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很差,看这电影纯粹是因为喜欢这仨演员,结果电影很好看啊。
悲中带喜,把青春时期青少年的友谊演绎的很浪漫💕。
虽然有一点点荤,但是俗中有雅。
彭彭还真挺适合演这种带有喜剧色彩的剧情片的。
王大陆也还不错。
第一次看魏大勋的片,也很有喜剧天分。
结尾部分三个人嬉闹的画面,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回忆。
画面很美好。
许久不到电影院里看电影了,发达的网络和媒体让人眼花缭乱,看电影已经从一个约会借口退化到了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我是说当前大部分的毫无营养的电影。
和一位友人聊起影院,她说那个黑幽幽的场所让她感到不安,可我的经历却是总是在电影院里被吻或试图被吻。
可能是我老了吧,现在的年轻人接吻已经不需要一个黑幽幽的环境了。
她还说,电影散场时人们必须慢慢得排队离开,快不得也慢不得。
可我偏不,在这场电影里,我愣是一个人坐到了最后,直到字幕滚动完屏幕都黑了,还含着眼泪不愿离去。
屏幕前的男孩儿女孩儿们还有屏幕后的男孩儿女孩儿们,他们是有爱的,我看着看着就体会到了。
一部有爱的电影该是什么样子的,这部片子或许能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视角。
至少对我来说。
抛开我们懵懂的童年,自以为长大了的少男少女就只是自以为而已。
真正的长大都伴随着伤痛,以及,某种形式得离去。
主角们的名字我一个也没记住,倒是记住了他们的样子。
这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演技我不清楚,我觉得他们只是在演自己。
这片子适合打发一下无聊,诸多无厘头的搞笑着实让人笑得合不上嘴,坐在电影院里耳边的笑声不绝,有男有女。
他们在笑什么呢?
笑那些孩子被自己的父母亲折磨和伤害吗?
还是笑那些耳熟能详的黄色隐喻?
换作是我,就一边笑,一边哭。
据说,这部片子改编自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要这么看起来,名字是起倒了。
原版的名字才是确切的,那个我们都说不口的字眼和伟大确实有着紧密的联系,不承认都不行。
这是哲学,和真理不知道怎么还沾着边儿,对于我这个半吊子的学生来说。
这也是一个起点,在我们成人道路上的起点,得花时间好好研究。
只不过这样的主题少了环境就无从谈起。
父母,家庭,社会,文化,认知,哪一环少了?
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自己再重新看一遍去。
豆瓣上有本书叫做《瘫痪少女日记》,讲的是一位妙龄少女因酒驾司机瘫痪的真事,你们也可以去看看,那里面的心路历程才叫触目惊心。
性,爱情,与爱,融入环境之后,在亲情和友情之中的变形,使人痛心。
我们总是打着某种旗号去执行某种不为我们所知的人性,让人悲哀。
人类的环境就是块臭狗屎,脏了自己也污了别人。
原本纯净与自然的东西被硬生生丢进了臭水沟,我就纳闷怎么还有人笑得出来!
社会文化给了我们怎样的污染这片子你不看上三五遍都看不明白。
反正最后男猪脚的爸打了他妈,也是一个伟大的愿望吧。。。
我们这群猴子翘着脚坐在影院里看笑话,所以我哭。
我哭,还因为片子里隐藏着的爱。
镜头不多的男猪脚从始至终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是因为他真的没有在我们这个世界呆着。
他在另一处地方,离得还挺远的。
我们从自己身处的丛林想要走到那里,一辈子都不知道够不够。
他真的需要谈个恋爱吗?
还是伟大的存在?
这两者之间只隔着一层玻璃。
给他洗头发的少女,没穿着校服,没受过所谓的教育,可TM她有爱。
你从她到医院时电梯门打开的一瞬间就能看见。
我们的教育里缺少的可不止是性,我们的社会里缺少的可不止是情,我们的脑子里缺少的可不止是文化,我们的心里缺少的可不止是上帝。
电影主线简单完成度很高,笑点密集,虽然有些地方的反转透露着尴尬。
三位男演员除了彭昱畅拍戏时24岁左右,其他两位30岁扮演高中生看得出来很卖力,但可能演技上限不太高。
1、大勋花应该是承担着最高频的笑点了,一面爱惜着自己的耐克乔丹泡面,一面又为兄弟两肋插刀,可爱又无辜。
可能综艺咖演电影总是有点不适应,给人的感觉类似于在看《明星大侦探》。
2、王大陆在预告里的那句“你能站着为什么要躺着”,真的是给人很大的惊喜与感动。
电影正片里王嘶吼乞丐的那段重头戏,终于给了观众一个感情的发泄口,照理是很燃的。
但是王大陆在将这句话重复了五遍以上之后,每一句的语气、表情、肢体动作都是很单一的,只是愤怒,缺乏感情的递进与转折,比如为自己兄弟处境的那种绝望不甘、想到十几岁的自己即将与好兄弟生死相隔的无措不舍,这么好的桥段真是可惜了。
王大陆似乎还是停留在“徐太宇”时期,演员的每个角色可以将自己的特质作为底色,但如果演的每个角色都是自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3、一直躺在病床上的高远虽然只有头部动作和眼神,但起码令这部类似于商业小品的“闹剧”有了电影的质感与光晕,也承担着电影最悲情的泪点。
在乘着摩托车去大海那段,彭昱畅在摩托车上有两次眨眼,节奏缓慢目光温柔,还带着重症病人对世界的留恋;被发现违章之后,王用被单捆着彭昱畅在背上,彭昱畅的头搭着王大陆的肩膀,咧着嘴露出虚弱又明媚的少年人的笑,这个笑容在这种场景下有了多层次的意味,笑完之后却更令人心酸与心疼;最后一场用嘴叼着笔艰难写字的名场面,真的是让这个电影立住了,真正对彭自己愿望、兄弟们的愿望有了交代(简直哭死);彭在这部戏里有几场哭戏,不论是面部肌肉、嘴唇的抖动配合还是眼泪滑落的弧度与节奏,都堪称灵魂;后面还有多次演技高光时刻,为了不剧透就不一一列举了。
多说一嘴,本身这个电影题材我是不适应的,商业片迎合受众无可厚非,但太多把女性物化成符号的镜头,甚至本身带着点猥琐。
主角演戏的分寸很难把握,略多一分就显得油腻,但恰恰是彭彭这个干净的少年将这部电影变得纯洁起来,让一切十几岁少年为兄弟做的种种努力加了一层美好的滤镜。
“是你的戏,你寸步不让”,演员彭昱畅在演戏的时候真的是发着光的。
另外,戏外的彭昱畅啊,也希望你的光芒别被短暂的阴霾掩盖而暗淡下来。
两颗星给彭昱畅,一颗星给魏大勋。
抛开电影上映前发生的风波,回归到电影本身,这依然不是一部好电影,导演,编剧得背锅。
即使是有面对审查的因素在内,然而整部电影被剪的支离破碎,本应该深入的东西没有深入,无关紧要的东西却贯穿片子,为捧某男一号,刻意添加戏份,使得剪辑混乱,剧情跳跃,使得观众出戏。
整部片子很好笑没错,可是笑点较多都是流于表面,低俗,无聊,为笑而笑,并没有对剧情推进有较多的帮助,导演功力可见一斑。
彭昱畅的演技是整部电影的高光,亮点,由于角色设定,他无法使用太多肢体动作去表达人物情绪,仅靠面部表情来施展演技,这是很难做得到的事,可是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完成的非常棒。
无论是独白的台词功力,还是眼神的表达,都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整部片子我能入戏的时刻,除了高远的戏份,另外就是高远妈妈的戏份了。
至于所谓男一号的表现,先不说演技了,说台词,台词功力太差,差到极致,对乞丐的咆哮,独自回家路上的独白,这些能表现的机会统统被他用来展现台普,演技部分就是没有演技,他就是严重拖后腿的那位。
魏大勋的表现中规中矩,且个人认为笑点较多集中在他身上,挺好,虽然某部分会略显演技不足,但也不显尴尬,符合角色设定。
总而言之,对彭昱畅的未来永远抱有期待,无论他接什么戏,我都对其表现充满了信心,影帝到手只是时间问题。
另外,只想对片方说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金子时时刻刻都在发光,你们再怎么使手段,也无法掩盖金子的光芒。
电影《小小的愿望》上映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影片最初在4月22日定档8月9日,随后又在5月31日提档到7月18日。
6月25日,又因为所谓的“市场原因”(具体是什么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得不更改影片名。
(此前为《伟大的愿望》)
7月5日,继《少年的你》《八佰》之后,《小小的愿望》也被迫撤档。
8月29日,官方宣布定档在中秋档9月12日。
临近上映,影片又因为番位之争上了热搜,彭昱畅、王大陆两位主演各自发表声明,随后演员彭昱畅宣布与片方解除合约。
9月12日,影片正式在全国公映,豆瓣开画5.9分(目前已降到5.2分)。
接下来重点来了,12日晚上片方真的是一顿骚操作,玩各种花样,行为令人作呕。
9月12日首映日变为点映场,改为9月13日才正式上映。
猫眼、淘票票上映日期从12日改为13日,只有豆瓣仍然显示为9月12日。
上映一天后晚上突然变成点映,请问你见过8.4万场次的大点映吗?
12日的单日票房3000万全部计入零点场,这是要载入中国电影史册啊,这愿望一点都不小。
12日晚,在两大购票平台猫眼、淘票票开启锁分模式,不能评分。
12日晚,有网友见到这一系列不要脸的骚操作之后,于是到官方微博底下留言评论。
官方选择无视,据说还删除了大量评论。
13日早上10点之前的场次,大量进行锁场、满座。
不要跟我说什么这场次票卖光了,大清早的电影院有这么多人?
这不就是相当于“幽灵场”吗?
用票房造假手段制造场场火爆、上座率高的假象,从而刺激其他观众的观影欲望。
影片《小小的愿望》在公映一天后,口碑扑了。
为了保住第二天的排片,公然作假抢排片,想靠数据吸引更多人去影院观看。
我可去你妈的垃圾影片!
“死亡是什么?”面对病床上的兄弟高远,徐浩在心底对自己发出疑问,或许就像他说的那样,也许是因为我们接受不了死亡就是消失的事实,才会欺骗自己那是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吧。
《小小的愿望》故事的结尾,高远走了,徐浩和张正阳坐在花坛边,看着徐浩留给他们的照片和那句话“小屁孩们,你们也快长大吧”。
高远走了,徐浩却再也没有追问“死亡是什么”,而是去找了“司马缸”。
也许这就是少年,也许是编剧不想让观众过分悲伤,总之,最后这一笔,在我看来,没那么独特,也配不上中间部分的深刻。
王大陆不做评价,说多了可能影响两岸和平。
一星演技给彭昱畅,一星搞笑给大勋。
看过韩国版,即使去掉所有性的元素,也没有见过这么不走心的改编。
去掉了原片所有闪光的细节,强行加入对剧情毫无推动作用的小品式搞笑。
很多地方没有根据演员的特质设计台词,而是原版台词直译照抄,好吧,就算照抄,也没有抄在点儿上,就像小时候抄作文,不敢抄得太多怕老师发现,所以开头抄一句,中间抄一句,结尾抄一句,结果上下文连起来一读狗屁不通。
片中大量镜头运作、片段剪接,都原片照搬,一度让我觉得现场是不是有个大屏幕播着韩国原版,导演看一段按个暂停,然后自己开始拍。
这三个男演员应该是青春片不错的组合,但在影片各方的助力下,一手王炸打成了吃瘪,非常好。
我看很多观众原谅片烂的原因都在审查制度上,但其实电影不好怪审查,在我眼里就像司机不认路怪导航一样,都是甩锅行为,真正好的电影,并不在于大的环境而在于小的细节,即使剪光只剩下一分钟的片段,观众也照样能沉浸其中,即使哔掉只剩一句台词,观众也能为之动容,这才是好电影。
不过影片后期补救还不错,至今5分没掉也算功德圆满,希望就留在5吧,为了漂在海里的彭彭。
影片处处透露着青春萌动的气息,可以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极其浓厚的兄弟情谊。
影片主要讲述两个兄弟为患绝症的即将不久于人世的高远完成人生最后的小小的愿望的故事,在此过程中两兄弟遇到并受尽了各种挫折,但却始终都无怨无悔,之后似乎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帮助高远完成生命中最后的心愿。
高远能有徐浩和张正阳两个既逗比又善良的兄弟实在是太幸运了。
看完全片后真的会被所有人,尤其是徐浩和张正阳两兄弟的行为所感动。
影片中彭昱畅、王大陆和魏大勋在当时都已经二十几岁了,但看起来都还很稚嫩,饰演青少年一类的角色毫无违和感,他们三人在演艺事业上的不断进步也非常明显。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跟不为人知的原因,原定于暑期档要上映的《伟大的愿望》改名《小小的愿望》改档中秋节上映。
我个人挺期待这部电影的,因为之前见过韩国原版,觉得故事创意不错,但节奏跟细节可以更优化,所以我想如果国内翻拍可以解决原版存在的问题,那应该会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但,看完《小小的愿望》,我有些失望,个人对这部电影的感受是:《小小的愿望》:对韩版的汉化,延续了搞笑,放大了尴尬!
先插入时长3分58秒的“蛋蛋秀”《小小的愿望》:对韩版的汉化,延续了搞笑,放大了尴尬!
_腾讯视频下面关于《小小的愿望》十句话影评,请查收:1.中国电影翻拍韩国电影是常态,起初的时候我还吐槽,后来也没那么较劲了,如果翻拍过程中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土化做得足够出色,那翻拍就翻拍吧。
可惜,《小小的愿望》翻拍并不算成功,本土化没看到,台词、笑点几乎照搬韩版,有几处甚至连分镜头都一模一样…所以,只是换了三个演员,改了三个角色的名字照着原版再拍一遍。。。
这样真的有必要吗?
2.为什么说延续了搞笑?
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充满戏剧性,三个好兄弟,高远身患绝症即将离世,而他最后的愿望是po处(国内改成了谈恋爱),于是好兄弟徐浩跟张正阳就绞尽脑汁开始为兄弟谋福利…因为其他俩人都自带“傻”的属性,所以圆梦过程必然状况百出。
比如父亲会错意带儿子长跑,比如兄弟脑袋一热带他去海边,这些都有爆笑桥段,但基本都是照搬原版。
3.为什么说放大了尴尬?
你们都知道,韩国电影时常有些夸张的桥段,但是配合韩国演员夸张的表演方式以及放在他们特定的语境里,你会觉得,很傻也挺好笑。
但是一旦毫无改动的照搬到中国,你一定觉得很突兀,甚至夸张到让你觉得尴尬的地步。
比如电影后半段,王大陆跟魏大勋找了发廊女孩去病房看彭昱畅,这时候他妈妈突然出现…为了不让妈妈破坏儿子好事,爸爸突然被从楼道一侧飞起来对着他老婆就是一记重拳,直接打晕…这个桥段也是照搬韩版,但我看韩版的时候就觉得虽夸张却可爱,可是《小小的愿望》里,这一段就很突兀很尴尬。
4.韩国版打动人的地方,是其巧妙的通过荒诞跟温情的反差产生笑中带泪的效果,可惜《小小的愿望》为了能顺利上映,进行了很多修改,而要命的是,这些修改恰恰把电影本该有的笑点跟冲突减弱了。
当最后的愿望从po处变成了谈恋爱…你们想想,一个青年男人,想谈恋爱多正常啊,况且还得了绝症马上要死…电影少了一个荒诞的噱头,而故事还在沿着无厘头的路子再走,最后反差没了,只剩下不伦不类。
5.电影里一直号称三个好兄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那么三个人三种口音,我只能理解他们是各自请了不同地方的方言家教。
当然,一开始电影解释了魏大勋是初中时候从东北转学过来的,还算合理的解决了一个东北口音,那么王大陆的台湾腔呢?
故事没交代,王大陆的台词还最多…我也不想出戏,可是他一张嘴就阻止我入戏。
6.照搬韩版搬到让我觉得尴尬的另外一点是冯嘉怡饰演的老师。
韩国版里哥们三个都是高中在读生,所以他们出入夜总会碰到老师惨遭毒打也是情理之中…可惜,中国版里三个人的设定是高中毕业生,毕竟高中生不该有谈恋爱的念头嘛…而冯嘉怡饰演的老师也早就下海不当老师了…这个时候当老师…前老师碰到前学生去烫头发,去夜总会的时候,还要臭骂甚至毒打…这个老师是有多闲?
如果照搬实在不合适的话可以去掉这个角色嘛,这是何必呢?
7.有种电影叫性喜剧,当这种电影没了性,那么剩下的喜剧也就变得不伦不类,因为很多笑点都建立在“性”上。
就好比尖椒炒肉,没了尖椒,干吃肉,腻不腻?
而《小小的愿望》就是一盘没有尖椒的炒肉。
8. 电影里三个演员的演技,彭昱畅从头趟到尾,而且能看出来被剪了不少戏份,但他凭借神态跟面部表情很好诠释了角色的情绪变化,发挥很稳定;魏大勋算是本片搞笑担当,他对于笑点节奏的把握的确很出彩,我挺喜欢;王大陆略显尴尬,戏份最多,表现最差…他真是从《少女时代》之后,几乎再也没有值得一提的代表作…替他捏把汗。
9. 电影最后出字幕,高远(1983-2002),让很多人以为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其实不是。。
这只是创作者在告诉观众,这孩子死的时候19岁了,成人可以谈恋爱的哦。
但随即而来又放了很多真人去世的照片,一群好友合影,把去世的那个人慢慢变成黑白色…这个真的没必要,这些去世的素人跟电影完全没有关系,导演也不认识他们。。
又何必拿着他们的照片强行煽情呢?
10.最后我想说一下电影剧情之外的事情,彭昱畅跟片方解约。。。
这事我支持彭昱畅。
我觉得这不能简单的理解成演员为了争番位而撕扯,这是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的演员正当权益,你签了合同不履约,我当然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是这样做给很多人造成一种错觉:戏外撕番位,片中兄弟情…讽刺不讽刺?
以上就是个人对《小小的愿望》观影感受,整体挺失望,如果你看过韩版可能会更失望,中秋放假,能出去就多出去走走看看玩玩吧,这期视频木有彩蛋,祝大家早日富可敌国,拜拜!
友谊地久天长这句话,让人在这个快节奏时代下,刻骨铭心。
一生说起来也很简单,几个真心的朋友,一个相爱的爱人,一段美好的旅程,曲曲折折,就是这样。
愿望真的有很多,但每天却过的还是那么单调乏味。
我们是因为什么没有勇气去实现呢?
我想了想,是没有时间、是没有金钱、是没有勇气,还有没有同行人。
渐渐地看透了人生中的很多事情,渐渐地变得更加爱自己,渐渐地不去在意那些鸡毛蒜皮的无聊事情。
有愿望就去实现吧!
无论是去一次大理,还是换一个许久未换的发型,还是买几套好看的衣服,去做吧!
这不是翻拍,这简直就是照拍,纯描的。中国电影完蛋了。
什么鬼屎一样的电影,王大陆浮夸,陆大勋浮夸的像个傻子,彭彭也就哭戏那个地方值得🌟
哎,感觉到枷锁和包袱都多,没能向内探索,笑料也是搔搔痒,不敢搞出花样,想看看原版了
对不起各位打低分的观众 我没看过原版 但直觉这就是部翻拍片 好多剧情都不是国内的梗和节奏 后来一翻豆瓣果然如此 不管如何 魏大勋的表演太逗 我笑了好几次 贾冰不亏喜剧人冠军 金箍棒的梗笑的肚子疼阉割的破处改成谈恋爱 看的确实违和 但要看到国家文化的进步 不管如何人性的光辉和美是全世界共通的 没有 国界和宗教 限制彭昱畅第一次看是演员的诞生 这小孩是黄渤第二 前途无量 但拍的类型片多了 可塑性强吗?阅遍天下烂片无数我心不悔20201113
为什么给了五颗星,一部分源于我对彭彭的好感。真的是一个太乖的孩子了,不说片方到底多过分,一直努力宣传,首映礼结束大家都走了,他一个人喊希望大家喜欢电影的话可以向朋友安利,然后可以在社交网站上给个好评,据说最后一场首映,大家都走了,他还一个人蹲着给大家签名。被降番,被宣传黑幕除名。这个乖孩子除了一纸声明其他工作照样努力配合完成。对彭彭真的太有好感了,但是这五颗星不仅仅是因为好感,电影里,演员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虽然一开始有点儿不习惯感觉好像用力了,但是看着看着真的是笑到肚子疼,这就是他们的风格啊。虽然是翻拍,还被删减。故事还是完整的,笑点在,感动也在,推荐大家去看。当然也尊重为了彭彭果断放弃贡献票房的朋友。这个愿望,上映之路并不平坦,临近国庆,冲刺的时间不多,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不要犹豫,去看彭彭吧
怎么讲,这三个人同框什么都不干我都能乐出来,就很可爱的三个人。希望他们仨录个综艺。但这电影实在太难看了,完全不好笑,没有青春感,也感动不起来。唉,怎么会这么难看。
彭昱畅(演技碾压同辈)和魏大勋(搞笑担当)在线。王大陆真的油,还不会演戏。所有的破处都改成谈恋爱真是够了,搞得后面,被每个人扇耳光、“女方还是要带点感情”和“他想做…”(本来是个笑点)的台词、朋友帮“保健”、让理发店姐姐保密的剧情都不太流畅。避讳谈性,却鼓励多生孩子,咋的,大家都无性繁殖啊。
只能用脖子以上演戏的彭彭,让我看到了他的前途无量……其他的,就算了。
用喜剧的外壳讲一个悲伤的故事,确实可以淡化观者对核心矛盾的重视。但是一切还是要以讲好一个故事且能说服人为主,这护士可以浓妆艳抹,闲杂人等可以凌晨随意进入病患病房,有点…… 彭彭的演技稳定,王大陆有点用力过猛,论笑点还是具备一些放松效果的。
看了纪录片,真的疯批剧组(除了彭昱畅)。
其实要是没有前面档期的这一档子事,我觉得评分应该还会不错。
有些桥段真的很搞笑的,总体来讲是一部温馨的电影。
韩国原版好好的性喜剧,啥都可以说啥都可以谈。你拿过来,也不敢拍也不能拍也不敢说也不能说,你说你图个啥。图你就有勇气?图你不洗澡?
中国导演的门槛还是太低了 什么臭鱼烂虾都能当导演 您自己拍出来的电影您自己看的下去吗 连一部电影的好坏都分不清有什么资格当导演
也没有评论中那么差,笑中带泪吧~
相比价值观混乱,刻意潦草,笑点低俗,演员装嫩,恶意煽情等等来说。导演的审美低廉和谜之滤镜调色更胜一筹!
将原版破处改成了谈恋爱,但这个改动仅仅是台词上的改动,可剧情还是往破处的方向走,这造成全片不少桥段有着明显的割裂感。不过将性喜剧最后被强拍成了成长故事,也挺难为主创了。
在韩版的基础之上,《小小的愿望》加入了更多接地气的元素,显然十分得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从一名身患肌肉萎缩的高中生开始到实现自己的的人生理想,他在电影中坚强励志和不服输的精神,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愿望而已”。比起愿望的实现,电影中向命运不屈服的决心,显得十分励志,年轻有梦就去追,这就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比想象中好一点,彭昱畅真的每次演技都会让人眼前一亮,台词还可以精进,但更需要的是好的资源。
一人一颗星,用力的煽情和生硬的台词各扣掉一颗星/恍惚间觉得这是在台湾拍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最后的补拍让人摸不着头脑,素人照片也很无语,说实话我第一时间还以为照片里的人去世了,后来反应过来是在讲友情?/整部电影的动机相比原版变得纯洁多了,可是将一切事情建立在这样一个动机上真的很让人无语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