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诶……像老年童话,转折都很简单但能够共情。
就是另个老头黄腔开太多了有点不舒服,虽然医生化解得很好把一切变轻松了,但还是会觉得女人是在忍受。
Maggie美得好夸张,我真的确诊恋老癖了,太有说服力太客观的美了,每套妆造都巨美,优雅华贵又不显得繁冗,骄傲和美貌一起坚守。
和小女孩说名字和拜拜的时候真的美到震撼了。
感情线也写得很顺畅,练习说对我好一点和一路跟到教堂被吼之后马上流泪,泪痕未干又嗅出纸巾里的香水味,暧昧立刻在悲伤纠结里升腾起来。
喜欢在散步的时候遇到小情侣那段,简说我们也什么都没干……顶级暧昧高手……对批评和关注的退缩与对衰老和逃避的坦诚共生,我又很喜欢这个角色啊啊啊,脆弱坚定的。
按照骄傲的惯性行事,无法接受衰老变得心硬,但又被衰老攥得心发酸。
对一夜情的态度妙妙的,懂得转瞬即逝的爱的珍贵美妙又有点不好意思。
选择了诚实但为后果真实地悔恨遗憾。
真实而勇敢的角色。
很会爱的角色。
很喜欢她答应四重唱的原因里有和宿敌竞争的部分,也很喜欢情节上有她开始练声唱不好发脾气的设计,真实可爱……很喜欢完全是小女孩的朋友!
真正的天真率真,其实来送花的时候那一串絮絮叨叨真有点心碎,很爱简呀宝宝……真正很珍视四个人的友谊,几次失忆和发病也尤其心碎,衰老把纯真的女人推到了更脆弱的地步。
让她来推动情节真的特别流畅舒服。
很喜欢很喜欢Maggie,面对衰老我们有太多话要说,这一种可能性:唱下去的选择本就饱含勇敢和爱本身。
真正的妈妈,在前面用自己柔软的手把荆棘都抚了又抚。
“我的天赋离我而去了”“我们全都是这样,这就是人生。
”像看着自己的身高缩水腰围渐宽前列腺越来越肥大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自己的失望度与夜间起来上洗手间的次数显然成正比,尽管还能说着咸湿的荤段子,意淫着工作人员挺拔的胸脯,但很遗憾,我们仅仅是意淫而已。
对于一个随时都忍不住要在大树地下撒个尿的帅气老头来说,无论曾经有多会唱歌剧,他也不过是一个会唱歌剧的帅气老头。
对,老头。
天赋和器官一样,它的衰弱和老人身体里陈旧的系统器官此消彼长,把身心俱疲的老人们折磨得脆弱不堪,我们尽管长期在电影里看生龙活虎甚至活蹦乱跳多的矍铄老人代表,甚至面部紧绷神采飞扬,可就算是童颜如林志颖,你能想象七十岁的时候他还能满脸褶子去开赛车吗?
能在年老色衰时还能持续燃烧对生活的热情什么的,才真的是不虚此生。
电影里,四重唱之一患着阿茨海默症的茜茜对另一位主唱简说,“怕什么,胆小鬼,是过不好晚年的。
”徘徊在清醒与糊涂边缘的老太太茜茜总是会蹦出发人深省的句子。
而简,就是那个害怕天赋离去的老太太。
老戏骨玛吉•史密斯把她演得像一个妙龄少女,可妙龄少女的天赋也即将失去。
老人电影不易拍,以老人为主角的群戏电影更难博得同理心。
更何况,达斯汀•霍夫曼把《四重唱》拍成了节奏缓慢风景秀丽的庄园电影,一群衣着优雅颇具才情的老头老太太,从音乐圈歌剧圈退休来到这所堪称“媲美唐顿庄园”的专属老人院,准备一台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演出机会。
和《涉外大饭店》里那群有故事的老人结构很相似,不过要论起优雅来,这群音乐老头老太太可真是优雅太多了。
庄园一样漂亮的老人院,老头老太太们严格遵守唐顿庄园里也就是他们年轻时严谨地穿衣规则,晨衣和晚礼服丝毫不乱,西装比年轻人的鼻子还要笔挺,把他们衰老又美好的身体包裹在华服里,心却和简一样害怕并且恐惧继续老去。
只要起夜不那么多我就心满意足了。
有老头说。
就像简担心在四重唱《弄臣》时能不破了那该死的高音就心满意足。
很多诗人赞美着老了时炉火旁打盹的安详,自己却难以忍受逐渐老去的过程。
有人偷笑,幸好,莫扎特英年早逝,列侬也去的那么早。
当艺术家老去,这真是让人悲伤的事情。
也是让人期待的事情,只要你不是胆小鬼。
故事围绕着这四重唱的几个老人以及说服简放下曾经的偶像包袱参加四重唱表演,结果当然是大获成功,霍夫曼用远景带过了最后的演出,戏骨们羞涩的装作唱完谢幕,我们知道老人们完成了最后一梦。
最后,管理这所老人院的霍根博士说:“我深深感激这些由我们照料的老人们,是他们鼓舞了我们,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正如你们所知,极具感染力,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真心的,非常感谢。
”剧情平淡而老套,可老戏骨众多,连群众演员们都是货真价实的年老音乐家,这群耄耋之年的艺术家满头白发地弹着钢琴,唱着祝酒歌,却仍有人说愤怒地敲出“这是一部无聊到令人发指的电影”,年轻人啊,你真是不懂老人的心。
“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 每当论及老年生活,许多人就会想起这首诗,来论证老去时的浪漫。
然而,诸位可能很少会去考证,写这首诗的诗人叶芝当时是多大。
当时的的叶芝只有28岁,他的女神毛特冈妮芳龄27岁。
这是一首表白诗,是诗人为了向女神表白他爱情的续航能力有多强才作的。
有人会说,这么美妙的诗意全是想象,现实中哪有这么浪漫的事?
瞧,就连诗人本尊,追求女神追了几十年没追到,到五十多岁的时候,终于熬不住,娶了个28岁的美娇娘。
谁会爱那种脸上褶子像沙皮狗,眼睛浑浊似刷锅水,走路颤抖如弹簧的老人呢?
子曾经曰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至圣先师都这么说了,我自然是信的。
老年人的生活,闲时如沙皮狗午睡,行动如不倒翁喝水,除了每天四十五度角仰望夕阳等狗带,难道还有什么清新美妙的浪漫生活等着去享用吗?
这种生活有吗,有吗?
相信有,因为它曾出现在《四重奏》这部英国电影里。
二《四重奏》讲的是在一间养老院里,曾经的歌剧演唱家维尔福、雷吉和茜茜邀请另一位大牌歌唱家简参加为养老院筹资的表演,从而引发的一串故事。
故事里有爱情。
雷吉是简的前夫,两人因为误会而分开多年,但他从不曾放下过简,养老院重逢,他依然心潮澎湃。
瞧,简到养老院的第一晚,雷吉就在她隔壁房间的阳台上看了她一晚。
简跟雷吉打招呼,雷吉转身就走,就像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听了他的女神不经意地对他说了句哈啰后,一样的喜忧参半、失魂落魄。
当简向茜茜诉说人生的无常后,明白了女神心意的雷吉坚定地向她求了婚。
爱情就是这样,一念而起,便有春风拂来,无论你有多老。
当然故事里有同样精彩的友情。
七八十岁还在撩妹的维尔福、优雅绅士雷吉、毒舌暴君喜德里克,胆小白兔茜茜,傲娇女王简,这么一群专业技能强大的艺术家们生活在一起,即使他们是一群老人,段子依然活泼,抬杠抬得依然耀眼,生活依然生机勃勃,他们的友情也更显纯真,一如少年,甚至更胜少年。
我们生活在一起,不是为了爱情,便是为了友情,老了,就更应该如此,纯粹为了如此,不是吗?
还有,还有,故事里还有美得令人窒息的风景。
青翠的山岗蜿蜒起伏,整洁的庭院花木扶疏,古典的房屋灯火明亮,草地重茵叠碧,溪水清澈潺湲,古树参天盈亩。
一切就是英国版的“桃花源”。
志同道合的合作,互敬互爱的扶持,清新优美的风景,即使它发生在养老院里,这样的生活不也是浪漫的不要不要的吗?。
三有人说这是电影,电影里都是骗人的。
然而,乃们想过哪样的生活?
每天上午去公园里撞树练身,跟鸟儿对吼练肺?
每天下午麻将桌上摸个大四喜杠开花?
每天晚上对着宫廷剧婆妈剧流泪骂电视里的绿茶婊?
用免费的老年公交卡乘车去三十里外的菜市场买便宜两毛钱一斤的豆腐?
顺便在公交车上甩甩不肯让座的年轻人的耳光?
或者随时随地教训一下三十不结婚四十不生娃的下一代?
这种Style,是我们许多人退休后的画风吧。
对比《四重奏》,赶紧擦了重画。
都说岁月不饶人,岁月你牛逼。
好吧,你不饶我我饶你。
与其“山河岁月空惆怅”,不如“潇潇洒洒伴红尘”,做些一辈子最想做的事情,优雅地饶过岁月,比如说:有梦想的人不要放弃梦想,继续为为TA鼓舞,TA努力,为TA奋斗......有爱情的人不要放弃爱情,继续靠近TA,陪伴TA,感动TA......有情怀的人不要放弃情怀,继续提炼TA,宣扬TA,实现TA......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永葆青春富贵长寿,只在于你的人生是否符合本心的设计。
《四重奏》为退休生活推出了一个优雅的标本。
诸君努力,生命的纯真在人生最后一站会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的很多镜头场面都非常的漂亮 人至老年也仍然在意着别人的目光 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个人物 小心翼翼的维持着自己的形象 不能破坏营造出来的回忆 人有时过于的迟钝 没有了年轻的皮囊 好像才注意到岁月的流逝 好像就没了遮掩 才能面对自己的一切 但有的人永远看不见自己 如果每个人都以 不晓得什么时候就没了的心态过每一天 应该会很肆意且充足 ❤️喜欢威尔弗对于美的执着“为什么总是和我调情?
”“因为你很惊艳 是美丽的事 你不是荡妇 不是小妞 你不是那些讨厌的东西 你是最稀有的物种 你是个女人 露西·柯根”我一下想起了闻香那个和一袭黑裙在音乐里舞动的男人 ❤️喜欢cissy 超级的可爱 碎碎念忘性大也好 拿着花去简房间的时候真的太可爱了 “我知道你不开心 所以我给你带了些花 都是我自己摘的 多漂亮你看 一般是不允许摘花的 特别是林地的花 更是不让摘 可是我就想给你摘些风铃草 因为我知道你喜欢风铃草” 我还很喜欢Cissy被惊撞倒在地 花洒落 威尔弗坐在楼下看漫天风铃花飘散的镜头 只是觉得很美 那一瞬 美丽的事物就算老去凋零飘散 都是美的 只是美得不那么一致 美自有道理 只是你不懂 就以为不美 ❤️喜欢她们认真对待每一次每个人的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加上一个大大的蛋糕和一首祝歌❤️喜欢他们骂脏话 太可爱真的是“接下来我要说的话对你来说有点粗鲁 你他妈只管去做就是了 ”“你就是想这样报复我吗 我可要说难听话了 去你妈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骂之前还要划重点
春光易逝,年华易老,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都要经历从咿呀学语、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到步入老年。
在你仰望别人的时候,觉得,都是那么大岁数的人了,作什么作,能不能不要那么“苏大强”……但是等到你自己的时候,可能却并没有感觉自己有多老,甚至心理年龄会相差二十岁。
每一个时段有每一个时段的美好,青春是美好,但会莽撞,冲动;上了年纪是行动迟缓,但是有经验。
所以就像电影里所演,你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
不必苛责,一切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天。
当人生走向夕阳,我们如何去面对爱。
“我们怎么做?
忍受。
为何不是原谅?
”“人为什么会变老?
因为人就会变老”就像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最终的幽默。
他们已经八十多了 如果不抽烟他们能多活多久?
一周?
说不定这一周还下雨。
他们已经八十多了 如果不抽烟他们能多活多久?
一周?
说不定这一周还下雨。
这不是一部浮夸的电影,节奏把握的非常棒,主角的演技表达了很多东西,省去了语言上的一些无谓重复和情绪外露。
看懂的人会觉得恰到好处 看不懂的人会觉得沉闷相比于傲慢与偏见 现在更爱四重唱
爱与音乐都很美,还有大自然。
最美最美,最美最美。
为什么要看轻它,看不清它的价值所在?
音乐,这样平易近人,又这么美。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如果能体味到其中那甘醇的美,那就已经是得到了造物主无比的青睐,是最幸运的人了。
这部四重唱,以及之前的纯真年代,都让我有一种离爱情非常近的感觉。
纯真年代诉说了爱情的沉重,四重唱则是爱的飘忽与解脱。
我们可以犯很多错误,虚度一生,基本上,所有人在见识到终点之前,总要后悔。
每一个决定,都让人后悔……但是又能怎样?
有趣的是,即便我们无法放过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在结局之时,爱情却会意外地宽容。
不再有那样喧嚣的期许,激烈的不安——有什么还值得辗转反侧?
太多的未来都变成了has been,要在意吗,要计较吗,也许下一周你和我就死掉了哦……那个时候的你和我,又老,又美。
那个时候的我和你,终于可以不再计较,宽容又舒展,我们在KTV里怎么唱的来着?
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往前一步是颜面尽失,狼狈不堪。
背后是灯光璀璨,光辉与成就倏忽而逝……衰老面前,什么还能定义我们的存在?
曾经属于我们的一切都已在剥落,在衰老面前惊慌失措,心惊胆战,恐惧地瞪大双眼……然后在人生最后的百分之五,突然明白了活着是怎样的一件事情。
爱情压轴出演。
终于能轻描淡写地说一句,OK。
感谢春日影展这个活动,让我能够知道和观看这部电影正好我是一个古典音乐,又是歌剧的学习者,所以对电影里面的歌剧片段或者其他古典音乐片段都看的精精有味。
这部电影就像是导演心里面的乌托邦,整体电影的色彩是偏暖的色调,在森林中央有一个别墅,别墅里面都是住着最顶尖的老艺术家,他们老了以后都能受到最悉心的照顾,偶尔闹点小情绪但是生活大部分时间还是和老友之间开一点音乐沙龙,组组重奏,组组重唱。
平时还有跳舞老师,私人的泳池。
导演的第一个思考来自于把歌剧和Rap比较,他心里面可能也觉得这是变老的艺术,导演只是有一两个镜头给到了家人,电影主要矛盾还是来自于功成名就的女高音歌唱家是否愿意加入四重唱和以前的丈夫和解上面。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只能算是中等的电影,第一个理由是,这部电影对于不是学音乐和歌剧的朋友来说太不友好,因为基本上通篇都是堆砌的各种咏叹调台词里面更是古典音乐知识。
如果没有一定的古典音乐基础会很乏味。
第二,是剧本的平庸,我看到一半已经知道了结局是什么和大概讲了什么,剧情也是老套的老友之间做了很多让她感动的事又重归于好。
我能感受导演在尽力挽回。
四重唱 (2012)8.12012 / 英国 / 剧情 喜剧 / 达斯汀·霍夫曼 / 玛吉·史密斯 汤姆·康特奈
(一)要是有希望,谁还结婚啊 (二)我在当演员的时候,买彩票中了六千万,然而,买完就忘了。
知道中奖的时候,已经超过兑换期限了。
令人感叹吧。
毕竟别人的事,你们感叹几句就完了,可落在自己头上,我就难受得每晚买醉。
后来在小酒馆遇上个姑娘,她养的仓鼠死了正伤心。
和她一起看个电影,里面的仓鼠也死了,我就安慰她,安慰着安慰着就结婚了。
我那时候也很失意啊,要是得意的话,当时就不会结婚了。
(三)像我们这样的三流,只要开开心心做事就行了
(劇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與廉頗相反,《黃金花四重唱》(唱快人生;Quartet)的女主角Jean的歌唱事業高峰已過,自此封口,因為她只想停留在最光輝的時刻,不欲獻醜人前。
但看老戲骨演戲,臉上皺紋都是真的,每一絲都在說故事,不像那些這邊化老妝演戲,那邊拍護膚品廣告的年輕明星。
導演德斯汀荷夫曼年過七十才首次執導,拍的就是「尚能飯否」的故事,輕輕鬆鬆,跟年過八十仍然挺直腰骨的硬漢奇連伊士活迥然不同。
場景設在一個專為退休音樂家而設的安老院裡,住有曾經風光一時的樂師、指揮和歌唱家。
為了籌募經費,他們每年都會演出籌款,但今年有一個皇牌退出,門票銷量大跌。
另一方面,當年的皇牌歌唱組合三缺一,還欠Jean。
好消息是她要搬進來了;壞消息是,她是男高音Reginald的不忠前妻,反臉多時,而她也決心收山。
因為是老人院群戲,不少篇幅描寫其他音樂家排練的過程,熱熱鬧鬧。
主軸卻是Jean和Reginald的感情線。
黃金組合另外兩人是拄著拐杖仍然口花花的Wilf和返老還童的Cissy,負責搞笑,十分搶鏡。
大陸網民說相對《那些年》一類「小清新」電影,這戲就是「老清新」了。
問題不是夢想,而是甚麼夢想都實現了,更過去了。
Jean就是無法釋懷。
Wilf和Cissy則是一笑置之,反正都是最後一程。
Reginald不能釋懷的卻是Jean,離婚多年一直單身,最愛也是最痛。
為了保持喜劇的調子,感情線和Jean如何面對巔峰已過的心態轉變兩部分篇幅太少,兩個老人重聚後之關係轉變也來去甚快—— 懷舊、餘恨、追悔的內心戲,正是飾演主角的Maggie Smith和Tom Courtenay這些國寶級演員大顯身手之處。
人生走到差不多只能回首的階段,如何轉念、如何珍惜?
現在的處理像一口氣乾掉醇酒,不免可惜,應該給他們多點時間迴旋細味。
(原載於am730「730視角」,2013年06月03日)
不婚不育,老了一起去文艺养老院吹拉弹唱,这片其实是:资深豆瓣用户的终极人生理想。
还行
越到后面越没劲,看得人直瞌睡
音乐很棒,尤其是尾声的那场音乐会,为了听最后的《弄臣》唱段第一次把工作人员名单都看完。
达斯汀·霍夫曼指导的电影,一看之下以为花了眼,他不亲身出演真是可惜了~不过还是很喜欢这种风格,娓娓道来的表达情感。难以接受的是老年人慢节奏的生活给片子带来的暮年气息,虽然他们还富有余热...
2024.11.30伊索活动。从开头就能看出团队里有古典音乐真爱,画面和音乐的节奏掐得极好,片尾的艺术家老照片也是敬意满满。至于故事本身,美化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虽不复当年的巅峰,但仍然满怀对音乐的热爱,抛开顾虑登上舞台,算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吧,一种非常理想化的皆大欢喜。听说部分取材于纪录片托斯卡之吻,感觉对照观看会很有意思。
通透明亮温馨到像是一切才刚刚开始
火叔也可以这么萌哒~
British only.
当世界尽可拥有,愿你陪伴我身旁。
#豆瓣春日影展# 第二十一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的豆瓣春日影展计划也将告一段落,庆幸最终的休止符是由本片划上,它留给我了一个熨帖、恬然的收尾。和刚刚看过的《晚期四重奏》不同,本片的影调格外明媚且充满生机,丝毫不像是在演绎迟暮老人的故事。这些老人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之际,仍体面、倔强地活着,仍有对尊严和原则的执着,这与诸多亚洲电影中对老人形象的处理大相径庭,倒也反映出了东西方看待死亡、衰老等观念的区别。我不禁联想起了此次疫情中的一个报道,一位不幸染病的老人带着手抄的琴谱住了院,最后离世时,他的琴谱也不知有没有顺利归还给家属……人都会老去,我们应对生命更有敬畏之心才是。
"We both get very old.""Then let's get married." 最美不过夕阳红,感觉特别好,真好听,果然艺术是人类唯一能在宇宙中留下的东西。老太太还是那么适合毒舌!今晚在资料馆,人不多,第一次亮灯以后没有人站起来,所有人都看完了片尾的照片,然后鼓掌。
很让人感动。只为那一刻的尊严
wat??
没有涉外大酒店好看
看到中途还是有点乏,剧本过于偏向人物关系,大的命题都没展开,好在清汤还是可口的,看一帮老戏骨聚在一起,也挺开心。
⒈因资料馆7月份放映此片而得知这部电影(真是难得看到一部达斯汀·霍夫曼导演的作品);⒉不禁遥想自己的老年生活:那时候,我应该还会继续爱/看电影、爱/听音乐,应该会成为一个老顽童继续和小孩玩在一起?⒊人人字幕组厉害了,竟然备注了把很多名曲、歌剧名(选段);⒋不要轻易去伤害你所爱的人!
松散拖沓,再好的表演也掩盖不了拙劣的导演
老小老小,可爱至极
老头老太们唱得很用力。可讲故事也够不走心的。就知道这种片子会豆瓣高分。呵呵,大家装逼愉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