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續數天開快車,終於刨完了24第一季,劇集固然是非常緊張刺激讓人欲罷不能,看完一集不得不又繼續看下集,週而復始完全停不下來。
而在看到近尾聲時就不得不深深嘆息,裡面的女人真是集合了全世界最邪惡因素存活於聚集中!
女兒kim冥頑不靈 ,譬如說難得逃出車爆炸居然跑去找綁架她的rick求救⋯然後媽媽teri,駕了車逃就逃唄幹嘛要在山崖旁下車查看殺手有沒有在附近?
就這樣無聊下了車搞到車意外滑下山崖爆炸,然後還要失憶?!
其實我覺得在第十集打後的情節真是有點胡來硬來,到了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步,做了23集好人的nina myer居然在最後一集變成無間道,真實身分原來是德國特工!
臨尾還殺了teri當作送給小強jack bauer的大禮。
(死了倒還乾淨免得以後不知道她又會干出什麼怪事出來)然後總統一家的部分在前半段真是悶得讓人發飆,那個黑人老婆shelly真是人間極品,喋喋不休老是以為了你好這理由替你做決定,萬幸總統大人終於在最後一集把她給休了,真大快人心!
總統女兒倒是還算可以,雖然也很煩,但至少長得標緻身材一流又不愛穿胸罩(身為準總統的女兒一天到晚不穿胸罩還真是離奇⋯)好吧說回主角小強吧,第一季來說可能修煉還沒完全,身手有點糟,目前熱播的第九季裡面小強身手強多了呵呵,當然他也做了不少蠢事,而且不斷被本身的隊員出賣,放棄,背叛,連國家都不顧他了,但靠著非凡身手總算挨到了第九季,老婆第一季尾被殺,而從第九季來看他似乎是孤身一人天煞孤星入命,真是人間少見的悲慘人生,可是他仍然不忘保家衛國,就算全世界都背叛他他還是此心不二保護地球,我敬重這個人物。
24之所以好看,是裡面正方的超強能力,還有反方的更超強能力,兩方交戰誰也贏不了誰,第一季裡面後半部很多情節的胡來令我減分不少,如果單從前半救出老婆女兒那個時間點結束我會給滿分,可是加上後半部我只能給4星。
我都不知道有沒有那個毅力看完接下來的第二季至第八季,每季24集都挺折人喲。
骂骂咧咧,请勿食用。
———————————————————《24小时》时代痕迹过重。
角色塑造平面,男性角色大多数是官僚主义,利己主义,丛林法则。
每个上司(有男有女)都要拎出杰克贬低一下尼娜,每个上司都要拿尼娜和杰克的事让托尼尴尬一下。
公私不明也不止体现在这里,上司反复强调候选人胜率很大,大家要配合“未来的总统”。
杰克不听话,所以把他停职;杰克很好用,所以对他隐瞒女儿的消息。
在对待反派的政策上,需要维克多提供情报就把他投入秘密监狱无限期审讯,需要艾利克斯提供情报就断他吗啡。
窥看幕后大家都喜欢,但这种情节处理方式不够高明。
女性角色大多数是被诋毁,被欺骗,被解救。
母女不断被各种绑架。
24小时的时间,金两次出现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24小时的时间,甚至还给特里加码经典失忆戏。
特里更是女人一定要难为女人的代表作,听说丈夫安全归来,马上找到尼娜表示“我们复合了,我怀孕了,虽然我前面已经确认你们分手了,不过这事过去之后,你可以远离我们吗?
”候选人选择把妻子押送回华盛顿而不是提出离婚,盖棺定论不是“我很遗憾我们走到这一步”一类,而是“你不再能够作一个好家人,好友人,好妻子”。
爱意消失所以权力碾压,再用自己想要解脱出的社会身份(“不仅作为一个候选人”)压死对方,那么妻子是挡了他的道,还是挡了正义的道。
除非是忽然悟了要黑化,否则难以对应前期对这个角色的勾画。
所以,一个由恶意鄙视链构成的社会,怎么可能在总统候选人说出真相后,还有80%的选民选择继续支持。
故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表现出的问题,是写故事的人的观念问题。
或许出于时代局限性吧,它想要表达的“保护家人,保卫国家,保持正直,打破规则”核心,展现得太过单薄。
现在的我们看了这一季剧集,如果觉得某个角色很讨厌,多半出于剧集里错误的内部氛围和角色塑造上的对立。
除外,情节方面,24集1季的故事,实则14集左右就可以完成。
转折相对突兀,仿佛随机抽取一个角色完成内奸任务,没有埋梗解梗,前后呼应。
对比之下,瑞克的复杂,相对真实;伊丽莎白违反计划刺伤艾利克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包小强的小强之路结束了。
在8季过后,剧终最后那句台词“shut it down”相信是从电视台、编剧、到观众一致的心声。
说句良心话,最后一季前18小时的剧情还是不错看的,尤其Hassan挂掉时骗了老娘成吨的眼泪——后来证明这只是为了瞎人狗眼的诱饵。
后面6小时估计是编剧忍了快10年怨念的总爆发,堂皇的以吨计算的狗血不算稀奇,稀奇的是花招百出突破人品极限的各种花式狗血。
包小强同学蓝波附体一路干掉了俄国杀手、米国前总统、俄国大使团,差点加上俄国总统;流了半缸的血加上胸口中了一枪的他,继续搏斗、奔跑,以及在未来逃避俄国人追杀逃出国外;总统大人最后一刻良心发现,拖着一堆大人物倒台谢罪,就为了救包小强一命……好吧,反正完结了,观众就算吐槽、咒骂、发誓不看也没辙了——编剧也不容易,难得爽一会。
剧终倒计时终于归零时,俺脑海中闪烁着四个斗大的中文+洋文——M了个B好吧,好歹是俺开追的第一部美剧,吐槽完毕还是要正经说两句的。
编剧是好人,说白了折腾这么多,就是为了给Jack留条活路。
从传出第八季完结的消息起,我就没有怀疑过编剧会在最后下杀手。
不过有Tony死而复活的先例摆在那里,光死人是不够的,非得折腾到永生不能踏入米国才能彻底绝了续集的可能。
提到我的本命Tony,又想钉编剧草人了。
第五季他被挂掉时,真是第一次产生弃剧的冲动(要晓得俺可是完结强迫症深度患者),大概是因为第六季的低迷,于是第七季他被“复活”了——现在想来,这就是给点甜头再瞎你们狗眼的预演!
NND编剧你到底有多恨他,非要从坟墓里把他拉出来再毁一次啊啊啊!
淡定、淡定,继续正经回去……Tony在我心中,就是第三季结尾时,与妻子隔窗相望,说:是的,为了救你,我的确背叛了我的国家。
我无法否认这一点。
明明他只要嘴上否认,就能免去牢狱之灾,但为了爱情选择了判国的他,事后却做不出否认的举动。
24小时从第一季开始的基调就是,国家虽高,但个人有时更高——哪怕是错的,但情有可原。
像第一季中,Jack为了救妻女,几乎把Palmer总统害死。
(Palmer是我心口另一道伤,算了,不提了。
)原来英雄是可以为了自己把国家摆在牺牲的位置——可说这是这部剧最大的吸引力所在。
可惜此后,编剧渐渐忘了初衷,到第7季Jack已然演化为捍卫国家利益的S.O.B.一枚,好几次感觉他下一秒会掏出几块钱交上最后一次党费。
大概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最后一季让他为了个人恩怨,化身为狂暴复仇狂差点挑起核战争——无力的OTL着说,其实……你们可以不必这么使力的。
(算了,我又开始吐槽了……)总之,9年了,戏已落下帷幕。
而我,永远忘不了第3季结尾处,虽强自克制,还是忍耐不住趴在方向盘上大哭的那个Jack。
Jack与Tony的区别,在于对于信仰是否一直不间断的坚持。
Season 7结束之后,我一直在思考着Jack究竟与Tony在什么方面的不同导致二人的轨迹如此迥异。
请喜欢说“这就是编剧的效果”云云的童鞋放弃此文,因为本文中探讨的东西,不是编剧怎么编;而是从电视剧的内容出发,所产生的一些个人感想。
从Season 2开始,Jack和Tony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密,甚至到了Season 4,Jack和Audrey遇到危险时,Jack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Tony。
但是也就是Season 4的结束,Season 5的开始,Tony的人生轨迹和Jack分岔了。
在Season 7的最后,Jack面对一直追查的“仇人”,最终表白了“Michelle,还有她肚子里的孩子”是他复仇的原动力,也是他苦心打入恐怖分子内部、不惜制造恐怖袭击来取得信任的来源。
与他同时的Jack,经历了海外逃难的种种艰辛。
在先行篇的最后,为了非洲的孩子们被迫回国受审。
Jack和Tony的不同选择,其实是对于国家、政权的态度不同所致。
Tony本可以像Jack一样,“天真”地指望国家把坏人绳之以法;但是Tony并不像这样,他固执的要自己去复仇,去完成男人之间的战斗。
而在经历妻子被杀、女儿离开、女友为了自己而受苦之后的Jack,还依然对于国家保有一份忠心。
依照Jack的性格,即便身处海外,只要从国内获悉恐怖袭击的消息,他还是会选择回国,在事端平息之后继续流浪。
for the country,Jack一直不变的信仰。
绝不想要看第二遍。
Teri和Kim尤其是Teri的表演充分诠释了什么是Loser。
大部分时候当她俩出现的时候,我就想要换台,同时我为鲍尔觉得可惜,为啥会找这么个Loser当老婆呢。
一开始感觉还不错,越到后面越糟心。
直到第二十三集,我确定无疑,编剧在糊弄傻逼。
看完这一集我愤怒了。
在前二十二集里一直忠心耿耿、勇往直前、职业的Nina,突然变成伊莲娜跟坏人通风报信。
编剧您丫这是被人催稿了吧。
情节的起承转合超级别扭。
能清晰的感觉到,关键人物之所以没死,只是因为编剧笔下留情。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源于生活的部分几乎看不到,剩下的只是缺乏想象力的“鬼斧神工”,高于生活却痕迹太过。
就像一场为大家所期待的盛宴或比赛,但享用的人们却只看到了厨师和裁判。
正如主角应该是盛宴和比赛本身而非厨师和裁判,电视剧的主角应该是情节和演员,而非编剧。
如果你想演,那就自己下场去当一个演员,而不是站在幕后,却想着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
那种扭曲的感觉真是糟透了。
更别提无数的细节Bug。
盖恩斯,鲍尔,Nina,Tony,哈默,Kim,Dick偶尔有些闪光点,多少抵消了一些扭曲的感觉。
8.7的评分让我有些意外。
作为一个慷慨的人,三星。
细节处理跟白痴一样,母女两人24个小时没睡觉,精神跟吃了鸡血一样,配合录口供也是没录两句就心情不好或者要休息,没休息20分钟就跑过来又喊着要录,录了两句话又扯到私人感情又不录了。
女儿也跟傻逼一样,被关到一个军事区,嚷着要绑架自己的男孩要一起逃走。
“我们要一起逃走”闪了一集,一直在吵着要逃走,几十个拿枪的要跑你自己跑啊!
等有机会逃得时候,看自己母亲也被关进来了,又放弃逃走机会要陪母亲(真感人,不会逃走找父亲来么,母女两个都是猪脑)妻子开车甩了杀手后非要下车查看下,导致女儿出车祸。
女儿发现母亲不见后10块钱的打车费都没,又联系不到爸爸,非要找绑架过的人帮忙去找凶手,艹当自己是谁啊,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难道探员的女儿就会查案?
一家人半夜4点就是不睡觉轮流过来喝咖啡跟未来总统吵架。
黑人总统的儿子更是个性十足,非要在父亲竞选的第一天揭发一些正义的事。
第一天非要跟全家顶嘴吵了起码30次。
总统的女手下配合去钓鱼杀手,结果突然非常冷静的挂掉电话,兽性大发,找把刀把凶手给杀了。
然后大喊大叫。
总之这第一季的鸟剧情就是为了冲突而冲突,几乎每个镜头都有私人感情上的冲突。
所谓的冲突当然80%都是在争执或者吵架。
纯粹为了拖时间硬凑剧情。
一句话,两个家庭,探员杰克和总统的家庭成员都是猪脑跟傻逼。
昨天在爽TV在线看完了《24小时》第6季第18集,顺便说一下,爽TV是一个美剧网站,在线播放最新美剧,基本上是美国那边今天播完了,明后天站在他们头顶上的爽TV就给配上中文字幕推上线,爽TV让中国的美剧FANS与美国影视圈保持同步。
总的说来第6季的《24小时》仍然悬念重重,但无论出现什么样跌宕起伏的情节似乎都已在意料之中,没有看前几季的时候那种惊讶和揪心之感。
18集讲的是JACK BAUR解除核弹危机之后,突然接到了中国CHENG的电话,CHENG告诉BAUR,Audrey还活着,但必须用核弹里的一块电路板来交换Audrey。
这块电路板隐藏着俄罗斯核武系统的机密,掌握了这个机密,中国就可以破解俄罗斯的核武系统从而达到与俄罗斯平等对峙的战略局面。
这里就不说BAUR如何义薄云天救Audrey了,我相信美国人在塑造自己的英雄时会比我们处理得更加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我想谈谈当中国元素在片中再次出现的时候,作为一名中国观众的简单想法。
首先美国编剧并没有把中方需要核弹电路板的情节瞎编成是中方想通过人质Audrey窃取核机密,而只是想通过这块电路板来制约俄罗斯。
从BUAR与中国CHENG的对话中可以清晰地明白这一点。
我很佩服《24小时》的编剧,他们在处理中国题材的时候,表现出了相当的冷静和客观。
除了第5季(是第5季吧,忘了)中BAUR奇袭中国大使馆那一段让人多少对我们的警卫系统感到遗憾之外,但凡遇到外交、科技、审讯、人员素质等方面,都给人一种中方的强硬且有理有节的心里认知,而不是像某些传说中的那种无赖国家。
反观我们的文艺作品和新闻媒体在报道美国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姿态,差距不言自明。
18集结束时为我们留下两个悬念:1、BAUR是否会为了救Audrey而与中方同归于尽,是,《24小时》可能不会再有第7季;2、如果BAUR成功解救Audrey,那么无论那块电路板是否被中方获得都会为第7季埋下伏笔,如此,下一季的《24小时》极有可能出现“中美较量”的局面。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从理论上说,《24小时》的编剧没有理由让中国在这样一部全球化的电视剧中始终扮演龙套角色,而且我也相信,以美国文艺工作者的素质,他们会给中国元素以充分的尊重。
《24小时》已经拍了6季共142集,电视剧拍到如此长度还能吸引无数眼球,这在中国几乎无法想象。
编剧的视野以及对全球政治、军事、恐怖主义的的了解比国内那些经常上电视的专家们恐怕也要强百倍。
我真腻歪那些又想说教、又想文学、又想悬念、又想动作的国产电视剧。
我为什么叫Tony,这是因为我喜欢24里第一季的Tony Almeda。
一晃8年过去了,24走到了他的终点。
还记得8年前在贩盗版碟的小店里,我是因为贪图便宜才买下了24的第一季,因为店员忽悠我说每一集都是一个故事,我想真不错,一样的钱能看24个故事呢。
那时爸妈都不在上海,一个人住,于是从晚上看到清晨也变成了很自然的事了。
8年前,根本意识不到电视剧是可以拍得和电影一样紧凑的,不知道一个悬念是可以这么让人欲罢不能的。
如今,Jack终于走了,写下此文的时候,我还并不知道他最终的生死,但这无关紧要了,我需要的,仅仅是一个不那么烂尾的结局。
在我看来,24的故事,就是Jack和Tony的故事。
8季了,Jack的悲情从来没有变过,Tony也同样悲情,他和Jack曾经很类似,并肩战斗,同样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但有一天,他不愿意相信所谓的“国家”能够为自己死去的亲人伸张正义了,他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
第七季里,他们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对手。
当一切临近曲终人散的时候,Jack也不知不觉地选择了Tony走过的路。
24,从Tony和Jack的联手开始,走了整整8年,再以他们相同的方式结束。
是的,我从晚上的九点开始,跃过短暂的夜,一直看到第二天的早上九点,在这个整整十二小时的时间期前,我很是饱餐了一顿,其中我又干掉了一袋苏打饼干,一个茶蛋,幸好有这样的物质食物做坚强后盾,我才没在这连续的十二小时里被拖垮```一个24小时的时间剧:每集一小时,每集都严格按照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时间流逝轨迹:除了真实,逼真外,就是我的神经及胃口真得有被长期拉扯和动弹的现象---能用12小时的时间看完这部本应用24小时看完的连续剧---虽然剧情的长度和时间,对于我而言,是有缩水了,而且在剧情的多条线索往前推进的时候,我有些顾此失彼了,比如:我很在乎CTU部门的那帮子也有神经被拉紧感觉的人的结果,而那个总统候选人的情节,我则用鼠标脱拉,来争取时间.对于这些故意扔掉的情节,好在我的大脑在高速地运转,用推理,勉强地跟上了节奏!可是具体的什么,还是不透明,可算是看完后的一大遗憾!总之,这部片子,确切说是连续剧:我用个人创纪录的方式和时间,最终是一口气地看完了,除了看完后的大脑,还有许多地方不惑,还有些震荡惯性.集悬疑,惊悚,推理,反恐;真实的"时间";主演们的出色演技;巧妙地叙事手法及故事情节,一定会让你看了第一集就会像我一样欲罢不能,看完最后一集,则会大呼过隐!嘿嘿```所以,你看我都这样心甘情愿地被从白天带入黑夜,又进入白天的状态,你也应该选择好好地坐下来,一口气看完他.享受"神经被拉扯的感觉"吧?! *_*
第一季开篇前5集,除了女杀手色窃摄影师身份卡和炸飞机的桥段让人比较刺激外,也许抱的期望值太高,觉得其它都还好,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强烈欲望,但是鉴于群众和媒体的口碑,还是继续往下看,果然不让人失望,从第7集第8集开始高度的悬疑和紧张感便逐步增强,,一直到一家三口危机后第一次重逢并成功逃离,都很棒,之后随着剧情需要,紧张感有所缓冲,到了最后三集,水平又开始上扬,尤其是最后一集,jack得知女儿假死的消息后,大脑完全被愤怒和复仇充斥,激烈且成功地以1对7,让我不禁想起三部电影《盗火线》《七宗罪》以及《正义杀人》。
一、复仇与正义刚开始本以为暗杀和绑架都出于政治阴谋,后来才得知一切都是源于复仇,当最后一集jack也在为女儿复仇的时候,导演便摊出了一个尴尬的论题,到底杀人有否正义之由?
恐怖分子头目的妻女,kim和teri都是无辜之人,按理都不应该死亡,但是作为黑社会头目或是作为所谓维持社会正义秩序的特工,就需要对自己的选择付出比常人更高的代价,就如电影HEAT里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尼尔说的:“干这行的必须了无牵挂,不能有任何一样你5秒钟之内不能立即抛弃的东西。
”然而像尼尔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妻儿总是要牵挂的,欲望总是要羁绊的。
此外,杀人的正义之由也永远无法自圆其说,这或许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
二、软肋只要你是一个非冷血的人,都会有软肋,Jack的软肋是妻女,洁米的软肋是儿子,派默的软肋是儿女,就连恐怖分子头目的软肋都是受伤的儿子。
“不能有任何一样你5秒钟之内不能立即抛弃的东西。
”所有的人都做不到。
三、过线里面的人物,George Mason是保守的,缺乏主见,畏首畏尾,且有贪污记录,秘密监狱长Mark也是一个严守规则的人。
过线最甚者肯定是jack,还有nina,tony,Palmer等,过线与否和效率的关系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四、妥协一次印象很深的还有第一集的一句话,jack的过往同事因为贪污等被抓进监狱,很多人都说这些同事其实并不是坏人,jack回答,是的,他们都不是坏人,但是仅仅因为妥协了一次。
其实真的如此,很多犯罪分子,也许就因为妥协一次,铤而走险一次,所以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千万不可失足,一次都不可以。
五、女人们首先要谈的是Sherry,直到最后,她仍然坚定地在跟丈夫喊:“you can’t do this without me!”我想这是一个野心勃勃和过分自信的女人,经常做自己想当然的事情,武断且自负。
她被权力欲望和虚荣心所占据,过于强势,而这些恰恰是一个女人的致命弱点,一个女人,如若太好强,通常不会太幸福,甚至会毁掉自己。
不过演员Penny Johnson Jerald真的是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Sherry是不是和绝望主妇的勒奈都有点点类似?
其次想谈的是nina,她的开篇给人的印象是温婉、感情上自我牺牲自我隐忍、随叫随到、可信赖,应该是大多男人都喜欢的红颜知己之类的人物,一直到最后真面目被揭露,冷酷、较果敢,Sarah Clarke因为此剧的表演获得2003年金卫星奖剧情类最佳女配角,也算实至名归。
最后我猜测她没有杀死teri,结果我错了,看来她是一个头脑比较冷静的叛徒,但是她犹豫过,犹豫过要不要杀死teri,否则在逃跑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她应该一枪打死teri。
也许她没有为男主动过心,更别提那位一厢情愿的柔情tony了。
最后两车对开激烈枪战时,她毫不犹豫开枪,当然男主亦然,曾经的感情,在生死面前,不堪一击。
Teri,真心觉得她的死最惋惜,不过这是编剧的要求。
Kim,刚开始有点烦她,不过后来演技越来越好,尤其是监狱里和小太妹的激烈对话以及后面的机智自救,都很自然。
六、男人Jack没得说,其实起初是因为《狙击电话亭》的杀手的声音很棒,所以才看的24小时,他这24小时很纠结但又很果敢。
看完整部剧,让我印象深刻的居然是tony,永远是一身整齐的西装,有求必应,任劳任怨,为爱几乎不顾一切,低调又干练,貌似他也因为此剧获得了最佳男配角的奖项。
David Palmer,演员演技也很棒,尤其是最后一集,老虎发威,扔花瓶状很到位。
足够刺激紧张,看完也就完了。
而所谓的意志、坚持、欲望、智取、临危不乱、权力、复仇、阴谋、信任、亲情、牺牲、信念,当然也在渗透,尽管很快餐,但在这个时代,也许已经够了。
原则上不标注非电影导演的剧集,不过方才发现是《电影手册》十佳,补标。可猜测本剧的时间观是《电影手册》给予褒奖的重要因素,但始终对传统周播剧无感的原因在于其无止境填塞戏剧冲突吸引观众的做法。当时间被限制在一天内,巧合与戏剧转折的高密度只会加深此种反感,后程编剧完全放弃集间自洽的可能
不好看。。。喜欢看的人怎么想的
过了十几年才来看,豆瓣给高分的人都是舔美者,编剧那么差劲,逻辑混乱,美国佬为了家庭可以不顾职责,说的好伟大,其实都是狗屎。
还是那点东西 没啥特别的
有些东西不能回顾,剧情漏洞很多,包小强太面,怎么有收视率拍下一季?
这一季最喜欢妮娜,最无好感的是夹克妻子特瑞和总统夫人,幸亏特瑞最终死了。正在看第二季,感觉这季最受不了的应该杰克女儿金姆。
好多BITCH 和SON OF BITCH
Nina的反转充分暴露了传统美剧边拍边播的硬伤,从这方面看网飞真是大功一件
第1、2、24集很喜欢,惊心动魄的。但是可能是审美疲劳了,觉得没有传说中嫩么好,好多桥段太拼凑比如失忆什么的。另外,男主长得真像大腕老爸,其余7季弃剧。
dog shit!明明一部电影可以讲完的事非扯出24小时一小时一集,编剧你丫能再水点么?!如果没有三个自以为是没事找事的女人起码能省一半剧情,好吧,一个女人减一个星,欣慰的是最后有两个都不得好死了。纯!肥!皂!剧!
看到第7集就受不了,太BUG,绑架主角女儿老婆都演戏搞半天,完全不合逻辑。
看到后来,基本快进处理
最爱的美剧,没有之一!大老师,你到现在都不看,我很伤起啊!本剧开创了全新的剧情模式,剧情紧张刺激,高潮迭起!看完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对故事类型近似的所有影视提不起一点劲来!
对两个结局的不同评价,证明了观众对猪队友的不同情绪。剧中两个亮点:1、普通民众遇到这类事件,没有如同小说般挺身而出,2、总统和主角家庭里的熊孩子,屡次只考虑到自我,忽略了大局,看的让人牙痒痒。中外在涉及这类题材处理时的不同导向,还是挺明显的。
看了三集……结构上自然是膜拜,想出这样一个同步性的结构真的很伟大。可是看了三集还是觉得很拖,主要矛盾点也都没有爆发,可能是胃口越来越大了吧,也可能它属于上一个美剧时代了。等再活一天出来看那个好了
尽管很红,我就是不太喜欢看
原来24小时这么漫长,这类片子真是小看怡情,大看伤身啊。
Non-sense!
我感觉剧情还是有点扯的,比较牵强附会,构思不错,但是一天之间发生这么多事,尼玛还真是拍电视剧,一点层次感都没有,我看到第十集就不想看了,冤枉下了
6.24 第六季完,08年第七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