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飘落的羽毛

飘落的羽毛,The Falling Feather,La plume qui tombe

主演:郑皓原,刘筱筱,屈菁菁,董可飞,刘洋影子,张会苓,张歌,杨步亭,郭建国,何羽晗,罗超,王志贵,王盛,沈琳琳,苏丽娅,刘彭,戚雷,赵雪彤,何莹莹,郑德贵,王香约,胡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飘落的羽毛》剧照

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1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2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3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4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5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6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13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14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15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16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17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18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19飘落的羽毛 剧照 NO.20

《飘落的羽毛》剧情介绍

飘落的羽毛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当国际著名画家墨客(郑晓东 饰)先生宣布将自己的油画作品“飘落的羽毛”所拍得的巨额画款全部捐给西南边陲小镇勐缅时,同仁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和不解。 二十年前,尚未成名的画家墨客路过勐缅时,不仅被当地的美景所吸引,而且喜欢上了头上插着孔雀翎的美丽女孩婻锁(刘筱筱 饰)…….. 本片入围2013年蒙特利尔电影节首部长片国际竞赛单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余战企鹅群里有特务命运之书笨蛋的悲剧人生阳光小美女捕鼠人叙利亚新娘红娘子胜利号名侦探柯南特典:9号半之花单刀直入逍遥法外第五季拉面赤猫醉·生梦死隐侠之关阳镇战地之狼我不是妖怪孤岛鲨魂草率死亡尸前想后锦衣卫之初露锋芒痛苦与荣耀影武者德川家康狂鼠列车牧野诡事之秦岭龙窟惑星公主蜥蜴骑士地狱边缘看见缘分的少女拆局专家爱在前方

《飘落的羽毛》长篇影评

 1 ) 飘落的羽毛,原生态的美景

飘落的羽毛电影淳,美,静勾起纯天然的回忆观影后影片中没有城市喧闹,没有农药,添加剂,膨大剂,地沟油,,,,,,一个纯天然的世界,画面美不胜收,真是太美了。

楠锁一个纯情,美丽有点冷酷的少女,墨客英俊,有理想的少年,在美丽如画的世外桃源结下了深深的爱,墨客事业成功了,却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楠锁为爱的自杀,墨客用金钱买那纯天然的世界,墨客的遗憾,除了价值连城画,什么都没了。

影片中告诉90后,00后少男少女,什么是纯天然,真,诚,信。

影片节奏慢点,告诉我们生活节奏放慢点,不要有压力,上帝安排人类劳动,吃饭,休息,不要考虑太多,房价太高,人民币贬值等等,静,人静下来, 房价,人民币等等都会静下来,飘落的羽毛电影打造一个静

 2 ) 有时爱就是爱。有时爱就是伤害

2013年11月20日,应邀在中国电影集团影院参加爱情电影《飘落的羽毛》首映式、媒体见面会。

活动组织者张弓惊是我90年代就相识的文学朋友,观看过影片之后,他问我是否觉得节奏有点慢?

我说是有点慢,但在这快餐文化的时代,中国电影最缺乏也最需要的,可能就是这种慢。

文学、艺术,本该是一种慢,慢工出细活,并且在慢生活中才可能感受到其全部魅力。

可我们偏偏置身于这慢不下来、甚至还不断提速的时空,充斥眼球的海量信息让人心浮躁,恰恰渴求一点缓慢,其实是渴求缓慢才可能带来的宁静。

在电光火石、追风霹雳的电影市场,一片羽毛缓缓飘落,时起时伏,仿佛在跟加速度的世界拔河似的,这需要多大的劲儿啊,可它居然做到了。

至少,在观看电影《飘落的羽毛》过程中,我觉得生活放慢了脚步,甚至倒退着缓慢行走,回到了从前,回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那是我多么熟悉的慢生活啊,却又显得多么陌生。

在后工业、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慢己成了奢侈品,我们奢望慢生活,又何尝不需要慢电影呢。

我突然想到的“慢电影”这个新概念,不正与近年来兴起的文艺片潮流合拍嘛。

与其说“兴起”,不如说“复兴”,因为电影本该是文艺的,只是在商业大片垄断市场的前些年,电影的文艺性已让位于商业性。

当商业大片充斥视野之后,让人觉得缺乏营养,呼唤返璞归真的文艺片已成必然。

比吸引眼球更难得的是感动心灵。

正如影评人木雕禅师所说:“如今越来越市场化的中国电影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越是小成本电影,越出现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

越是大投资大制作的大片,却越容易让人失望。

”王艺导演的《飘落的羽毛》,印证着我对“慢电影”的理想,不是空想,不只其片名隐喻着慢,其情节也是慢的,但这种慢却让人砰然心动。

《飘落的羽毛》以画家墨客为人物原型,改编自一段真实的情史。

美院毕业生去云南写生,与当地傣族姑娘婻锁结下一段情缘。

回城之前承诺,三个月之后就回来后娶亲。

她相信并接受了他的承诺,这种接受,本身就等于也作出了自己的承诺。

她痴痴地等待,这种等待,本身就在履行自己的承诺。

最先承诺的男方,却在和家人与社会进行数次抗争之后无奈屈服,出国深造,忍痛放弃这段有始无终的情,辜负了女方的期待……是啊,爱可能比不爱多一些痛苦,但不爱肯定比爱多一些苍白。

甚至错过的爱,也不是爱的过错。

羽毛的飘落,与那些重量级事物的坠落,风格上反差很大,简直不像是自由落体,更像是一段缠绵、一声叹息,润物细无声。

《飘落的羽毛》里的羽毛,特指蓝色孔雀翎,映照着傣族姑娘婻锁的性格,既温柔又坚强。

在彩云之南,在孔雀公主的故乡,婻锁和画家莫若从相识到相爱,乃至生死相许。

爱情的承诺,可以比羽毛还要空灵飘忽,也可以沉重如在心坎压上一块放不下的石头。

或者说可以轻如鸿毛,也可以重若泰山。

婻锁无疑是一位对爱认真、对爱的承诺也最当真的女人,把高温时说出而又必将冷却的绵绵情语,当成了自己血肉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以身相许,最终又以死相殉。

她是那段夭折的爱的殉葬品吗?

不,那绚丽如蓝色孔雀翎的爱也是她的殉葬品。

凤凰可以浴火重生,同样美艳的孔雀却无法复活,生命是一次性的,爱也是一次性的,只有读者和观众对爱情故事的感动是没完没了的,可以不断重复,周而复始。

我是和诗人中岛、安琪坐在同一排观看电影《飘落的羽毛》。

安琪感叹:“羽毛一定会飘落,对男人来说,事业远远在爱情之上,莫若放弃婻锁是必然的。

羽毛一定会飘落,对女人来说,爱情远远在事业之上,婻锁放弃生命似乎也是必然的。

我之所以用似乎是想表达我作为女人的一重遗憾,我希望,为了爱情放弃生命的女人越少越好。

爱情,并非只能捆绑在一个人身上。

”爱是什么?

有时候,爱就是爱。

有时候,爱就是伤害。

《飘落的羽毛》好像在强调爱的承诺,其实在表现爱的伤害。

一种残酷的美,一种美的残酷。

只要爱情还会带来伤害,爱与被爱就同样悲哀。

平等的爱是不可多得的楷模,但大多数爱情都是有差距的。

有着迟早、轻重、缓急的区别。

于是有了少年维特的烦恼,有了安娜·卡列尼娜之死,也有堂·吉诃德式的荒诞。

两者相较,我同情付出爱的人,或比对方多付出的人。

他们注定是弱者,在爱的天平上。

他们首先饮下毒酒,他们焦灼地呼唤着对方,如同寻求解药。

不如此无法使痛苦演变为幸福。

对方的态度决定着幸抑或不幸,以及他们合盘托出的感情的终极价值。

因为主动与被动的缘故,因为快一拍或慢半拍的缘故,可以说一开始就导致了双方心理地位的尊卑高下。

哦,被爱的一方应该仁慈一点。

只是,爱情是与仁慈无关的事件。

在某些时候,它甚至是残忍的,如同战争!婻锁是爱的失败者吗?

至少,不能算胜利者吧。

她的失落难道只因为付出得更早、付出得更多、付出得更持久,到了不能自拔的程度?

男人与女人,是永远的陌生人。

陌生能带来神秘想象,是无法抵御的诱惑。

但同样的,爱情也是这个世界上公认的易碎品。

尤其是在物质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能够古典而无私,真正地爱一个人,简直太奢侈了。

婻锁生活在民风纯朴的云南乡村,田园诗一样的环境,为这份古典式爱情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古典式爱情是什么样的?

看一看汉乐府里的《上邪》就知道了:“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对时空的超越、对永恒的追求,是爱情最伟大之处。

还有《诗经》里的《关雎》《蒹葭》之类,虽然时空相隔遥远,却彼此呼应。

或者听一听天籁般的仓央嘉措情歌:“在那东山上面,升起皎洁月亮。

玛吉阿米的面庞,浮现在我心上。

”这就是那个尘缘未了,只好以不了了之的情圣:心乱如麻,眼前的月光与耳畔的歌声也如乱麻。

我们看见了他的无辜,他的无奈,他的无助,却怎么也帮不上忙。

什么是情?

情就是剪不断理还乱。

什么是情人?

情人的心里注定有更多的疙瘩,既美好又纠结。

《飘落的羽毛》就顺藤摸瓜展现了爱的纠结,到了最后,是如何系成了一个怎么也解不开的死疙瘩。

爱情电影《飘落的羽毛》,还使我想到:不仅电影应该是一种慢,爱情也应该是一种慢。

古典式爱情尤其如此。

现代城市生活很难延续古典式爱情,因为古典式爱情是务虚的,而务实的新人类早就学会遇到麻烦就一刀两断,已不屑于结绳记事般沉浸于无用的回忆了。

这,也正是《飘落的羽毛》里的画家无法超越世俗以身践约的原因。

他是负情了。

他的负情与姑娘的多情,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人类能够产生爱情,也就同时能制造赝品。

爱情作为艺术中的艺术,无法摆脱这一悲哀的命运。

对永恒的爱期盼与否,可以说是鉴别爱情真伪的唯一法则。

只有承诺,可以满足这种期盼。

也恰恰是承诺,最容易落空,最容易使这种期盼失望乃至绝望。

爱情的悲剧,几乎都意味着追求永恒的失败。

《飘落的羽毛》则是悲剧中的悲剧:一方已失信了,另一方仍在坚守承诺。

在对方已不需要其坚守、诺言已找不到地方兑现的时候,这种海枯石烂的承诺已非对别人的,而是对自己的。

自我的承诺是缺席的承诺,类似于单相思,不,甚至更揪心:被对方拒领的承诺更像是自我欺骗。

当连自己都骗不了的时候,要么是彻底清醒,要么是垮掉。

傣族姑娘婻锁就这样走向毁灭,自沉于家乡的湖泊。

在所有的爱情中,恐怕生死恋最让人触目惊心,那意味着当事人已把爱看得高于生命。

高处不胜寒啊。

相信爱还是不相信爱,比爱还是不爱更难决断。

我们在爱的能力爱的勇气方面大大退化了,并不只是时代倒退了,而是新的诱惑新的信仰出现了:是相信爱还是相信金钱?

是相信感觉还是相信物质?

是相信浪漫还是相信现实?

这都是问题。

相信一端则意味着对另一端的不相信?

依赖一端则意味着在另一端失去依赖?

没完没了的选择题,把我们给弄懵了。

弄得我们最后什么都不敢相信了。

弄得我们对任何人都不相信了。

我们怀疑爱的神圣,因为根本就不相信爱神会显灵。

我们彻底成了爱的无神论者。

也就成了爱无能患者。

这时再欣赏《飘落的羽毛》这一类爱情电影: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这样爱着,一边爱着一边活着,不这样爱一场真像是白活了?

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只能作为观众而存在。

我们已演不了那种轰轰烈烈了。

郑晓东、刘筱筱主演的电影《飘落的羽毛》放映之后,是媒体见面会。

扮演婻锁的女一号刘筱筱,手持一根蓝色孔雀翎毛,微笑着出现在舞台上,半开玩笑地替剧中人道白:“我又复活了。

”那一瞬间,就像看见婻锁从香销玉殒的湖底又回到岸上,让人吃惊的程度,不亚于看见安娜·卡列尼娜从铁轨上重新站了起来。

为爱所伤的人死了,爱却是不死的。

人类对爱的幻想和期待,生生不息。

走出影院,迎面就是灯火通明的北京大街。

这处地名叫小西天,我的思绪却还停留在电影里的云南。

为了渲泄电影《飘落的羽毛》带给我的百感交集,我信口吟出了一首诗。

作为画外音的画外音。

但愿它能配得上这部诗意电影。

飘落的羽毛,因为变得沉重才飘落,还是因为飘落而变得沉重?

沉重的羽毛——电影《飘落的羽毛》观后感羽毛很轻沾上水就变重了月光很轻照在墙壁上就变重了走路的脚步很轻有了心事就变重了你的呼吸很轻,和花香一样轻啊动了情就变重了。

变成深呼吸说话的声音很轻说出的是诺言,就变重了你看我一眼,目光很轻,比羽毛还要轻哟如果是在告别,就变重了洪烛 文

 3 ) 《飘落的羽毛》慢下来,让心灵听到纯粹的爱情。

这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集中重看了一批八十年代电影,尤其是国产电影,不由得感叹那时候电影人们的纯粹。

当年的电影以现在的观众口味来看,或许不够商业,不够炫目,不够复杂,但是却有着如今电影少见的真挚感情,单纯的视角,以及干净的构图,一切都是以纯粹为出发点的电影。

不久之后,我就看到了《飘落的羽毛》,一部或许未必能取得很高票房,但是绝对八十年代纯真范儿,干净的电影。

尤其是让人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能够找到一点时间,慢下来,听到自己内心真正最纯粹的声音。

《飘落的羽毛》故事非常简单,也确实有着八十年代伤痕电影的影子。

影片讲述以著名画家莫克为原型的青年画家,在云南西双版纳写生时,认识一位当地少数民族姑娘婻锁,并在版纳的美景和淳朴之下,与婻锁发生一段爱情,并许下一生的承诺。

可是当他回到上海之后,却毫无疑问地背叛了这段爱情。

影片故事非常简单,而且带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典型的淳朴,当然是显得稍微老土了点。

可也是正是因为其老土,才更显示出其专情的弥足珍贵。

当下的中国电影表面上看是为了接地气,把现实生活中的狗血、暴戾以及虚伪、矫情全都搬上了银幕,却浑然忘记了爱情最本质的纯粹与美好。

而《飘落的羽毛》看似简单,但是越简单的东西,比如爱情,却往往能够更加打动人心。

与之相匹配的,摄影师出身的导演王艺在《飘落的羽毛》中,用了非常复古的影像风格,大量静止的中远景镜头,像极了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冷静、克制,但搭配上西双版纳天然去雕饰的风光、天色,却又美得简直不象人间。

掩映在绿树、远山中的佛塔;平静、翠绿得令人心神皆静的湖水;远处清白得辽阔的天空,这一切美景却让人更加相信,也只有在这种地方,如此美好的爱情才会这样简单的发生,而这里的人们也都纯净得如此透明。

此外,还有影片中,充满民族风情的配乐,简单的钢琴搭配上空灵的葫芦丝等少数民族乐器,时而哀婉、时而欢快、时而深情,更衬托出故事里莫克与婻锁那段无疾而终的爱情,是如此凄美与纯粹。

时代在进步,观众也在进步,随之电影也要进步,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是,眼看着当下的中国电影,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没有情感诉求,没有人情味,一味只是编织一些狗血故事,满足观众简单的感官享受,或者是情感风暴,难道就真的正确吗?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慢下来,仔细地看看自己周遭缓慢而真实的美景,体悟一下自己内心最纯粹的感情呢?至少在我看来,像《飘落的羽毛》这样简单、纯粹却情感真挚,画面与音乐唯美的老派电影,却能够让人短短九十分钟里,沉淀下来,细细地品味,感悟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不是也很好吗?

 4 ) 《飘落的羽毛》:云南纯恋的美丽与哀愁

文 / 赤叶青枫电影里,浪漫的爱情故事总是分外打动人心。

不过,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近几年的爱情电影也愈发时尚化、商业化甚至快餐化时,一部电影反其道而行之,以返朴归真的方式刻画了一段纯美文艺爱情,似一片《飘落的羽毛》,涤荡着观影者的良善内心。

导演王艺,主演郑晓东、刘筱筱、屈菁菁等——这部《飘落的羽毛》主创几乎完全是新人,讲述的则是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上个世纪90年代,年轻画家墨客在云南某小镇采风时,与当地美丽女孩婻锁相恋、离别,继而生死两茫茫的故事。

就剧情而言,同经典老歌《梨山痴情花》的电影版,凄美之余,较为简单老派,不过这个故事发生在被称为“云之南”的神秘的中国西南边陲和古老的缅甸万塔之邦——风景秀美的蒲甘,从而令异地的浪漫青年和当地的傣族少女在那样天地之中的纯真初恋显得更加打动人心,和《廊桥遗梦》中的罗伯特·金凯与弗朗西丝卡一样,他与她也经历了相逢思慕、炽热表达、天各一方、翘首以盼、惆怅失落、永失吾爱这一过程。

影片通过细腻的手法,表现出恋人们艰难抉择的心理历程。

不同于传统电影倚重紧凑的故事情节,整部电影的节奏相对缓慢,至真至纯的色彩怀旧浓重,极致的美丽中带有淡淡的哀愁。

有如此独特的风格,全因导演王艺是资深摄影师出身,而且似乎他将自己对爱情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全融入到这部电影中。

他采用清淡的、舒缓的油画风格的画面,运用东方的、含蓄的、内向的镜头语言,加以用独特的唯美视角,向观众展示了神秘莫测、多彩迷人的滇缅风情:云南那令人心动的成片的树林以及掩影在树林中的一座座美丽别致的傣家竹楼,晨曦雨露里的乡间小屋、旷野中的小路、连绵不断的山丘、缅甸的塔楼,树林的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还有夕阳下静谧小湖中的美女出浴……导演发挥其擅长的远景拍摄来表现中缅交界的魅力风光,几个静谧湖水的长镜头运用,也较好的衬托出人物在当时的心境,都让观众陶醉,影片每一帧都如诗如画,像明信片那样优美精致。

   所以,无论是影片故事中那远离现代化生活的傣族生活的朴素场景,还是没有受到任何工业化影响的山川河流的原生态美貌,包括傣族姑娘婻锁那天生丽质的娇媚,似乎更像是现代人心中的情感想像。

而正是电影所营造出的那种独特的氛围,让人不知不觉陷进去,久久无法自拔。

只可惜,越美丽的东西往往越无法长久。

时间难倒回,空间易破碎,云南纯恋是一个浪漫男人一生中难忘的美丽回忆,却也是一个女人用青春和生命证明自己曾真爱过的伤感证明。

他们之间夭折的爱情如飘落的羽毛一般纤尘不染,同时亦脆弱无依,让人心疼怜惜、唏嘘扼腕。

假如爱有天意,让时光倒流三十年,使他们魂梦团圆,那该多好——不管婻锁是否原谅墨客,至少能再见一面。

相信那位痴情女子为了那一面,断肠也无怨。

 5 ) 《飘落的羽毛》有时爱就是爱 有时爱就是伤害——洪烛

著名诗人,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洪烛老师在参加《飘落的羽毛》首映式后深有感触,写下了“《飘落的羽毛》:有时爱就是爱。

有时爱就是伤害”一文。

2013年11月20日,应邀在中国电影集团影院参加爱情电影《飘落的羽毛》首映式、媒体见面会。

活动组织者张弓惊是我90年代就相识的文学朋友,观看过影片之后,他问我是否觉得节奏有点慢?我说是有点慢,但在这快餐文化的时代,中国电影最缺乏也最需要的,可能就是这种慢。

文学、艺术,本该是一种慢,慢工出细活,并且在慢生活中才可能感受到其全部魅力。

可我们偏偏置身于这慢不下来、甚至还不断提速的时空,充斥眼球的海量信息让人心浮躁,恰恰渴求一点缓慢,其实是渴求缓慢才可能带来的宁静。

在电光火石、追风霹雳的电影市场,一片羽毛缓缓飘落,时起时伏,仿佛在跟加速度的世界拔河似的,这需要多大的劲儿啊,可它居然做到了。

至少,在观看电影《飘落的羽毛》过程中,我觉得生活放慢了脚步,甚至倒退着缓慢行走,回到了从前,回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那是我多么熟悉的慢生活啊,却又显得多么陌生。

在后工业、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慢己成了奢侈品,我们奢望慢生活,又何尝不需要慢电影呢。

我突然想到的“慢电影”这个新概念,不正与近年来兴起的文艺片潮流合拍嘛。

与其说“兴起”,不如说“复兴”,因为电影本该是文艺的,只是在商业大片垄断市场的前些年,电影的文艺性已让位于商业性。

当商业大片充斥视野之后,让人觉得缺乏营养,呼唤返璞归真的文艺片已成必然。

比吸引眼球更难得的是感动心灵。

正如影评人木雕禅师所说:“如今越来越市场化的中国电影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越是小成本电影,越出现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

越是大投资大制作的大片,却越容易让人失望。

”王艺导演的《飘落的羽毛》,印证着我对“慢电影”的理想,不是空想,不只其片名隐喻着慢,其情节也是慢的,但这种慢却让人砰然心动。

《飘落的羽毛》以画家墨客为人物原型,改编自一段真实的情史。

美院毕业生去云南写生,与当地傣族姑娘婻锁结下一段情缘。

回城之前承诺,三个月之后就回来后娶亲。

她相信并接受了他的承诺,这种接受,本身就等于也作出了自己的承诺。

她痴痴地等待,这种等待,本身就在履行自己的承诺。

最先承诺的男方,却在和家人与社会进行数次抗争之后无奈屈服,出国深造,忍痛放弃这段有始无终的情,辜负了女方的期待……是啊,爱可能比不爱多一些痛苦,但不爱肯定比爱多一些苍白。

甚至错过的爱,也不是爱的过错。

羽毛的飘落,与那些重量级事物的坠落,风格上反差很大,简直不像是自由落体,更像是一段缠绵、一声叹息,润物细无声。

《飘落的羽毛》里的羽毛,特指蓝色孔雀翎,映照着傣族姑娘婻锁的性格,既温柔又坚强。

在彩云之南,在孔雀公主的故乡,婻锁和画家莫若从相识到相爱,乃至生死相许。

爱情的承诺,可以比羽毛还要空灵飘忽,也可以沉重如在心坎压上一块放不下的石头。

或者说可以轻如鸿毛,也可以重若泰山。

婻锁无疑是一位对爱认真、对爱的承诺也最当真的女人,把高温时说出而又必将冷却的绵绵情语,当成了自己血肉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以身相许,最终又以死相殉。

她是那段夭折的爱的殉葬品吗?不,那绚丽如蓝色孔雀翎的爱也是她的殉葬品。

凤凰可以浴火重生,同样美艳的孔雀却无法复活,生命是一次性的,爱也是一次性的,只有读者和观众对爱情故事的感动是没完没了的,可以不断重复,周而复始。

我是和诗人中岛、安琪坐在同一排观看电影《飘落的羽毛》。

安琪感叹:“羽毛一定会飘落,对男人来说,事业远远在爱情之上,莫若放弃婻锁是必然的。

羽毛一定会飘落,对女人来说,爱情远远在事业之上,婻锁放弃生命似乎也是必然的。

我之所以用似乎是想表达我作为女人的一重遗憾,我希望,为了爱情放弃生命的女人越少越好。

爱情,并非只能捆绑在一个人身上。

”爱是什么?有时候,爱就是爱。

有时候,爱就是伤害。

《飘落的羽毛》好像在强调爱的承诺,其实在表现爱的伤害。

一种残酷的美,一种美的残酷。

只要爱情还会带来伤害,爱与被爱就同样悲哀。

平等的爱是不可多得的楷模,但大多数爱情都是有差距的。

有着迟早、轻重、缓急的区别。

于是有了少年维特的烦恼,有了安娜·卡列尼娜之死,也有堂·吉诃德式的荒诞。

两者相较,我同情付出爱的人,或比对方多付出的人。

他们注定是弱者,在爱的天平上。

他们首先饮下毒酒,他们焦灼地呼唤着对方,如同寻求解药。

不如此无法使痛苦演变为幸福。

对方的态度决定着幸抑或不幸,以及他们合盘托出的感情的终极价值。

因为主动与被动的缘故,因为快一拍或慢半拍的缘故,可以说一开始就导致了双方心理地位的尊卑高下。

哦,被爱的一方应该仁慈一点。

只是,爱情是与仁慈无关的事件。

在某些时候,它甚至是残忍的,如同战争!婻锁是爱的失败者吗?至少,不能算胜利者吧。

她的失落难道只因为付出得更早、付出得更多、付出得更持久,到了不能自拔的程度?男人与女人,是永远的陌生人。

陌生能带来神秘想象,是无法抵御的诱惑。

但同样的,爱情也是这个世界上公认的易碎品。

尤其是在物质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能够古典而无私,真正地爱一个人,简直太奢侈了。

婻锁生活在民风纯朴的云南乡村,田园诗一样的环境,为这份古典式爱情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古典式爱情是什么样的?看一看汉乐府里的《上邪》就知道了:“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对时空的超越、对永恒的追求,是爱情最伟大之处。

还有《诗经》里的《关雎》《蒹葭》之类,虽然时空相隔遥远,却彼此呼应。

或者听一听天籁般的仓央嘉措情歌:“在那东山上面,升起皎洁月亮。

玛吉阿米的面庞,浮现在我心上。

”这就是那个尘缘未了,只好以不了了之的情圣:心乱如麻,眼前的月光与耳畔的歌声也如乱麻。

我们看见了他的无辜,他的无奈,他的无助,却怎么也帮不上忙。

什么是情?情就是剪不断理还乱。

什么是情人?情人的心里注定有更多的疙瘩,既美好又纠结。

《飘落的羽毛》就顺藤摸瓜展现了爱的纠结,到了最后,是如何系成了一个怎么也解不开的死疙瘩。

爱情电影《飘落的羽毛》,还使我想到:不仅电影应该是一种慢,爱情也应该是一种慢。

古典式爱情尤其如此。

现代城市生活很难延续古典式爱情,因为古典式爱情是务虚的,而务实的新人类早就学会遇到麻烦就一刀两断,已不屑于结绳记事般沉浸于无用的回忆了。

这,也正是《飘落的羽毛》里的画家无法超越世俗以身践约的原因。

他是负情了。

他的负情与姑娘的多情,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人类能够产生爱情,也就同时能制造赝品。

爱情作为艺术中的艺术,无法摆脱这一悲哀的命运。

对永恒的爱期盼与否,可以说是鉴别爱情真伪的唯一法则。

只有承诺,可以满足这种期盼。

也恰恰是承诺,最容易落空,最容易使这种期盼失望乃至绝望。

爱情的悲剧,几乎都意味着追求永恒的失败。

《飘落的羽毛》则是悲剧中的悲剧:一方已失信了,另一方仍在坚守承诺。

在对方已不需要其坚守、诺言已找不到地方兑现的时候,这种海枯石烂的承诺已非对别人的,而是对自己的。

自我的承诺是缺席的承诺,类似于单相思,不,甚至更揪心:被对方拒领的承诺更像是自我欺骗。

当连自己都骗不了的时候,要么是彻底清醒,要么是垮掉。

傣族姑娘婻锁就这样走向毁灭,自沉于家乡的湖泊。

在所有的爱情中,恐怕生死恋最让人触目惊心,那意味着当事人已把爱看得高于生命。

高处不胜寒啊。

相信爱还是不相信爱,比爱还是不爱更难决断。

我们在爱的能力爱的勇气方面大大退化了,并不只是时代倒退了,而是新的诱惑新的信仰出现了:是相信爱还是相信金钱?是相信感觉还是相信物质?是相信浪漫还是相信现实?这都是问题。

相信一端则意味着对另一端的不相信?依赖一端则意味着在另一端失去依赖?没完没了的选择题,把我们给弄懵了。

弄得我们最后什么都不敢相信了。

弄得我们对任何人都不相信了。

我们怀疑爱的神圣,因为根本就不相信爱神会显灵。

我们彻底成了爱的无神论者。

也就成了爱无能患者。

这时再欣赏《飘落的羽毛》这一类爱情电影: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这样爱着,一边爱着一边活着,不这样爱一场真像是白活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只能作为观众而存在。

我们已演不了那种轰轰烈烈了。

郑晓东、刘筱筱主演的电影《飘落的羽毛》放映之后,是媒体见面会。

扮演婻锁的女一号刘筱筱,手持一根蓝色孔雀翎毛,微笑着出现在舞台上,半开玩笑地替剧中人道白:“我又复活了。

”那一瞬间,就像看见婻锁从香销玉殒的湖底又回到岸上,让人吃惊的程度,不亚于看见安娜·卡列尼娜从铁轨上重新站了起来。

为爱所伤的人死了,爱却是不死的。

人类对爱的幻想和期待,生生不息。

走出影院,迎面就是灯火通明的北京大街。

这处地名叫小西天,我的思绪却还停留在电影里的云南。

为了渲泄电影《飘落的羽毛》带给我的百感交集,我信口吟出了一首诗。

作为画外音的画外音。

但愿它能配得上这部诗意电影。

飘落的羽毛,因为变得沉重才飘落,还是因为飘落而变得沉重?

 6 ) 快爱慢食“血馒头”

快爱慢食“血馒头”中岛“快爱慢食”好像是一部小说的名字,不过,在我观看电影《飘落的羽毛》的时候,这个句子一下子就蹦进了我的脑海。

电影中的主人公南锁(刘筱筱饰演)与一位初到云南傣族村落的年轻画家莫克(郑晓东饰演)的恋爱,就是这样“快爱”。

而一对“郎才女貌”的年轻人相遇,不爱也没有道理,但爱太快了,也容易出现问题。

“慢食”对于画家莫克来讲却是一生,这样的“痛饮”在寸步不离的让他的精神世界几乎崩溃,而这样的魔怔一般郁闷,像冰冷的刀一点点地在割着他流血的心,身上的肉。

没有人可以忘却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况且这样的爱是发自肺腑的。

南锁的死是悲剧,也是傻,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却也是一种解脱,是对爱承诺的无声的回答,更是对莫克背叛了爱情的承诺所表现出的绝望。

据说,该电影是根据著名画家莫客的真实爱情经历改编的电影故事。

就有许多观众看完电影后认为:当时应该是80年代初期,那个时代的通信还是比较发达的,为什么可以寄30000万块钱,却不能写一封信来说明一下情况?

为什么不能等而是放弃了这份爱?

那么,莫客的绝食是不是在给自己一个解脱,给外人一个说法,演给外人看?

一份值得拥有的爱情难道就这么容易放弃吗?

莫克是南方人,我们知道南方人喜欢吃米饭,但是,他每天端着满满的一碗白米饭,是不是在他的脑海里、眼睛里却看成是白白的一大馒头,上面流的都是南锁的鲜血?

这样的残酷也许有是对莫克生命的惩罚,对南锁又是什么呢?

生活中,我们身边常见这样的“快爱”比比皆是,其结局都不会有南锁这样的痛,因为这样的“爱”在当今社会已经是家常便饭。

南锁与莫克的恋爱虽然也是这样的“快爱”但南锁内心的纯洁,是无法回避的真爱,对于南锁,这是生命之爱。

“快爱慢食”对于观众也一样,“快爱”是因为当电影的原生态镜头一幕幕的展开,那种无法忘怀的色彩, 独特的世界之美,让观众不由自主的爱上了。

这样的大美我们生活的身边没有,我们心里需要,这是“快爱”的主要原因,且马上有去这里旅游的心理想法。

“慢食”,对于电影观众,这样的大美镜头与这样的大悲故事的结合,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观众的“分解”能力,不过,落差也许像我们咀嚼“牛肉干”一样,慢慢的咀嚼,慢慢的品尝,味道自然会与众不同。

无论品味大美的原生态自然景观还是天生丽质、娇媚动人的云南少数民族姑娘,这些都在为我们观众提供无尽的想象空间,给予我们美丽后的遗憾和残酷。

南锁的美与大自然的美融为一体,但她纯真娇柔的形象,她不屈服的生命纯洁性以及她为爱而放弃生命的勇敢,深深地、深深地让观众为她流泪,为她惋惜。

对南锁来说,爱高于一切,这样单纯的想法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讲,几乎就是笑话,虽然今天已经不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时代,但是,我们应不该保持南锁一样对爱的执着和真诚?

应不应该把“承诺”变成良心的承诺?

这些疑问也是我们当代青年需要通过这样一部电影的主人公的结局来慢慢体会、咀嚼。

电影是好看的,内心却要随着这片飘落的羽毛飘向美丽的云南,飘向那个傣族的村落,飘向那个叫南锁的女孩,因为你,让我也知道了爱的痛,知道了云南的美。

 7 ) 《飘落的羽毛》:一曲夭折的爱情挽歌

(文/小义大道)《飘落的羽毛》是一部细腻的、美丽的、清淡的影片。

电影的情节发展是那么的自然、舒缓,影像风格是那么的平淡、优美,使人丝毫感觉不到那些现实生活中庸俗繁杂的存在。

虽然故事平静而缓慢,却能从内心深处打动着我,使我不能抑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一个与世无争的彩云之南,一位新晋画家墨客遇到了一个自己心动的纯真女孩婻锁,墨客被这位傣族女孩的纯朴甜美而吸引、婻锁对这位都市之客的才华横溢而情迷,于是,俩人很快相爱了。

故事进行到此,展现的尽是人的朴实美、景的自然美、情的纯洁美,一直都是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梗就梗在了墨客不得不离开这个仙境之地,回到大都市去实现那所谓的梦想和事业,而导致与婻锁山盟海誓的爱情最后败在残酷现实之下。

其实,从墨客离开的那一刻起,我们都能想象得到最后的结局,肯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爱。

影片用了一半的时间来刻画这两位局中人在面对分离后的细致状态,我们能看到温婉踏实、为爱痴狂的婻锁,没日没夜的对那份爱坚守着、期盼着;也能看到热血沸腾又唯唯诺诺的墨客,在叛逆和绝食中对那份爱坚持着、向往着。

他们之间的这种单纯的爱恋,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当婻锁亲手画完了守候的日历、当墨客走到了前途与爱情单选题中的时候,影片浓烈的伤感与忧愁之味让人由鼻头酸到心底。

直到婻锁在狂风暴雨的弯曲小路上一次次失望的离去,直到墨客背着画架行囊坐上奢华轿车违心的远去,直到那一只温柔的羽毛从此沉静在碧蓝的湖水中,直到那位成功的画家带着妻儿再次回到我们眼前,那止不住的泪水从心底由眼里哗哗往外流。

纯真的爱是那么的容易受伤,当权力与金钱加入到纯爱之中时,理想化的爱情却会破灭得如此让人绝望、让人怜惜、让人心痛。

从影片故事情节上来看,虽略显老套,但在唯美的音乐、梦幻的画面以及舒缓的节奏中,不会让人感觉这个老套的故事乏味无情趣。

王艺导演,摄影出身,在彩云之巅的一道道自然美景中,取景拍摄非常讲究且到位,也时不时发挥他擅长的远景拍摄来表现中缅交界处的魅力风光,几个层次丰富的梯田全景、几个静谧湖水的长镜头运用,不仅发挥了他的技术优势,也用景色的特殊性完美的衬托出了人物在当时的心境状态,从视觉上还是非常赏心悦目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配乐,不管是背景音乐还是其间的插曲,都非常讲究。

有符合上海都市华丽之风的现代音乐,也有这个好山好水好民风小山村的特殊民族音乐。

大多时候,都在少数名族风土人情特别浓的美丽画面中,配映着一段段极为空灵、奇特的天籁之音,眼与耳的接触,再汇集于心灵的那一些感动,能把我们带入到无暇的遐想中……但无论镜头下的西南小镇风光无比旖旎、音乐无比动听、感情无比真挚,但终究留不住那颗要走的心,我们也终究会被那最后飘落在湖底的羽毛所伤感。

爱情中的男女,从相识到相爱、从分离到绝望,时间很短,过程却让人铭记一生。

没有设置轰轰烈烈的场景和桥段,一切都在平静的景色里清淡的进行着,非常朴实的电影,但爱情的夭折、羽毛的飘落,会从心底里激荡起观者的情绪,有些无奈、有些忧伤,更多的是对那份绝世之恋的感动和怜惜。

《飘落的羽毛》用了一种最能打动人的题材,将事业和爱情之间的矛盾用一种最为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给相逢以情爱,给情爱以欲望,给欲望以高潮,给高潮以诗意;然后给离别以惆怅,给远方以思念,给绝望以温情,给凋谢以永久的祭恋。

非常文艺的展现出那一段情、那一幅画,很美、很感人!

 8 ) 鱼为何爱上了飞鸟,飞鸟如何去爱水里的鱼

电影《飘落的羽毛》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到中缅边境小镇勐缅写生的年轻画家墨客,爱上了当地的美丽女孩婻锁,回城之前承诺,三个月之后,就回来后娶亲。

她痴痴在等,他却在和家人与社会进行数次抗争之后无奈屈服,踏上了出国深造的道路。

后来,女孩投水自尽,男孩功成名就,成了大画家……请原谅战台烽的剧透,因为,就算你知道故事大概,再进影厅,依然会被无边的美景,无尽的心痛,敲打到无以复加的情感的颠沛流离,这不是一部以情节取胜的影片,却在细节上颇为用心,影片中静的物,动的人,流动的风景,非常有感,感觉或感动,似曾相识的完全陌生,皆因情感故事中的暗恋思慕、炽热表达、翘首以盼、惆怅失落,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是人之常情,所有经历过没经历过的,就那样如硕大的蓝月下静谧的水塘一样,缓缓的,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它所俘获,身浸其中,不知深浅,幡然醒来,早已冰寒彻骨。

齐豫有首歌叫《飞鸟与鱼》,唱的就是,一条鱼和一只鸟的相恋,当然,对于这样一个违反生态常识的结合,歌者也知道,这是一场不被看好的眷与恋,但好在,鱼和鸟,都是属于偏执着的生物,一旦爱上,绝不回头,所以,在海天一色、地狱天堂、暮鼓晨钟里,爱成了永远。

但人却无法做到鱼和鸟般的无忧无虑不怨不悔,片中墨客和婻锁的爱,一个是抱负远大的画家,一个是安于平淡的农家女孩,在他们面前,同样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那就是人生观的差异,这个差距,一定程度上,会超越天与海之间的自然距离,眼睛看不到,手掌摸不到,却是心灵最难跨越的鸿沟。

在《飘落的羽毛》中,墨客是鸟,婻锁是鱼,命运让他们相遇在风景如画的中缅边境,那里犹如汪洋大海上的一帆小船,没有世俗的纷扰,两个年轻人就这样相识相恋相爱了,如果,没有谁的离开,这里就是一个爱巢,当然,如果是这样,故事也就无法产生新的发展了,但偏就是从远方而来的墨客,要回远方,虽然用他的意思是,暂时回去,尽快回来,但,远方的人永远属于远方,而留在原地的婻锁,却不再仅仅属于原地,她的心,她的爱,已经被那个远方来的男人给带走了。

三月之约过后,那个飞鸟般的男人,却没有回来,婻索却如一根飘落的羽毛,殒命在池塘。

如果导演王艺在创作《飘落的羽毛》这部电影时,同战台烽一样,是非常喜爱《飞鸟与鱼》这首歌的,那就可以认定,影片与歌的意境有遥相呼应地方,飞鸟般的墨客,游鱼般的婻索,一段不被看好的眷与恋之后,鱼的全身心都附着在了飞鸟身上,飞鸟却飞向了远方,归途无期,鱼却完全迷失了自我,丢失了自我,仅变成了飞鸟的一根羽毛,无力的飘落。

看这样抒情的唯美的影片,会不自觉的说起一些充满诗意和画面感的话,那是因为入戏太深,但回过头远望下,其实透过影片的幻境,还是能探究不少的现实问题。

比如说,有关承诺,如今的中国人已经成为极其缺乏诚信的民族,这点相信大家都有感受。

另一方面,追朔下与影片类同的飞鸟和鱼之恋,城乡与乡村之恋,会发现,影片的批判意味非常浓郁。

片中的男女主角很美,美到几乎让你相信,这是天造地设的一双,当然,他们也竟然相信了,从相见到相识,从相爱到相许,美丽的小村上演着不能免俗的一见钟情。

但在这一切的美丽背后,却是导演对丑陋人性的无情鞭笞。

话说若干年前,祖国青年相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所以各自卷起铺盖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最后究竟教育到什么程度,不好计算,但据说很多知青都在乡下日久生情,和本地姑娘成亲成家,养儿育女。

岂料后来风云突变,单身的知情们都可以顺利返城,成家的将终老在农村土地上,为前途计的男女知青们掀起了一阵离婚狂潮,撇下了共患难的另一半,抽身回归。

其实在这次事件中,最痛苦的,莫过于被抛弃的朴实无助的农民阶级兄弟们。

此事按下不表,接着说电影《飘落的羽毛》。

上山下乡又抛妻弃子几十年过去,社会的进步却并没有停止历史的重演,虽然《飘落的羽毛》的故事,只是个案。

有好事者归结了下云南的三大害:驴友画家穷老外,本片就是在极力控诉三害之一“画家”对云南这片梦幻般的土地进行骚扰和侵袭的现实的,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墨客或许并没有料想到如此严重的后果,我们相信,如果他知道婻锁会因为自己的离开而投水自禁,也绝不会毅然而去,当然,战台烽一直认为,两个人谁都没有错,换位思考下,你能理解每个人的选择,即使作为婻锁,如果没有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把承诺看得比生命还重,也不会如此贸然赴死,毕竟,她的一生,真的不只属于这个只认识几天的男人而已。

或许是命运捉弄,或许是人间悲剧,总之在你不知我,我也不知你的那一年,“鸟儿不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终于引来一生的遗憾。

故事之外值得推荐的是,云南的美景,本剧还有在缅甸蒲甘的很多取景,同样美到令人心醉。

我是鱼 你是飞鸟要不是你一次失速流离要不是我一次张望关注哪来这一场不被看好的眷与恋你勇敢 我宿命你是一只可以四处栖息的鸟我是一尾早已没了体温的鱼蓝的天 蓝的海 难为了难为了我和你什么天地啊!

四季啊!

昼夜啊!

什么海天一色 地狱天堂 暮鼓晨钟Always Together Forever Apart————齐豫《飞鸟与鱼》

 9 ) 《飘落的羽毛》: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故事起源于云南西部地区靠近中缅边界一个风光旖旎的边陲小镇,默默无闻的年轻画家墨客,被当地美丽的自然景色与淳朴的原始民风吸引,来到这里写生。

而美丽善良的傣家少女婻锁,则被墨客身上风雅别致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两人之间慢慢产生了一缕情丝,于是一段绝美的爱情就此展开。

如果故事源于此也结于此,也许所谓的“绝美之恋”就无从谈起,但就像所有令人嘘唏的爱情,都有一个不太完美的结局一样,随后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画家墨客承诺后的离别,和他的一去不回,也看到了少女婻锁寄情于离去后的恋人,和她在希望破灭后的殒命。

与当下大多数时尚爱情类电影相比,《飘落的羽毛》少了一种新鲜华丽的浮躁气息,却多了一股渗透人心的涓涓暖流。

油画专业出身的导演王艺,此前从事了20多年的影视剧摄影工作,这部电影作为他的导演处女作,自然不惜将一身技艺全部付之于中,所以影片本身也犹如一幅七彩云南的水墨写真,每个镜头每个画面都十分美轮美奂。

当然最终流经我们心中的那股暖流,除了影片如油画般鲜活的色彩质感带来的视觉冲击,更多的则是汇聚了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和片中那些人物的波折命运。

首先是男主角墨客,在来到这个犹如世外桃源般存在的小镇之前,他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画家。

然而,不知是当地色彩斑斓的自然风貌给了他创作的源泉,还是当他遇到傣家少女婻锁爱意萌发后的灵光乍现,他在这片拾获了爱情与灵感的福地顺利的完成了他的画作。

当他带着完成的作品回到城市后,他的生命也开始出现转折,他的作品被国际认可,并最终成为国际知名的色彩主义抽象派大师。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墨客摒弃承诺没再回到云南小镇的行为也许无法原谅,但我想当他在爱情与事业、亲人的压力与对恋人的承诺之间徘徊的时候,他的内心也一定做过一番长久的争斗,从片中他与舅舅争吵、对抗绝食等情节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然而当他在临出国前托舅舅把三万元现金寄给婻锁,意图希望能够用金钱抚平他内心愧疚的时候,他的灵魂也在那一刻随之飘走了。

所以当影片结尾处,事业有成家庭圆满的他意外的收到那个包裹,看到从里面飘落的那支孔雀翎羽毛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被撕碎了,也许直到那一刻他才发现,他的灵魂早已被自己丢弃到了当年的边陲小镇,再也找不回来了。

相较于墨客日后的飞黄腾达与功成名就,婻锁的命运及其最后的结局,则令人嘘唏不已。

天性淳朴敦厚的婻锁,从小出生在偏远落后的边陲小镇,虽然她没有读过书,但却有一个想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的心愿,也许正是基于此,从上海这座大城市来的画家墨客,很快便俘获了她情窦初开的心。

而一个悲剧的诞生,往往源于一个极小的念头。

在得知墨客要回上海并无法挽留的时候,她依然将所有的希望与情思寄托到了这个从远方而来的画家身上,所以当她日思夜盼,最终等来的只是一纸汇款单的时候,她的心便死了。

对于活在爱情与希望中的婻锁而言,这二者的同时破灭,也基本宣告了她生命的终结。

我想那个夜晚,当她伴着月光走向那片深蓝色的湖泊时,她一定在心里向他的爱人问了一个问题——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是的,我日思夜想的爱人,你知道其实我一直在远方等待着你的归来吗?

 10 ) 《飘落的羽毛》:秀美 俊美 涓美 凄美

文/满囤儿摄影师王艺的导演处女作《飘落的羽毛》竟然选择了在11月29日这样残酷的档期上映,可见其坚守艺术创作的决心。

我们经常看到摄影师转行导演的作品,会体现出一种强烈的镜头美感,甚至压过了故事、人物等其它电影元素。

而王艺显然是意识到了前辈们的这种过火行为,在处女作中将炫技式镜头强行隐去,为自己的画面配上的是秀美的风景、俊美的演员、涓美的音乐和凄美的爱情,让整部影片唯美的调子舒适宜人。

风景是秀美的。

王艺在进电影圈之前,是学油画出身的,甚至与《飘落的羽毛》的主人公原型墨客是多年好友。

可以说,他是最能了解什么样的景色,才能够打动当年那些来到云南写生的年轻画家的。

他用墨客当年的视角去捕捉云南的景色,让观众看到了原来在90%都重度污染的内地,竟然还有如此恍如仙境的梯田、如此平静的波光湖面。

为了让比油画还要浓烈的景象在银幕上真实可信,王艺坚持电影90%的内容用胶片拍摄,只用数字摄影机拍另外10%,最后把两种画面调和。

于是我们才看到如此秀美的云南风景,被如实地呈现在了银幕之上。

演员是俊美的。

《飘落的羽毛》是那种可以成为新演员履历表上体现实力的作品。

因为电影中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

看完后你提到片中的某个角色,脑中都能想起那个角色的轮廓来。

郑晓东、刘筱筱、董可飞这三个人的戏份较重。

也许你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是看过影片后,都能记得他们在片中的角色。

影片讲的便是年轻人懵懂期的初恋,片中洋溢着的是青春气息。

三位主演再加上演白富美的屈菁菁和演傣族少女的刘洋影子,都把自己最年轻俊美的一面,留在了镜头里。

配乐是涓美的。

据说《飘落的羽毛》在国外许多电影节上展映的时候都令大批外国观众落泪。

对于外国友人来说,其最大的感染力来自于配乐的动听。

影片的两个配乐师都很年轻,却很懂得抓住创作的源头。

他们为《飘落的羽毛》所创作的配乐,都是取自当地的民间音乐元素,让这些音符,仿佛从那涓涓的河水中自然流出,惬意动人。

爱情是凄美的。

片中的爱情故事在那个时代下,并不是个例。

原型墨客也曾表示当年许多来云南写生的年轻画家,都有过和当地女孩谈恋爱的经历。

不仅不是个例,甚至是普遍现象。

于是,《飘落的羽毛》不是在讲两个人之间的爱情,而是讲了一个时代,一个地域里,两类特定的人便会催生出如此的爱情。

这种具有了更普遍意义的爱情,便体现出了爱情之外的凄美。

那些男女主人公甜蜜时在旁边泼水的女孩们,不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却很可能是另外一个相似故事的主人公。

而时代、地域的特殊性,又决定了这类故事大都是同一个不完美的结局。

想来不禁令人唏嘘。

《飘落的羽毛》展示出的是一群年轻创作者们的朝气与潜力。

看看微博新闻,我们会发现在影片上映前,其主创团队便已经被更大的投资商所青睐,渐渐步入了更主流的项目中去。

以这样一部秀美、俊美、涓美、凄美的影片作为事业的起步,是个好兆头。

《飘落的羽毛》短评

看了一半

6分钟前
  • pinkcat
  • 还行

看了介绍就想看这部电影,到时一定去影院看!

8分钟前
  • 海纳百川
  • 力荐

大家都喜欢看大片,看商业片,觉得有大明星、大导演的电影才好看。 但这样往往会错过很多很棒的电影,我认为真正棒的电影是能震撼人们内心的电影,而不是哗众取宠,这部电影很真实的写出了许多人内心的矛盾,爱情、事业 孰重孰轻,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一个答案,虽然导演选择了一个不完美的结

12分钟前
  • 周鸿祎
  • 推荐

嗯 楼下说的对 云南版小芳

16分钟前
  • 没得吃
  • 推荐

好像90年代的电影

20分钟前
  • 王富贵
  • 较差

唯美的画面,心旷神怡的长焦,3.5胶片的纯熟使用,绝美风光加上凄美爱情,无法让人拒绝。

24分钟前
  • 好莱坞
  • 推荐

在疯狂的时代,我们沉默;谈“爱情”与“理想”总是易招人嘲笑的!但我懂你:“对于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如你、如我,信念是坚持的理由.....” #乌托邦#

27分钟前
  • ljchen
  • 推荐

这是一部集西南风光、跨民族之恋、绝症悲剧于一体的伪文艺真烂片。

28分钟前
  • 小天
  • 很差

没看,票房18万。

33分钟前
  • 清舞翩翩
  • 还行

影美、人美、事美,美哉美哉!!!

36分钟前
  • 炘少
  • 推荐

画面很美,故事情节自然,舒缓,朴实,仿佛把人又带回了那个年代。

38分钟前
  • 豆沙包子
  • 力荐

看的眼泪哗啦哗啦的。

40分钟前
  • 加速度
  • 推荐

云南真的太美了,甚至美到喧宾夺主。收到汇款单之时婻锁的心就已死,死在两个人动情的湖里对她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结局了。刘筱筱肤色好白啊,微微隆起的肚腩也是意外的可爱(其实是婴儿肥吧?)。

44分钟前
  • AyanoAyu
  • 推荐

还不错,画面很美,现场人爆满。

46分钟前
  • 爱你一万年
  • 还行

明天就公映了,喜欢的可以去看看,我是看的点映,片子真的不错,绝对值4星。

47分钟前
  • 剑无心
  • 推荐

在遥远的他乡有个女孩一直在苦苦等待你的归来,你却辜负了她。。。 那个女孩就是楠锁, 等待墨客回来。。。

50分钟前
  • 萧远山
  • 推荐

西安点映的时候,电影放完后一位小女孩,跑到导演身边说“墨客”我恨你,导演解释后,小女孩趴在妈妈怀里放声大哭,这部电影可能勾起了小女孩一些伤心的往事,这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很多人身上,不错的电影。

51分钟前
  • X战警
  • 推荐

美女美男美景 足够去看一场了

55分钟前
  • 矿物油
  • 力荐

似乎可以,画面很好看。

60分钟前
  • 电影仓库
  • 推荐

感人的爱情故事。

1小时前
  • 枪神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