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不朽的时光

不朽的时光,When We Were Young

主演:王紫逸,爱新觉罗·启星,张逗逗,黄恺杰,姜志刚,耿一智,许正廷,焦刚,侯天悦,迟志强,张语庭,王菁华,舒耀瑄,夏一瑶,甘东瀛,肖遥,李方媛,孙松林,李孟明,郭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6

《不朽的时光》剧照

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1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2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3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4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5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6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13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14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15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16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17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18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19不朽的时光 剧照 NO.20

《不朽的时光》长篇影评

 1 ) 懂得欣赏,才能明白这部电影

4月份影院放映时去晚了,且是大晚场,前20分钟没看,现在补上了,更懂这部电影了,这是一部给懂得欣赏的人看的电影,不懂欣赏,就没必要看这样的影片,否则徒来的疑惑、烦恼和谩骂,都是对这部影片的一种野蛮的伤害。

小然为什么那么不堪?

为什么那么不争?

是谁造成的?

是历史还是现实?

有心人会注意到影片中主人公的童年,在文革的烽火中,他被母亲护着躲在桌子底下的模样,那是一种噤若寒蝉的模样,那恐惧的感觉像打倒的红墨水,渗进了孩子脆弱的心灵四壁,这便是他铸就人格的基调。

该片的多款海报的画面和主题都很独特而又深沉,其中有一幅海报的主题这样写道:“蔷薇盛开,猛虎醒来!

” 其实人人胸中皆有蔷薇,也皆有猛虎,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有蔷薇盛开的芬芳,更有虎啸四方的勇气。

还有一款海报的主题是“当韬光养晦变成了习惯,心灵还能否绽放勇敢的光芒”,说得真的很棒。

试想,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国家,在自己弱小的时候,选择韬光养晦,低着头偷偷成长,是没有错的,但是最可怕的是所谓的“韬光养晦”变成了习惯,成了煮青蛙的温水,我们的血液里还有勇敢的因子可唤醒吗?

这影片似乎是一个寓言,说的是过去,更说的是现在,叩问每个人,也叩问我们的国家。

很多人都在诟病小然这个人物为什么不在最后去反击,剧情来个大反转,让小然把坐地虎杀了,但我想本片最高明的地方恰恰是让人物一条道走到了黑,走向如此尴尬绝望的境地,才会引起这么多观者的愤懑和不解,更引起我们很多人关于勇敢的讨论和争议。

这样,不是很好吗?

勇敢,说说可以,大多人都是做不到的,所以,勇敢是一种极其高贵的品质,俗世间多的是避重就轻、趋利避害的芸芸众生,真正勇敢的人,心中都是有着理想的革命蓝图的,他们最终都会成为革命者,可是现在我们似乎并不需要,也不提倡去做革命者,我们只能做改良运动的参与者,这才是这个时代的真相。

这个电影能让人想到一些或深或浅、或远或近的问题,已经是不可多见,更是难能可贵了。

当然,这部电影的叙事是不同于常规情节剧那样线性推进,而是跳跃着,带着情绪穿行,但每一个停留的时间,都用心去表现了,都是历史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至少本片装扮的这个小姑娘是可信动人的。

阅读是一种高贵的本能,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就像很多名著,比如《红楼梦》,认真读过,又有能力读懂的人,其实并不多。

这是一部独特的电影,是需要阅读的,因为它所表现的现实是从历史中逶迤而来的。

看得懂,就会满心触动而心旷神怡,看不懂,就会如坠雾中而轻慢待之。

 2 ) 风中回首,宛如昨天。

人在面对重大挫折后会有两种极端状态,一是疯癫的没有了底线,二是懦弱的放弃勇敢。

童年挫折对于成年后的影响也是这两个方向,只是变得隐性,没有完全幸免的任何人。

男主就属于第二种,童年跟父母下乡,由于历史时段认识了几个经历并行的少年,被时代怂恿进一个同命运而互相簇拥的小群体。

表面上是好孩子,优等生,其实,从小就在不同环境中辗转而失了安全感,又经历白色恐怖般的阶段,非自然丧母,让他早就放弃了抗争,做乖孩子是他恪守的信条。

不是发自上进,而是因为懦弱和顺从。

面对爱人被带走,其实不用那把横在脖子上的刀子,也不用丑陋的流氓的猛言恶语,他是绝对动不了半步的,因为他从小,就习惯了顺从,早就丢了勇敢。

而国庆恰恰相反,从小胆大妄为,无所顾忌,做人生猛,是因为他内心的挣扎让他早就无所谓了一切。

好像勇敢坚强,其实是对一切标准的不信任导致疯狂的自我保护,也终将变成破坏欲。

喜欢少林寺的兄弟则停在了童年里,不敢前行,喜欢上少林寺也是因为潜意识里的抗争得到了影视的具象化,他身上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特质,又有削发为僧追求理想的不顾一切,又有浑浑噩噩后知后觉的懦弱,仔细看,在太多事里,他是逃避的,能不牵扯就冷眼旁观,事后再归队。

阿兵哥和少林寺有点相像,只是表现不同,这也许源自基因里的不屈服。

阿兵哥和主角喜欢同一个女生,但看着金童玉女般的一对儿自知一切枉然,于是在学校分班这种形式化的把自己和金童玉女区隔开后,看淡了一切,随心而动,入伍从军,奔赴战场。

在战场上他一定是勇敢坚强的,因为他内心充满的抗争无力感可以得到最大的释放。

但他也一定会倒在战场上,因为他所珍惜的泡影早已粉碎。

入伍的那一天,他就已然成了一名死士。

我到很想说说那个官二代。

其实,他也并非那么恶到极致。

试想,当年万元户就是大爷,几百台电视电扇收音机差不多几万快了,而且其父亲说过这不是第一笔买卖。

要想平他那种境界的事儿,一定是找势力而不是找打手。

换句话说,他完全应该去碰虎哥,碰国庆没有意义,既镇不住人也跨不过坎儿。

记得中间有个画面,官二代说这是给国庆钱帮妈妈看病第七次了,而那时候想讲条件完全是因为卖了白条,东窗即将事发,他需要个心腹保镖的局,后边国庆带人去打架,带的人还不是官二代自己找的。

那为什么一次次的给国庆大笔的款子给母亲看病?

其实他的初衷在意的是他的妹妹。

一群傻大幼稚的半成年人,一对儿父母认同的青梅竹马,妹妹男朋友的书生气质和懦弱他是看在眼里的,而如果能用可控的钞票护住一个有国庆的这个团体,把妹妹放在其中,他会感到一种安全感,同时又多了一对儿本该死心塌地的狗腿子,所以他才那么富有同情心。

而之后对翠翠的表现一方面来自家途颓败后的精神崩溃,另一方面是翠翠谈离开时的不合时宜(虎哥的痞话其实官二代是怕的),被背叛的歇斯底里和荷尔蒙爆表,加上从小的肆无忌惮借着酒性就崩了底线也是理所当然。

最后主角去见国庆也是合情合理,因为他真的在意国庆,青梅竹马的遭遇让他也真的怕了。

警察的出现也是合理,老警察都知道严守的秘密会在何时浮出水面,他只需埋伏起来静观其变。

只是这样的简单去对于两个孩子来说,过于残忍。

在我看来本片逻辑是很缜密的。

没有反人类的大好结局,也没有意淫浸没在拍脑门的快感。

这是个好的剧本,很真实,镜头有些也很美,让人驻足流连。

但整体过于五光十色的灰,花了观感,想说的话太多,但由于篇幅,太多的痛哭咆哮的不作为让观者有些许索然无味。

处处点到为止也许是导演的性格使然,但结果上很难让观者有所得到。

这是拍给情怀的片子,对一代人记忆的祭奠。

导演魄力很大,只是过于在意所有的光点,而没有做到该放大的放大,该舍弃的舍弃。

还有,这类片子就别用整形脸了,太出戏。

中国是个有故事的国家,岁月里我们有太多的财富被隐晦在阴影里。

这样的片子不是很多,而是太少。

希望之后能更多看到。

感谢原作者 转载自 正午阳光。

 3 )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音乐和画面的衔接很好,一开始就切入心弦。

导演应该是看过仓央嘉措的诗吧。

开始就有他的一小句。

电影里也出现了禅的意象。

其实小然念的那首英文诗早就已经把主题说出来了吧。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当人们逝去,他们并非就从书中被撕掉了,而是翻译成更好的版本,唐宋予是因为战争,梁国庆、林翠翠是因为司法,方紫云是因为疾病,而老油条和鲁小然大概是因为年龄吧。

不管因为什么,他们最终都会重逢的。

因为那一段不朽的时光永远也难以忘怀啊。

就算普鲁斯特说过最幸福的岁月是已经失去的岁月,最真实的乐园是已经失去的乐园。

但我也依然坚信,他们最幸福的时光依然未结束,我们最幸福的青春时光也不会草草收尾,无论我们的青春快乐与否,是否有六个紧紧相拥的小伙伴,是否抢过食堂的肉包子,是否经历过难忘的革命年代,是否高考失利重考n次,我们都一样的在那个有恃无恐毫无顾忌的年代爱过与被爱过。

这种爱,关乎电影里像六个紧紧相拥的葡萄似的友谊,关乎电影里梁国庆为治母病屈人膝下的亲情,关乎电影里梁国庆和林翠翠、鲁小然和方紫云或奋不顾身或懵懵懂懂的爱情,更关乎鲁小然和其他人最初和最后对生活的热情。

那些高扬旗帜紧握拳头眼神坚定说着“never give up”的画面是永远也忘不掉的。

大概也只有在那个年纪才能说出这样不用考虑过去也不用顾忌未来的话吧。

而我们最幸福的时光还将被放置在不久的将来。

到那时早已云淡风轻,我们再洽谈心事,回忆那段不朽的时光。

也许,儿孙绕膝也不一定呢。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那时他们依然是那串紧紧相拥的葡萄。

而我呢,我们呢,我们的青春和未来又是怎样的呢。

<图片1><图片2>

结尾<图片4><图片5>

 4 ) 简评《不朽的时光》—追求艺术的精神可嘉

六个主角里,为什么落得最好结局的人是徐迎春?

因为他梦想最小,破灭的也最快。

影片中,这少年酷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去电影院看重放,平日也模仿着舞动拳脚,对武侠功夫世界十分神往。

赶上分班,被划分到了坏学生行列,以致于再也无法日日见到私慕的女老师,一气之下,理了光头,提着简单行李,赶赴现实中的少林寺。

结果残垣断壁之后,只见到两个放牛晒太阳的老和尚,徐迎春很失落,问方丈主持,电影里的少林寺在哪里呢?

主持和尚说,在电影里。

从此梦想破灭,少年回到了家乡,好好读书,还考上了复旦大学。

所以说受过佛祖点化的人就是有福气,而其他五个主角则没这么好运。

男主角,第一叙述人称的鲁小然,一直过着看似平静安逸的生活,超然于同伴们的残酷青春之外,但在得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人生迎来辉煌的下一秒,却眼睁睁目睹心上人被人拖走轮奸,由此心灵遭受重创,电影结尾时已经是一张苍白死人脸。

男二号应该算是梁国庆,狂霸炫酷吊炸天的不良少年,被分班到坏学生班级,一怒老子不干了,带着女朋友翠翠双双退学,在跳舞厅当起了马仔,终日打架。

一日女友被老大强奸,一怒石油浇上老大产业下的商场,点燃,爆炸,轰!

从此只剩下逃亡躲藏的命。

另一小伙伴唐宋予,是个老实壮实的傻孩子,暗恋鲁小然的女友,在情感失意,分班考试又失败的情况下,干脆选择另一种人生,从军当兵。

终于在小伙伴们高考前夕,成功战死沙场,尸体泡在河水里,瞪着眼睛,身上还携带着一封写在烟盒纸上,永远给小伙伴们寄不出去的信。

两个女主角,先后都是被强奸的下场,小公主方紫云因此疯掉,结局进了精神病院,小太妹翠翠赶上时代潮流,被判了流氓罪,入狱。

就是这样一个四个男生与两个女生的青春故事。

他们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青春期,然后被摧毁、被毁灭,失去了成长的权力。

从电影一开始说要建的大桥,到片尾终于建通了,大桥通往着未来,可主角们已经失去了踏上它的机会。

电影的一开始,充满青春气息、活力、明亮的少男少女,加上荷尔蒙十足的骚乱、打架、挨训的场面,让人会以为又是一部普通的国产青春片,然而影片后半段剧情开始发力,格局高开高走的让人吃惊,才让你意识到,这片子深得很。

从军的唐宋予给全片的宏观角度扩大了一个维度,战争画面与学校无忧无虑生活的穿插,以及后来唐士兵的死亡,都从人性、情感上让影片在艺术层面骤然立体深刻起来。

后半段残酷的东西很多,奏响了一首激昂的生命、命运的交响曲,给人的冲击几乎是一层接一层的。

在这样的人物命运走向下,唯一不变的永远是背景音里有女播音员毫无感情的在放送政治性宣言或者新闻,让人陡然生起一种厌恶。

这里似乎暗含了导演的一种嘲讽心理,无论如何,导演对政体、时代都是失望的,每个主人翁的收场也显示出这位艺术创作者一种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

但在电影技术层面,处理得很细,很好,处处可见功夫和心思。

比如电影一开头,头一个画面是下雨中悲伤的男孩,下一个画面是三年前的男孩在拿着冒着热雾的水壶倒开水。

从冷雨到沸水,完成了从现实到回忆的时空转变,热腾腾、人情味、生活味十足的年代画卷随着一个长镜头缓缓拉开序幕,进入了那个喧嚷、热情、躁动又充满信仰的年代。

(实际那一年正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正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金钱冲击开始滚滚而来,中国人民信仰开始迷失的一年)——充满怀旧气息的画面,让人一下子走回了久违的八〇年代。

片子有些地方发力过猛,有些地方显得刻意,比如开头云里雾里的几句诗句一样的序,最后才发现其实有点文不对题。

其实明白它想表达的意思,类似毛姆著作《刀锋》里面的那种生命残酷感“一把刀的锋刃是很难越过的”,来表达男主角经历了特别残酷的人生。

但它选用或者说是自创的句子是“一个人究竟要藏着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呢?

”还说“我曾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

都是莫名其妙,故弄玄虚的,实际和后面剧情完全不搭边。

这几句在最初让人误以为这是一个青春爱情片,但实际全片关于爱情的部分很少,只有几个暧昧眼神的来回互动,或者几个缺少激情的吻和拥抱而已。

倒是着重描写了一下文革时期男主角父母受到的迫害,给临别前母亲的镜头十分深刻,让人恍然都觉得她才是真正的女主角。

(开玩笑)但也有可圈可点的人物,比如范主任这个老师角色就塑造的十分出彩。

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娘炮、恨不得终日翘着兰花指的丑角形象,但实际在阴柔外面下,可见人物内心一种很坚硬、智慧的东西。

范老师要优等生鲁小然与其他几人划清界限,说同门为朋,同志为友,一起读书、一起追求理想的才是朋友!

后来又骂其他几个打架的学生,说“自古以来,能让男子汉大丈夫不顾一切出手战斗的理由只有三个,夺妻之耻,杀父之仇,亡国之恨!

你们呢,就为了包子!

”还有后来因为分班被学生们报复,套上麻袋打了一顿吊在操场整宿,被解救的时候奄奄一息还强撑着的说“变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转而哭丧着脸:“我就是这代价——”演技之生动,不禁要拍手点赞。

白 2016/9/8

 5 ) 不朽的时光只属于每个人自己

这部影片期待已久,尽管各类评分并不高,但依然掩盖不住其浓浓的时代特点与人文情怀,故事并非好故事,甚至根本不能称之为故事,只是两代人在那段历史洪流里的漂泊、沉沦、抗争与破灭,只是生命个体在社会不断巨变中的随波逐流、逆来顺受与奋起挣扎,这是一部典型的年代电影,更是一部探索人类与社会的史诗,那样的时光再不会有,时代的创伤,社会的转折,新鲜的冲击,迷茫的追求,凶暴前的无力以及向前活着的动力,这就是那时的时光,独属于每个人生命过往的不朽时光…

 6 ) 生活的深处,本没有逻辑

前几天看了这部影片,欣然给朋友们做了推荐,看后,大家反映都还不错,都很有共鸣,也都有些不解的困惑和惆怅。

到我们这个年纪,看东西是够冷静的了,当然讲故事的人都各有千秋,或者各有不同,我们是倾听者,倾听者自己也渴望被打动,在打动自己的故事中汲取自己喜欢的情绪。

故事,有的是编的,有的是真的。

编的,大多会让人觉得故事很有逻辑,讲的道理是唯一的,而真的,反而让人觉得逻辑感未必很强,就像我们经历的生活一样,不同的人选择都不同,道理似乎也是不同的,有些事情历经多年也依旧是混沌的,恐怕即便是在第一亲历人自己心里,也未必是天朗气清的。

这部影片是真实的,它从那历史中脱胎而来,是一朵小小的旧日花朵,小心地,怯生生的复生在喧嚣的当下,谁会真正认识她?懂得她?

欣赏她?

如果缺乏历史审美的情商,是无法明白她此刻的容颜的,甚至还会被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嘲笑和漠视。

但我想,我是懂得这部影片的,故事中的人物在我的身边都有原型,我们也曾经有过如电影一样的伤悲。

搜寻了关于这部电影的番内番外和缘起缘落,竟然在电影微信号上找到了一篇”中年鲁小然“在三十年后写给”中年方紫云“忏悔信,可见创作者们对这个故事是负责的,命运可以远去,但也要有回声,而我却认为,世间历经沧海之后的鲁小然们,应该是这样的心境的,我愿意相信这是一封真的跨越三十年的忏悔信。

至少,它让我对这部电影,更明白了一些。

久违的紫云,你好:很多年不写信了,提起笔来,内心是如此的忐忑,坐在电脑前,久久不能落下一个字,万语千言,该从何说起呢?

脑子里,忽而清凉如晨风,忽而混沌如黄昏,往事过去了那么多年,记忆如浩瀚的大海,此时,我在苦苦寻找那一盏曾经属于我们的航标灯,帮我找到回忆过去的方向,让我还能有机会,将我满腔的忏悔,细细道与你知。

一个月前,母校百年校庆,油条带着母校的邀请和老校长的命令来找我,我不得已,只能壮着胆子回去,终于回到了那阔别32年的高原小城,我见到了许多故人老友,大家都说,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有我们的心,可是我觉得变化最大的却是我们号称依旧不变的心,这么多的风吹雨淋,怎么能不变化呢?

其实,不曾有人在我面前提起你,我知道他们每个人在看到我的第一眼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你,但直到校庆结束,也没人主动提及,但我却在大家每个人的目光里看到了对你的那份小心翼翼的关切。

最后,是老油条悄悄给我一个你的电子邮箱,他说是费了很大的周折,才找到的。

这些天,我每天都想坐在电脑前良久,今天,总算能循着那微弱的灯塔之光,慢慢回到过去,回到那个属于我们的那个年轻的年代,去直面那些纠缠至今的痛苦和悬疑。

那一年,我们分别得那么悲伤,那么黯然,没有顾得上说上半句抱歉的话,就那么静静地在那座桥上分道扬镳。

这次回去,我特意寻访了那座老桥,老桥老了,但还在用着,只是不让走重型车辆了,桥下的河水依旧激流勇进。

当年我们驻足的地方还在,那片我们常去玩耍的河滩也还在。

站在河边,再次仰望那座大桥,看着它,片刻,眼睛就湿润了,恍惚间,再次回到了三十二年前的那个清晨,那个悲伤的清晨,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是那么的惆怅,我们都没有话,当吉普车从长途客车旁驶过,我看到了你偎依在母亲的肩头,那美丽却又苍白的容颜,让我惭愧得低下头来,直到今天也不敢抬起来。

也是那一年的初秋,国庆伏法,骨灰就撒在了大桥西边的那面向阳的山坡上,我去了,但没有墓地,满山遍野都是杜鹃花,仿佛是国庆的笑容,依旧那么绚烂。

如果说,你的命运是我终生都解析不了的噩梦,那么国庆的死同样也是我一生都完不成的忏悔。

当年,国庆因为方紫阳强奸了翠翠,他炸了紫阳商贸公司的仓库,一名仓库保管员也误伤致死;几天后的那个雨夜,你出事,又是国庆手刃坐地虎,他说是替我给你报了仇。

国庆一直躲在南山气象站的危房里,是我一直给他送饭,也只有我知道他的藏身之处,但那天夜里,我最后一次去劝国庆去自首,警察就像天兵天将那样突然从我身后涌出,我永远记得国庆转身逃离之前的目光,我不知道那时的他,该是那么的伤心。

可是,真的不是我告的密,不是我出卖的国庆,但我又百口莫辩,人们都说,国庆再该死,自有国法,无论如何,都不该是我,是他最好的朋友出卖他,还带警察去抓捕他。

这么多年,我一直痛哭地背负着这份误解,直到这次校庆,我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原来是国庆的母亲告诉警察,说盯住国庆最好的朋友,就是我,就可以找到她的儿子。

最好的朋友?

我不知道我究竟算你们的怎样的朋友?

知道了真相,我就可以解脱吗?

不能!

其实,当时我最大的痛苦不是别人误解我,而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就那么走向黑暗和毁灭,我竟然毫无力量去挽救他。

到今天为止,国庆的事,我可以慢慢放下,可是你呢?

你原本能拥有无比灿烂的未来,可是却遭遇了那么悲惨的厄运。

时至今天,对于那场灾难,最大的罪人,有人说是坐地虎,也有人说是你父亲,而我要说,最大的罪人应该是我。

我的懦弱,我的不勇敢,让邪恶和暴力,在那个雨夜为祸人间,让你成为最无辜的受害者。

这些年,我无数次梦回,梦到我重新回到那个冰冷的雨夜,梦里面,我没有胆怯,而是勇敢地横在了歹徒们的前面,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打得坏蛋们满地找牙,我拉起你的手,穿越风雨,奔向彩虹。

可每每梦醒,那失落和伤悲围裹着我,像一层厚厚的寒冰,独自一个人呆坐在黑暗里,任寒冰化成虚汗哗哗地流过脊背和脸颊。

我多么希望,梦里的一切都是真的,只是人生的过错,要救赎起来,哪能像电影里那么容易?

因为电影里的时间和苦难是可以逾越的,而现实中,我们需要一寸一寸的去感受,少一寸都不可以。

我期待着,我的余生还有机会能去救赎那些散落在过往岁月的过错,尤其是给你造成苦难的那个过错。

我的父亲已于今年春天病逝,他一生修建了七十二座大小桥梁,让大小七十二处天堑变成通途,可我内心的那道天堑,却依然在我心头,愈裂愈深。

现在想来,似乎我父亲建的那座老桥,似乎只是为我们建的,我们走过了那座桥,我们告别了昔日的时光,我们也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未来,也许已经成定数,也许还有变数,但总归还要有一点向往和憧憬;过去,即便有那么多苦难,有那么多救赎不过来的错误,但我们还是会怀念它。

所以,我真的好想问问你,这三十二年,你还好吗?

不管你身在何方,我都希望上天能加倍地给你幸福,以弥补从前给你带来的那么多的残酷和苦难。

我真的很想对你说声抱歉,但想来这一句话,似乎没那么重要了。

我不知道你能读到这封信,如果能,你能否告诉我,我,我该怎么救赎自己?也许,你已经知道,去年年底我再次被评为最勇敢的新闻评论员,是不是很可笑,我这样的人,居然能和勇敢有关。

只是,我想告诉你,就在我这次结束校庆,离开小城的那个前夜,我真的曾经去直面过淋漓的鲜血,去面对恐怖的暴力,为今生的我,为昨年的你,勇敢地战斗过一回。

你知道吗?

在同样冰冷的夜雨中,我真的勇敢地横在了歹徒们的前面,一场虽不惊天动地,但也血雨腥风的血战,我虽没有能力打得坏蛋们满地找牙,却也拦住了他们将罪恶继续下去的道路。

最后,警察来了,三个被拐卖的少女,得救了。

而倒在血泊中的我,真的仿佛看到你向我奔来,你拉起我的手,我们一起穿越风雨,奔向彩虹,我们都还是那么年轻,我十七,你也十七。

告诉我,我这算不算是一种救赎,你是否可以展开一丝笑颜?

我好想告诉你,我期待今生,我们还能再见,还能邀着昔日的好友再见,让那美好的年华,再为我们重现一次!

说句此致吧!

我的朋友!

如果可以,可否接受我的忏悔?

如果可以,我想殷切地期待着你的回音!

老友小然于北京2016年3月21日 午夜

 7 ) 忘记,就是背叛,背叛是可耻的

一位老朋友,因为受我推荐看了本片,特意打电话给我,诉说了他们家族那些似乎被淡忘的悲痛,他自我检讨说自己怎么这么容易忘记!

这篇小评,是他写的,手机发给我的,转上来以飨观者。

忘记,就是背叛,背叛是可耻的 错过了影院放映,一直在等网络上线。

总算看到了,够纯粹,不失望,有惊喜,很动我心。

这是今年看过的惟一表里如一的影片。

影片有情绪,有立场,也有审美。

在这个伪个性主义时代,一知半解或者无知无解的人都能信口雌黄,但这片子,是能经得住挑剔的!

任何一部能真实反映时代的作品,都必须有公正的态度和不偏不倚的方法。

这部影片做到了。

恰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 中说:“时代几经变迁,但总是这一帮子人,他们把谨慎的人称为胆小鬼,把有人性的人称为软弱的人;而在他们轻率地招惹来的灾难降 临的时刻,他们自己也手足无措了。

”电影很写实,仿佛这些画面和声音是时代给的,导演只是把画面和声音按自己的喜好组织起来,重放给我们看,还给我们做了很个性的解释。

很难得的。

导演一定是一个把个人看得很重要的人,不然他不会如此醉心于向大众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自己了解和理解的世界。

讲得不错,好的电影本身就应该是个人对世界的感知。

 8 ) 唯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说:“唯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唯一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

”——题记    人的卑微在于生不知死,只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来到世界,却预料不到什么时候离开;人的伟大在于向死而生,明明知道会有死亡的一天,依然选择坚强地活着。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段时光无关生死忧虑,朝气蓬勃,活力充沛,那就是青春。

    同样的时光刀,刻出不一样的人生路。

小然的青春是完美的,完美的不太真实,我内心是抵制的,所以他走上悲剧,应该是可以预料的。

文弱,怕死,无能为力救自己心仪的女孩子紫云,被强暴而成精神病,从此一生被毁。

即使紫云的伤害也是可以预料的,因为她的父母就是在文革时期,给施暴主谋的父母带来过伤害。

但小然的心,也会一辈子痛苦。

国庆与翠翠的一对,国庆这样的性格,自然知道了,如果不改正,肯定没什么好结果,可惜了翠翠,当翠翠在门外看着考上大学的同学们欢聚,我心里很难受。

美好的友谊,因为某些事情,相互之间的距离会变得越来越遥远。

如我们现在的同学友谊,因为在社会后,发展的不同,高中、大学的友谊,最终都可能变成陌路人,只留下青春时的美好回忆,但是很苦涩。

    因为有的人幽居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里,可以翻出来看看,有的人却不可以。

因为那些伤疤一直会痛,说成全说遗忘都是假的。

这才是成长。

童话是用来骗人。

这场时光不朽,是因为他足够真实。

我想起来时路上的心慌,可能是那些雨滴,没有敲在挡风玻璃上,而是敲在了心上。

    青春如若有張不老的臉,它一定會想方設法留下一道去不掉的疤。

其實每一道疤都有一段驚人的故事,只是有人的疤留在身上,有人的疤留在心裏,但總有機會提醒你不能遺忘。

年少總輕狂,青春總叛逆,人各有志,人各有命。

即便是曾經一起在青春歲月裏撒野的小夥伴,回頭看看留在案頭的合影,剩下的多半是唏噓和感慨,還有淚水。

    6个人物,仿佛6首诗,刻画在青春的诗篇里,谱写在梦想的五线谱上,动听,悦耳。

直到那一天通往省城的大桥终于开通,那个期盼着的新的时代到来,包括任何人的青春终将被告别,但留下来的却是感动。

虽然时代的悲剧,捉弄了个人的命运,男女主的性格情感,在一次一次的起伏的漩涡中,凸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里,他们却活出了不一样的任性,走出不一样的自己。

    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看完这个故事我想起了叶蓓的一首歌《白衣飘飘的年代》。

歌词里是这样唱的“在这夜凉如水的路口,那唱歌的少年,已不在风里面你,还在怀念,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

”我觉得,这也是这部电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隽永里有怀念,感动中存着美好而疼痛,却真实的青春。

 9 ) 不朽的时光

<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图片9><图片10>

 10 ) 有想法有野心的作者

先说一下缺点,可能是后期配音和一些主演的演技稍显出戏,但是其它的大毛病很难找到。

电影讲的是80年代第一批恢复高考的高中生的故事,他们因为孩童时期的XX大革命,而走上了完全不用的人生道路。

而在他们的青春成长路上,历史和命运仿佛就是在和他们开着一个又一个的玩笑。

电影的布景实在是太考究了,服化道和音乐也都非常到位。

喜欢的情节太多了,比如说开头一段社会混乱下校园里因为抢肉包子造成的几方不同背景的学生的校园斗殴长镜头,这段长镜头直指物质匮乏的现实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又比如其中一个主角因为迷上少林寺,但是在逃学出去却发现真正的少林寺里仅仅是放牛的生活,唏嘘感油然而生。

再比如校园里烧小书“焚书坑儒”和之后书店里恢复了很多文革中断版的书籍形成对照,还有结尾一连串情节让主角的人生从极度高光瞬间刺痛地坠入谷底,虽然戏剧但完全不失真。

电影非常突出地融合了80年代的各种特征,新旧交替,社会治安混乱,文化思潮复兴,集体主义和机械化教育盛行,同时又用非常巧妙的细节展现了历史走向,比如用第一部引进片出现和收音机产业兴起表现改革开放进程,又比如将高考场面和对越自卫反击战进行平行剪辑,既叙事又表意。

电影让我不由得反思,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年代,那个“高考决定命运”的口号到底意义何在?

曾经的通过学习逆天改命,到了今天又是什么样的表现。

它让我看到时代的阵痛的余震是怎么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人们在历史的浪潮下到底有什么样的力量。

在本片面前,像《一秒钟》那样的浅尝辄止就显得相形见绌。

最牛逼的是结尾。

在刚竣工的大桥上,乡村的人们第一次走向外部世界,一辆是送状元去大学的车,一辆是送囚犯去监狱的囚车,两车上的人曾经是最要好的朋友。

状元和囚犯都面无表情,他们似乎也并没有为自己的现状或喜或悲。

他们到底是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呢?

这个场景让我觉得光头家族那个著名的分道扬镳的场景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不朽的时光》短评

朋友给我推荐了这部影片《不朽的时光》,好作品,人物在大时代下变的这么渺小。力荐

3分钟前
  • Sunny Doll
  • 力荐

就这?台词都没几句也好意思演电影!?

4分钟前
  • 怂囧小赫
  • 很差

彻头彻尾的悲剧

6分钟前
  • 灮。
  • 还行

3.5开始的长镜头为什么要剪断摄影机是自由的,空气是自由的但却都被人为剪断了正如同剧情一样从刚开始的分快慢班好友之间便开始分流每个人踏上了他们不自知的阶级分化之路于是乎历史的幽灵与当下的气候开始了互动直至结尾在大桥上几个同学不同命运的相交之后的永不相交状元车与高考车,刑车并置奔赴北大,奔赴精神病院与奔赴死亡

7分钟前
  • 风尘
  • 推荐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8分钟前
  • 玻璃瓶
  • 还行

不朽的烂片,演员演技烂,剧本烂,主题烂。

9分钟前
  • scottan
  • 较差

大概我只是为了云贵的好山水和那一点点悲怆的调子

14分钟前
  • 卡帕
  • 还行

也就是开篇的长镜头和手持摄影风格给别人一种新感觉,其他的都很烂。尤其是编剧,怎么就觉得那么假呢?!看不下去,后悔我家的宽带被浪费了。

19分钟前
  • Ben笨熊
  • 很差

矫情了些。

21分钟前
  • lll
  • 较差

平庸乏味的抒情以及矫情

26分钟前
  • 无鬼斋
  • 较差

就这主演的一脸娘炮儿像 一星最多。全篇都矫情,诗书的骚气夺屏而出。带着对文革的一声叹息,就那么怀念打砸抢么?导演没情怀就别装了,假伤痕的酸味到处飞。假设导演是想表达时代的悲剧,那就真是能力不行。除了矫情,刻意的戏剧冲突,还是矫情。我接收不到悲剧

30分钟前
  • wJw
  • 很差

文艺创作要体现真诚,基本的历史工作是避不掉的。没有真诚和历史感,没有基本的自我反思,就要有起码的羞耻心。拍着脑袋想要抒情,结果就是所有的抒情都是虚伪啊,轻佻啊。好一出不朽的cosplay。

33分钟前
  • elle
  • 很差

我还是挺喜欢这部电影的,80年代的风云变幻,很多年代印记都融入电影故事之中,结尾太赞,包括流氓罪那些都是那个时期的争议事件,电影拍得还是挺大胆的,几位角色塑造的不错,但男女主角过于矫情,作为叙述者线索没有隐藏在事件背后,反而显得刻意,有点遗憾

35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剧情构架完整 时间线记载了80年代文革之后一代人的生活变化 观点中立。。。

40分钟前
  • Hera Jean
  • 推荐

恐怕这样一部为老年人写的片子几乎没有,这是我看得唯一一部,希望以后有更多适合我们六七十年代人看的片子,谢谢导演,这真可谓良心电影!能够触动心灵

45分钟前
  • 静待花开
  • 力荐

最无情的是岁月和时代!

50分钟前
  • 晒螃蟹的太阳
  • 推荐

在框架内怎么演出框架内的事情?且不说演技烂到分分钟出戏。

54分钟前
  • 发条哥
  • 还行

这是一部值得用鉴赏的态度来看的片子。

56分钟前
  • ghhhss天天
  • 力荐

太作做了。。。。那个小然的声音简直恐怖,听得全身发麻。

60分钟前
  • 雨哥
  • 较差

主要是有王紫逸,没小王就不看了。

1小时前
  • Hello, World!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