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精彩了,非常棒的一部电影,强烈推荐。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本片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这句话。
电影没有过多的对白、人为设置的冲突、刻意煽情的桥段,仅仅是本着真实的原则还原了这起中国民航史上的首次紧急迫降事件,便足以让观众身临其境,血脉偾张。
首先节奏非常好,20分钟左右便引出飞机故障,后续大量的篇幅都描绘了各方处理情况的真实反应,指挥中心各种专业的故障排除方案、紧急迫降的模拟分析、消防的快速反应及意外、甚至领导的表现都让人十分信服。
尤其是两段迫降的特殊摄影:飞机一边起火一边冲出跑道,发动机轰鸣着冲开航站楼、乘客大叫着被甩出机舱,令观众在那几十秒内也不禁跟着屏气凝神,目瞪口呆。
其次,说说文戏,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群有血有肉的机组成员,为本片增添了不少光彩。
尤其是机长通知乘务长准备迫降的那段,两人口头上不断交接着各种注意事项,眼神中却难掩对彼此的关心,徐帆在此处贡献了极其动人的演技:眼眶中的泪凝而不落,在灯光下映出昔日爱人的面庞;千言万语强抑心头,只能吐露最符合此刻身份的话语。
那种强大的情感张力,令人如置深海,呼吸困难,身体只能本能地维持运转,等到情节推进,气氛降温时,才发现演员传递的真挚情感,早已化为泪珠,不自觉从脸颊滑落。
我们不禁感叹,这种超越时空的共情体验,大概就是影像艺术的魅力吧,而如今已鲜能感受了。
虽然与中国机长差了快20年,拍摄技术已经拍摄技巧等都可能不太成熟,但是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到这是个“中国机组。
”相比较《中国机长》这个电影更像中国机组,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真正调动了地上已经天上的人的力量。
飞机的安全降落真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同于很多电影,在各方面调度充满真实性,例如飞机准备降落前的记者的车祸,已经抱小孩的女人对镜头的态度。
国庆档看完中国机长之后又来重温了一下这部紧急迫降。
与其说是重温倒不如说是初看。
因为上一次欣赏这部影片还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被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瞬间暴露了年龄) , 当时还没有现在的数字影院,是一个影院只有两个大厅(单双号)的那种,可能95后的小朋友都没有见过了吧。
当时的电影市场和现在相比可谓云泥之别,大片基本都是国外的,看电影不是学校组织就是上面有人不用买票,虽然电影院和荧幕的数量不及现今万分之一,但在当时看来电影院甚至都是要倒闭的产业,真的是很神奇的现象。
不过比较机缘巧合的是,小学时去看紧急迫降的电影院和几天前去看中国机长的竟然还是同一家影院。
当然已经是改造之后的数字电影院了,现在是4个放映厅。
现如今这家电影院的人气和19年前也是天壤之别了,原本是门可罗雀冷冷清清,而现在竟也是热门电影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原本狭小的影院公共大厅挤得水泄不通。
我们观看中国机长的影厅是影剧院厅,是4个放映厅中最大的。
这个厅刚刚改建完的时候是用来演话剧的,可能话剧市场比较难经营起来,而电影市场又太过火爆导致供不应求,所以最终还是又改回了放映厅。
有点扯远了,绕回影片,其实我不太明白组织小学生去看这个片的意义是什么。
说老实话,以我当时的年纪来说,对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一知半解的,这次重温,下面几个画面竟然还能勾起童年时候模糊的记忆:1. 市领导想象中迫降后最坏的结果,机毁人亡,顺带团灭了整个候机大厅2. 副机长空中检查起落架,掉下去一个手电筒3. 乘务员要求脱丝袜,否则着火可能黏在身上导致大面积烧伤4. 消防队在跑道上喷洒泡沫5. 迫降成功后,机长和乘务长激动相拥说实话,和刚刚看完的中国机长做比较,我觉得紧急迫降给我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不做作,那种紧张感一直到最后所有乘客都下了飞机只剩乘务长一个人在漆黑一片的客舱里拼命地喊还有没有人的时候都没有消散,但是这种紧张感又不是依靠特效带来的视听冲击而刻意营造的。
我是真的全程替全飞机上的人捏了一把汗啊。
第二,人物的刻画更加丰满更加有血有肉,就拿乘客来说,那个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的商人,那个总是咋咋唬唬急着要去还钱的工厂厂长,那个道骨仙风宛如一幅世外高人模样的老头,全程没有一句台词,还有一对全程懵逼的外国情侣,可以说每个出镜的乘客形象我都记住了。
更不用再赘述几个乘务员和机长的鲜明形象了。
第三,逻辑比较清晰,对各种方案的选择,机长的各种操作也有比较详尽的描绘和说明,不会令剧情显得很突兀和生硬。
反观中国机长,第一紧张感,确实险情出现时也是挺惊心动魄的,但是迫降成功后众人竟然开始鼓掌?
并且下了飞机之后还不立即离开,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围在飞机周围要求见机长?
说真的,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之后难道做为乘客难道还有心情做这些事?
当然是赶紧离开,回家休息平复一下心情啊。
导演和编剧为了反衬机场的光辉形象会不会略显刻意。
第二,次要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是为了衬托机长和乘务长的伟大和光辉形象,几个乘客没有一个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
第三,机长一顿操作猛如虎就解决了问题,那么究竟是怎么解决的,哪里又凸显出机长神一般的驾驶技术呢?
不好意思,可能导演觉得以普通观众的认知是没有办法理解太多的专业术语,所以千言万语汇成朱亚文的一句🐮🍺,你们这些吃瓜群众应该就都能理解了吧?
不得不说导演和编剧的这个操作还真是机智啊!
🙂总的来说,紧急迫降是一部好片,但就像当年那无人问津的电影院一样,也终将在滚滚的历史潮流中成为一颗沧海遗珠吧。
ps. 机长真的是好帅!
看了电影《紧急迫降》。
印象深刻。
在看这部之前,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机长不好看。
看完99年紧急迫降,我又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打分低于中国机长那么多。
其实我个人是李现的粉丝。
只要他没有品行不端,没有出现法律问题,等等原则问题,我想我会一直喜欢他。
所以他的电影等等我都会看,哪怕只有一点点镜头。
但还好,我不是狂热到一切都是好的。
看完紧急迫降,我真的觉得原来中国机长拍摄还可以再进步些。
原事件我们不用改动。
但是故事怎么发展跌宕起伏,情节如何刻画多个视角及揪心程度。
怎么将真实与虚拟,甚至特效结合。
并且能符合现代设备,甚至超越本年代。
我觉得紧急迫降做到了。
如何将生活烟火,及英雄刻画入木三分,戏剧性层层叠加。
紧急迫降确实做的不错。
中国机长看完我会感叹原机长的沉着冷静,以及强大意志力。
当然还有2位主角出色表演。
而紧急迫降我则会边佩服原机长,边感叹编剧的电影刻画情节情绪的厉害之处。
每一位乘客都是点睛之笔。
没有多余。
环环相扣。
不是2位主角了,而是各个厉害。
甚至连特效预演都觉得很有必要。
甚至倒推20年后,都觉得是佳作。
我这种不甘心的人就会百度及豆瓣,原来是有人觉得不真实,有人觉得电影配乐不好。
可是事实是,事件也是真实案件改编,艺术本身就可以多方面再加工。
至于音乐,我觉得也是有理有据。
歌颂共产党的音乐不是土,而是时代所致。
其次,确实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生活。
尤其疫情,与国外的情形对比。
特效音也已经力所能及了。
要用当时的眼光去看,而不是以现代高科技的眼光说这么多再补充一句,中国机长也很棒。
包括导演,演员。
只是觉得紧急迫降还有我们值得学习更多的地方。
瑕不掩瑜。
依旧可以为我们2021年甚至以后提供高思路。
Ps:紧急迫降里才知道,原来徐帆年轻时那么美丽动力,黄奕那么稚嫩清纯。
每个人物的性格刻画真的很丰满呀!
感觉挺惊险刺激的,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些人纠结一些驾驶细节,以及影片里的一些领导,这些描写挺符合中国实际的啊!
影片里的一些细节或许与实际情况有差,但这不应该成为给低分的理由,看很多人打一颗星,真心不明白,电影跟实际难免不同,成天纠结这些,那很多电影都可以打低分!
感觉有些人口味真心有点挑
我记得那时候是vcd看过,说什么国内首部灾难片,特效还凑合。
背景音乐我记得没错的话,有终结者的背景音乐。
最经典的莫过于,脱丝袜的镜头。
那时候的黄奕很年轻漂亮。
最后,还有一段翻车的戏。
结局挺皆大欢喜的。
好像是根据真实的事件。
改编的电影。
还不错的电影。
希望以后国内多拍一些高水平的电影。
飞机上脱丝袜的很经典
总的来说,还是国产片这类题材中不错的。
看多了外国片,偶尔回味一下况味颇多。
在命悬一线的时候,一切物欲追求身份地位都不再重要,剩下的只是最纯真的自己。
飞扬跋扈的商旅人士突然开始天真的忏悔,年迈的老夫老妻也开始抱歉没为对方多过几个生日。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同学和我说的亲身经历。
她当时在飞机上坐着看剧,发现笔记本从小桌板上漂了起来,拿下耳机才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尖叫。
飞机完全失重下降了约10秒钟。
后然当然是有惊无险,但是她当时已经在手机草稿箱里写了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把手机紧紧握着。
每次我坐飞机,颠簸得特别厉害时也会害怕。
如果这是我人生最后一天,我该做些什么呢?
温州动车事故中有遇难者还是第一次坐这么快的车,谁也不知道这也将是最后一次。
奇妙的就在这儿。
上天自有安排。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中的一个亮点是那位白胡子老头。
他从头至尾都十分笃定淡然,仿佛知道这一切会发生,也知道结果是安然无恙。
他那副易经学派的扮相也仿佛透露着他的先知。
2023年又看一遍后,发现这可以称得上是新千年以来最好的国产行业电影。
聚焦某一行业的作品要想拍好,就一定要体现出行业的专业性,具体到航空题材,就应该真实展现空乘和地勤的工作状态,如果再加上是真实事件改编,就更应该尽可能还原事件始末,毕竟航空业给外界的印象就是专业严谨。
本片因为题材,难免会被和《中国机长》对比。
在专业性和真实性这两点上,本片可谓是非常讲究,还原出的事件前后链条清晰,乘务、飞行员、地勤、消防、医护各方也是群策群力,救援过程非常清晰。
相比之下,《中国机长》完败,胡编乱造的遇险情节直接冲淡了真实事件的千钧之力,既失了真实性,也落了专业水准。
近几年的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国内电影,大部分都压根不想展现真实事件原貌,都要按自认为好看的方向改编,感觉主创都挺傲慢的,不屑于了解真实事件,自认为自己脑海里的才是好看的,《八佰》、《中国机长》、《中国医生》、《金刚川》、《长津湖》、《烈火英雄》等等都是如此,要不是国内电影工业已经颇具规模,这些电影连“感官刺激”的遮羞布都要没了。
真是佩服当年的机长倪介祥。
果然强大无比的心理素质是多么的必要&重要!
事后,|砖家|说的是麦道的飞机有问题,先天不足。
尼玛!
好在现在都是坐空客多,还是空客舒服说来有趣,我国有个国情就是爱把【好人好事】给拍成电影,而且一定能然人一眼分辨出。
有人对剧情提出质疑,but I don't care。
关于细节,尤勇打电话时强作镇定却折断手里的笔。。。
还是很到位的。
还有那位白衣飘飘的大爷,真乃高人也。
牛逼!
艾玛,几年后再看电影,发现原来涛哥也在!
像逼了好吗?! 真是。。。
小孩果然还不懂这么多啊。
就“情”之一字来说。
一开始看,就看的出事那个桥段。
心情竟可以迅速和飞机上的人一般忧心焦急,泪不自禁流下。
自观影来,当属少有。
生活不为这万一而活,但要珍惜这一万的机会。
好好活。
每个职业,不分贵贱,都是贡献,活出自己的价值。
好吧,乱糟糟,就这样。
刚刚看完,趁着印象还比较深刻的时候写一下观后感。
很多人吐槽说这个片子又红又专,凸显政府及领导的作为什么什么的。
但问题是,如果没有我国政府如此高效的应对措施,类似的灾难还能成功化解吗?
就因为有领导和政府的存在,地面各个部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并相互协同做好一切措施。
我不认为这是电影的缺点,而且紧急迫降中也并没有过多渲染领导的地位。
还有人把飞机相关的一些所谓的技术BUG挑出来一条条骂的,我觉得这种人也没什么好说的,铁憨批一个,姑且不论你列出的技术BUG对了多少,电影哪怕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那也是艺术作品,是给广大观众看的,为的是让电影的受众群体都能看得懂。
是不是要把整个机舱的每个仪表盘每个按钮都拿镜头扫一遍才开心?
这是电影,不是飞行员操作手册,这种憨批估计看个星球大战都要给个一星说光剑武器和原力有BUG吧。
接下来说几个电影优点人物表现很棒,演员颜值在线,且台词功力和演技都非常不错,演得很真实,不光光是主角团队。
地面配合的人员以及飞机上的乘客,都通过简单的一些动作、台词把人物形象树立地很鲜明,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面对生死关头,不同人物各自的表现是个很大的亮点。
视觉效果出色,这部20年前的国产电影,竟然有不少制作精良的特效场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市领导看完电脑模拟后,脑中对飞机迫降失败的想象,制作团队运用精良的微缩模型,配合特技演员的实拍画面,塑造了一组十分震撼的特技镜头,而最后的迫降画面,还混合了当年真实的录像,提升了观众的代入感,这点非常不错。
细节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随便挑几个说说。
地面人员在商讨解决方案的时候,多次使用钢笔进行比喻,非常生动形象,而地面总指挥在安抚机长说迫降危险性不大的时候,另一只手已经把钢笔捏断了,这几幕真的是神了。
还有在面临危机时,机长遥想到自己心爱的女儿,与此同时乘务长也幻听到女儿在呼喊自己,这里的转场也是一绝。
以及最后机组人员撤离时,机长和乘务长悄悄走了另一个出口,避开媒体和朋友及女儿相遇的情节我也很喜欢。
在作为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同时,紧急迫降对人物情感的刻画也很到位,因为人物的情感,是无法通过新闻稿感受到的,因此人物之间的感情戏,便成为了这部电影发挥想象力的主要阵地:因家庭矛盾闹不和的机长与乘务长、时刻惦记行李箱的工厂老板、第一次坐飞机的老年夫妇、一声未发专心看书的白发老人、前后态度大反转的企业家、被同事误会的乘务员、出舱时因手电掉落大喊对不起的技师、以及最后迫降前,机长让年轻人去后机舱的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各个人物的情感。
此外,这部影片没有过多地塑造个人英雄主义,从驾驶舱到乘务员,以及对参与飞机迫降支持的各个地面部门都有丰富的描写,这种靠人类勇气与智慧化解灾难的主题是我非常喜欢的。
总的来说紧急迫降作为一部20年前的国产灾难片,在各个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哪怕放到现在来看也是优秀的电影,目前豆瓣的评分我认为是过低了,看了不少1星评论理由都挺扯的。
应该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情节节奏都出来了。差就差在,市长出来说话了。
市长的演员很像涛哥专业性比《中国机长》强点,但有的情节也比较鬼畜,还是给这两部电影同分好了
烂到不能评价
很久前在电影频道看的。印象中有部外国电影跟这部很像。好像是模仿人家外国的。
难得一见的灾难片
学校组织观摩。还是被感动了
全剧最紧张的部分就是飞机落地时候插入的真实影像………最阴间的部分就是空姐一起喊口号,差点被徐帆颤抖的嗓音送走
标准的国产电影水平,标准的天朝体制内剧情,标准的正义演员脸。
涛哥好多镜头~
中国的灾难片怎么这么雷人呢
老演员演技真让人怀念,唾弃如今世风日下的演艺圈。
好像是中学时学习组织看的
小时候一边看一边笑。
中国人拍的第一部空难片。真实事件是1998年9月10日从上海飞往北京的东方航空公司的MU586因前起落架故障紧急迫降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影厂当年为达到不错的数字特技效果,斥资投入设备、成立电脑公司,电影自然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导向,领导关心、多方配合、万众一心、减灾弥难
看到20年后的中国机长,突然想起小时候有这么一部电影,其实就电影本身来讲,这部电影丝毫不逊色于别的电影,怀念电影频道看到的童年
当时看感觉很不错啊 故事很紧凑
2000年的电影,有头有尾有逻辑还有人物关系,看得不觉长,很好了
好吧,那时候看时还是觉得挺流弊的,现在想想啧啧啧。。。
20年之后,拍中国机长还退步了578
现在想来真是完爆中国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