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歌手冈德曼
Gundermann
导演:安德里亚斯·德里森
主演:彼得·施耐德,比亚内·梅德尔,亚历山大·谢尔,米兰·佩舍尔,希尔玛·艾奇霍恩,安娜·乌特伯格,索斯藤·默滕,阿克西尔·普拉尔,克里斯蒂安·斯基宾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8
简介:该片是关于前东德歌手格哈德•冈德曼动荡生平的传记电影。冈德曼白天在露天煤矿驾驶着挖土车,但晚上却作为歌手登上舞台,以自己创作的音乐感染他人。他以生活和生死为题材,却也涉及政治和社会批判主题。凭借其颇具个人化和真实感、既忧郁又富有诗意的作品,他成为八十年代东德地区的大众偶 像,但也时常遭遇同上级的冲突。甚至在两德统..详细 >
一个闷骚男工人的艺术与人生成长史,男主角演员刻画很逼真
音乐特别好听
说实话,我是看到中间偏后才看懂这电影是双线叙事。并不是没有发现不对劲,只觉得一些地方不符合逻辑,单纯以为是跳跃性的叙事,后来仔细想是因为它没有明显的“分割线”造成的,而且多数也只是平凡琐事,没有连续性也正常。这也是电影从4星降到3星的原因。涉及政治,政治立意却不明确,音乐非常好听,是加分项。说它打趴了《无主之作》,我不懂。
叙述有问题 时间线很混乱 我想这些经历 所有走过苏联模式的国家里的人民都经历过 事后 人们轻而易举的能指责别人 却忘记自己制造的苦难 为自己开脱
虽然影片涵盖了音乐家庭政治东西德斯塔西等各个方面 但看完后满脑子都是Krupp公司的那个斗轮挖掘机 不亏为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 应该是bagger 293 电影中的几个镜头让这台挖掘机呈现出了极其巨大而又孤独的美感
主人公是劳工歌手,可惜音乐风格太平庸
比蚂蚁森林偷能量还要无聊
闷
65/100。可能这种闷片才是德国电影最常见的打开方式。全片从一个有着音乐天赋的煤矿工人和他的乐队入手,却重点讲述的是在两德尚未统一的历史大背景下,主人公遭遇的各类情感风暴以及他做出的一些与政治有关的选择和他后来对此的态度。仿佛天生就有哲思细胞的德国人把这个故事讲的深奥又晦涩,两天时间线不明显的剪辑使得故事很难被吸收,对观众十分不友好。相比于在劳拉奖上被血洗的《无主之作》来说,这部确实是被吊打的,唯一可以拿出来说说的可能就是在后者中不太突出的演技——亚历山大·谢尔的表演生活化但也不失闪光点,除此之外这部电影里的歌曲确实乐感很好。 @2019-11-28 03:09:24 @2021-12-23 01:08:40
大场景的色调很喜欢。但剪辑真的对不了解这段历史和冈德曼的观众非常不友好。
每首歌曲都是一首诗。在那个76-84年代的东德,每个都是施暴者都是被虐者。
8.歌词写的真好,让我再次惊讶怎么有人懂得这样运用文字,内心如此丰富,才思真是如泉涌般时刻都涌出来,可能有些人真的是带着使命来的。充分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挣扎,而不是简单的批判,个人的选择有时候是很困难的。
与自己和解?
他的歌真的很好。然而在铁幕之下,在监视和告密之中,民谣里的诗意,显得格外沉重。每个人都是特务,每个人也都是受害者。没有人是干净的,没有人是无辜的。幸好铁幕垮了。
类似的题材我看过不少,几乎没有什么突破,而人物多面描写方面又似乎断裂的很生硬。
过于沉闷,只看了1个小时。
天真的工人歌手,人们只会记得你为史塔西做过事,哪管你早就被他们开除出党。
歌好听,形象也不赖。
并不“好看”,德国风格的精确、隐忍展现东德“小粉红”的罪与罚,最后他将自己的错误归结于“我没有个人空间,认为其他人也不应该有”。德国总是出这些人:弹古典乐的纳粹、理想主义斯塔西还有一丝不苟还原他们的导演和演员。
告密文化当然是不可取的,会被对手当作道德污点来无限放大乃至摧毁整个事业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