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的土地
Der Boden unter den Füßen,迷走罗拉(港),迷走萝拉(台),The Ground Beneath My Feet
导演:玛丽·克鲁泽
主演:瓦莱丽·帕赫纳,皮娅·希尔泽伽,玛维·哈比格,蜜雪儿·巴特尔,马克·本雅明,多米尼克·马库斯·辛格,梅奥·沃尔夫,阿克塞尔·西希洛夫斯基,阿克塞尔·旺克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罗拉雄心勃勃,追名逐利不容有失。身为管理顾问,她负责协助不同公司进行架构重组,可是她自己的人生,又如何重组?总是忙于工作、到不同城市出差、跟客户共晋晚餐、上健身室,事业型女性的亮丽外表下,是深深隐藏的秘密:姊姊罹患精神病,有自毁倾向及被害妄想。罗拉老是收到姊姊求助电话,井然有序的生活开始失控。玛莉克鲁泽把女强人故..详细 >
两次share 50 cents和两段蕾丝性爱的最令我难忘
她看着像一台高效运转的现代机器,冰冷坚硬,永不停息,而实际上她不过是个女人,女同性恋者,甚至还是一个孤儿。职场里外,双面夹击,可能脚下的土地都在松动战栗,她无靠无依,只有自己,只能前进。要说精神有病,我你他她全都有病。
#德领馆Queer as German Folk
有着家族精神分裂病史的都市女主,面对家人的病情加重,工作中的办公室斗争,与同事女友之间的心理较量,几近崩溃又数度回归,在重重压力下产生的幻听,不需要传统的解释,只有黑暗与黑暗交际之前的奔跑,女主的颜和身材也很值得一看~(立青映画字幕组翻译)
没看太懂,女主还是挺好看的。
一个女人的生活解剖,感觉侧重点偏了,更想看得是真正的心理挣扎,而不是精神变化对普通生活的折射反应,不停地描述工作细节,无处不在的男权压力,弄得故事力道不够了,也就偏向平庸了,这种生活压力都一样~不过,这个女人形象立了起来~
一幅很成熟也很完整的女性肖像画,所有的画面和重心都交给了主人公:那些在职场、爱情和家庭生活下不断被挤压的生存空间,值得唤起注意的精神健康还有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时而是“何苦为难这个女人”的哀叹,时而是想向所有讥笑和轻视发动战争的愤怒,Lola在整部片子的旅程坎坷却又残酷得真实。但是仅由她一人的遭遇,来概括看似所有的问题,会明显感觉到电影的“过载”;到最后会觉得不再贴近,而只是流于展示。感觉和《系统破坏者》有着很相似的问题,但至少让人更正视从中试图涉及的话题。
哈哈社畜真实生活,结局的船戏真的太有感觉了
元素很多的一部电影 女主过着自己都不自知的高压紧绷的生活 观影过程我总是提醒吊胆 生怕她脑中紧绷的弦会断掉 “崩溃会像麻风病” 这句话真的会给人重重一击 即便生气难过怨恨不满…这种种情绪聚集心间 但也要为了工作把它压下去 还有这部电影的前提条件 就是女主已经是有着丰厚年薪 没有父母需要赡养 没有孩子需要抚养 仅有的亲人是一个有精神病的姐姐 然而真实世界 多得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 家庭琐事一地鸡毛但还要每天上班通勤的女性… 哦 女主还有爱情 有性生活 这也是很多丧偶式婚姻里的女性所没有的
什么题材都想雨露均沾,最后弄成四不像
一遍没懂,但确实很酷的电影,行云流水,一点不拖沓,,额
它展现的是一种现代的精神病理状态,风格上则有点像苦大仇深版的《托尼·饿得慢》,情节剧。柏林其实还是很先锋的,一边纠结历史,一边脚下步履不停,很多作品都在讲当代人的事儿,超前一大截。3.5
#69th Berlin#主竞赛 重压之下的女性生活
7分。时下话题性足的元素全有了。
对办公室剧情提不起兴趣@德国文化中心
怎么会有dialogue如此不精彩的A类电影节主竞赛,铺垫太多而虚就很冗长。at Siff Pacific Place
女上司好渣
影片让人窒息。同为职场女性,非常理解女主在为个大项目肝了无数个日夜最后被排挤出局的愤怒与无奈,也非常理解女主为事业疲于奔命又不得不被家人各种状况拖累的烦躁与局促,我看片子到一半,竟生出了“姐姐要是死掉就好了”的可怕想法,我大概也是病了……
致密的压力,看似普通,其实毫不普通。区别只是在于这些沉沉的崩溃,有人会撑下去,有人会不再躲。经历过死亡的人会发现死亡是实的,生是虚的。女主角她会为了这点虚放弃实,我们人也是这样,就是这一点讲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让人哭。亲人的责任、公司的责任、爱人的责任,未能致死但是也缓慢迅猛地伤了女主角。ps:很喜欢她和女朋友争执疲惫的那一瞬间:成为上下司的压力就这么大吗?是的,就这么大。多么正常的姛故事😋
就跟女上司那条线,太心累了。让我看成了惊悚剧,一会觉得上司把她当旗子利用,一会又觉得会被上司无情抛弃,心惊胆战啊。这也是女主根本把握不住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