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这部毁誉参半的影片,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部片子的,虽然观影过程并不愉快,甚至有点胆战心惊。
考究精巧的美工,当然留给人们美好的第一印象。
它的片头制作也令人过目难忘。
但诚如片子开头说的,如果你期待看一部类似美好小精灵之类的电影,如果你的心里只能容纳欢声笑语,那千万不要看这部片子。
成人世界的冰冷残酷,在三个可怜的孤儿面前,显得格外不堪入目!
虽然金凯瑞的表演趣味十足,但仍无法削弱角色本身的邪恶。
纵然孩子们聪明勇敢,一次又一次用智慧保护自己,避开了魔爪。
但颠沛流离的生活,丧失亲人的痛苦,时时勾起我内心深处的哀伤和惊恐。
看这样的电影,入戏意味着痛苦。
这片子是基于小说的,而且据说作者很不愿意拍真人电影,但是谁又能反抗老鼠帝国钱多呢?
结果还是没弄成系列电影,让我想起了《约翰卡特火星传奇》。
裘这是第几次当故事的讲述者了?
他都快成了专业打字讲故事的了吧?
那个女孩子原来是《美女特工队》的,男孩没印象,最可爱的就是那个仓鼠小朋友。
金凯利这次居然挑全场,而且在很多奥斯卡得主面前秀演技,这让我想起了本爵士挑全场当反派的《盒子怪物》。
我时刻在想两个小演员在和金凯利演戏时憋笑的表情,最后的分头造型略像德普,不禁让我想到,这片子如果让德普来演会是什么感觉?
看了下影片上映时间,和《加勒比海盗》基本前后脚推出,结果迪斯尼旗下的片子一死一活,天使投资人就要这么当。
从片子看出迪斯尼也确实舍得花钱,画面精美,淡化时代感的科技设定。
演员阵容逆天,居然有monty python梗的大叔,不知道原著是否也用了monty python这个梗。
梅丽尔和金凯利的对手戏好难得,达斯汀居然也酱油了一把。
说到了德普,本片整体也非常近似蒂姆伯顿风格,故事尽管诡异但是还是没脱出格林童话的老一套,小朋友智斗邪恶大人,对大人的控诉放在现在也是略老套,世界的一切都是大人创造的,比如原著。
教育味道也很浓,一个爱读书,一个爱发明,这样的孩子这年头可不多。
看完之后,我也想,如果这个故事放到现代会是什么样子?
一个落魄演员对抗三个孩子,首先那两个孩子能做到不爱玩手机就很难得了。
如果让我列出一个“ 我一定要和自己的孩子好好分享的电影” 片单,那么这部电影必须名列其中即使它当年貌似赔得连裤子都不剩了【冒险】在我眼中冒险不是为了某种宝贝全副武装严阵以待地去某个险恶的地方打败某些邪恶的人。
当你以为会一直陪伴你、给你保护慰藉指引的你最为依赖的人,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突然不在了,当失去了最温暖坚固后盾的你以后不得不去面对的一切让你惶惑的未知时,这才是人生中最大冒险的开始。
就像因为一场大火失去了父母的波特莱尔家三个孩子即将面对的。
你以为突然成了没有了爸妈的孤儿已经是最惨的?
你错了难以想象得恶劣的去处在等着你你以为受尽唯利是图的收养者的虐待已经是最惨的?
你错了一场想要你命的蓄意谋杀在等着你你以为逃过一劫一切会好起来?
你又错了因贪婪而生出的死亡恐怖一直如蛆附骨般紧紧跟随【愚蠢的成人】若说片子中孩子们最大的敌人是什么?
很多人肯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一直想要多去他们所继承的遗产的奥拉夫伯爵但在我看来如果孩子们身边的成人们有哪怕一位认真倾听了孩子们的揭发、正确理解了孩子们的话即使再乔装打扮,奥拉夫伯爵的阴谋也不会总能轻易得逞就像他自己说的:“No one ever listens to childrenyou're accomplices”有人吐槽没有一个大人相信孩子、识破伯爵伪装的剧情太不合理——哪来这么多愚蠢的成人可我想说,这个所谓bug才是我们这些个不再是小孩子的观众最应该好好反思之处大人们为何没能识破伯爵?
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脸盲,而是成人对待孩子的特有的傲慢——因自认为阅历更多而思维固化但凡是孩子们口中的超出自己思维框框的东西从不去尝试理解,一律省心省力地视为不用理会的胡扯比起狡猾的伯爵、凶残的水蛭,大人们每个面对揭发真相的孩子露出的“小孩子又说瞎话了”的宽容微笑才是最恐怖的无人理解的孤立无援才是孩子们冒险中最可怕的境遇【there's always something】这是部黑暗的童话,这点电影开头就大大方方地做了充分预警:The movie you are about to see is extremely unpleasant.在这部电影里,仍年幼的孩子们突然间变成了没了家的孤儿突然间陷入了巨大的未知阴谋突然间要面对死亡的步步威胁但每一个性命攸关的时刻小勇士们从没有手足无措的哭鼻子,也不会悲观厌世地坐以待毙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与勇敢逃过一劫又一劫他们从没问过为什么天下孩子千千万,唯独自己会这样悲惨他们喜欢说there's always something我一定会和自己的孩子分享这部电影,透过电影对ta说总有一天ta要独自面对充满未知的生活ta的生活可能完全不是想象中那版美好,可能会一步比一步走得更加艰难可能会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但是不要怕there's always something痛苦总有一天会过去,困境早晚会有一天去冲破而这神奇的冒险经历,会成为ta最能引以为傲的财富之一保持住自己的善良与勇敢,永远不停止对知识的摄取努力成为一个不像电影里那样因傲慢而愚蠢的大人就像电影结尾父母写给孩子们的信以及旁白里说的:One day, when you're older,you will learn all about the people we have befriended and the dangers we have faced. At times the world can seem an unfriendly and sinister place,but believe us when we say that there is much more good in it than bad.there's always something.Something to invent, something to read, something to bite,and something to do, to make a sanctuary, no matter how small.
确实,如果你的心里只能容纳欢声笑语,那么这部电影可能会让你觉得有那么一点不舒服。
切入点和手法都非常奇特,如果这位导演当初拿到拍摄Harry Potter的资格,那J.K.罗琳的魔法世界肯定会被呈现成另一幅惊喜的模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片尾,相信仔细看完的观众肯定像我一样为它的制作精良和创意所叹服。
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哥特式的华丽风呢。
毫不夸张地说,差不多可以算是我看过的诸多电影中为最有爱的一个片尾。
Anyway,《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完全超越了我的期待。
:)虽然一直在苦难中颠沛流离,孩子们却始终心心相印地团结在一起,其实是这个没有Ending的不幸故事中最大的幸运不是嘛。
嗯,只要努力,总会找到避难所,无论它多么狭小。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有时这个世界看上去很不友善甚至非常邪恶 但要相信 善良一定多于邪恶 我们要做的 便是坚强 看上去可能是一连串的不幸历险 实际上可能是旅程的第一步p.s。
JIM CARREY的出演也很够味。
孩子总被当成开始,一棵种子;可是,孩提时代分明真实地写满了告别和结束。
我们先用丰富的花朵文学和温和的绘本文字为孩子打造一个平衡的光明基底,然后在保护和进攻上加重笔墨。
我们始终致力于锻造一个个不同风格不同种类不同属性的战士,和平年代的斯巴达。
你说,是大人伤孩子深,还是孩子伤大人深,还是大人伤大人深?
三个小主人公生活在城市街头的城堡里,不是别墅,是城堡。
优渥,优雅,一片天空一片湖泊都超然脱俗。
奇思妙想,过目不忘,混沌力量,三个主人公的特长也自带魔法属性,真是一个很理想的世界。
火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是生之始是罪之始是原始人民的科学助推器。
孩子们在空灵的水域旁知道了自己的幸福一切被大火吞噬,水与火,理想与现实。
大家的衣服颜色很暗淡,这并不妨碍大家喜欢花。
小镇最高法官施特劳斯阿姨花一样的笑脸和她的花房子充满大自然的亲和力,与奥拉夫伯爵的晦暗小破楼又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奥拉夫伯爵的出现序曲就打了我的心一下,这个猫眼好像上帝之眼。
好大一只眼睛,几个人都给看懵了,奥拉夫伯爵连脚踝都有眼睛。
威慑的时候右眼睁的好大,演员对面部肌肉的驾驭很到位。
眼睛作为全视之物,代表着感知与精神的启示,但是眼睛通常具有破坏能力,不是非礼勿视,人往往就是被眼睛迷惑和蒙蔽的不是吗。
眼睛有两个经典作用:看和瞎。
奥拉夫伯爵贪心着执着,话不好好说都要用舞台腔。
他的眼神会撒谎,易容术过硬,排戏的时候浮夸骗人的时候马上入戏。
奥拉夫伯爵并不是一个通识意义上的成年人,他不守规则,游戏犯罪,要什么拿什么,还有一群马仔。
他只是一个偏执的不愿屈服和长大的孩子。
虽说侵害他人财产和生命,但他真的能洞察人心还创意百出。
他是最大的反派,不意外的纯真,最后终于能拿到财产了马上挥舞合约摇屁股:哈哈哈一群大傻子我拿到我要的了你打我啊咬我啊哈哈哈哈哈哈。
老实说我一直在想会不会他也是望远镜的一员,只是他去了另一个边缘,坚守了另一份初心。
好想知道他是怎么养成如今的人格的。
至于维奥莱特、克劳斯、桑尼,哪里是三个孩子,是一个人的知、行、原始力量、整合之后成为勇敢、隐忍的基础。
克劳斯会冲动会慌乱,维奥莱特会放弃会退缩,桑尼会害怕也会把危险当游戏。
三种力量需要有机结合平衡使用,比较担心维奥莱特没有缎带是不是就无法思考、克劳斯会不会因为寄宿家庭一直换没得再多读点书、桑尼话越说越好了原始的力量和质朴的乐观精神是不是会被消磨。
好像我体内的几个小人是打来打去没分个胜负就一起休息睡觉的。
差点以为蒙蒂叔叔是三个主人公的爸爸易容的,约瑟芬姑妈是妈妈易容的。
蒙蒂叔叔看着聪明善良温和稳当,爱动物爱大自然,最后还是死于过于善良。
他的推理其实没毛病,把易容的奥拉夫当成窃取学术成果的人、不想孩子们卷入赶紧把他们转移到安全的房间,也不该说是那种自负和愚蠢了。
他只是深深相信,自己可以,自己一定要把孩子们也保护起来,大家一起去秘鲁和爬行动物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约瑟芬姑妈年轻时是非常有冒险精神的人,尝了很多鲜,但是失去另一半就脱胎换骨了。
是精神支柱的倒塌,幸福愿望的破灭,还是内心深处最根本的对失去和死亡的恐惧啊。
想起全城热恋里的得洁癖的Lily,另一半的影响还真的是很大的。
人类也真的是很想拥有自己的the one让生命完整,约瑟芬姑妈才会被Sham船长搞得五迷三道的。
她最后的妥协真的让我很难过,色相的出卖、信仰的背叛、责任的丢弃,不过再经历一次自己无比害怕的死法的恐惧我也实在无法体会。
影片真的用了好多善恶美丑的对比去提醒和强调。
波尔先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保持中庸,不退不进,是一个麻木的成年人最常见的姿态。
他既遵纪守法努力工作关心社会关心弱者努力做个好人,也不会见义勇为和强硬力量对着干惹祸上身。
即便义愤填膺想伸张正义弥补过错,还是会被黑人执法人员的一句凭什么抓他制止。
我觉得他蛮可怜的,他会一直好好活着,只能一直很庆幸也一直有遗憾毕竟自己缩了头,有点孬。
施特劳斯法官身为最高法官,内心却是有着明星梦的,可是这样的地方,她这样的普通。
花房子里和蔼可亲的阿姨、犯了错的最高法官,还是像“”不懂事的孩子“”一样撇清关系说着不是我的错我不知道撒腿就跑。
工具而已,设计得更好的人用得更好,孩子还是欠缺了点经验。
迟到的信还是温暖的,我也截图了。
波特莱尔一家传递的不是火炬,是望远镜。
原谅我目前只能直接简单粗陋的理解为一种远见,一种不满足于一时之快、不施肥不改造基因的耐心。
最后的信不是要告诉我们大人有多愚蠢孩子有多纯真,不是说善有多好多纯粹、恶有多丑多过分,它们彼此依偎生长的很好。
不忘初心这种话对初心的限定范围有点忧伤的。
整部剧里最有激情和充满希望的,分明是奥拉夫啊。
Ps:听歌时候看评论意外发现的电影。
看名字很有趣,看了百度百科的简介并没有很想看的片子,可是男神演大反派就没办法不来看。
稍微瞥了一眼影评,还不错的样子,叛逆地心想或许没有那么有趣吧,就从马上放到了晚饭后。
现在觉得心情难以平复,又没办法早睡了。
很不喜欢一坐到电脑前就乱了阵脚的样子,明明有一游泳池的话要说,碰到键盘的那一刹倒直接跳进游泳池了,马上支离破碎,写三字忘两行。
自我要求不能一次看太多遍,太急功近利了,把惊喜留在自然的下一次,十年以后也好啊。
嗯,好像稍微找回一点十几岁半夜两三点在空间写日志的心情了。
非常棒的一部片子!
从儿童魔幻片的角度来说,感觉比哈利波特好太多!
有人说角色脸谱化,但正因此你可以完全感受到表演的张力!
金凯利的造型和演出都非常精彩,3兄妹每个都灵气十足!
影片的另一亮点是美工,不论是场景设计还是特效还是片尾动画都非常不落俗套。
这部带有浓郁哥特风格的电影,属于暗黑童话系列。
但影片结尾处,孩子们收到的那封信却在忧伤中带着温暖,着实令人感动。
信是爸爸妈妈写给孩子们的,辗转各地终于最后到达了。
〖摘要〗 “有时这个世界看上去很不友善,甚至非常邪恶。
但相信我们,善良一定多于邪恶 。
你们要做的便是艰难地期待。
看上去可能是一连串的不幸历险,实际上可能是旅程的第一步。
生命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们三个都要一如既往地和睦相处,鼓起勇气,忘我无私地相互照顾。
有一件事要铭记于心: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你们在一起,就是家。
” 世界并不完美,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无比灰暗。
但是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能忍受这些痛苦和悲伤。
家,是这个无情世界里最温暖的避风港。
最美好的一句话就是:“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
这是一个属于黑暗的故事,就像是电影的开头就不断强调过的一样。
“大家即将看到的电影可以点都不梦幻,如果你想看快乐的小精灵,那么请您移步去隔壁的放映厅”“不想看这部影片,就马上走出剧院或是客厅,或是关掉机舱电视,机不可失啊,现在去看快乐的小精灵还来得及。
” 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也很有创造力的黑暗童话,三个天才孤儿遇见了种种超乎现实的情景,巨大却又温和的毒蛇,建造在悬崖边的房子,一望无际的湖面和食人的水蛭,建造在塔顶的巨大反射镜……这是一个情节跌宕气氛紧张的冒险故事,主角不断进入险境之中甚至不断进入绝境之中,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摆脱困境,从绝望之中逃生,然后又遇见绝望,再从绝望之中逃生。
这是一个让人看完依旧很心塞的故事。
虽然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三个孤儿一路上遇见的善良的好人却也付出了不应当付出的代价。
而坏人最后的告白还直戳了我们这些大人自以为是的心脏:他们早就告诉你们了,但你们不相信。
“有时这个世界看上去很不友善,甚至非常邪恶。
但相信我们,善良一定多于邪恶 。
你们要做的便是艰难地期待。
看上去可能是一连串的不幸历险,实际上可能是旅程的第一步。
生命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们三个都要一如既往地和睦相处,鼓起勇气,忘我无私地相互照顾。
有一件事要铭记于心: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你们在一起,就是家。
”
但可能由于票房不是很理想,所以搁浅了。
裘德洛那个角色,电影里面出现得非常有限,但这个人物在之后的故事里很重要。
电影还是很完美滴表现出了小说那阴郁诡异的气氛,与小说不同的大概就是电影的结尾处奥拉夫伯爵被捕,三个孤儿好像脱离了险境。
但小说里孤儿们与奥拉夫的斗争要持续很久很久,久得最小的那个孤儿都开始会说话了= = 电影的结尾还算得上光明,小说则相反。
另外,其实电影选取部分的小说并没有太展开,后面的小说涉及的东西更多更广,出现的人物也更多。
不过后面出现的人物里,绝大部分都是坏蛋,或奥拉夫的同伙,或者被奥拉夫收买,或者被奥拉夫利用。
反正这小说里坏蛋遍地都是,好人大概一只手就数得出来。
电影里留下很多未解的谜题,小说也一样,很多东西到结束也没有说清楚。
作者其实就这种风格。
电影里并没有涉及到,孤儿们的父母一代人和奥拉夫的关系,其实也很复杂,而且越到后面,揭露的事情越多,越会发现孤儿们死去的父母非常神秘。
此外,小说的写法在前几本都是平铺直叙,但到后面,小说本身几乎要变成密码本了,非常有趣又特别。
电影吹来了两阵风,哥特诡怖风与奇幻童话风。
将失去至亲的残酷现实放到牙牙学语的孩童视角下道出,又将故事背景放到黑暗哥特世界里,使全片既不失童话的活泼,又不乏悲剧的反思,让吹拂的双风自然交合。
很满意电影从一开头旁白就打破了第三堵墙,拉近电影与观众的距离,给人一种在听睡前故事的感觉。
这种少年冒险斗智斗勇的题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哈利波特》系列,本片能辟出一条新鲜路径,很大程度归功于金凯瑞,他饰演的反派男爵非但没类型化,还在服化变换的同时演出了始终如一的恶毒狡猾,疯癫神经的人设带来了不少笑点。
结尾对反派的惩罚方式深得我心,把男爵对孩子们做的各种邪恶之事让男爵自身再体验一番,完全就是古巴比伦同态复仇法的生动实践,建议推广。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2004)7.62004 / 美国 德国 / 喜剧 奇幻 冒险 / 布拉德·塞伯宁 / 金·凯瑞 连姆·艾肯
失望呢。。。
啊哈,我命中注定与你有缘。央六的配音一如既往倒胃口…可是这样的奇幻和我胃口!
很多Hp的演员,但剧情弱智到我很难受的程度
N久以前,不咋地
这个看了,可是我不觉得好看啊
老早看过,很好看的。
估计所看的配音版多少减弱了本片黑色的气氛。其实蛮内涵的一部剧啊,有意无意墨守条规的银行家,过于天真的科学家,聪明却懦弱的小知识分子,没头脑的执法者,话语权困境中的青少年,……比《让子弹飞》,还让观众更容易看懂些
卡司太强大了,随随便一个配角都是我的大爱
很贊的童話世界
没兴趣,不好玩
以前看的一部很难忘的电影
诡异的片子 巨星一堆 楞没看出好来
正义终究战胜邪恶。。。是这个意思吧
哦哦早把这货给忘了,剧情什么的通通忘光,不过对于本片的美工倒是印象比较深刻,全片给人的感觉挺不摸不着头脑的,充斥着梦境一般捉摸不定的场景切换和离奇古怪的无厘头事件,丰富有余而精彩不足,说导演有些浪费资金不为过吧。其实当年是冲着那张橡皮脸去的,现在看来也不经感叹时间是把杀猪刀
有趣...喜歡的哥特風格...畫面真的很贊...我想看原著了..
挺好看的.
片头片尾好看过正片,故事线荒诞有趣,但总“缺一口气”。败笔其一出在演技不精的小演员身上,浮于表面的表演和过多的表情特写令人出戏;其二在于留坑不填,关于父母身亡的原因和亲戚间的神秘组织交代不清,虎头蛇尾的结局倒人胃口。白瞎了好题材和老戏骨们的演出。
有个片尾动画就讲完故事了的感觉。为啥jim刚上来的时候一股偷笑的感觉= __ =
没意思死了。。糟蹋一大批明星
配角兒好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