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片三个角色性格刻画的非常清楚桥北就是完全的利己主义者,包括事业和家庭的选择,生命和爱情的选择芥子本来就是一个很敏感的人,遭遇案发后,更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伴侣,不断地印证案发过程,只不过是想给爱情继续的一个理由或是爱情结束的理由谢高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因为对芥子的感情也好,友情也好,他充当了垃圾情绪的吸收者,芥子把一个道德绑架的框框塞进了谢高脑子里,让本来可能正确选择生命与责任的谢高,只有一种选择,也一定那样选择只有芥子心里知道,我们都不确定如果没有芥子的经历,谢高是怎样的选择
(文/亦浓) 改编自须一瓜的《淡绿色的月亮》的电影 《夜色撩人》,夏刚导演、由余男与王千源主演。
性感女神余男将片中芥子纠结、迷惘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咬嘴唇、无奈的笑、涩然的笑,瞪着眼睛看着谢高的无助…… 王千源则将民警谢高看似漫不经心的外表隐藏的内心深处的难以自拔的痛苦刻画的淋漓尽致。
影后影帝的无缝配合相得益彰,将发人深思的剧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易通过影片体现出来的心理描写,该影片则通过一些细节和演员身体语言的表演很完美的演绎呈现,算是很耐看的电影。
该片豆瓣评分才4.7分,我个人认为,它值得8分,见仁见智吧。
01.《夜色撩人》剧情简介: 凌晨三点发生的一场劫案彻底打翻了芥子看似幸福的生活。
吃了安眠药沉睡的芥子被劫匪用刀逼醒,捆绑着押到了客厅,在客厅里芥子看到了同样被绑起来的老公桥北。
桥北很平静地对两个劫匪说家里的钱都给他们,不会报警会配合他们,请他们不要伤害他跟芥子。
劫匪要钱,桥北让芥子“带他们去吧,芥子。
”劫匪要银行卡“告诉他们密码吧,芥子。
”芥子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桥北…… 天亮,绑匪走了,桥北报警。
不久案破,原来是家里保姆为内贼,劫匪是保姆的老公和弟弟。
案情了结,芥子心里的坎却过不去了。
她不停地想,案发时,老公桥北与平时判若两人,怎么也想不明白。
相比两个身材矮小的劫匪,其中一个还是瘸子,桥北身材高大,常年健身,为何不反抗却主动妥协?
事后桥北解释“他们有刀。
” 芥子找辖区民警谢高探问案情细节,似乎想从中探寻出劫案刚发生时桥北是如何做的。
一次次的追问案情细节,一次次的否定自己的猜测,芥子开始怀疑自己的爱情,怀疑桥北能够带给她的安全感。
她甚至将谢高代入其中,探问谢高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谢高说,若如此,他或许会反击,或许也会像桥北一样的选择,在警察的心目中,生命的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那天的情况,如果桥北反抗,或许会搭上两条命。
即便听到谢高如此说,对桥北的质疑形成了芥子心底里的荒漠,芥子过不了心中的那道坎。
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放过自己放过他,但又一次次推翻自己的想法,芥子一次次地去找谢高重复着同样的问题。
“你真是一个固执的女人”,谢高无奈,给芥子讲了一个聪明的猴子的故事。
沙漠里的特别聪明的一只猴子,某次在玩耍中掀开了一块石头,石头底下现身一条毒蛇,猴子吓晕了。
后来,猴子每次走到那里都要掀开那块石头,次次都被吓晕,但再一次走到那里还是要掀开看看,乐此不疲地偏执…… 谢高劝芥子逃离那个沙漠,不要再做那只猴子了。
在一天天的纠结中,芥子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抵触着这个孩子,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她吃过感冒药、安眠药,还做过胸透,虽然胸透似乎在怀孕之前…… 或许,芥子还没做好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准备吧,她在质疑自己的老公能够给予她的安全感,也在质疑自己对俩人之间这份爱的坚持。
她将所有的不能留下这个孩子的理由罗列给桥北的妹妹桥南听,桥南也同意她打掉孩子,虽然哥哥桥北是如此喜欢孩子,但总不能生下一个病孩子吧。
出差回来的桥北得知芥子流产心里很痛苦“你不想要我的孩子?
”、“那孩子不是我的?
”桥北流泪了,是啊早该知道,自劫案发生后,他们已不再如从前一般鱼水和谐了。
桥北依然如初的频繁出差,但即使不出差,桥北也是流连于健身房和电视里的球赛,夜色撩人的晚上琴瑟和鸣已不再有。
芥子依然不屈不挠地找谢高旁敲侧击地寻找跟劫案有关的话题。
“我从未见过比你还固执的女人”谢高很无奈。
芥子生日那天,桥北在外地出差,芥子又约谢高吃饭。
当芥子再一次纠结重复的问题,谢高讲起了他同学的故事,那么详细的细节,芥子也不得不怀疑,其实谢高说的是他自己。
曾经因为勇斗歹徒受伤被市民拥戴的警察回乡探亲火车上发生的一段故事。
那位同学也是一位警察,他乘坐火车回乡看父亲。
因为匆忙并未更换便衣。
然后,一大帮持枪械歹徒洗劫了他所在的车厢,作为警察首先是将群众的生命放于首位的,力量悬殊的那种情况,他劝歹徒“只拿钱别伤人。
” 歹徒确实“只拿钱不伤人”抢劫后逃离,失去财物的人却迁怒于这个唯一的警察,人们对警察的期望很高吧,人民警察不就是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吗?
哪怕就只有一个警察也应该拼到底。
人们不依不饶,将这个警察给揍了一顿,他被打的甚至站不起来下不了火车,但没人去帮他。
因为当天工作匆忙他穿着警服就上的火车,人们将他的警号曝光,他又一次出名了,不过这一次不是“见义勇为”,而是“是臭名昭著”…… 听了谢高讲的故事,芥子心有触动。
恰此时,桥北来电话了。
桥北健身房锻炼时看到日期记起今天是芥子生日,特地接她回家过生日。
面对桥北精心选的名贵的项链、一大捧玫瑰,芥子也竭力克制自己的内心,挽救他们的婚姻。
她专门去买了象征他们爱情的红绳。
然而,那晚依然撩人的夜色还是没能撩拨心弦,芥子的心泉干涸了…… “一年之后,桥北与小十岁的女孩结婚了。
” 芥子逃离了沙漠。
谢高死了。
“本来人家刑警队只是让他去给指指路,他却第一个冲上去……” 芥子说“是我害了他(谢高)”。
02. 为了问心无愧就该无谓地牺牲吗 那个警察其实就是谢高自己。
或许,谢高一直在试图忘记那件事,试图从心底里的沙漠挣扎出来,但却颓败于芥子的执拗。
芥子一次次地追问入室作案的劫匪作案时候的细节,她在拷问自己老公的同时,也在一次次无休止地提醒着谢高:对于被寄托着强烈的信任的人心里,一次失败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谢高试图劝服芥子的偏执“继续追究下去,你迟早会后悔的。
”救赎芥子的同时,也将救赎了谢高他自己吧。
“你肯定想他应该冲上去,宁愿看到一个烈士,也不愿看到你英雄梦的破灭。
” “他现在过得很不好,因为有很多人像你一样,永远都不会原谅他,他知道他辜负了很多人,伤害了很多人。
” “他不想看到石头底下是什么,可总有人叫他看。
所以他选择逃离沙漠,离开那块石头。
” “他想忘掉这一切,可是他忘不掉,总有人在天天提醒他。
所以他选择逃离沙漠。
” “那他真的问心无愧吗?
” “其实他跟你一样,永远都绕不开那块石头。
”
03.比夜色更阴暗的,是人性里潜藏的刻薄 芥子在慢慢试着放弃心底的执拗,逃离沙漠。
可是谢高终究没有逃离,他死了…… 平心静气地去分析,劫匪入室抢劫主要是为财,桥北为了自己和妻子芥子的命着想不轻举妄动,舍财保命。
火车抢劫,谢高评估自己一个警察难以控制十几个持枪劫匪,选择生命第一,让大家与他一起放弃抵抗也没错,毕竟生命高于一切。
但芥子不会放过桥北,她曾经有多爱桥北就有多失望,因为桥北的不作为令她丧失了安全感和对婚姻的信心。
火车上失去财物的人们也不会放过谢高,甚至被曝光警号后,得到新闻的键盘侠们也不会放过谢高。
在他们看来,遇到危险时,警察应该义不容辞迎难而上,哪怕力量悬殊,哪怕粉身碎骨……人民警察不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吗?
有什么好犹豫的?
入室抢劫的俩歹徒是姐夫和小舅子,姐夫见色起意,却碍于小舅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芥子事后越想越怕。
芥子对深爱的老公质疑情有可原,毕竟在芥子心目中,她所爱的人是自己的护花使者神一般的存在也说不定。
一朝偶像轰塌,心里的失望短时间内难以治愈。
就说说影片中谢高遭遇的火车劫匪案。
火车劫匪走后,人们把谢高揍得下不了车,这个群体的义愤填膺似乎用错了时间,有这劲头干嘛不朝劫匪使劲儿?
因为警察不会伤害他们,会因为内疚任凭他们打骂,因为劫匪有枪,他们面临的是生命安全受威胁。
但其实,谢高选择让大家不要轻举妄动就是为了所有在场的人的生命安全不是吗?
为何人们会迁怒于警察谢高,反而不迁怒于当时的劫匪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劫匪出现时,在普通人眼里,警察就该冲在前方挡枪子儿,人民警察保护人民嘛!
谢高保护了大家的生命安全,他对劫匪说“只抢钱别伤人。
”劫匪说“好,听警察叔叔的,只抢钱不伤人。
”抢完钱就撤了。
这似乎看起来警察谢高很怂,但其实这是当时最聪明的做法了。
命比钱重要。
这个道理都懂。
谢高做到位了。
所有人的命都好好儿的呢!
那些在火车上被抢走了钱的不依不饶地揍谢高的人的心里,或许,他们认为,他们的钱财比一名警察的生命还重要。
劫匪撤了,他们群起而攻之,攻的不是劫匪,是刚刚维护了他们的一名警察,并叫嚣着抄下了他的警号网络曝光,毁其名誉。
然后,网喷子键盘侠们不分青红皂白的立于道德制高点口诛笔伐…… 只不过,一名警察保护了他们的命,但没护住他们的钱。
他们的钱没了,这警察居然不保护?
揍他!
然后,谢高们开始反思、质疑自己的做法,想通了就通达;想不通的,就以谢高们的主动献身舍命洗白自己……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会教育孩子“钱财身外物”“不要舍命不舍财”“破财消灾”…… 你的孩子命比金贵,但您的钱财就比警察的命贵吗?
但,警察也是别人家父母的孩子,当他们做得好的时候应该得到的是赞誉而不是苛责。
比明目张胆的抢劫更恐怖的,是人心底里潜藏的阴暗,是从自我出发点衍生的舍人为己的自私与刻薄。
比夜色更阴暗的,是人性里潜藏的刻薄。
通片儿是隐喻:红绳是婚姻,沙漠是欲望,绿色月亮是幻想和诱惑。
猴子是人。
剧情中老公人设是现实主义,物质享受安逸却缺少沟通。
警察女主暗生情愫碍于道德小心分寸却又不舍离去。
一次家中被劫事件让女主对所有现有生活模式和对男主价值观抵触产生炸弹世爆炸。
女主拥抱了欲望,男主被唤起了雄性荷尔蒙。
最终结局是俗不可耐,终究都还是选择了逃离—因为人的本性是逃避,而不是对抗。
婚姻、道德、法律,阶级、金钱,我们每一个都最终被这些“体制化”。
沙漠永远在那里,只是选择权是:去看?
然后无解懵B;还是把头埋进沙子里直至逃离?
片子如果是国外片儿,大都会被评为“中产阶级的作或没事找事”。
中国这种小成本探讨婚姻人性类型和题材确实太少。
只是隐喻手法和大量对白堆积剧情有点COPY传统法国片,无甚亮点。
太挑看客。
给缺乏社会阅历和经历的少年们,不解。
中年或迈向老年观众看完,只能回忆下往事残余一声叹息。
全片结局没有空间和理性主义者的希望,扣分。
3分给女主吧,这样透着丰腴性感笑容甜美天真的女演员中国屈指可数
很早就存下来的一部剧,久到都不记得简介了,私以为当初存下来的,一定是个好片子,所以今天下班空闲了,窗外秋雨刷刷的,想起来看看这部剧,专门没有先去看简介,想跟着剧走,不想被剧透,说实在,没有预期那么好,原以为王千源和余男在,质量一定狠高,可能期待太高,看到结局也就一般了。
剧中留给我们一个经典问题“遇到暴徒该保命还是该奋力反抗?
”经典的辩题,王千源演出了精髓,不知道余男角色的设置是哪种,个人不太喜欢,最让人跳戏的还是那个韩国演员,既没有完全演出保命的原则,还起初误认为他是勾结盗贼的,表现力牵强,那个保姆倒是让人一惊,表现力不错,很流畅自然。
总之对于一场入室盗窃就让甜蜜夫妇彼此不爱的思路,我表示不太理解……
《夜色撩人》,由第五代导演夏钢执导,改编自须一瓜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
这部电影由余男、南宫珉、王千源主演,影片全程感觉像是推理剧,充满了悬疑色彩,但是,实际上是全面围绕余男扮演的女主角芥子的心理展开的一部家庭伦理片。
影片中,王千源扮演的警察讲了一个故事,即:沙漠里有一只猴子,将一块大石头搬起后发现下面有一条毒蛇,当场吓晕了过去,醒来后受一种古怪心理的影响,一次次去搬起石头看毒蛇,一次次被吓晕。
这个猴子的故事说的是一种不顾后果的固执的心理,以及因此而导致的恶性循环的结果。
而这部电影也是紧紧围绕这样一个心理导致的情节展开。
影片开始后,美发店老板芥子和公司高管桥北夫妻俩在家里经历了一起入室抢劫案。
遭遇抢劫时,丈夫桥北虽然身高体壮,但面对一个腿瘸和一个个头不高的两名劫匪时,不但没有反抗,还束手就擒,交出钱财,让妻子芥子交出银行卡,顺从地告知匪徒密码。
芥子对丈夫的反应非常不满,充满疑问,并开始追查整个过程,而夫妻两的感情也在此过程中走向破裂。
影片全程围绕妻子芥子的心理活动来进行叙事。
电影的场面设置、演员表演、镜像调度、情节转换等都紧密结合主角芥子的心理变化,尤其是余男的忧郁的眼神、冷峻的面部表情、迟疑的举止,多次出现的月夜场景,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主角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
这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也是本片的主旋律。
这也充分展示了第五代导演夏钢的刻画都市男女心理活动的精湛技艺。
整体来说,这是一部导演花费不少心血、也有不少想法的电影,但不能算是特别出色。
豆瓣上给这部影片评分为4.6分,个人认为偏低,但是也不能超过6.5分。
影片中有一些上面提到的出彩的地方,但是个人认为也有不少缺憾。
一是演员的表演上存在一些瑕疵。
余男的心理活动独霸全片,犹豫的表演也有些超限度;韩国演员南宫珉面部的表情始终暖笑,还有口型,都与情节有不少反差。
二是主题鲜明却展开不够,或者阐述的不到位。
影片关注的主题和鲁本·奥斯特伦德自编自导的《游客》类似,但是在主题的进一步展开和叙述上,相比《游客》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影片引入不少商业元素,如SM的软色情(让人联想到《五十度灰》),王千源扮演的警察所驾驶车辆的特写,这些似乎与影片艺术叙事的路径不太协调。
总之,这是一部突出心理叙事的家庭伦理片,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但是缺憾实在也不少。
其实同蕴含哲理的!
剧情很不好看!
故事很慢很拖泥带水!
但是很有哲理!
、vvccccccccccccvvvvvvvvvvvvvccccccccccxxxcccccxxxxxxxxxxxxxxxxxzxxxxxxcxxxxxxzzzxxxxxxxxxxxxxxxxxxxxxcxxxxxxxxxxxcccccfcfccccxxdd
人的名,树的影。
这部电影“名”气方面是做足了功课。
导演知名。
据说知名,我不太了解。
演员知名。
原著知名。
《烈日灼心》的原著作者。
原料都摆好了,炒菜的功夫就要看导演了。
之前评论《青禾男高》说,时间不够,慢放来凑。
《夜色撩人》更加进步,时间不够,回放来凑。
我觉得成本不足也有好处,给了演员更多释放自己的空间。
但是看下来,本片的演员明显不知如何释放,摸不清导演的炒菜路数。
话说,我看过的几部类似名字的电影,《夜色撩人》,烂。
《月色狰狞》,烂。
《夜行动物》,不烂。
不烂的为啥都是外国的。
电影《夜色撩人》改编自须一瓜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
影迷对电影还是抱有一定期待的,因为之前曹保平备受好评的电影《烈日灼心》也是改编自须一瓜的犯罪心理题材小说。
《夜色撩人》有余男、王千源等优质演员加持,是否能够达到甚至超越《烈日灼心》的高度呢?
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是华语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做法。
一方面,优质的原创电影剧本太少了,导演们只能从小说里找题材;另一方面,华语电影有改编小说的传统且也走出不少优质导演,贡献出不少杰作。
像第五代导演里的张艺谋、陈凯歌,让他们声名鹊起的电影作品都是依托于优质的小说文本,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之于莫言小说《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之于苏童小说《妻妾成群》,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之于李碧华小说《霸王别姬》。
但将小说改编成电影,从来就是个技术活。
原因很简单,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一种诉诸于充满想象和意味的文字,一种诉诸于直观的声像符号;一种内容密度很大、叙事手法多、枝蔓更多,一种诉诸于直观的视觉效果并受限于时长,叙事上必须删繁就简。
在改编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两个走向:一个是能够提取出小说原著中最精华的部分,并且将其影像化,甚至利用影像特有的优势获得文字难以直接达到的效果,小说与电影相得益彰;另一个走向则是改编不得要领,糟蹋了小说原著。
差别就在于,电影是否能够捕捉住小说的精华,予以还原甚至进一步发扬。
因此,一流的小说并不必然催生出一流的电影,就像苏童的《米》算得上一流的小说,但改编自《米》的《大鸿米店》却是三流作品,王安忆的《长恨歌》是一流小说,但关锦鹏改编版的《长恨歌》顶多是二流。
反之,二流的小说也并不意味着电影是二流的,像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马里奥·普佐的《教父》都不算最一流的小说,但在此基础上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教父》系列却成了影史经典。
最普遍的一种情况是,三流小说改编后成为三流电影,这方面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比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从小说到电影,比如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到《摆渡人》,比如英国作家EL·詹姆丝的小说《五十度灰》到电影《五十度灰》。
那么,从须一瓜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到电影《夜色撩人》,又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小说家须一瓜的另一个身份是从事法制报道的记者,因此她的许多小说题材也是从法制角度入手,通过一个犯罪故事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太阳黑子》《淡绿色的月亮》都是如此。
犯罪、悬疑、破案、法制,这些是犯罪类型小说的关键词,因此须一瓜的小说有类型小说的特征,通俗好看;但她又没有一路往通俗方向走,她总在某些好看的时刻停顿下来,关注当事人的内心,关注他们内心的纠结、挣扎或救赎。
就比如《太阳黑子》,她从一起凶杀案入手,探讨的是人对于罪恶的自我救赎;而在《淡绿色的月亮》中,她从一起入室抢劫案入手——一个丈夫面对歹徒时的懦弱,让妻子对他们的婚姻产生了动摇,平静如水的生活被撕开了口子。
须一瓜是近年来非常突出的小说家,但《淡绿色的月亮》并不属于她最优秀的作品行列,原因就在于,这部小说在通俗性和文学性之间失衡了,小说通俗性、猎奇性有余,但对于人心波动的刻画因过于刻意而显得合理性不足,人物为纠结而纠结。
《夜色撩人》延续了小说通俗性、猎奇性的缺点,并不断往这个方向下滑。
电影无论是台词、镜头,都充斥着一股浓浓的网络大电影气息,太过粗糙,没有任何讲究和美感;至于最关键的情节,电影擅自给小说添加了一个狗血的结尾,透露出浓浓的电视八点档气息。
与此同时,电影又无法扬长避短,没有对人物的内心进行更深入地挖掘,以及更具说服力地呈现和表达,余男饰演的女主人惊惶矛盾的情绪很难赢得观众认同,她成功地扮演了一个纠结的女性,但她仅仅是一个人,而不是像《烈日灼心》中的邓超三兄弟那样,成为了救赎的某种化身。
总而言之,《淡绿色的月亮》本就是一部格局不大的二流末小说,而很遗憾,据此改编的《夜色撩人》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三流末电影。
这么多年来,将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潮流从未断绝,但成功者寥寥。
这一再验证了:改编是项技术活,如果连小说都没读透、搞不清小说的优缺点就贸然改编,结局很可能就是失败。
——首发上海观察——
你们都去看美国大片的时候,我看了这部《夜色撩人》,买票的时候,从排片情况看,票房和评分一定也不会高。
《夜色撩人》改编自须一瓜的中篇小说《淡绿色的月亮》。
须一瓜,也许不太耳熟,但说起《烈日灼心》,你定有耳闻,它也是根据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所改编。
据说这位女作者现居厦门哦(强行拉近距离)影片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妻,芥子(余男饰)与丈夫桥北(南宫珉饰)因为某天夜晚家中发生入室抢劫案,丈夫未反抗,挺生而出保护妻子,两人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此带来生活中的变化。
女主芥子,是一家美发店的老板,看似生活美满,内心却极度缺乏安全感,有严重的失眠症。
而丈夫桥北学室内装潢的,经常出差,具体职业不详。
好像很有钱,可以大声指责擅自做主的下属,那定是牛逼哄哄的。
与妻子恩爱之时,喜欢用红绳将其捆绑,似乎有玩sm的倾向。
芥子身边有个通情达理的警察朋友谢高(王千源饰),带着无法言说的秘密游走在芥子身边,充当着一个暖男的角色。
本片的重点当然不是追查入室抢劫案真相的过程。
很快的,警察便破案了,抢劫犯即是家里的保姆串通自己的丈夫和弟弟。
真相大白之后,让芥子困惑的是,为什么抢劫之夜,高大健壮的丈夫面对两个矮小跛足的歹徒,会选择妥协?
丈夫的天然责任不就该拼死保卫妻子,保卫家吗?
好朋友谢高开导及劝告芥子不要去探究沙漠中的石头底下到底藏着什么。
但因为芥子的一再追问,那件被他深埋在心中的往事,也渐渐浮出水面,因为当年身穿警服的谢高在列车上遇到歹徒,却未能挺身而出保护列车上的多名乘客,在社会固有思想带来的困惑下,让他也无一例外成了这件事的“受害者”。
影片的最后,芥子与丈夫的感情因无法回到过去,最终她选择了逃离沙漠。
而不幸的是,为了弥补心中遗憾的谢高,终于因为挺身而出成为英雄丧了命。
故事就此结束。
夏钢导演作品一贯以探讨情感与关注现实为主线。
这部《夜色撩人》往大里说,是英雄情结使然。
往普通心思上看,不过就是,充满不安全感的女人对男人“可靠感”的最低期待。
我嫁给你,不管你权势财富几许,至少是我嫁给了一份信任,我信任你,在任何时候,都希望你是这个家的保护神。
而多数女人其实都缺乏安全感,你们男人知道吗?
当然就像须一瓜所说:“不是谁都能看到淡绿色的月亮的,它只是有的人在有的时候能够看到。
”所以这部影片也注定只能引起部分人的共鸣。
公众号:小7公主干掉孤独,一起阅读看电影吧
一、杂谈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长成图书馆的样子。
那么他一定没想过,影院竟可以是通往图书馆的一条道路,而实际上从梦露影城内部横穿,就真的可以到达纸的时代。
于厦门梦露影城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可以和作家同看一部电影,看完,可以在书吧和一群人围着作家交流自己的观影心得,难忘的回忆。
我看电影不太懂得去分析电影的艺术,我比较感性,对我来说有“得”,能够唤起我的思考就是好电影,我也无所谓作家的造诣如何,对我来说每个能言说点东西的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带给你任何思考,那么“好”也就毫无意义。
观影完毕,很荣幸可以坐在第一排,近距离和老师对话。
二、观影前后心得。
观影前我一无所知,没有看过须一瓜老师的《淡绿色的月亮》,甚至恕我孤陋寡闻,我都没听说过厦门晚报的这位女作家。
但当看到纸的时代推出观影分享会的时候,从海报上我看到了《夜色撩人》的原作名——《淡绿色的月亮》,想起了村上春树的1Q84——青豆和天吾的世界中那另一轮不同于正常世界的月亮。
我在想是否在小说中月亮也在变化,月亮也会阴晴圆缺?
是否也在暗示着剧情的发展。
没有去百度提前了解作家和书,我是一个裸考的观众。
1、关于入室抢劫。
电影开头让我很不舒服。
劫匪进入家中的片段,——芥子和桥北被绑在沙发上,一度让我怀疑南宫珉演技有问题、甚至是电影有问题——太过于平静了,不像抢劫,倒像是一场事先策划好的蹩脚的剧本。
演员们平静得我都不相信他们会是夫妻。
——后来明白过来的时候,我想这种“陌生化”的手段也许正是导演想提示我们的,想要引导我们去思考的。
开头解不开的疑团让我一次次问自己,芥子为何会对这件事芥蒂如此之深?
其实作为一种合理的保护策略,桥北的选择并没有错,甚至很机智很理性。
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难道非得上去和劫匪拼个你死我活?
芥子想必也不愿看到。
观影完毕时,我明白过来,这个芥蒂源于一种爱的缺失。
在我看来,女性的知觉是感性的、细腻的。
在一段恋爱关系中,我在乎的是你对我的态度。
为什么桥北在窃匪入侵的全程让我感到那么不适?
后来我想通了,他的反应、举止,不像是人夫应有的样子。
如果我是芥子,我希望我能看到我的丈夫在我面对劫匪的调情的时候,会发怒、会失控,甚至痛哭流涕,会拿起高尔夫球棍狠狠向歹徒抡去,不要理性,没空权衡,要真情的流露。
真情流露是什么感觉?
是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是高自尊的黛玉初会宝玉也会失控、也会袒露自己的真性情而惹来摔玉风波。
可是电影里一切都太平静了,平静得我一度怀疑桥北和歹徒司机一伙的,这种“怪”戏,一直到我明白芥子的芥蒂时我才真正理解。
男女的相处何尝不是如此。
我有病痛,你的关心并不会减少我的苦,但你不关心不在意不知道对我来说便是莫大的折磨。
人与人的温度不正是靠情绪来传达,才能互通悲欢,嗅出空气的味道,眉目不自觉与我相同,便是感同身受了。
面对我的快乐你能抱之以微笑,面对我的悲伤你能抱之以戚戚。
足矣。
做没做好是一回事,做没做对是另一回事。
桥北做得很对,但就是达不到芥子心里那个“好”。
男女恋爱也不过如此。
有些事不是你改了就对了,而是做错了就没有回天之力。
N次没记住对方的生日——对不起,我下次记住。
感情不能量化,感情没有机会下次再补,一次就够够的了。
2、读不懂桥北。
作为一个女性,我看不懂桥北的心。
我怀疑过他出轨,想过他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但最终貌似都不是这样。
我始终像雾里看花般,没有读懂桥北对芥子到底有没有爱,有的话究竟又有多深?
也许是南宫珉没演好,也许小说中才有答案。
为什么他口口声声说自己不记得密码,连老婆的生日都是在健身房中偶然看到日历才想起?
而却记得自己不知何时从法国买回的杯子,记得它成套的搭配,记得沙发的贵重?
——在我看来,他分明是想把一切推给芥子,与其说他似乎懦弱无能,倒不如说他根本不爱芥子吧。
但是他又对芥子似乎无微不至,接站、买礼物各种细节,我都不信他对芥子没有感情。
可是为何他抢劫过程始终能保持那么冷静、淡漠,更像是心死了,没有了灵魂一般。
除了在芥子拿掉孩子后,他留下过眼泪——动过在我看来的真情,最有说服力的表情。
对我而言,他对芥子的感受,我始终像雾里看花,琢磨不透。
3、两个坎。
电影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两个坎。
一个是芥子的,一个是谢高的。
谢高与芥子是蓝颜知己。
但我觉得谢高并没有真正懂芥子的心。
他说她对过去耿耿于怀是自虐,是自己一次又一次掀开大石块去寻找过去的痛。
在我看来,更像伤口刚结了痂,一次次被自己揭开,这样的触目惊心、这样的鲜血淋淋。
但我觉得谢高错了,芥子不同于他。
谢高的坎是社会道德的绑架,是社会对谢高的不宽容、不理解一手造就的。
警察并非一定要以祭出自己生命的方式去搏斗,智斗不好吗?
退一步再去追查,保全无价的性命不好吗?
这个坎这个结需要社会的宽容理解谢高才能战胜自己的心魔。
有人说电影片尾是英雄式结尾,烂尾了。
听观影团的其他读者说,这是导演自己加上去的。
且不说这么做好不好,在我看来这并非英雄式结尾。
这样的结尾是社会舆论的绑架,是被压倒在地、万劫不复之后谢高对自己人生非自觉的选择,他不是英雄,他是被英雄了,他满足了多数人心中的英雄梦,但他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他死了,但灵魂依旧没有释然,谢高才是那个反复翻起石块,却不懂得推翻石块的人——活生生的悲剧。
芥子的坎却是真正该反复掀开的大石块,甚至当力度足够时,推翻、出走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当一个男人不爱你,当你感觉不到爱的时候,又何苦埋藏一切,将就自己呢?
掀开痂可能会鲜血淋淋,慢慢地、缓缓地撕开可能就能一步步见到最初的伤口,放弃这个烂痂,果断抛弃,一切重新开始,又有何不好。
摸不清爱还在吗,又何必藏着伤口不放。
谢高真的不懂芥子。
芥子最终是释然了,看清了一切。
可是谢高永远地走不出来了。
按弗洛伊德心理学来说,谢高的坎是大我,是涉及社会舆论的坎,活出自己谓之迈过这个坎。
芥子的坎是小我,是相当私密的、相当自我的坎,不能逃避,唯有正视,否则问题终有一天会如山洪爆发般奔涌而来。
4、关于红绳红绳隐喻着两人的感情的发展。
一开始从表面的甜蜜到最后芥子亲手一节一节剪断红绳,表达着感情由完整走向破裂的过程。
最后芥子也尝试过修复,再次购买红绳,却失败了。
正如须一瓜老师自己所说,她一直想在小说中传达两性间和谐的性爱。
红绳的暗示性可能也在于此。
5、关于电影与小说。
须一瓜老师说,夏钢买走她的小说以后,又来了一位台湾导演,确实,如果台湾拍出来的感觉会不会更像小说名字听起来素实点、清新点?
也许是另一种风格。
小说心理戏很多,须一瓜老师说:从头到尾我都在看他们的野心和追求。
这是一部不那么功利的电影。
准备拜读一下这本《淡绿色的月亮》了。
ps: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愧是有影帝撑场子,演技没得说,然而剧情比较无聊
2025-036
本来挺好的设定拍得像神经质
想表达的没挖掘出来,差一点就是烂,还好有最后的讲述。配乐毁啊毁啊
在注销的短短时间内豆瓣清空了我所有电影数据,于是,重新开始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第一部要码上这样一部片子......开场和焜姐讨论片子这么大一个韩国人也能上映?焜姐说只可能韩国人演的不是什么好人......余男太适合演情色片,看到后面无比同情王千源,基本就是一脸懵逼地在复读台词。电影的话,围笑。
拍的非常精良的一部烂片。夜色撩闲
还以为是个悬疑片,结果是个情操片。很失望。之所以用余男恐怕是要拍床戏。
有想法,没办法。导演的手法太老套,旧不可怕,关键是有一种用尽全力也枉然的感觉。类似道德困境的电影,《游客》绝对是精彩到爆。观影整个过程瞎为导演着急了半天。一星半。
电影不怕烂,最怕烂都烂不出特色,这就是传说中的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我觉得很好啊,挺有感触,为啥这么多人在喷,余男和王千源演技超棒
其实还不错嘛!通篇有一点点悬疑,以为是漏掉了什么故事!不然一个女人至于有这么纠结老公和歹徒到底是不是反抗吗?
夏钢的一次新尝试 有着《烈日灼心》作者须一瓜的原著小说《淡绿色的月亮》的光环 有余男王千源的演技保障 一个很有深意的故事 一个发人深省的寓言 一部在观看中和散场后都会拷问内心的电影 这比大部分商业片都高出不少段位 喜欢这个故事 喜欢这个探讨内心深处的悖论 南宫珉全程游离于影片之外 配音平淡
挺好的故事题材,很容易引发争论,关于见义勇为还是明哲保身,本来就没有最好的答案。但是,整体故事却讲述得有些枯燥,几乎所有的重头戏都是在关注余男的纠结和性感上了,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故事性,另外,这个韩国演员的表现实在是有些跟不上啊。王千源的戏份还不错。有快进。
同为须一瓜小说改编的影片,本片并不像《烈日灼心》那样,呈现出一个悬念迭起的犯罪世界,而是通过一起简单的入室抢劫案引发出一连串关于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反思。也许很多人觉得本片太沉闷了,一个简单的事件被翻来覆去的重现,但这也正是本片的精彩之处,需要你在观影之后静下心来思考才能体会。
一般吧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烂片好一点 但是也不出彩
当一个男人比自己丈夫对女人更好时,我们只看到出轨,却看不到女人日常中的各种悲哀。
王千源饰演的警察和余男饰演的发廊老板都遇到了突发事件。前者为了避免伤亡没有和人数武器占有绝对优势的匪徒正面冲突,而选择妥协,但是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谅解,自己也一直有心理障碍。直到再遇案件险情,用声生命的代价,让自己的心魔消失;后者因为家中被抢劫过程中,丈夫不反抗而耿耿于怀,一直纠结细节,对丈夫的方式和动机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两人婚姻破裂。其实这是对固定思维方式的反思,是不顾一切地见义勇为当英雄?!还是以生命为重?!
一上来就捆绑SM害我以为下错片。结果发现原来是,一个女人如何慢慢不爱她男人的心理历程。好无聊啊。
其实对人性有所探讨的心理影片,实在不该分数这么低,但的确故事有些讲的不完整
《夜色撩人》是一部有着一如《海边的曼彻斯特》野心的作品,但非常遗憾的是导演却完全没有能去掌控这种伦理片的能力,面对难以走出的心灵与道德困境,那浅尝即止的说教即让人感觉到一股自恃文艺的作态,南辕北辙的故事更难撩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