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东北偏北

东北偏北,捉“鬼”记,North by Northeast

主演:班赞,李滨,呈让,战鹤文,吴优,刘韦伯,陈端,张优,郭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东北方言年份:2014

《东北偏北》剧照

东北偏北 剧照 NO.1东北偏北 剧照 NO.2东北偏北 剧照 NO.3东北偏北 剧照 NO.4东北偏北 剧照 NO.5东北偏北 剧照 NO.6东北偏北 剧照 NO.13东北偏北 剧照 NO.14东北偏北 剧照 NO.15东北偏北 剧照 NO.16东北偏北 剧照 NO.17东北偏北 剧照 NO.18东北偏北 剧照 NO.19东北偏北 剧照 NO.20

《东北偏北》剧情介绍

东北偏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东北地带,性侵案件频发,却始终抓不到罪犯,甚至没人能看清罪犯真容。公安队长李占山(班赞 饰)对刑侦知识没有太多认识,徒有一腔破案热情,对恶行深恶痛疾。当他遇见劳改下放的中医老教授蔡滨(李滨 饰),并与她成为破案搭档,大老粗搭档知识分子,英雄遭遇书生,彼此就成为了对方最大的问题,新鲜组合妙趣横生。在土方法和科学推理不断碰撞不断磨合下,诸多证据逐一浮现,来无影去无踪的罪犯也渐渐清晰。 灵感启发自真实事件,抓流氓抓出一段旧时代人情义理之故事。情节曲折丌过丐道颠沛,巧合中洞见丐事之必然不偶然。让人笑也让人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罪美丽杜兰餐馆:黑色传奇北京爱上你舞出我人生3回到初相恋跨国大追捕:阳光下的罪恶心怀恶意野山鹰恶棍之家第一季原子危机足秤老婆八两夫恋爱吧,寨主黑气球漫长的季节影之宅第二季大家的家再生号大叔之爱:爱情或死亡爸爸是外星人踢出一片天午夜十二点大碗茶北部湾人家生死倒数极寒潜袭72家租客吸血鬼学院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五湖四海失忆投捕

《东北偏北》长篇影评

 1 ) 『东北偏北』值得一看

『东北偏北』值得一看<图片1>

 2 ) 故事画面都是上乘

对于一个东北人来说,看见这部电影的名字便有一丝亲近感。

故事背景设置在文革之后,也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年代。

影片拍摄地点在黑龙江,我的老家。

不过,老家的景色和影片中的景色相去甚远,只有天空中大片大片漂浮的云朵似曾相识。

导演本人说,这是一部田园片,让我尤其羡慕的,是河上那座极美的浮桥。

自行车骑过时,云朵、河水、浮桥,画面美得一塌糊涂。

故事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抓流氓”的故事。

一次次的围追堵截,一次次的以失败告终。

“流氓”的体力和智力都让人惊叹,愈发衬托出胖警察的无能。

但是警察毫不气馁,他身上所流露出的邪不压正的强烈自信感,让观众对罪犯的最后落网也抱有强烈的期待。

另一个主角——知识分子老太太,她的顽固恰如她硬邦邦的身子骨。

片子里的警犬出场惊艳,带着所有人的期待,一路对罪犯狂追不舍。

戏剧性就发生在罪犯转身的一瞬:他只对警犬说了两个字——站住,警犬就乖乖地原地坐下了。

老太太读出了警犬的害怕,胖警察却只联想到了屠夫这一职业。

更让人惊艳的则是“流氓”的面部特写镜头。

整部电影里唯一一个颜值高的男演员,气质很像冯绍峰。

那种带着神经质、邪魅和绝望的眼神儿,瞬间差点让人原谅了他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只是,当他靠在稻草堆上,倾诉着自己童年的不幸和母亲的过度保护时,我又想到了弗洛伊德说过的童年阴影,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被童年阴影折磨一生。

即便没有犯罪,心灵却被终身禁锢。

结局居然是开放式的,一是罪犯跑了,二是罪犯即将被蜂拥的人民群众扑住。

抓了一个多小时,我自然也是更喜欢第二个结局。

悬而不绝的结局无论多有艺术性,总会让人感觉不够完整。

作为后文革影片,政治色彩反而被淡化了。

偶尔的革命口号和运动并没有突兀的感觉,淡淡的黑色幽默让紧张刺激的“抓流氓”的紧迫感有所缓解。

映后的导演见面会非常简单,连把椅子都没给导演。

互动环节提问的照旧是一堆傻孩子的傻问题。

不过导演很给力,知性的回答提问,不是夹杂几句流利的英语,文艺范儿十足,喜欢。

 3 ) 中国版&lt;杀人回忆&gt;?你们是没听过&lt;双桥老流氓&gt;吧?

说真的,不懂就不懂吧,人云亦云,说什么中国版<杀人回忆>,各位老弟,那是杀人 打闷棍,这是强奸,用这部电影的台词就是"案件性质都定义错了!

"这个故事的原型绝对是十八里飞毛腿双桥老流氓,可惜剧本改的不咋样,台词张力几乎为零,故事节奏性也差不多为零——最明显就是最后凶手出现时,表演镜头到位了,一开口我就"???

"...韩国悬疑电影不乏好剧本,但你要拿这部和他们比,那我是觉得这个对比有点蠢。

 4 ) 评《东北偏北》

有真实事件为依据的电影,改编的也算不错的了。

不过从那条有些穿越的牛仔裤飘入画面,影片就开始滑向严重的脱线。

把打板儿的镜头减进去,根本就是对局座的挑衅——劳资就是想表现一桩没有结案的案子。

为此,导演还将两个机位打板儿的镜头都减进去,来把这种诚挚的恶意表达的更充分。

套用片中范兽医的台词,导演是想叫嚣:“其实耍你们,比干女人还过瘾呢!

 5 ) 葛优的终结者促成班赞的发轫

去《东北偏北》的点映场说实话是冲着片前加映葛优演的《窒息》去的,《窒息》虽然是05年的片子,却并没有听说过,对葛优的演技有所期待。

没想到这部片子在我心里却成了葛优神话终结者。

先说《窒息》(略不中听)。

可以用《东北偏北》里的一句台词概括:形势大于内容。

看过德普的《密窗》明白一个道理:内核空洞,把一切故弄玄虚的不合常理推给精神分裂是电影人的取巧。

恕我直言《窒息》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更何况全程狗血(包括音乐)形式浮夸专为刺激感官。

葛优的表现平庸毫无亮点,多次出现光头颤动的特写不仅没有震撼力,反而有不良胃部生理反应;“老戏骨”李滨的退休心理专家表演过火脸谱化,常常误以为是退休老刑警…观影感受是典型的国产电影之痛!

好在之后《东北偏北》起到了补偿作用。

要不是映后的导演访谈,真没想到这是同一个导演的两部作品。

同样是李滨,没有了葛优没有了精神分裂没有了浮夸的狗血情节,一切都回归了事物本质状态:真实。

故事线索清晰,推动自然合理,呈现过程完整。

特别要说的是以班赞为代表的一众演员们表演相当精彩,各司其职各有性格,除了兽医张嘴的学院腔,其他演员都像原生于此,植根深厚质感强烈。

班赞不愧是人艺的!

再瘦一点适应的角色类型更宽。

也许正因为不是葛优和范伟反而成就了影片整体基调与风格的统一。

也许电影工作者会在国内市场进行横向比较,但观众一定是和此类影片进行纵向比较和优劣判断的。

填补类型空白不如拍一部好电影。

这个时代的中国(不是没有)实在太缺能讲好一个故事的好电影,太缺反映普世价值观的好电影,太缺从人性角度对人性多样性进行深刻挖掘的好电影……

 6 ) 顺便看看

寒假把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翻了出来,周三收到first青影展微信平台的推送,说有一部片子叫《东北偏北》,就顺便来看看。

正题。

东北的林场和农田、贯穿村庄和影片的铁轨和火车很像《杀人回忆》中的环境。

片中李占山队长的前列腺问题让我想起了《疯狂的石头》中的郭涛。

类似《西北偏北》的片名告诉观众这是一部有些悬疑元素的影片。

看完电影感觉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主题有犯罪、悬疑、喜剧、人性、文g(这样的排序并不代表各种主题在影片中的主次)。

如果说本片的主题是犯罪,在这里类比一下《杀人回忆》。

两部影片对犯罪行为及现场的呈现比较含蓄,但《杀人回忆》呈现出来的犯罪现场更具有震撼力,能够在第一时间让观众明白案件的恶劣,手脚被缚遭受残暴性侵的女尸足够将观众的心提到嗓子眼。

而本片中案件的定性和受害人的反应并没有类似的作用,先是案件定性由流氓变成强奸,对于犯罪现场的呈现只有小翠和彩凤两个角度,其中小翠的段落到了跳河之后就再没交代,而彩凤回了娘家之后又毫无征兆地出现并且几乎看不出犯罪留下的伤害,这样的处理显然削弱了观众对犯罪题材的注意,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如果说本片主题是悬疑,明快画面、光线以及前前后后大量轻松谐谑的配乐和对白恰恰将观众的情绪引导向了相反的方向;如果说本片定位为喜剧片,我觉得还算比较贴切,只是几个承担着搞笑任务的情节点的逻辑与对白有点生硬;至于人性和文g,本片只是打了擦边球,片中东北农村的生活状态和文g结束后的口号、语录还是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人性方面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对情节的推动都没有太大作用。

然后片尾曲用了流行歌手汪峰的《东北偏北》,真的感觉不到和上述哪个主题有应和。

虽然说一部影片可以有多种主题上的定位,但本片导演貌似没有把上述若干主题表达清楚,片子是不错,看得出导演很卖力,只是差了点火候。

几个槽点除了以罪犯身份出场之外,嫌疑人出场只有一个兽医蹲在地上收拾医疗器械的镜头,不超过两秒,结尾告诉大家,罪犯就是他。

没有铺垫,真的很唐突;罪犯最后面对被控制住的李队长,第一反应不是跑,而是交代自己的犯罪动机和家庭背景,等警笛响了才跑,呵呵;猪倌儿蔡教练的设定有点奇怪,在侦破案件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她的作用甚至比李队长的作用都大;李队长的前列腺问题貌似和情节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难道是为了突出罪犯的精力旺盛?

罪犯供述自己是被母亲管的太严了,初恋姑娘上了别人的床,所以才触犯了犯罪行为。

事实上,从大多数案例看来,恰恰相反,被父母一方严格约束的孩子更多发生的是伤害性犯罪行为,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最后成长为他们自己的父母,要求的是外人对本人的绝对服从,当遭遇反抗的时候,遭遇挫折的时候,心理的愤懑和抑郁会最大限度释放,通常表现为连环杀人、分尸,本片中的连环强奸实在是……并且这样的孩子不太可能将半拉瓜凶狠地按在地上加以恶狠狠的威胁(“狼都怕我!

”呵呵了,你那个大褂和针头,也就吓唬吓唬家畜了),更多的遭受父母过分严格要求的孩子表现出来最多和半拉瓜一样胆小懦弱,在夜里面对女性可能很吓人,但是在白天他一定是个胆小鬼。

本片取材于北京“双桥老流氓”案,案中的罪犯恰恰就是一个懦弱猥琐胆小的家伙,谁都认为他跟连环强奸不可能有关系。

而触犯他犯罪的动因并不是怕老妈,而是怕老婆。

因为在家里受老婆欺负,所以晚上要去欺负别人家的老婆。

因为他遭受的压迫来自于并不那么权威的配偶,所以他的犯罪心理外化的结果更多的是侵犯性犯罪,比如强奸、偷盗。

强奸犯、盗窃犯和杀人犯之间气场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片中的兽医感觉有点不伦不类。

现实中的“北京双桥老流氓”比电影呈现的要精彩太多了,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遗憾。

最后,不管导演是否有意借鉴了《杀人回忆》的叙事手法,本片的确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一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说了那么多都是批评的,我也夸两句。

敢于借鉴《杀人回忆》的叙事手段,实在令人敬佩;画面风格很讨人喜欢,把东北林场、村庄、田野拍的很接地气;摄影很棒,镜头衔接让人看起来很自然;罪犯从水缸里出来侵犯彩凤的段落拍得很漂亮,真的很有悬疑的感觉;那个年代大家对“抓流氓”的热衷还是很令我们这代人“感动”的;片尾两个打板接罪犯落网的段落处理的很轻巧。

希望导演再接再厉吧!

 7 ) 东北偏北是哪里?

托了格瓦拉“新放映”的福,看了国产电影《东北偏北》,说实话,如果不是“新放映”我可能并不会走进电影观看。

我想肯定很多人跟我一样的想法,这个暑假档,该看的不该看的都看完了,接下来就等着看《刺客聂隐娘》和《烈日灼心》了,第三选择或许是张婉婷汤唯林青云的《三城记》(虽然我真的好难说服自己去成龙父母的故事)。

那《东北偏北》呢?

深受某些国产电影的毒害,或者说就算本人内心阴暗好了,先看《烈日灼心》的海报slogan:灭门大案、沉底七年、不法之徒、绝路狂飙。

《东北偏北》的slogan则是:全民抓流氓。

同样的类型同样的狂飙,会不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外,还有一部经典影片《西北偏北》在前面放着呢。

当2014年《白日焰火》在国内突破了亿元,加上同样为犯罪体裁的《烈日灼心》获得肯定,会不会有一大批打着“犯罪片”外衣电影加塞呢?

如同去年我们被小妞电影包围一样。

看完电影,发现对《东北偏北》的评断很矛盾,有着很绝妙精彩的地方,但是犹如间歇性的烟火,三星半。

导演张秉坚出生“富贵”,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78届,《东北偏北》的班底也可以说非常好,因为张导演美术系出身,整场的美术摄影非常漂亮,当老流浪躲在户外厕所从白天到黑夜的时候,夜幕降临像是画面被处理成油画风格,一度以为会以一张油画作为定格,没想到其实是一个正常的镜头。

美术风格会让人想到这部电影的监制、导演的同学霍建起,像他曾经的电影《暖》,色调漂亮,每一帧的配色都很讲究,这与现在的大柔光是完全不同的观影感受。

另外一位监制则是中国当下艺术片的推手——沈旸,从《白日焰火》柏林捧杯,到《路边野餐》洛迦诺获奖,让人臆想下这部电影的海外市场会如何呢?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份热帖,大致的意思现在的导演都是跨界的,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在哪里呢?

虽然现在导演门槛貌似很低(其实是无序),但我认为扎实的学院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

在《东北偏北》中,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美术与摄影,镜头语言也很突出,比如说电影到第90分钟,无数次在黑暗中出现过的老流氓终于正面出现在了屏幕上,兽医范大成依旧带着口罩,双目紧盯着屏幕,大、带一丝慌张、一些惊恐但更多的是凶狠,半拉子这位编外公安从前一刻误打罪犯时候的恶狠狠顿时吓尿瘫坐,紧接出现了牛眼特写!

三个镜头组合成蒙太奇很有冲击力,我在观众席里腿都软了。

我们在学电影知识的时候,蒙太奇总是处在最前面的那几章,但现在银幕上能用好这种基础电影语言的人还有多少呢?

【八卦时间:老流氓饰演者赖迦童在拍摄尔冬升导演的武侠巨制《三少爷的剑》时,尔冬升因为他深沉绵远的眼神特意多加了几场戏】。

但可惜的,如此吸睛的镜头之后,老流氓脱下了口罩,气场顿时弱了很多,然后开始透露出“变态”的原因,就更没意思了。

这里的“没意思’就是因为,在整部电影中,其实文革的时代背景表现的还是挺好的,淳朴的农场/无序的集体主义(追贼)/不专业的侦探人员,但老流氓的心理问题应该是16岁还跟母亲睡在一张床上吧。

因为初恋情人为了回城上了别人的炕,然后他就开始上别人的炕,说起来也可以通,但是前面90分钟如此戏弄公安,作案手法,这个原因作为造成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其实有些牵强。

但是导演还是让主人公开口说了,或许78届的学生中都有这样的一个情结。

电影的拍摄地时东北伊春市上甘岭卫国农场(瞧地名就知道这里是一个不知魏晋的世外桃源),导演喜欢汪峰2000年专辑《花火》中的《东北偏北》这首歌,在东北拍摄与主题曲,所以片名就如此任性的确定为了“东北偏北”(真的好任性哦,尤其是主题曲什么的)。

《东北偏北》除了拍摄地在东北,跟《西北偏北》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西北偏北”可以说是希区柯克最复杂的一部电影,一位广告公司经理被误认成一位特工,过程诡异,百口莫辩,因为这位特工即使有名字、有住所、有沾着头皮屑的梳子,但其实美国政府创造出来混淆视听的一个不存在的人,当加里格兰特沿着西北偏北方向想找到对方证实自己是自己的时候,可想而知一切是多么的荒谬与好玩。

那《东北偏北》呢?

这部电影改编自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件,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吊诡”,老流氓强奸了300多位而没被抓,公安前几次开展追捕竟然都发现了他,但是老流氓是飞毛腿跑的飞快,十来年后偶尔原因被抓了,但是关在牢房里被警察遗忘了……。

这简直是比艺术创作还曲折的故事,东北的吊诡不比西北的荒谬委婉呢。

但大家认为看完这个剧透就不看电影了嘛,骚年,不要森破,试想一下,一部电影的2/3都是追老流氓,发现了,追,跑了,再发现,再追,再跑,还有第三第四次哦。

大家闭上眼睛冥想下:嗯?

就是追和跑能有多少种电影形式来表现呢?

在追捕过程中,依次脚印大师、蔡教授、功勋犬轮番上场,难道靠他?

难道是他?

难道最后是靠冠军猪吗?

有一次有幸与林旭东老师交流(林老师是第六代导演的推手,王兵与贾樟柯许多电影的剪辑师),我问林老师:您喜欢什么电影呢?

他的答案是大卫芬奇的《十二宫杀手》,因为他睡着了醒来还是不能猜到结局,他最不喜的就是那些一眼望到底的电影,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中国版的《杀手回忆》,我个人觉得其实并不是,难道因为有双侦探和犯罪题材,这就是中国版的某某某吗?

这对导演的劳动还是太抹杀了,这部电影的风格与杀人回忆还是有本质的不同,一部充满了沉重/诡异当然也是痛心,《东北偏北》虽然也是伤心的题材但是导演还是想尽量用喜剧的风格来表述,这里喜剧风格的成功不是因为情节不断的反转,而是人物塑造的成功。

一直到以上我都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是最不喜欢的就是结尾,或许这也是学院派的缺点,最后在麦田中出现了打板的时候,哎,虽然我能理解,这难道是隐喻还有一个结局,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观众不太尊重,一下子就被打断了观影情绪,完全可以放在花絮或者彩蛋,用不破坏全片的形式来表现。

 8 ) 偏轨的偏北

文/梦里诗书《东北偏北》似同《杀人回忆》的故事背景,却并没能锻造一出一如前者的经典,导演摄影语境的出彩,预以幽默与悬疑的双重渲染,虽令人得见于寄予文革后时代的荒诞,但悬疑的诟病,使电影最终的结局犹如一列偏轨的火车,终未到达期允的“东北偏北”。

从效仿电影巨匠希区柯克《西北偏北》一字只差的《东北偏北》,便可看出导演不小的野心,而从前半段出色的摄影和节奏把控来看,这部电影也确实当得这份野心,明亮的摄影风格与带有幽默色彩叙叙到来的故事,两相契合,使电影在演绎这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强奸案时,并没有太多压抑的氛围,而结合文革结束的后时代背景不时引发的笑料,更对比一味穷尽下线的闹剧更平添了一份底蕴,如若电影能秉承这一风格直到最后,那么《东北偏北》实则并不失为一部将喜剧与悬疑完美结合的佳作。

在《东北偏北》中班赞饰演的公安队长李占山会让人不自觉的想到《杀人回忆》的朴探员,李滨饰演的劳改下放中医老教授蔡滨则是电影自我塑造的一个新角色,一文一武阴差阳错搭的破案过程,虽然呈现出了电影自身的张力,但对于二人人物间的矛盾和戏剧张力明显不足,另一面出嫁前被强奸的小翠本是一个电影所塑造的关键性人物,但小翠在跳河自杀未遂后就如断线的风筝般没了下文,而因为李队愚蠢毁了小翠过失的懊悔,在电影中亦未有过多的渲染,电影对于人物情绪把控的失衡在中段开始显露无遗。

诚然中国电影的审核制度成为了限制一些电影创作的桎梏,那么如何在符合国情的情况下制造一个与之相称的结尾,这才是电影导演编剧所应该去思考的,而不是以没有办法的态度去敷衍一个苍白的结局,面对最后所谓的流氓被抓和被导演硬凑而出所谓流氓的凄惨身世,过于平庸将破案归功于命运巧合的结局,甚还未有原本的真实事件中的结局来的跌宕起伏,在前篇中肯的悬疑,此刻全部被忽略而过,在最后却并未能一如《杀人回忆》般画上一个有力的句话,这无疑让这部电影显得尴尬异常。

《东北偏北》是一部有野心亦有实力的电影,它将幽默,悬疑,时代,语境四合一体横稳的运作,令人所见导演张秉坚内在不凡的执导功底,但对于人物和悬疑的塑造显然是其所不善的短板。

 9 ) 秦琼卖马,一群山炮。

电影原型是北京七十年代的双桥老流氓案,这个案子破了整十年。

原作案人名叫李宝城,两大特点:跑得快,因此案件代号为十八里店飞毛腿;和媳妇儿性生活不和谐,常常吵架,为了发泄怒火他外出作案。

据有关资料显示,李宝城作案380起,多为流氓罪,他其貌不扬,身高不足一米六,但是据部分遭迫害妇女反应这个人至少一米八。

导演估计是按照妇女心理预期,找了个又高又俊俏的小伙来扮演李宝城,电影中叫范大成,范大成摘下口罩露出真面目的时候,我满脑子“真好看哦,真高,还有腹肌。

究竟什么委屈啊冲我发泄吧!

”导演也把演员的强奸动机改了,把李宝城从一头遭人厌恶的种猪,改成了一头因为插队来到东北感情受到创伤的忧郁种猪。

让人恨不起来。

看的时候我满脑子的《杀人回忆》 故事都是发生在麦草丛生的地方,警长和警员都是胖瘦混搭外加一个女警卫,都是凭借着鞋印抓人最后发现抓错了,都有犯人逃跑进群众中央伪装成群众的戏份,哦,对,都有火车。

第一个不同点是,这个角色设置上多了个老太太和她的猪。

老太太叫蔡教授,十年前下放过来东北,懂中医会观相识人,配合警员办案的时候能看出来胖警长肾虚盗汗和阳痿。

老太太养了头猪,猪吃了她调配的中草药,骁勇善干,他和老太太贯穿始终,成为电影另一个主线,像在说:你们看吧,公猪精壮去各个猪栏里肏母猪,这是本事!

人不行,人上了兽性去肏大姑娘,这是流氓。

第二点不同的是,本片最后抓到了流氓。

我很少在荧幕上看到聪明的东北百姓,好像人一旦沾了东北口音就会变得愚蠢且一根筋。

导演是上海人,成长经历也和北方无关联,但被片子拍摄地选在了黑龙江伊春。

片子中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扮蠢。

警长,愚钝,狂妄自大,多次措施抓流氓的机会。

警卫人员,掉以轻心玩忽职守。

就连在这个地方扎根十年的文化人蔡教授,在被平反即将离开这片土地的时候都说“我已经变成山炮了。

”山炮:形容人见识平庸,没见过世面。

我后来有翻看史料,发现导演还原故事还原的很好,很多抓捕失误的细节当时确实发生过。

不过把所有的行为刻意的盖上东北的帽子,是否显得过于刻意,轻佻和迂腐了呢?

扫了一圈其他的影评,看到一个题目是“你看过这么聪明的电影结尾么?

”我还真看过,上个月看的《我的青春期》也是个阉片,被阉了30分钟,这个被阉了14分钟。

都是演到结尾,真正的剧组出现了,喊着“123 action!"演员演一段儿再喊“咔!

”“过!

” 摆明了告诉观众:是不觉得电影台词很浮夸?

是不是觉得他们毫无演技?

没错哦,因为我们就是在演戏啊!

看完收拾收拾吃饭去吧。

我觉得这种找补毫无必要,与其这么结尾,不如把注意力转移到正片中演员的演技和台词功底上。

对了,壮阳药叫:淫羊藿。

 10 ) 你见过这么聪明的内地电影结尾吗?

看《东北偏北》之前,对它几乎一无所知,只依稀记得在去年金马奖的提名名单里见过它。

看了十来分钟,才发现这部片竟然是奔着中国版《杀人的回忆》做的。

开场的历史时间点、公安在犯罪现场取证被围观群众干扰,已经让人闻到《杀人的回忆》的味道。

等到强奸、抓捕这些桥段出现,自然可以确认。

即便是不熟悉韩国电影的观众,可能也听说或看过《杀人的回忆》。

这部韩国名导奉俊昊2003年的作品,以一桩奸杀悬案为切入点,把类型片和历史表达成功结合,既卖座又有深度,是韩国电影的杰作,放眼全世界类型片领域也属尖货。

《东北偏北》以这样一部电影为标杆,等于对自己也提出了高要求。

平心而论,虽然整体水准无法比肩《杀人的回忆》,但《东北偏北》是试图将之本土化的一次出色努力,并且做出了自己的味道。

《杀人的回忆》是奸杀案,《东北偏北》变成入户强奸;《杀人的回忆》警力不足是因为警察忙着镇压民主运动,《东北偏北》则是文革刚结束,公安忙着平反。

从影像和表演上来说,《东北偏北》也对得起自己的企图心。

它的摄影优于一般华语片,提名金马最佳摄影奖即是明证。

导演张秉坚是学美术出身的画家,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78班,跟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第五代”同届,其实是一位“老导演”,但他此前主攻当代艺术,只拍过两部剧情长片、一部纪录长片。

《东北偏北》的影像品质,想必与他的经历不无关系。

至于演员,《杀人的回忆》是双雄主角,《东北偏北》则是男主角(和宋康昊一样是胖子)VS老太太——80多岁的李滨在片中全无老态,2011年她凭《玩酷青春》获得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配角,表演功力早已广为人知。

不过,这片子最有趣的还是结尾。

在看似正常、凶手在逃脱过程中被发现的结局前,《东北偏北》加插了片场打板的镜头和“第N场(我忘了N是几)第3次”的报板画外音;而影片的最后一个画面是打板,导演在画外说:停,吃饭。

明眼人当然看得出,这电影原本的结尾,就是凶手再次逃脱、逍遥法外。

但电影审查和资本压力,可能都不允许这样的结尾。

导演的小玩笑,不但带着对“修改结尾”这件事的幽默戏谑,还创造出新的解读可能:真凶在虚构的电影里才会被抓,真实生活里的凶手,早已扬长而去。

这种解读甚至可以指向那段历史,“吃饭”更可视为对歌舞升平的当下的指涉。

这真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内地电影结尾。

唯一的不满足,是这结尾又让人想起别的电影:阿巴斯,《樱桃的滋味》。

但,那又何妨?

《东北偏北》短评

五千年的性压抑,到底行不行?片尾露脸的强奸犯满脸的忧郁哀伤45°阳光明媚潸然泪下过于的文艺青年,连犯案的理由都那么的无辜和被动,结尾巧妙的打板足见导演鸡贼啊哈哈哈哈和基友出了影院被抓住访谈也是,阳光明媚潸然泪下233333

10分钟前
  • pajas
  • 推荐

不闷,细节上可以更讲究,两个结尾各有各的妙

13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最让我困惑的是语境的问题 架空的语境使得片子的寓言式表达全都成为空谈

16分钟前
  • 低端youyidifi
  • 很差

公映

17分钟前
  • pipboy
  • 还行

国产杀人回忆,这个双结局够机智

21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

24分钟前
  • 西门吹花
  • 还行

摄影美爆了

25分钟前
  • Hazel
  • 推荐

也不想杀人回忆啊……

26分钟前
  • 阿云云
  • 推荐

客观上制作+意图可给两星,但在影院里看得我那叫一个坐立难安啊,只想它赶紧结束,这种观影体验也是罕见。类型杂糅的乱七八糟,各种节奏紊乱(剧情、剧本、表演、剪辑)。想要的太多,适得其反。

31分钟前
  • 神仙鱼
  • 很差

剧情一般,风景很美

32分钟前
  • 微霄
  • 还行

中国版的《杀人回忆》,减少了些许宿命感和无奈感,添加了一些诙谐。但总体水平在国产电影内属于比较好的水平。最后的结尾、各种追逐戏、那个年代东北农村的画面都是亮点。

36分钟前
  • Roc™
  • 推荐

好片

38分钟前
  • ANDREW
  • 力荐

壮阳知识讲座

42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还行

有真实事件为依据的电影,改编的也算不错的了。不过从那条有些穿越的牛仔裤飘入画面,影片就开始滑向严重的脱线。

46分钟前
  • 孙醒斋
  • 还行

中国版杀人回忆,充满了东北的地方特色和后文革时期的时代气息,节奏氛围尚可,7分。

49分钟前
  • 草帽岳飞
  • 还行

拍文革后期,只会喊喊口号。搞东北文艺,嗑都不太会唠。想沉重深刻,非得一通胡闹。要荒诞无稽,缺乏能力搞笑。

51分钟前
  • 阿鬼呀
  • 较差

一个连东北话说得极其敷衍的东北电影,可见导演有多么敷衍,没有才华可以理解,但不真诚是道德的败坏。《杀人回忆》你学不来,出门看看左转也可以学习学习隔壁的《轻松+愉快》。

54分钟前
  • 破辐
  • 很差

很有特色的国产电影,基于真实故事,还不错,请看东北偏北电影故事原型故事原型---- http://www.ishuo.cn/show/129581.html

59分钟前
  • 理想蔚藍
  • 推荐

为这个结局加分……

1小时前
  • 光华映像
  • 推荐

为什么只有5个等级的评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想打7分啊。你他妈怎么让我打分呢?!

1小时前
  • 松鼠打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