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甜心巧克力》,让我感觉好像看了一部童话——童话般的相遇、童话般的爱情、童话般的幸福结局,当然,还有童话般的北海道。
多么美丽的故事,多么甜蜜的爱情!
同时,该片也是两段童话的接力,前一段童话没能拥有幸福的结局,也因此木场才有机会成为守护林月的王子,连着阿守那份一起幸福的生活下去。
在我看来,林月真的很幸福,有两个温柔的男人同时爱上了她。
是的,同样温柔但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男人,阿守和木场。
先说阿守,阿守其实更接近一个童话的主人公。
温柔的阳光男孩,他的心灵如同小孩一般纯洁的像一张白纸,他完全是以充满爱的内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夕张、北海道,甚至是整个世界。
正因为如此他对身边的每个人都很温柔,他做的每一块巧克力都能有甜蜜的味道,他的笑容好像能让阳光都更温暖。
我可以想象,即使阿守在相遇后没有爱上林月或者林月并不是个优秀美丽的女孩甚至哪怕林月是一个男孩,阿守还是会那么温柔的对待她。
这个想法证明起来很简单,如果林月拆开阿守新年夜里送给夕张小镇居民的巧克力中的任何一份,她都会尝到那个让她感动的甜蜜的味道。
当这样的男孩爱上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绝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阿守就像瓣花巧克力,他可以随时营造浪漫让心爱的林月感受如沐春风般的甜蜜和温暖,对于林月,他是个完美的情人。
再来看木场,他和阿守同样温柔,但是他不是对所有人都温柔,他只对自己关心的几个人和爱人温柔,即使是被他关爱的人也只有用心才能发现他的温柔。
他会接去滑雪场写生的林月回家,他会搬冰块以便林月能方便的看到“黄色手帕”,他会担心没通知他就外出的阿守和林月,那一巴掌并不是生气,而是担心阿守和林月有危险,他会给林月加被子,他会…… 可是在这场爱情赛跑,木场注定跑不赢阿守。
木场就像卡通巧克力,他既像伴侣又像朋友,他能得到林月的信任和关心,但他有时又像个大孩子一样,使林越对他的感情又像爱情又像亲情。
阿守爱身边的每个人,所以当他发现自己对林月的爱“与众不同”,他可以更主动,更自然,更直接,甚至可以在一开始就告诉对方“我喜欢你”然后用行动一点点俘获对方的心。
谁会在许愿时天真的将“我想和漂亮的月约会”这个愿望说出来?
而木场虽然很成熟,但是在感情方面确幼稚得像个孩子,他会羞涩、会犹豫不决,所以他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阿守。
当他进屋给林月送被子看到林月的画时,看到雪山上那渺小却醒目的穿着红色救援服的小人时,他脸上表情的不自然就表明他发现林月喜欢上了阿守,同时发现原来自己也喜欢着林月。
两个男人林月只能选一个,这也更体现出她的幸福,温柔的阿守守护着她,而温柔的木场守护着她和阿守。
说完人物,再来说说电影本身。
不得不说该片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将冬季的北海道与久石让的音乐相结合,带给我的是非常陶醉的视听感受。
虽然时间一直在十年前与现在间穿梭,但是由于导演细腻的表现手法而好不显得唐突。
只要细心就会发现角色在两个时期的服装风格有微妙的不同;十年前与现在部分的背景音乐乐器选择也有不同。
导演用在细节处理方面精密细腻的手法使回忆部分的剧情衔接十分恰到好处又很自然。
说道细节处理,有几个地方绝对要点赞。
就说情人节林月送给木场的巧克力,她想表达的意思是那么的明显,她自己眼泪都止不住而木场的眼眶也红了。
可是她却还要问一句“你喜欢吗?
”,我的第一反应是林月好贱,任何一个男人收到这个巧克力都不可能好受吧?
更不要说爱了她十年的木场发现她还是更爱哪怕已经在另一个世界的阿守!
面对刚刚被你伤了心得木场你却问他“你喜欢吗”,这无疑是在他受伤的心上又撒了一把盐。
可是当林月在阳台上哭着自言自语何时才能和阿守在一起,回忆自己在阿守目前说“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妻子”时,我理解并接受了她的做法。
她是决定用一生为阿守守寡的,可是面对爱她的木场,与其在这样纠缠不清,再拖下去让他更受伤,吧不如直接告诉他自己还是爱阿守,两个人之间不可能。
可是之后的剧情有瞬间逆袭,酒吧老板的话无疑是一个神助攻。
虽然他对林月说的话很直接、毫不留情、甚至有点难听,但是以木场朋友的立场说那些话又是那么自然、那么生活。
没有他的话当晚木场逆袭的难度决对大增。
林月听到这些话也让她的心在情人节的晚上第三次颤抖——晚餐婉拒木场是第一次、在阳台上回忆过去是第二次。
木场在雨中对林月说的那些内心独白让林月彻底接受了她,使她的心第四次颤抖,这样一来林月在接吻中晕倒的剧情其实也很自然,一个有心脏病的女孩一晚上受了太多次震颤了。
说道木场雨中告白,又体现了该电影背景设置的巧妙。
雨中告白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女神对告白的免疫力也几乎是最小的,而情人节那天,北方是不会下雨的,南方外国人最爱来的城市就是上海,更何况林月就是上海人。
当然有些剧情设置我认为还有瑕疵。
三个主角的内心世界方面刻画的都不够,尤其是林月和木场。
木场用十年等自己心爱的女孩,不能和爱人相守的那份孤寂;心爱的林月一直爱着阿守的那份落寞;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爱意的那份彷徨;无数次在酒吧买醉的那份无助……这本该能让电影上一个档次的心理情节却过于浅薄了,林月部分就更明显。
由于阿守得死而被冰冻的心如何一点点被融化,电影里过于简单。
对于林月这样的女孩,不,对任何一个女孩这都是一个极其挣扎、痛苦的过程,应该有比哭戏更好的表现手法,我不是导演所以我不敢说有什么方法比林志玲的哭戏更好,但至少林志玲的哭戏并不够煽情。
最后,从情感剧上讲,该片还算是较成功的。
我也不禁好奇,那样的一块甜心巧克力,会是什么味道?
能尝到甜心巧克力的人,会有多幸福?
电影《甜心巧克力》还有两大特色。
1.出了同名的两款香水,情侣对香哦,全国电影院发放3500套试用装。
2.11号后在上海有气味电影专场,全球首创哦。
以上全部由寻味地图(香水品牌)提供支持。
香水是哪位调香师设计的?
啥是气味电影呢?
具体可以见豆瓣贴: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5610133/
对于当下的时代而言,我们已经远不同于父母时谈个恋爱还要推个自行车打掩护了,好多时候一杯酒过后大家滚到一起似乎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当然,在一个剽悍的时代养成的剽悍肉食女们上门倒追男人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或者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性别模糊的时代,当每个人都有爱和被的自由时,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真的不重要。
因而,在现实中男人也不再是专利追求者,同样女人也不是专门的被追求者。
据说,有些人对爱情的理解是,我爱你无须言语,爱情是一种行动而不是语言。
信奉这一理念的男人在当下时代或许渐稀,但随着网络的流行,各种宅们盛行,于是又有返朴归真的趋势。
而相对于伴随着女权运动兴起的各种女汉子们,男人似乎开始变得比女性还含蓄。
这一点本来就以各种繁文缛节著称的日本男人或许格外有体会,而且相对来说工业化完成更早的他们也特别青睐这种男人的含蓄。
夕张是北海道的旅游胜地,让人不由自主想起《雪国》和《非诚勿扰》,雪国小镇的情感荡漾总有些非诚勿扰的潜台词在,于是本片里的情愫非常纯粹。
木场总一郎(池内博之)是这个时代里的古典式男人,或者用动漫中的术语就是食草男的典型。
在一个言语的时代坚守内心是一种勇气,坚守行动是一种责任感。
当然,无论是勇气还是责任感,在这个时代都具有另外的含义。
然而,无论无何能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就是一种自我的存在方式。
你很难再找到这样的男人,他用一种纯粹的方式去爱,这不是柏拉图的精神之恋,但却同样让人感慨。
其实,最困难的或许并不是星野守(福地祐介)去逝后对林月(林志玲)的十年苦恋,而是在明白林月喜欢星野时自己的选择。
对于木场来说,内心如何痛苦也不会表现在外面,只是借着送被子的机会将自己的感情压回内心深处。
如果对方不爱自己,那么做回朋友或许也是一种爱,这就是食草男的爱情观,爱是一种真正的心灵相通,它容不得一点瑕疵或敷衍,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在遇到竞争时想到的不是战胜对手而是对决定权交给当事人。
我可以为你空耗十年的光阴,但却不能让人为了感动而屈就我。
对于木场来说,林月不爱自己或许比草率接受自己更好。
只是他不知道,哪怕是再纯粹的爱情,没有感动就没有爱。
其实化解心情的结需要的不只是时间,还有关爱。
对于林月而言,或许她早已经习惯了木场的存在,但让这种存在成为一种爱的习惯,的确需要时间或者契机。
在这个时代里,食草男演绎着曾经失传的爱情,不管结果如何,他们让我们相信,总有那么一批人不愿意让现代工业文明的节奏所迁就。
在这个纵横交错的世界里坚守自己的内心。
(孟庆雷)
本片最大的卖点就是北海道的冬天雪色以及抒情悦耳的配乐。
两者给观众提供了高质量的视听体验,为影片添加了不少生色,加了不少分。
片中林月出现时,配乐使用钢琴来演奏;星野首守则是小提琴;而木场总一郎用的是大提琴。
乐器的声线特点以及配乐的曲风都专门为片里的角色而设,与人物性格十分贴切。
另外,片子中安逸幽静的北海道小县夕张与高度城市化、小资气氛洋溢的上海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导演可能是想从而突出女主角想把过去彻底忘了,只放在内心深处,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还是想凸显男主角追到天涯海角都会守护着自己心爱的人。
其次,影片里的三角恋没什么新意,故事情节老套庸俗,欠缺新鲜感。
一个表面上死守已逝情人兼救命恩人,一个深信“爱,就爱在心里”的痴情守候男; 一份一直都在的爱,一个一直在身边默默守候的人。
但我个人觉得,若木场能早点与林月坦诚表白,她必定会接受他。
两人的心思他们彼此多多少少知道,但她只是在等他一次正式的表白。
此外,影片中的时代跨越为十年。
但作为观众,若无片中演员刻意提醒,是无法察觉出时间的变化。
场景、人物在十年间基本无变化。
演员的外形也没有特别突出的更变。
这也使观众在穿越两个不同时间时,有着眼花缭乱的感觉。
同时,故事中的 十载概念并不突出,未能有效凸显男主角刻苦守候的情结。
再次,片中的演员林志玲演绎有待改进。
再丽质的脸蛋,再大再水汪汪的双眼也于事无补。
灵魂之窗不能传神,不能说话,导演给再多的大头镜头也不会感动观众。
若那无数的大头镜头能打动观众,那影片中的爱情味儿必定更加浓厚;“甜心巧克力“会更贴切。
本片原计划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献礼片公映的,而且是两国一系列献礼作品中制作规格最高、投入最大的一部。
本片还有一个特点,即是一部纯民间出资制作的商业片,政府的“献礼片”头衔则是经过申请认定的。
本片开机是2012年3月8日,当石原于4月中旬搞出购岛闹剧时,本片已经开机一个多月,都快杀青了。
石原野田之流的购岛闹剧,破坏了整个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气氛。
造成本片被迫推迟到今年第四季度公映,我想,参演者、编导、投资人都会感到无可奈何吧。
男一和女一不来电,男二和女一也不来电,男一和男二更不来电。
故事似曾相识。
权当向往昔纯美浪漫日剧的一次失败的致敬。
当然,有漂亮优雅的林姐姐,风景如画的北海道和看上去很美味的巧克力撑场面,也不是全无可看。
还要果断忽略姐姐依旧稚嫩的演技,毕竟人无完人,这是必需的。
但世无定数,张曼玉不就是拍了无数烂片之后突然开窍会演戏了吗,人家现在都在修仙了。
相信大家对《甜心巧克力》这部电影的期待由来已久。
毕竟有大师石久让的音乐和女神林志玲的主演,而这两者任取其一都是那种可以让人感觉无论这片怎样都不容错过的元素。
尤其是自《富春山居图》以后,出于一种“哀兵必胜”的道理,林志玲一定会在这片中动真格演出自己的精彩才对。
当然了,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或许是片中这个角色根本不适合我们的女神,或者是我们的女神演这片的时候很不在状态,亦或这一塌糊涂的剧本就是专门来坑主演的,总之我们这位怎么看怎么都美妙绝伦的女神在片中总显得无措手足,从头到尾哪怕是一些发呆的戏她貌似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演做什么表情才好……于是,这种情况下这部爱情片这就搞笑了。
虽然这部有些悲情的爱情很不是喜剧,而且好些段子还有强烈的煽情催泪性质,但神奇是凡是女神林志玲声泪俱下的地方无论是台词还是动作亦或是表情都充满了一种非常规式搞笑的喜感,比如,木场醉酒趴在酒桌上不省人事那场戏,当我们的女神出现,木场的朋友义愤填膺的要为木场的痴情痛苦跟女神理论一番,可当他才说了几句重话,就看见女神正两眼发红充满仇恨的瞪着自己,于是瞬间语气就软了下去,女神一吼,他就不敢再多说了。
似乎这位壮汉完全挡不住我们这位美丽女神的魅力似的,而潜台词就是这么漂亮的美女对无论什么男人而言好像干什么都就是对似的,但这完全不符合戏中的人物状况嘛。
其实这种情况按道理来说根本就应该是“NG”了从新再来拍一遍的,但我们女神这部《甜心巧克力》似乎从头到尾都是这种感觉,那些给她搭戏的男演员似乎都不怎么能正视她的样子。
和她说话的时候通常眼神都望着别处,而我们的女神的眼神却更显得诡异。
然后包括最后木场给女神的戒指盒里居然是巧克力,以及女神深爱的男友擅离职守、好无纪律观念的脱离组织,结果莫名其妙的死得既不壮烈也不殉情。
等等等等,这些或关键或细节的状况都让人忍不住产生一些恶搞联想,然后形成一种这片独有的非常规式笑点。
而这种非常规式搞笑究竟怎么形成的呢,你能说我们的女神不聪明么,她的美丽似乎说明了她绝对不是个不懂演戏的女神,所以个人认为这非常规式搞笑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我们女神演技太烂,相反,恰恰是因为她的演技太好了却不懂运用,如果你认真看片也不难发现似乎每一场戏她都演得很认真很投入,她似乎总想一下子把自己所有的情感或者多种表情都通过一个片段释放出来,但这起到的效果总是适得其反,让她每场戏都迅速陷入画蛇添足的窘况。
看来我们的女神需要稍微进行一下演技熟练掌握程度的训练才好……所以比起至少还意外的收获了“非常规式搞笑”喜感的观众来,真正郁闷的应该是日本背景音乐大师太让石久吧,我们的奇葩女神似乎让他那些怡心悦耳的音乐彻底打了水漂。
毕竟比起石久让参与制作音乐的国产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和《千里走单骑》来,这片要混乱得多。
当然了,石久让最后应该也不会有多介意吧,毕竟这片的最后,大师依然是大师,而我们的女神:林志玲,她烂片女王的地位无疑又得到了巩固。
从影片的拍摄来看,这部影片蕴含了日本纯爱电影的特点:画面干净唯美,常使用长镜头、景深镜头细致地展示与人物情感息息相关的自然景物,始终在追求一种执着、坚韧的内在精神与大和民族传统。
影片中风景常常是表现人物命运或心情的抒情符号,在环境中凸显人性的力度和情爱的质感,镜头构图以及用光精巧细腻、镜头平稳,使得影片的节奏舒缓平稳。
本片开头取景自日本北海道夕张,宁静的城市样貌与后半部分上海的喧嚣繁华形成了鲜明对比,与天地相接的纯白的雪山经长镜头渲染,加上耳边萦绕着久石让旋律舒缓的音乐把人带入情感的思考和回味之中。
观众一旦投入,便是引发最大视听高潮最容易的时候。
“有一个人值得一生去守候,有一份爱一直都在”。
前半句让我想起郭敬明的《小时代》里有一段主角崇光关于爱情的独白:“你要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你的爱人,无论你此刻正被光芒环绕被掌声淹没,还是当时你正孤独地走在寒冷的街道上被大雨淋湿,无论是飘着小雪的清晨,还是被热浪炙烤的黄昏,他一定会穿越这个世界上汹涌着的人群,他一一地走过他们,走向你。
他一定会怀着满腔的热,和目光里沉甸甸的爱,走到你的身边,抓紧你。
他会迫不及待地走到你的身边,如果他年轻,那他一定会像顽劣的孩童霸占着自己的玩具不肯与人分享般地拥抱你。
如果他已经不再年轻,那他一定会像披荆斩棘归来的猎人,在你身旁燃起篝火,然后拥抱着你疲惫而放心地睡去。
他一定会找到你。
你要等。
”对于木场来说,林月是内心深处永远的牵挂,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特别的存在,林月的美好值得他去守候十年甚至更长——直到死。
木场像是默默守护的天使,当林月的世界逐渐暗淡冰冷的时候,他用全身心饱满热忱的爱温暖融化着林月内心最深处的冰雪,他执着稳重的品性让那个脆弱的地方多了份安全感。
木场的爱能够带林月走出悲伤的阴霾,重拾爱的温暖,拥抱光明幸福的未来,这份不可多得感情值得十年的煎熬和等待。
所以说,真正的爱情更像是一种缘分的降临,像制作巧克力一样有过程性,需要投入配料并长时间的搅拌、加热,到了一个恰好的时机才能醇臻美味。
我认为爱情的属性中不应该包括发生时间这一项,它应是自然而然、悄无声息地发生的,20岁、30岁、50岁...甚至耄耋之年,爱情花苞可能在生命全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绽放。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在节奏紧张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充满竞争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受家庭因素和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而将爱情置于婚姻之后也当做一件时间赛的任务来完成。
生怕成为“剩女”、“剩男”的人们赶着观念制定的“适婚年龄”过去前找个搭子,“时间到了,来不及了,就是你了。
”《甜心巧克力》似乎给我们看到一种爱情的回归,真挚的爱情不等同于激情和凑和,你若想得到就准备好接受它在生命中的任何时间降临。
另外,“有一份爱一直存在”,木场和星野守对林月的爱一直存在,林月与他们各自的感情也一直存在,林月选择接受木场并不是背叛也不是一种感情的替代。
每一个人的爱都有不同的味道,每一个人以及他所付出的爱都是独一无二的,爱永远存在,我们要感谢每一个爱过我们和我们爱的人。
《浓情巧克力》、《爱上巧克力》等巧克力系列爱情片渐渐多了起来,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较简单,也可能有些老套,但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世气浮躁的社会、情节夸张主角相遇就遭遇离奇纠葛的韩剧、都市爱情片当道的今天,偶尔来一盏清茗也能使唇齿留香,心底间满是光明的晕圈。
作为一部唯美浪漫的爱情片,不管是三人的生死爱恋,还是北海道夕张的雪景,笼罩于夕照中的树林,处处勾画出梦境一般的纯美和清新。
情节很简单,林月与星野相爱,后星野车祸去世,林月带着星野移植给自己的心脏,与暗恋了自己十年的木场最终结合。
林月在某次滑雪场写生中,被莽撞的星野撞了个大满怀,星野对之一见倾心,林月态度逐步明朗,两人坠入爱河。
虽有时间渐进推移,但含蓄内敛的林月为何选择星野而非木场,交待并不清晰。
为炮制催泪瓦斯,一人得病一人离世的过时韩剧桥段也统统出现。
林月发生意外滚落雪坡后,星野不顾队友阻拦,坚持自己一人将林月拖到山脚下,后遇车祸命丧九泉。
太多地方让人颇为不解,经不起推敲。
十年来,林月心中始终记挂星野,对着天空对星野说话,但这十年仿佛在她脸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且对木场润物细无声的关怀立场坚定,视若无睹。
看到此类桥段,就让人确信的确是在看电影了。
编剧显然也是想锻造一个惊天地泣鬼神、至死不渝的贞女形象了。
在情节推进方面,倒叙手法闪回,不断在志玲姐姐凝神中开始回忆,又在泪眼婆娑中回到现实。
所幸没有造成太多支离感,故事讲述基本算是顺畅,当然,如此简单的故事再讲不顺畅那就太让人大跌眼镜了。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木场又一次酒醉之后,俩人在雨中踽踽而行,木场终于鼓足勇气对林月表白,而林月终于在此时如决堤之水扑向木场。
虽然告白之话足够煽情动人,但转折仍显突兀。
久石让的配乐无疑是个大亮点,志玲的日语居然讲的如此流利?
她讲日语比中文顺耳太多,但是她刻意瞪圆双眼装扮无辜少女相,那永远不在点上的重音,真真令人闻之牙痛。
每一个镜头,她都因为用力过猛而显得韵味全无,不合时宜的惊诧表情则无时无刻不在显露她的表演痕迹。
池内博之则过硬了,没有柔软之感。
光州电影节主席郑东彩曾评价,"《甜心巧克力》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爱情电影,它有别于当下市场上充斥的浮躁故事,以浪漫的风景、克制的表演认真的讲述了一段跨越十年的感人爱情,既有日本式爱情的浪漫纯美,又有中国式爱情的现实意味。
"我却以为,两人闲时不小心逛到影院,不小心看了这样一部片子,就好。
光棍节一个人单刷了《甜心巧克力》,看点大概就是林志玲姐姐PRPR,换了好多套美美的衣服PRPR,林志玲姐姐说日语好软好萌PRRP。
以及背景音乐是久石让的很好听。
一半场景是在北海道拍摄的画面很美,雪景超级美。
剧情无比无聊无比老套,导演还是个日本人。
傻逼一样的剧情,林志玲是老师带着一群熊孩子去雪山写生,熊孩子打闹掉下山了,林志玲也跟着下去救熊孩子,她初恋的男友是救生员,为了救她们两个,没绑安全带,在送林志玲去医院的路上出车祸死了。
林志玲有心脏病,初恋的心脏捐赠给了她。
最后林志玲和初恋的上司好了。
上司是个看起来就很猥琐的日本欧吉桑。
观影后有主创见面会,近距离接触到了林女神,气质非常好,说话的声音的确是娃娃音很好听。
站在男主角身边高出一大截。
如果不是为了近距离围观女神才不会看这么SB的片子
那是牛尔老湿吗?
音乐还是那个味;剧情硬伤,简直是绿帽传奇
BGM加了一星
2014.03.04
Hiroyuki Ikeuchi+一星
好想去北海道…
林志玲很美,演技很做作。
2014.2.4
一星给久石让 一星给志玲姐姐
为啥每次的吻戏都感觉那么用力
还不错,
美景一星 志林姐姐一星
典型的爱情文艺片,拍的很美,虽然有些矫情,但并不狗血。适合大多数人观看。
北海道真的美极了,林志玲的日语说的好好哇,也很好听。
0点27,我起床了。六公主正在放这部林志玲的电影,志玲说着一口流利的日语,难得看见一部没有译制的。最近做了很多无厘头的梦,刚刚梦见我逃离家人的追捕,但是被山崩给压住了,喘不过气来。小学和初中,我就被父母送到了亲戚家寄读,每隔两三周回一次家,每次要走2小时多的山路,那些崎岖不平的梁峁纵横的乡野田园,都是我一个人,非常孤独非常难受。有时候爷爷和母亲会送我到山顶,然后目送我离去,我泪流满面离开家。亲戚家管教非常严,我如果有一次考试考第三名就会挨骂,所以必须得考前两名,而且还要干很多农活,晚上吃完饭要及时回自己屋写作业,不能看电视。这段时期虽然是我人生很短暂的一个阶段,但是我必须说我今天性格里内敛的部分内向的部分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日本电影,场景优美,配乐优美。原来是久石让配乐作曲,点赞
看林志玲撒娇卖萌是一种享受,男主太村土了,完全不搭
画面很美!女主不行!林志玲某些定格画面美,但连起来就永远欠缺点什么。音乐竟然是久石让的…哎
志玲姐姐!!!
When you believe👐,Love 💋more, no less!Love on your 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