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不错,案子也看得挺过瘾的。
美中不足的大概是结局了吧。
案子的结局我没有什么可置喙的。
但是,每条线的结局,多少有些不满意。
足球教练那条线还不错,看有弹幕提到,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自我谴责的,那段流浪时说出口的话,足可证。
爵士那条线感觉纯粹为了呼应“正义”,删掉感觉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牧师的结局,是我最无法接受的,就像剧集名称“Unforgotten”一样,几十年过去了,被背叛过而且是持续性地被背叛,是可以被轻易遗忘,轻易原谅的吗?
总觉得最后的结果好轻飘飘,也并没有交代到二女儿争取结婚公证的结果,好像一切都还是“从了”这个男性,一切都为他服务了,非常不喜欢这个。
真正的杀人凶手这一条线,也挺好的,我不认为男主人是为了推脱罪名才说自己老婆杀人,我相信他说的,因为,觉得对一个那种时代下过来的男性来讲,暴露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是比杀人的更“可耻的”。
但是,他揭露真相的原因,是因为杀人的罪行刑罚太重吗?
那他一定没有爱过他的老婆。
这个男人就是妥妥的一个渣男,该死。
小儿子也不行,垃圾,大儿子看着还可以。
至于老太太,同情,可怜。
但也的确可恨。
这条线上,讲到最后,还是对女性的压迫。
其他的,有些地方没有交代地很清楚,吉米为什么要在日记本上登记名字和号码?
乔乔只出现那一次,对主线有什么作用呢?
她好像也没有讲太多内容。
最终的凶手老太太那时候眼圈挨打,暴露了什么?
这点不太明白。
暂时没有兴趣看第二季,被结局“恶心”到了(一丢丢)。
另外,剧集开头,女主的那番话,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最初见到这句话,是在马航MH370时间周年时,许久没关注了,不知现在失事原因找到没有。
希望现在的东航失事原因尽快找到,给家人们一个交代。
前两次警方找她的时候,她在真假参半的口供中说,她12岁失去了母亲,然后父亲就对她怎样怎样(兽行),她求助于清洁阿姨(或是保姆?
)保姆说你这样编造谎言是会遭报应的,可以了解beth儿童时期是怎样的环境。
之后来到伦敦,剃光头,跟混混厮混,抢劫,当右派编辑小报发传单,挑衅有色人种,然后被短暂拘留。
四十年后,带领着一支黑人足球队,抚养了一个黑人小孩,在警察找上门之后,宣判之前跳河自杀,“我这一辈子就等一次敲门,他们就在外面”。
在天桥下打地铺的时候,用9.99欧买了一瓶处理的伏特加,喝了半瓶被人偷走。
真是被踩在泥里的一辈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干净,在烈酒里面交代了。
总结一下各位罪行:beth:和男朋友抢劫吉米从黑帮那借的高利贷,间接导致吉米在为了赚钱被迫当男妓时被害eric:犯罪嫌疑人老公,同性恋,因为隐瞒性向,伤害妻子感情导致妻子精神疾病进而接连杀害他的两个情夫神父:和吉米同一个女朋友,女孩当时未满十五岁,怀孕后准备堕胎,急需50英镑,神父把责任推给了吉米frank:借给吉米钱的放贷人,用非常手段帮黑社会讨债,四十年后成为首相竞选有力人选,有不可回首的过去,想极力隐瞒claire:eric的妻子,真凶,精神失常,全剧最意料之外的人,看起来最无辜,实际动手能力极强。
最喜欢演beth的这个演员,开始看着像火鸡,脖子上的皱纹,阴鸷的眼神,没想到最后最干净,选择自我了结。
最冤的估计是frank,我看他们一家都是**,仅仅是雇凶杀了一个人,就把前途主动给扔了,呵呵,我看你竞争对手手里的人命比你一家人都多。
一口气看完《不可遗忘》第一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标题,你以为你的家人能够因为爱而完完全全接受真实的你吗?!
爱从来不是没有条件的,就算是家人,父母与儿女,丈夫和妻子,他们之间也不是总能够相互理解完全接受对方的。
每个人都有秘密或者不愿轻易启齿向人倾诉的经历,只不过在剧情里比较极端反转,牵扯到了多年前的凶杀案。
所有人都与陈年旧案有联系,所有人都在试图掩盖过去的事情,以为只要隐瞒拒不承认,已经过去很久的黑暗就不会吞噬掉现有的美好生活。
但Cassie和Sunny用尽所有调查手段拒绝放弃追寻真相,他们才开始一点点向家人坦白,告诉家人他们曾经不堪的过去,亲手把自己现在的平静生活粉碎得一干二净甚至分崩离析。
Life is full of lies, 离你最近的天天生活在一起又怎样,也不会代表你完全了解身边的那个人。
足球教练老婆Beth刚出场的时候真是喜欢她看黑人时那种你我都是同类没有区别之心的眼神,是那种心里根本不存在差别的淡定和接受。
但是当发现她是National Front 前成员,支持white supremacist时,她的丈夫显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Beth说是被逼才参加暴力游行和抢劫的,但有其他目击证人说当年年轻的Beth明显是个积极活跃成员。
她丈夫质问她怎么会被逼着参加,怎么会被逼着做不想做的事情,Beth也无言以对。
15岁离家的Beth是不是当时太年轻又没有依靠,她的前男友是不是有暴力倾向她无法逃脱只能自保,她是不是年轻的时候太天真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后来意识到所以潜意识里弥补改过自新,39年前她到底怎么想的,而她现在到底有没有改变,单单是这一个细节,就有很多可能性,作为观众的我们没法脑补完全。
但总觉得她是自我反省最多的人,她把人生过成了那一声敲门声,从做错的那个时间开始,在心灵上自我惩罚。
39年后的她和黑人足球教练夫妻一样生活,天天工作都在一起,为什么这种亲密关系没有让她在警察调查之前向她丈夫坦白她的过去,大胆坦诚请求他的原谅呢?
究竟什么样的亲密关系才能让一个人放下警戒和心墙去倾诉所有呢?
如果坦白意味着伤害和失去,那到底是那个他不够包容不能直面她的真实,还是距离和隐瞒能让一段关系更平稳长久呢?
Father Robert作为神父年轻时与未成年发生关系,时常从家里和社区偷钱接济他的私生女。
当他说出真相,妻儿也是无法接受他竟然隐瞒了这么多,女儿问他是否杀了人,Robert想要靠近她澄清的时候,女儿下意识往后退,已经不想有身体接触,亲人间的信任崩塌掉以后,只剩对眼前这个人还能做出什么自己想象不到的事情的怀疑。
神父Robert两个女儿想象中的他,或者说期待的父亲形象与他实际的面目相差太大,所以不被接受也不会得到原谅。
有一个细节就是他两个女儿,怀孕的女儿无法接受父亲与未成年人的不伦恋,她做妈妈的心情让她的聚焦点更多放在了未成年孩子身上,而另一个女儿表示理解,觉得人无完人只是父亲年轻时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
但之后更多隐瞒的事情被曝光,接受度较高的女儿已经无法再继续信任支持下去。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位置不同考虑的方式不同,所以谈何心心相通相互理解,能不相互误解对方的意思就已经不错了。
真实的代价就是不被接受,真实的代价就是让亲人看到想象中的自己和真实自己之间巨大的鸿沟,让期待落空,本来最幸福的时刻只留Robert在产房外面孤身一人。
第一季很讽刺的一点就是我从没想过弱者也可能是加害者。
轮椅上的Eric一开始因为轮椅被列入嫌疑犯的可能大大降低,但是后来查到39年前他还是可以自如行动的。
警察判定他对同性恋有暴力倾向,而实际上他就是同性恋本身。
Claire的初印象更是完全无害只有老年痴呆比较健忘,实际上她才是残忍杀死两个人的凶手,精神疾病已经让她记忆模糊意识不清更无法认罪,她心里到底有没有愧疚不安更无法得知。
看似弱者但是其实是加害人。
他们这一对是不是真正的做到了彼此接受对方真实的模样,意识到无法改变对方,一个同性恋无法改变性取向一个精神有问题没得到及时治疗只能继续恶化下去,看到了对方不可改变的样子,所以才一起掩埋真相呢。
人真是细腻复杂的动物,深究下去都无法直视。
所以看完这个剧只觉得“你以为你的家人能够接受真实的你”只是个理想的美梦,根本不现实。
爱是有条件的,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性取向也好,对某个种族的偏爱也好,甚至小到想从事的职业方向,行事风格,穿衣打扮择偶观念各方面品味,只要和父母的期待偏离,就肯定会有冲突,费劲口舌去讲道理还是无法说通对方,避而不谈略过冲突划清界限有时候反而是维系和平的好方法。
妻子与丈夫也是同样,本来就不是血缘维系的家人所以容忍度更降低,选择了一个人就做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准备,期待设在别人身上真的很累,距离感和个人空间在婚姻的禁锢下是创造美感的源泉,期待另一个人能完全接受真实的你的前提就是你也能完全接受那个人。
有些秘密和太直白的话还是留给自己,毕竟自己总归是最能接受自己的那个人。
一桩三十年前的死尸,揭开牵涉其中的五个人试图隐藏回避的隐私,甚至牵连出另一桩藏尸,警察抽丝剥笋,终于真相大白,告慰两个家庭。
故事编的相当好,细致、缜密,展现了人性之恶,也不乏人性的善良和温情。
可在剧情之外,我想到了更多,关于犯罪和宽恕的问题。
一桩犯罪行为,因为过去时间久了,就不严重了吗?
不会,只要有人曾经、还在、仍将因此而痛苦或受到影响,就应该发掘出真相。
而那些犯罪的人呢?
该如何看待和对待她/他们?如果他/她日日因此而痛苦,虔心赎罪,就该被原谅和寛宥吗?
过、错、罪都可以原谅和寛宥吗?平民、贵族、皇帝应该相同对待吗?
如果他/她是我们的亲人呢?
看可能是我脑洞太大,我想到了WG,想到了太祖,想到了LS,想到了天安门,想到了那些相互检举揭发诬告伤害的普通人,想到了那些伤害别人也被伤害的官员,想到了那些功在千秋也为祸世人的伟人。
总觉得,该是谁烧山谁坐牢。
善恶终应有报,人间才好轮回。
过、错、罪都可以宽恕,但前提是犯过犯错犯罪的人都已经接受了相应的惩处。
知过就悔过吧,然后求得原谅;知错就改错吧,然后求得宽宥;知罪就赎罪吧,然后求得解脱。
首先不得不夸剧中演员的演技,个个都太在线了,很难不入戏啊。
这种演技质量的剧放哪儿都是很难得的,入股不亏。
剧中个人觉得最大的亮点是对不同家庭的故事展开。
由一部陈年谋杀案引出的跨时代调查,在一开始线索寥寥的情况下步步推进,牵扯出几个家庭的故事,最终从这几条叙事线中剥茧抽丝找出元凶。
剧情中心思想也很明确:那些凶手,是怎么能做到案发后诺无其事的继续生活,而他们的家人,如果发现了事情真相,又该如何去看待这些朝夕相处的亲人。
除了真正的凶手一家,其他家庭,包括女主家,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里面最触动我的是女警爸爸发现妈妈生前的出轨行径后痛哭流涕的说到:“我甚至都不了解你妈妈!
” 出轨并有私生女的新婚牧师,年轻时在黑道对欠债人严刑拷打的风光爵士,曾经是民族主义者后面良心发现的温柔女教练,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黑暗过去,而当这些黑暗重见天日时,他们的亲密关系无一不遭受了地震般的撼动。
到底什么是可相信的?
在一段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信任纽带一旦破裂,再多的行为和解释都带有令人怀疑的动机。
“我一辈子都在等待那阵敲门声,后面才发现我的生活就是那一阵敲门声”。
一切皆有因果,虽然剧情或多或少带有理想主义在,结局收尾的也不够利落,但其中给人带来的感悟是如此真实。
背叛一旦存在,就会产生一个不可能被填上的裂缝。
好的作品,好的剧作,往往是相通的,看似商业市场开始逐渐明晰类型片的划分,分类到种类庞杂,但无疑最终回到的都是人性。
好的悬疑推理并未在悬疑推理的逻辑上要多么的匪夷所思和怕你观众乍舌, (但共通性,正因为悬疑,起码整个线索链一定会做到严丝合缝,具备反推敲的能力,这是基础。
)同等基础上,无论任何类型最终好的作品都会回到人性和创作者与观众一同开启对自我的人生探求,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对与错,没有善与恶,而结果由每一位观众眼中不同的哈姆雷特和每个人不同而又独特经历,产生的当下那一刻对每个人的一份看似独立,却又产生集体共鸣的,我们称为“共情”的体验,是我所认知的好作品。
强烈的推荐下这个剧,首先作为刑侦剧,主要是破陈年旧案,这种类型看过很多,国内国外的,能把逻辑讲的基本没有破绽,剧情合理,就算及格,如果能够掌握好节奏感,来点悬疑可以打7 80分了。
但是对于这个剧,这只是第一层,第二层,我们通过案件推进,理解和感受到了过去的某个年代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文化甚至人的意识,例如第一季讲70年代英国的种族歧视,虽然没有追溯回去演,但是很鲜明的呈现了这种感觉,很棒。
还没完……还有第三层,每一个旧案都会牵涉到几个家庭,每个家庭或者个人在几十年间的变迁,人的变化,案件对个人和家庭的深远影响,都描述的很细腻和真实,有人可能一直是恶魔,有人早已翻然悔悟,非常精彩!
最后,还会有一些深刻的伦理探讨,没有答案,或者每个人都有一个答案,感叹能把这么多丰富的层次装进一个剧里但是不会很拥挤和拼凑,游刃有余。
这是一部典型叙事节奏的英剧,没有警长间的戏谑调侃、甚至连DCI Stuart主角光环都微乎其微,她没有夏洛克精密头脑的演算,也没有大侦探波罗缜密的推理,破案线索大多都是警局同事抽丝剥茧汇总而来。
对于一具不知年代、身份不详的尸体,她有警察应有的正义感,下定决心调动警力展开调查;对四十年前悄无声息死去的jimmy的母亲,作为一名母亲,她会共情,会选择尊重家属的意愿,诉说死者生前遭受的痛苦;40年后,嫌犯们有人赎罪、有人继续邪恶、有人遗忘一切,面对一张张苍老褶皱的脸,无法想象40年前说出过何等贪婪丑恶的话。
作为这些疑犯的亲密爱人、亲生骨肉,他们是选择缄默原谅,还是维护正义?
看第一集时还没有什么感觉,单方面认为警方为了一具可能几百年前的骸骨来找凶手真是一件大海捞针的事情;突然间峰回路转,年份确定后,那个时代的特征和罪恶都一一显现。
而因一本日记本里的电话号码而牵连到的几位老人,在被一一排除嫌疑的过程中,每人心里都埋藏的那笔恐惧,其实都悬在担心了三十多年来那股敲门的声音上。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对那个年代的描绘,各类移民、种族歧视、恐同,感觉重温了一遍 The Lonely Londoner。
他需要被遗忘么,他应该被遗忘么…从地下室的地面之下,发现的一具尸体骸骨,揭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第一集的故事细节集中展现了从骸骨周围的随身物品,如何获得了其死亡时间还有死亡可能的线索,比如说,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的文字…随着这个文字被解读出来,一堆人名背后的故事渐次展开…功成名就的老头,他有着年少轻狂的过去,他现在的成功是否与那时候有关,他的女儿和儿子,又各自有着自己的打算是么,他面对来自过去的诘问,他选择逃避亦如自己的人生…与丈夫一直致力于帮助高中生的女教师,她的所作所为看起来就是一个圣人,但是她的过去呢,过去被揭开,有多少是应该被指责的,有多少是可以被原谅的呢…教堂的牧师,他的故事抽丝剥茧之后,被家人原谅还是被家人接受呢,最后他坦白了所有的秘密,家人们又需要如何去面对…坐在轮椅上的老者,记忆混乱的妻子,看起来他们的生活是无害的,但是随着过去被一点点揭开,一个压抑的不负责任的生活的故事逐渐被揭开,到底是谁杀死的那个年轻人,到底是谁情绪失控了呢…当我们以为是弱者的存在其实做过很多事情呢…总得来说,六集讲述一个故事,女警自己与父亲居住而父亲有自己的执念那就是面对自己曾经出轨并且已经离开的妻子,而女警面对案件的执着让地下室沉睡几十年的骸骨终于有了解脱,这个过程中,让很多人被掩藏的过去被揭开,让很多人被遗忘的过去被提起,让很多人被隐瞒的细节被展现,因为,有些事情,本来就不应该被遗忘,整个故事基调阴郁,请慎重选择是否观看,个人评分9.0分,推荐指数四星半。
这个是真的好看 完全在我点上 情节铺开缓 但还是扣人心弦 在我心目中和endeavor并驾齐驱
好离谱的结尾。不太能接受几个男性角色的洗白,有点膈应再扣一星。
结局真是无语,高开低走啊
深柜老头的炸裂演出该当影史留名,但是如此璀璨的表现也无法掩盖其他几条线,尤其是企业之王这条线的突兀与牵强,整体而言,盛名难付。
深度厌女的一部剧。
細膩精彩的劇本,不疾不徐的節奏,實力堅強的演員陣容,除了追查罪案之外更觸及了許許多多其他層面。某些層面上有點太「順」或太「甜」,不過整體來說整部戲成績突出、風格獨特,不能說完美但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所以最後決定給五星。
尼特么的最后一集了,在这儿给我扯亲情戏??烂就烂在最后一集后半段!
编剧真的很会很会讲故事~~ 70年代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反同性恋,人性与良知,真相与谎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抽丝剥茧环环相扣,六集就把这个案子讲的如此精彩!喜欢英剧。
正巧39年前死者身上有个车钥匙 正巧几十年前的旧车上有个日记本 如果什么都没有 也无从查起吧
这里,ta们都背负着十字架。四十年前的种族、性向歧视而导致的悲剧,这么多条线这么多的复杂人生,编剧功底深厚啊。四十年人能改变很多,就这5年我都改变了很多。我无法理解Matt折磨年老体衰的母亲Clair的行为,因我终究还是心疼她,因为她在70年代同性恋尚未去罪化环境下,被同性恋男性的自我厌恶、自我否认导向的形婚牺牲,受产后抑郁的折磨而精神失常,她内化的矛盾爆发而导致产生了受害者,她是父权压迫下的又一受害者。
叙述、表现的方式走的是写实流,谜底却是推理诡计派,本季案情最后有点吃屎感…………尽管陈年旧案的破解之路比Cold Case合理多了,但是为了剧情大家的记忆还是太清晰了些
案件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剧情也没有什么反转,还期待有个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秘密,原来只是老头背着老太搞基,被老太发现,杀了卖淫的黑人男孩!不太喜欢女主角的长相,印度面相的男警就更不用说。
很适合被改编成剧本杀的本子
更偏重抒情而不是案情。带死者家属去命案现场是在搞什么。最后嫌疑人一个个突然自白,突然得好像被雷劈了,正道的光劈在头顶。
Just ok
探案过程很乏味,不太喜欢煽情戏份
太一般太一般!真是耐着性子看完!
就凭一段话就全定罪了?几条线都太黑白正义了,而且几个家庭的和解也莫名其妙。故事除了开始调查的时候觉得有点燃,后面都是一地散沙。判断人有没有说谎就靠直觉。凶手自己举报了抛尸地。克莱尔柔情的一面我完全看不到,就突然为了子女认罪,然后随随便便在牢里自杀。2倍速。
感觉隐晦信息更吓人,轮椅老头的大儿子继承了轮椅老头的变态,对老年痴呆母亲冷暴力……爵士的儿子一步步引诱父亲买凶杀人,最后再举报了父亲……
一个可恨又可悲的故事。还是一贯那种真凶只有一个但是弄好几个嫌疑人然后开始挖他们潜藏在内心深处不可告人的秘密。一个人犯下的错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化吗?还是当真相揭开时因为时间这么久了反而更让人愤恨?但是没有处在同样环境中时真的很难做到感同身受。最后有几家的结局太过于鸡汤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