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叙事下的一段关于摆脱酒精解放自我的故事,基于《岛屿之书》里的回忆和故事改编了关于罗娜的自我寻找的旅程。
从父亲的双向状态和母亲的信仰逃避的原生家庭里出走,从小岛生活逃离到大都市的生活,却无法摆脱精神和身体上对酒精的依赖。
喝多之后的失控反应让她渐渐远离一个常规的生活状态。
工作,恋人,朋友一个接一个的离去又像加成一样加重她对酒精的依赖。
一次又一次的戒断聚会,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而故事最终的落点和令人触动的部分大约也是在无数次失败的尝试过后,她回到了那片故土,找一处房子重新和自然相处。
从忍耐,到对抗,到释放……在某一个瞬间,大自然帮她找到了摆脱酒精的方法。
一次冬泳可以带来的释放感也许和喝醉那么相似,独自听着音乐寻找鸟类的过程也是一种趣味,海水里的藻类或许比想象中更值得研究……终于有一天,她可以在清醒的时刻和自然互动,不再依赖酒精的刺激,也不再寻求同伴的认可,不再质疑自己这样是否和父亲一样有病,也不再埋怨母亲的远离是自私自利。
罗南再一次贡献了令人沉沦的表演,去呈现一个个性自我迷失自我解放的女性。
不管是颇具魅力的认真时刻,还是酗酒后的情绪爆发难以控制,又或者是对抗时刻的压抑和最后释放时全身心的爆发和展现,都完成得非常令人惊喜。
她的灵气和能量为整个影片的呈现带来了最好的效果。
影片对自然,人文,岛上的文化的描绘也令人心驰神往,大量的自然风光也会让观众感受到治愈和辽阔,同时插入的一些资料和动画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女主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而我也非常沉醉于影片的电子音乐,辽阔的自然和寒风里,耳机里是充满着律动的电子乐,那一刻的对冲感所带来的精神上满足也是不可比拟的。
影片的最后一段独白,非常令人触动。
她的身体和故土融为了一体,成为了一块岛屿,这一刻一切都变得合理了也变得顺畅,流动的情绪,无法割舍的情感,甚至是无法消解的孤独和痛苦都变成了身体本身的一部分。
接纳的一刻人生开阔,自我也得到了解放,从此逃脱了酒精的禁锢,她拥有了更多的自由。
逃避的代价 - 文艺片 (逃脱) 影评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1111正文最近恰逢我的生活经历巨变的时节,为了逃避生活,所以我看了这部电影,不知道是不是缘分作祟,为什么在迷惘,痛苦,无助,剧变的时候总能够看到这样的影片,不过好在这部影片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我看完了还是迷惘,还是无助,还是痛苦,但是我还是要给这部片子打上三分的高分,原因就是这部片子出现在我视野的时间恰逢其时。
本来心情十分低落,觉得自己的生活仿佛成为了 “琼瑶剧本”,现在的年轻人鲜有看过或者喜欢琼瑶的,包括 “三毛”,“王朔”,“顾城”, “海子”,不过海子的书在书店还是会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而顾城已经没人看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可能是顾城最具有知名度的一行诗了,但是我写在影评里,希望他不要生气,只是致敬一下而已,因为结合今天的影片来看,这毫无疑问,主角的生活一篇混乱,同时为了逃避开始酗酒,酗酒之后亲密关系也搞砸了,之后开始痛苦的戒酒,成功戒酒之后又继续开始喝酒,主角的生活基本上是完全失控的,但是结尾编剧还是给了一个喜剧的结尾,主角在最后莫名其妙的就解脱了,这一点我觉得不太成熟。
但是毕竟貌似是新导演,这部剧整体来说,或者说这种题材,只要能做出来,我都会给三分,可能有偏爱的加成,毕竟这种类型的剧本都会给我一种酸酸的感觉,同时穿透我的生活,因为我觉得我的生活也是酸酸的。
作为自己生活的主角,经常会觉得无路可走,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特别大的事,只是被情绪牵引着,如果能够站在远处观察自己的生活,那么发现生活无疑是一部喜剧,这一点我毫不怀疑,但是这需要很多的练习才能够做到。
在个人生活的细节中,比如我最近经历的生活剧变,让敏感的我觉得分外惆怅,无法接受,难过,痛苦,沮丧,等等的情绪向我袭来,这是很深刻的生活体验,在陷入自己的生活的细节中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肯定是主角,所以这种感觉就会被加倍,然后再加倍,一直到自己无法承受为止。
我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为这种痛苦的感觉麻痹了我的眼睛,虽然我有黑色的眼睛,可惜不能够寻找到光明,我的老家有一句不好的话,如果一个人很生气,就会说 “你长着两只眼睛是用来出气的么?
” 意思就是骂对方没眼识。
我觉得我的眼睛可能真的是用来呼吸的,陷入生活的细节当中,那么就没办法冷静了,如果想冷静,就只能跳出自己的局限,成为自己生活的编剧,用编剧的眼光来分析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真的实在是太搞笑了,根本不可能会有更搞笑的喜剧片了,和自己的生活相比,卓别林都不算什么了。
这是很有意思的生活体验,我现在还不能熟练的通过缩放镜头的方法来观察自己的生活,我依然会陷入其中,但是我晚上写帖子的时候,会试图研究自己的生活,通过缩放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跳出来,我总是想象自己是生活的导演和编剧,这样发现自己无疑是一名小丑了。
现在进入剧中来进行分析,女主角很善良,很美丽,又聪明,隽逸,又充满理想,尤其是美术给他安排的蓝色头发,简直帅呆,让我想起来另一部电影里的角色,那个角色也是充满魅力的蓝色发型,就是 “阿黛尔的生活” 里面的那个拥有蓝色头发的角色。
这两部剧都很文艺,我都很喜欢,我不想把酸腐气息带入影评,但是我确实很喜欢文艺片,我不知道为什么,不爱看这种剧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无聊透顶,对于我这样特别喜欢文艺剧的影迷,简直是太大的享受了。
蓝色可能是一个隐喻,蓝色也是大海的颜色,而主角就生活在海边,主角正在攻读自己的硕士学位,貌似是关于生态学的 major,我没有记清楚,大概就是和研究生态,鸟类,海豚,海豹啥的有关系,剧中好几次出现了海豹的镜头。
然后女主会酗酒,剧中简单介绍了成瘾体质以及成瘾的原因和 AA 组织运作,也就是 “匿名戒酒会”,我觉得这样的组织很好,不知道国内有没有,因为成瘾体质的人是非常非常多的,酒精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方面。
在病理学的方面,我觉得成瘾体质的患者是受害者,而不是什么大坏蛋,毕竟没有人会想把自己的生活搞的越来越糟糕吧,这只是无能为力的时候,逃避压力的方式,只是被滥用了。
不过对于我这种不喝酒的人来说,不太能感同身受。
整部剧的格调偏向于意识流,剪辑比较迷乱,剧情可以说是基本没有连续的故事,而是一个生活切面的体现,这也是很多文艺片被称作 “MTV” 的原因吧可能。
如果想去把这部剧当成剧情片就很难去理解了,因为它更像是一幅画,比如 “梵高的向日葵”,但是不是热烈的感情的喷发,而是深刻的焦虑,还有混乱,可以参考 “毕加索” 可能比较合适,当然我不懂画,参考毕加索只是因为,毕加索给我的感受就是 “焦虑”,畸形的牛,还有痛苦的女人,我不喜欢带给我压力的东西。
作为文艺片,我还是很推荐的,编剧和导演是同一个人,最后发现并不是新手导演,此前有大片经验,对于喜欢文艺片的影迷还是可以一看的。
全文完。
引用名称:逃脱, The Outrun (2024)导演: 诺拉·芬沙伊德编剧: 诺拉·芬沙伊德主演: 西尔莎·罗南语言: 英语个人评分: 3/5IMDB: tt11687002 Douban: 35756784
摘掉耳机,仔细倾听属于自然赠予的白噪音去年读了chanchan man的
老友、爱人和大麻烦7.9[加] 马修·派瑞 / 2024 / 译林出版社但作为种族隔阂,无法直视的特权者的伤痛或说是与虚无主义的彻底苟合只能与海豹共鸣,作为代价,你要永远透彻、悲凉、湿漉漉地
所有悲情电影的欢乐场合都是自缢29岁休学、没有工作的罗娜白色的沙子,峻绿的草地,望向远方,那么地为难。
如果蓝色是悲伤,那么橙色就是希望...你是海洋的指挥家,解决逃避的方法是面对
“我的身体是一块大陆,我在睡梦中磨牙,如同板块运动,当我眨眼时,太阳闪烁,我的呼吸推动云朵穿越天际,海浪涌向海岸,与我的心跳同步,岛屿的海角在海面上升起,如同我在浴缸中的四肢,我的雀斑是著名地标,我的泪水是河流,每当我打喷嚏,闪电便划过,当我高潮时,便是一场地震。
”女主的新生宣言中,指挥海浪,将全片累积的所有情绪在结尾完全释放。
看到这里时,我流下了喜悦的眼泪。
本片讲述了酗酒、失业、失恋的生物学女硕士,回到乡下戒酒顺便工作养活自己的故事,中间穿插关于酗酒严重程度的回忆,正好对应了当下的戒断反应。
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又一次聚会她独自一人在屋外抽烟。
一个老头来闲聊,正好问起她戒酒的事:“你戒酒多久了?
”“六十三天。
”“哇。
这是最难熬的阶段。
”“那你呢?
”“呃……十二年,四个月,还有……二十九天。
”这段谈话轻描淡写,但给了女主巨大力量,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决心后,又下了一次决心,并尝试了之前不敢尝试的冬泳。
本片最大的特点是声音,制作非常精良,可能跟耳机是赞助商有关。
当然,也有现在流行音乐的通病:过度依赖响度和节奏来吸引注意力,缺乏古典乐的丰富和层次感。
另外,小罗南演技突破不少,学了些温斯莱特的表演方式。
导演技法有限(完成本片没有大碍),但41分那里,在声音、雾、闪光的转场中,可以看到导演有技法上的进取心。
剧本这边,人物为何酗酒,片中没有去责怪任何人或者社会(比如被男友劈腿,被男上司霸凌潜规则、父母冷漠、父亲暴力之类)。
因为探讨的是酗酒、戒酒本身,导演没有让女主处于一个弱势群体的位置,在西方政治正确的洪水中,作为一名女导演,体现在本片中的艺术立场,如此坚定,非常难得,令人敬佩。
本片女导演,女主演,以及全片内容,丝毫没有去强调性别,在困境中挣扎、搏斗、和解、奋起。
艺术的光辉中,有男人有女人,这一刻,舞台是女人的。
没有卖惨,没有抱怨,没有道德绑架。
独立与勇气,与你同在,女人!
#ICA 影片的私密性很强,饮酒后对酒精的渴望,言语的攻击性,不稳定的情绪,感觉没有相关经历的人应该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无奈。
我有一些相似的经历,所以很多情节还是蛮感同身受的,之前找过共同好友帮忙,甚至报过警,其实感觉还挺难处理的,那一句“对不起,我不会这样了”听起来是非常的无奈和熟悉。
影片在多重压力下呈现的放纵状态还挺写实的,多条故事线的剪辑呈现出的时空错乱感还可以,时间线很容易通过头发颜色来区分,家庭的影响部分也很符合这种现实,而且我女朋友也去过AA,互相帮助的氛围也是很好的在影片中展现了出来,不过当时一般会找一个固定的联系人,可以在近乎崩溃的时候打给他,对方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这部分感觉在她在她父亲等车里的那里如果发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打给前男友基本就告别自行车了,不过也不能确定是戏剧化的改编还是现实的搬演。
其实挺不喜欢影片视觉上的呈现,尤其是醉酒的状态的鱼眼,虚焦,叠化,大量是在第三视角呈现,到底是我醉了还是她醉了…感觉使用POV多些会好很多。
影片大量手持,不稳定的状态在后续的转变后也没有特别稳定。
剪辑呈现出的状态还挺不错的,从碎片的画面可以知道她经历了不止一次的被性侵,但感觉右眼睛还肿着与前男友重逢后那场戏还要去喝还挺有“力量”的。
听觉上,对照下来是比较喜欢的部分,我觉得很多情绪的转变是用听上呈现出来的,自然音效的部分实在是很喜欢,转折点其实在摘下耳机倾听自然的声音,前期一直讲述着她即使生活在那个大自然依然听着夜店歌曲,仿佛是在隔绝的世界找寻与酒精的联系,后续就再也没带过耳机,但结尾的控制天气的那段混剪很不喜欢,呈现出的混乱其实可以理解成与过去的道别,但效果不是很好,结尾处还蛮搞笑的。
影片以Rona的“酒瘾”为定点贯穿全片,一开始我还无法完全与其感同身受,毕竟在我们的文化里这类的“瘾”或许不是那么普遍。
但是,看到影片后半段我突然明白过来,“酒瘾”只是Rona在面临她的困境时所选择服用的“止痛片”,而我们每个人都会服用自己的精神药片,以此获得短暂的抽离,逃脱现实世界的喧嚣。
有的人打游戏,有的人抽烟,有的人选择性,我也不例外,我时常沉迷于电影与文字所虚构的世界中。
影片中Rona的父母也同样与“瘾”相伴,母亲虔诚地信奉着上帝,父亲则反复陷入情绪的波动之中。
此外,真正让Rona上瘾的真的是酒精吗?
看完影片的我对此产生质疑,因为Rona很明显从小就对自然届的一切抱有极大兴趣。
她会将不同的植物做成标本画,喜欢在海滩边散步,看着浪涛反复撞击岩石,在沙砾里探寻着海水送来的奇珍异宝,倾听着地底深处传来的阵阵轰鸣,时常抚摸着那枚小小的指南针。
长大后的Rona所学习的专业也是生物学,并且同样沉浸于这一切。
不幸的是,这本该是无害的,甚至是有利的“瘾”却因为她的家庭而注入了有毒的创伤记忆。
当父亲在狂风骤响的那个夜晚,不顾母亲的哀求与阻拦,发疯似地砸碎窗子,完全沉沦在自己的强烈情绪中,癫狂着呼唤风,像野兽般的咆哮声伴随着母亲的痛哭声一起与狂风的呼啸声在黑夜里盘旋,将Rona身体撞得粉碎。
至此,Rona的“瘾”不再能是一个可以避世的洞穴,而是无法忍受的无人之地,叫嚣着的地脉会随时化身为一个巨型怪兽将其吞没,但她又无法抗拒它的召唤,所以她总是反复陷入这令人上瘾的痛苦与绝望之中,就像她即使远走到一个荒岛上也无法逃脱父亲的电话。
在自我无法将“瘾”与痛苦剥离的情况下,烟草、酒与爱或者说性是最完美的,也是最容易上瘾的精神止痛片,它们可以令大脑忘却,让身体失重,处于自己为自己钩织的幻觉之中,就像短暂地进入一个乌托邦,所有人与物都变得可亲可爱起来,但这终究不是真实,生活不会因为我们的短暂抽离而停滞不前,Rona与我们总会意识到这个无情的事实,而自救是本能。
自救的途径也许就是去感受真实,先是我们的五官去真切地感知现实世界,让我们的身体与之舞动,之后去找到一个崭新的,也可以是重获新生的“瘾”,作为我们生活的锚点,最终我们将存活下来,就像影片最后出现的那只corncrake,真实地被看到、被听见。
Life never gets easy,but it will get less hard。
以前觉得电影要一口气看完才行,现在觉得也不是,尤其是这部。
前半部分看于离职前,太散了,要不是女主的发色,和看了一下前情提要,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好多的闪回和倒叙。
后半部分完全被治愈了,尤其是那个在暴雨中一个孤独的小屋子看书跳舞的画面,极致孤独又极致浪漫,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我们一个人的战斗。
女主说自己清醒的时候感受不到快乐,这就是她酗酒的理由。
但是后来她从游泳那里就开始笑了,快结束了才看到她笑,从游行从圣诞自己在家蹦迪开始,她找到了清醒时候的快乐。
最后的指挥戏好棒好棒,我们是世界的指挥官,我们的身体就是一块大陆,最后那两声叫声太特别,甚至片尾曲完全播放完了还有两声。
最后想说,罗南真的好多颜色,指甲颜色蓝色紫色,发色蓝色黄色橙色渐变,太好看了,色彩爱好者。
这也许也是她存在感和独特性的生命吧,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唯一的亮色,望眼镜一看过去很容易被发现的颜色。
这部电影不是韩国的那部《逃脱》,这部电影里面有色彩鲜艳的头发,而且还有酒吧酗酒,我也纳了闷了,头发颜色和逃脱能有什么关系,外国导演确实都是一些奇葩类型的,神马玩意之看完记不住系列Very good很好,You're great你很棒!
我评分就两种,1种1星,1种满星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In grandiose momentshigh on fresh air and freedom on the hillI study my personal geologyMy body is a continent I grand my teeth in my sleepLike tectonic platesAnd when I blink, the sun flickersMy breath pushes the clouds across the skyAnd waves roll in to the shoreIn time with my beating heartThe island’s headlines rise above the seaLike my limbs in the bathtubMy freckles are famous landmarksAnd my tears, riversLighting strikes every time I sneezeAnd when I orgasmThere is an earthquake
《逃脱》英文名:The Outrun导演:诺拉·芬沙伊德 主演:西尔莎·罗南罗南饰演的罗娜精神有些问题,且酗酒。
本篇讲述的是罗娜在因为酗酒与家人疏离,失去了爱人与工作后,下定决心戒酒,并且最后在大自然中完成自我救赎的一个故事。
现实与回忆交替,疯狂与理性对比。
交叉式的演绎手法虽然有些地方看的云里雾里,但不可否认,强烈的碰撞确实更能抓住人心。
原生家庭的原因,罗娜选择了以酒精来逃脱,可这却让她迈进了另一个深渊。
但幸好,一切都来得及。
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戒酒时她说:我清醒时并不快乐。
这部电影我大部分都是皱着眉看的,直到她第一次下水冬泳,她与灰海豹的互动,我看着屏幕映照出的我的脸,原来我竟不自觉笑了。
大概从这里开始,一切都在慢慢变好了。
这部电影挺压抑的,也挺励志的。
如果你时常感觉内心孤独、压抑,那看看也无妨,最起码你能看进去。
如果你很幸运,你阳光开朗,那就多去看看温暖向上的故事。
人生嘛,还是要尽可能地取悦自己。
与自己和解的治愈片子,离不开海每周都要去海边充电的的土著表示太懂了好吗
实四私五。可能是今年最喜欢的片子
为西尔莎·罗南量身定制的一部戏,她哪怕不说话就在那边坐着发呆也足够让人看一个下午。罗南的片子其实内心戏很足,所以看不进的人会很不喜欢。 有点温斯莱特年轻时的影子,尤其是高饱和度的发色像极了当年温斯莱特和金凯瑞的《暧暧内含光》
关掉耳机中的techno,去听真实大海的声音。
海豹。她,自然,动物,自然场景构图。其他的部分算了
剪接很大一部分盖掉了罗南出彩的演技,看的过程和戒酒体验一样,焦躁。
没有类似经历的可能无法共情,有必要把时间线剪这么乱吗?
寻找自我的家乡环保片?逃不掉的始终都逃不掉。
#Berlinale24# 一句话就能概括的剧情,但镜头下的奥克尼群岛真实地美到不可方物,就算作为旅游观光片来看也是五星水准,大自然是本片最好的演员。从Hackney到苏格兰海岸的这条路有着太多太多的私人连接,两地的脉搏被精准地把握,西尔莎罗南的状态也是完美的(除了洋泾浜苏格兰口音)。但我真的会担心这个角色读了PhD之后重新变成alcoholic哈哈哈…
叙事太散了,过于细碎。更像是一部自然风土片,精华全在最后的演奏。
卧槽techno上大分!罗南演技已经很好,合适的角色就更好,鼓励!本片评分严重被低估,substance addict第一人视角细致入微,而且女导演做得方式很有品,没有哗众取宠没有惊世骇俗没有肮脏泥泞。
【3】不想吐槽过多,但依旧难看的要死。《酒精计划》噩梦重现。前者本身就是一场华丽的老男人意淫对酒精和生活的逃避。本片选择戒酒而选择接受生活,要演技是真有罗南演的很用力的表演。要风光有风光,要剧情,要表达,要情绪,有风光。最后那段拙劣的蒙太奇混剪我真的快绷不住了,不就是一个反戒酒的《酒精计划》2.0女生版本吗?Yes,So?
本以为是公路结果是成长类型,戒酒的经历实在很难共情,加上刻意的非线性剪辑,没能进到女主的情绪里
開頭結尾都很好,但是中間真的太散了,失業生物碩士(扎心了)酗酒戒酒酗酒戒酒參加aa有個躁鬱症爸爸有個很虔誠的媽媽和前男友認識泡酒吧吵架分手在農場工作參加拯救鳥類行動和海豹一起冬泳想去讀博士研究海草… 散文可能looks good on paper,但碎得沒撐起來,一度不知道它想講什麼,最後還是串起來了,是有閃光點的。兩個小時看不同髮色的羅南也算值回票價了,再提個奧斯卡吧。羅南髮色可以用來區分時間(沒有搞的很好),也屬於這部片子顏色調度的一部分,蘇格蘭陰沉沉的天氣能拍這種效果真不錯,導演不如把自然/神話的部分多加點。最後發現製片人是羅南和老鄧誒
2024 amc 34 street 完全是一场therapeutic experience 很俗套的讲 看完以后非常治愈!!ronan的表演非常恬静却有感染力 结尾和大自然共曲那段真的绝美而且张力十足 她真的在这里面充分展现了这个人物努力与家族遗传性成瘾抗争的曲折 而且摄影和音乐都很棒!!看完之后 你会很想跑到世界上的一个角落租一个小屋尝试和大自然相依为伴 另外野生动物环保这一块电影里展现的真的不错!!尤其是最后在海边捡到的有纽约字样的拖鞋非常讽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片中对于站在她妈妈角度的部分还有所缺失
【7分】散文化,但插入过多的抒情片段和打碎的时间线让整体显得有些形散神也散。但比较惊喜的有两点,一是音乐的应用,二是叙事中对个人和自然那种情感连接的探索,一定程度上跳出了同题材电影的陈词滥调。
剧本写的太碎了……大圣诞节晚上居然还有好几个人跑到3001来看这部。里面的动保组织看起来还蛮吸引人,风和海浪都拍得好美,暴风雨里的小岛独居小屋我也想去。女主的声线有点适合纪录片旁白,表演也好厉害,但剧本还是太碎了看得有点头疼。
用文艺的方式拍酒精戒断,在海岛上与自然建立关系,时间线剪得过于破碎,如同那烂醉的人生逻辑不清。最后一切归因不出所料还是原生家庭,影片整体没有惊喜,罗南在表演上收放的度把握得很好。
with 🐑/I get it but…
风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