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的第一部电视剧《上阳赋》在经历多次改名后终于播出了,开播当天,我就一口气看了六集,到昨天为止的十集更新我都追平了,追这部剧的爽点,在于可以边看边欢乐吐槽。
△有网友编了个顺口溜:大秦赋,上阳赋,一赋更比一赋负。
少年张,少女章,一章更比一张装。
你十三,我十五,统一演成三十五。
妹演娘,弟当哥,导演混搭我奈何?
比如,这可能是我看过的出场人物平均年龄最大的一部古偶,目前的出场人均年龄35+,就连女主身边的丫鬟刘芸,都38岁了。
要知道原著《帝王业》里的女主,出场年龄15,死的时候才30出头,根本没活到章子怡出演她时的年龄,完美体现了年轻女孩对年长同性的苛刻——三十岁的女人,活着还不如死了。
在言情小说的世界里,28岁就可以被称为老男人了。
所以,当一堆超龄的老戏骨扎堆的时候,我最大的乐趣成了找出「XX也来了」,然而完全无法被他们代入剧情。
赵雅芝无论是动作还是念白,都是白娘子的范儿,多少层的柔光和滤镜,还是不能掩盖动态的超龄感,她只是一个15岁少女的妈妈啊;
惠英红气场太过于强大,以至于我一直以为她会暗中搞大事,结果她偏偏演的还是原著里那个与世无争、柔弱善良的小白兔贵妃;
杨祐宁又黑又壮,不止超龄,看起来还特别能打的样子,起码也是有把子力气的骆驼祥子,可他的人设是温润如玉的浊世佳公子,每当看他穿着仙气飘飘的淡色长衫出演手无缚鸡之力的贵族公子,我就忍不住面目扭曲。
△此处的浪迹天涯与《大秦赋》里嬴政要与吕不韦浪迹天涯的梗梦幻联动了比起部分呆若木鸡的流量生花,《上阳赋》里的老戏骨们起码交出了一份合格的作业,但也仅此而已了,我在他们的表演里看不到章子怡成天在《我就是演员》里强调的「信念感」。
他们并不相信自己出演的那个角色,无论是年龄还是阅历,他们都和角色相差太远了,这是再高超的演技也无法弥补的问题。
所以,他们只是靠着多年的表演经验,或者说惯性去诠释人物,以至于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观众在他们脸上看到的是其他角色的影子,或者干脆就是演员自己,就是看不到剧中的人物。
能够达到「千人千面」的演员真的太少了,大部分演员都会受到年龄、外形的影响,能演好一个类型的角色就已经很不错了。
目前备受好评的于和伟和蒋铠,就是因为他们年龄、外型和戏路都与剧中人相符,在中年男人的年纪老老实实地出演了一个中年男子,所以看起来就格外舒服。
饰演皇后的史可,演技没得说,但是外形和气质与出身世家的王氏女,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想想当年的仙剑一和仙剑三等古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主演们演技特别好吗?
完全不是,只不过是那群妙龄少男少女们,在最适合的年纪遇到了最符合他们气质的角色,不用去演,他们就传递出了那种人戏合一的信念感,就像胡歌说的:「看到刘亦菲站在那里,我就相信那是赵灵儿,自然而然地就入戏了」。
这就是古偶的残酷之处,在带领观众入戏的重要性排行里,年龄和颜值,远远超出了演技。
既然是让女人们带入自己做梦的玛丽苏,既然是霸道皇子们统统爱上我,被这三个歪瓜裂枣似的超龄皇子爱上会很享受吗?
会左右为难吗?
完全不会啊!
我只想说让老娘独美吧谢谢!
凭良心说,《上阳赋》不难看,制作水准超过了一般的古偶剧水平,但它本质还是一部充满了俗套的玛丽苏大女主古偶剧,不可能像《还珠格格》、《甄嬛传》那样成为国民爆款,让章子怡可以躺在上面吃上多年老本。
《上阳赋》能对标的,无非也就是《燕云台》、《大明风华》、《锦绣未央》这一类一看就不咋地的对手,如果光靠精美的服化道和戏骨扎堆就可以吹良心剧作的话,那《上阳赋》还未必能与《如懿传》一战,起码《如懿传》里出彩的配角不少,且年龄感不违和。
况且周迅饰演的少女如懿出场戏份并没有多达八集,众所周知,路人们判断一部剧能不能追的话,可能只会看开头一两集,动辄就说「从第八集开始就好看了」、「跳过少年戏份就挺好了」之类的话只能说明这部剧的编剧和结构均存在很大的问题,基本上跟好剧就不沾边了。
再来说说目前承受火力最猛的章子怡扮嫩演15岁少女的问题,观剧的时候是觉得有点好笑,就是没想到多个重量级影后大奖在手的章子怡,在表现少女感的时候,还是只能跟爽子和AB学瞪眼、噘嘴、吐舌三件套,就,蛮遗憾的……
也不是每个少女年少的时候都需要扮可爱吧,章子怡的长相这么演就很没有说服力,她应该是那种从小就很酷很倔的女孩子,这种人设完全可以啊!
幸好第八集大婚之后,不用再扮傻白甜的章娘娘就找回了场子,顺带妆造和摄影也跟上了,让人梦回玉娇龙和宫二的时代。
后期观众的评价,应该会好转一些,但这更暴露出了剧组的问题,既然知道章子怡擅长的和不擅长的表演方向,就应该大幅压缩少女时代的戏份,尽快过渡到婚后的部分,就能避免目前大面积的差评的情况发生。
更何况,原著里女主的少女时代,本就只有寥寥三章,而拍摄的时候,居然让编剧整整扩充到了八集。
目前被诟病最多的俗套,比如女主从墙上摔下来两次,分别被白月光和男主恰到好处地接到并对视的戏份、女主在上元节偷溜出去买面具偶遇男主的戏份、皇后用迷情香设计女主想要让她与太子生米煮成熟饭的戏份……等等,都是原著中不存在的,这些偶像剧的套路和低智的权谋剧情,观众们也就看过个一百遍吧,完全不知道强加的意义在哪里。
可能就是为了给观众和B站UP主们吐槽提供素材吧。
让我最不能理解的,是编剧已经改了这么多了,就不能顺便给女主改改人设吗?
原著《帝王业》采用的是女主王儇的第一人称来叙事,其实,真的蛮羞耻的,因为女主需要成天吹嘘自己有多么「倾国倾城」,毕竟是玛丽苏大女主,原著里有头有脸的男人基本都爱她,就连男主的副将,也看她一眼就痴了,所以女主倘若不「倾国倾城」的话,似乎就很难说得过去。
△自己都要吹嘘一番的「倾国倾城」问题是,章子怡的长相,无论是年轻时还是现在,都和「倾国倾城」这四个字不沾边吧?
△胶原蛋白满满的时候,也顶多是单纯质朴的美。
我承认,章子怡是非常有魅力的女人,但从大众审美角度上来看,她并不是那种第一眼的大美女,甚至在我25岁之前,我都不承认她是个美女。
年少的我,觉得只有关之琳李嘉欣那种才算得上大美人,要论颜值,章子怡在我心里远远比不上赵薇,因为那时的我,评论美丑,基本上只看五官的硬件。
而章子怡的五官,可以说充满了硬伤,而且她是非常紧实的皮包骨,颧骨又突出又锋利,整体的面部线条如同刀削斧劈一般。
在我看来,她长得太硬太刻薄了,而且她的眼神里充满了狠劲和欲望,这些都让我觉得她不够美,更别说是倾国倾城了。
她的美是独特的、带有浓郁的个人色彩的,甚至是需要角色加成的,她的美在一些不适合她的角色,或是日常里,就完全没有那么耀眼。
如果少了带着一丝力争上游的倔强,她就会泯然如众人矣,这是她强大的个人标签,也是被大家诟病「演什么都是演章子怡」的原因。
所以,她如果不想从神坛上走下来,就不要轻易挑战那些不能展现她个人特质的角色,当然,更不要给角色贴那些与她本人相去甚远的标签,比如「倾国倾城」,破廉耻的是,在前十集里,各路路人每一次都要对着她发出这样的感慨……
然而……镜头一转,绝色美人是酱婶儿的……
这,简直是欺诈吧!
我们小时候看到的绝色美人镜头一打过去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同样是身披华服上殿的画面,章子怡最大的问题,不是她不够少女感,而是她不够倾国倾城,可以让所有男性用迷恋的眼光去注视她,这真的很没有说服力。
而傅艺伟的妲己上殿,才有这种说服力。
更何况,就连原著里的王儇都醒悟过,人们对她的追捧,其实与她的美丑无关,无非因为她是权势滔天的王氏女、是极受宠爱的上阳郡主而已:人群沸腾,潮水般远远向我涌来,为了看一眼车中突然掀起车帘的上阳郡主,甘愿被侍卫的长鞭抽打。
隔着两旁仪仗森严,即使挤到近前,也未必看得清我的脸。
他们却仍争先恐后,挤到近处的男子,奋力推开前面的人,踮足翘首,如痴如狂。
一个从未见过我一根手指头的男子,为了谁痴狂如此,就为了“上阳郡主”这名头,为了王家女儿的姓氏么?
他们看不见,世人眼里只看到鸾车辉煌的纹章彩饰,只看到我高高在上的影子。
我是谁,是美是丑,是哭是笑,并没有人在意。
如果我不姓王,如果没有生在如此门庭,此刻便不会坐在高高的鸾车里,受人争睹……这样的清醒与自知,才是王儇这个人物的魅力,而不是一句肤浅的「倾国倾城」。
既然是章子怡选中的这个IP,她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她应该更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王儇后期黑化的夺权、篡权之路,夫妻齐心搞事业,再加上先婚后爱的剧情,其实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少见的,也比较适合她的演技发挥。
但是目前冗长的少女时代,和非要硬加的绝色美人人设,真的没必要。
章子怡版的王儇,完全可以是一个靠智慧、手段和野心征服男主的奇女子,我相信她能演出来,这不比每集都让路人尬吹她有多美强多了?
说到底,现在的造型太不用心了,发型和妆容完全没有体现少女感,加之章子怡太瘦了,完全没有少女所拥有的胶原蛋白感,导致观众很难入戏,以为是皇帝舅舅的妃子呢在这搂搂抱抱。
上了十八级滤镜也是不符合角色!
看看25年前刘姐演出来的少女感,真是绝了!
(妆发造型真的很给力,完全遮住老态,演员也没有一直追求瘦,丰腴的很古典,而且完全没有所谓的滤镜,完全是靠打光)。
剧里其他人的年龄感也很强,这真的是打光没打好。
《上阳赋》8集看完了,这是我近期最能看进去的古装剧了,完全没开倍速。
可能这一年多来因为工作缘故看剧看综艺,不得不倍速处理,导致我也被这种习惯影响,不开倍速就证明可看性很强了。
这就是一部很正常、质量很在线的大女主古偶,制作是现阶段国剧的高规格,叙事上规规整整的,有套路但它的文本是这个套路的鼻祖,架构和逻辑、人物关系都很清晰,是非常适合大众的产品。
要知道我这一年多看了多少叙事上乱七八糟的剧,连个简单的事都绕来绕去讲不明白(多半是因为一轮一轮乱改剧本造成的),看得我只想骂街。
而且大家都关注过那些被各方角力(资本、平台、明星)把原本很不错的IP拍得很糟糕的先例。
这部目前看,剧本认真按原著系统做了,没有改得面目全非,制作也没掉链子。
这剧被指摘,说白了完全因为“下凡”在某些人眼里是原罪,因为她破了自己的圈层到了你的“地盘”你就用你的固有思维、恒定审美看待她,在这儿等着呢,什么“不能演少女”这些指责,从她要拍这部戏开始就是能料想到的,真的发生了,一点也不刺激,不新鲜。
她一直就是这么勇敢,人生几度hard模式了,拍个剧又算什么呢?
认真来说,这剧没法拆出少女演员的戏份,因为女主在原著里就是早逝的,并没有很长的跨度,十几岁到二十多岁就完结了,她本身挑战的就是这样一个短时间内在跨度丰富的人物,她愿意接受这个年龄段付出她的表演去贴近,是她自己的选择,对这类批评也肯定有心理准备。
在我看来,她第一阶段的表演是没问题的,别人因为对她有过去的固定认知而感到违和,也都正常,无需反驳。
以前老有些不怀好意的人跑来说,你喜欢的电影咖都下凡了,他们认为这能让我多么受刺激[笑cry]我心想有毛病吗?
看爱豆的心情都是一样的,看剧不比看电影占有她的时间长么?
内心爽歪歪不知道有多high呢~唯一遗憾的是没有选到最初最优的男演员搭配吧,但还是那句话,好事不能我一人占了,是吧。
让我比较开心的是,子怡没有之前一些人担心过的,比如有些人在电影里很好但到剧里就不太行(其实更多的是那些常年拍剧养成坏习惯后拍电影就不行的人)的这类问题,因为她的技术和感受力是过硬的,和对手演员也能融合,就没有什么影响。
看到第八集结尾,野男人小红终于又出场了,迫不及待想看下面的。
“你这一生有很多不情愿的事情要做,每个人必须接受自己的命运。
” 我是《帝王业》的原著粉,这是一个残忍没有丝毫伪装的悲剧,讲述了女主王儇从天之娇女因赐婚之变,命运大改,卷入权谋斗争的成长历程。
“那个曾经完美无暇的琉璃世界,自大婚之日,已失去全部光彩;而今终于从九天跌落到尘土,化为一地瓦砾。
从此后,即便宫阙依旧,华彩不改,我记忆里的飞红滴翠,曲觞流水,华赋清谈也再不复当时光景。
一切,都已经不同。
”原文是寐语者的处女作,写的大气磅礴人物众多,但是第一人称叙述让人看起来总觉得过于娇柔造作。
令人开心的是,原文略显尴尬的叙述,没想到放到电视剧里变成人物独白,竟然那么流畅和舒适。
再加上对仗结构的唯美台词,考究的实景拍摄和镜头表达,让人非常能够沉浸入剧情的快节奏发展。
前几集我最喜欢的一幕是第六集,王儇面对皇后姑姑劝说“你不能永远被庇护在家族地羽翼之下,你这一生有很多不情愿的事情要做,每个人必须接受自己的命运。
”并以三皇子的命做要挟她嫁给豫章王,她轻叹一口气,冷静地说:“我答应你。
”这一刻仿佛看到一个幼稚的女孩瞬间长大,分明是她,又分明不再是她。
王儇擦干泪,伴随着慢镜头吱吱呀呀打开的宫门、背景音里拖长音调的宫人宣旨声音,她面目冷酷,昂头决绝的离去背影,此时镜头给寂静无人宫闱里的冷雨,那滴落屋檐浠沥沥的雨声,仿若滴入此时观众的心里。
前面极力铺垫的那个像是被华盖稳稳拢住的花朵,集所有光华宠爱于一身的上阳郡主,终于不得不面对这惨烈的命运现实,主动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平静的宫墙外,是王儇沉默的身影走下台阶,画外音里说:“这才是我真正的及笄之礼,我少女时的梦境被打破。
曾经那个不懂世事的阿妩在这一刻死去了。
”这愈发令人难过起来,大多的痛苦是无声的,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不是肝肠寸断的泣血,而是在过去后的某个刹那时想起,过往的温馨与现今的冷寂交织,两相对比,才知往者不可谏。
台词、画面、所有演员的演技再这一刻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
初读《帝王业》的时候还很年轻,喜欢金戈铁马踏梦而来的英雄,如今年长一点,竟然被剧情里狡诈奸佞诡计多端的丞相老狐狸折服。
他既心疼阿妩,在她效仿“负荆请罪”的时候不忍心真的下手去打,又老辣、慧眼独到,挑选萧綦作为女婿,同时拉拢兵权,搅动天下局势。
第五集里,皇帝中毒昏迷,丞相审问太医的一场戏里,太医先试探性地说出实情:“酒里无毒,乌头毒发是玉玺上的药引,若与……”。
丞相立刻低吟一声站起来打断:“酒中无毒?
将那杯酒呈上我喝了,若我身亡,彭太医你一家三十九口为我陪葬。
若无恙,重赏。
”一段话,抑扬顿挫,说的太医面色大变,立刻下跪满头大汗抓耳挠腮现场编瞎话,“这个,这个,谢贵妃那个酒阿,它里边确实又一种无色无味……无色无味……一种奇毒……正是陛下所中之毒啊……”全程老狐狸一副,话都是你说的,和我无关的表情。
有种领导指着某箱海鲜礼盒说甚好,你就应该开窍买下来送给领导的“会听话”之感。
彭太医的对戏也相当精彩,那种大难临头指鹿为马的“急智”形象表演的令人捧腹。
然后老狐狸还在皇后问:是你?
的时候,面露无辜:“怎么会是我?
明明是太子将玉玺呈给皇帝的。
”然后直接给皇后两条路,一条是曝露真相,太子、皇后、王氏全族都难逃一死;另一条毒是谢贵妃所下,皇帝病危,太子监国,他为摄政王,与此相关的谢家,锒铛入狱,满门抄斩,之后拿下虎符,把豫章王招至麾下,不久之后皇帝百年,太子继位登基。
“皇后,你来选。
”全程咄咄逼人,仿若一条无辜的狐狸,明明白白告诉你结果,该怎么选,我从来不强求,错事都是你做的,我就蹭蹭,不进去(划掉)。
老谋深算的眼神和他的每次转身都全是算计,连他颌下的胡须仿佛都在他的俯仰之间多了很多戏。
丞相一条毒计,设计了谢氏满门,同时把皇后太子牢牢绑在王家的船上,更别提收获兵权,为王家以后铺路。
简直让人惊叹。
第六集丞相和长公主理论,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豫章王的片段,更是立论、驳论都精彩满满。
他先开篇点名主旨:阿妩的联姻不仅仅是你我嫁女,是王氏、乃至士族与权将的联姻。
然后陈述事实:当今的士族、朝廷早就沉疴已久,兵权外落。
并且提出反驳:“你以为王氏显赫至今,仅仅是阿妩一个人的付出吗。
”,举例他的两个妹妹,一个嫁给并不爱她的皇帝,另一个嫁给手握兵权却垂垂老矣的庆阳王。
而豫章王却也并不是长公主口中的寒门,而是守卫家国的勇士,别说是嫁郡主,就是嫁公主也是配得上的。
此时,哥哥冲进门说不需要妹妹牺牲自己要从军,丞相也并没有像原文里沉默,而是向儿子残忍揭露真相,“好啊?
有志气!
有志气!
你只要给我生出一个嫡孙,让我们王氏留有后,随你去守将戍边随你去领兵征伐,我都应允,是死是活凭你造化。
”然后镜头给哥哥低头沉默的脸,仿若我只是说说你怎么还当真了。
下一句更加打脸:“你现在知道担当了?
晚了,你若早有此志,我用得着让你的妹妹去跟权将联姻吗。
”这招棋太狠了,就好像拆散一对不切实际非要在一起的小情侣的永远不是激烈的反对,而是你想在一起?
行啊!
先把这柴米油盐和日常花销解决了,等到情爱日渐被日常琐事磨灭,他们自己就会先受不了。
到时候真受不了了,那绝对不是别人的锅,就是你俩相爱不够坚定!
丞相整个人变得比原文更加老练和目光长远,他是父亲疼爱自己的儿女,却也是一国丞相和一家之主,他要在虎视眈眈的朝堂上抓牢皇权又稳定家族的地位,还要长远考虑整个家族和大势的未来发展。
他并没有不爱自己的女儿,反而是真心替她考虑,亲手挑一个放眼全京城都是最好的铮铮男子,他同时还一力挑了妻子、儿子两个对方辩手,从立论到结论,无一不精彩。
他的妻子儿女不理解他,对手更觉得他老奸巨猾,他独自走在皇权与士族大业的钢丝上,行错一步遍满盘皆输,他只能每日对着列祖列宗牌位郑重道“王蔺不敢忘!
”,简直是一个令人又赞又怕还有一丝丝心疼的对手。
丞相王蔺这个人物比原文里丰满立体很多,同时在老戏骨于和伟的演绎下变得更加老道和运筹帷幄,把原文里作为父亲、家主、丞相多重身份、复杂的行为对话都表现得更清楚,表白于爸爸,有没有后援会,想去做个粉头。
说到对原文的改编,我觉得改编的非常棒。
它大修了王儇萧綦成婚的契机。
原文里因为年龄关系,太子早早就娶了谢婉茹,并没有像剧中那么无所不用其极地一定要娶到王儇不可,三皇子子澹也早就因为谢贵妃辞世而去守皇陵。
萧綦进京领赏,他一出场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定型的人物,他早就是豫章王,手握百万重兵,威名远震朔漠,世人口中恍若神魔。
他开口向皇帝求娶王家女,让皇帝无法拒绝。
剧情虽然很紧凑,却只在同一个时间点爆发一件事,有递进感却仍旧单薄。
《上阳赋》里却把更多的人物冲突放到一起。
彼时子澹还未去皇陵,太子也并没有成婚,萧綦甚至还没有被封豫章王。
王儇的婚事里参杂进兵权、太子和谢家,并且一波三折,先是王儇为了嫁给子澹借下棋向皇帝半真半假讨得“婚嫁自由”的赏赐,再传言谢婉茹要嫁给萧綦,后太子企图用催情香和王儇先生米煮成熟饭却错把谢婉茹当成王儇,再到皇帝对太子失望生了废太子的心思,让丞相狠心借太子献玉玺之手给皇帝下毒,把皇后、太子全绑到了王家的船上,最后才由皇后一道懿旨,宣布王儇和萧綦成婚。
萧綦在这其中更多的是扮演一个我就看着你们斗,我并不想参与的姿态,而丞相、皇帝、谢家、二皇子则是尽情演绎了一场波云诡谲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场,你永远不知道风口浪尖当下的汹涌是谁在推波助澜,只能在尘埃落定之后通过谁获利了多少,隐约有点猜测。
整个剧情为了达到王儇嫁给萧綦的高潮,中间牵扯出众多人物登场,每个人在其中又不是静止一成不变的。
谢婉茹嫁给太子时,起初哭的撕心裂肺,后来却也能平静地说,能够做这世间最尊贵的女人不是每个世家嫡女的梦想吗;二皇子表面上唯唯诺诺,是太子的跟班,背地里摇身一变却是很多事情的幕后黑手;丞相在把玉玺交给太子的晚上,一个人站在悠亮的宫灯下,等待一个颠覆朝堂的消息,背影深沉又老辣,目光仿佛穿过了宫墙、穿过了时间的迷雾、落在某个遥远的地方;更不必提女主王儇,满面肃容推开家门面对为了她婚事的争吵的父亲母亲哥哥,拜伏在地说,“女儿仰慕豫章王已久,嫁给英雄男儿是女儿的心愿,请爹娘成全。
”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命运漩涡里挣扎成长,身不由己,刻画的真实又残忍。
其实对于原文,我一直有一个绕不过的点,皇帝身体健在,他也没被威逼利诱,竟然同意豫章王和王儇的联姻,他明明忌惮王家势大,明知兵权外落,却又亲手把兵权交到了王家手里,这不就是让整个朝廷都在王家掌控里了么。
连后文丞相都知道,公主配豫章王都可以,凭什么皇帝不挑一个公主嫁给豫章王呢?
还好这些在电视剧里巧妙绕过,皇帝因为丞相下毒而病倒,再也不能左右王儇和萧綦的联姻,谢家也因此没落,于是王儇才有机会顺理成章嫁给萧綦。
让人拍案叫绝。
电视剧还有一点很棒,它补全了很多原文里没有提及的剧情,仿佛给原作填坑。
剧里直接挑明了萧綦入京接受封赏时,丞相就私下约见萧綦商讨结盟,而且还约见了两次,所谓“三顾茅庐”才让萧綦同意娶王儇。
原文里受限于女主第一人称叙述,很多故事只能讲一面,它是在过后女主被萧綦救下以后才从萧綦口中得知,“我曾奉懿旨,密见皇后与左相。
”短短一句话,电视剧里补全了一整集。
还有营救王儇的时候,萧綦冷静与幕僚一条条分析绑匪劫持王儇的目的,有可能是丞相也有可能是他,但是女子已出嫁那目的必然是他,又提及京城必早已知道王妃被劫持,却还要求七日后阅兵,其中必然有诈。
把原文里莫名其妙萧綦就救下王儇的过程全剖开了解释给观众,令人恍然大悟。
说到萧綦,提到周一围,其实我是觉得他对角色的处理与原文是有出入的。
原文里,王儇描述萧綦:“在这个人身上,我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绵软,一切都是强悍、锋锐而内敛的。
”入京受赏时,他的出现连正午耀眼的阳光陡然暗了下去,空气中仿佛骤然有了一种寒意。
“那个传闻中,仿佛是从修罗血池走来的人,如今就屹立在众人面前,登临高台,俯视众生,凛然如天神。
胸口一窒,这才惊觉,我竟忘记了呼吸,手心渗出细汗。
”但是剧情里的他糅杂了更多“智”的部分在角色里。
一出场的特写是他的幕僚在读皇帝诏书,别人都穿盔甲,只有他一身布衣,卸去满身戾气,说话慢条斯理,眼神含蓄内敛。
第一面的萧綦,我是不喜欢周一围的诠释的。
他应该是那个骑着金戈铁马浑身血气,周身仿佛闪烁着金属寒光的人。
可是看到后面,很多剧情里也提到,他非常清楚京城派系复杂的权力斗争,对于王儇的婚事一推再推,甚至在大婚当日主动离去只为让别人觉得萧綦并未因为联姻和王家结盟,还有后来补全原文里的为救王妃的各种谋略,让我恍然觉得,萧綦好似就该是周一围这样的。
他运筹帷幄,他锋锐却并不冒进,或许是一员武将,但却更是一个料敌如有神的兵家。
剧本的设计比原文更加宏大,矛盾冲突错综复杂,我更加期待后面剧情里的王儇成长,虽然世事残忍,但露珠虽柔美,却经不起日光灼晒,太美好的事物总是不易停留,正是不完美才是真实,残缺才动人。
正如那句“从这一刻起,年少岁月一去不返。
”搓手等虐。
如果有零分就好了,我求求了能不能下架或者停播!
不要在辣我的眼睛了!
我妈天天晚上带着我看这部剧,看的我都要yue了。
第一:演员和角色完全不符,可以说是背道驰行,真的一点都不符合,不适合的角色你为什么要去演?
用一位up主的话,我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丑我不上荧幕,你丑你能不能爬下来!?
”第二:剧情迷惑,所谓权谋剧……我还不如去看甄嬛传,如懿传,这些剧要颜值有颜值,要演技有演技,而且角色较贴合,人物智商在线,没有给我像这部剧一样全员降智的感觉,而且里面的角色演员明明都已经是老、吃藕……为什么还非要说什么女主是倾国倾城的大美人这种人设……而且一开始的时候,那根本就不像女主的及笄礼,而是像女皇登基,还有女主抱着她舅舅撒娇哪里,真的像皇上和她的爱妃……还有女主各种装嫩……还有那个风筝把人精准抓走的情节……让更加的确定,打一分对得起这个剧……甚至如果有零分,我也可以打第三:演技,我真的很想说,章子怡是不是演技退步了?
双目无神,像个盲人,她的演技在艺伎回忆录之后就开始停滞不前,剧里还要撒娇装嫩,说话的时候故意压着嗓子……第四,不要在吹什么服化道画面运镜了,你演员剧本都没有选好,你凭什么说服化道画面和运镜好?
是不是除了画面运镜道服化就没的说了?
我真的求求了,求求那些导演,不要再拍这种烂剧来强奸我的眼睛了!
里面的演员们,我虽然对你们没有过多的了解,但是我求求你们了回自己的电影圈什么圈好好待着拍电影吧,不要来搞电视剧了,国产电视剧已经够……能看的只有那么一部分,我都怀疑你们是来为国产烂剧添砖加瓦的。。。
不是章子怡的话,《上阳赋》 (《帝王业》)搞不来这样的配置——摄影是凭《一代宗师》提名奥斯卡的世界级摄影大师菲利浦勒索
造型是凭《卧虎藏龙》拿过奥斯卡的香港美术大师叶锦添 以及凭《一代宗师》提名奥斯卡的香港美术大师張叔平
配乐是《花样年华》《十面埋伏》的日本配乐大师梅林茂
美术总监是《英雄》《十面埋伏》的中国美术大师韩忠
总导演是帮章子怡拿下金鸡影后的《茉莉花开》导演侯咏
完全《一代宗师》《卧虎藏龙》《十面埋伏》的奥斯卡班底
年轻小姑娘和新人哪有这本事?
好钢用在刀刃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对观众来说是算造福了。
钱都用在刃儿上,最起码在如今快餐影视的环境中,看看真的用心制作、品质精良,可谓大饱眼福。
有些剧号称投资好几个亿,成品一出来,一股廉价气息,搞的跟洗钱一样。
2021年更新:看了前八集。
即使在于正剧里都活不过三集的过家家计谋就不说了,这设定是怎么回事一方面设定士庶有别,贵族全面压制寒门,女主朋友因为要被许配给一个寒门将军(男主)就生不如死,可见阶级差距之大一方面又拍男主作为寒门将军,一路高升,威风八面,皇帝亲自出城迎接(?
),迎娶高门郡主跟玩似地,身边也有足够形成集团势力的寒门属下在古代形成这种阶级差距,根本原因在于寒门没有上升渠道,而世族垄断国家选拔制度。
九品中正制了解吧。
世族阶级又是怎么打破的呢。
科举。
科举开通了寒门弟子考试上位的通道。
结果你电视剧拍的啥?
用男主经历告诉我们寒门上位畅通无阻(军功),年纪轻轻打几场胜仗,朝廷便愿意封赏王爵,地位尊崇,世族也要嫁女巴结。
那你还拍个锤子的士庶有别?
你这军功封侯封王的操作,类比一下隔壁老秦,你见过秦国搞什老子的贵族阶级碾压寒门阶级的戏码吗?
逗我?
纯粹是又想要阶级斗争增加深度,又想加玛丽苏给男主霸总王爷人设,整出个自己都说不通的崎岖世界观。
2017年原评听说章子怡会演,特意看了眼小说。
看到几个主角的名字,瞬间就心凉了典型的小四取名法,专拣那些没人认识的生僻字来做名字,可能会觉得这样比较装逼?
不认识这些字的会觉得矫情,认识的又觉得奇葩,因为这几个名字完全不考虑字义,只要看着很复杂很难懂就往上怼的感觉。
比如一个男主叫萧綦,“綦”是姓啊亲。
还有女主叫王儇,特地去查了这个字,释义为“轻薄;小聪明”;儇子:轻薄刁巧的男子;儇媚:巧佞谄媚的行为……这不是啥好词啊喂,男人叫这个还说得过去,表示敏捷聪颖,但古代女子叫这个名字????????
等于现代你取名叫王狐精,你这是想干嘛?
甄嬛的嬛字指的是女子轻柔美丽的样子,作为女子名字没问题,可以换了个人字旁,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好吧!
听说编剧会大改,哭着问会改男女主名字吗?
自从影后章子怡下凡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上阳赋》忽然定档开播,围绕她翻车的吐槽就花样迭出。
对我来说,这部剧就是我最近的“快乐源泉”。
先不讨论章子怡高龄出演少女到底合不合适,也不考虑周一围是否油腻杨祐宁是否太丑,单纯讨论一下这部剧的剧情和人设。
首先是章子怡饰演的女主角王儇,她有一个小名叫阿妩,这个名字写起来很美,但是念出来就充满了槽点,你看她身边的人动不动就啊呜啊呜好像在狼叫。
不过这个名字听起来又有点像“阿武”,让人想起武则天,说实话,以章子怡的气场和“宫斗冠军脸”,要是直接演女皇登基,反而比现在这样演成天想着谈恋爱的小女儿情态更合适。
而且你瞧这个盛大的典礼,哪像是小姑娘的及笄礼,更像是女皇的登基大典啊!
回到剧情。
女主角出场就是一段玛丽苏光环闪瞎眼的内心独白:我的妈妈是长公主,我的爸爸是当朝宰相,我的姑姑是皇后,我的舅舅是皇帝……哎呀总之满朝权贵全是她的亲戚。
难怪这部剧里好些人看着一脸智商不高的样子,可能是因为近亲结婚的原因吧。
然后这个女主角明明出身这么高贵,却动不动就从高处往下跳,难道编剧是为了塑造她高处不胜寒的人设吗?
第一次,她被父亲禁足在家,想逃出去跟心上人约会,于是就去翻墙,一不小心掉了下来,被等着要给她惊喜的男二号准确无误地接住了。
第二次,她被设计进入太子寝殿被色迷心窍的太子追着爬上了高墙,一不小心又掉了下来,被天知道为什么那么巧但反正就是刚好在附近散步的男主角准确无误地接住了。
看看这个宫墙顶端的琉璃瓦,这么窄一条,还滑得都反光了,站在上面仿佛走钢丝,女主居然能在上面走那么久,坚持到男主出现,这平衡性也是绝了!
第三次,是女主被反派贺兰箴拿来要挟男主,但拜倒在女主美貌之下的贺兰箴不舍得真的伤到她,让自己的手下小叶当女主替身,站在高台上,然后掉了下来……
但是男主不知道,还是勇敢地扑过去接住了她,就算是替身,只要是替她的,还是免不了从高处往下跳的命运!
而且从这么高的地方掉下来,那得多大的冲击力,男主是什么铜皮铁骨,每次毫发无损,牛顿惊呆了!
但并不是说有替身替女主跳了,女主自己就不需要再跳了,后来贺兰箴带着女主跑路,男主追过来,在一座吊桥上狭路相逢,为了避免爆炸,女主又往桥下跳,此时男主当机立断反应迅速把女主拉了过来。
女主上辈子是跳楼机吗?
不当跳高运动员可惜了!
反正有男主在,女主放心跳,男主永相随!
女主跳啊跳啊跳出惯性了,以至于成亲当夜男主逃婚之后,她站在楼上往下看,我都以为她又要跳了!
说到此处,不得不吐槽的是,男主虽是逃婚,但理由很高大上——边关告急,所以没来得及跟女主完成大礼,女主非常不爽,冲着男主的手下宋怀恩一通发泄,此处真是心疼小宋,人家做错了啥呢?
其实这里,就算是再不懂事的小女子,也该知道有国才有家,军情紧急一秒钟都不能耽搁,作为世家大族的女儿,竟然这种大局观都没有?
而且,嫁给自己不爱的人,这个人成亲当晚就走了,自己不用被迫和不爱的人圆房,在家爱干嘛干嘛,多好,这不是求之不得的吗,咋女主还盼着男主别走?
周一围饰演的男主角萧綦,一出场的时候就是深入敌营孤军奋战英勇杀敌,以一敌无数,简直太神勇了有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他竟然还能冲到敌军首领面前取他首级!
当然了,那个敌军首领也是活该,男主角都冲到眼前跟袁弘打起来了,他竟然就眼睁睁看着,看着自己人被踹下去之后才拔刀,这个傻子是不知道群殴力量大吗?
后面救女主,贺兰箴要求男主单枪匹马出来与他决一死战,结果男主,你怎么不神勇了,居然带了这么多人出来!
然后双方在吊桥上打啊打,贺兰箴明明手里抓着女主,可是既不逃跑、也不要挟男主,就站在那里好像看戏一样,直到自己的手下都被打死了,才冲着男主喊:你来啊,你来我就弄死她!
你早干嘛去了?
可能是牺牲掉了所有反派的智商,才换来了男主角的脑子吧。
然后此处女主掉下桥,男主及时抓住她,两人保持着一个非常危险且高难度的姿势,四目相对了很长很长很长时间,桥边的士兵在干嘛呢?
是反派的手下就冲过来砍他们啊!
是男主的手下就冲过来救他们啊!
傻站着是咋回事?
在导演的眼里,轮到男主耍帅的时候,全世界都不许动!
说到男主角,手下人都叫他“大王”,一秒钟回到了小时候看《西游记》,妖精都管自家老大叫“大王”。
接下来轮到总结杨祐宁饰演的男二号子澹的特征,这个人呢,永远不紧不慢,永远在迟到的路上。
第一次,赵雅芝饰演的长公主,为了女主的幸福专门去找他,让他跟女主私奔,结果女主冒雨准时到了江边等啊等等了一晚上,男二号在家辗转反侧,纠结到底该不该去,等他忽然好像睡醒一样结束纠结决定去赴约,女主早就被她爹拽回去了。
这里我要吐槽女主她爹了,就算你是于和伟,你也不能这么草芥人命啊,人家船夫做错了什么,大雨天陪着女主等了一夜,结果一下就被你杀了?
再说回男二,他居然是步行去赴约!
咱叫个车不行吗?
明明约的是晚上,等他去的时候,看天光感觉都是大中午了,感情他是在家里等着雨停之后,吃了个早饭,吃饱了遛食遛过来的?
第二次,是女主被贺兰箴劫走以后,他从侍女那里听说这件事,决定去救女主,结果呢,又是靠走路!
等他走到了,黄花菜都凉了!
真的,你这辈子注定只能是男二号的命,这跟杨祐宁长得丑不丑没关系,他可能是属乌龟的,以他走路的速度,就算是女主要跟他拜堂成亲他都会迟到。
而袁弘饰演的男三贺兰箴呢——当然,以演员番位来排他应该排不到男三,此处男三指拿着女主爱的号码牌的候选人,玛丽苏大女主的标配:男一帝王,男二王爷,男三异族王子。
这个男三也挺惨的,第一次出场,被男主角一脚踹下了高台,还以为他当场就领了盒饭,谁知他生命力顽强,并没有死。
第二次出场,男主虽然没机会踹他,但他自己跳下了高桥,还被男主砍断了一只手臂,但是当然又没有死成,他可能是只打不死的小强。
我很好奇,当他第三次再遇到宿命中的男主时,会不会再度被一脚踹下去?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跟女主倒是挺般配的,每次都要从高处往下掉。
说起男三,就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槽点,他怎么绑架女主的?
女主本来好好在人群中玩儿,忽然一只巨大的风筝从天而降,精准定位,抓起女主就飞走了!
这是什么黑科技!
弹幕里一群人说,这个无人机比当年汪峰向章子怡求婚的无人机还大还酷炫!
要不章子怡你就从了吧!
真的,原来那个时候游牧民族竟然就有如此高科技了,那中原王朝还打个毛线?
有这技术,你直接飞进皇宫抓皇帝不好吗?
不仅有这种无人机,而且他们还有先进的“人体炸弹”,对,为了去要挟男主,反派手下小叶,还有女主,身上都捆着炸药,小巧便携,不用火点,一拉雷管就爆炸,拆弹专家都来不及反应!
再来说说这部剧的服化道,看着很华丽大气,尤其是女性角色的那种大裙子,拖地长裙特别美,那问题来了,你的裙子在地上成天拖啊拖,你不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拖把吗?
天朗气清的时候,你这么拖着大裙摆也就算了,但是下雨天地上一片泥泞,你也这样拖着大裙摆,脏不脏的先不说了,吸饱了污水污泥重量都不一样了,不觉得自己好像拉犁的老黄牛吗?
总而言之,这部剧充满了让人忍不住的槽点,但一部剧不怕有槽点,最怕的是让人连吐槽的欲望都没有。
就算是再烂的剧,只要开着弹幕,看到其他观众跟自己一起边看边吐槽,追剧过程就会变得其乐无穷。
至于这部剧的豆瓣评分,一开始只有5.8,现在慢慢涨到6.1了,随着后期剧情的展开,或许评分还会上涨,但我觉得六分也差不多了吧,毕竟只有当成喜剧才能追下去。
而且,章子怡的那个眼神儿实在是很出戏,常常怀疑女主是不是瞎了。
这真的不像故意拗演技,因为她就算是聚焦看人的时候也是眼神涣散没有神采,看她的眼睛,永远不知道她究竟在看哪里……不是调侃吐槽,我真的觉得她可能有高度散光之类的问题,是不是需要去医院看看?
这tm是八岁?
想起来让子弹飞这句台词。
这是八岁?
没人信!
我都不信!
为什么短评评论不能带图啊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这剧最大的槽点无非就是演员的年龄 ,让人觉得不合适,其实我觉得这是算可以接受的。
我知道现在年轻人喜欢看年轻鲜肉演的剧,很多火剧都只要演员长的好,就会有很多年轻粉丝磕剧。
光靠演技好和制作精良可能还没有演员是小鲜肉来的吸引人。
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年轻鲜肉的演技也许并没有办法支撑起这种权谋剧里头角色复杂的成长过程,让人觉得会少了点质感。
所以有点岁月沉淀的演员相反更适合权谋剧,毕竟这剧女主天真灿烂的时期就那么几集估计,以后还是成熟戏份为主,我觉得演员年龄不能算一个给这剧打成低分的点。
很多人一边喷市场浮躁只知道找好看的小鲜肉演各种烂剧,现在有成就有地位的老演员来演你们又嫌老,真的很不好伺候了。
章子怡老了,周一围值得一星
对章子怡没有滤镜 但真挺好看的 忽略到偶尔角度没找好的凹陷眼窝 有的地方还是很灵动的 剧情也不错啊
前期剧情不错,后期实在拉垮,女主人设令人窒息,圣母光环闪瞎我眼,三星给于和伟,演技太圈粉
很无语,那么多跟风嘲的,这剧的制作是顶配,可以是九分以上的水准,剧情的话节奏也好,演员就是年纪不符合所以扣分,但是真正看了剧的就知道男女主演技台词都很好,再怎么也有七分以上
开篇大气,画面精美,摄影、布景、道具、灯光都在线,质感很好的古装剧,从旁白中已经能感受到整个故事的基调了。王儇从小时候出场已经体现出与当时所有女子与众不同的地方了,她勇敢聪慧、受尽宠爱,与男子相比也不遑多让,相信这样耀眼的上阳郡主即使被卷进当时的乱局,也一定可以为自己谋出一片天地来。
幼儿园权谋震惊我妈,这也要买?不好就是不好,你章子怡这点演技就没比杨幂强到哪里去。还非cue天盛长歌,我可谢谢了您了,给这一颗星都是勉强,算是服化和于和伟的好
权谋线也太幼稚了吧...
有一说一 演技真的在线 我觉得也挺少女的
真不知道章子怡怎么愿意演这部电视剧的,周一围油腻的像女主姑妈似的,袁弘万年收视毒药,这选角真是绝了。
看了第一集,这个开头不错,交代了具体人物和相关情节,不过说实话和原著还是有些出入的,但是大抵上无出其右,期待后续剧情的发展,这部剧时间跨度很大,对演员来说挑战不小。
满篇都是说章子怡的颜值的,去看了一下,虽说演少女略违和,但是真的不至于得到这么多的恶评。 客观来说,这部剧制作精良,用的都是戏骨们,目前为止,演员们演技都不错,剧情节奏也不差,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一开戏就带着深深的恶意。这种闭着眼睛完全凭自己对某个演员的喜好乱打分的风气真的很糟糕。这么一部大制作的剧是所有台前幕后演职人员们的共同努力,请尊重所有人,认真看剧,客观评价。 ======看完了全剧不得不再说几句:后面30集剧情拖沓,因为章的主角光环,全部剧情都在强调女主的"伟大",其他人物分到的时间太少,以致人设不清不楚,结局潦草,失望。分数就不改了,这是为了尊重所有曾经认真付出的演职人员和服化道。
看得出来这是一部用心之作,从布景到配乐到演员的服装造型,配得上精良二字,原著中的王儇十五岁便被命运裹挟着走向一条充满未知的路,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典型的“大女主”,人物魅力十足,经历跌宕起伏,从目前看来几个出场的主要角色都很贴合人物形象,期待后续的剧情,继续观望。
这么强的班底,制作出来的却是垃圾,亮点就是于和伟的演技周一围的身姿。
章子怡像一个苦大仇深的太后
两个主角都太油咯
谁逼迫你必须要去拍戏了?你是为了糊口吗?还是为了过瘾?就是说不适合你的角色你为什么要去接呢?——章子怡🤮🤮🤮
还是支持娘娘!
太他妈好看了,看的停不下来,剧情很好呀。演员演技都很棒。片尾曲太好听了。每次舍不得跳过
豆瓣也沦陷了,被章子怡粉丝刷评分
章子怡演技很好,前几集的问题,不是年龄演少女尴尬,其实她演得很好,脸也很好看,看不出来有多老,尴尬的是这段剧情,是这段剧情的问题,我不知道这部剧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后面会有怎样宏伟的剧情,但我不太喜欢那种撒娇场景…后面嫁给将军后就好看很多了,可惜,里面没有一个帅的男主,演技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如果是朱亚文就好了,又帅演技又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