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画风真的粗糙到好笑的程度 男二第一次出场弹钢琴那段3D模型真的给我看笑了…我有心理预期但没想到这么烂 现在日本是真的穷了还是怎么的?
这种小学生的制作水平也能当上院线真的让我觉得日本动画业界不仅是💊而是差不多尸体腐烂的程度(欲扬先抑本人)第一次的Livehouse演出就很惊艳!
男主的萨克斯真的强 怪不得自学三年就让弹了14年钢琴的男二感到无比汗颜…再是参加Jazz Fes 再是男二帮忙临时替演的钢琴演奏的突破 每次演出场景的作画水平和表现手法都是一流的 真的非常无敌之抽象+意识流 简直太喜欢了!!!
好难用语言描述😭话说影片里的So Blue!
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Blue Note嘛!
场地座位都一样!
“爵士迷的Tokyo Dome” 于乐手而言观众而言都是圣地啊!!!
四月初就要去圣地看LIVE的我好激动wwwww男二!
我真的好喜欢男二!
被SoBlue老板拒绝的那段真的看得我好绝望 自己坚持努力这么多年一直心心念念的梦想之地 却完全被误解还被狠狠痛骂😭那话说的直白的连我这个外国人看了都觉得心痛 在日本这种山路十八弯般委婉的文化语境里简直和开口就说杀你全家没什么区别…男二也是十分SHOCK 遭遇重大打击 但他并没有放弃且在替演时成功突破自己!!!!!
说实话男主的性格让我又爱又恨 说疯狂也疯狂 说理智也理智 理智到毫无人性的感觉 不达目标死不罢休那种 特别以自我为中心 真的让人喜欢不起来…但又不得不承认他那惊为天人的才华与天赋以及最后表现的东西确实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做到...❌❌❌❌❌以下有非常影响观感的大剧透❌❌❌❌❌演出前一晚男二突然出车祸那里也太离谱了吧?
我他妈直接心脏骤停WTF出声…瞬间想到「重启人生」里女主勤勤恳恳辛辛苦苦活了九十多年 在三周目里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创作出来的第一部电视剧 却在On Air播出前几小时又被车撞死了…他妈真的是气得我想摔手机砸电脑的程度 这些编剧仿佛有大病 非得学韩剧那个套路吗???
但不得不说真的很虐…我看到男主倒在血泊里转头看向自己血肉模糊手指扭曲的右手的那一刻真的他妈的心碎到爆炸 这无与伦比的绝望 共情度一时间达到MAX🤧 换我的话我真的会想死…最后的最后男二还负伤逃离病院打着石膏来现场给男主完成最后安可一曲的表演 哭得我稀里哗啦Again😭 因为情感的表现简直太强烈太爆炸了!!!
终曲的表演给我的感觉就像「Odd Taxi」(奇巧计程车)最后那段月下飞车的感觉 那镜头语言看过的懂得都懂!
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年度最佳的神来之笔!!!
BLUE GIANT 最后皆如是 神级镜头语言和表现手法 真的是太震撼了…只能说Impressive 我一个滚人就是跟着眼泪稀里哗啦的流 仿佛此生只为爵士而生一样🆘总结:特别像爵士乐迷版的「孤独摇滚」 相信所有热爱音乐的朋友都能明白 不需要我再来赘述孤独摇滚的牛B之处。
但比小孤独更强的是视觉表现手法吧 独特画风的描线和阴影(写到这里突然好奇去搜了下导演…他的作品有:死神、一拳超人、灵能百分百、命运石之门…好吧怪不得!
这对他来说真的小菜一碟)以及演奏部分都是一次比一次更惊艳 写实的手部动作也好各种韵律也好 说真的如果画面制作更好些经费更足一点 我觉得完全可以成为新一代的音乐神作!
光听音乐的话也觉得值回票价!!!
喜欢音乐的朋友 尤其是喜欢爵士的朋友 千万不要错过这部影片(记得带包纸巾)😭😭😭😭😭
用生命演奏的爵士乐,既是爵士之歌,也是生命之歌。
与影片相得益彰的配乐对比而相形见绌的动态3D制作虽然显得有些不协调。
但部分的粗糙,仍瑕不掩瑜。
燃烧的爵士乐与生命,热切地充盈着整部影片。
尤其是演奏中的分镜表现令人叹为观止:慢动作的特写与闪回穿插的恰到好处,配以满载着火热生命的爵士乐,将JASS中的三人以各自对爵士的信念奏出的音符用优雅而热烈地方式呈献。
而在演奏中既有坚定的信念,也有爵士乐的浪漫,还有情感寄托与自我命运交织着乐音的理想。
雪祈出现意外后依然坚持演出,将乐手对爵士的努力与热忱,上升到生命意识的层面,令人动容。
而宫本大对爵士从未动摇的信念,以及玉田对乐队的无私付出与信任,将这一切与爵士交织的滚烫生活,伴随着满载生命热力的音符成为流转在音乐会场的情感讯号。
最终,被爵士填满的生命与意识的流动借由对JASS三位成员的演奏与场内观众的神情特写达到了惊人的效果,呈现出一幕幕情感与音乐流动在生命其间的动人画面。
当乐手用生命演奏的音符让优雅的蓝调也迸射出了炽热的火花将蓝色的星球染成绝对的通红——那就是蓝调巨星。
电影很棒,是我喜欢的类型!
我比较喜欢接机游戏里面的经典音乐🎶比如一段街机游戏里面的鼓乐,游戏名称是《捉虫敢死队》,上世纪80年代出品,第四关还是第六关有点记不清楚了,非常喜欢!
钢琴曲也是喜欢的,古典的(肖邦,莫扎特,贝多芬)电影配乐(久石让,香港的那几位大师级配乐)都是非常喜欢!
萨克斯,印象比较深的是《海上钢琴师》那位落魄的要卖掉自己“吃饭”的家伙的胖乐手,再有就是90年代流行的萨克斯纯音乐(比如回家等等)爵士乐不太了解,不过也能欣赏,很浅显。
还是非常喜欢这类电影!
梦想是18岁的年纪,别人在过普通人的生活,踢球,逛街,篮球,而你已经选定好一个方向,一直加油。
现实是什么,是梦想明天就要实现,但是现实剥夺了你实现的机会。
打破现实是什么,是掌控自己能掌控的部分,进行到底。
日式动漫关于梦想,从不停歇,每次看都有种共鸣,那是作为普通人的我,被鼓舞了。
没法经历的人生,电影中实现了,而且把感受传达到了。
纯粹是最棒的。
除白日梦想家后,第二部作为每年回看电影
一生懸命宮本大は一生懸命です。
业精于勤荒于嬉,对于自己真实地热爱可以释放足够的激情和自信,日服一日的练习和对自己梦想里坚持中流露出来的卓越技巧和自信足以撼动第一次见面的感情演奏者,和对爵士乐足够挑剔的观众。
绝对理性和目标绝对的明确性,为了抵达梦之彼岸不顾一切。
艱難辛苦沢辺雪祈は艱難辛苦です。
不管发生怎么样的困难,也会将演奏钢琴作为持之以恒的目标。
沢辺雪祈被设置为一个优秀地演奏机器,长年地练习让他像是一个演奏机器,这也是他的一个缺点,要听完美地演奏听唱片便是,现场表演时的瑕疵和即兴才是表演里的灵魂。
全身全霊玉田俊二は全身全霊です。
即便是彻彻底底半路出家,也能够投入足够多的激情去学习,跳脱出自己的舒适圈,即便演奏瑕疵颇多,但耐不住热情和每一次以进步为目标的演奏。
他被设置为一个成长标的以及和宮本大理想面的方面,感性的标志。
电影里需要的许多感性桥段都是皆有他成长推动。
这部电影实在是太精彩了,男主第一次去的酒吧老板娘,出场明明很少但却刻画得有菱有角,她曾经也站在过舞台上,开幕挑选时选了对应天气的音乐展示了她对爵士乐有着深刻的见解,得知孩子们要在日本第一的爵士俱乐部演出时背过去流下的泪水,每一个画面都把她从2D画面立体成了3D。
因为传单而来最后爱上爵士的观众、爵士俱乐部的老板、邀请JASS去参加音乐节的大叔、看着男三玉田俊二成长的爷爷、男主宮本大的亲人以及一直关注着男二沢辺雪祈,也是他入了钢琴门的小时候邻居姐姐、里面的每一个小角色,都不是多余的。
这部电影在看之前初看海报的时候,事实上会让人错以为感觉像是《灌篮高手》一样的那种热血风,只是把篮球换成了爵士乐而已。
或许我们作为外国人没有办法去理解到日本这样一个在近现代受美国文化影响极深的社会环境当中,青年人或者说战后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对于角色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作为一个村上春树小说的资深读者,算是对于作者那一代所谓战后迷茫的一代,对于爵士乐的这样一个感受,能够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
所以在走进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对于它的期待也只是三个爵士小子的英雄之路,但是显然电影通过动画的形式给予了我们更加与众不同的体验。
对于整部电影的故事设计的话,事实上基本是遵循了三部剧的这样一个原理:英雄历练之后离开新手村,开始组建团队,逐渐小有名气,然后遭受挫折,最后赢得胜利,这样一个故事的模板。
其中也简单的融合了一些黑泽明的《七武士》的故事模板。
但是作为一个音乐电影,它里面确实加入了很多原创的乐曲,并且在每次去演出的趋势当中都恰到好处的展现最有代表性的那一部分。
比如说,在最开始他们在酒吧里面演出的时候,只展现其中的一首歌曲,当他们说好我们下一首的时候,镜头马上就切到了表演结束之后大家的庆祝。
在这个里面就可以看到导演,他自身的这样一种对于故事节奏的把握与功利,能够让观众很好的感受到电影中角色,对于音乐的热爱,以及他们的演奏水准,同时也不会让观众感受到审美疲劳,并且很快的去期待下一段剧情。
而在表演他们演奏的时候,对于镜头语言的保卫非常有意思,因为如果这是一部真人电影的话,常规镜头基本上就是演员全景演员的面部或者手部的局部特写,以及简单的交代一下观众的表情等等,基本上机位就只有那么多。
这种情况,从《海上钢琴师》的斗琴片段就可见一斑。
但是因为这个是动画电影,所以说导演在里面加入了非常多的超自然的元素在里面,比如说忽然一下子转换着线稿啊,忽然一下子让角色飞出话外进入回忆或者进入一段幻想,甚至还非常超现实的把角色带入了黑洞的这样一个奇观当中,这个一定程度上会感受到,致敬了克里斯托福诺兰的《星际穿越》。
当然了,在这段的表现当中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就比如说在远景当中对于人物,尤其是对于人物手中乐器的展现会明显的感受到这个人物以及乐器会有强烈的CG感,是一个三维动画的效果。
这个一定程度上是去节省成本的一种方法,就像前段时间上映的《灌篮高手》里面也大量着运用了3D炫2D的这样一个技术手段,但是个人感觉这部电影中也许可以做得更加的细致一点,以至于不让3D的乐器在2D的画面中显得那么的扎眼。
而就在剧情正沿着我们所能预料的方向来发展的时候,导演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加入了一场车祸。
说句实话,对于电影中的车祸场景,我们一定程度上已经麻木了。
但是,对于这部电影当中加入的车祸元素确实有一些出乎意料。
出乎意料的是,导演虽然通过主角在马路上维持交通这样一个工作,对后面的车祸进行了铺垫,但是车祸真正发生的时候,却非常突然,并没有使用过多煽情的慢动作或高速尽头等手法。
这种处理方式让人感受到了极强的真实感。
在我们发现车祸发生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按照剧本模板,确实应该发生一场灾难。
但是,将这样一场灾难简单设计为一场车祸,事实上有些偷懒的嫌疑。
也许原著就是这样设定的,但我认为作为一部电影,它应该可以有更高明的表现手法。
而在最后演出的那一段,主角们在So Blue里的表演,仅通过音乐本身就已经足够震撼人心了。
我头一次在电影院里,光是听架子鼓的solo,就能感觉到那种磅礴的生命力与激情。
当表演结束的时候,所有观众都在期待这部电影的尾声将如何呈现。
导演并没有采用常规电影的方式,仅仅让故事结束后展现一下岁月静好,各自东西的生活。
反而是让经历车祸的角色返回到现场,然后仅用一只手和他的同伴们完成最后一首曲子。
作为一个略通琴艺的人来说,在发生严重车祸的情况下,仅用一只手弹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这种设置确实起到了很有趣的剧情效果。
虽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导演刻意煽情的努力,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确实被最后主角三人的情感以及他们所演奏的乐器所感动。
尤其是在最后,导演再次通过大量的超自然手法展现这一场演奏,比如线稿和时空穿越等效果,让人不禁想到去年的《蜘蛛侠:纵横宇宙》中所采用的多种艺术形式,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总而言之,这确实是一部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
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不是特别了解爵士乐的人来说,它确实能够让我们强烈感受到爵士乐作为日本战后受美国文化影响深刻的文化元素,它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它所展现出来的魅力究竟何在。
一部比较冷门的作品,但是却非常吸引人,动画内容的表现力,对于音乐的张力,角色的塑造,剧情的推进,均是非常出色的,而且整体节奏非常好,让人沉浸其中,爵士乐那自由触及灵魂的律动和动画结合的非常完美,而时不时穿插其中的蓝调旋律则为这部热血激动的电影添加了一抹淡淡的忧伤,而且结局非常令人动容,不禁让人湿了眼眶。
相信这是一部几年后再看依然能够热血且感动的片子!!
躺平跟享乐的生活方式,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人青睐。
与之相对的,则是大家似乎也越来越不那么轻易地迷信,那些关于奋斗与成功的“神话”。
如今谈论梦想与憧憬,会否已经变得过时了?
还有多少人依旧相信“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愿意为了某个理想倾注心血,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它?
在这个浮躁而又压抑的世代,如果你仍然怀揣着一个未竟的梦想,心中尚有一团未被浇灭的熊火,也许这部《BLUE GIANT》(中译:《蓝色巨星》/《蓝色巨人》)会更容易引起共鸣。
《BLUE GIANT》由漫画家石冢真一创作,2013至2016年间在《Big Comic》杂志连载,单行本总销量迄今已突破一千万册。
这是一部以爵士乐文化作为题材的作品,也被誉为“听得见声音的漫画”。
2023年2月,根据漫画改编的动画电影,在日本首次公映。
这实际上是一个不算很新鲜的热血追梦故事,讲述了三位热爱爵士乐的青少年,在追梦路上的历练与成长。
在爵士乐的包装与点缀之下,故事的内核精神大抵还是遵循着同类作品的套路。
热血动漫当中那些必不可少的元素,如:坚定的梦想,由衷的热爱,过人的毅力,可靠的同伴,必经的挫败等等,在这部《BLUE GIANT》中同样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
18岁的宫本大,大约三年前在初中的时候,开始迷上了爵士乐。
他觉得爵士乐“既热血又激情”。
自那之后,宫本带着一把萨克斯风,踏上了追逐音乐梦想的旅途,立志要成为“世界第一的爵士乐手”。
高中毕业之后,宫本背井离乡从仙台只身前往东京,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东京他跟另外两位同龄人——才华横溢的钢琴手泽边雪祈,以及高中同学兼“菜鸟”鼓手玉田俊二,组成了一支三人爵士乐队“JASS”,正式开启他们的演艺生涯。
他们现阶段的目标,是希望在号称“日本第一的爵士俱乐部”So Blue登台演出。
如果说,敢于追求梦想的人都需要具备某些特质的话,那么从三位主角身上可以发掘出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他们都拥有一种“自虐”精神。
且看影片切入的第一个场景。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漫天飞雪,人迹罕至的冬夜,而宫本却在这样的环境下,独自在河岸边练习萨克斯风,哪怕嘴角都破皮出血了,他还是继续吹奏。
通过强调环境的凶险恶劣,一方面凸显了追梦过程的孤独与艰苦,另一方面衬托出宫本超乎常人的坚毅与执着。
鼓手玉田没有任何爵士乐的基础,他是在宫本的影响和怂恿之下,才半路出家成为一名鼓手。
刚开始泽边并不认同他,玉田为了不拖后腿,通过勤能补拙这种非常原始的方法,不放过任何可以练习的分分秒秒,即便双手满是伤疤也不停歇。
渐渐地,他在台上的失误越来越少,获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与飞跃。
钢琴手泽边4岁就开始学习弹琴,在三个人之中经验最为丰富,也具备非凡不俗的实力。
不过一直自信满满的他,却被某位专业人士批评“完全不行”,为此他把自己关起来弹奏了两天两夜,进行自我反省。
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在影片中最后那场演出上,他凭着惊人的意志抵抗肉体的伤痛,向观众交出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在“自虐”这条道路上,他们大概不相伯仲,都是甘愿为了梦想奋不顾身,无畏无惧的“狠人”。
但是,毅力从来都只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非充分条件,并不是说只要付出得越多,就必定能够成功。
追梦的过程除了需要努力跟坚持之外,懂得把握机遇,甚至主动创造机遇,同样十分关键。
在影片的中段部分,即大约从三个人正式组成乐队,直到片中最后那场表演之间的一年多里,他们的演出舞台从小酒吧一路到音乐节,观众人数从首次登台时的个位数,到后来三十几个,再到座无虚席。
在这短短的一年里,他们的成长快速惊人,多少有些像“开挂”了一样。
究其原因,是他们除了非常吃苦耐劳之外,还很积极去争取一切可以展示才华的机会。
机会并不会像彩票大奖一样从天而降,它也许一直待在某个地方,但是只会向那些主动招手的人张开怀抱。
在乐队刚成立的时候,他们寂寂无名,于是宫本厚着脸皮恳求酒吧老板给予一次试演的机会,还到街上发传单招揽观众。
接下来他们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不仅收获了乐迷,也引起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关注赏识,获得越来越多演出机会。
后来,泽边又借助人脉关系,想方设法跟So Blue俱乐部的高层联系上,并诚意邀请对方观看他们的表演,为日后通往So Blue的舞台铺路。
追逐梦想,不能守株待兔。
倘若不懂得乘胜追击,那么付出再多的汗水跟心血也只是枉然。
不过,在理想主义及热血励志的基调上,故事的结尾又通过一个比较“狗血”的设计,试图反映一个略为残酷却非常现实的道理:通往梦想的路途并不总是畅通无阻,某些时候可能会突然发生一些意外,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
在影片的中段有一个插叙场景,是从旁观者的视角对若干年后的玉田进行采访。
成年的玉田回忆过往,提到“最后的演出”以及“那一年半是最棒的时光”,预告了JASS乐队解散了的结局。
随着剧情发展大家会知道,JASS之所以解散其实是出于被动的,猝不及防的变故让人唏嘘不已。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学习跟遗憾与失落共生共存,是一门必修课程。
最终,在那场被盛赞为“比红色温度更高,闪耀着蓝色光芒”的演奏中,戛然而止。
这也是JASS乐队最后一次的合体演出。
从此以后,他们各自会否继续将爵士乐视为毕生理想,会否依然在这条道路匍匐前进,会否取得更骄人的成绩或者选择归于平淡——至少在本作当中,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因为漫画原著的故事还未完结,还有续作《BLUE GIANT SUPREME》与目前还在连载中的《BLUE GIANT EXPLORER》。
)但是,当他们在舞台上尽情地、忘我地演出的时候,就是最炽热耀眼的“蓝色巨星”。
原文:《BLUE GIANT 蓝色巨星》:致爵士乐,致热血,致梦想》
(以下记于2025.1.24晚)1. 录完公司日本行 没有比本作更应景.2. 天气之子?
3. 也在说我跑步吧.
4. 误打误撞 男主的房东朋友成为鼓手.5. 没有太多观众的第一次公演.6. 三人乐团JASS成长史.7. 时间戳.
(以下记于2025.1.26晚)8. 雪祈被打击 但又成功替补成为乐手.9. 雪祈的钢琴独奏来了 是上原广美吧!
10. 我擦 韩剧?
怎么要成功了来个车祸.11. 雪祈的手受伤 那演出怎么办 最大悬念.12. 答案是 没有雪祈 两个人也要完成三个人的演出.13. 来了!
14. 卧槽 借宝地 莱斯特城牛逼啊!
评论区里的负面评价多半是认为乡野少年的鲤鱼跃龙门故事,落了热血爽文的俗套。
这些批评讲错了重点:爵士乐手的故事,竟然可以装进热血少年漫的套路里,才是这部电影的奇妙之处。
另一部讲爵士少年的动画《坂道上的阿波罗》永远在我个人观影Top5内,因为剧集篇幅更从容,情绪和节奏上可以有更丰富的起落。
但蓝色巨人在仅限2小时的片长里,选了一条简单直接、很愣,很冒险的叙事节奏线:从强到更强,到最强。
最大的功臣当然是上原广美一击入魂,好听到落泪的配乐。
演奏当中使用了大量动态捕捉,3D转2D的画面,看过live的观众大概会觉得把爵士乐手表演时独特的律动表现的很写实,有些观众觉得很出戏,仁者见仁吧。
有种种缺点,但还是无条件五星。在东京呆了一个月,数不清听了多少jazz live,登机前扔掉的场刊就有一大叠。那间只放唱片的酒吧,和我在东京偶然踏进的第一间bar长得一模一样,老板一生悬命收集朗姆酒,在门前招牌上写“请给我们一个机会”。得到公演机会就能登龙门的王牌jazz bar原型当然是pit inn,第一次在那儿看完.push的演出,散场后眼含热泪,呆呆地对玄关收银的冷脸大叔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他愣了一下;bluenotes和cotton club太贵,jam圣地spot intro倒去了一回,几平方的地方乐手占了一大半,社恐落荒而逃。东京那么晶莹又那么寂寞,一到七点,两条腿就自动往pit inn迈。爵士乐到底是什么呢,东京为我打开这扇大门:它不是别的,不多也不少,只是生命本身。
即便是放在日本动画历史上都是顶级的运镜和调光调色,可惜我对爵士的感受力一般,不然绝对是满分!剧情上有些无法说服我的是,打鼓1年多的初心者也能上“爵士的东京巨蛋”?
我将体育音乐类的片子成为竞技番,跟电子竞技意义不同的是,绝大多数人类可以很顺利地感受到体育和音乐表现出来的人类精神和情感投入。相比一般剧情片,竞技片占了很大的便宜。对blue giant来说也是如此,在剧情平淡、作画“清奇”的同时,还能带给观众莫大的冲击。好在片子有雪村这条线,但要接受结尾发生的这件事,很消耗对这部影片的感受。如果原作有短评友邻说的这些剧情,那影版的剧情改编,真是差啊。。(预算不足吧)
大家不要被开片的崩坏的作画和前中期看似爽文般的剧情走向所吓到,甚至做好心理准备接受最后的狗血剧情。如果这些都扛下来,接受并且原谅,顺着剧情走到下去,最后的两场演出会拂扫你一切的质疑和困惑。因为作画和演出的巅峰正出现在此刻,搭配着绝佳的配乐(电影的原声中最好的几首曲子也出现在这里),一切来到高潮。你会坐立不安,亢奋,激动,时而又满怀感动和悲伤,你想为之鼓掌,你张开嘴巴试图大叫,或者吃惊于整个体验的震撼。正如电影里的一段台词说的,蓝色爵士乐在那一刻,变成了那般热烈的红色。
不断给观众呈现不切实际的幻想算不算一种诈骗。
我们理解时长和经费是极其有限注定有所取舍的,我们发现那始终不安分的特写和近乎炫耀般迸发出的光泽色彩中确实倾入了某种浓度中等的甘醪,我们还为JASS(以及上原广美)的精彩表演献上了愉悦的掌声——于是散场后我们开心地离开了影院,然后一切如常。在一个谁都在说着「歌は我が命」「The Show Must Go On」的时代里,谈论“理想”就像谈论上班迟到的借口那样亲切而自然。
压缩情节导致节奏没有看漫画时过瘾,但是又不得不承认本漫画真的太适合配上音乐给予它灵魂
很老套的剧情,男主只身来到东京和伙伴们组建乐团,走上世界第一之路。三个男生的配置也非常典:热血男主+cool boy男二+傻der男三。男主是初学的天才、男二是从小就在学的努力家,就连要在大舞台演奏前一天男二出车祸、手废了的剧情都猜到了,可以说是毫无新意。唯一可以算得上是亮点的地方可能就是动画对音乐的表现方式还挺有想法的,但也感觉是动画组炫了一通技,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表达啥
3d真的不行吧
平铺直述到无语的剧情,极为老套的人物弧光和车祸,穿插着3d建模画面和意义不明的热血运动番镜头,求求了…
31/8/2023 @ the sky。配樂絕對係亮點,然而整體無想像中咁好,明顯因為劇情壓縮得太多令到JASS三位主角既成長同矛盾講得好淺,而且開show前車禍依d橋未免太….. // 3d同2d交錯有點兒災難,同埋用畫面去表達音樂依回事實在比唔上岩井澤健治既”音樂”
画风没法爱起来,故事也比较套路化,加上音乐也比较一般啊。
活儿不细
一星剧情,两星动画,十星配乐,但是因为剧本太离谱,让我觉得还不如抛弃剧情只听原声。
爵士乐真好啊,有热爱并且为之努力的事物真好啊,在追梦路上有志同道合一起前进的伙伴真好啊🥺
妈呀,原来世界上真的有这么无聊的动画啊!情节无聊土味,画面毫无表现力可言,非要拿日漫视觉老三样来把“燃”“炸”这样明显不适配的元素加入到一部爵士题材电影里。每一段演奏的场面画面和音乐都极其割裂,男主角给钢琴手第一次演奏的那场戏如果把音乐关掉还以为这是个摇滚电影呢。后半个小时主创可能想起来应该做一点现实感了,于是开始车祸,分道扬镳,结局戛然而止。学生作业都比主创的创作态度认真,技法成熟,有想象力。
音乐是可以叙事的。透过耳朵,感动钻入身体,从胸腔从你的脑袋,不停的荡漾不停的荡漾。所有你所执着的,一定会开出鲜艳的花朵。
爵士我是真的听不懂,值得称赞的是片中对live现场的画面描写,通过光影和观众的反应来给音乐增加氛围感。
「玉田,四分五裂也没关系,我还是想和那家伙演奏。」「-雪祈,我揍飞你哦。-哈哈哈,再见,我要去打工了。-好,再见。」「因为我们三人一起,才能走到这一步。我能跟他们组团真是太好了。」「大,抱歉,我不能去演出了。」「这家伙是要成为世界第一的男人吧。大……你可别停下来啊。」「雪祈,我喜欢你的钢琴,说不定我就是你的头号粉丝。」
3-3.5 没看过漫画 但总觉得动画化变得更简单直接了一点?有些地方似乎没做得很仔细 很像名流千古的苹果新闻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