险的处境。
(分散注意力、新话题覆盖核心问题)
又开始用父亲的死攻击Branes的心理防线,激发逆反心理,逼迫、引导她做出选择他俩完全可以在外面坐着,直到主教来找她们。
但他们还是选择跳入reed制造的逻辑陷阱,去做选择(即被引导、控制)这片子很有启示意义。
如果你察觉不对劲,不要再move,stay 原地都比胡乱行动有效。
胡乱根据他人看法、观点、信息move,最后反而是一步步被套牢(像不像缅股大A?
散户被市场上喧嚣的、有心之人布置的虚假信息影响,风声鹤唳,最后亏本)all a lie.魔鬼的低语。
诽谤宗教、诽谤信仰。
just because somebody asked you to believe them他揭示说: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你被告知的,你只要停止相信,放弃这外在的声音,什么信仰、什么宗教、什么传教、什么选择,你放弃就好了。
别信就好。
你其实潜意识早就知道宗教这一切都是假的,是别人告诉你的,正如我告诉你我有老婆、有蓝莓派、前门是锁着的。
女主意识到reed说的是对的,这屋子的一切都是假的,不需要做选择,不需要从后门走。
前门锁着也是假的,手机没信号也是。
都是reed人为告诉她们的。
Branes祈求reed让她们给教会打电话。
意思是她不想进行这辩论了,她确实有被羞辱到。
她承认她们传教失败,现在只想离开这鬼地方。
她承认Reed羞辱人的行为和前面paxton遇到的青春期女孩一样,目的达到了,成功羞辱到了她。
reed说:没有电话。
此时paxton还天真选择相信,开口说reed的家非常像church,说明他内心相信宗教,说明他信,说明他不是坏人。
眼见Paxton还心存幻想,被自己的安全信号引导,还愿意相信自己给她说的一切,甚至无视危险信号,Reed配合地笑了:“我妻子建造的。
”意思明显:paxton继续无视现实、选择找证据证明reed善良,信宗教,那么他乐意提供谎言、解除疑惑。
引导成功了。
猎物上钩了。
barnes大脑飞速运转经过短暂思考后。
Branes决定从reed的后院离开。
(这里我想不通,为什么!
为什么barnes这么聪明的人,会同意选择二选一,正常情况难道不是坐在外面的沙发上,等教会的人来找她们吗)为何要主动往下走?
但丁的神曲里的地狱图剧里给的解释是,barnes认为,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是一场思想实验,是Reed设置来考验她们的。
(有点强行降智了我觉得,可能是为了剧情发展吧)
她大义凛然,分别打开两扇门观察,发现都不像离开这里通往外面的通道。
Reed又开始冠冕堂皇解释,说自己家在山顶,出去的路in order to go out当然是往下的。
reed问:“Do you want me to help you?
”Branes说:“Yes.”这里我又freak out了,为什么聪明如你branes会选择相信reed会帮助你们!!!
这里逻辑很奇怪!
已知reed撒谎家里有wife、引导她们进屋,如果reed不撒谎,她们根本不会进来。
都知道🈚️wife了,为什么还选择相信他会提供帮助。
只因reed释放了善意?
说了“do you want me to help”?
(又是看似退、实则进的strategy)居然又引导成功了。
看上去把选择权给了女孩们。
但其实困境都是他人为制造的。
是否邪教能吸引人,是因为它真假掺杂?
她俩本来站在入门口,现在好了,站到了书房中间,又往里面走了一步
“温柔一刀”确实可以让人卸下心防,偷袭成功。
Reed拿出了大富翁。
继续忽悠(传教)
之前的危险信号都给你吓出冷汗了,怎么还在这里听这个老家伙传教冷汗,你都吓出汗了。
说明你身体已经感觉到了危险。
所有的危险信号都直给了!
但随着reed掏出唱片机,播放柔缓的音乐,掏出大富翁,巧妙地把她们注意力引入到新话题,从而忘记自己的危险处境。
(邪教头子的strategy)
女孩们以为自己仍然处于安全的辩经中。
之前的危险都是自己吓自己。
自己是安全的。
没有人强迫她们进行这场对话。
可问题是,她们一开始目的是寻求出去的帮助,然而reed提供的却是温柔舒缓压力的新对话。
(用新话题覆盖核心矛盾,引导人群进入自己设置好的圈套,说出自己需要他们说的话题)结合片尾Reed说出的灵魂拷问:“why you give me the right to contol ?
”
其实Reed的这句话也非常杀人诛心。
杀死你的刀都是自己递出去的。
混淆“帮助”来混淆女孩们的警惕。
使她们从人参危机转移到精神危机上,误以为reed是在反向传教。
让她们天真以为这只是一场恶作剧、就像少女故意脱掉她们魔法内衣一样的恶作剧。
吸引她们来,不是为了接受传教,而是为了反向传教。
戏弄她们。
嘲笑她们。
但是branes非常清醒reed说:“Everything.”继续控场。
由此可见,这个困境就是他编排并导演的。
barnes认为,reed是在做实验。
研究她俩。
所以她选择了belief的门。
而Paxton一直在提醒姐妹,reed很明显不相信宗教,他在暗示我们disbelief这门是回家的门无论你接不接受Reed的引导和控制,你接受也好(选择disbelief,顺着他的话),是死路一条;你不接受他的理论,(选择belief,反对他的话)你也是死路一条,都是死。
他已经预判了们你的预判。
他要的从来不是辩经、真理,他要的是控制。
可怜的paxton,一直用善良揣度他人。
而barnes看上去冷静,但很显然也被引导到了错误方向(又再次忘记她们一步一步被引导进入reed人为设置的trap之中)
她一开始不相信这两扇门的任何一扇通往外面,后来被洗脑说自己被研究,这是一场思想研究实验,确实有一扇通往外面、于是她开始思考二选一,完全被套进去了,忘记初衷。
仅仅被指引就轻而易举开始2选1。
同时她也自信将现在的处境理解为“It's a game”。
barnes成功被洗脑,她认为,现在真正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游戏,她们信与不信上帝才是最最重要的。
(大错特错,真正重要的是你们被错误引导了)这就等同于,主动放弃了之前所有的“不安信号”,进入了reed设置的trap里,开始按照设定好的方向选择。
毕竟就两种选择不是吗?
reed安排两种选择是很容易的事情。
怎么就轻易落入圈套了呢?
不应该啊!
难道是因为barnes的好奇心吗?
她好奇这老男人到底有什么东西,让他不相信god?
barnes开始辩经
开始放下教会给的束缚(不与潜在客户起冲突),开始表达自己觉得被冒犯
这里可以看出,barnes思辨能力水平确实高,片头说她成功拿下7-8人应该是真的
虽然我此时选择belief,但那不代表我在回答你的问题,是因为我主动选择捍卫我的信仰,我选择坚定我自己
barnes:我不去猜你信不信,我觉得你信你就是信
barnes这里简直和刚开始的barnes判若两人。
开头的她不善言辞,寡言木讷,但这段在高压下仍能理性思考reed的论点存在的逻辑漏洞和错误并勇敢指出来,可见她真实的人格是这个
barnes也知道这是reed设置的陷阱,但戳破后,依旧选择坚定捍卫信仰,同时她用实际行动向reed宣誓,别侮辱人了!
停止你可笑的实验、游戏。
到此为止。
你不加入我们就不加入我们,我们也不会被你反传教。
这里barnes觉得自己成功逃过了reed设置的逻辑陷阱,逃过了reed的引导,即reed一直引导她们自己不相信上帝。
然而barnes觉得,reed怎么可能不相信上帝,他研究这么多宗教,肯定信。
只不过reed没看到神迹,开始动摇怀疑罢了。
因而才布置这个实验,来观察她们。
barnes真的勇啊。
聪明、冷静、理性、又信仰坚定。
推开门的神情。
暗示自己并未被引导,她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
她相信god,也相信god会bless them
Reed的神情很值得品。
他根本不失落,反而阴谋得逞。
不管你选择哪扇门,都已进入下一个阶段——被囚禁Reed根本不在乎你信不信,他相信的是,只要把人一步一步引入下一层,最底层,信不信不重要,愿意听话做事就可以了。
把女性放置在死亡边缘,她们就会心甘情愿做你指引的事情。
开始邪教了 教唆paxton主动去die
开始洗脑
不,你不可以。
你只是把人关在地下室,然后强迫她们相信。
你这样传教是暴力强迫
Barnes由于之前有过濒死体验,认为Reed一直在利用死亡边缘这一手段,让人就范。
这里barnes的智商特别高,在极度恐惧下,依旧保持理性,指出reed的问题所在:“给一个女子制造困境,然后逼迫女子按照reed给的指示去做出被预设好的选择。
”和之前reed一路引导她们一样,把她们一步步带入死亡的边缘,然后给一点蓝莓派,引诱饥饿无助的女性说出预设的台词。
一旁的paxton已经用眼神示意barnes,自己准备好了,不想再跟这个邪教头子对啰嗦,准备杀他自保了。
可惜。
reed先动手杀了barnes。
他大概看出barnes难搞,很难洗脑成功,沉默成本太大了,不如先解决掉,然后攻略paxton,她服从度比较高。
幸运的是,barnes的死,让paxton也醒悟了。
不再自欺欺人寄希望于reed良心发现。
她决定挑战他。
假意辩经。
实则伺机下手。
reed继续洗脑,对paxton说barnes是一段程序,所以才没有复活(reed又开始循环之前的做法:把女性置于死亡的边缘,引导女性只能听从他的指令做被期许的选择)
reed故技重施 又开始引入新的概念 以此来混淆当下局面,即barnes惨死,被他刀死,开始洗脑Paxton主动寻死
甚至引入道家的庄周梦蝶
注意看Paxton的眼神,barnes没死之前,paxton一直非常情绪化,只知道害怕和服从+寄希望于reed良心发现。
barnes的死、让Paxton成长,明白眼前这家伙就是为了杀人,而且是诱导自杀。
诱导Paxton寻死
paxton这个演员的高光时刻 演技炸裂了 演出了一种 事已至此 害怕也没用 我选择相信直觉和理性
她的脸上褪去慌乱,剩下一丝疲倦和无畏
理性辩经
这里也解释了为何她们会一步一步陷入此等困境。
因为好奇心。
她们允许reed一而再再而三和她们辩经、因为她们内心也真的想知道真相是什么。
换句话说,之前,barnes经历过很多故事,面对reed给出的辩论,她一定也很好奇,想辩论。
当Paxton经历过barnes的死后她也很好奇,reed指的唯一信仰是什么。
同时,她也知道,她根本没得选,这一切困境都是reed制造的模拟困境。
再者,要是能逃早逃了,还沦落到这步田地?
正是因为逃无可逃,唯一的选择就是往下探寻真相。
可能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辩经是一种诱惑,她们也想通过辩经看看事情真相。
好奇心驱使他们心甘情愿一步一步往下走。
Paxton无所谓了,下就下去吧。
然后reed就狠狠关上地下室的门。
他根本不在意paxton怎么想,是否猜对,只要把她囚禁到更下一层,任务就完成。
辩论的目的不是真相,而是控制。
一层一层制造困境,把目标囚禁,从上往下,别无他法,再理性也没用,因为物理上没法逃。
除了顺从。
到此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宗教是为了控制。
最后的结尾也很精彩。
我猜测可能是barnes死前在为paxton祈祷,祈祷她能逃出去,能够活着得救。
自己化作蝴蝶,按照paxton之前讲的那样停留在她的指尖。
这样paxton就可以认出来。
而现实世界里,Paxton找到了逃生窗,逃了出来,她感觉亲眼见到了奇迹、神迹、上帝存在的证据。
但是在没经历过这一切考验的观众视角,却看不到神迹。
觉得🦋是paxton的幻觉。
由此可见,神迹是一种感觉,心交,懂的人自然懂。
而那个自诩掌握宗教密码的邪教头子Reed却死于思想上的狭隘,他不认为有GOD,自己也想成立教会,控制他人,以此满足控制欲。
但当他在死亡边缘时,他也相信了祈祷的力量,甚至想靠近天使宝宝paxton,从一开始的轻蔑、暗自嘲笑到后期的靠近、相信,reed的信不是发自内心的声音,而是一种恐惧。
他被命运放置在死亡的边缘,相信上帝尚可有一线生机,而选择“不相信”则如同被上帝关死前门一样,并不是一个选择。
简而言之,Reed没得选,只能信。
Barnes姐妹的复活,只能说是她确实是天选之女,复活并不是为了自己得救,而是拯救值得救的人paxton。
这部剧卡司选的太好了!
一个个都是影帝影后级别,接得住戏,每个场景细微的人物心理变化都非常真实。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今年,A24又赢麻了。
出品的影片真是爆了一部又一部。
《不同的男人》入围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12月初,又在第34届哥谭独立电影奖中摘得“最佳影片”。
主演塞巴斯蒂安·斯坦亦凭借该片获封柏林影帝,同时提名金球奖电影类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
(《不同的男人》剧照)即将公映的《粗野派》,在第81届威尼斯电影节荣获主竞赛单元银狮奖“最佳导演”和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最佳影片”。
在金球奖评选中,获得电影类“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剧情片最佳男主角”等7项提名。
(《粗野派》剧照)加上今年早些时候的《美国内战》《玛克辛》、年末前上映的《小心肝儿》,以及负责发行的《酷儿》《监狱影院》等话题度颇高的作品。
A24,再次成为好莱坞颁奖季的大热门。
最新,A24出品的一部最新恐怖惊悚片上线。
口碑出奇的好,IMDb上有超过4.2万人打出了7.1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1%,一跃成为近期最受欢迎的恐怖片之一。
和《某种物质》震撼感官的“肉体恐怖”相比,这部影片更加强调“心理惊悚”。
没有满屏血浆,但依然让人头皮发麻——《异教徒》Heretic
《异教徒》由斯科特·贝克和布莱恩·伍兹编剧、执导,两人也是热门恐怖片《寂静之地》系列的编剧。
男主角休·格兰特,年轻时拥有着盛世美颜,独特的浪漫文艺气质,羞涩中又带着几分邪魅。
(休·格兰特)精致的五官、微卷的头发和蓝色的眼睛,让他成为爱情喜剧片的最佳人选,《BJ单身日记》《诺丁山》《真爱至上》是其代表作。
随着年龄增长,休叔渐渐跳出被固化的角色形象,却也能把那种贼眉鼠眼的阴险劲演绎得很可爱。
(休·格兰特在电影《绅士们》中)在这部《异教徒》中,休叔再次奉上精彩演技,且塑造的形象更具反差感,他也凭此片入围了金球奖电影类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
但,这个入围的奖项貌似有点“偏差”,因为本片一点都不“喜剧”。
虽然,此刻他在笑,貌似还挺“开心”。
(《异教徒》截影)但,那凌厉的眼神、僵硬的面部肌肉,似乎也在暗示着他并不平静的内心。
不知道在下一秒钟,他将如何对付眼前的“猎物”。
01拜访阴雨连绵。
帕克斯顿(克洛伊·伊斯特 饰)和巴恩斯(索菲·撒切尔 饰)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宅院外。
她们是摩门教(Mormons,正式名称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姊妹,来此的目的是替教会传教。
走进院子,整理停当,满怀期待,敲响屋门。
(《异教徒》截影)门,打开了。
房子的主人里德(休·格兰特 饰)热情地打着招呼。
(《异教徒》截影)两个女孩说明来意,里德显得很有兴趣,提出让她们进屋细聊。
可是巴恩斯却拒绝了,她说如果没有另一位女性在场的话,我们是不会进屋的,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里德恍然大悟,“没关系,我妻子在家。
”室内陈设简单,却透出某种说不出的古怪,比如墙壁上那个小小的窗户。
(《异教徒》截影)里德招呼两个女孩坐下,并表示自己的妻子正在做蓝莓派,很快就过来。
一切按部就班,传教的形式和内容无外乎就是“宣传教义,劝人信教”。
聊着聊着,话题谈到了巴恩斯早逝的父亲。
里德询问病因,巴恩斯说是卢·格里格症(运动神经元病的另称,是一种十分难以治疗的怪病)。
可是里德不知道因为什么分了神,居然听成了“蓝莓病”。
颠三倒四的说话方式,让巴恩斯感到里德和这个房间一样,给人一种很不自然且奇怪的感觉。
(《异教徒》截影)这种古怪只是个开头,接下来的对话就进入了更加不愉快的境地。
里德问两个女孩如何看待摩门教早期施行“一夫多妻”制。
这显然戳到了她们的痛处,因为摩门教早期确实存在着信徒“多重婚姻”的情况。
巴恩斯开始还击,解释说这是迫不得已,因为当时是为了创造更高的生育率,保证有更多的教徒。
里德并不这样想,他干脆地指出,这就是摩门教创始人为了自己和其他女人保持不正常关系找的理由。
继而,提出“神”的启示和“人”的关系。
如果这些启示都是通过人来传递的,而人类是有缺陷的,他们会犯罪会说谎,我们怎么能知道教义是真是假呢。
(《异教徒》截影)两个女孩有点诧异,里德的这一套说辞让她们哑口无言。
里德没有停止的意思,继续“侃侃而谈”。
他说,所有的宗教都声称自己是唯一的正统,可是它们被仔细审视之后,那些宣扬的“真理”其实并不存在。
(《异教徒》截影)难道说坐在眼前的里德先生,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但是当着教会的姊妹,公然“亵渎”宗教,用意何在?
为什么他又说自己不想找到“真正的宗教”,但事实上他已经找到了?
还把这样的结果归结为“非常不幸”的事情。
(《异教徒》截影)突然,跳闸了。
几盏灯熄灭,屋内的光线一下变得暗淡起来。
面对咄咄逼人的里德和诡异的气氛,两个女孩开始坐立不安。
眼前的男人,越发不正常了。
她们想试着缓解一下自己的慌张,请求里德的妻子能够出来一起坐坐。
(《异教徒》截影)里德嘴上说着没问题,转身走进后屋。
趁着这个功夫,巴恩斯再次打量起四周。
猛然地,她发现了不对,屋子里的蓝莓派香气是源自同种味道的香薰蜡烛。
现在,蜡烛灭了,那香气也淡了许多。
(《异教徒》截影)莫非,根本没有里德所说的蓝莓派?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里德的妻子也压根不存在?
他,为什么要说谎?
02陷阱两个女孩彻底慌了,她们想趁着里德还没回来赶紧溜走。
可是,门锁打不开,窗户又太过狭小。
无路可退。
帕克斯顿嘴上说着会没事的,可明显底气不足,都快哭出来了。
(《异教徒》截影)在后屋,再次见到里德的时候,他摊牌了。
坦言前门上了锁,而且是定时锁,明早才能被打开,现在她们可以从后门离开。
但,二选一。
(《异教徒》截影)帕克斯顿仍然心怀侥幸,提出让里德的妻子送她们出门。
里德又笑了,笑容中满是嘲弄:你们不是已经知晓事实了吗?
这屋里有女主人吗?
危险在逼近,这个屋子一刻都不能待下去了。
她鼓起勇气拉开了左手边的门,看了一眼就关上了,惊惧的泪水滑落。
径直走向右边的门,打开。
门后是长长的楼梯,下面是黑暗的地下室。
(《异教徒》截影)两个女孩无路可去,走下了楼梯。
她们赫然发现这里是个死胡同,而且两边的门事实上都是通向这里的。
正在此时,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戴着头纱,身着长袍的人提着一盏煤油灯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份蓝莓派。
她,是里德的妻子?
(《异教徒》截影)另外一边,里德不慌不忙地记着笔记,摆弄着手边的玩具人偶。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就像是一场棋局,好似一场桌游。
也是彻头彻尾的陷阱。
(《异教徒》截影)接下来,便是属于他的“猎杀时刻”。
03绞杀看完本片,小派脑中突然蹦出个英文单词——「Psychosis」对,就是“精神病”。
小派无意冒犯患有这种疾病的群体,但本片的主人公里德就是患有某种精神类的疾病,而且过度的“偏执”又让他有了某种变tai人格。
全片既没有恐怖片常用的“Jump Scare”,也不靠“肉体恐怖”博眼球。
仅有的几处血浆画面,点到为止。
(《异教徒》截影)对里德这样一个“精神变tai杀人狂”来说,他要做的不仅仅是伤害、毁灭他人的肉体那么简单。
他寻求的是意识和心智层面的绞杀。
因此,本片的台词密集程度很高,犹如辩论赛一般,让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逐渐“臣服”于自己的PUA之下。
影片的极致惊悚也来源于此,观众其实很容易就看清里德的不怀好意,总感觉下一刻他可能就会暴起伤人。
可是,都没有。
他通过自己极为自洽的理论依据和意识灌输让两个女孩走进了他精心设计的陷阱。
让她们在肉体消亡之前,又体会到了信仰的崩塌。
很残酷,但作为恐怖片来说,很别具一格,也更吸引人。
有网友称本片为年度恐怖片最佳,确实是有道理的。
(《异教徒》截影)影片中,借由角色表达出的对宗教的“解构”也很具有哲学意味。
比如,里德把宗教的演变史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比喻展现出来。
“大富翁”是家喻户晓的桌游,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创作者其实是剽窃了美国女权主义者伊丽莎白·玛吉的创意。
之后,就是更新的版本或是地区版本等。
还有,很多经典歌曲也有借鉴、抄袭之嫌。
宗教,就像这些桌游和音乐一样,拷贝、粘贴……迭代演变,稀释信息,掩盖原版。
(《异教徒》截影)论据,就是很多其他宗教的“神明”或是“先知”都有着类似基督耶稣的行为和能力。
他们的历史记载远早于耶稣的诞生和基督教的形成。
而这些宗教,在基督教产生之后,统统被归为“异教”。
(《异教徒》截影)在他看来,所有的宗教都是虚假的,都是精心编造出来的闹剧。
(《异教徒》截影)且不论这些观点正确与否,但本片足够“大胆”。
这简直就是当面Diss了所有宗教。
当然,这种所谓的质疑与批判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通过里德的行为更进了一层。
还记得吗,前面的剧情里提到,里德说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宗教”。
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他自己,他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宗教”,因此他囚禁他人,挑选“先知”。
为何认清了宗教的本来面目,却仍要堕入其中?
除了自身的精神问题,或许只有一个答案,那也是所说的“宗教的本质”——「控制」
(《异教徒》截影)“权力”的感觉,掌控一切、操控他人命运的欲念,是会上瘾的。
这,也许才是本片想要传达的“人间清醒”。
(《异教徒》截影)很意外的,影片中还引入了中国道家“庄周梦蝶”的哲学理念。
究竟是庄子梦到的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子?
真实和虚幻,真相与假象,如何分辨。
正如影片中所讲——「有些你们相信的事情,仅仅是因为有人要你们相信」细思极恐,不是吗?
(《异教徒》截影)
图源于网络/ 图片Bishop/ 作者
逻辑非常差。
只看一遍的话,文本相当不错。但停下来细想的话,这个「杀手」在这个迷宫一样的房子里,跑来跑去「制造惊喜」可太累了。顿时觉得好蠢……
亮点是伏笔的收束,《寂静之地》楼梯上的钉子变成了这次扒下木板上的钉子,从死而生的闷头一击确实是“上帝”的复活,所有宗教都是控制,口口声声要击碎宗教的谎言但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宗教罢了,紧张感营造在线,但太过像一场被强行推进的大型密室逃脱,耳边还有老师给你上课…
你的世界是由你的認知決定的,你的認知是由你的選擇決定的,而你的選擇是由你的決定決定的。
Monopoly那段真笑喷了,那段之后剧情急转直上地好了起来。这部电影唯一的问题就是审美跟不上,概念和演员都做到了,人物弧光反高潮写得都很好,但是导演对于镜头语言的使用以及开头的那种编剧程式实在是有点老套了……这个电影可以再短十分钟。休格兰特确实已经成为了当代最优秀的演员之一,本来散场想开玩笑说这角色就是一个quiz疯了的教授,还好没说因为一起聊天的就是我们学校教授…………
看不进去
宗教的本质是“控制”这一烂俗观点甚至连《沙丘》都懒得证明直接当做常识来用…建议直接从进入地下室开始,然后结束于第一个Magic Underwear。
以为是恐怖片,结果是老白男宗教说教的纯talk片,最后两个耐刀王也是把人看麻了。
俩女主只是个镶边的,全为衬托老登,老登速速厚乳导演,导演超爱
庄周梦蝶,九层地狱,属于东西结合了(×)。虽然但是,这么多女的失踪都没人查到男主这儿的吗?
既然走的是从容不迫mind play路线 就不要动刀子嘛 最后的部分显得有点小儿科 感觉没推起来 但是前半程还是不错的
对宗教不明所以的我也只能看个热闹了……
宗教的本质是控制,而信仰本身是选择相信?
看得一个atheist从津津有味到翻白眼。前半段从氛围和悬念营造到内容的宗教讨论都足够吸引,到最后落脚在control上有点泄气,爹味教学也只有给修个栏演得这么有趣。@Yelmo Ideal
可惜本片主题就是想说宗教的本质就是控制,老休还只不过是一个能被杀死的肉体凡胎,要是索性再黑暗一点,就把老休塑造成一个恶魔化身,而不是搞换尸体的那种把戏,那才真的恐怖。本片前一半还是不错的,有种心理上背脊发凉的感觉,到后头就弱了。
So this is fun... 看Hugh grant講大富翁, Bob Ross, jar jar binks終將會變成宗教和唱I’m a creep I'm a weirdo~感覺像看了個加長版的doulas is cancelled ep3。雖然是A24 triller,但不像恐怖片,更像是很緊張的劇情片,同時還挺多humor在的,觀眾都笑的很開心。對了我之前看了預告去的,感覺如果不看預告的話,能帶來更多驚喜。播完就午夜9月9號了祝Hugh生日快樂(?)
【B】高开低走,开头的字体、镜头设计和porn jokes都很棒,然后推进到宗教讨论,大富翁的若干变体、Star Wars的Jar Jar Binks、Radiohead和Lana Del Rey的纠纷,对白设计很有趣。但作为一部宗教恐怖,核心却老套又无聊,苍白的恐怖片技巧几乎使电影丧失一切惊悚性,最核心的——通过“唯一正确的宗教是control”这个虚张声势的主题避免了对任何具体宗教的冒犯,而缺乏冒犯性的宗教恐怖毫无价值。Hugh Grant很棒,散场后免费发了电影里的蓝莓派,A24还是一如既往地很有趣。
看预告片以为是密室逃脱,全片基本都靠表演和配乐吧,那个教会的人也太没用了
我将忘记这部电影,并重新爱上creep。
整体有些故作深沉了,又是宗教,又是桌游,还扯到radiohead和打雷姐,最后得出“宗教就是控制”这样毫无新意的结论。结尾的反杀拍得毫无逻辑,休叔的褶子虽然有戏,但看着不变态呀,就像个缺聊天对象的老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