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这部电影好久了,俗气一点地说,就是始于男女主颜值与人物间明显的性张力。
一位网友说: “巩俐身上有一种厚重感甚至神性,就导致她和别人是很难有cp感的,但少年汉尼拔的人设够疯够压抑, 加上加斯帕德这张带着伤疤溅血的脸更加阴郁,电影本身色调也暗配乐也沉闷,他们俩在一起就有一种浓稠的欲感 。
”没错,让我一眼钟情的,就是他们之间黏腻的,美丽的,欲感(终于描述对了)
很庆幸我是从这一版汉尼拔开始接触这个人物,《少年汉尼拔》又名《沉默的羔羊前传》,无异于在我心里先埋下了疯批美少年的形象,能吸引我对这种题材看下去,不会觉得惊悚恐怖。
看的途中,因为没有事先去搜影评,没有被剧透,所以一边同情于男主悲惨的遭遇,一边忧虑其逐渐迷失的人性,渐渐陷于电影灰暗压抑的故事氛围。
故事最后,坚韧善良的紫夫人,用爱也没能拉住坠落的男孩。
两个相爱的人,一个清醒地转身离开,一个决绝地走向更糟糕的地狱。
“ 在萌发却青涩的时期,很多少年都曾迷恋过一个比他们成熟,具有丰富魅力,然而带有破坏倾向的女性角色。
她们有意无意地,用情爱和身体来进行喂养。
最终以任性的离去协助少年完成莫种意义上的——爱的成长。
”
小男孩汉尼拔1944年就死在了那片雪地里,后来的汉尼拔,无法面对自己也是吃了妹妹的罪人之一,一直在寻求赎罪、解脱的途径,紫夫人给了他温暖,教会了他绅士有礼,但帮助他练习东方武术、修习医学与心理学,反倒促使他走向了恶魔之路。
汉尼拔第一次杀人, 场景很美“I love you”“what is left in you to love”观后感,更多的是悲伤。
一是,习惯性地对be美学的遗憾,对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惆怅,尤其是知道电影之外,原著之中,男主会成为更加变态的恶魔。
二是,在我迫切地想要记住饰演汉尼拔的加斯帕德·尤利尔 这个演员的时候,却得知他已经英年早逝……他深邃美丽的眼睛、焕然天成的月牙伤疤,邪恶又迷人的微笑,好像都在劝我,对于汉尼拔的情感最好到此为止,只留存在这部电影中就好,不要一直念念不忘。
我就不说演员的演技如何了,因为演的挺好的,不输安东尼·霍普金斯我就但说剧情吧。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说说什么,我看到了很多的元素:二战,复仇,日本,巩俐= =b还有武士刀。
说真的,当我看到武士刀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金刚狼,蝙蝠侠,杀死比尔。
似乎在西方,武士刀(还有武士道及相关)已经被贴上了标签,名曰:复仇。
随着影片情节的不断发展,我已经看到了很强的杀死比尔的既视感,只不过杀死比尔的表现形式更像是漫画,色彩鲜明,动错夸张,音乐也让人热血沸腾。
而少年汉尼拔则是优雅,娴熟,从容,音乐都是高贵典雅。
这样的风格也是必须的。
显然,既然是前传,风格也必须一脉相承。
电影看到一半我突然想,如果将这一作品独立出来,观众们的欣赏角度会不会有变化?
因为虽然已经是这一系列的第三部,但却是前传,因此所讲的故事在整个系列的时间线上应该是排在最前面,因此就算是把它单独拿出来也不会影响故事情节。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细想,所以随便写点。
首先大多数人看这部电影都是抱着想弄明白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汉尼拔,他的身世,过去是整部电影的看点,而巩俐和正在进行中的复仇就显得不是那么必须。
而如果作为一部独立的电影,他的身世和过去显然成了铺垫,整个复仇才是精彩之处,而这样略显乏味的表现手法显然是没法和极富张力却没啥内涵的杀死比尔好看的(注意,以上都是我看到一半时的想法)就在我眼看着故事情节不可挽回的滑向一部普通的复仇电影(干,武士刀什么的,绝对是很强的杀死比尔的既视感啊!
)的时候,电影进入了尾声,我心想:好吧,前两部已经非常不错了,凭借安东尼·霍普金斯完美的表演建立起来的对系列中主要人物的热爱和追捧已经足够让我变成一个汉尼拔系列的脑残粉儿从而原谅这部的剧情俗套的电影。
但就在这时,剧情峰回路转了,Vladis Grutas在死前说:你也吃了她的肉!
说实在的,之前的所有铺垫我觉得对于汉尼拔医生这样的变态都是苍白的。
直到Vladis Grutas说了这句话,汉尼拔的临界点终于到了。
他的全部复仇,都仅仅是为了报复那几个吃了他妹妹的人,他怎么也不会也不允许自己也吃了他最爱的妹妹的肉,喝了肉汤。
此时少年汉尼拔马上就要完成向汉尼拔医生的转变了,但还差那么一点。
如果他能又一个依靠或是归宿,他在复仇之后也许这些不堪的记忆就会变成过去,他也会渐渐变成一个正常的人,让爱来填补他内心的空洞(之前有一个桥段是汉尼拔在做测谎测试,探员说他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
汉尼拔说了心里话,他爱他的婶婶,他唯一的亲人(爱人?
)但是显然婶婶被他的疯狂举动理解不能,说了一句:你还能拿什么来爱我?
说完就转身走了。
这句话彻底击溃了汉尼拔,让他转变成了汉尼拔医生,我觉得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的这两句话。
现在他自己也是吃他妹妹的怪物,且心中的空洞再也没人来填补,所以他彻底的黑化了。
故事进行到这里,我觉得已经把他为何转变刻画的非常完美了。
整部电影的结构是一个三明治,中间是复仇,两边都是在讲解汉尼拔医生的心里变化,只不过前面通过叙事,后面通过对白。
整个电影看完后,我觉得这和杀死比尔完全就不一样。
之前所有的脑洞都是误解这部电影了,除了武士刀的桥段= =,还有就就巩俐,我一开始以为我脸盲症又犯了,认错人了,结果一看演员片单还真是!
好棒,巩俐竟然参演了这么好的一部电影。
Gaspard Ulliel是84年的法国小SG哦。
讲讲他的故事(小肆翻译自imdb):曾经的梦想是要当导演,在lycée高中完成学业后Ulliel去了圣·丹尼斯(Saint-Denis)大学主修了戏剧专业。
然而,命运却让他成为了一名演员。
Ulliel12岁的时候在TV film "Une femme en blanc" (1997) (mini)中有个小角色。
之后的几年里Ulliel一直从事电视工作,在1999的电影短片 Alias (13分钟)中出演Nicolas Trajet。
在《狼族盟约-Brotherhood of the Wolf》(2001)中扮演一个被野兽咬伤了的年轻牧羊人后,被导演Michel Blanc挖掘, 后出演了由Charlotte Rampling主演的《吻你想吻的人》(Embrassez qui vous voudrez) (2002)。
03年, Ulliel 被导演 André Téchiné 看中,出演《迷路的人-Strayed》(2003)中 Emmanuelle Béart的爱人Jean Delgas。
在04年和 Audrey Tautou 的《漫长的婚约》(Un long dimanche de fiancailles)中饰演的Manech,把Ulliel推向了主角的位置。
03至05年,曾三次在素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的法国电影最高荣誉“恺撒奖”中被提名为最佳男新人。
2005年,Ulliel最终以《漫长的婚约》赢得了最佳新人奖。
--八卦分割线主演电影:The Last Day(Dernier jour, Le) (2004) 乡下人雅克(Jacquou le croquant )(2007)Hannibal Rising (2007) 《少年汉尼拔》是他第一部英文对白电影。
喜欢的女演员:Jeanne Moreau喜欢的运动:滑雪、游泳、滑水、滑板、旱冰、网球Milan Kundera的粉丝父母都是设计师左脸上的伤疤是6岁时被一只德国种短毛猎犬攻击所致——————小肆看过的Gaspard Ulliel电影————————Un long dimanche de fiancailles(2004) .... ManechParis, je t'aime (2006) .... Gaspard (segment 'Le Marais')Hannibal Rising (2007) .... Hannibal Lecter
关于怨恨,没有比日本这个民族更加熟读了,甚至热爱到了迷恋的地步。
因为爱着男人而怨恨着这个男人所爱的女子,因为憎恨和恐惧,又怨恨着懦弱的自己。
反复地品尝内心的怨恨,咀嚼,吞咽,在内心最黑暗的角落终于酿成了一杯酒。
始终相信汉尼拔的血液里也流淌着这样的怨恨,通过一个曾经深爱的女子,经由她的灵魂,萃取出比黑夜还要黑暗,比琼浆玉液还要可口的怨恨,终究让他抛弃了过往的自己,甚至自己所爱的人。
虽然少年汉尼拔少了我们熟悉的汉尼拔的绅士风度和深不可测的城府,所看到的是一个为了复仇不惜一切的年轻的杀手。
然而,我也可以想象,成功复仇后的汉尼拔,经过了长时间的历练,他在黑暗中等待机会,最终成就了这样一个疯狂而又智慧的杀人狂。
汉尼拔不是神,他也有弱点。
在《红龙》中,他问WILL:你抓住了我,是不是以为你比我聪明?
WILL回答:不是,只是你有缺点,你太疯狂。
另外,在《汉尼拔》的原著中,他也曾数次企图通过他天才的头脑和反复的数学演算,逆转时间,试图回到过去,能够救回他的妹妹米莎。
他是有弱点的,而且明显,致命。
当怨恨让他拿起屠刀,恣意地品尝猎物内脏的美味,他也忘了,怨恨的双刃剑也正割裂着他自己,直到死亡也无法让他摆脱。
突然从《汉尼拔》系列电影领悟出几个观点:(1)人吃人,人制造了战争和历史,历史和战争的洪流也把渺小的人类摧残得体无完肤,人在本能本性面前无能为力,强者摧残弱者,当权者就有权发动战争消灭弱者?
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私、残忍、冷漠、暴力、战争、物权利性等欲望……人类的本性欲望伤害同类跟动物有什么区别?
人权之一的生存权该如何保障?
人的本性的能动性呢?
(2)人类社会阶层分明,社会创造一系列规则制度一方面是发展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既定群体的利益,出身教育地域环境造就了阶层固化,片中的女警察由于农村出身和女性角色在工作晋升中屡遭歧视,人的本性在社会阶层中展露无遗,人权之一的发展权该如何保障?
人类社会的能动性呢?
(3)女警察在缉查变态杀人犯汉尼拔的过程中最后与杀人犯产生了爱情的好感,因为杀人犯心理学博士汉尼拔理解女警察的童年经历和工作受歧视的经历,而汉尼拔与女警察有着相似的童年阴影经历,这样的经历的感同性使这两个本是警察与杀人犯的敌我角色产生爱情的欣赏和共鸣,那么只有两个有相同经历和感受的个体才会产生真正的爱情?
也就是说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的爱情就被宣判了,你的出身经历教育阶层决定了你的爱情,人类爱情的能动性呢?
感觉我跟这部电影的作者对人类持相同悲观的态度,电影修改了小说原著最后的剧情,小说最后结尾是汉尼拔和女警察远走高飞了,这和另一部电影《超脱》差不多,虽然对人性和社会持悲观,但是主角都在最后完成了自我救赎。
那,我的自我救赎呢?
07年惊悚犯罪片,讲述从小因妹妹被人杀吃而留下心理阴影的汉尼拔与其东方寡婶之间发生的故事。
汉尼拔的起源,一个常规的复仇故事,与其声泪俱下对命运进行悲哀的控诉,不如拿起屠刀斩断不愿回忆起的痛处!
一切的伤害来源于战争也终止于战争,汉尼拔为了挽留而脱口而出的“我爱你”是否真的代表他的爱,可他心里早已没有爱的存身之处。
倒在雪地的一霎那,他的心也随着被吃的妹妹而去,现在的他只是行尸走肉,复仇占据了他的神经,只有复仇能让他真正意义上的活着了。
If you could come up with a hundred reasons to brand Hannibal Rising a worth-see, then I could offer a-hundred-and-one to devalue it. And this outnumbered one is: It takes up two hours of your precious life to explain to you the formation of a monster and later you realize that all the reason it offers you add up to just one: One is a monster because he is meant to be. The movie spent the first one-third to make Hannibal look just like any other kid, and the rest two-third to rush him into his destiny. His nightmares and illusions are repeatedly presented, not in the purpose of showing his inward struggle, but to indicate that he's already who he is. The normal self was killed that tragic day, maybe right at the moment when he half-conciously ate his sister's flesh. Thanks to the playwright for carefully keep this astonishing secret till the end, or else this movie will sink even deeper into the abyss of mere violence and brutality. When it comes to the way of torturing human lives, I don't think this movie come up with anything impressingly creative . But it certainly does well in torturing the leading actor, this cute Lector, whom has to keep a weird smile most of the time.
终于到了将汉尼拔系列的评论结尾的时候了。
显然,《少年汉尼拔》的出现是出于商业价值的考虑,广大的汉尼拔迷们痴迷于有关汉尼拔的一切故事,自然十分乐意一次又一次的花钱到电影院一睹汉尼拔的风采,但与之相反的是,对于本片,更多的人们给予了否定的评价,他们不吝词汇的加以无情批判,为心目中的汉尼拔的覆灭痛心疾首。
而以我之见,观众之所以如此不认同本片,正源于他们对汉尼拔深厚的特殊感情。
从《沉默的羔羊》到《汉尼拔》、《红龙》,再到如今的《少年汉尼拔》,观众不断地在为他们所认定的“经典”二字补充注解,而经过了前前后后十五年时光的储藏、积累和发酵,观众对汉尼拔的感情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他们心中的那个汉尼拔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完美化倾向,甚至衍变至神圣不可侵犯的程度。
当汉尼拔变身乳臭未干的小子,处处与婶婶上演暧昧,当汉尼拔的杀人艺术变成纯野蛮暴力,时而冲动打架,时而挥起日本刺刀割人头颅,当汉尼拔一次次鲁莽的身犯险境,再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死里逃生,汉尼拔迷们情何以堪?
不错,当我刚看完本片时,也一度认为本片只是借用了汉尼拔这个名头,与前三部关系不大,即使主角名字改掉也毫无问题,甚至,电影与汉尼拔撇清关系反而更能让人接受。
但静下心来回味本片,却发现自己的理解狭隘、片面、形而上。
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所熟悉的挚爱的那个经典的汉尼拔的形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本片所塑造的少年汉尼拔个性与气质异于之前的版本,观众一眼就能看穿他的缺点,才显得真实可信,如果我们要求十几二十岁的汉尼拔像五六十岁的汉尼拔那样气度成熟优雅、杀人从容老练、还善于心理剖析,反而有悖常理,也使其儿时的恐怖经历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我们从来就无法无视岁月的作用和年龄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越老越有味道而另一些人越老越无趣的原因。
事实上,本片的少年汉尼拔并未与老年汉尼拔完全割裂,观众为老年汉尼拔所倾倒的博学多才和超人智慧已经初露端倪,例如他并未接受多少正式教育,却凭借自己的聪明考取了巴黎医学院,例如他在警察面前镇定自若的辩白和挑衅,例如他利用尸体的手骗过并制伏对手,例如他准确的计算药水爆炸的时间以争取到逃命的机会,又例如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仇人画像。
不仅如此,少年汉尼拔与老年汉尼拔一样都擅长于无声无息中制造与众不同的慑人气场,只是前者更为直接、鲜明、张扬,而后者则厚重、深沉、压抑。
少年汉尼拔的逊色并不在于他未能达到观众心目中汉尼拔的标准,而在于太过年轻。
十几岁的汉尼拔经历了家庭巨变,虽然后来得到紫夫人的关心照顾,感受到了一丝温存,却无法弥补深入骨髓的创伤,他的心智从妹妹被吃的那一刻起就是残缺的,而这种残缺使他无法像同龄人那样正常成长。
可以说,失去了一部分理智和判断力的他只是一个被仇恨冲昏头脑的稚嫩少年,我们应允许他性子暴躁易怒、见识浅薄狭隘,允许他不懂得把握喜怒不形于色、四两拨千斤的精髓,允许他拥有小聪明却不够大智慧。
所以,当他脊椎中了弹却因为背后的刀幸免于难并绝地反击的戏剧化一幕出现时,请相信这就是真正的运气,不是神人的汉尼拔才有的运气。
有人说,此片将汉尼拔塑造的十分平面化。
的确,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似乎“XXX复仇记”之类的片名更为适合,但这恰恰是将其从汉尼拔系列割裂开使然,若将四部汉尼拔看作一个整体,我倒是认为此片使汉尼拔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了。
之前的汉尼拔太虚幻华丽,太具有传奇色彩,如今揭开了那一层封藏已久的神秘面纱,血淋淋的幽暗灵魂暴露人前,观众也就有了对汉尼拔多方位、人性化及更深层次的理解的机会和方向。
而对于所谓“颠覆性毁灭”的说法,我也持否定意见,只是认为既然走到了这一步,何不走得更远些,在不失商业元素的前提下增添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丰富影片的深刻内涵?
将少年汉尼拔的经历打造成传奇传记而非单纯平直的复仇故事,深入挖掘汉尼拔的内心世界,同时体现战争对于人性的毁灭性迫害和荼毒,本片本可离经典更进。
再具体假设,个人认为若借由汉尼拔的遭遇控诉战争的恐怖、残忍、悲惨、无情,可适当增加汉尼拔在孤儿院的戏份。
一个自我封闭的孩子过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抚慰和呵护,也没有任何朋友,却将自己禁锢在坚不可摧的心灵牢狱中,倔强的拒绝本就不多的好意,无声的将恐惧、憎恨与痛苦厚厚的包裹起来,惟有梦中才能不设防的呐喊出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我压抑,不得解脱,该是多么催人泪下,多么令人嗟叹唏嘘。
至于如此一来片长不好控制,这就要看剪辑的功力了,而事实上,对于一部引人入胜的影片来说,片长根本不构成担心的理由,反而浅尝辄止、偷工减料才是要不得的缺憾。
事实证明,汉尼拔的故事的确是不可多得的有的拍摄又有的研究的好题材。
从人生发生最大转折起,八年来,汉尼拔一直背负着这个沉重的枷锁不曾放下,直到紫夫人的出现,紫夫人不仅向汉尼拔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温柔与关怀,更教会了汉尼拔搏击术,让他见识到东方世界的杀人文化。
于是,汉尼拔如梦初醒,唤起了心中久违的爱与希望,同时却偏执的认为只有复仇才能解救自己完全走出阴霾,与紫夫人一起重新开始美好的生活。
然而,正如羔羊的尖叫于克拉丽斯,妹妹的呼唤于汉尼拔就是挥之不去的梦魇,越陷越深的他从血腥的快感中得到的不过是暂时的安宁。
当从仇人嘴里赤裸裸的吐出“你也吃了你妹妹”、“你只是想杀死所有的知情者”时,观众震惊了,汉尼拔更是无以面对自己竟也犯下了如此可怕的罪行,无以面对内心隐匿的竟是如此虚伪龌龊的动机。
一句“我爱你”后,汉尼拔正式而彻底的向紫夫人作了告别,再以扑上去撕咬仇人这一最原始最兽性的方式释放宣泄自己的情绪,坚定自己的决定。
这时的他终于明白八年前迷迷糊糊中喝下妹妹的肉汤这个既定事实不可能因为手刃仇人而改变,而他也注定回不去了,既然不能原谅自己的罪恶,就干脆选择放弃自我救赎,彻底坠入罪恶的深渊。
从这一刻起,爱再也不属于他,他也不再奢望拥有爱,从此他将孤独的活下去,以戴罪之身完成惩罚世人的使命,以不断地杀戮、食人来掩饰和慰藉被蚕食的灵魂、维护脆弱的骄傲和自尊。
从这个角度来看,汉尼拔的食人行为虽然经历了从报复到嗜好的变迁,却始终信奉以暴制暴、以血还血的理念,逃避自弃的心理也未能摆脱、越陷越深,因此他的可怜与可恨就如青霞和紫霞般骨肉相连,相辅相成。
如果说安东尼·霍普金斯在三部曲中的精彩表现不会对观众评价少年汉尼拔产生影响,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但客观地说,要将少年汉尼拔演绎得既不出位又有时代特点难度颇高,而加斯帕德·尤利尔做到了,且非常出色。
虽然尚未看过《浪漫的婚约》,无法对其他豆友对其反差如何之大的感受产生共鸣,但尤利尔在《少年汉尼拔》中的演技有目共睹,足以令我欣赏称道。
如果把霍普金斯的汉尼拔看作亦正亦邪的神魔共体,那么尤利尔所散发出来的就是逼人邪气——眼神魅惑迷离却阴鸷如鹰,酒窝棱角分明却犀利如蝎,笑容妖冶妩媚却森寒如蛇,外表帅气聪颖却只可远观,不可亲近。
尤利尔张弛有度的将少年汉尼拔的阴暗心理、另类气质与灵活身手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不同于霍普金斯却同样令人望而生畏和印象深刻的汉尼拔,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他对角色的用心揣摩。
尤利尔保留了汉尼拔一贯冷酷无情的手段和变态扭曲的心理,却强化了汉尼拔由内心的恐惧和仇恨转化而成的更躁动疯狂、更歇斯底里、更强韧坚定的力量,使得身上的杀气更为浓重而外露,更符合少年汉尼拔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不过,恐是太过注重培养邪气的缘故,在内心戏和感情戏的处理上就尚欠细腻,使得人物整体的诠释不够丰满。
《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都把男女主角的对手戏作为重头戏,到《红龙》更是增至黄金三角组合,但《少年汉尼拔》却是不折不扣的独角戏。
尤利尔一个人撑起了全剧,也就意味着巩俐不幸再度充当了一回花瓶角色,幸而作为万绿丛中一点红,虽算不上多重要,也决非可有可无,可以轻易忽视。
汉尼拔和紫夫人一个青春年少一个成熟性感,却因为孤独寂寞、相依为命又同病相怜,从最初的婶侄关系发展成后来的情愫暗生,其实毫无新意,也没有必要,倒是二人的迥然区别更能成为他们对手戏的看点。
之前已强调了汉尼拔的玉面兽心,而对于紫夫人,许是因为遭逢家庭变故孤身一人,不得不依靠自我保护生存于世,才变得冷漠强悍,但如此表面之下的内心却依然善良柔弱,因此她多次企图说服一意孤行的汉尼拔悬崖勒马,可惜汉尼拔的复仇之心不是靠女性温柔就能软化得了的,更何况其中还掺杂了一些她所无法理解体会的因素。
对于这样一个角色,巩俐显然是游刃有余的,甚至可以说太熟悉了,几乎没有发挥余地。
一如《迈阿密风云》中的形象,好莱坞仍然没有放过这个让她展现凹凸有致的身材和性感风韵的机会,而其他的坚强温柔也好,不伦之恋也罢,则更像随赠的附属品。
不仅如此,继《艺妓回忆录》之后再一次饰演日本人,着实令人无奈无语,看来巩俐的好莱坞之路短时期内是无法坦荡起来的。
最后,赞扬一下导演对插叙片断和闪回画面的理解和设计,以及片中儿歌几次出现的适时恰当,纯真童趣与残忍恐怖在强烈的撞击之下迸发出了一种惨绝人寰的悲剧之美。
因为《沉默的羔羊》过来的,由那部剧对汉尼拔产生兴趣,果然这部前前传没有让人失望,汉尼拔年轻时的扮演者真是盛世美颜呀,其中还有巩俐的精彩出演。
电影带观众见证了一个幸福家庭的小孩子在经历战争,亲眼目睹妹妹被烹食后,于孤儿院中长大后如何变成一个复仇少年的过程。
你不得不佩服他的隐忍和智商,复仇大快人心,一群恶人创造出一个魔鬼,魔鬼有了替妹妹报仇的能力却也丢失了心中留给爱的最后一点点位置,对他的疯狂举动只剩下担心和理解,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吧。
有人说这电影重口,我觉得还好(难道我也重口?
)讽刺的是后期他的心理问题相当之严重可偏偏还是个医学生。
汉尼拔在船上救舅妈的一段绝对的剧情高潮,是将它逼上绝境不再回头的转折点,在这样一幕过后就近乎结尾。
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关注,他的发型在后部和之前发生了改变,后期的发胶让我更多地想到了中老年时代的他。
我相信所有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都有促成的原因,所以选择理解。
四星给剧情,一星给尤利尔和巩俐的颜🌝
这片子作为《沉默的羔羊》《汉尼拔》的前传可能是不太成功的,但商业价值绝对是无法辩驳的。
(毕竟尤利尔的颜太好嗑了🙈)
很多人认为少年时期汉尼拔纯野蛮暴力、冲动鲁莽的行径完全颠覆了中年时期汉尼拔超脱一切人类劣根性的局限,像一个以万物为刍狗,麻木不仁的神的形象,但我觉得没有人生来就是优雅自持,冷静从容的,少年汉尼拔的不那么完美也更加鲜明、丰满了汉尼拔这整个人(神)!
但是其实也可以把这部电影单独看,只作为一个热血复仇片来看也很酷。
实在不行就嗑颜也够嗑了,尤利尔好帅,巩俐也特别美了!
毕竟像我这么浅薄的人,不看情节单论脸都看的美滋滋的了🙈
我放了好多图,毕竟截都截了,不放可惜☺️
这片子完全就是让观众站到汉尼拔那边去嘛,这么养眼的美少年谁能抵抗啊!而且美少年本来还是个心理健康很爱护妹妹很萌的正太,他变得心理扭曲进而成为食人魔那都是二战害的= =
这是沉默的羔羊续集中唯一一部能让人认真看下去的片子,也是脱离原著仍不失为一部好片的片子。虽然风格与第一部相去甚远,但却是精华的传承。
妈的,作为博士迷,即使有Gaspard美人相助也绝不给烂片面子
引进版的翻译都很无聊..听到巩俐说memory is a knife it can hurt you底下字幕跑出"要好好活下去,有很多爱你的人"的时候,便彻底绝望了...= =这是什么鬼..小哥又是法国人,说的英文很难听懂,建议到shooter上去下超强听译||
其實和hannibal一點關係都木有 /(ㄒoㄒ)/~~ 這個hannibal不會動腦只會耍帥哎 所有人都口音太重 有幾句台詞聽不懂 叫某人聽了好幾遍也才勉強明白 😢 而且竟然不血腥不恐怖充滿溫情 大失所望
加斯帕德满嘴鲜血的魅惑一笑;梅林茂极具历史厚重感的配乐
美少年太美艳了,巩俐身材依旧很棒
在成为梦魇般的“hannibal"之前 他也只是一个爱自己妹妹的纯真男孩。
那么帅的男人怎么弄得这么恶
总觉得要高潮了,却总是没有来到,少那么几分感觉, 很前面的沉默的羔羊差了好多,不过主角帅,加分了·········
巩小姐是能坚持看下去的唯一理由
垃圾!不解释!
我是真的不适合看这累类的电影,虽然画面不是很恐怖,但是看得我心情压抑,太心塞了,我要去看部喜剧治愈一下。最后说句,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虽然尤利尔很可耐,但是巩俐不是我的菜,看到他们在一起真是奇怪。。。ps:他还是更适合漫长的婚约
导演对文化的理解比较混沌,最好也不要把它当做汉尼拔宇宙的主线来看……单独看这一部是可以理解他的复仇情绪的,但结合沉默的羔羊.etc来讲就有点说服力不足了,你因为这个成杀人魔还算有因必有果,但是吃人魔??另外都2007年了,又是二战背景,能不能找个真正的日本女人来演日本女人啊……把那些日式羞辱安在巩俐身上是什么恶趣味🤨and妹妹的黑色骨灰盒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囍字我特码也是很费解了,配冥婚呢吗??
悬念的设置很有问题,不见文疯子,只见武疯子
看到巩俐那日本和中国混合的设定后,我就直接觉得坑了。拜托拍个电影好歹考究清楚这种文化的东西。汉尼拔那演员挺帅挺邪气的,但是丝毫不能改变这在我心中是部烂片的印象。
颠覆了老头的帅气呀 但是足以满足我的好奇心 套用一句影评 颠覆不是毁灭
美少年加分,但本片明显只披着一层汉尼拔外衣,实质狗血且扯淡。
汉尼拔系列的最差之作 恶魔的诞生并不一定要来自如此变态的遭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