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近几年这些老骨头的们那种满脸疲态还刚着劲演的电影,我突然觉得时光就从我身边溜走了,欢喜悲惧里对这些荧幕里经常出现的面孔产生了一种联结,他们对我来说不像是我随意可以去点评观赏的演员,像是一个与你有梦境交集的朋友或长辈,他们专心尽力的展现着让我脱离生活的几小时得世界,我早已不在乎那些观影的参考标准,只要是他们演,我都会默默的去看去支持。
对于新出的各类电影和层出不穷的新星,我似乎都很难提起兴趣,他们有着更高的人气流量话题和标准,但就是难做到这些老人所拍出的电影情感,不过我也不厌恶和唱衰,毕竟这些老骨头们在老去,我一个小影迷也会消失在时代的人潮里,带着这份足够诚意的互敬到人生最后一口气,也不枉凡俗的人生和虚幻的梦一起烟消云散。
从第一部的惊艳到第二部的昏昏欲睡,第三部的质量有了明显回升。
影片的故事用了传统的个人英雄单挑小镇恶霸团伙,让小镇获得和平的故事,类似老西部片。
主角一心渴望内心获得平静,摆脱过去充满杀戮的特工生涯带来的心理折磨。
影片中不时出现的宗教元素,就是主角内心渴望平静的外化表现。
小镇居和恬静的生活,让他感受到了渴望的生活和内心的安宁。
这里导演用了很大篇幅描绘主角在小镇的生活,看似节奏缓慢冗长,其实就是让观众体验主角那种回归平和生活的心境。
意大利临海小镇的景色让我也如痴如醉。
片中有一段我印象较深,当黑帮围攻并且要杀掉主角时,小镇居民们纷纷挺身而出保护主角,而不是在旁惊恐围观。
这样的小镇这样的人民,是值得主角去拯救的,主角也确定了这里就是自己的归宿。
本片动作场面也是凌厉畅快。
罗伯特·麦考尔也是美国银幕上塑造得不错的一代杀神了。
很想看主角和约翰·威克干一场。
《伸冤人3》。
7分。
安东尼·福奎阿导演,丹泽尔·华盛顿主演作品。
这个系列终于完结,似乎一个特工的角色进入了晚秋,有人喝完了咖啡,讲完了故事,准备起身离开。
既不必相送,也不必过问。
丹泽尔·华盛顿并不是动作演员,但他创造了“罗伯特·麦考尔”这个角色,并赋予了他不一样的特工形象,和其他系列不一样,他冷静而不冷酷,甚至还带有一点烟火气。
这一气质倒还有点像叶问,一个爱喝咖啡,一个爱喝茶。
开篇的桥段瞬间链接了前两部,以为会大杀四方,没想到片子开始进入漫长的叙事,意大利时光就像日记,每一页都很温和,直到终于有人惹了麦考尔的朋友——甚至是不是朋友?
酝酿还是值得期待,高潮留在了影片后半小时。
麦考尔没有奉献复杂的动作,他非常干脆利落的解决了那几个不堪一击的帮派家伙,确实不堪一击。
谈不上喜爱,但在最近热闹喧嚣的爆米花片中,它似乎又独树一帜的能在某些地方击中我。
伸冤人3——一首流血的抒情诗不在那么血腥。
冷静、机敏、果敢又充满关怀。
全篇如此的克制,但是这不正是伸冤人的风格吗电影给下一部留下了伏笔,五大家族还剩下四个,相信后面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如果你想仅仅看动作爽片,可能会失望了。
这是茶而不是咖啡,需要慢慢的品尝,140分钟,很快就过去,犹如动作片里的一杯清茶,恰到好处,值得推荐。
都有点忘了1/2的剧情,最开始虽然很爽,那个预测爽的一比。
华盛顿也足够决绝,不给坏人任何反戈一击的机会,乘胜追击一扫而空,但后面看着还是有点造神了,心狠手辣的对面,自己片叶不沾身啊...这比基努的疾速追杀、锤哥的极限救援也简单太多,当然毕竟华盛顿也是70岁的人了,不太可能再跟锤哥一样满地打滚,可吸引人的程度还是差了一些。
整体来看也是标准三段式,开局爽一波(被小孩偷袭),中间平淡(也过于平淡了,都要谈恋爱了感觉...),结尾抄家收尾。
不过一个美国电影,讲意大利的黑手党故事,不知道意大利人会怎么想?
以及,虽然救了这么一个小镇,可是不是还有千万的小镇都在屈辱的被黑手党统治呢,想想也是心酸。
当然群众站出来那一幕还是格外印象深刻的,我怕是万万不敢....警察局长的一幕也有趣,恶人恶报啊,上门说理打包了一只手回家。
ps.警察媳妇的腿,不会只有我一个人关注到了吧
在网上下电影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很火,于是从第一部开始看,有点类似于典型的美国那种一个很厉害的人复仇杀敌方全体那种,看到第三部,发现比前两部精致了很多,虽然杀戮手法没有很新奇或者很残忍,而且基本不用看也能猜到结局的那种,但主角这种慢悠悠的生活节奏或者人物魅力真的是蛮吸引人的,这种感觉的主人公可以说是很少有雷同,期待第4部了。
《伸冤人》系列还是比较“爽”的,当我们面对恶势力无可奈何的时候,总是期待有这么一个人,能挺身而出,为民做主。
但是,仔细想想,其中的逻辑却是相当的荒唐。
对付“恶势力”,老百姓为什么不敢出手?
因为有太多的牵绊,不想“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恶势力”为什么不怕,是他们习惯“法律制裁”了吗,不是,而是他们熟悉其中的流程,一般情况下“法律”制裁不了他们,或者“法律”在保护他们。
在大众的普世价值里头,是不赞同“丹泽尔华盛顿”这样的人的,所谓“侠之大者”,向来只能在故事里头寻找慰藉。
故事开场,丹泽尔华盛顿就干净利落的干掉了一个“帮派”。
说起来,这样的“大恶”,距离老百姓还是比较远的,看的也就是个“爽”而已。
然而,这次丹泽尔华盛顿“阴沟里头翻船了”,这让丹泽尔华盛顿坐在地上愣了好久才回过神儿来。
如果,不是邂逅好心的警察,丹泽尔华盛顿这次算是交待了。
大难不死的丹泽尔华盛顿,在一个小镇“安顿”下来。
系列里头的“强迫症”,算是丹泽尔华盛顿的标志了。
然而,这次,被调侃得不轻。
想喝茶,结果上来一杯卡布奇诺。
故事里头,有了些微的小幽默,让这个冷血杀手开始温柔(当然,系列里头的丹泽尔华盛顿一直“很温柔”)。
小镇里头热情的推销员,这推销技巧一流。
丹泽尔华盛顿经不住三劝两劝,买了个全套,结果掉进了“圈套”。
后来被小镇的居民,好一顿嘲笑。
然而,这样的桥段,让丹泽尔华盛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烟火气。
这个地方,当真是退休的好地方啊。
只是,可惜的是,即便是民风淳朴的小镇,同样有着“恶势力”。
这,让丹泽尔华盛顿很为难。
丹泽尔华盛顿是忍了又忍了,拐杖都摆出了金箍棒的架势。
但“恶势力”还是丝毫不知道收敛,真是“作死”。
这接二连三的对丹泽尔华盛顿“身边”的人下手,丹泽尔华盛顿实在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但是,这帮“小流氓”大概是放肆太久了,习惯了别人对他们的“唯唯诺诺”,忽然间窜出个“刺头”,压根还没想着担心自己的问题,反而想着怎么收拾这个“刺头”。
结果,就是这个局面了。
丹泽尔华盛顿决定要杀人,绝对不归留到明天。
杀了小BOSS,大BOSS还得继续不是。
其实,大BOSS早就劝过小BOSS了,收钱,也要收得低调点。
但是,小BOSS不听劝,结果挂了。
毕竟是自己亲弟弟,大BOSS坐不住了,在广场开大。
说起来,这段其实还是挺不符合逻辑的。
大BOSS一直想着低调来着,因为他背后还有“大计划”,这广场一场嚣张,彻底把自己暴露了。
不过,剧情大概为了表现出民众的反抗吧,丹泽尔华盛顿决定站出来,但民众表示不答应,这让丹泽尔华盛顿再次感受到这个小镇民风的淳朴。
故事当然还穿插了另一条线,正好和大BOSS的“大计划”相当贴合。
丹泽尔华盛顿其实压根没想着参与其中,无非是“一个路人”退休金的事儿。
但是,来都来了,就当是顺便了。
故事里头的“局长”,面对官方的协助调查是相当的“官方”啊,一眼看过去,就是个“保护伞”。
一转眼,“局长”就告诉了大BOSS,大BOSS此时死了弟弟,心情极差,“局长”也是没眼力见,还在叨叨“收敛”的事儿。
大BOSS急了,必须“感谢一下局长的出手相助”,这次,“局长”是真的“出手相助”了。
别说,还是老外来得直接,最近的《坚如磐石》中,于和伟即便再多不满,也没敢和张国立正面刚。
故事里头,医生问了丹泽尔华盛顿一个问题——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个问题,丹泽尔华盛顿不知道如何回答。
但是,医生说,一般好人都会这么回答的,这,貌似是厚重的生活智慧,又貌似是一种尖酸的讽刺。
这帮“恶势力”,就像是癌症,无药可医。
医生只能医人,却医不了这个社会顽疾。
我们没有期待法律,没有期待当局,反而期待丹泽尔华盛顿这样的“侠客”,无尽悲凉。
终于等到丹泽尔华盛顿的这部电影了,虽然第二部烂了,但是第三部非常惊艳,整体而言动作戏缩水,不过文戏非常出色,对于罗伯特来说,他是渴望救赎与认同的,整部影片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很像丹叔的另一部电影《怒火救援》,都是披着动作戏的外衣,讲述了主角灵魂得到救赎的过程。
整部电影对一个镜头记忆犹新,那就是罗伯特在看到有反派在为非作歹时,其抬头看到了圣洁的十字架,那一刻的内心既坚定又复杂,而恩佐医生对他一直的肯定,让罗伯特可以义无反顾的做伸冤人,在整个城镇的人们聚集起来保护罗伯特时,他的灵魂得到了彻底的指引和救赎,也是相当令人动容。
整体来说,真的是一部好电影,特别是在经历第二部的失败后,这个系列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了!!
一个人要花多大的劲才能把自己训练成为Denzel这样的人,太优雅了。
他并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他只会出现在必要的时刻。
这个“必要”,是很难去考量的。
它可以无限主观,也可以有一套冷酷的规则——比如法律体系。
而当你成为Denzel这样的人物,你便可以构建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的"Justice"标准。
毋庸置疑,这是漫长的过程,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而这个系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拍出了这套世界观的优雅。
总有无数次善恶已然显现的时刻,他其实并不会每次都贸然干预。
鱼店老板被欺负只是这类事件的其中之一。
如他对自己的称呼,他总是愿意称自己为一个passing-by,一个enthusiastic citizen。
这的确是他不出手的时候,所扮演的人物。
在不出手的多数时候,Denzel早已是一个看尽人间苦难的先知级人物,他情感丰富心思细腻,但他的自控力更为强大。
借用某古装剧的说法,他早已深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缘法” 。
所以如果要出手,那一定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使得他与蜘蛛侠那类的超级英雄,或是水浒传式的江湖人物,完全区分开来。
刘欢老师唱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Denzel则是,能不出手不出手,如果不得不出手,那必然刀刀致命。
业务水平来说,他拥有一个杀手该有的全部优秀品质。
我们可以学习的是,在每次的执行审判之前,他都善于观察,善于倾听。
这三部的每一部,导演都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他对环境的熟悉过程,他的稳重程度不是简单的三五年就可以达到的。
另外,他懂礼貌有教养。
我可以想象他几乎可以在任何的派对里成为最受欢迎的人物;而当他面对反派,他的发言就像是一次审判,在无敌装逼的文戏里,他带来的压迫性是顶级的。
所以,这部片子依然五星,是因为它依然贯彻着Denzel的世界观,丝毫没有沉浸于自我感动。
影片前半段没有任何的动作戏,只传达出一个信息:Denzel爱上了这个小镇,和这个小镇的人民,并且,他成为了one of them。
于是片子的高潮便是午夜的审判,为小镇的人民杀黑帮,这便是这部电影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从容不迫,冷静沉着。
完美主义,优雅至极。
这一切都顺理成章。
自从59岁开启系列第一部,到这部第三部终章,Denzel已经68岁了。
英雄迟暮,他选择在Altamonte——这个意大利的海滨小镇度过他的晚年。
只可惜这个迷人内敛的侠客角色也不会有下一部了,再见啦,Mr. McCall。
安东尼福奎阿是挺喜欢的导演主要拍的动作片一般都比较干脆,没什么拖拖拉拉的剧情,就是一个字“干”,《太阳泪》《训练日》《生死狙击》等都是他的作品,听闻他还要和曲江文化合作《欲望大明宫》(这个就不看好了,文戏他不擅长的)。
《伸冤人》是他最出名的系列(似乎也就拍了一个系列),难得的是他和主演华盛顿全始全终,历时十年讲述了退休特工麦伯特行侠仗义的故事,在世界动作片中留下一个黑人侠客的身影。
为什么说麦伯特是侠客,因为按照我们的定义,武艺高强、替天行道的人就是侠客,与肤色、时代、国籍无关。
麦伯特是CIA退役的行动特工,就是政府杀手,厌倦杀戮生活后假死隐退,过着平静的生活。
第一部中他拯救萍水相逢的失足少女与俄罗斯黑帮对抗,第二部他为了帮同事复仇对抗雇佣特工,第三部一开始就是长达十分钟左右的动作戏,激烈程度不高,毕竟年近古稀,体力跟不上了,但是拍得很干脆,没有交代前因后果,就是biubiu,结果对孩子心存善念的麦伯特中枪受伤,至于为什么去西西里附近的一个小岛就不清楚了,导演也没说。
然后就是经典的落难英雄被救桥段。
接下来就是全片被观众吐槽的文戏部分,时间长达三分之一强,基本就是展现落寞英雄与小岛居民建立感情纽带,这铺垫绝对够,上到救命的医生,下至街头小贩,麦伯特都处的其乐融融,感觉白吃白喝都没问题。
期间穿插黑手党欺压老百姓的场面,无非是收保护费和强拆,看来哪儿的黑社会发家致富的套路都差不多。
唯一牵扯进来CIA的是男主给做文职工作的女特工透露情报(当时我就猜到这个女人公示前同事的女儿,电影看多了条件反射吧),一步步把泼天的富贵送给初出江湖的女特工,甚至向老师一样,手把手的教如何破案,用心可谓良苦。
福奎阿文戏不擅长,但拍得很耐心,几乎让观众深深融入麦伯特与岛民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时候黑社会再来作死,是可忍孰不可忍,男主出手看的就很解气。
一般导演肯定会安排黑社会杀戮几个岛民,让观众义愤填膺,主角再出手惩奸除恶,福奎阿不走寻常路,黑社会就该死,还需要什么理由,安排麦伯特直接开干,开启主角无敌模式,这也是《伸冤人》一直以来的风格(很像《北斗神拳》主角就是无敌,对面的坏人只能选花式死法),又拍了十来分钟动作戏,黑社会团灭,女特工升职加薪就在眼前,也收到麦伯特叔叔的留言,明白人家是看在老妈面子上护持,麦伯特从此与岛民过上幸福生活。
结局也揭示了麦伯特为什么剿灭酒庄黑帮,仅仅是为了萍水相逢(搭便车)的瓦工讨回公道,看到这我对福奎阿导《欲望大明宫》莫名多了几分信心,对于中国的侠客文化,他多少是懂得。
《伸冤人》三部曲就这样结束,感觉非常好,本来第三部动作戏少,让人感觉不过瘾,但是陪伴十年的麦伯特能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这种慰藉感还是挺满足的。
HAPPY ENDING好啊,为民除害的大侠应该有一个好结局。
PS:动作片不难拍,只要动作凶猛,故事流畅,情节别太离谱,观众都会叫个好的。
纳闷最后庆祝什么?
难道是意大利夺冠世界杯,时间对不上,估摸着是足球,不知道有没有高人指点。
18年的时候演飓风营救的Liam Neeson,66。演伸冤人的Denzel Washington,63。演碟中谍的Tom Cruise,56。演007得Daniel Craig,50。演疾速的Keanu Reeves,50。五年过后……
美国义警瓦解意大利黑手党,精髓就是一句——“莫挨老子”。
意大利这个取景地真是绝了
太乏味了,太寡淡了,太不值得看了
这部非常好,系列最佳
老无所依
这是个武侠故事啊,还是个古龙范儿的武侠故事。
第三集讲述了麦考尔的余生,更具体地说,他试图找到一个地方来迎接晚年。这部不像前两部那样充满活力,你可以看到主角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了,试图帮助年轻人走上正义之路的圣人形象已经消失,他变成了一个愤怒和疲惫的退休老人。如果他在前两部中还有个值得尊敬的对手,那么这一部就只有一个普通的黑手党成员,他们不到十分钟就被杀了,这对主角来说so easy
剧情比较普通,爽的动作戏又很短,差点意思。但老麦真的很能给人安全感。
已经几乎没有一丁点儿动作戏了,完全靠气质、气势和气场来镇场面,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下一部,就算丹泽尔华盛顿卸甲归田了,虽有遗憾,也是足够了。
对于伸冤人系列来说,最好的是就是福奎阿放弃所谓故事的节奏(如第二部),专注于影像的节奏;反派这么弱,因为麦考尔现在仅仅需要面对自己的生活。
有点英雄迟暮的调调,一切都那么松散无力,坏人也不过是洗手前不足挂齿的小插曲,毒品交易不过是意外收获。
开头结尾5分钟,其他的部分当旅行纪录片吧
男主逐渐John Wick化,但是又缺乏John Wick的打击感,抛掉了前作中利用主场优势因地制敌的巧妙感,变成一部平庸的机械降神动作片。而且女主这条线对主线剧情没有任何推动作用,完全浪费了丹叔和范宁这对久富盛名的大叔萝莉组合。系列反派的智商越来越低,boss可是个连pc总长的手都敢砍掉,怎么会怕区区几部手机拍摄呢,把手机抢过来不就好了
最终章,丹泽尔终于了却心愿,实现了隐居西西里岛的小目标,眉来眼去的咖啡店女侍应有望成为他的伴侣。本作摈弃了续集被诟病的多线叙事,回归一条异常简单的叙事,爆米花嘛,越简单越好。本作大量的西西里岛上帝视觉,堪称意大利旅游宣传片。
讲真打不动就别拍了
现在美国一黑一白两大圣人:丹神,老东木(没有讽刺的意思)。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节奏明快,绝不拖泥带水。bastards死得又快又好又安详,给人充分如同性满足一般的极大vicarious pleasure
还行,能看
安东尼·福奎阿又拍了一部宗教伦理片,丹泽尔·华盛顿又演了一次黑人耶稣,即使故事设置在西西里,依然无法像《教父3》平衡福音电影和犯罪动作片之间的平衡(医生叫“恩佐”,马头恐吓视角,最后杀反派橘子都掉地上了)——一个全知全能而又疲惫emo的英雄,既不爽也不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