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个行星地质的研究人员,最喜欢的电影还是{星际穿越},首先这类电影是得有一定门槛的,中间的一系列知识或多或少得有一定的了解,而且电影必须得严谨,我说的严谨不是各位说的剧情的严谨而是科学方面的严谨,比如杨幂演的一部电影{逆时营救}想学国外电影平行空间的故事,但是你的故事那个根本就不叫平行空间,是有悖科学理论的,再说说这部电影,首先它的科学内涵,超新星爆炸会发生咖玛爆如果你对准了它的发射方向的话,地球上的生命一到三年之类灭绝百分之九十九,如果发生没有办法预防,没有补救的办法,因为会损坏你的DNA,而且死去的时候都会极其痛苦,补充一下我们不能预测超新星的爆炸,因为它是以光速传播的,所以有可能下一秒地球就完了,而且天空中每天都会发生超新星爆炸,只是伽马爆的方向没有对准我们而已,而且我们又证据地球上曾经有过生物的大灭绝是因为超新星爆炸。
不过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就是他对科研精神的描述,对探索未知的那种无畏的精神,一般普通人是感受不到,电影里有句话我特别感触,“人类要延续下去,必须有一部分人要有勇气牺牲去探索未知”差不多就是这样吧。
以前小时候我总是觉得我会老死,但是现在我真的觉得宇宙真的太不适合生命生存了,就算是地球,来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方式真的太多太多了。
就像我们检测到太阳的发射的中微子比理论计算的少了三分之一,这个数据一直不敢对外界公布,知道后来有科学家证实了那少的三分之一的原因,就比如2017我们第一次观测到了太阳系外的天体进入太阳系。
阴差阳错的,我看到这部电影,前前后后看了一些关于这个片子的报道,好奇剧组是如何用八万块钱拍出一部科幻电影。
据说(注意是据说),导演拿着剧本前前后后找了很多公司投资发片,但是科幻电影其实本来就不是电影市场的热门,尤其是网络电影,导演也不知名,剧本写的不错但是没有噱头,没有狗血,没有喜剧,谁他妈看啊,你这剧本前前后后的说了一大堆别人听不懂的话,导演是王人超,王人超?
我还超人王呢?
你以为你韩寒啊,随便一个烂剧本我就给你钱去拍。
所以剧组或者说是导演在没有投资的情况下自己攒钱去拍,听说,中间有一次钱不够,还停了一下,又去赚钱了,哎。
然后剧组没有设备,导演就手持摄影,没有灯光,没有特写。
没有爆炸,什么都没有。
就这样,一部片子算是完成了。
《孤岛终结》上映之后,在美国Raw Science Film Festival上荣获专业长片银奖,并且是电影节上评分排名第二的影片,星云奖雨果奖著名科幻作家David Brin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赞美和大力推荐;入围2017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Miscifi),该电影节被称为竞争最激烈的科幻电影节之一;作为第一部来自中国的独立科幻电影,入围第17届伦敦科幻电影节;荣获第五届美国菲利普K迪克科幻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奖;荣获加拿大CREATION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此外,影片还受到了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邀请,以片段形式参加夏天在巴比肯艺术中心举行的大型艺术展“Into the Unknown:A Journey through Science Fiction”。
今天我也不想聊剧本,我相信王人超用这么长时间去细心修改剧本,能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拍一部小众电影,至少感动我了。
电影中可能真的情节逻辑有些不清楚,但是真的足够了。
王人超用这几万块钱打了多少一线导演的脸。
打了多少投资方的脸。
最近几年电影市场多少热钱不断地滚进来。
像他妈拉屎一般弄出一堆狗血的片子。
所有人都觉得中国电影每况愈下的时候,是王人超这样的导演,让我们看到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大众审美会迅速提高,当那些商人导演还自认精明的热衷于狗血电影的时候。
中国的电影市场终究会让这些投机取巧的人无路可走,
听说是一部国产获奖科幻影片,就专门去看了这部片子,作为一名科幻迷的我来说,潜意识里有一份支持的责任。
看过之后,没有让我失望,在国内这么恶劣的科幻电影环境下,有勇气去拍一部真正的国产科幻电影,这本身就很难得。
从整个故事来看,基于科学精神,讲得通,逻辑还很严密,可以看得出是花费了很多心血的。
虽然从场景和特效上来说,根本不能和好莱坞大片相比,但是万事开头难,我们应该以包容的态度鼓励还在襁褓中的国产科幻电影逐渐发展起来。
个人认为,《孤岛终结》放在同类影片参照系中,可以打到八分。
从整体来看,影片具有非常强的科幻内核,无论从悬念设置还是科幻元素上,都在及格线之上。
影片涉及了多个科幻的主题,比如人工智能,深空旅行,超新星爆发,都是当下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影片中一一铺展开来,概念专业,逻辑严密,完全具备了一部科幻片所应有的科学精神。
这部片子的观影核心可能并不在于它的科幻场景和特效,也不在于其中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概念,而在于在这些科学概念包裹下的人类世界观与情感的深刻讨论。
在影片中,女科学家林夏的男朋友作为人类第一次恒星际旅行探索者,乘坐“神州20”飞向了“南门二”。
后来超新星爆发,世界末日来临,超级电脑TESS判断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活不过八个月,人类需要tess计算药物模型续命。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林夏男朋友乘坐的飞船也出了问题,飞船上还有1000多个深空探索科学家和数以万计的人类胚胎,也需要TESS才可能保住小命。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林夏选择了放弃地球人,拯救自己的男朋友和科学家。
这是一个背离我们一般感受的选择。
至于林夏做得对还是错,我觉得这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只要引得我们对未来深思,这部科幻片拥有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孤岛终结》带给了我们很多在日常生活中被遗忘的思考机会,让我们懂得在这个安逸的时代也应该学会居安思危,正如片中所说:我们背负不起的……是对黑暗前路的无视。
《孤岛终结》,一部中国科幻独立影片,在12月美国加州福克斯片场颁奖的Raw Science电影节上获得了剧情长片银奖,并且是整个电影节评分第二高的影片,还得到了来自星云奖雨果奖得主,著名科幻作家David Brin(《邮差》、“提升”系列)的热情赞美。
同时还传来了影片入围2017年度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和2017年度伦敦科幻电影节的好消息。
科幻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不敢想不敢碰的类型。
每一部好莱坞的科幻大作,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峰,以天文数字般的预算以及令人惊叹的概念,横扫全世界。
也许在任何的电影类别里,好莱坞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挑战,唯独在科幻电影领域,至今独占鳌头。
一谈到拍科幻电影,电影人就摇头抱怨没预算拍不了。
事实是如此吗?
几年前的《月球》就很好地证明科幻电影并不一定需要上亿的投资和豪华的特效。
电影的本质还是故事本身,故事是否有趣,感情是否真切,才是电影成功的基石,而并非那些电脑特效和豪华的布景。
归根到科幻电影上,故事是否足够地科学严谨,足够富有逻辑,非常重要。
《孤岛终结》讲述的是一个末日的故事,但是对于连1万美金都不到的预算,连一场群演戏都拍不了。
于是导演用了很巧妙的方式避开了末世城市可能需要的大量特效,将主要的舞台搬到了一座小岛,而这座小岛恰恰是整部电影的缘起。
导演在8年前来到这个岛屿旅行,到了夜晚,因为远离城市灯光,整个星空非常清晰。
而那一晚,巨大的银河横贯天际,从天顶一直延续到海平面,当人在这样一幅震撼的场景面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到渺小,对宇宙充满敬畏。
那时那刻,这座海中的孤岛恰恰就像孤独地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地球一样,被整个宇宙所包围。
导演说,在那一刻,《孤岛终结》的故事就开始形成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向外探索和进取地脚步变得越来越受到预算和环境的制约。
于是就如同无数科幻作家所担忧的那样,人类探索的动力变得越来越不迫切。
讽刺的是,人类对于太空的大跃进,都发生在二战和冷战,也就是说,只有生死存亡才能激发出人类的潜能。
于是《孤岛终结》就设计了这一种极端情境,让人选择究竟是维持现状视而不见,还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任何一个理念都需要一个情感故事作为载体。
《孤岛终结》中就是林夏与方致远的感情。
当我们进入宇宙,距离上的尺度让所有我们熟悉的沟通方式全部失效,我们将被迫重新去适应以月甚至以年来计算的交流,那个时候我们将真正意识到“时间”这个敌人。
“时间”的存在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孤独。
这与我们当今社会越来越快的节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对于“时间”的认知,是阻碍大部分人理解真正科幻故事的障碍。
《孤岛终结》相对还是做了妥协,设定的前往半人马座A的时间是8年左右,而以片中的科技水平,其实需要的远不止这些时间。
但是8年的单程时间设定已经足够表达了,当你的爱人需要离开你将近20年时间去往遥远的彼岸,你将如何选择?
而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又将如何面对这个已经跃进20年的世界?
影片在很多方面其实都仅仅开了个头,比如人工智能博弈论,人性选择等等。
预算限制下,导演必须要放弃很多野心,来讲清楚一个基本故事。
更何况,《孤岛终结》原本是按照短片方向去写的脚本,只是有些东西必须讲清,才将时长最终拉到了60分钟,勉强达到了长片标准。
因此,作为长片入围以及获奖,实在是无心插柳之举。
尽管将影片规模局限在一个小岛上,这个包括了演员才只有7个人的小剧组仍然面对着无数的困难。
镜头是只有几百块钱的二手康泰时老镜头,使用的变形镜头在第一天就损坏了,以致影响了全片的画质。
没有多余人手携带和操作辅助设备,同时为了节省时间,只能选择手持拍摄方式。
没有任何辅助光源更是导致光线稍差便噪点爆棚。
与这些技术问题相比,更大的困难来自自然环境。
由于是在冬天进行拍摄,冬季海上恶劣的气候严重影响了拍摄进程,大风大雨,以及随时可能停航的渡船,无时无刻不在给拍摄进程添上不确定因素。
山脊上的十级大风以及冬季成千上万的蚊子,给这个本来已经精疲力尽的小团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影片的画质音质也许无法与院线电影甚至是一般的独立电影相比。
但是,的的确确感受到了这群人对于电影的热情,以及想要表达的冲动。
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获得执掌百万千万预算的机会,当你还没有得到那个机会的时候,也许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创造一个自己表达的机会。
孤独是对这个小剧组这段拍摄旅程的最好诠释。
就像影片的故事一样,林夏在这个小岛上,拼命地试图去拯救世界。
这个小剧组,也在这个远离喧嚣城市,远离电影圈的地方,克服万难,用仅有的条件,去拼命地完成自己的电影梦想。
当你们努力创作出这样一个作品的时候,世界会看到的。
《孤岛终结》获得的一项项入围和奖项,是对这群人努力的最好肯定。
也许因为条件所限,你们只能表达出原有想象的10%,但是你们的努力和认真,连远在大洋彼岸的人们都感受到了,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而不断地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上坚持下去,相信你们能最终成为众多优秀中国电影人中一员,为我们带来不再被吐槽和谩骂的属于中国的科幻电影。
评分:7.5优点:在整部电影出场人物不超过8人(还包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姐姐”、“TESS”、“领导”),其真正有脸部镜头的不超过3人的情况下,竟仍然给观影人一种宏大的感觉,这不得不佩服导演,以小见到,以声音引导观众自行脑补的叙事能力,一个都没有给人一种小家子气的感觉。
缺点:这是有多缺演员和经费啊,女主演真的不好看啊,而且演技也真的一般啊!
摄影也是一般般,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DV爱好者的拍摄水平啊!
电影采用两条线穿插的线性进行,个人觉得对位一部剧情单薄,演技着急的小成本的电影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取巧方式,而且导演很擅长用小场景,小片段来隐喻大环境,地铁上戴口罩的女孩,患病的上级领导、从来没出场过的,先抗议后下跪的暴民,只有一句台词的姐姐,都给人一种大势已去的无奈,这一点,我觉得是中国很多所谓的电影导演做不到的!
8月底,一部小众国产片上线网络。
将近一个月过去,它无声无息,几乎没有激起任何「水花」。
没有几个国人知道,它在国外已经掀起「巨浪」。
在科幻界盛典「世界科幻大会」,它创造了中国的第一次——大会75年历史以来,首次展映来自中国的科幻电影。
它载誉归来——斩获美国Raw Science电影节专业长片银奖;加拿大CREATION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入围竞争激烈的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Miscifi),美国菲利普K迪克科幻电影节,SCI-FI-LONDON伦敦科幻电影节;获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邀请,参加大型艺术展「通往科幻小说之旅」。
却乏人问津——上线至今,网络播放量不足500万。
不可思议的还不止这些。
电影是「烧钱」的艺术,科幻电影更是「烧钱届」的佼佼者。
《阿凡达》拍摄成本2.61亿美元,《星际穿越》1.65亿美元。
而这部国产独立科幻片,拍摄成本是《阿凡达》的两万分之一;仅7万元人民币。
它甚至是一部「网络大电影」。
7万元的网大,却让派爷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孤岛终结》(2017)
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的某一天,人类正面临「灭顶之灾」。
超新星爆发,流浪巨行星的撞击,造成的核辐射危及地球。
经过科学计算,人类的存续时间不会超过8个月。
世界末日,主角登场。
这一次,有希望拯救全人类的,不再是好莱坞的超级英雄。
而是一对中国的科学界情侣。
女主林夏,钻研人工智能;男主致远,研究星际旅行。
事情要从四年前说起。
林夏和导师制造的一台高级人工智能,取名Tess。
Tess懂语言,有逻辑,甚至通情感。
唯一的毛病是,人类还没把它的逻辑模式研究透。
意外就这样发生
Tess的阀门突然打开,引发爆炸。
殃及一个石油钻井平台,有500人在这场事故中丧命。
林夏的导师被500人的家属愤怒袭击,不幸身亡。
这场重大事故有两种解释—Tess存在数据缺陷,导致意外;Tess人工智能的自主意识产生「邪念」,恶意伤害人类。
民怨沸腾,Tess从此被打入冷宫。
林夏对Tess的研究毫无进展,男友致远又出了幺蛾子。
他打算报名星际旅行,前往半人马座行星系统。
这场深空探索的旅途被称为「彼岸」工程,飞行时间长达8年。
遭到女友反对,致远一个嘴炮,指责起了害死500条人命的Tess。
林夏一耳光打在致远脸上。
爱情诚可贵,科学价更高。
「异星恋」8年不要紧,侮辱她的发明可不行。
致远飞走后4年,核辐射灾难爆发,人类陷入绝境。
「彼岸」工程的飞船也偏离航线,飘向宇宙深处。
林夏只好重启Tess。
Tess的运算给出两大结论:地球上的人类的DNA已经彻底损坏,得救几率为0;我们无能为力,只能坐等毁灭。
「彼岸」工程飞船却还有救——但必须得到Tess的协助。
人类最后的希望,押给了林夏和Tess。
林夏拖着病体,前往一个致远告诉过她的孤岛。
岛上的引力波高维通信系统,可以向致远的深空飞船传输信息。
拯救人类,她只剩下最后24小时。
影片不长,短短一小时。
片中,它延伸到整个庞大的宇宙;戏外,它被认为「开启了中国电影新的时代」。
国内观众早就习惯了轰炸的视觉,糟心的故事。
《孤岛终结》的故事,宏大,精彩。
然而单看视觉,7万元的超低成本,「穷」得简直不忍直视。
导演叫来自己的亲戚朋友,阵容全是业余演员。
简陋的场景,谜一般的服化道。
人工智能Tess的配音,导演亲自上阵。
科幻电影最关键的特效,也由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导演本人操刀。
极光最终呈现的效果,居然不止「五毛」,反而可圈可点。
尽管只有7万元,导演却都花在了刀刃上。
这是一部「硬科幻」电影,立足科学,里里外外经得起推敲。
但最引起派爷兴趣的,是贯穿全片的伦理问题——火车悖论。
火车要经过的铁轨上有一百个孩子,有一个孩子在废弃的轨道上。
你站在岔道边,可以扳动轨道。
如果你不扳,会有一百个孩子死去;如果你扳了,只会轧死一个孩子,但他是无辜的。
你作何选择?
这条著名的伦理学悖论对Tess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调查显示,Tess的那次爆炸不是意外。
Tess打开阀门,引起爆炸,正好阻绝了石油泄漏的可能。
换句话说。
为了保护更多的人,Tess的运算法则告诉它,必须牺牲500条人命。
Tess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影响了林夏。
地球上的数十亿人类已经被Tess的运算宣判死刑;人类文明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致远的「彼岸」工程飞船。
一边是活生生的人命,一边是人类的「灭绝危机」。
林夏选择做那个「杀死」无数人类的罪人。
为人类文明的存亡,殊死一搏。
Tess也忍不住感叹——你们人类能数次挽救绝境,也许正是因为你们之中,总有人抱有希望,愿意牺牲。
明知不可为而为
《孤岛终结》由导演王人超自编自导。
7万元的成本背后,有许多不得已。
作为一部「网大」,科幻题材并不讨喜。
王人超放弃了所有流行的商业元素,不搞笑,不娱乐,不打情色的擦边球。
结果不出意外——拉不到投资,他只好自己出钱拍摄。
王人超导演说——当我们努力创作出这样一个作品的时候,世界会看到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美国的科幻迷看完影片后激动不已。
认为电影「太惊喜了,中国导演令人佩服」。
他们说——末日如果真的到来,每个国家都有拯救世界的英雄。
中国的科幻,中国的英雄
该片导演对人工智能的理解非常充分。
表现人工智能可以不需要奇形怪状的机器人,一个耳机一张卫星照片足以,超验骇客就是这样,智能的表现不一定是实体形式存在的,导演用耳机来表现人工智能,最开始大家以为是人,最后获得一个意外,这个理解和表现手法都很好,要是这个反转可以再往后放一放就更好了(乐园追放就是到影片最后才揭开谜底)。
人工智能的最难点不是逻辑,而是语言,因此先实现了解决优化问题的逻辑模块,最后才得到了语言模块,这个理解也和我的理解一致。
而计算机的最优选择也是设计的很棒,石油泄露扩散 vs 五百人的生命,计算机会根据最优目标作出人类不一定能理解的选择,解释这个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天气预报的图也一定程度符合了当时的场景设定。
关于程序的不可复制性,作者用了一个概念叫“逻辑锁”,说,因为逻辑锁的存在,如果tess被上传到飞船上,地球上的版本就不能运行了。
大家可能觉得,tess就是一个软件,而软件我可以随意拷贝啊,为什么tess不行呢?
其实,大家天天都在接触不能随意复制的软件,我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叫:“正版软件”。
你从appstore下载app,对于收费软件,你不交钱,你没有办法下载和使用;你玩王者荣耀,你不交钱,你没有办法换好皮肤。
这都是对软件或者软件部分功能的限制,只不过,tess的限制更严格,只能同时有一个程序在运行。
稍懂一些的同学可能不服:“appstore和王者荣耀都是网络服务器做的限制,tess是个可以离线运行在飞船里的程序,网络服务器的限制不起作用啊?
”这时,轮到我们的主角“逻辑锁”出场了。
20年前的中国最重要的正版软件是:杀毒软件。
而kv300就是当时最成功的杀毒软件,几百块一张软盘,可惜他是单机的,可以随意复制,软件公司能收到的钱就大打折扣。
kv300的老板王江民于是做了一件震惊计算机界的事情:江民炸弹,他在1997年推出的kv3000新版本里使用了一种叫“逻辑锁”的技术,kv3000启动后,会通过检查系统硬件的编号等技术是否合理来判断用户是否在使用盗版,如果是,则会锁死“硬盘和软盘”,杀伤力堪比CIH病毒,因此只有kv3000的正版才能运行。
很明显,本片导演王人超引用了这段尘封了20年故事,tess也有一个逻辑锁,他只能运行在指定的硬件上。
王江民因为“江民炸弹”被全民声讨,最后被相关部门罚款3000元,最终下线了“逻辑锁”这个功能。
“逻辑锁”没能阻止kv系列杀毒软件在新时代的没落,一代技术极客江民先生2010年突发心脏病逝世,不禁令人唏嘘。
王人超导演用“逻辑锁”来纪念这段往事令人钦佩,但它在tess里的使用存在欠稳妥的地方。
逻辑锁是识别硬件来判断软件的行为:if hardware_is_suitable():tess_ai_start()else:kill_the_host()问题在于“逻辑锁”是可以被去掉的,kv后面就没有用。
tess已经有了通用人工智能,完全可以自己修改掉这段代码。
除非tess的作者写了一段加密极深的代码,其代码技巧高超到不但超越了女主,而且超越了tess,否则无论女主还是tess都可以轻松解除这个”逻辑锁“;但如果tess连逻辑锁都解不开的话,怎么能实现片中那种强AI呢?
要知道任何加密程序运行时都会被解密执行,最终都是我上面写的那个伪代码,这种程度的限制对TESS不会是问题,所以用”逻辑锁“来解释tess只能有一个拷贝是不严谨的。
那么,怎么实现复制之后就不能运行的程序呢?
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处于纠缠态的两个粒子,不论他们相隔多远,只要我观察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就能立即知道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同时这两个粒子就会退相干。
这是许多包括三体在内的科幻小说进行超距通信的基础。
我想,如果TESS运行在量子计算机里,它的状态都是以量子态存储的,那么,飞船上如果存在一个量子计算机,我们从地球往飞船里进行量子通信传输tess的话,可以同时解决电影中的两个bug:引力波不能超光速和“逻辑锁”不能限制tess拷贝。
因为,量子通信是超距作用,同时,量子通信时,一方接收到信息后由于退相干,另一方就无法还原信息了。
因此可以保证单向传输,而且,物理学对量子纠缠的研究还在继续,因此我们怎么想都可以-v-。
技术的发展无止境,人工智能和人类共同探索宇宙的故事总是激动人心。
从《我的三体》到《水滴》,中国科幻电影正在科幻迷的支持下做出越来越多好作品。
中影集团和微像文化等公司在网剧上的努力也是这个进程的一部分,众人拾柴火焰高,祝愿你们在电影和编剧技巧上越来越进步成熟,你们的作品越来越好看。
制作“孤岛终结”是一段孤独和艰难的旅程。
导演王人超主要是电视广告导演。
这是他的第一部剧情影片。
他写了这个故事,并修改了近两年。
首先,他想吸引投资,使这部电影能很好的呈现原有的故事效果。
但对于这个科幻体裁的故事,再加上两个人物的情感记忆,没有明显的商业元素。
所以它很难吸引投资。
不会在影院发行的B级独立电影在中国被称为“网络大电影”。
它们都是在拍摄制作完成后直接网上发布。
这意味着“快钱”,网络大电影中的大多数都是奇幻题材或探案题材,加些轻喜剧情节和一组年轻漂亮的演员。
科幻类型不是投资者的最爱。
即使一些电影被称为科幻,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是奇幻故事,有着各种荒谬的词汇而且没有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最后,导演决定不再等了,而是自己出钱。
他找来两个朋友来演主要角色(配角都由朋友友情客串,均非演员),并使用手持拍摄风格(因为缺乏设备)。
整个剧组只有七人:两个主要演员和五名工作人员(包括导演本人)。
整部电影是在自然光下拍摄,没有额外的灯光。
只有室内场景使用一个小的LED灯。
开拍前导演几乎放弃了这个项目,因为一个新发布的预告片:著名的中国作家韩寒在同一个岛上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2014)!
虽然导演2008年就来到过这个岛,并决定基于这里独特的氛围开发一个故事。
当然,导演最终决定不理睬那部电影。
岛上的拍摄地点非常分散。
最远的位置从大家住宿的地方步行需要约两个小时,而且要爬山。
每一天的拍摄,每个人都必须携带沉重的东西,包括设备,衣服和食物饮水来走山路。
所以每天拍摄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因为人力和设备的缺乏,很多现场调度走位和摄影机的移动很难实现。
导演必须在很多情况下找到替代的解决方案。
原来是预定了五天的岛上外景拍摄,但仅仅拍了一天,倾盆大雨就推迟了第二天的拍摄安排,然后又因为即将到来的大风天气,而不得不提前终止拍摄。
所有的人员只能提前回到上海,大部分的回忆场景都未完成。
在存了足够的钱后,剧组于两个月后重新回到了岛上,最后完成了拍摄。
林夏和黑衣人之间的打斗场面是在岛的山脊上拍摄的。
那一天的风速非常高。
演员几乎没有站立,同时也没有办法记录现场声音。
大多数镜头都是导演自己亲自拍摄的。
他必须非常小心,小心风不会把他从悬崖上吹下来。
虽然这部电影的表现受预算和人力限制,但这并不能阻止梦想家实现心中的理想和对宏观世界的思考。
这是电影制作中最重要的一点:讲你想讲的故事。
不要被预算或摄制组大小或外景的规模所限制。
老是觉得科幻电影耗资很大而不去拍摄,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缺的只是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一点点的勇气而已。
特效不够好,影片对白太西方化了,也太文,没有普通人对话的感觉,有很多读起很美很有道理的关于人性啊世界啊之类的语句,但念出来就很尴尬,假如是一篇小说我估计会很棒,但还是支持这种全国产的独立电影,一下是剧情简介:原创的剧情简介,相关贴吧里也发过:女主是人工智能TESS的开发组长,一次事故中,未开发完成的TESS用一条游船的爆炸阻止了一个油田的泄露,保护了未来几百年那附近的生物的生命,却因此杀了500名游客,TESS项目扑街,同时男主是引力波通讯的研究人员,却参与了天朝第一次移民其他恒星系的旅行。
男主旅行中途,地球被超新星爆炸辐射到了(具体可以看刘慈欣的相关小说),所有人类面临扑街,开发完成的最强人工智能TESS表示人类没救了,并开发出了一种能暂时治愈的药剂,但会加速人的死亡,于是TESS在遭受人们的质疑的同时却被寄以厚望。
同时男主的飞船出了事故,无法到达目标恒星系,只能擦肩而过,于是女主用TESS计算,发现了可以拯救那些飞船的人的方案,于是她用剪切的方式把TESS发送了出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复制一份那么难,也有可能说我没看懂),期间遭到领导阻止,说你剪切走了地球怎么办,说不定TESS能找到拯救人类的办法呢云云,于是女主赶往男主曾今的引力波通讯台,赶路期间各种回忆,导致尿点很多,顺便干翻一名来抓她的黑衣人,全剧终。
佩服
有一个喜剧冲突设置得很奇怪,必须要说一下:把TESS发送到飞船上,然后地球上就没有TESS了,这个也太牵强了吧?
小成本能做成这样还有如此多的惊喜很不错
剧情设计还是不错的,不过小成本局限也很明显
想法不错,剧本不好,性价比高,女主太丑
所以其实孤岛终结是说人类在宇宙中开疆拓土的机会又增加了。想表达人类为了那渺茫的希望,即使成功的可能性再小,为之努力也是值得的。但是没有必要安排这样的叙事结构,反而显得很故弄玄虚,没法让观众找到明确的主线冲突,更没有办法找到情感共鸣的点。有限的预算之内做成这样可能真的是尽力了,但是文本上的可提升空间还挺大,至少可以不用让人工智能TESS说出那么文艺又诡异的台词。
极低成本拍摄的国产硬科幻,抛开显而易见的由于资金带来的制作上和演员的不足,故事完成度可以说是非常高了。生命观宏大,细小的逻辑bug掩盖不了片子的精彩,只是比较不喜欢部分台词过于矫情了。
应该是个人作品吧,有心了,值得赞赏,但是离引爆式提升还差很多
作为一个网大,太超前
以前常在办公室听到王人超这个名字,从未相见。意外看了这部片子,故事结构比较完整,并且能留有想象空间这个非常棒。台词设计、演员表演上,可能是广告导演的缘故,就弱了很多了。其他摄影之类因为低成本操作,已经实属不易了。反正挺佩服的
科幻的内涵深处还是探索人性。
不知为什么评分这样低是因为没有大场面吗?可以说 这是我这两年看过最好的低成本科幻片了它的精彩绝对配得上它获得的荣誉8万块真是每一笔都花在刀刃上缺点明显 但瑕不掩瑜如果这数字后面多几个零 效果会更震撼希望中国硬科幻能朝这个方向走得更远
制作精良,待仔细研究
1. 加一星鼓励吧,虽然有很多设定上的bug。2. 剧本认真地讲完了整个故事,并且尽可能做到了扬长避短,来节省成本。3. 如果能够再细致打磨一下,会更好,但剧本本身仍然存在上限,这部电影已经发挥出剧本80%的潜力了。
5星鼓励,剧本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预算可以多加1个或2个零用更好的设备和后期渲染调色,上院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PS:看到一堆智商堪忧的人讥讽这部电影真是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感到担忧
作为7w成本拍出来的电影,而且是科幻电影已经挺不错了。作为影迷来说,可能觉得故事不够丰满,如果不是成本受限故事展开讲,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文本。里面涉及的人工智能,以及星际探索,都有很好的角度
其实应该是4星,不过我觉得应该打5星支持
开头不吸引人,台词通篇自说自话,好像蛮清高,其实尽是语病!别自我吹捧,谦虚些也许还有小众人群来看,自吹自擂一堆外国奖项,其实都是花钱运作来的小杂碎奖,拿来骗中国的观众,这就很恶劣了,片子又极差,所以你们是在败坏中国科幻电影,而不是在做什么贡献。下去吧,把舞台让给懂科幻懂电影的
弹幕总是说看不懂,我也是无语了。在未来人类因某种疾病趋近灭绝边缘,与此同时宇宙探索发现适合人类居住星球,地球人一方面努力研究人工智能解析修复DNA,另一方面携带希望前往宇宙,女主角发现地球已经无救了,偷偷将人工智能发送给飞船上人类最后的希望。主题即在绝境中,舍弃大多数,拯救极少数
太傻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