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很多的评论,都觉得各抒己见、言之有理,评论的很到位。
在这里跟大多数楼主也有很多的共同感,很赞同他们的观点。
最初我也只是随便看看,后来发现挺不错的,让我流眼泪的电影很少,而这时其中的一部流眼泪的电影。
我在这里不是要评论什么,主要还是表达一下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
首先,我对低于7分的电影不怎么感兴趣,低于7分的电影我一般不看,但这是个例外,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不应该是这个分数。
现在有这么好的电影不多,那些庸俗低级趣味的电影多如牛毛,严重失去了做为一部电影的意义,因此,在这也很赞很推荐这部电影。
其次,这部电影里很多的情节,很多的场景让我回想起当年的情景,很有感触,也很怀念!
我青春年代比电影背景年代晚十年,但正如有人说的“大家的青春情感故事大抵差不多”,电影里的很多故事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也是让我对这部电影有共鸣的一点。
拿着CD机,听着四大天王经典的歌曲,是一种无限的享受和陶醉。
看到那语文课本时,油然而生的一种熟悉感,仿佛回到了从前的过去,高中那时也是这样的语文课本,课本里都是诗词文学。
看到董啾啾老爸去世和夏静寒奶奶进医院,让我想起从小就很疼我爱我的奶奶,总是把最好留给我吃,即使有了老年痴呆也还惦记着我吃的不好,可是,在那年春节她却安静的离去了。
看到邓小平的去世,全体起立默哀,我也想起08年汶川大地震,也正是即将高考的那年,全国人民为之鸣炮默哀,沉浸在悲哀中的同时对生命的尊重和哀悼。
当看到夏静寒抱着吉他沉浸在自己的歌声里,想起自己大学时经常自己一个人或者和两三个同学,一起在寝室或者楼顶抱着吉他弹奏,虽然不是很会,但很认真、很沉浸。
其实,最主要的是电影中男女主角的故事让我想起高中时我喜欢的一个叫珍宝的女孩子,她是一个文静腼腆又开朗的女孩子,每当觉得学习枯燥的时候,经常偷偷的回头看她一眼,活着拿着一面小小的镜子照着看着她,每次做广播体操时总是并排的跟她站在一起,虽然很少跟她说话,但跟她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心里很甜美。
可是,一直这样,直到毕业也没鼓起勇气向他表白过,甚至和她一起合过影,最后只是送给她一张我的独照。
我记得那时我还为她写过一段话并贴在我的课桌上: 有时候, 我希望你能看到我浅浅微笑的样子, 在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懂得我暗藏的悲和张扬的喜, 可是,我总是这样, 一不小心就让自己一览无余, 就像这树梢上的一滴红, 一不小心就让自己醉了整个冬天!
我觉得这电影里的歌也很好听,歌词也写的很好,也很想唱这首歌给她听,希望她能过得很好!
电影中六个即将毕业的青春少年内心的叛逆,他们为兄弟两肋插刀,不需要任何理由为他拼命,为了他的梦想而甘愿做垫背,几个哥们在一起畅怀理想,尽情发泄内心的压抑……这是真正的友谊,很值得我们去珍惜!
故事中很多情节很感人,好多次都流泪了,结尾也说的很好:“青春最美的不是梦,而是与你追梦的人!
” 初恋正因为未满,才会让人觉得圆满,才会让人念念不忘一辈子。
你经过一阵子,我却怀念一辈子!
开篇的老电视、老港乐以及刚火的阿妹一下就把人带回到了那个时候,1997年。
那一年中国发生了两件的大事邓小平去世和香港回归,当然我没有多深的印象,那个时候我只有5岁,所以这一切都是从课本和影像资料了解到的。
除去时代背景,男女主人公的生活与我们又何其的相似,或者说这十几年来学生的生活真的是千篇一律,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清华北大是多少人心中的 两座大山,我当年没有那么优秀,但家人对我也是有重本的要求,所以每天学习再学习,所以我们容易情绪激动、叛逆,跟家里人永远没有好脾气也几乎没什么话,一说话就吵,很开心我顶过来了,片中我不知道女主最后的高考成绩成绩如何,但怎么说都希望她成功。
当然我们和电影不同的是,我们的故事远没有那么精彩,所以会特别感动于女主2和寒那种淡淡的喜欢,还有寒和凡那种一切一起担的兄弟情以及为了自己的梦想敢于追求的勇。
相比于自己,当初真的是窝囊,喜欢一个人却不敢说,导致一切被扼杀在摇篮里,虽然寒也是没有说,但至少他行动了,送张雨生的磁带、一起牵手唱歌。
不过或许这就是青春吧,不完美有遗憾却更值得纪念。
说回电影,这是新导演拍的,刘德华监制、新演员出演的,这个质量绝对对得起这个故事了,年代背景、青春期的微妙触动、画面的调度都做的很不错,至于里面的港乐元素 是因为刘德华监制吗?
像梅艳芳、张雨生致敬?
还有台湾新声音计划,我挺好奇港台的东西在那个时候真的那么深入内地吗?
而且还是重庆,或许是自己没经历那个年代吧,不了解,但我很喜欢这样的桥段,年代感很重。
几个演员表现也可圈可点 ,特别是张含韵,好像好几年没听过她的消息,差点都快忘了这个当年唱着酸酸甜甜的女生了,现在看来几年不见有进步,唱功也更好了,两个男主角新人,很希望他们有机会继续发展下去,演员真的很需要新人,如果电影成功了,会更钦佩刘德华的,因为又为中国影坛输送了一些人才,哈哈最近很多新导演出来,票房都不错、质量参差不齐,但怎么样都是一个好现象,华语影坛需要新血液,所以我很敬佩那些能带新人出来的人也更精品那些靠自己拼出来的人!
看过电影之后,感觉导演还有整个团队还是很有诚意的。
新导演刘娟很想讲一个感觉人的故事,所以安排了很多悲情元素,实际上有一些传统悲情元素是可有可无的,甩了这些固化的东西也许更有新意。
像《那些年》台湾导演就没有这些。
从整个电影节奏来看还有些不统一,时快时慢,没有一种连贯性,应该剪的更流畅些。
电影很接地气,如果能让主演们多说几句四川方言也许会更有味道。
对于超女出来的张含韵的表演还是满意的,看得出她下了很多功夫,她那张青春的脸会给人很多回忆。
本来以为会是一部烂片,看完了感觉真的不错,喜欢回忆青春的朋友真应该看看。
就不明白为什么的时候好看一点的片子真的票房不高,像有些烂片票房会很高,这也许就是有中同特色的吧。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类型的电影,很小清新,虽然不排除有些情节看起来很老套,但是青春的魅力是深远而持久的。
看的时候,我笑着,哭着,至少在这里我看到是在高中时候,在高考的标版下,一颗颗活力想奋进的心,一段想追到自己梦里情景的步伐,我感叹校园爱情的美好,有时应该说是短暂,但是不管是他人的自己的,那种甘甜是纯粹的。
喜欢里面的友情部分,朋友就是这样,即使有时候无法相互承担,但是想说的是,至少你需要的时候,力挺到底,宁愿自己伤点,也不愿看着朋友难过。
这是最单纯的友情,只是现实中还会剩下多少。。。。
青春年华,不必感伤,走过了,不管以后会不会有,但是记住这些陪你一起经历的人,这样就足够了。
同样是青春励志,比欧美青春片多了一份严肃内敛,比台湾青春片少了一丝呻吟矫情。
可谓是内地标杆之作。
电影挑不出什么硬伤,新人演员表现中规中矩,没有发生用力过猛的惨剧。
张含韵不需要表演,她那张欲说还休的脸瞬间就让所有男生想起自己的初恋。
电影拍得干净利落,情感也很充沛,正常人应该都会有共鸣。
除了我这种发育比较迟缓,高中情窦未开的奇葩以外。
另外我要吐槽下:为什么乖乖女总是便宜了痞子男?
叫我们这些老实男娃娃情何以堪???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回忆,每个年代也都有属于每个年代的青春记忆。
由刘德华监制的电影《初恋未满》讲述的是80后的青春,六个拥有梦想的高中毕业生在高考前夕为了各自的梦想而执着努力,其中充满了阻碍、充满了伤感,这不排除影片的戏剧化要求,但是真实不变的是那破旧的录音机、那一首首90年代的伤怀音乐、那带着青涩的笑脸和若即若离的初恋。
导演想要用一种充满了朦胧、梦幻的感觉描绘这段青春回忆,不得不提及的是影片中运用了很多艺术手法来营造一种唯美、含蓄的氛围,让初恋多了一丝幻想,让青春多了一丝憧憬。
或许这就是女性导演对于那段美好时光的留恋,即便酸涩、即便伤痕累累,但是那段不可替代的青春仍然充满了甜蜜,这份甜蜜来自兄弟情深、姐妹情谊,来自欲求未满的初恋。
一、细节彰显梦想的激情昂扬六个年轻人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每个人都在为了心中的梦而努力奋斗,即便有过退缩的念头,但是在朋友的鼓励下都顽强地撑了过来。
影片的英文名叫《Singing When We`re Young》,在我们年轻时请尽情歌唱。
唱歌是男女主人公共同的梦想,影片的核心也是为了要参加港台新星的选拔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谓是经历了千难万险。
导演用如梦的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充满热血的台词和具有年代感的音乐向观众展现了一幅美学画卷。
在影片开头,渐起渐浮的画外音便向我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1997年,这是一个拥有了国民回忆的一年:香港回归、三峡治水、邓小平去世、重庆成为直辖市。
导演选择在重庆拍摄这样一年发生的一件小事,勾起了观众对于那一年的回忆。
90年代正是掀起追星热潮的一年,女主角董啾啾则是那个时代中学生的典型代表。
影片中有一段她在卫生间模仿阿梅的镜头,导演用很精细的特写记录啾啾的换装过程,捕捉她模仿阿梅演唱时的细节。
接下来的情节有点戏剧化,啾啾想象自己像阿梅一样站在了舞台上,她开始像阿梅一样自信地演唱,在这个过程中她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导演用蓝色的强光、空明的音乐来表达女主角梦想的展现,母亲的敲门声又再一次将女主从幻想中拉回到现实。
导演意在对比梦想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
本片不同于《怦然心动》、《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这样的青春电影,导演想要表现的不单是男女主人公的初恋情愫,相反,导演重点表现的反而是不散的友谊、努力追寻的梦想和忘不了的青春。
罗凡想要劝夏静寒参加歌唱比赛,夏静寒毫不领情,在一番劝说之下激怒了罗凡,他点着自己的胸口对夏静寒说:“夏静寒我告诉你,这比赛你就得给我去!
你还得去台湾出专辑,开千万人的演唱会。
老子这辈子办不了的事你就得替老子办了!
你是夏静寒,我兄弟!
”这段话看似平凡,但是每一个字都戳中泪点。
这就是兄弟之情,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修饰,只是那一句“我兄弟”就让观众再也承受不了。
兄弟就是在你想要放弃梦想的时候拉你一把的那个人,兄弟就是那个永远在你背后默默支持你的那个人。
僻静的街道、昏暗的灯光、被水洼侵泡的海报、两个干瘦的少年,这样的画面不失违和感,但是压抑的冷色调让观众怨气无法释放,只能与主人公们一起黯然神伤。
二、音乐释放年代的青涩记忆影片中最经典的是那一首首充满了80后、90后青春记忆的歌曲,音乐是表达情感的最佳途径,也是导演用来表现年代感最完美的选择。
影片开头电视上就播放着郑伊健的《友情岁月》,相信这个旋律对于80后来说是相当熟悉的,然而这首歌曲也表达了导演对于高中时代友谊的解读。
忘记对错,怀念过去,不管曾经朋友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在哭笑间都会过去。
就像啾啾和韩霞的矛盾,在肩靠肩的谈话间便烟消云散。
就像寒和罗凡的矛盾,在一翻热血沸腾的激励中变成了相拥而泣。
这首《友情岁月》或许可以看成是后续情节的铺垫。
几个小伙伴在歌厅K歌的情节更是展现友谊的最佳时刻,紫红的色调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气氛,让整个影片的基调得到了缓和。
然而此时的平静也是为了突出后面啾啾家着火的紧张与痛心。
一首小虎队的《爱我就跟我走》彰显了青春活力,彰显了年轻人冲动的性情。
音乐戛然而止,罗凡因为醉酒而晕倒,所有人的情绪变得紧张而担忧,这样的缓冲才不会让砂锅爆炸事件显得突兀。
然而,音乐的戛然而止伴随着晕倒、爆炸等激烈事件的发生,更加喻示着青春的释放需要限度,任何不顾一切的激情都需要付出代价。
导演在此表达了一种对青春的伤怀之感,但是在用镜头语言来表示这种情怀的时候却不带有任何悲伤的情绪,而是用火灾现场的激烈和出租车中的温情形成对比。
啾啾的爸爸为了买walkman而出了车祸,热爱音乐的啾啾每天都要带着随身听,而放在里面的磁带不是张惠妹就是梅艳芳。
在婚礼上,幻想过自己无数次站在舞台上的啾啾终于站在了麦克风前,但是从未有过的紧张感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一阵刺耳的耳鸣声过后,啾啾的脑海里浮现出阿梅演唱《歌之女》的画面,她重新找到自信,并且用天籁般的嗓音完成了演唱。
导演直接用阿梅MV里的画面剪接,并与啾啾演唱的画面呼应对接,这样的处理手法将啾啾这个平凡的女孩与阿梅对等,表现了导演对于梦想实现的美好祝愿。
歌词中的“她是我,当天的她今是我”也与影片情节相呼应,可以说影片中的背景音乐都不是凭空加进去的,而全部承载了导演的意图,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给观众带来了感官上的美学享受。
三、镜头凸显人物的悲喜情绪导演刘娟作为一个女性,并不像陈凯歌、张艺谋这些导演喜欢用霸气、宏伟的色调和音乐来表现一种情绪,在镜头的运用方面也不如《满城尽带黄金甲》那样讲究排场,而是在镜头中融入一种细腻的情绪,有条不紊地展现80后的青春、90年代的记忆。
啾啾家里着火的时候,啾啾母亲因为担心女儿而不顾一切地冲进了屋里,但是出来的时候,灰头土脸的母亲手里只抱着丈夫的遗像。
导演特写了已经碎了的镜框玻璃和母亲受伤的手,透过破碎的玻璃可以看到父亲安详的微笑。
母亲冲过去给了啾啾一个耳光,玻璃碎片掉落在地上。
导演拍摄了玻璃掉落在地上的镜头,就好像母亲的心也碎了一地。
这组镜头可以理解为是一组隐喻蒙太奇,碎了一地的玻璃隐喻了母亲破碎的心,也暗含了家庭的破裂。
在表现啾啾和夏静寒的初恋时,导演总是用一种平缓的态度去对待。
寒拉着啾啾的手在街上奔跑,画面放慢速度,就好像在他们的世界中时间是静止的,他们都希望对方在彼此心中多逗留那么一刻。
导演近景拍摄寒的笑,拍摄两个人不小心分开又紧紧相握的手,更是展现了一种难舍难分的情绪。
在寒和啾啾练歌之后,他们互生情愫,在两人的唇瓣将要碰触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昏黄的灯光呈现出了温暖的色调,让两个人的嘴形成了一个剪影,音乐、灯光、镜头共同营造出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我和寒初恋就在浮出水面的那一刻,画上了休止符。
我在歌声里找到了真正属于我的未来。
后来才知道其实那一年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我们的故事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但我们每个人都还是那么努力地飞扬。
谁叫那一年我们十八,正直青春年华。
”女主角在影片结尾的这一段独白敲击了很多观众的心,影片中的故事也曾发生在我们的记忆里。
导演用最微不足道的故事讲述了80后的青春,也用最美妙的艺术手段展现了唯美的画面。
当主角们将书页抛向天空,当四个帅小伙对着天空大声说出梦想,相信所有人的心都颤了。
伴随着90年代的流行音乐,伴随着变幻莫测的光影律动,伴随着追求梦想的青春步伐,导演用一种美学的手法向观众展现了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梦想。
青春就是用无数个遗憾堆砌而成的,青春就是用千万个不完美组合而成的,青春就是想抓抓不住、想得得不到。
这就是初恋未满,青涩、伤感。
最后用一句描绘青春的经典名言作为结局,青春不老,我们不散。
嗯最近中了现男友的毒,相比于他近两年担任男主的影视剧,我更喜欢观察他在配角时期的表演,今天的第一篇豆瓣影评分享的是2013年上映的《初恋未满》。
是少年的样子啊整个故事还是校园青春片的风格,带着上世纪末的年代感,李现饰演的大伟是四位男生中最邻家的一位,夏静寒忧郁帅气,罗凡霸气内敛,小胖子搞笑可爱,而大伟在他们之中似乎没有什么闪光点。
但他是明明知道对方有刀,明明跑远了,却知道回头而发现小胖子在危险之中而奋不顾身跑去营救的人;是明明跟对手打架一点都没在怕,而在罗凡和小胖子打架时极力拉架的人;他看起来痞里痞气不好欺负,却甘心在需要的时候担任起“自行车看护者”的角色。
四个人的组合中,夏静寒和罗凡各自骄傲,小胖子也是会为了兄弟义气而丧失自控能力的人,而大伟就像四人之间的调和剂,他阳光义气,打架就上,吵架就劝,他喜欢跟哥们待在一起,一起参加罗凡妈妈的婚礼,一起跟隔壁学校干架,一起骑着车奔驰在重庆南山的小道上,与你们一起倒数,看华灯初上的渝中半岛。
死胖子,我来了
这一定是南山!
这该死的令人心动的皱眉大伟黄色球衣的造型心动而熟悉,让我想起了19岁时在球场与18岁的River先生的见面,黄色kappa卫衣,手里抱着一个篮球,他也有相似的脸型,相似的小腮帮,相似的川普,这汗水裹挟着荷尔蒙的味道把我带回了那个19岁的夏天。
青春三连拍
痞气的、阳光的、单纯的大伟,青春中有过你真好
2020年,《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大碗宽面组”的表演着实惊艳了我,尤其是张含韵的戏腔:我这一生漂泊四海,看淡了今朝,月高高的挂无暇……用人美歌甜来形容不过分。
更重要的是,这句歌词很贴近她的经历。
这个1989年出生的四川女孩,在15岁(2004年)的时候,因为超级女生选秀而一夜间火遍全国,之后则是遭遇网络暴力,一直默默无闻,而当她通过“声临其境”和“乘风破浪的姐姐”等节目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时,带来来的惊艳告诉大家,这些年她在努力生长。
她曾在“偶像来了”这档节目中哭泣,原因是减肥的压力,而5年后,当她出现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上时,身材的变化很显著。
一个15岁就出道的高中生,本来星途光明,可是谁知道大火之后是大冷。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就此黯淡、消沉,她却默默努力,转型做演员去中戏进修4年,,补全了缺失的大学生活。
“超女”刚开始的时期,选秀还没有今天这样常见,还需要发短信投票,门槛也低,节目中各种看似奇葩的选手更能说明他们都是真实选出来的。
这个15岁的姑娘,长相清纯甜美,被选出来了。
她的唱功,其实说不上很专业,就是普通通高中生唱的好听的那种,因此也不被业界认可,可是多年之后再听她唱歌,我发现她的进步很大,与专业歌手相比毫不逊色。
正是这些,让我对她产生了好感。
越努力越幸运,不曾起舞的日子就默默努力,终有一天会惊艳众人。
以上便是我看这部电影的出发点。
接下来就是对电影本身的评价了,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只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是故事情节上,叙事比较完整、平实,比起那种动不动就“堕胎”的烂俗设定来,这种高中生活才更能代表大多数人的经历。
其次是演员的表演,说实话,我好像看不出演技好坏,觉得表演还是挺自然的,24岁的张含韵演18岁的少女,很自然,甜美的长相很招人喜欢。
再次是故事背景,1997年,香港回归、重庆直辖,都有体现,这是导演(重庆人)对自己青春的回忆。
重庆作为拍摄地点,让我觉得清切,中间方言的加入,也让电影显得很接地气。
电影的取景地在重庆电厂中学和北碚的重师校区,更拉近了我和电影之间的距离。
当然,电影也有缺点,比如每次电影里全校男生冲过去打架的壮阔场景,我觉得有点失真。
哥们义气之类的煽情,我也有点瘆得慌。
不过,这是导演第一次执导故事片,已经很不错了,好像还拿了奖。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和那些浮夸的、被赋予“青春”名义的疯狂行为,其实是并不存在的,不要将“逃课”“打架”和青春划等号,它们存在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真正陪伴我们的是那一摞摞厚厚的书和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
18岁的高中阶段,懵懵懂懂的爱意在渐渐萌发,很多时候就是刚刚“浮出水面便画上了休止符”。
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客观的阶段,但我个人认为不应该过度放大,好像青春就只剩恋爱。
高中阶段的这种感情,我认为是“初恋未满”,就像花儿将放未放,是很美好的。
它的美好就在于将放未放,提前开放,可能带来的是酸涩的苦果。
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非常现实的疼痛之作,影片带我们回顾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我不觉得这是一群混混,反而他们是善良的、单纯甚至可以说是向上的一群人。
啾啾一直是一个安守本分的乖乖女,可是每一个女孩都有一个梦,特别是像啾啾这样表面文静,但是内心是非常鬼灵精的女孩子,她骄傲善良矜持单纯懂事漂亮以及非常的具有灵气,当影片的一系列”灾难“降临在她面前的时候,她懵懂不知所措但是又希望自己做得很好,其实她在柔弱的外表下,是一个非常坚强冷静的女孩子,在父亲的去世面前,影片没有放大她的难过,但是她也并没有放弃自己或者一味的沉浸在悲伤之中,只是拿着父亲给她最后的礼物缅怀父亲,看得出父亲是一个非常疼孩子理解孩子的人,而啾啾也好像跟父亲比较亲,但是母亲其实是有点怪啾啾的,如果不是啾啾的生日,她的丈夫也不会出那场意外。
可是母亲又是一个非常爱孩子的人,当她的生活只剩下啾啾的时候,她就开始对啾啾过分的敏感,跟中国大部分父母一样,从来就觉得孩子应该去上清华北大应该按照她所想的那样去做,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忽略了啾啾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忽略了啾啾也刚刚失去父亲。
在跟母亲说着那么难听的话时候啾啾都没有反抗,但是母亲说了她最好的朋友不好的时候我有明显的看见啾啾的眼神表情的变化以及鼻子眼睛一红,她为了自己的朋友唯一顶撞了母亲一句。
看着真心酸,因为年轻的我们总是把朋友看得那么重要。
有人说导演把太多的”大事件“放到了影片中,可是你们怎么知道没有人这样子生活过,甚至有人比这些更惨的青春,特别是像啾啾这种校花成绩还好,不过导演最后安排的结局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当时猜测来说应该是啾啾终于感到,结局一片欢快,但是并不讨厌这个结局,甚至是欢喜的,青春本来就应该有点大事件的疼痛,让人成长,表白的时候一句”我恨不得天下所有人都像我一样保护你“戳中泪点,曾经何时你也这样爱过一个女孩,你也对她说过同样的话,曾经何时你也被这样一个男生捧在手心,你也为这样的话痛哭不已。
夏静寒是一个难得的成熟男孩,他知道自己的现况,而啾啾有美好的未来,当他最后说”可是啾啾 现在的我 一无所有“的时候,他真的珍惜要命了对于这个女孩子。
导演很棒,在细节上做得很好,在道具感情上都很细腻。
总的来说,很喜欢,很感动,很疼痛,很赚泪。
其实我不怎么看国产青春片,因为总感觉太浮夸而且完全背离真实的生活。
不过在我看来这部拍得还算清流,虽然也有很多缺点,但也算是最接地气的一部了。
故事发生在1997年,迷雾总也散不去的重庆北碚,老旧斑驳的房子重重叠叠,与嘉陵江上的船只相望。
这个城市大概天生就充满了怀旧复古的气息,藏满了故事。
香港回归,邓小平去世,股市浪潮,那一年有很多大事件发生。
整部电影没有明确的开头也没有清晰的结局,甚至你都不知道主线到底是怎样的故事。
女主是张含韵演的,真的清纯又美得没有距离。
男主也是属于那种普通的好看,但是瘦瘦高高,笑容温暖,你在人群中总能第一眼注意到他,就像是我们每个人在高中都会忍不住在放学路上期待遇见的那种隔壁班的男生。
他们只是非常平凡的高三生,在各自不圆满的家庭,亲情,友情爱情,高考和梦想之间纠结浮沉。
就像女主所说的,我们的生活其实像尘埃一样微不足道,但那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这些小事就是全部的青春。
爱情并不是主线,反而母亲从对女主的强制转化为支持,男主和男二之间的兄弟情那几段看得挺让人动容的。
虽然这片里面还是没少得了打群架,不过放在那个流行古惑仔的年代,也还算说得过去。
总的来说,槽点有,触动的点也有,总体来说不浮夸,算是比较真实接地气的青春片吧。
而且里面还有李现全程做一个帅气的背景板,嘻嘻嘻
看完脑中只有两个字:可惜。很多地方有想法但是没处理好,所以觉得粗糙。很做作的演技,看得全无想法只是困。喜欢罗凡,然后他莫名其妙打了个好基友的酱油再然后莫名其妙为了女主突然耍泼,吓死我了。
一大群人窝在株洲看的
又是小清新,又是温软青春的小女生。淡淡的忧愁,过不去的高三生活。幸好还有歌可以唱。
缺点多也掩不住我的爱
对故事背景的交代刻意雕琢地有点过分了.好似导演有着要把属于那个时代所有的东西都一一呈现的野心.之所以没让观众觉得太画蛇添足也就是基于它浓浓的怀旧味了.青涩的校园爱情故事让主演们的表现没有想象中拙劣.在致敬青春的众多电影中还算是有诚意.导演的场面调度也比较用心.既如此.还是不应该苛求太多
绝对是上半年一水儿青春怀旧题材里拍的最贴切情感最充沛的一部,虽然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憾,但那些看都没看就给一星的人,不客气的说,你们也就这点出息了,多一星送给你们。
韩霞可爱多了
还不错啊,挺好的。很有青春气息。
歌被用烂了
中规中矩
蛮好的,故事单薄演技浮夸不过倒是很贴切,一心高考的年代,仿佛什么事情都惊天动地。
这导演是要把高中生拍得多愚蠢才满意啊。以后但凡电影中出现女生遇流氓男生救美,爸妈离婚小孩儿暴躁,兄弟为了女人打兄弟这类桥段,都一分没商量。
青春最美的不是梦,而是与你一起追梦的人。基情比爱情更伟大。偶尔几句关于兄弟的感性热血语句让我恍惚以为看到了空间名言。张含韵的独白真不敢恭维,怀念的手法和80后挺像的,还好导演不像80后那老娘们那般作和矫情也没有人家自恋。
重庆版《那些年》。情节略显拖沓。
即使只有6.4分,也觉得网友们都手下留情了。
之前看片名简介觉得会是很烂的一部片子,试片会看完后觉得是可以推荐大家去影院看的一部片子;也是一位女导演的作品,比起《致青春》觉得后者是一部点到即止的小清新,张含韵的表演挺让人意外的,剧情前面比较拖沓缓慢但是后面挺紧凑。喜欢最后那句台词:青春最美的不是梦而是与你一起追梦的人!
哎哟,不错哦
没看过的不要跟风评价为内地版《那些年》,故事完整,静下心来看,最后录音室唱主题歌的时候相信能引发你的共鸣,回忆起你的青春故事
青春最美的不是梦 而是和你一起追梦的人
青春不再了,张含韵都长成这样了,嗓子都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