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这个“完美”的世界感动着……我们都存在于这个amazing绝妙的net中,这个星球的一环与一环是紧密相扣的,无数神奇美妙的力量都在起着一小部分但是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造就了它的完美与有点脆弱……我活着,常常被这个世界惊喜到我用心体悟着,享受着,感动着……最后一集看得我老泪纵横……我不是很乐观,尤其是对地球的未来,我从大概十五六岁就开始深深担忧着(大概是看了纪录片《Home》 之后吧) ,可是随着成长,学习压力的增大,其它领域事物对我注意力的吸引,我对自然这种爱又深沉忧虑的情感仿佛淡了些,《完美星球》又重新唤起了这种珍贵的晶莹剔透的情感。
一如既往地绝妙摄影与精彩讲解……我时常想着长大要去为星球的生命去做些什么……最后一集给了我们出路与希望……长大我会怎么样呢?
看到大卫爷爷,看到这些摄影师们,看到那些环保志愿者们,专业的环保工作人员们……我心潮澎湃……(其实一直想做一名教师,带给孩子美好思想与知识的教师,那幸好老师有假期,我以后可以选择业余做一些志愿活动叭,或者多宣传一些……)下面是一些截图……
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那独特的美
可爱兔子🐰
冬天要来啦好冷啊
罗尔夫和他的北极狼🐺梦想相遇啦
蚁群的合作
备受干旱煎熬的河马🦛
草原火灾🔥
浮游生物
勇敢坚毅的跳崖企鹅🐧妈妈
改变进食方式的鲸🐳
进入火山口🌋
年轻时候的大卫爷爷
您选择了美丽的自然为背景……
co2
非洲沙漠🏜️救援
被冻到的小龟乌🐢
太阳能会是未来的方向!
最后祝大家认真享受体悟这部纪录片。
宇宙,自然,生命,绿色,对我们而言自然之美无以言表,可就自然本身以及地球生命对自然的认知又是不同的,既有严肃的秩序,生与死的考验和博弈,也看到了智慧和爱,所谓高级智人的我们何尝不是呢,只是用人类特有的方式去努力。
这与生俱来的生命密码,及其奥秘,我又能如何评价呢,我又妄想去学到和评价什么呢,只要去用心感受,感受这颗蓝色星球的流动,脉动。
暂时看了阳光和海洋专题,被BBC团队的拍摄实力深深震撼,他们是如此热爱自己的事业又如此的完美主义的为目标艰难攀爬,一个镜头,仙人掌的生长过程,甚至要拍摄好几年;深入极极端气候,撒哈拉沙漠,波涛汹涌的海水中,极夜北极圈花絮评价同事留下很深印象, 对待事业是一种pure heart,当然Rolf是幸运的,他如愿以偿,北极狐在他身边徘徊的时候,有些泪目了,你好美,就让我静静的看着你,此时我已然自私的停下工作,感受生命之美。
这就是我在寻找的事情呀,我甚至还觉得我可能也是喜欢这种工作,我敢确定的说,如果让我去做这种事,我也会深深的爱上这个工作的。
这就是影视技术发展带给人的礼物,它可以细致的记录下美的瞬间,很奇妙,你想想,往往只有一瞬间,转瞬即逝,就生物的生存过程而言,大到蓝鲸,小到2毫米的蜂,他们的一举一动,被现代科技设备记录下来,是很伟大的事情,带上我们的眼睛来了一次奇幻之旅,值得回味!
感谢BBC团队,让我在平屏幕中就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希望我也能快些去探索这个美丽星球,至少为保护这个美好的奇迹星球尽一份微薄之力也好。
我总是认为环保离我很远,今天看了第五集才发现,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前四集我在感叹耶和华上帝的伟大,创造了如此完美的世界,让万物都互相效力,生生不息!
但看到第五集 我发现人们的罪性已经不仅仅在人类社会蔓延滋长,这罪已经蔓延到了无数动物的家园!
人所犯的错,不仅仅需要自己来买单,还需要整个世界来买单!
上帝已经要开始改变这个世界了,新冠的肆虐已经给人类敲响警钟,在这末后的时代,我们都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罪孽,要面对自己所犯的罪并正确的对待所犯的罪,靠着主耶稣基督来重新选择一个正确的路!
又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纪录片,看得是2160P,每一幅画面都可以说是艺术品。
BBC不愧是第一流的纪录片出品方,感觉以中国目前的拍摄水平,差得应该还比较远吧。
前4集拍得太好了,要向那些高水平且敬业的拍摄人员们致敬!
第五集就有些一言难尽了,总觉得有一股浓浓的高高在上的说教味。
不是不认同环保,这个议题我打心眼里支持,但感觉有些问题没说清楚,甚至避而不谈。
第一,为了环保,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牺牲发展,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
第二,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环保做出了多少牺牲或者愿意做多少牺牲?
这两个问题不正视的话,很多东西都是空中楼阁……当然,总体上这些问题也不可能是一部纪录片能承载的下的,但是吧,一味选择性的阐述,多少让人感觉立场有些问题。
不过不管怎样,这并不能抹杀这部精美纪录片的意义,向所有环保工作者,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1、环境塑造生命,我们所有生命都是环境的产物,我们的行为也是受环境影响,即使表面上与环境毫无联系,其实也是基因中对环境的反应的根植。
2、所有生命都在艰难的讨生活,生存不易,因此遇到困苦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活着就是一件辛苦的事。
3、每个生命都有一项生存绝技,鲣鸟俯冲速度可达每小时80公里,想要立足必须要有看家本领,做人也一样4、竞争无处不在,从争地盘,争配偶,争水源,争食物,活下来就是一次次竞争的结果,所以现在教育刻意避开竞争不谈,就是掩耳盗铃。
5、为自然的壮阔,为生命的多彩而欢呼,同样也敬佩bbc纪录片的团队,他们的坚韧,他们的热爱,他们的敬业,让我们可以坐在家里欣赏到这一切,构图,光影每一帧画面都很精美。
拍摄陆鬣蜥,拍摄北极狼,这两位摄影师都提到了这是他们的梦想,这纪录片之所以这么好看,是因为里面融入了梦想6、环保是绕不开的最终话题,没有什么好说的,看过《行星》纪录片,生命诞生的条件是如此苛刻,我们是如此幸运,地球是当之无愧的完美星球,而我们好像并没有意识到它是如此珍贵和脆弱。
7、我看到了很多的伟大,母爱的伟大,环保志愿者,动物救助者,纪录片的摄影者的伟大。
完美星球1.火山小红鹳 非洲秃鹳陆鬣蜥吸血地雀 长嘴蓝脸鲣鸟阿尔达布拉象龟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65万年前 间歇泉 地下供暖系统 北美水獭 捕鱼 郊狼 偷鱼获堪察加半岛 薄弱地带 间歇泉 熊 库页湖 鲑鱼东非大裂谷 萨伦盖蒂大草原 角马 掠食动物群 二氧化碳气垫船 腐蚀性沼泽2.阳光长臂猿 东南亚 聚果榕 榕小蜂埃尔斯米尔岛 麝牛 北极狼 北极兔木蛙 冬天完全冻住,心脏停跳血液冰冻束带蛇 加拿大最北部 两万北极狐 雪雁撒哈拉 烈日生存专家 撒哈拉银蚁 速度最快 反射光线中国 川金丝猴新西兰斯奈尔斯群岛 集体过冬 灰鹱 穿越太平洋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 磷虾 座头鲸3.天气赞比亚 草色果蝠 吃果实亚马逊雨林 火蚁 活体救生筏 水黾亚马逊地区 巨型侧颈龟 产卵南非 大足短头蛙 白蚁蒙古戈壁沙漠 最干燥最极端 野生双峰驼季风 圣诞岛 圣诞岛红蟹 赞比西河 维多利亚瀑布 尼罗鳄 洋红蜂虎 非洲海雕4.海洋海豚 鲣鸟 鲭鱼 鲨鱼加拉帕克斯群岛 海鬣蜥 唯一一种能在大海里觅食的蜥蜴 鸬鹚 海狮火焰乌贼挪威 欧绒鸭 完全依赖海洋,激流中生活 贻贝花园鳗 连鳍唇鱼 宽吻海豚红树林 唯一咸水生长 魟鱼 柠檬鲨 蝠鲼 刺尾鱼澳大利亚蜥蜴岛 硬头鱼 鲹鱼 乌翅真鲨跳岩企鹅泰国湾 布氏鲸5.人类撒哈拉 防护林带亚马孙73000万棵树的新丛林 木乌卡海洋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酸度增加,甲壳动物碳酸钙过度捕捞,碳储量减少加蓬海岸,海洋保护区网络,海豚,鲸,鲨鱼,50000万平方公里海洋公园
沉寂一年之后,纪录片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卷土重来。
这次奉上的,是BBC雄心勃勃的旗舰项目,星球系列中的一员大将。
星球系列作为BBC全倾全力打造的王牌,每一部都代表了纪录片工艺顶级水准,堪称真正的神作。
按照BBC的安排,星球系列每年推出一部。
但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制作周期大大延误,去年惨遭一年空窗。
不过还好《完美星球》赶在新年伊始与观众见面,刚播一集,评分直飚9.7!
评论区首页更是五星刷屏。
本作历时4年,横跨6大洲的31个国家拍摄,200多人的摄制组共拍摄了3000多小时的图像素材。
总制片休·科迪曾参与《我们的星球》《地球脉动》等作品。
除此之外,配音依旧由我们熟知的,和BBC合作了六十多年“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爵士担任。
作为佳作频出的业界翘楚,保证产量的同时,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前作的基础上实现突破。
为能让观众感到新鲜和惊喜,此次主创采用了全新的创作理念。
作为宇宙中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在任何方面都堪称为一颗“完美星球”。
太阳远近适中的距离、理想的自转和公转模式、恰到好处的倾斜角度,以及一颗大小适中的卫星来稳定地轴、控制潮汐。
但是,生命之所以成为可能,地球变得生机蓬勃,都需要自然力量之间的完美平衡。
本片以此为基础,首次结合地球科学,用全球化的视角,来拍摄自然历史纪录片。
不仅描绘了强大而亲密的动物故事,还向观众介绍了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
更直白的向观众展示, 地球的力量多么的非凡,而我们又是何等的依赖于它。
第一集,带我们走入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火山。
火山也可称为万物的伊始,没有火山活动,就没有可供呼吸的大气。
不会有海洋、也不会有陆地。
主创在拍摄期间目睹了6次火山喷发,每一次都都摧枯拉朽相当震撼。
来自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通过地壳裂缝冲出地面。
涌动的岩浆可以流淌数月,所过之处生物全部死亡。
破坏力毋庸置疑,但昏天黑地的毁灭过后,却孕育着无尽的生机。
非洲伦盖伊火山孕育了广袤的纳特龙湖,面积超过一千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腐蚀性最强的湖泊之一,足矣灼伤皮肤,但如此严苛的环境,却成了一种美丽生物的乐园。
与火山共舞的小红鹳(小火烈鸟)。
他们将巢筑在距离湖边5公里的湖内盐碱岛上,四周都被腐蚀性超强的盐碱水包围,陆地上的掠食动物不敢进犯。
湖内没有任何遮挡,气温高达55℃,唯有妈妈的翅膀帮小鸟遮阳。
父母用自己血液和湖中红色藻类所混合的糊状液体喂养宝宝,待雏鸟强壮后,便会进入一个小鸟宝宝托儿所,鸟群中所有的幼鸟都聚集在这里。
雏鸟们为了汲取淡水必须一路跋涉到湖边,这趟旅程长达5公里。
对于最小的雏鸟来说,要穿过剃刀般锋利的盐碱地和腐蚀性极强的泥沼就已经极其艰难。
雪上加霜的是,它们还随时面临被非洲秃鹳捕食的威胁。
一旦跟不上大部队,唯有死路一条。
捕食的画面太过残忍,看得UP心脏抽搐,但这就是物竞天择。
为了拍摄小红鹤五年一次的繁育盛况,主创专门从英国运来一艘气垫船。
湖内成片剃刀般锋利的晶体盐经常将船底的气囊划破。
备用的五十多个气垫无一幸免,他们只能向当地擅长针线活的非洲土著部落求助。
拍摄小红鹳最佳的地点,正处于一片泥沼里,摄影师不得不在其中摸爬滚打。
身上的泥巴干燥后会留下大量具有腐蚀性的盐晶,让摄影师饱受瘙痒刺痛的困扰。
每一帧背后都凝结着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但当他们看到如伦勃朗油画一般恢弘壮阔的镜头时,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技术的加持让本作如虎添翼,强大的远程摄影机在拍摄机警敏锐的动物时大显神威。
而手持式陀螺仪稳定器和辅助拍摄的精密云台让移动镜头的呈现叹为观止。
片中鬣狗捕食幼年角马的段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相当惊艳。
主创带给观众的惊喜还不止这些。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最偏远的一个火山岛,摄制组拍到了一个全新的物种。
吸血地雀。
鸟如其名,它靠吸食鲜血为生,是名副其实的鸟中吸血鬼。
作为雀科鸟类,它们本应以种子、花木、昆虫为食,但火山岛生态贫瘠,啥都没有。
它们不够强壮,无法飞离岛屿,于是便把目标锁定在了一种强壮的同类身上,橙嘴蓝眼鲣鸟。
地雀会趁其不备爬到鲣鸟身上扯下一大根翼羽,鲣鸟血流不止,地雀开始吸食。
鲣鸟不会反抗的原因,至今还是个谜。
吸血地雀是世界上最新被划分的物种之一,此前有 30 多年都没在电视萤幕出现过。
而类似这种新物种的首次独家曝光,《完美星球》中每一集都会出现。
为了不辜负观众的期望,BBC只能登峰造极、不断超越。
人们喜欢纪录片,是出于对自然的敬畏,渴望从中感到震撼,获得启示。
而BBC的影像,聚焦自然界最非凡美妙的物种,融合了史诗般的航拍镜头、戏剧化的生命故事和近距离的动物影像。
最重要的,是一个足够厚重的精神内核。
最后我们再说回火山,海上的火山岛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在被外力侵蚀后会形成环礁。
在环礁上,生活着一种陆地象龟,在这里太阳是它们唯一的敌人。
如果找不到庇荫的地方,它们会直接在龟壳里被烤熟。
每天,成千上万的象龟在趁着凉爽的早晨进食后,必须赶在阳光变得炙热前找到纳凉地。
这里植被很少,象龟首尾相接、队形紧凑,一处小小的树荫就能挤下数百只。
岛上的象龟每天都要重复这样的生死时速,虽然可以躲过阳光,但它们的未来仍然叵测难料。
气候发生变化,海平面不断上升,象龟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新的庇护所,就全部难逃溺亡。
地球大气中首次出现的二氧化碳就是火山活动产生的。
二氧化碳是生命的基础,所有植物都需要吸收二氧化碳才能生长, 二氧化碳的温室作用,使地球气候保持稳定和温暖。
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地球温度过度升高,破坏天气系统,扰乱洋流,最终导致长久以来的完美平衡毁于一旦。
现在,人类每年的碳排放是地球上所有火山总和的100倍。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近来的极端气候可能意味着我们已经危及地球的健康。
《完美星球》绝不仅仅旨在呈现自然奇观,所传达出对于环保的振臂疾呼比以往BBC任何一部作品都重。
它还在以直白的事实告诉观众,我们仅有的家园,正受到人类行为的威胁, 如果继续袖手旁观,将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正常时期快 1000 倍,很多科学家认为目前已经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之中。
《完美星球》不仅深入解释了我们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处境,更重要的,还揭示了我们扭转这个局面的方法。
希望这部良心满满的纪录片,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于地球生态的保护意识、以及对于我们所处这颗完美星球的理解和尊重。
戳【有用】,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
BBC出品的这种环境自然类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在带给你完美的视觉盛宴时,还一定会讲到保护自然,保护地球。
就好像它不是单纯的为了向人们展示某某草原上的某某动物有多么奇特,或者是拍到的一些特别画面,而是为了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BBC不是为了自然而拍自然,但又像是为了自然而拍自然,说不是是因为它不仅是单纯地想要向人们展示自然与动物的美,说是是因为它是为了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而拍的这些动物。
要说本剧的视角和画面相较于同类作品有多么顶尖吗?
并没有。
要说它比别人多拍了很多动物多去了很多地方吗,也没有。
如果是单纯的从以上两点来看,它或许不如其它同类型作品。
但关键是爱登堡爵士讲述的故事,和他亲自去到的那些地方,搭配上屏幕上的动物,都是跟主题相关的,都是为了唤醒人们保护地球的认知,就像在本剧中每一集的正片快结束时,爱登堡爵士的旁白一定是聚焦于近年来环境、气候等的变化对这些动物带来的影响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这是bbc出品的纪录片区别于其他同类作品的最大特点。
第一集:火山地球5%的火山,供养20%的生物#小红罐依靠火山喷发后的盐碱地繁衍后代,可以躲开陆地生物的侵袭。
但可能被秃鹫吃掉。
#如果火山喷发蜥的蛋就没了,可是火山的温度适宜孵蛋,利大于弊,值得冒险。
#吸血地雀被狂风吹到岛上,蓝鸟被吸血却不反抗。
#龟要不断找寻新的栖息地以免溺亡 #水獭依靠火山的地下热能捕鱼,狼在伺机抢夺食物#火山灰富含丰富的矿物质适于生物生长,鲑鱼产卵,棕熊吃草捕食鲑鱼。
棕熊一天消耗十万卡路里热量,人类的50倍。
#东非大裂谷,草原。
每年100万只角马来到草原,短短三周50万只幼崽出生,相当于每天24000只,每小时1000只。
角马几分钟就能站立,先学会步行、奔跑,妈妈才会喂奶。
被捕食,只有1/10的角马幼崽能活到成年。
#地球首次出现二氧化碳就是地壳深处的火山活动产生的。
生命需要二氧化碳,过多导致温室效应。
人类每年排放的碳是所有火山喷发的碳排放总和的100倍。
前四集突出完美星球的主题,其实创作者们最想要表达的是最后一集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
当我国宣传环保理念时,受众只接收到指导的举措,头脑中却没有因果的概念就很难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只能加深感到麻烦和不必要的认识。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在脑海里只停留到全球变暖的层面,之后对于海洋酸性程度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退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的场景却不曾想象过,二氧化碳又因为极度在各种化学反应过程中作为产物生成,小心谨慎的行为处事成了每个人应该遵守的义务。
大量动植物因此无法在适宜的环境当中生存下去,因为环境恶劣的太快,它们甚至想要因此改变都反应不过来,其实哪一种生物在历史上又没有顶住过很恶劣的环境演化生存至今呢?
可现在人类的行为导致了地球上90%的物种迅速灭绝,“物竞天择”理论不再适用于今天的情况。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相当于自然用其独有的方式对人类展开的清洗计划。
今天依靠科学和物理方法还能勉强抗衡,当地震海啸等这种无法抗衡的自然力量清洗人类时,将是摧枯拉朽的毁灭。
保护环境不能只是着眼于当前目之所及的一隅,只对猫猫狗狗这种可成为宠物的动物的爱护也不能体现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良善。
环保需要关怀到那些向往自由,不想被驯化,也不可被驯化的生命。
趁还来得及。
还算有些新内容,比预想中的炒冷饭要强,看来大自然真的有取之不尽的素材。不过最后一集说教味太浓了,而且总觉得环保二字从这群人均碳排放量世界前列的发达国家富人口中说出是十足的讽刺。
环境问题本质是政治问题吧,作为普通人已经很介意用水用电,尽量垃圾分类了,最后夹带的似货是想表达什么
看完最大的感慨是:地球很美好,人类很多余。
画面很美,内容很虚伪。英国一面开启全人类的工业化时代使用着工业化时代做出的精密摄像机无人机、越野车和巨型露营补给车去打扰这些地球上仅存的生物净土,一面又在最后一集批判人类的工业化给地球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这嘴巴自己打得piapia的。几个摄像师跃跃欲试的所谓挑战摄像极限终究还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肤浅而虚伪。
名曰完美星球,实际上每一集都在指责人类的破坏,因为人类,地球变得不完美
只看第一集就够了,火山景色绝配生物非常震撼。
画面照常美丽,第五集太没意思了扣一颗星
BBC出品必属精品
生命的沉重在于我们很侥幸的活着;生命的轻薄在于我们很无知的活着!
人类世界已经天翻地覆了,它们还栩栩如常。
拍的挺好就是价值观像一坨屎给你喂
《完美星球》是一部与地球科学巧妙结合的蓝筹自然历史纪录片,它揭示了我们所生存的这颗星球的运转规则。
是我审美疲劳了
看到最新出的《海洋》,随着被大卫·爱登堡之前各种系列的强烈震撼,这一季反而对幕后花絮的环节深有感触,纪录片背后的这群真·“追梦人”对拍摄的极度热爱令人感动和敬佩!
还是不太喜欢讲动物太多的记录片,更喜欢讲景比较多的。
E1火山🌋六公里的火山口,鬣蜥冒着火山喷发的危险去产卵。壮观的红鹳群是摄影师忍受着眼睛刺痛、腿部化学侵蚀拍到的。感谢这些人拍到这些震撼人心的地球一角,感谢地球产生此番美景。E2太阳🌞皮着科幻毛皮的撒哈拉银蚁跟太阳赛跑,北极狼抓不到圆滚滚北极兔,太阳出来他们能吃上麝牛幼崽。太阳还创造了磷虾,让鲸鱼和上百万只远行的鸟儿共享盛宴。手指被冻僵的无人机操控员拍到美景的那一刻欣喜若狂,当北极狼好奇地接近摄影师,人生和狼生都产生了最美妙的时刻,或许对自然最虔诚的敬畏正是如此。
画面真的美翻了。
熟悉的旁白声音,画面和配乐还是那么引人入胜,复杂生命的演化延续几十亿年,离不开这颗完美星球的庇护。
好好讲自然界规律可以,但第五集夹杂私货(输出社会科学价值观)就不是了。只差没说出口,中国人太多了、他们要过好了排放量就更多了,所以发达国家们一起用环保大棒砸死它吧。
中央九和十套的节目质量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