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卡明斯基
Ich und Kaminski,Me and Kaminski
导演:沃尔夫冈·贝克
主演:丹尼尔·布鲁赫,加斯帕·克里斯滕森,阿蜜拉·卡萨,杰拉丁·卓别林,德尼·拉旺,布鲁诺·卡索玛斯,耶迪斯·特里贝尔,简·德克莱尔,卡尔·马克维斯,薇薇安·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5
简介:康明斯基(加斯帕·克里斯滕森 Jesper Christensen 饰)是名震画坛的传奇画家,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老去的他选择隐姓埋名离群索居,渐渐地,人们忘却了他的姓名。塞巴斯蒂安(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 饰)是一位极度渴望成名的艺术评论家,他决定通过撰写康明斯基的传记来替自己挣一个好前..详细 >
好久没有看过这种感觉一会儿看懂一会儿又看不懂的电影了。它一会儿讲了艺术,一会儿讲了爱情,一会儿讲了人生,线索错综复杂,比《爱在日出前》这样凶猛地把内容压缩成纯对话的要高级许多。男主那么多脏话简直应该用来做教材学习,一会儿骂人一会儿哭,还动不动就意淫,送一个大写的萌。
一个是绘画的转场可以学习。还有一个点,老人找到年轻时的恋人时,那种无奈、无语、尴尬、冷漠、无聊
《再见列宁》的导演,他无疑是精通绘画的,可惜他的品味太现代了,基本上就是毕加索往后的,跟我的欣赏范围基本上直接取补集;一开始还以为卡明斯基是康定斯基的另一种翻译,但是看了几幅画之后发现不是一个风格;尽管虚构了一个非常真实的艺术家形象,但是内核还是经典的老少搭配,有点像有有剧情的《脸庞与村庄》;男主的幻想太出戏了;不懂有的电影为什么要加上章节
油画处理衔接真的很美
私心绝对要5星:)
片尾直接做成了艺术史的普及,本是俗套的落魄作家与年迈大师的上路故事,想到哪写到哪的剧作却因为通篇的艺术感而变得极具魅力
已到了被人嫌弃的老头儿,年轻人塞巴斯蒂安却因为个人职业规划而成为追逐的目标客户,但是和艺术家相处是一件很不一样的事情,更何况与画家还是盲人画家相处,更是一件特别不一样的经历。公路片的另一方面,剧情之外能看到一路风景
导演把画作作为转场和片尾的方式还顺便科普了艺术史,两个男主也是漫不着边谈论艺术人生,半部十分自由的公路电影。
绘画转场好康 剧情结构没得救 可能所有资金都放在了开头和结尾的绘画动画上8
卡明斯基就坐在那里,慢慢成为画中人。很重的艺术和人生,很轻的再会和离别。
3.5 熬过第一个小时觉得还行 画作和画面的融合很妙 地下室找到画的那一刻 wow
电影全片笼罩在一种颓废且美丽的油画氛围之中,将两个看似完全没有交集的人拉到了同一场旅途之中。人们会在评鉴主人公的行为同时,不自主地走入到他荒芜而又孤寂的内心世界,从内在的视点去重新了解人物和故事。依然是年龄和阶级的公路片,但从疏离到和解并欣赏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不够平滑,但瑕不掩瑜。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意义,只不过名人的人生被写成传记,留以更多人了解他。
没看懂
论记者的职业修养/想起分析张爱玲生活垃圾的记者/年轻人的雕虫小计在漫长人生面前其实很无力/重见旧爱确实是毁掉旧梦的最佳方式
“我已经一无所有” “那就扔掉一切。”
瑞士和北海 是真美
看似是两个人的人生,实际上这两者又在不停的重叠,一个向前,一个向后,却能够把焦点又聚焦上。两个人的焦点是要选择放下,就在卡明斯基说的故事里面,农夫的儿子最终了悟是因为他放下了心中的执念,而整个故事就是两个人在不停提起,最终却舍得的过程。但整体电影语言组织不够精炼,开头虽形式多样热闹华丽,但中情节张力不足,让人对电影的类型和走向有错误的期待。最后比较有看点,卡明斯基与特蕾莎相聚非常欧式,一切都闷着,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而这才是答案。
好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其实还蛮好看的,提威克式的剪辑配上世纪初艺术界的伪八卦和画风乐趣加倍,主要当编剧不再执着于讲完整故事,德式没睡醒式编剧法反而更有故弄玄虚的效果(另外,这又是一场认脸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