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奇蛋物语》时,讲到的校园暴力,欺凌事件,作为中年人的我,不断被唤醒关于那些“有点怪”的同学的回忆。
一,冬平是个长得很漂亮的女生,发育很好。
可那些男同学会因为她的长相说她“骚”,当面喊她“大胸平”。
女生则因为她性格外放,多才多艺,能够经常和高年级一起玩,而疏远她。
二,道焱是个肤色很白,说话很轻,长相柔弱的男生。
因为外表,那些同学总会说他“娘娘腔”,孤立他,即便他学习成绩很好。
三,梅子是个成熟的女生。
在我那个时代,初一生还不知道谈恋爱是何物时,她就有一个大她很多岁的社会青年男朋友。
班上几乎没人跟她来往,在背地里说她坏话,甚至于某天她就不来上学,也没有人关心过问。
这些同学真实存在我的初中高中时段,很奇怪,我却和他们玩在一起,我会去他们家里玩,知晓很多他们别人不知的事。
看冬平弹琴跳舞,她帮我化妆。
和道焱在放学后去小花园散步聊天,他跟我讲他家里办厂的际遇。
而梅子则会带我去她男朋友工作的录像厅看电影。
校园霸凌是这几年才提出的概念吧,而那些曾经被孤立的人,被讥笑的人,现在看来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被霸凌”吧。
最后,很遗憾,并不是我能够跳脱开那个环境,也许当时的我也是看来“有点怪”的人吧,才能和他们呆在一起。
看奇蛋之前就已經思考過很久,為何會有對自己的性別感到困擾的人。
其實讓我最為無法理解跨性別群體的糾結點就是,在我看來,男女僅僅存在於生物層面。
說得再簡單點,你的NDA是XX,那你就是女,是XY那就是男。
一切聲稱心理性別這一概念的都是被父權綁架灌輸的概念,而妄圖在行為或著裝上定義男女的,都是性別刻板印象作祟。
喜歡對象是男是女、頭髮長短、穿裙子穿褲子、溫柔勇敢、細心粗獷、嗓音粗細、皮膚白嫩或粗糙、感性理性都不應是定義一個人性別的標準,不是嗎?
在女性費勁一切力氣去除身上的柔弱標籤,告訴世人女人也是人,是平等的人時,跨性別女性卻要特意化妝穿裙子高跟鞋彰顯自己柔弱來證明自己是女性,這不得不說很是諷刺。
跨性別男性即使跨過去卻無法享受到男性性別紅利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他們都只是成為了自己想象中的那個性別,狹隘標籤流於表面的那個性別。
且某些T人群是下了決心做手術改造的,對身體的傷害不知是否可以彌補一些心理上的缺憾。
但即使改造完的身體也基本沒有實際作用,性器官改造術後持續服用激素對身體的負擔也很大,會反向影響心理。
既不能懷孕生子來月經,也不能高潮射精讓對方懷孕。
僅僅為了外觀的改變,卻與付出精力完全不成正比。
問題真正的根源是誰在向他們施壓,告訴他們 你這樣不正常,你必須要做出改變的?
桃惠面對最好朋友的告白,她慌亂之下拒絕了對方導致其自殺。
也許她當時的本意並不是拒絕,只是過於震驚,但依然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
進入奇蛋世界後遇到的救贖,也都是與性或性別相關。
偏見造成霸凌,霸凌催生傷害,傷害產生自我懷疑,進而抑鬱。
這是校園霸凌常見的模式,樹立正確的性 和性別教育觀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人們沒有男就該這樣,女就該那樣的框架時,才是破除性別偏見的開始。
在奇蛋物语中,“寂寞怪”们纷纷走出了ed,取而代之的是“怒不可遏”怪们。
尽管番才播了四集,但可想而知“我已经怒不可遏了”这一台词必将像“我很好奇”那样贯穿整部番剧,成为一个新的梗。
我很好奇(bushi相比于梗,这句台词更像是一个标志,一个价值观的表达:“面对不公与欺凌,我将不再冷眼旁观,不再高高挂起。
我对此感同身受,我对此责无旁贷,我会勇敢地去阻止,去抗争,去愤怒。
我已经怒不可遏了,所以我要站出来结束这一切!
”当这种“怒不可遏”渐渐从玩笑走入内心,当每个人都能像爱那样“怒不可遏”,这世界就会因我们勇气的增加而变得更好。
\ 😡 /
😡
😡 /」❛孩子的世界很小,但那就是她们的全部很幼稚,也是真的很浪漫
前几天,up在安利某部“高分、大尺度、三位女主交换杀人”的日剧时,(夹)不(带)经(私)意(货)地提到了一部番剧,万万没想到,观众老爷们的反应那是相当热烈!
如果要从刚刚完结的诸多一月番中选出个人最佳,小明可以立马能给出答案,今天就给大家说说这部豆瓣9.1、B站9.8的霸权番——
虽然片名乍看上去相当迷惑,但分析一下就能发现,重点就在前两个字上,“奇蛋”是贯穿全剧的重要设定和核心道具。
而故事的主角,是四个加在一起都凑不齐两对父母的问题儿童。
女主大户爱是名14岁的初中生。
最鲜明的特征是一双异色双瞳(编剧在这里用了一个双关,名字日文发音“oh to ai”和双瞳异色的英文odd-eyed发音一致)。
然而这双美丽的眼睛不仅没给她带来好运,反而让她惨遭校园霸凌,被全班同学排挤。
痛苦中,是新来班级的转校生小糸给了她一丝温暖。
虽然有了朋友,但她们的境遇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怪胎和转校生的组合无疑放大了二人身上的靶子,霸凌愈演愈烈。
她们也曾设法反抗,小糸舍出自己吸引炮火,让躲在衣柜里用手机拍下霸凌现场的画面。
但小爱太过害怕,什么都没拍到,小糸虽然安慰她没事的,可不久后居然从学校楼顶一跃而下。
唯一的朋友溘然离世,小爱心态崩了。
她想不通小糸为什么不和自己商量,同时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悲伤无限大,爱只能休学在家。
一次散步途中,小爱误入了一个地下庭院。
在这里,她遇见了表账和里账。
在他们的指引下,小爱得到了一只“奇蛋”。
奇蛋可以在睡梦中被打碎,会有一个“蛋中女孩”破壳而出。
每一个“蛋中女孩”都曾因种种遭遇在现实中选择自杀。
女孩孵出后,冒险就开始了。
会有一堆小喽啰“视而不见”和大boss“奇凶”袭来,妄图再次杀死蛋中女孩。
而爱的任务,就是保护蛋中女孩不受伤害,并且击倒象征心灵创伤的奇凶。
表账和里账告诉小爱,只要不断守护奇蛋,就能将小糸“复活”。
于是,小爱开始没日没夜的战斗。
在这里她还遇到另外三个女孩。
霸道总裁宁瑠,智商超群,年纪轻轻就是跨国公司社长。
为了救回妹妹,她每一次都会拿很多奇蛋,经常搞得自己遍体鳞伤。
偶像少女璃夏,曾因自己一句“不想跟肥猪成为朋友”,导致微胖的骨灰粉患上了厌食症,瘦得皮包骨,最后郁郁而终。
中性美人桃惠身材高挑,经常被误认为男孩,被不少女生表白过。
遥香就是其中一个,但因为桃惠的拒绝,选择卧轨自杀。
她们都曾因为自己的懦弱、逃避、错误而失去了重要的人,每个人都充满悔恨、妄图弥补。
所以都化悲痛为力量,通过在奇蛋的世界里不断冒险,最终得到救赎。
作为一部原创动画,本片带给我的惊喜,大有当年《新世纪福音战士》和《魔法少女小圆》的既视感。
故事在足够有趣的同时,立意也足够深刻,情节发展连连神展开,甚至到了故事后半段还在不断挖坑,更有从奇幻上升到科幻这种让人叹为观止的操作,看得up君一本满足。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背后的王炸团队。
先导片第一帧就亮出了大大的“日本电视台&Aniplex”,双方对这个项目可谓都下了血本,极其重视。
一般的日本动画,电视台大多都会在制作委员会里占个名头,但只是提供资金和渠道支持,通常不会干预创作。
但此次日本电视台不仅直接参与具体的企划内容,甚至直接派出了野岛伸司这种日剧领域的顶级编剧,这是相当罕见的。
对于原创作品,最最重要的就是剧本。
野岛大神之前一直叱咤日剧领域,代表作过于璀璨夺目,此次是第一次下凡做动画。
野岛的作品一般都料足且猛,总是涉及一些其他人不敢碰的禁忌领域。
自杀、出轨、援交、心理问题、校园霸凌、禁断情、不伦恋等等等。
全是敏感的阴暗负面,但越是抓马狗血越有噱头,收视率是真高啊!
鼎盛时期的90年代,破二那都是常规操作。
他的作品总会给观众一种既新奇有趣又极度纠结焦躁的观感,野岛极其擅长情绪操控,观众的神经和泪腺都被他拿捏死死的,这点在《奇蛋物语》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人物塑造、台词设计等文戏上,野岛更是技高人胆大,轻轻松松就做到了其他编剧望尘莫及的程度。
四位主要角色之间的互动相当精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魅力,缺一不可、火花四射,每两个凑在一起都有奇妙的化学反应。
如此行云流水的人物关系刻画,绝对称得上摸到了同类题材的行业天花板。
除了文本的优秀,本片在作画方面也是一骑绝尘的。
喜欢日番的小伙伴对Aniplex一定都不陌生。
作为Sony集团旗下布局动画领域的核心大将,Aniplex坐拥异常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版权储备,手上知名动画IP简直多如牛毛。
Aniplex一般并不直接参与动画的制作过程,只是坐镇制作委员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企划、发行、音乐制作、冠名赞助等方面。
但是这次,他们派出了亲儿子CloverWorks(Aniplex全资子公司,本季双开的另一部《堀与宫村》豆瓣评分同样破9)直接负责全案制作。
旗下顶级制作人梅原翔太调动全部人脉集结了一批大手原画(小林惠祐、新沼拓也、大山神等)。
而监督若林信更是一堆名作傍身(《进击的巨人》《迷糊餐厅》《ACCA13区》等),演出的功力出神入化。
监督若林信在放送当天早上仍在进行动画修正检查两大巨头强强联合,在顶级资源的浇灌下,《奇蛋物语》的规格和水准都远超一般tv动画,呈现了一种质量不输剧场动画、完成度让人瞠目结舌的质感。
在人物肢体动作、面包表情等细节之处的刻画都非常细腻,下了大力气向真实靠拢,惯用局部的特写来描写暗示角色心态,这种手法和思路跟京阿尼的名导山田尚子是一致的。
不止这些,本作的强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
光线、音效以及恐怖气氛渲染同样做的相当出彩。
一般动画中,大多只能照顾到白天、黑夜两种时间段,光线的处理也大都比较单一。
而本片中有大量的室内、室外不同光源,室外阳光照进室内,从昏暗的室内取景窗外,还有清晨、午后、黄昏等不同的场景。
这些都需要主创对光影的理解和强大的动画软件技术来做支撑。
在烘托恐怖氛围时,主创没有像一般作品那样,只是敷衍的将场景和色调弄得漆黑昏暗,再配上神神叨叨的Jump Scare。
而是剑走偏锋,在异常明亮的环境静下,通过音效、镜头语言和视听手法将画面营造得诡异之极。
音效上,各种道具、环境、天气的还原,以及发声的方位、声音产生的回响等细节都极其精致,这是一般动画制作组根本无暇顾及的。
在日常的段落,主创下了大力气用真人电影惯用的手法来营造实拍感,让观众更容易能区分梦境和现实两个不同的世界。
诸此种种连环叠加,整部作品的高级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如果偏要鸡蛋里面挑骨头,《奇蛋物语》最大的遗憾就是故事没有讲完。
TV版最后留了无数大坑,一切谜题还要等到6月的特别篇来揭晓,真真是跟庵野老贼学坏了。
戳【有用】,六月快点来吧。
我还能说什么,最后三集突然引入新的概念,我以为是寻找朋友自杀真相和自己疑惑想要得到解答的剧情,告诉我不是,就是有人不想你们“以后”会自杀,所以提前来用这种方法开解你们,并且他们想要救他们的老婆,女儿;朋友,朋友女儿,其他都是顺便而已。
12集我又懵了一次,奇蛋里不仅能是平行世界,还能是自己的猜测,怀疑和产生的幻想,不一定要真实发生的,这让我产生前面到底有几个是真的发生的暴力事件的感觉,是不是有些都是自己的幻想,对此瞬间充满怀疑。
在这里,我知道这个应该是动画组工期不够,其实不应该十二集完结的,后面6月份还有特别篇,我觉得应该不止一集,或者就是一个很长的特别篇,因为这篇完结的里面现在就讲了三个人遇到了那个死神标点符号,宁瑠的故事还没有讲,所以这个肯定要占一集时常吧?
然后她们解决死神还要占一集时常吧?
或者后面可以把前面很多还没讲明白的都讲明白。
至少两集或以上或者时常四十几分钟及以上吧。
其实讲的细至少我觉得半年番吧,不过我觉得制作组肝的监督都叫了救护车去医院了,有点太肝,甚至万策尽,中间还有一个第8集的总集篇,真做半年,就这全员肝的程度,恐怕医院不够躺的了,所以也能接受这个是季番。
就是觉得前面和后面真的太割裂了,还没有伏笔,对我来说真的好欺诈,就像我本来以为是奇幻推理的剧,中间画风一转,变成热血奇幻,最后又一转变成黑深残教育片,还没有一点征兆,真是要崩溃的啊!
当然不是说这个就是这样的片,举个例子而已。
这简直就是那句话,“骗狗进来杀”。
希望特别篇能做好吧,不然真是无语,烂尾都不算了,就是一场欺诈。
最后还有就是,其他都是和谐血腥或者福利剧情,这个竟然是删重要剧情,也是无语,越来越严。
唉,其中表帐,里账我也分不清,不知道谁是结婚的那个,我对他俩脸盲。
算了,我前面看的时候每一集都写自己的感想,和各种猜测剧情,最后完结了,才来这里写个剧评,总结也不完全,没啥意义,感觉每一集猜测和感想在第10集后都是笑话。
打个分我就走了。
我就是个笑话.jpg。
看还是会看的,看完最后可能还要写一篇,只希望能圆回来吧。
这个世界容得下善良。
这个世界容得下异类。
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校园暴力、社会暴力、家庭暴力、漠不关心的旁观者、放弃挣扎的低头者、冷暴力。
种种艰险,种种黑暗。
置身其中,这颗属于心灵的蛋,将如何孵化?
答案却连孩童都能懂,它甚至会从每个人的心底脱口而出:事关他人,我们应该学会的是——尊重别人,学会将心比心。
这即是作为一个人的前提。
即使做不到厚实的善良,也请有同理心的人情。
看到他人遭遇,能够设身处地思考对换,便能知道该做些什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合乎情理逻辑利益问心无愧的。
没有一个人能在寒冷中永远活下去,没有一个人不需要温暖。
而对自己,我们更需要的是勇敢。
勇敢一点,面对黑暗时不可觉得与己无关,更不能屈服于黑暗。
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打败内心的自己,除非自己决定被它们打败。
这不是一碗鸡汤,而我更愿意它是一种可以实行的力量。
居住在法治社会,人们的身体财产有法律的武器保障,但人的内心必须由自己来捍卫。
结论是一句话:“好好对待。
”无论是对别人,还是自己。
这并不容易,但也不难。
只是取决于你,愿不愿意、敢不敢勇敢、问没问过自己的心脏。
可能鲁迅先生这句话用在这里不是很符合原意,但是另一面来看却很恰当。
“我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
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
拯救别人,也是拯救自己。
这或许对世界上所有人来说都可以一用,毕竟那些鼓励人性温暖的力量不论是老人、青年、男人、妇女、小孩都能够或多或少的感受到。
一如在共青团上看到的一句话“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我们在一起便是火焰,我们分开也是各自的星辰。
一颗蛋的孵化,即是温暖宽容的推动。
我们值得孵化出一颗颗温暖的蛋,也值得把自己努力孵化成最温暖强大的自己。
《奇蛋物语》“这是因为,向日葵永远朝向太阳。
”
在一个下午一口气看完了这部番。
它在某些设定上有点像魔法少女小圆,因此看得时候全程提心吊胆,生怕突然来个黑化。
前面一直以为是意识流,直到看到11集发现原来是科幻,但是12集也没收尾,留下一堆坑,因此看完后非常空虚,感觉自己看伤了。
sp听说也没填上多少坑,人设还崩了,就不打算去看了。
我超级讨厌故事不好好收尾,但是这部番画风剧情节奏人设脑洞等等方面在近几年的番中绝对是上乘的。
尤其是第11集,真得精彩,有点爱死机那味。
路都铺得超不多了,就差一个结尾,多么希望能再出个剧场版,如果能有第二季那就更好了🙏🏻我们就当sp不存在🙏🏻
我认真和朋友讨论了一下,刷了奇蛋物语的各种评论之后觉得,这部剧就是很肤浅,讨论的问题停留在表面上。
但你也可以说是篇幅短,只能做12集比较有限所产生的局限。
谈及校园暴力还只停留在对旁观者不作为的批评而不去提及系统性的校园暴力举报机制和整体氛围。
这一点咒术回战都比它深入,饱受校园暴力的翔平在母亲死后用咒力欲报复整个学校之后,翔平的老师开始给学生发放反校园暴力的问卷,找有校园暴力相关的学生谈话,说我们不能让翔平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作为一个酷儿理解桃桃的穿衣动机之后,我觉得这个作品找一个饱受压力被迫穿男装的直女作为主角,去阐述这种打扮带来的偏见和压力,就是因为直女的身份困扰相对真正的女同性恋中的t是少很多的,这个作品到第十集就算把桃桃的心结解开,不再做任何额外讨论了。
如果找一个会真正经历校园暴力和日常骚扰的t做主角,那篇幅就会长很多。
真正的t在现实中何止面对被不喜欢的性别表白,被迫穿自己不喜欢的衣服这种事?
每次上厕所被人骚扰,被校园暴力比如被直女扒裤子按在地上检查是不是“真正的女性”,甚至严重的就和阿熏一样要被强奸,走在路上无缘无故被人打都可能啊。
还有一个作为长期抑郁患者觉得很套路的一点是rika的不再寻死动机就是小白象救了她。
而且rika寻死也没有反复的发作。
总之就是只要什么积极的光照到了一个心理疾病患者,他就能马上痊愈!
这种肤浅的感觉。
真实世界里患类似心理疾病的人,真的很严重想寻死的人是反反复复地在被困扰。
今天因为什么事不想寻死,明天可能因为创伤就又想死。
而且我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就表示影视作品里喜欢把心理疾病治愈写得很容易,什么积极的事情照亮了患者的心堂,然后患者就痊愈了。
导致现实中反复发作的患者更加自责自己,不明白为什么达不到别人的那种“彻底克服”。
其实心理疾病比如抑郁什么的都是慢性病,治愈也有,但是大部分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安抚和控制”它而不是“治愈”它。
补充一下说编剧客观的。
编剧是选择给你看谁的人。
他选择呈现哪个角色,呈现怎样的世界观都已经是主观了。
我同意这部剧的做法是让你看到身边的人,体会他们微妙的情绪矛盾,比如桃桃的穿衣动机的纠结,这些当然是这部剧的闪光点。
我也没说角色本身有太多的ooc。
然而,在整个社会是反同,不理解抑郁症的环境下,还要继续去选那些不触及真正问题(选一个直女讨论被迫穿不喜欢的衣服)和加深刻板印象(认为校园暴力还只和旁观者是不是勇敢有关,长期割腕能因为遇到能治愈自己的人或物马上痊愈)的角色,还是走马观花式地表面浏览。
我只能说,作为一个长期边缘人,我又不是第一次知道,我又不需要这部剧告诉我哇校园暴力是真的很害人噢!
校暴旁观者也很纠结噢但是做人要勇敢!
哇割腕是很痛苦的!
哇被迫穿自己不喜欢的衣服是很难受的!
我要的是可以告诉我背后的权力关系,社会架构如何导致这些悲剧,而不是个体。
把问题聚焦在个体上,主角团没有一个人思考向比自己强大的成年人(比如老师)求助,全靠自己打打杀杀,这是编剧偷懒好嘛?
把主角塑造成要么不爱和成年人多讲话,身边也没几个合格的成年人的人,要么理性到直接达到成年人水平,就能顺理成章地跳过更深的社会问题研究了呢。
---更新其实在更多的讨论之后,我开始对日本动漫工业的流程系统产生了兴趣。
我觉得奇蛋的编剧讨巧的一点是,他作为一个直男就写了他自己能写的,了解的东西(异性恋),又加了一丝的特别人设去迎合当前挑剔的市场,并且下功夫写出逻辑通顺的行为动机,所以他的故事线、人设相对都不崩坏,是大家所赞扬的(至少从前10集来说,还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圆回来)。
但对于我自己这种边缘人来说,我只想看到真正描述边缘人一波又一波的困境的故事线,我想要看到真正揭露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困难的影视作品,我厌倦了影视作品里一遍遍地像鸡汤一样给一些基本符合逻辑的好结局。
不过,话说回来,编剧天天忙忙碌碌写东西赚钱,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可能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深入了解一群被主流叙事鲜少提起或是非常刻板印象化的人群。
而且就算要做研究,可能编剧本身就是以训练写作技巧为主的,要他研究性别理论,要他研究酷儿历史事件,本来就是跨学科的东西吧,如果没有强烈的诉求,和合适的合作伙伴,根本很难去做出我想要的剧情。
而在当今这种社会,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呢?
更不要说来自市场和主流社会的压力可能也不允许他们往这方面深挖。
————更新看了12集之后就觉得我看错番了。
是这个番根本不适合我,只不过我被这种讲社会事件的噱头吸引了。
平生最讨厌爽剧,最讨厌一帆风顺,或者经历点小磨难就马上解决的内容。
也不喜欢为了画面精美牺牲剧情的东西。
总之如果有人和我一样care对磨难的认真叙述,对剧情逻辑合理的追求,建议别看这个番,你会被尴尬死。
“虽然但是,“日本动画流水线走下坡路的一个样本”,这个评价还是,呃,沉重了点吧。
剧情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前两集的质量真的还可以。
没有漫画加持的原创番,质量大家也是有目共睹,能数得上数的就只有ID和魔圆两部吧,其它的基本也都是高开低走,换言之…这其实已经算是不错的原创番了。
而且与其说是走下坡路的开端,不如说是勇于尝试的开始。
和它同档期的都是些热血王道或者是异世界的动漫,像这种“社会性题材”的【动漫】到现在为止好像也没有很多,原因很简单…就是在行业中不吃香。
这也是制作组在后期几乎只能用爱发电的重要原因。
但凡能有钱多拍个一两季,也不至于导致很多伏笔没填,剧情跳得很突兀。
所以我只能说很遗憾吧,它的作画确实非常优秀。
”——@优雅的泪腺战士好朋友写的剧评!
虽然对内容还是持消极的看法,但是我对这部番的评价还是太草率了,没有考虑到大环境对原创番制作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奇蛋物语》是一部很有亮点,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理想主义的番。
任何优秀好看的番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制作才能出现在大家眼前,而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并不只是剧情这么简单。
希望主创能够制作更好看的番剧!
一定会支持的————————————————虽然是好朋友的推荐,但确实觉得一般般。
整部作品都太流于表面了,没有真正引人思考和共鸣的部分。
故事的purpose没有得到足够强调,而这点又近一步导致剧情探讨的议题只是元素的堆砌。
重点变成了新奇的设定,而不是对人物真正的关怀。
结尾简单的把自杀归结到AI诱导的“死亡的诱惑”上,也完全拉低了整部番的思考深度。
除了剧情,对白也让人没有实感。
这四个人的友情完全没有打动我,看上去只是把个性刻板,毫不相干的人强行凑到一起,安一个理由让他们成为朋友而已。
宁榴对璃夏“援交”的猜测,编剧对表里帐若有似无的同情态度也让人不寒而栗。
确实是日本动画流水线走下坡路的一个样本
其实前九集都在讲一个老套又现实的校园霸凌问题,加上制作精良的画风和奇蛋这个有趣的设定,还是非常吸引人的,看起来是一部是自我救赎的爽剧。
直到第十集,拿着大镰刀,酷似寂静岭三角头的怪物,展开蝴蝶翅膀的脸,用甜美的声音喂momo酱吃鳄鱼仔的肉的时候,我感到头皮发麻,但又被刀的非常亢奋。
然后第十一集,被芙丽尔这个AI因素添加的剧情走向,将这部剧直接封神了。
简明,却又非常精彩的填上了表账表里和奇蛋的坑。
在十一集封神的情况下,十二集还可以出彩令我十分惊喜——大户爱的奇蛋,是另一个时空自杀的大户爱。
纵使自己心中曾有无数个自我了断的瞬间,但当真正的“死过的自己”出现在自己面前,除了震撼,多么令人恐惧啊!
如今的自己,和另一个自己,真的只有一念之差而已。
很多人乐此不疲的的讨论,芙丽尔作为一个AI,其实隐喻她只是个孩子,表账表里没有在她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做到合格的父亲,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悲剧。
其实怎么说都有道理的,我看到的,就是人性的自私,创造出芙丽尔也好,创造出奇蛋也是一样的,说是为了拯救更多的少女伟大又无私吗?
纵观全剧,没有人不是自私的,四个为他人战斗实则自我救赎的主角、希望救回女儿的表账表里、奇奇怪怪未知是否刀的老师、爱酱的妈妈、甚至四个主角拯救的人和她们在梦世界保护的姑娘们。
正是自私,构成了世界的关系网,羁绊和矛盾。
期待第二季早日出来,填上这充满刀片又奇幻的坑!
始于五星,终于一星,期待太高,买了个烂尾楼,终究是错付了!母女同爱一男,妹妹谋杀姐姐,女学生色诱老师,女同学出于嫉妒集体霸凌,女儿爱上叔叔并杀情敌,杀了情敌再杀情敌的女儿,最后的真相就是妖女罪有应得,再配上sp里面情比塑料的少女们,只有一点也就算了,一部全中真让我两眼一黑。女观众皱眉大套餐。
少女们在梦与绚丽编织的舞台中奔跑,再佐以意识流的分镜,追爆。
眼高手低。第一集和第二集的美少女塑造如同昙花一现,六集以后,莫名其妙的转折,莫名其妙的台词,一泻千里,想讲的太多,描写的新角色太多,但笔力太差。白化病天才满口胡话,自顾自伤感,自顾自怜惜,完全共情不了。想要表现死亡的诱惑,写得像非主流。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真主角,想塑造一个禁忌的AI少女,写得让人生理性反胃,没有第一集到第五集朦胧的美,少女们失之交臂的伤感,最后几集只有恶俗,猎奇,乱伦写得油腻又让人恶心。和第一集不像一个监督?!
……
氛围渲染十分到位的精美包装下的一坨狗屎。世界观 故事线 人物设定和动机 没有一个能称得上统一。主线或者支线更没有一个始终存在的主旨。说得好听是跳脱 实际就是肤浅——各种当下社会争议性话题浅尝辄止 社会新闻版面的热度奇闻随机应用 配合华而不实的校园少女情愫骗得中二观众热泪盈眶。编剧是60后男性 难怪整个片子散发出一股自以为是对于青春少女内心世界的把玩和意淫。
快进看弃了
就…不太行 一集弃 校园霸凌视而不见的伤害直接这么演也太直白粗糙了,而且话题也很旧。画风这种脸的日漫形象也看过太多,作画上人物跑动不对劲🤨 本以为开场的现实梦境能是很符合我对影视造梦思想的,后面伤痛、霸凌、血浆、魔法元素就很缝合怪,无病呻吟忍不住加速。而且意思又搞拉拉🙄
只有動畫片才能做到的事情
看了一集确实感觉看不下去,可能没办法引起共勉吧
是优秀的画风和切入点
少女的成长和隐喻很棒,尤其是最后一集女主理清了小糸接近自己的目的,但还是感谢她陪伴自己,选择相信老师斩断自己的揣测不安。四位少女和奇蛋少女们都在一次次战斗中不断拯救自我,敞开心扉。唯一不好的地方是挖的坑太多,而且就剩最后一话特别篇了,在剧情没结束之前暂留一分。刚看完特别篇,发现是我想太多,剧情比我想象的要简单,根本就没什么坑要填。人物的心里转变太快了,剧情一般,有些地方不合逻辑。最主要的是没能打动我,没有特别能触人心弦的桥段。
不知道被形容成魔圆或者素晴日续作哪个原作更惨…totally waste of time okay? s里淘金达咩
可能是年纪大了,对这种过度渲染青春期自我救赎的剧丝毫不感冒。btw 我对这类题材不感冒还有个原因是,“霸凌”几乎成了日本社会的必要恶,甚至你说是政治正确也可以... 数数这个题材养活了多少作品。日本人真的考虑过去解决霸凌问题吗?no 他们只是需要这样的一个“人造恶”来团结民众去愤慨、对抗一番,训练民众“不要歧视”的意识形态。但熟悉日本的都懂,“排除异己”在日本是骨子里的东西
补.
看在美工上给2星。几个点给差评。剧里主角四个铁直女。这年头还要被看着反传统的人劈头盖脸再教育一通传统异性恋男女刻板印象也真是我大意了。momoe这个,我对她本身没有任何意见。我觉得她是存在的,我生活里有遇到过。但面对现实中越来越浓烈的反同环境,讲撕标签的道理非要用现实中被嘲讽霸凌得很惨的t子形象。而且还特地反过来,是个可怜的纯直女被逼做t噢。这一点实在是不想看。还要被rika教育那些异性恋两性男女关系。而且rika一个有如此创伤,长期割腕习惯的人被小白象救一次就大彻大悟再也不割了?呵呵你们可真伟大。这个世界可真简单。合着这些少数边缘化群体的经验都是来给你们异性恋不痛不痒地加点小桥段小插曲推动一下剧情的。反正动画不是现实世界,你们这帮身心无大碍的异性恋爱怎么意淫就怎么意淫吧,我是不奉陪了
画风挺好的 剧情emmm…前面不太正能量 后面好像是女主的自愈之路?
废物片,戏里戏外都是。//自总集篇后的自暴自弃已经让我怒不可遏了,然而这最后一集纯把观众当猴耍那我真的忍不了。本来一直耍这套玄之又玄的概念还可以糊弄一下,谁叫你非要用如此蹩脚的方式来“圆故事”?制作组什么都想要,却根本不知道资源应该如何合理分配,取舍之间选择了一条自我折磨的道路,那只能咎由自取了。
反校园暴力美少女战士。设定很新颖。画面实在太精致了,完全是电影级别的。
一种时髦华丽下什么也没有的乐色感
感觉挺混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