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默片解说员

カツベン!,王牌辩士(台),睇睇戏,解解画(港),电影辩士,Talking the Pictures

主演:成田凌,黑岛结菜,永濑正敏,高良健吾,井上真央,音尾琢真,竹中直人,渡边绘里,小日向文世,竹野内丰,山本耕史,池松壮亮,成河,酒井美纪,草刈民代,城田优,上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默片解说员》剧照

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1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2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3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4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5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6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13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14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15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16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17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18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19默片解说员 剧照 NO.20

《默片解说员》剧情介绍

默片解说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百年前,黑白默片风靡日本,大人小孩都为之著迷。俊太郎(成田凌 饰)常常鑽进戏院偷听免费电影,不管是邦片还是洋片,总能将辩士的口吻模仿得唯妙唯肖,「旁白辩士」是俊太郎自幼的梦想,长大后却沦落为「冒牌辩士」,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再让小偷趁机闯空门。在某次差点穿帮的过程中,他带著赃款逃到小镇戏院「青木馆」,戏院裡有醉汉辩士、花美男辩士还有肥宅辩士等各种不同风格的辩士,加上电影放映师、乐师以及小气老闆夫妻带他畅游电影幕后世界,但小偷集团、热血警察紧追不捨,童年一起看电影的初恋女孩也跟著现身,还有镇上那新开幕的时髦戏院,老闆的女儿也疯狂地爱上了他,俊太郎的青春恋爱梦该何去何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戒烟不戒酒东北告别天团2最佳女神闺蜜大宋提刑官我来也女特警摇摇欲坠恶魔来到堪萨斯城爱是一场温柔幻觉征服1453桃源坏女孩先驱者丑闻第二季八仙桌不要忘记我雷神魔鬼惊天大劫案蓝龙妈妈是什么万事屋斋藤到异世界高压电潜艇总动员3:彩虹宝藏JOJO的奇妙冒险星尘斗士伟大的精神热血青春如是我闻一周的朋友中间人生疾速杀机

《默片解说员》长篇影评

 1 ) 看过电影后才知道的一个行业!

小时候看过的第一部默片是卓别林的电影,他完全凭借动作,不需要语言就可以逗得电视机前的观众前仰后合。

但直到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那个时候在日本,竟然还有这样一个行业,现场为电影进行配音,来提高观众的观影感受!

电影整体的喜剧设计还是挺套路的,其中的一些小片段有些笑料!

不过,主人公热爱电影的精神确实值得钦佩,从小就学习各配音大V的绝学,在其他人需要按照台词本才能配音的情况下,他却能够默配多部电影!

并且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惜走上犯罪道路!

 2 )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电影版释义

2019日本喜剧片《默片解说员》,豆瓣评分7.7,时光网评分7.4,IMDb评分6.2。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电影版释义。

一部题材非常新颖的喜剧片,有些像《天堂电影院》,是一封献给老式电影年代的情书。

以默片讲解员为题材的电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很开眼界,通过本片了解到了在有声电影之前的默片时代的特殊职业。

默片解说员可以说是配音演员的雏形,但与配音演员不同的是,默片讲解员负责整部影片,独挑大梁,既要给角色配音,还有负责过场讲解,这很像说评书,可以说是与影像画面同步的评书,评书和配音的混合体。

一个好的默片解说员,可以赋予平淡的影片以新的魅力,也可能将优秀的影片化为平淡,是默片电影院的灵魂人物,可以让电影院起死回生,也可以让电影院由盛到衰,本片将默片解说员对电影的作用、对电影院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有两个喜剧桥段非常好笑,一个是柜子抽屉桥段,构思新颖,前所未见,笑点突出。

另一个是片尾混乱高潮戏。

在混乱高潮戏之前,影片是轻喜剧风格,混乱高潮戏则将影片推向令人捧腹的爆笑风格。

女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童年女主还是成年女主,选角都非常的质朴,不算漂亮,但是非常淳朴,是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相貌,让人看着很舒服。

 3 ) 默片时代的混剪

令人激动到想要起立鼓掌的剧本。

这是怀着对电影多么深沉的爱,才能创作出的伟大剧本,精彩绝伦的剧本。

全部采用固定镜头拍摄,配乐上面也刻意的采用简单和复古的音乐。

以前的影视资源少,一部好片子,大家会看了又看,反复观摩,而日本的默片时代,临场配音的人,就变的非常关键,他的演艺可能影响到大家一次完整的观影体验,这和以前京剧著名曲目反复演绎是一样的,每个京剧表演者的演出质量直接决定了当次的观看体验是好还是差,所谓名角的演绎自然是要惊天地,泣鬼神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影视资源爆炸,流媒体,网大的兴起,让每天新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多了百倍,千倍,短视频的兴盛,更是让影像资源变得泛滥成灾,人们逐渐迷失在了这一片迷惘的海里面。

但是无论是抖音,快手,网大,混剪,微电影,电影,这所有的影像为什么会吸引我们呢?

是因为那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景,生活片段和故事,屡屡触碰到我们的心灵,甚至直抵最深处,无论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长的,还是短的,那些活生生在影像里面流淌的生命,却是人类永恒的温柔乡。

在这个无比冷酷的现实中,在这个没有答案和回声的宇宙中,让每一个灵魂有了,暂时逃离这个"牢笼“的轻松,安宁和自在。

 4 ) 我们还需要电影吗

/淹然新冠疫情下看这部〈默片解说员〉,意味非凡。

它告诉我们,我们到底有多需要电影,有多需要电影院?

在日本,默片解说员名为「活动辩士」,按电影学者四方田犬彦的说法,「在大城市里,观众是否去看一部电影与其说取决于影片内容,还不如说取决于是哪个辩士解说。

」故事的开始,少年俊太郎与少女梅子穿梭于金黄的树林,这是浪漫的大正时代。

他们误闯片场,但这段「节外生技」却被收进正片,当时的辩士大牛山冈秋声将其完美编织进情节序列,套用四方田犬彦的说辞,黑暗里的俊太郎与梅子,与其说是被大银幕上突然跑出来的自己所震到,不如说是被山冈的「辩才」所折服。

这就是辩士的特殊所在。

辩士为角色配音,为剧情旁白,又为故事「添柴加火」。

他们并非忠实的转译者,而是重要的参与者、完成者。

电影里有个细节,为了配合辩士的解说速度,放映员还会调整影片的放映速率。

似乎相比银幕上超凡渺远的大明星,辩士才是黑暗里近在咫尺的神明。

影片的高潮塑造得近乎「神迹」,辩士俊太郎面对不同胶片混剪而成的影片,靠一张嘴巧妙揉捏,抹消掉所有拼接的裂缝。

有人说,放映间孔洞里射出的那束光,宛如上帝之光。

迈入花甲之年的导演周防正行,向来对特定技艺和场域抱着浓烈兴趣,〈五个光头少年〉〈五个相扑少年〉〈谈谈情,跳跳舞〉……这些片名本身已泄露出导演的好奇目光。

这次的〈默片解说员〉当然也一样,就像人们说的,这是献给默片的情书。

这些年,〈雨果〉〈艺术家〉纷纷向电影告白,〈默片解说员〉又特别在哪儿呢?

在这里,电影院像个温暖的子宫,庶民众生得到抚慰。

俊太郎买不起牛奶糖只能用偷的,梅子天天目击陌生的男人出入自己家门,但穷苦的生活没有将少年们打翻在地,因为还有电影,还有电影院。

俊太郎与梅子被黑暗里的光拯救,一个立志要做辩士,一个立志要做演员。

透过大银幕,少年成功从现实里偷渡,彼岸是电影的光。

十年后,长大成人的俊太郎果然成为辩士,从假冒辩士成功晋级为独当一面的王牌辩士,美人胚子梅子也变成镜头里的纤纤伊人。

不变的是,电影院还是热闹鲜辣,人们在其中狠狠地笑,狠狠地哭。

帅气辩士茂木登场,少女为他疯狂应援。

群体性的致幻与癫狂弥散开来,好像生活的疼痛因在场的一百个观众而稀释掉,从电影领受的快感又因在场的观众而放大了一百倍。

俊太郎被仇家陷害,弄哑了嗓子,勉强上台解说引来嘘声一片。

梅子适时登场,为俊太郎卸掉重担,两人配合默契。

银幕上演着凄美的爱,黑漆漆的电影院擦亮二人内心的火光,想象的爱与现实的爱,镜头内外遥相呼应,周防正行把此处拍的就像个盛满祝福的教堂。

显而易见,导演想要在最大程度还原默片灵韵,充满温润的怀旧之光。

这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童年目光,好人是好人,坏人是坏人,靠人物动作引发喜剧(比如俊太郎与茂木的抽屉攻防战,比如俊太郎滑稽地骑行着缺少踏板的单车),让人找回看一代笑匠巴斯特·基顿的快感。

不过,正所谓情深不寿,柔光背后,危机四伏。

俊太郎多年后重逢偶像,这时的山冈沦为臭熏熏的酒鬼,但正是这个被酒精浸泡得迷迷糊糊的人,却是罕见的清醒者。

他批判俊太郎塞进了过剩的解说词,电影的迷人之处正在于通过画面与镜头完成无声的自我解说。

此处的情节发生设定在1925年,距离1930年代有声电影登台、辩士制度化为历史尘埃已不远,但大部分人对即将到来的衰亡还浑然不觉。

山冈发出了本片最悲丧的宣言,辩士离不开电影,但电影却可以没有辩士。

一切都在默默滑向坏毁。

俊太郎与梅子没有走到最后,俊太郎为当年的偷盗之罪而黯然入狱,梅子等不到爱人赴约,独自踏上滚滚向前的时代列车,摇身变为独自闪亮的明星。

所以,要说是给电影的情书,周防正行的字里行间也不单是一腔激情的热昏,还有向着现实的隐忧。

比较少人知道,周防正行是靠着拍粉红片闯出一片天的,〈变态家族〉是小津的情欲变体,将洁净饭桌下的隐秘暗流统统端上来。

人人知道辩士制度不复存在,而俊太郎与梅子的爱情也归于寂灭,这些在全片对旧时代的明亮赞颂里,是挥不去的暗沉杂音。

或许,周防正行也在借默片与辩士的死亡,隐隐诉说着镜头外的隐患。

四方田犬彦认为,九十年代的日本电影迎来某种复兴:1998年观众人次超过一亿五千万,宫崎骏在前一年凭〈幽灵公主〉创造票房纪录,同时,日本也自五十年代后,再度在久违了的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比如今村昌平的〈鳗鱼〉,北野武的〈花火〉。

而这一时段,周防正行的〈谈谈情,跳跳舞〉和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也在海外取得发行成功。

周防正行曾感叹,「那时工作机会少,当粉红电影副导演都算是抓住了机会,要感激涕零。

粉红电影如今没落了,现在的年轻人啊,甚至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了。

」整个日本似乎都进入了一种惫懒的超稳定状态,电影界还有像是枝裕和、三池崇史这样不同类型创作人汇成的多元化生态,老一辈的山田洋次也还在持久耕耘,但就是少了九十年代那股生猛活泼,束手束脚的保守也是清晰可见的。

追念过去,是向现在发话。

〈默片解说员〉最后以稻垣浩的话做结,「因为有辩士的存在,日本从未有过真正的默片时代」,周防正行或许借此想问的是,现在的电影发出的声音何在?

原载〈北京青年报〉

 5 ) 100年前的日本电影,不能没有他们!

黑泽明曾在自传《虾蟆的油》里写到,二十七岁就自杀的他的哥哥黑泽丙午,是浅草一流馆和大胜馆里的“活动弁士”,即默片解说员。

因此,他有了很多机会去接触电影。

“有声电影的发展为默片时代画上休止符,威胁到无声电影才需要的电影解说员,从这时候开始,对哥哥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 这番话也从侧面反映了,电影解说员对无声电影的重要性。

可以说,100年前的日本电影,不能没有默片解说员!

《默片解说员》

观众与电影之间的共鸣,很可能是一首歌、一个画面,甚至是电影所勾起的某段回忆,而观众都应当有权利选择喜欢或讨厌一部电影,因为每个人看电影的感受都不一样。

但在日本,“解读”甚至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都掌握在一个人手中,那就是总能把烂片讲得妙趣横生的默片解说员。

“在日本,其实不存在着真正的无声电影。

电影放映时,默片解说员会站在一边,为观众讲解剧情,有时还会进行角色扮演,务求让观众了解电影的内容。

对于观众来说,没有解说员的电影不过是半成品,因此,他们不是来“看电影”,而是来听辩士(解说员)“说电影”。

但有声电影和录音的诞生,让默片解说员这项职业最终消亡。

因此,日本名导周防正行的《默片解说员》是在向默片解说员致敬,希望更多人了解这项职业,以及他们给黑白默片带来的“色彩”。

“观众是为了我来,因为我能把烂片讲成好片。

百年前,“辩士”的地位可以说是高于戏院甚至电影的存在。

《默片解说员》透过青木馆的两位辩士,以搞笑轻松的方式诠释辩士与观众间的关系。

与当下的搞笑艺人相同,辩士的个人魅力以及他们说段子的能力,会决定他们受欢迎的程度。

能够迷倒女观众的茂木贵之与拥有“十个声音”的山冈秋声,都是那个年代最受观众欢迎的辩士。

而他们的的存在,毫无疑问是给电影“加分”的。

《默片解说员》中的男主角染谷俊太郎(成田凌 饰),自小就是个令人头痛的小孩,喜欢顺手牵羊,还成天和警察你追我赶。

然而,就是这么调皮的小孩,心中却有着成为默片解说员的梦想。

某天,俊太郎与镇上遇到的女孩栗原梅子(黑岛结菜 饰)一起偷溜进戏院,欣赏了一部由当红辩士山冈秋声担任解说的电影,倍受感动的俊太郎因此更加坚定自己的志向。

只是没想到,十年过去后,俊太郎不慎走了歪路,当上了“冒牌辩士”,透过模仿有名的默片解说员,把镇上的居民骗进电影院,让他的小偷同伙有机会去搬空前来看戏的居民的家。

虽然挂上了解说员的头衔,但本质上与俊太郎心里梦想的工作天差地别。

阴差阳错之下,俊太郎带着大笔现金与小偷集团拆伙,隐姓埋名来到镇上的一间老戏院工作。

在这里,俊太郎离自己真正的梦想才更近了一步,穿梭于各式各样的辩士圈里打杂。

某天,职业弁士醉酒误事,俊太郎临时救场,不料赢得满堂喝彩。

他因此成为了货真价实的默片解说员,谁知道人生如戏,就在他正式开讲那天,过去的小偷同伙又找上门来,破坏了俊太郎等了十几年才等来的演出机会,过程让人啼笑皆非。

拍摄《默片解说员》的周防正行,已经有5年没有推出过新作。

他在这部电影里始终保有着对解说员这份职业很深的敬意,因为解说员们在默片与有声电影的过渡时期,让电影叙事有着另一种趣味。

虽然在片中一名当红辩士山岗秋声在一开始就直言,“电影若没有辩士,电影还会是电影,但辩士没有了电影,就什么都不是了。

”辩士确实用他们舌灿莲花的口头能力,让“默片”这种半成品,成为相对完整的作品,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让“一星烂片”成为观众心中的“五星好片”。

尽管被时代推着走,无法躲开曲终人散的命运,但电影为我们开了一扇窗:默片解说员曾经是推动时代并改变日本电影的人,是他们,让日本默片有过不一样的精彩。

作者:Phoenix 来源:WonderFilm万德影视 公众号

 6 ) 隔靴搔痒的时代切片

( 刊登于《南方人物周刊》,此处略有改动 )去年圣诞前夕,我在大光明电影院,仰头望着眼前的《默片解说员》,时不时想起2014年的夏天——同样是在这里,我观看了一代女星阮玲玉主演的默片《恋爱与义务》(1931)。

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位来自台湾的“辩士”。

一部是辗转多地时隔83年重回上海的中国默片,一部是致敬默片时代“辩士”的周防正行新作,记忆中的辩士和电影中的辩士交相辉映,在时光倒流的旅程中慢慢重叠,悠然讲述着电影的童年时代。

暖黄色的回忆笼罩之下,1915年的染谷俊太郎与栗原梅子因默片而结缘。

他们偷偷溜进电影院,惊讶地看到大荧幕上的自己。

通过辩士鬼斧神工般的解说,他们误入拍摄现场的镜头非但毫不突兀,反倒浑然天成。

热爱默片的他们,诉说自己的梦想,讨论喜欢的辩士,分享甜蜜的奶糖……一切如梦似幻,宛若明艳俏丽又稍纵即逝的大正时代。

彼时的日本,不仅安稳富足,更是文学、艺术、思潮全面开花的“摩登时代”。

明治维新后,日本吸纳了大量西方文化,而日俄战争的胜利又让其民族自豪感加速膨胀。

东方与西方,传统与新潮,不断碰撞不断交汇,迸发出不同寻常的火花。

辩士,正是东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由于早期西方默片内容与日本文化差异较大,辅助观众理解电影的“辩士”便应运而生。

传承着日本文艺基因的辩士制度,将传统欣赏习惯与西方电影无缝对接,老百姓自然喜闻乐见,辩士也随之成为大众偶像。

受到众星捧月般拥簇的辩士,很快超越演员和导演,成为电影行业的中心。

影片中,招牌辩士茂木贵之就曾扬言:“并不是好的默片吸引人,而是我的解说吸引人。

”这话听似狂妄,但置于彼时社会环境却是稀松平常。

此外,电影中也不乏——为了配合辩士解说,不惜牺牲电影画质,随意调节放映速度甚至片长的情节。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听辩士讲段子,才是“看”电影的重点。

辩士不仅直接影响观影效果,更决定着一部电影是否卖座。

为了吸引观众,影院想尽办法与人气辩士签约;连锁反应作用下,影院之间、辩士之间的拉锯战也开始频频爆发。

影片中,百年戏院“青木馆”就被新开张的“橘馆”挖了墙角。

而轮番登场的不同辩士,十人十色,共振着一出默片时代的复调。

曾经火遍乡野的山岗秋声,能用七种声线讲解《后藤市之丞》,名字即招牌;如今却手不离酒,即使上台解说也寥寥数语。

面对质疑,他淡定表示:“啰里啰嗦的解说,只会妨碍观众欣赏默片。

”看似醉汹汹的他,其实早就对电影形成清醒又超前的认识——“即使没有解说,电影也能看;可要是没有电影,我们就没法解说了”。

青木馆前首席辩士茂木贵之,骄傲自满,为了前途甚至可以牺牲妻子,十足的小人嘴脸;但他业务能力超群,是同事眼里“最会赚眼泪”的师奶杀手,连见多识广的千金小姐橘琴江都一度为之着迷。

毕业于师范学校的眼镜辩士内藤四郎,台风就很有辨识度——爱秀英文也很能出汗,常常一边解说一边脱衣服,让周围的人手忙脚乱。

解说结束,他会重新穿戴整齐,再来一口龙角散。

戏份不多,却引人入胜。

男主角俊太郎,也在“青木馆”不断丰富着自己对于辩士的理解。

虽然从小就口口声声立志要当辩士,但十余年来,俊太郎一直停留在模仿他人的阶段,可谓“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直到山岗秋声吼出“世界上不需要两个一样的解说员”,俊太郎方才醒悟:做辩士要有自己的风格。

渐渐地,俊太郎摸索到了自己的方向——无论放的是什么电影,他都能即兴发挥、巧妙衔接,有时还会说上几个荤段子打打擦边球,惹人发笑。

尤其是——胶片被毁后,那场堪称“B站鼻祖”的混剪解说,可谓是全片的高光时刻。

此时的俊太郎,不仅是解说员,更是集编剧、导演和剪辑师为一身,直接用声音参与甚至重新编排电影叙事,将其变成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一部默片时代的“绝唱”。

女主角梅子,则在大正时代女性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头顶勇气与梦想,最终如愿以偿,闪闪发光。

当俊太郎被仇家弄哑嗓子,台下嘘声一片时,梅子不顾一切上台救场——与俊太郎并肩站立解说电影。

值得玩味的是,他们共同解说的,正是由梅子本人表演的《火车阿千》。

在默片时代,演员无法通过言语传递所思所想。

而此刻,梅子化身为打破“沉默”的载体——发出自己的声音,讲述自己的心声,哪怕往往只是台词。

而面对导演二川文太郎(历史上真有其人)的拍戏邀请时,梅子没有马上做出选择。

当火车鸣笛声起,依旧不见俊太郎的身影,梅子亦不再犹豫,踏上了属于自己的追梦之旅。

与此同时,俊太郎骑着没装上踏板的自行车,前团伙头目永尾虎夫拉着三轮车,警察木村忠义坐着人力车,正上演一场生死逃亡。

最终,宛如胶片般不断滚动的轮胎飞出、落下,俊太郎与电影的缘分也戛然而止。

而梅子与导演正坐着蒸汽火车驶往“新世界”,仿佛预示着一场全新的电影革命即将来临。

如此,离梦想唾手可得的俊太郎身陷囹圄,不敢奢望的梅子反倒在京都成了电影女星。

俊太郎与梅子正是“辩士”与“演员”的化身,象征着电影的发展历程——演员逐渐取代了辩士,成了电影至关重要的元素。

无奈的是,两者注定无法携手并进,一如他们之间纯真到似有若无的爱情。

当然,周防正行的电影,终究不是一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毒鸡汤。

影片结尾,这样一行字映入眼帘:“电影曾经是无声的,但在日本几乎没有这个阶段,因为有活动弁士的解说。

”既然是送给默片时代的一封情书,自然少不了诸多迷影桥段。

无论是墙上的海报,还是发放的宣传单,亦或是播放及混剪的影片,无一不是借电影人物之口,向那些经典默片致敬。

而这些戏中戏,又往往与正片形成互文,增添了影片解读的维度,令人联想到戈达尔与姜文的电影。

如:俊太郎多次表演解说的《怪盗吉格玛》(1911年),讲述的就是法国强盗团伙的故事——这与俊太郎少时顺手牵糖,长大后加入盗窃团伙,最后坐牢的结局不谋而合。

电影内外,也有不少令影迷会心一笑的“彩蛋”。

《谈谈情跳跳舞》中的女主角、周防正行的妻子草刈民代,就在2段“戏中戏”(《椿姬》《南方罗曼史》)中亮相;饰演山岗秋声的永濑正敏,还曾在为盲人解说电影的片子《光》中担任男主角;片中寥寥几个镜头的梅子妈妈,正是一代文艺圣经《情书》中少女藤井树的扮演者,酒井美纪。

当然,竹野内丰、竹中直人、小日向文世等“老面孔”也在片中可圈可点。

作为一部收获诸多奖项的日本电影,《默片解说员》宛如一面镜子,反映着当今日影的现状。

虽然观影中不时会联想起十多年前的《魔幻时刻》,甚至更早以前的神作《广播时间》《笑之大学》,但实话说来,还是相去甚远。

遥想上世纪90年代,日影呈现的是一幅百花齐放的多元姿态。

可惜的是,无论是天马行空的奇幻狂想,还是生猛活泼的讽刺批判,如今都非常少见。

取而代之的,则是清新情怀牌下的倦怠与保守。

或许,年逾花甲的周防正行,也想借本片来探讨:当今的日本电影又将何去何从?

《默片解说员》的故事,最终停留在了1925年。

总被众人缅怀的“大正浪漫”,实则早已是危机四伏、临近日落西山。

然而大部分人,对于即将到来的——辩士的制度衰败与更大的社会危机还浑然不觉。

青木馆外,山岗秋声略带落寞地悠然远去,如同默片乃至大正落幕前夕的一个时代切片。

参考资料:《日本电影史》 佐藤忠男《日本电影110年》 四方田犬彦

 7 ) 一部让人疯狂截图的电影

1886年11月,爱迪生的电影视镜(Kinetoscope)传入神户,在神港俱乐部进行放映,这是日本第一次放映电影。

之后,京都、大阪、东京等地也相继放映活动写真。

为将如此稀罕的玩意儿向大众推广,商家打出片前开场白,用夸张滑稽的腔调吸引观众。

继而由于日本固有的人形净琉璃、落语、讲谈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开场白逐渐演变为电影解说,成为一项技艺,进行电影解说的人即为“活动写真弁士”,简称“活弁”或者“弁士”。

弁士通过惟妙惟肖的语言解说电影,让看不懂外国电影字幕的观众能够理解电影,甚至沉浸于弁士活灵活现的表演之中。

这便是弁士的发展由来。

一般认为弁士的鼻祖为上田布袋轩,解说了神港俱乐部的第一次放映。

之后,广目屋移动放映队的一员驹田好洋以其夸张风趣的语言风格斩获极高人气,被称为「頗る非常大博士」,驹田好洋不久独立出来,成立了名为“日本率先活动大写真会”的巡回放映队。

巡回放映的模式使得《默片解说员》中的行骗方式成为可能,而且驹田好洋便是骗子小分队模仿的弁士之一。

夸张诙谐是弁士的一种风格,也有弁士采用平静的客观解说,染井三郎便是用淡淡的语调对映画进行补充说明,将弁士的解说提升到另一个艺术高度。

不知将男主角名字取为“染谷俊太郎”是否有致敬的含义。

图1 驹田好洋 故事的开始设立在大正五年(1914年),距离日本第一次拍摄电影(1898年)已过去16年,而距离第一部真正的故事片《本能寺合战》(1908年)也不过6年。

《本能寺合战》的监督是牧野省三,被称为“日本映画之父”,1909年在电影 《碁盤忠信 源氏礎》中起用尾上松之助,两人的合作打造了日本最初的电影明星,尾上松之助凭借其招牌性瞪眼,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大眼睛阿松”(目玉の松ちゃん)。

电影里俊太郎小时候观看的就是这两位电影人的拍摄现场。

图2 牧野省三

图3 尾上松之助

图4 “大眼睛阿松” 默片拍摄并不太在意口型与台词是否匹配,演员通常念伊吕波歌( いろは歌 )(图5、图3)之类通俗易懂的歌曲,类似于国内部分演员拍摄时就只会说“一二三四五”,台词部分还得辛苦后期的配音演员。

日本默片时代的“配音演员”则为弁士,不同于现在配音演员在幕后的默默支持,弁士的讲解设在幕旁,并且可以获得不亚于映画演员的超高人气。

顺带提一句,当时的活动写真很少有女性演员出演,继承于歌舞伎的“女形”传统,一般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担纲。

电影片头的默片中,孩子们跑着前去围观活动写真拍摄的路上,就有个“女形”对树尿尿,非常风趣幽默且简明扼要地点出了当时演员的性别分布状况。

梅子幼年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演员,而碍于当时情形,只能哀叹自己是个女孩。

当然这种状况在新派剧和外国电影的影响下逐渐瓦解,1916年开始就有女演员参与到映画的拍摄中。

电影故事里,10年后即1924年梅子成功成为一名女演员,也算得益于时代潮流的变迁。

图5 いろは歌

图6 尿尿的“女形”

图7 梅子幼年时的梦想 《默片解说员》里拍摄的《後藤市之丞》是根据真实存在的《後藤半四郎》这个标题想象出来的,《怪猫伝》则根据只有一张剧照的《怪鼠伝》(1915)拍摄。

不过其中变身场景在当时的忍者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借助停机再拍、剪辑等特技手段以假乱真、风靡一时,例如目前有源的《豪杰儿雷也》(1921)。

《怪猫伝》配备了多个弁士演出,这是一种画外台词的手法,间接使得当时日本默片就很少在影像中穿插字幕卡;而当人数不够时,也会由一个弁士变换音色同时扮演数个角色,逐渐脱颖而出。

电影里拥有“七色之声”技能的山冈秋声绝对称得上是大师中的大师。

图8 电影里的《怪猫伝》

图9 电影里的《後藤市之丞》 另外,男女主角儿时观影这一场景的体验其实非常有趣。

当小孩闯入拍摄现场或者说银幕时,从剧场观影幕布的1.33:1转变为这部电影的画幅1.85:1,现实与梦境在这个瞬间交汇,这是一个非常梦幻的时刻,注定这两个小孩未来的生命与活动写真息息相关,当然这是必然的。

图10 画幅变化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除了上面两部影片之外,《默片解说员》里提到的其他几部电影。

1.梅子小时候提到的电影1)《克娄巴特拉》(クレオパトラ),推测是1913年意大利拍摄的这部,1914年在日本上映,而且是擅长解说意大利电影的染井三郎解说的。

马克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 (1913)暂无评分1913 / 意大利 / 剧情 历史 / 恩里科·瓜佐尼 / Gianna Terribili-Gonzales Amleto Novelli2)《喀秋莎》,推测是《カチューシャ(復活)》(1914),監督細山喜代松,喀秋莎由立花貞二郎出演。

3)《怪盗吉格玛》(怪盗ジゴマ)(1913)

犯罪大师吉格玛第一部:黑色的灾祸 (1913)暂无评分1913 / 法国 / 动作 惊悚 / Victorin-Hippolyte Jasset

图11 梅子小时候提到的电影2.两人第二次打算看的电影4)《日光円蔵と国定忠治》(1914),监督牧野省三,出演者尾上松之助。

图12 两人分离前未看成的电影3.俊太郎和山冈秋声争执时提到的影片5)《カリガリ博士》,《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20),提到的德川梦声也是非常有名的弁士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1920)8.91920 / 德国 / 悬疑 恐怖 犯罪 / 罗伯特·维内 / 维尔纳·克劳斯 康拉德·韦特

图13 《カリガリ博士》4.青木馆和橘馆(タチバナ館)放映的电影6)《椿姫》,《茶花女》(1921)

茶花女 (1921)6.91921 / 美国 / 剧情 爱情 / 雷·C·斯莫伍德 / 鲁道夫·瓦伦蒂诺 Rex Cherryman

图14 《椿姫》7)《钟楼怪人》(1923),日语名为《ノートルダムの傴僂男》,日本1924年上映

钟楼怪人 (1923)7.11923 / 美国 / 剧情 历史 / 华莱士·沃斯利 / 朗·钱尼

图15 《ノートルダムの傴僂男》8)《十誡》(1923),不过日本好像是1925年上映

十诫 (1923)7.51923 / 美国 / 剧情 / 塞西尔·B·戴米尔 / 西奥多·罗伯茨 夏尔·德罗什福尔

图16 《十誡》9)《不如帰》(1922),现存松竹版本,监督池田義信,出演者有岩田祐吉、栗島すみ子等。

图17 《不如帰》10)《金色夜叉》,翻拍的太多了,1924年版监督村田実,出演者鈴木伝明、浦辺粂子

图18 《金色夜叉》11)《国定忠治》,1924年版监督牧野省三,出演者沢田正二郎

图19 《国定忠治》《火车阿千》(火車お千)和《南方的罗曼史》(南方のロマンス),类似之前提到的《後藤市之丞》、《怪猫伝》,根据历史存在的其他影片推测而拍摄。

12)《火車お千》根据《火の車お万》(1923)改编而来,监督後藤秋声,脚本寿々喜多呂九平,出演者有市川幡谷、阪東妻三郎等。

图20 《火車お千》13)《南方のロマンス》根据《南方の判事》(1917)而来。

图21 《南方のロマンス》 以上10部有影像放映的映画都是导演为了这部电影,根据原有影像重新拍摄或者根据现存资料拍摄出来的。

最后一部,梅子前往京都拍摄的《无赖汉》未在正片中放映出来,不过片尾彩蛋再现了其成品《雄呂血》(1925),正如池松壮亮扮演的二川文太郎所言,这部作品的确成为了阪东妻三郎的代表作。

雄吕血 (1925)7.81925 / 日本 / 动作 冒险 / 二川文太郎 / 阪东妻三郎 玉木悦子

图22 电影里《无赖汉》的剧本

图23 片尾彩蛋剧本

图24 电影中《雄呂血》杂志页面

图25 片尾彩蛋《雄呂血》

图26 映画监督稻垣浩对弁士的评价 再补充一点。

《默片解说员》的配给是东映,虽然片头logo也做成了老片的样式(不知道现在东映的片头是怎么样的),但东映并没有经历过默片时代。

東京映画配給株式会社成立于1949年,由东急、东横映画(成立于1938年)、太泉映画(成立于1947年)共同设立,1951年东横映画、太泉映画、东京映画配给合并,并改称为“東映株式会社”,而弁士在30年代就已经开始没落。

但若说没有联系呢还是有的,东映京都摄影所也就是这部影片部分拍摄场地,最早可追溯到1926年阪东妻三郎最早在太秦设立的摄影所,可能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致敬了一下阪东妻三郎的《雄吕血》。

图27 東映株式会社 終

 8 ) #电光幻影# 《默片解说员》,温馨喜剧风格里,独有的那份庄重。

#电光幻影# 《默片解说员》,温馨喜剧风格里,独有的那份庄重。

期待电影《默片解说员》已有许久,终于在电影资料馆把这部影片完成在大屏幕之上。

预期之中的宏伟,欠缺了一点点,但是意料之外的感动却是融洽的满满。

整部电影的喜剧风格给的毫不吝啬,剧情故事很生活化的平实,但是表现起来,欢乐的点埋在了整个故事过程里,是很生活化的欢喜,而不是故意搞笑,于是经历起来更贴心,欢喜感由心而发。

年少时青梅竹马的小伙伴,有了各自的际遇,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又在成年后的阴差阳错里再次遇见。

自小喜欢表演的女孩子成了演员,但是浮浮沉沉的艰难着演员这个行业的坚持。

自小喜欢默剧解说工作的小男孩,却辗转中被裹入了犯罪集团,成为行骗群中的一份子。

本性善良的他想方设法的摆脱这些纠缠,想好好的过日子,认真的做一名默剧解说员,机会真的来了的时候,他做出了最全情的投入。

日本电影,是在幽默的调性和残酷的现实里,平衡性做的最好的。

本片就是如此,整部电影,幽默也好,黑色幽默也罢,喜剧效果,荒诞和奇幻感默默的融在所有的内容里面。

而故事中所叙述的现实,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用着残酷的模式在开启着推动,唯有当两者交汇之时,露出一丝希望的光,缓缓地照在了人心上。

之前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这部电影也是相当热门的作品,当时没能及时看到,略遗憾。

因为口碑很好,所以我的期望值是比较高的。

正片显然达不到我的期望,应该是说比我想象的有活力,但是厚重的推进感不足。

男主演成田凌是个不错的年轻人,身上或有诸多优点,但是多年来的很多角色演绎一直有些单薄。

现代剧里并不是很明显,丢在历史年代里,总是有点架不起来的感觉,略失分。

当然,也有剧本身的缘故,但是我感觉演员还是需要承担很多的。

竹中直人、竹野内丰、小日向文世、山本耕史,本片的配角光芒四射,还是很有看头的。

影片没卡在我的审美上。

虽然不错,但是预期太高了,失落了。

作者:小佛搞特

 9 ) 人生还有续集——《默片解说员》

人生还有续集——《默片解说员》

今天聊聊电影《默片解说员》。

片名カツベン!

/ Talking the Pictures (2019),别名王牌辩士(台) / 电影辩士。

这部日本电影讲述日本大约100年前大正年间的默片时代。

默片时代的电影都是没有声音的黑白视频,而默片解说员的任务就是在电影放映前用夸张语言大概介绍一下影片信息,后来他们慢慢走上前台,配合乐团现场演奏,成为与默片播放同步的实时电影解说。

在日本,默片解说员被称之为“日本活动弁(biàn)士”。

他们通过自身对默片的熟悉和理解,用多种语气语调讲解影片故事。

很多默片解说员因为有着独特本领和个人魅力,渐渐成了影片放映的招牌。

这似乎让默片解说员产生了一种自己才是真正明星的错觉。

在《默片解说员》中,过气的默片解说员山岗秋声对此有着清醒认识。

默片解说员只是“寄生”在电影胶片之上的行当,一旦电影行业发生变化,自己这个行当自然会面临灭顶之灾。

染谷俊太郎是一名看着默片长大的孩子,从小喜欢看电影,对默片解说员这个行业羡慕不已。

早年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天赋,模仿当红活动弁士模仿得惟妙惟肖。

长大后的染谷俊太郎也从事着默片解说员的工作,只是和自己当初的设想有点儿不一样,毕竟工作性质不太稳定。

好在他没有放弃过自己儿时梦想,一直在坚持着。

在他的逐梦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笑料百出的趣事。

观众们也可以借此了解百年前的默片时代。

任何人任何职业都无法阻止不断前行的时代车轮。

正如消灭柯达胶卷的不是其他胶卷厂,而是数码相机蓬勃发展。

消灭默片解说员这个职业的也不是更厉害的解说团队,而是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

曾经红极一时的山岗秋声对此有着清醒认识,但似乎只有他认识到这一点,其他人对他的观点都嗤之以鼻。

在《默片解说员》最后一段啼笑皆非的公路追逐戏里,三种职业的人士采用了三种形式各异的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的最终下场,和他们这个职业最终结局如出一辙。

默片解说员、强盗、刑警,不同职业不同阶层,在不同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默片解说员》的结尾,有声电影来临,这个行业也终于走向没落。

染谷俊太郎没有能够成为活动弁士,山岗秋声也消失在茫茫人海,曾经人满为患的影院变为一座废墟,为默片提供配乐的乐手们乐器尽毁……一切都暗示着一个时代终结。

尽管这些没有明说,而是用喜剧的方式很热闹地表现出来,但观众们还是可以在诸位角色的收场中感到一丝凄凉。

有人问过我,是否喜欢看类似《X分钟看完电影》的电影介绍。

我说不看,不喜欢看别人嚼过的东西,要看就要看原版的。

就像读书要读原著一样,删减版、删改版从来不是创作团队想要表达的东西。

哪怕不是导演剪辑版的电影都不值得看,被神奇剪刀手剪过的电影更是不值得一看。

观众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判断能力,不需要别人判断某些情节元素适不适合观看。

具体到默片解说员这个职业也一样。

默片解说员通过自己的口技向观众们解说无声电影,甚至技术娴熟者可以将几部毫不相关的电影直接混杂在一起解说,用一个更加荒诞离奇的剧情把整部视频串起来。

但这样真的好么?

电影创作的初衷并不是为别人提供鬼畜素材,而是想通过故事表达思想。

一旦经过默片解说员解说后,故事就固化了,失去了解读的乐趣。

《默片解说员》总体还是一部喜剧,一个行业从业者无法和时代抗衡,但导演可以用更加快乐的方式表现。

默片解说员这个职业毕竟对电影发展做出过贡献,现在的从业者们自然会对前辈们保持最起码的尊重。

就像片中表现的那样,上天在关闭一个职业的时候,还会留下一箱子钱,可以让大家另谋出路,重新来过。

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还有续集。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10 ) 摘录

日本人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放映影片的方式,一个“辩士”(benshi),给观众逐个解释电影影像,可以说是参与了电影的每一个表演。

这是从传统的歌舞伎表演和能剧演出中借来的方式,一直贯穿日本电影的整个默片时期。

在最初的时期,辩士们在影片开演之前就给观众们介绍剧情概要。

但是,当电影变得越来越长,剧情越来越复杂的时候,辩士们就开始逐个介绍场景,并且为影片中的人物讲对话说台词,并伴以日本音乐,而此时,静默的影像在银幕上闪烁摇曳。

一个或者多个辩士在电影影像之外的叙述,阻碍了日本电影完全同化到西方的电影实践之中。

影片中字幕和镜头组织的叙事功能变得尽可能简化,以便强调辩士在描述电影叙事发展、场景的意义、氛围以及人物的情感等等方面的技能。

一直到1910年代后期,日本影片中的字幕都是非常稀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字幕只是充当了故事的每一个章节的标题。

同样地,辩士声音的主导性强制排除了短镜头和演员任何的快速动作。

到1910年代末期,辩士声望日增,以至于可以对当年任何一个电影公司出产的影片的最终成品施加很大的影响力。

(杰弗里·诺维尔-史密斯《世界电影史》) 偶人净琉璃那种视觉部分与演唱、弹奏双轨并行的欣赏系统在日本观众当中早有预设。

所以当19世纪末日本人第一次接触电影时,毫无障碍地接受了配有旁白的无声电影。

《默片解说员》短评

一如既往地欢快。

6分钟前
  • 老泰瑞
  • 还行

这些编排手法未免太古早了一点。

9分钟前
  • A07539
  • 较差

老导演越活越通透了!其实无论哪种艺术——作为一种参照物——对人的启发都是有限的,真正无限的还是个人的思考,所谓经验只在自得处。电影可曾发声了吗?每个观众又何尝不是自己的默片解说员?关键只在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而已。

14分钟前
  • 欢喜陀
  • 推荐

电影太可爱了,也有很多感动,我觉得它不只是写给日本电影默片时代更是写给世界电影默片时代的一封情书。它癫狂又如何,那时的电影世界就是这样子的。“在真实人生中,你可以继续拍续集。”

18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力荐

所有发笑的部分都能够意识到自己该笑了

22分钟前
  • Gingereal
  • 还行

“电影曾经是无声的,但在日本几乎没有这个阶段,因为有弁士的解说。”怪不得日本配音行业这么发达,原来早在默片时代,电影放映时就有专人进行现场配音,而且会像落语家一样一人分饰多角讲故事,这群人被称为“弁士”。2019BIFF

26分钟前
  • 阿作也不是很作
  • 推荐

哎~电影人~难为你了

30分钟前
  • 泥巴
  • 还行

前1/3还好

32分钟前
  • Zexppppppp
  • 较差

太戏剧化了,最后追逐戏每个人也都太笨了吧,夸张的表情为了滑稽而滑稽的动作,虽然颜色漂亮,但还是太傻乎乎的。节奏超慢啊

35分钟前
  • 筱然
  • 较差

迷影精神至死。时代更迭,形式翻新,电影不再是娱乐幻想体验经历的唯一途径,但人类的一切喜好都是缅怀曾经,满足收集癖。

39分钟前
  • 孤獨江湖虛名
  • 还行

打通银幕内外,打通舞台上下;打通困境梦境,打通笑与泪。打通娱乐大众与艺术至上。在夕阳的金光中,我想要你跟我一起,逃进这美好的感伤、悲情的浪漫。

42分钟前
  • DR邬梦雨
  • 力荐

本以为是日本声优工业史,没想到是影评大v现场脱口秀,致敬默片的动作戏充满了节奏奇怪的喜感。不够绘声绘色的时代里,电影依然那么美好,可见美好的是造梦这件事情本身 ,而不是梦的解析。

43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推荐

一众提线木偶对于话语权的争夺。牌面已然写就,揭开谜底只是时间问题。

4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小女孩去要单页的场景,想起了小时候在电影院收集宣传单页的我。

51分钟前
  • movier
  • 推荐

两个多小时的观影太愉悦!哇 电影的魅力!

52分钟前
  • 阿跳
  • 力荐

女主有点像二宫和也

55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你去拍电影吧,我还要坐牢,坐上北方的列车头也不回,杀了爱情吧,或者杀了理想吧。

60分钟前
  • 缸中之脑
  • 很差

谷阿莫之罪,是利用他人影片謀利?還是說戲口吻過於輕佻甚至誤導?本片彷彿跨越時空,以日本說影人「辯士」一職進行了關於說電影人與電影關係探討,並將如此嚴肅議題建構在一個輕鬆愉快的喜劇上,場面調度非常有意思,同時利用簡單的物件與機關進行的戲劇展演也很有意思,但最有意思的,仍然不離「電影與人的關係」之探討。

1小时前
  • Lizard
  • 力荐

严肃题材喜剧化处理注定了可看性提高却难成大器,如果换成山田洋次,他会给你拍成一部电影史。

1小时前
  • 神户酩人
  • 还行

不是哀叹解说员时代的落幕,也没有期待有声电影的到来,几处闪过天堂电影院的影子,但不过是这出轻松愉快的爱情小品的点缀罢了。

1小时前
  • 阿孝咕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