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张学友才看的这部电影,讲真我可能太重视是非对错了,感觉很难懂。
也许爱情面前根本就有对错之分,每一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对于一个痴情的女生也许一个吻和一句不爱你就足以击垮她。
更何况,对方还是一个自己崇拜的牧师。
就像《如果爱》里金城武说的那句话:“我这辈子做的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爱上了一个令我鄙视的人,结果令我都鄙视我自己。
”对于这部电影的女主而言,最可悲的是爱上了一个让自己崇拜的人,结果他却做了一件令自己失望和心痛的事情,这种杀伤力足以让人窒息。
也许我们会觉得一个吻而已,但对他来说可能恰恰就是对方给自己带来的爱与痛。
张学友演得太好了——身光颈靓,但是灵魂无立锥之地。
这种人简直历历在目,真实生活也可对号入座,自以为很有权力,自以为是神的代表,自以为是正义的化身,自以为风趣幽默,教化小白兔人生的经验。
小白兔也没有正视自己,当男人指责她是红苹果的时候她恼羞成怒,自以为纯洁无暇,都是别人爱上,她踏入教会,不肯离开,内心也早已亵渎了“秘密天使”,但她不肯正视自己的欲望,山顶之后以神谕来打击对方的理由正是师出有名。
这样赞的剧本,导演差点改成爱情片(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834606/),本身就是险象环生啊。
只是到头来,两人都未醒悟,观众也没看懂,这是导演的力道欠奉。
山顶里男对女的指控放在最后,大概以为这里是个了不得的戏点,让观众“恍然大悟”女主角为何哭泣离开要施加这样的惩罚给男主角,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得,不如早点把二位的权力欲和得失心撕开来,后面针锋相对才够惊险。
Susanna那个演员好棒,配合牧师的每句话,哭的节奏声调都不同,她和牧师的关系暗中有亮,处理得很好。
“撩头发”的梗也很好。
法庭戏短平快也不错,只是黄子华那段——导演不懂取舍。
好玩是好玩,我也爱他,但这片有不是八星报喜,同学作业来客串吗?
导演的贪玩冲淡了电影的叙事。
是败笔。
开头牧师老公那段也是差,啰啰嗦嗦欲言又止绕花园,房间里又很舞台剧和电视剧。
这对男女没有正视自己的欲望,女人更甚,没有对方忏悔的原谅无非是自大的惺惺作态——《密阳》里用了一场戏来打脸真是高竿。
“抵制诱惑的最好办法就是向它屈服”(王尔德),权柄在握的人教无权力的人要远离诱惑,而未教他们认识自己,屈服诱惑的前提,是要去正视自己,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不是一个基督徒但我也曾经有过所谓的信仰缺失;十几年前的时候,我第一次遇到我的女朋友,想要自杀的时候;其实我感觉到恐惧....失去她的恐惧,以及对死的恐惧那时候我我记得我写给她过许多信,来劝慰她后来,我找到了圣经,因为佛教当中,以我那时的年龄理解,佛教其实并无所谓生死,虽说世俗的佛教,有所谓地狱这一说,但真正的佛教讲的是空、是无,是唯物,在那里可以找到对生死的慰藉,却不实用,起码在当时的我看来是如此于是就读了很多的旧约、新约也有过宗教体验,看着耶稣受难记时,嚎啕大哭,心里在想,多痛啊耶稣想必是生了大悲心,才将自己的肉体奉献了出去,代世人承受了所有的恶,接了这所有的果那时候仿佛是被耶稣基督感怀了一般高中、大学有一段时间,其实对耶稣基督是非常有兴趣的,对信仰与宗教,与人多有辩论;大学期间唯一一个所谓的女友,2个月不到,最后去了上海,却信了基督;但,我,却因为职业的原因,天然偏向纯理性,还是没有信教那段时间,两人同居,一直在讨论很多形而上的东西回想起来,也是一段很奇怪的经历;这片子很吸引人吸引人之处恰恰就在于,两位主角都认为他们没有做错过什么事情,都认为是对方在对自己作恶;开头的再相识,能看得出来,两个人都未曾放下心结牧师那段话,令人心有戚戚【我的人生仿佛卡在了那里】是的,很多人究其一生,都有可能卡在了那里....深有体会,我也是【卡在了那里】的一位我在想,当时我的那种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
就像女主最后所期待的【末日审判】一样,其实,她内心也有怀疑告他,是对还是错?
人生的至善是不受诱惑,所以,将爱欲曲解为罪恶,这确实是基督的核心之一;我又何曾不受到这个事情的困惑?
对女友的肉体感兴趣,吻她,却又身怀罪恶感,这片子忽然让我想起了那一段的经历;我曾经困惑得写信给她,她说,如果你对我的肉体不感兴趣,那才是问题,如果你只是对我的肉体感兴趣,那是对的,我很开心,这不就是男女朋友存在的意义?
有问题的是你对我之外的女孩子的肉体感兴趣;那时,我16岁其实牧师,也是身处于女人堆里成功男士,他在用教义时时刻刻得提醒自己;耶稣基督的心里,早已将妓女不再视为不洁他内心的痛苦和困惑,也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不坚定,他害怕自己、不敢相信自己;而女主,则因为多次爱恋上司的行为,对自己也是心生怀疑。
他们两个人内心深处,都是坚信自己是善良的;爱情,有时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因为一个误会就会彼此质疑信仰的根基;那时候,我也有质疑过自己,质疑自己小小的年纪,有了这样的一个爱人,我到底是否能和她走到最后?
以至于,时隔10年之后,我与父亲大吵,还在因为他早年对我的生活横加干预而感到愤恨;其实,那些事情,真得是因为我父母么?
也是,也不是...我早已分不清因果和东西,如果说,我自己有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了与她分开,内心深处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对自己的没信心,亦或者是其它原因?
我,之所为为我的原因又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十多年其实,偶尔徜徉在街头时,也难免会想起这个问题;我曾经与一个人结成了生命中至亲的关系,看到她难过,我比她还难过,看到她自残,我比她还想抢过刀子来,划拉自己;我换了新的环境,认识了新的女性,她们阳光、灿烂,善解人意可,我却始终感到一阵阵的痛苦,那种痛苦是我在回望她的时候所产生的那种痛苦就仿佛是我第一次看到《挪威的森林》时的那种解脱感是的,就像渡边的痛苦一样一个深陷其中,对生活抱怨不停,抑郁无助,我却无力挽救的直子与另一个,活泼、古灵精怪,却热爱生命本身的绿子对生的渴望,以及对死的恐惧;困惑了我那么多年的难道不就是这么个问题?
我觉得我的整个生命都卡在2004年的那个选择之上,之后的时间,我全然都在试图解答,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我是不是做错了?
我这样是否真得是一种逃避?
那两难的选择之间,我到底该怎样?
我看了《蝴蝶效应》,沉迷于各种时空幻境片之后又卷入了一场更为复杂的感情冲突,又足足浪费了6年;可那6年里,其实我还是在不断的思考这些个问题;怎样的设计是更好的设计,我们的历史,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不断地折磨自己的过程中,丝毫没有觉得更加快乐,反而觉得更为痛苦,陷入太多形而上的问题;学习经济学,让我曾经以为找到了出路可其实不是就像这片子里的两位主角一样,他们也总在为那么一时半刻的人生而互相折磨彼此,折磨自己;我又何尝不是?
太较真的人,不适合去看圣经有时候想想,是有道理到底什么是人生的至善,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相对,什么是绝对,一元与多元,对的与错的,好的与坏的我那时候离开是否是正确?
遵从自己的内心是否是正确?
遵从自己的欲望是否是正确?
利他是对的?
利己是错的?
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煎熬;又没有答案。
追求公平即人生的至善?
功利主义?
亦或是自由意志?
没有答案,所以,大家才能在各自人生的至善当中,追寻自我的上帝;
《你做过的事会永远跟着你,但所幸的是你还有明天》 字多,不丑,些许剧透,请君,耐心,观影后放心审稿。
暗色天堂,我只看到的是暗色,没有看到一个天堂,或者是片中给出的是一个虚假的失乐园,而永远不会是天堂。
电影含有很多个元素,宗教,感情,心机,职场,过去,人生,尊严,自我。
最终因为一个French kiss而爆发。
而本片最大的元素就是感情。
感情慰藉两个不同生命轨迹的可怜人,感情也成了女主角寻找最后港湾的激进船桨,也变成毁了一个社会栋梁型的所谓成功人士的武器。
另一个因素就是宗教,宗教可以全方位去解释人世间的各种际遇,给予人精神上的慰藉,也会因为受众的不同,而成为影响人生命轨迹的自己放置的绊脚石。
我们先来谈第一个大元素感情。
感情上,男女主角都是感情里面的可怜人。
朋友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会说他们是感情里的可怜人。
来,我先从女主角这个角色谈起,林嘉欣饰演的女主,如果是林嘉欣模样和年纪的女子,你会想,那么可爱的如天使般面庞的女生,看起来文静而又有涵养,为什么在一个看起来已经不年轻的年纪里,仍然独身,她有熟练的英语谈吐,平时穿着朴实,为什么没有变成幸运的灰姑娘,而仍然只是一个灰灰的姑娘。
这个疑问,我从电影的前半段找不到答案,变成了一个疑问,而在电影里后半部的法庭戏里,我得到了解答,女主有一些说出来不是很风光的感情史,大学读书期间跟一个教授禁忌的师生恋,在旧公司跟上司的纠缠不休,已经没有列举出来的感情,迷恋已婚成熟男子的“恋父情意结”,你可以看到,这个圣母们经常站在道德高点扫射的小三,哦,“怪不得没结婚”,我仿佛听到观众群里有人窃窃私语。
那你说,是感情里的可怜人么?
再来,我们从男主角谈起,事业风光,有钱多金,有知名度,能做事儿,还关心教友,风趣幽默,很多女教友仰慕,何来可怜。
来我们看看男主脸上的褶子,这个年纪,好友之间应该有妻有儿了。
但是却仍然孑然一身,真正的朋友却只有车房仔。
正如车房仔说的,dry了很多年,最可怜的是什么?
被法庭判罚有罪之后,政治事业已经衰到底。
戴着一个大色魔的帽子,还怎么做牧师,更别说成家了。
他甚至在法庭上,仍然对女主心有怜悯,他对她付出的关心,其实不是“秘密天使”宗教关心,其实是想认真爱而又被尘世间的虚荣和物质牵绊,最后导致身败名裂。
那你说,是感情里的可怜人么? 这两个可怜人,我都从光明与灰暗两个方便解读,我先说我最灰暗的解读,习惯性恋父型小三,经历过学业的一段禁忌恋情,经历了工作与上司之间的不清不楚,可能也是一段虐恋(还有其它未披露的,可能有其它几段),心玩累了,想找一个所谓老实人,最好是钻石王老五,利用以往的恋爱技巧,接近一个老实人,谈一场恋爱就结婚(这个女主角最后也做到了。
她利用了宗教接近目标,杜天明倒下了,又来了一个眼镜接盘哥),被杜天明揭穿后,让侮辱她尊严的杜天明,从社会的顶端重重地跌倒地上,用的是极端的法律控告。
从这个灰暗的角度,你会觉得,这个心计婊可怕。
那光明的解读呢,一个婴孩般心思的美女,不断寻找高于所有世俗约束的真正的爱情,爱高于一切,虔诚的女孩,始终盼望上帝给她神谕,带给她真命天子,正是由于她的纯真无垢,经过了“人面兽心看不起人”的杜牧师后找到眼镜哥。
这两个解读,你喜欢哪一个,从1到10分,1是婴孩般纯真,10是老练心机婊,你给女主几分?
我给6分。
可能有的观众会觉得我太灰暗了。
那我问一句,婴孩般纯真的女人会在第一次正式约会的第一次接吻,吻到一半的时候问对方”你爱我吗?
”?
对于一个正人君子来说,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一个要挟。
我为什么这么说?
废话,我不爱你的话,我吻你干嘛。
我是随随便便的男人吗,如果我是渣男,我一定说爱,然后开始各种上下其手,二垒三垒全垒打。
其实对一个不坏的男人来说,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来说。
回答你爱我吗?
其实是一个承诺。
醉酒的杜天明,被这一句“你爱我吗”要挟,刺激出世俗的一面,开始“婚姻红利的社会分析”,喝得烂醉的他开始了动物本能的胡言乱语,其实他“酒后吐真言”(电影里证明他后来真的是断片了)针对的女人,他说的那段难听的话,说的不是女主,而是困扰他多年的,他一直提防的心机女。
你说杜天明爱不爱女主,我说爱,办公室独处,绝大多数镜头,张学友是演出了那种男人的微妙,甚至是男人特有的占有欲关心,是有的。
可怜的是,那一句你爱我吗,仿佛一捅冰水,浇灭了那个感情冲昏头脑小男生,突然变成压力山大理性防备高傲男。
有人可能会说,一个吻而已,有必要搞到法庭上么?
从片里的真相上帝视角来说,我说,我完全理解,因为男主侮辱到了女生的人格,竟然说出妓女这样的单词。
导致女主也跟着崩溃了,她时候强暴的不是她的嘴,而是她的尊严。
看了一篇豆瓣里影评说,宗教能够慰藉世人,有时候也会阻碍世人。
我从这部片来看,对的。
我又开始灰暗了,女人为什么一定要坚定地告男主,那么偏激,我理解她。
因为从最灰暗来说,女主故意安排各种接近男主,想找个“老实钻石王老5”结婚的把戏被识破。
我另一个角度跟你说吧,就像小偷正在偷东西,被警察抓现行,然后游街的那种羞愧转而为愤怒,这样你懂了吧。
其实啊,我看到的是什么呢?
我看到的是明明是一段美好的感情,被世俗,被压力,被我们从受伤学会的心机说扼杀了。
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慕,互相在乎,两情相遇的故事,就这样被扼杀。
他们有三个大十字路口可以在一起,他们都错过了。
一个在于男生走错,两个在于女生走错。
男生,不应该喝太醉把对方当成了世俗的心机婊,还骂prostitute,这里我是男人都觉得男主错到要打五百大板皮开肉绽才行了。
女生呢?
1、好端端接吻就接吻,你谈什么你爱我么干嘛,我还想多跟相处一大段时间呢,大家年纪也不小了,等大家都认真,充分认识对方优缺点,我要说我爱你的,你拿ak47要我离开你,我都抱着你大腿不放开,死也要脑浆溅你一身。
2、所有的心机都比不过一颗真诚的心,我相信你是酒后说胡话,明天醒来,你就断片什么都忘记了,我们再来继续约会。
这两个十字路口是女主走错的。
呃,说了那么多女生不是,我再补充男生的错吧?
要不然女网友不放过我。
我说男主,喝酒女孩子自己没醉,你自己怼醉自己干嘛?
壮色胆么?
真小人就真小人啦,大丈夫就大丈夫啦,别站中间,其实真小人和大丈夫都可以找到老婆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希望世界多一些感情胜于理性的傻瓜,不要那么多心机,本来就是捐药到灾区的好事,你考虑太多职场人际干嘛?
永远要记住,只要我们做的事情能够帮到有需要的可怜人就够了。
本来一段美好的互相爱慕的爱情,却要考虑心机捆住对方,甚至把感情谈成生意,把对方看得灰暗干嘛?
万物本来就有光明与灰暗两面,你吃高级大餐之后还要拉屎呢,难道你只想自己拉的屎有多臭就不吃饭了么?
其实男主是好男人,他受罚的看似好色,其实他不好色,他的原罪的高傲自大。
而女主借所谓路灯神谕惩罚自大的男主,我不知道她的原罪是什么?
懒得去想,最后男主自己给自己受洗,站起来之后一脸轻松,这结局,是最好的大团圆结局了本来我以为他要淹死自己。
你做过的事情会永远跟着你,但所幸的是我们还有明天。
阿门。
所有的心机都抵不过一颗纯真的心。
这句是我自创的,与君共勉,没检查错别字,见谅,晚安。
1516年有段时间中毒般迷恋张学友,这部电影上映前就颇多关注,几年后终于找到观影途径。
非常反感影评里洋洋得意说林嘉欣精神有病的人。
感知不到只是你感受力弱而已,没什么值得自豪的。
也希望大家不要被他们影响。
最后一刻的揭秘,终于能理解来自女主的报复,非常合理,是我们卑微弱小的人,小心翼翼地侍奉,最后一刻却被强大信仰嘲讽背叛后的还击。
问题从不在于French kiss。
你清楚那几句羞辱有多诛心吗?
你从山顶绝尘而去,她趴在泥地里看你背影。
前面心疼男主,最后钦佩女生。
她真的告了他。
我喜欢欣赏神经纤细脆弱敏感的美人,我懂她的daddy issue,我了解感情漩涡中每个处于弱势地位的自尊者,如何一点点地挣扎,日夜不停地发问,他到底爱不爱我?
他是不是对每个人都这样?
她一直以为他是她游戏里的天使。
几年后才得知真相,“我对你好是…我真的喜欢你。
”可你也无可避免地羞辱了她。
电影非常好,两个人都不见当年男人四十的影子,还是很流畅的故事,多处伏笔安插的非常巧妙。
他们还是好搭配,换了一种身份,整个人大变,我还是会浸入这二人创造的奇妙磁场。
从相识到相处的渐进推动,男人女人间的欲拒还迎,互相的勇敢和犹疑,那些平淡下流淌的情愫。
非常稳健,于局中人又确是惊心动魄。
后半段看得好于心不忍。
看大家生生把这段美好砸碎。
很开心在疲软环节黄爹出场,可惜法庭设置有些薄弱。
张学友其实真不错,酒后那些话只是男人普遍劣根性,但对于这样一个敏感自尊女人,她怎么接受得了,正视得了这样“吐真言”的折辱?
男人也是确实天真痴傻,他也一样还未剔除身上的婴儿性,不然怎么会想在法庭里寻求公义。
好难过。
好可惜。
为什么女生要承受这些,鼓足勇气靠近后破碎的梦境,来自一心拥护对象的轻视,可能会永永远远地绊住她,在梦醒时分,紧张时刻,亦或一切谈笑风生的对话中骤然发作,提醒她这辈子再也无法摆脱得了。
为什么要毁掉牧师的名望,去这样折磨,损耗一个好人。
为什么要让他经历这些不堪。
矜贵的人为什么不能永远矜贵,骄傲的人怎样才能不跌落凡尘?
等这部电影比等待AClassicTour巡演时间还要久。
终于看完,没拿奖也想明白了,《踏雪寻梅》剧情性较强,而《暗色天堂》是内心戏重于情节的一部电影,涉及基督教,人性更深的阴暗,有些敏感,但不失为一部值得静心细品的佳作。
1.【争议焦点】Michelle与杜天明的争执焦点,在于那个晚上,Michelle对于FrenchKiss的自愿性(1),以及kiss之后到Michelle下车之前的对白(2)。
(1)杜天明印象中那是相爱男女发乎情的自愿一吻,跟随而来的官司令他彻底懵逼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信仰。
影片未交待杜天明败诉之后的生活,却可以从现在他白色套装掩饰不了的苍老神态看出那几年一定度日如年。
Michelle的说法是,杜天明灌醉自己令自己失去反抗能力后强吻自己,令自己身心饱受摧残。
(2)对于“你爱不爱我”的问话,杜天明认为自己回答的是“我喜欢你”;而Michelle的记忆却完全是另一个样,杜天明摆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姿态,说女孩是撒旦派来试探自己的红苹果,而Michelle也因此崩溃决心报复。
2.【贪求思慕只因痴: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接受的结局】说一说我个人对这两个争议的理解吧。
第一个争议,爱,或者不爱,不是说出来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语言具有欺骗性,真正的爱从举手投足都可以看出来。
杜天明爱不爱Michelle?
不爱,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他就不会见到Michelle说不出话,不会听发小的话试探Michelle要不要一起去钓鱼,不会担心发小在Michelle面前乱讲话,不会纵容Michelle见到他杜牧师与杜生的两面,不会刻意强调“谈公事”,不会在女方控告自己之时还为代理人对Michelle的质问担心。
“男人是需要女人的,女人也是需要男人的”,“你dry了那么久,就要爆掉了”,“一个巴掌拍不响”,杜天明有努力做一个理想化的杜牧师,但他不过是血肉之躯,七情六欲无法避免,一味的追求完美,一旦做错一步就会觉得满盘皆输。
Michelle爱不爱杜天明?
从她转教堂便可以看出些许好感,她的爱里有强烈的自尊、圣洁感。
这两人都很会给自己找借口,工作接触、教友交流,看上去再简单不过,而小心翼翼的谈话背后,暗地里又有多少火花的碰撞呢?
她不爱他就不会走之前邀请他共进晚餐,不爱就不会记住他每个朋友,不爱就不会在女同事吐槽他时愤然离去,不爱就不会违背自己原则饮酒,甚至问出“你爱不爱我”这样痴男怨女才会讲的情话了啊!
第二个争议,我比较赞同豆瓣这位朋友的说法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828589/杜天明走进水池没有就此倒下,反而走出来,至此电影戛然而止,因而我更加认为Michael在讲大话。
只是杜天明并非完全清白,如果他举止不越礼、不让人误会,怎会在落魄时还被女同事指证?
以前同事的谈话已经表明,他是一个各方面条件优的魅力男,这样的男人无疑是女性杀手,而他点火不灭火,他“要的是崇拜,并不是真正去爱”,那些女性由爱生恨亦不足为奇了,不禁又想到那句歌词念白——“贪求思慕只因痴”。
3.【与神对话】两个虔诚的基督徒,是怎样从无话不说再到碰面都尴尬的?
宗教究竟是什么?
从信仰中得到指引,或者只是想给自己的行为找个合理化的理由?
女教友婚外情,对自认为“受到神的指引”,杜牧师告诉她“神不会在离婚书上签字”,但她在他肩膀哭泣留下不雅痕迹,这界限又岂能处处清晰?
诱惑无处不在,行为未越界,那心理呢?
那个FrenchKiss之前,男女双方怕是内心已经不知暗流涌动多少次了吧?
爱与不爱的答案重要吗?
何故要逼自己违背本能做圣人?
Michelle口口声声说自己受到神的旨意来揭开杜天明真面目,但内心深处只是一个吃不得葡萄说葡萄酸的小女孩;而杜天明比Michelle更真实些,起码他敢承认自己爱过这个女人。
欣赏的一个水瓶男星,出生便受洗成为虔诚天主教徒,小时候梦想做神父,只因随年龄成长发觉自己需要异性做伴侣而神父不能结婚,便放弃这一理想。
这样不是很好?
何必勉强自己用一生幸福换世人眼中的完美?
承认本身的不完美好过自我蒙蔽双眼,长期的压抑克制导致一旦爆发便不可控制,毫无保留的相信不如在怀疑与摸索中前行。
4.【也谈男人四十】很难不提到张学友林嘉欣14年前的经典慢工细活电影《男人四十》,女对男同样是有些崇拜的感情,而男方一边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一边由着不甘和寂寞驱使自己靠近诱惑,只是胡彩兰年轻,又没Michelle那么固执,大把青春大把选择,所以两人的恋情无疾而终,而林耀国抱住泪流满面的妻子共游三峡。
《暗色天堂》中庭审环节,辩方律师故意提起Michelle“大学时与中年教师师生恋”“曾经被上司太太警告不要破坏别人家庭”感觉照应了《男人四十》和林嘉欣自己经历的彩弹,电影中一笔带过,应该也是演员自身的纪念与释怀了吧。
最后安利一首林夕作词的歌:《与神对话》我想我问我在和谁对话告诉你我看见的虚幻吧我思我在最后谁能答话请宽恕我对你的冲撞吧静静用六日创造万物制造明暗谁能信奉神也换来庇佑怜悯不过为何由凡人在宇宙万物里负重大责任 被判做主人某个角落贫民 离弃你教训还是从没传道人去附近传颂你全能人类太软弱无能看谁能在地狱里变成佛神呀你曾说个个也有罪而我但求活着没有戴面具讲我想讲不致生活于甚么恐惧依足给我的箭咀 奋斗再去入睡忘记世界靠谁去控制秩序谁去惹我们发笑再落泪谁引诱我犯罪 谁设计散或聚请你给我解答所有苦水
就剧情来讲有反转性,并且蛮有吸引力,但有些舞台剧化。
演员的演技都在线,尤其是被提名的张学友,把人物内心的纠结,迷茫都体现的很好。
看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都蛮欣赏男主,一边是个和善的牧师,一边又是一个口中说要拯救世界的商人。
十分有男人魅力,他身边也一直都有“拨头发”得女人。
而女主是个温柔,知性,执着的女子。
从前半部分感觉都是女主在制造机会跟男主接触。
而男主也慢慢对女主有了感觉。
终于到了高潮的部分,就是那个山上的法吻。
本来就是女主邀请男主吃饭,并且一直说对酒精过敏的她却喝了酒,在男主建议去山上看夜景后她也同意了,在男主吻她时她也回应了,并且在吻后还问男主“你爱不爱我”。
任谁看了这一段都会觉得女主爱着男主。
但是在这个吻之后女主竟然告男主性骚扰,看到这的时候完全被腹黑女给惊到了。
在法庭上因为男主牧师的身份,所以对于他的道德要求较高,所以他一直处于劣势。
而男主律师在辩护时说出了女主曾有师生恋,并且曾差点破坏别人家庭。
而男主缺因为自己的律师说话太伤害女主而选择自辨。
看到这时更加深了对女主的讨厌,反而觉得男主其实是爱她的,并且是善良的,所以当多年后女主说“我原谅你了”时,我的反应跟男主一样即“我做错了什么事,应该用原谅这个词”。
感觉女主是在没事找事。
终于女主说出当天完整的经过,才有了剧情的反转。
我才明白了女主的想法,就是自己的虚荣心被破坏,自己的真实想法被说出。
她却给自己一个借口就是揭露这个男人的真面目而告上法庭,其实她只是为她的不甘心讨个说法。
尤其当男主说“我是那个男孩的秘密天使时”,女主表情的差异、其实都是她确实喜欢男主的证据。
所以在最后她说她只能站在老公的对面,因为她是有罪恶的。
而男主也才惊觉喝醉酒后自己原来是那么的可怕,原来内心的自己是那么邪恶。
所以他明白了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不是错在没说“我爱你”,与女主无关,而是错在没有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罪恶。
所以他在最后跪下祈祷后,终于放下了心中的疑问,也直面自己的内心,终于释怀的笑了出来。
所以人应该学会直面自己丑陋的内心,否则害人害己,终是过不去这心中一关。
首先要说我没有任何信仰,而且也是第一次写影评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也看了影评了解了大概的故事情节和宗教的知识。
说一句题外话,张学友真的是我认知里的歌手中演技最好的😊
电影用一句话作为开头“真相一直存在,只是人们发明了谎言。
”看到这句话,我大概已经了解了整个电影应该会出现一个类似罗生门的事件。
电影中充斥着仪式感十足的宗教镜头。
对于我这种喜欢新鲜事物的而且对仪式感很倾心的人来说之前看起来并不觉得闷。
人物介绍:男主是一个社会地位高,知识渊博,谈吐得宜,举手投足间都充斥着成熟男人魅力的牧师,同时又是一个CEO(张学友 饰)女主是一个性格很直接,不懂得掩饰自己,甚至有一些傻傻的小职员,同时又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林嘉欣 饰)简单剧情介绍及一些想表达的:简单来讲就是一个男上司和女下属因为“酒后乱性”的一个法式湿吻而导致两个人的未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线。
在普通人看来,一个吻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但也许在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心里有着不一样的含义。
电影中很多的台词和镜头都很值得回味。
男主从公司老总和牧师之间的身份转换、公司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教友之间的对话、律师对杜牧师的忠告、法庭上律师对女主咄咄逼人的询问还有男主的好基友对男主的过去的种种描述。
女主和男主一袭白衣出现在人群中,而其他人几乎都穿着黑色的礼服,显得二人非常扎眼而且自视的清高。
男主刚开始不耐烦的逃避,到后来最终清楚了到底为什么因为一个吻自己一无所有。
女主五年后在看到男主时心中对男主的愧疚(也许是对自己的神的愧疚)等等…当女主以近乎神的口吻与男主说:“其实我喜不喜欢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早就原谅了你,我已经不怪你了。
”这一句话点燃了男主之前所有的逃避情绪,瞬间爆发。
“我需要你原谅我什么?
”男主近乎歇斯底里的讲。
之前的剧情像我们展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男性角色,成熟稳重,学识渊博,事业成功而且还是单身。
教会里的女教友多多少少都对这个近乎完美的杜牧师倾心。
影片一开始杜牧师在教会的布道中以红苹果为例表达了应该如何对待诱惑,当你越陷越深时就会深受其害。
而男主本人就偏偏掉进了这致命的诱惑中。
双重身份、作为神职人员过高德道德约束,都会压抑人类本身的欲望,很多时候越压抑,这份欲望便会越汹涌。
教会的女教友与女主之间的对话,映射了杜牧师与很多的女性都曾暧昧不清也都没有结果。
无风不起浪,更加说明了男主在自身条件极佳的状态下其实是很享受被需要,被女性包围的那种感觉。
其次男主真的很自大,在成功人士和被受欢迎的光环下他慢慢迷失了自己,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男主认为不过一个吻,你这么大反应说我非礼你,一个吻能有什么伤害?
还有一点自大体现在男主对于法庭上律师对女主过往的事情咄咄逼问而觉得侮辱了女主。
准备放弃让律师为自己辩护要自辩,最终败诉,一无所有。
男主自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法庭自然会给他公义,自己无需辩驳。
强者对弱者是的典型心态,直到这一刻男主都没有站在女主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还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意识中。
也许他认为他不需要别人,所谓的正义会青睐于我。
黄秋生饰演的这位律师的角色真的是逻辑清晰,可惜没能给杜牧师敲响警钟。
女主对成熟男人的其实更多的不是爱,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崇拜。
希望得到认可,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觉得自己很优秀。
所以当女主喝了酒之后神情恍惚时问出那句:“你爱不爱我?
”在女主的回忆里男主没有回答,却反过来说女主目的性极强,想要做他的杜太太,和鸡没有区别。
这让她内心最深处的那些隐藏的东西彻底崩塌,也许是说中了女主不愿意承认的东西所以到女主反过来咬了男主一口。
而男主的记忆里,当女主问男主你爱不爱我时他回答了女主说:“我钟意你啊!
”在男主心里我这么优秀我要什么有什么,我吃定你了。
看到最后其实我们依然对真相不得而知,我只看到这个吻不过是一个契机,男女主都不敢正视自己的欲望,让对方指责并说出自己的阴暗面时不想承认。
男主自以为自己是完美的存在,女主也自认为自己纯洁无瑕。
其实内心充满欲望。
又想掩盖,被对方挑明自己的欲望时,又想以神的名义来继续掩盖自己的欲望。
这部电影我们多多少少,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我们不敢正式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不敢面对自己的自认为不耻的欲望。
其实我们越掩盖的东西才是我们最真实的自己。
以上。
感谢你观看我的影评…欢迎指教,讨论。
这部电影目前的评分是6.2分,算是中规中矩的分数。
浏览下评论,大多是说剧情比较弱,尤其是在反转的时候,显得女主太圣母,太作。
剧情来说,我觉得还好,整体比较顺畅,没有国产片时不时让人短路的地方,这类太生活化的电影,场景又小,完全靠人物本身和细节来制造冲突和推动剧情,观影人的心情状态直接会影响到对电影的融入程度,评判结果也就大不一样,那些说剧情弱的也可能是打开方式不对,应该看《奇异博士》才对,所以建议你在淡定的时间和环境下,用淡定的心情打开本片。
让有些人觉得女主太过纯良以至于zuo的情节,应该是电影后半段,一个法式舌吻引发的大案。
因为从电影一开始,两人就是一副旧情人的套路,后来在回忆中电影也似乎在证明,男的事业有成,还是个有爱心温暖的神父,女的也是长得好看,不屑常规,像是个敢爱敢恨的主儿,本以为两人没能在一起是有什么苦衷,结果在电影快结尾时,大家才知道,原来只是因为一个酒后的舌吻,女方就把男方告到法庭,让其身败名裂,然后自己多痛苦,多久才恢复过来。
其实这也是电影中张学友多年来一直纳闷的问题,不就是一个吻吗?
而且是你情我愿。
后来歌神得出的结论是,之所以你那么恨我,是因为你问我爱不爱你的时候,我没说话,这是男人站在男人的角度找到的解释,你恨意爆发的G点不就是那句我也中意你吗?
当然,电影在最后再次反转,让女人因为一个吻也要像被强暴过一样的反抗,不仅仅是因为吻你,而是你说我像鸡,又贪图你的功名,故意勾引你,你这么不尊重我,我就要替天行道,揭发你的丑恶面目。
我自己并不觉得女主很矫情,电影里也一直在强调女主对信仰的虔诚,这也就能解释的通她为什么如此较真的原因。
所以在电影最后,张学友躺进水池,重新洗礼,获得了解脱,而林嘉欣却仍然痛苦并恐惧着末日审判。
这部电影在我这里,探讨的不是宗教丑闻,也不是道德标准,而是在同一个问题上,男女各自关注的点,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后果。
所以,男女关系中点位一定要找准,H并不是G,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细想林说谎是肯定的。
首先她爱的很明显,很期待,很失控。
其次她性格完全是分裂的,这样的她臆想而报复。
第三,酒精过敏的反应两次都没有出现。
只是她自欺欺人骗自己。
第四,末日审判,她丈夫说,希望他们在一起。
也就是升入天堂。
而林则说,希望看的见。
暗示她无法与牧师在一起,只能相对。
第五,杜是接受自己没有拒绝诱惑的罪恶,其实他是相信林说的版本的,所以非常惊愕。
这点不重要,因为,他一开始就错了。
饮酒,独处,明知对方喜欢自己而不明确态度。
第六,悬疑剧情。
呵呵,在新加坡航空飞机上看的。
張學友再遇見林嘉欣,演繹了另一個版本的林耀國和胡彩藍,通過敘事詭計去講述一個道貌岸然的虛偽故事,可是當真相揭開時,即便用了許多舞臺劇的表現手法,也始終給人一種巨石推到半山腰便滾落的感覺,差一口氣便讓人憋死。不過,最可惜的始終還是宗教在這個故事中的位置,明明可以更重要更結構,卻只如同一個符號存在於電影中。
林耀国和胡彩兰的又一次合作,让人想重看《男人四十》了。张学友演得好,商人牧师间的切换几无违和,倒是林嘉欣在角色性格大变后显得有些吃力,但她的眉目神色中还存有几分少女的风采,不能要求得更多了。(袁剑伟的风格挺沉稳的,不知道是不是拍MV出身的缘故,构图远超同期新导演的平均水平。)
没意思,这就是传说中的空谈,无病呻吟
张学友。
看张学友这张脸,就觉得他的戏路很广,可正派、反派,可搞笑、严肃…凡人皆有情,牧师也是凡人~
不错,虽然没有什么大罪,最后的真相让人觉得他不值得可怜,伪君子。但不至于这么狠吧。
一个酒后法吻的悲剧。。。两种截然不同的酒后回忆。。。真相是什么,只有上帝在终审时才知道。。。酒、爱情、宗教,三者加起来真是太危险了
无话可说。。。
比较适合拍舞台剧的剧本,剧本没有问题,放在大银幕就显得不痛不痒了。
14年後的張學友和林嘉欣。有點流於表面了。
给我一个吻,可以不可以?吻在我的脸上,留个爱标记;给我一个吻,可以不可以?吻在我的心上,让我想念你。
人性
表错情会错意
张学友演的真好。
不懂宗教,看不懂结局。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祸从口出
如果唔系黄子华一早推荐我可能看半小时就看不下去了,本人对这种宗教色彩的探讨电影无兴趣而且看完觉得完成得非常一般,难得又可以见到学友嘉欣飙戏。
看了昨天在海运戏院的英皇群星优先场(确实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香港明星)。剧本源自香港真实事件,改编自表演课备选话剧剧目之一《法吻》。至于片子好不好,我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2016-03-09
忧伤啊……什么鬼思想……
杜生,法庭不会给你公义(律师才能)。 女人就是被戳穿了,恼羞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