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本片是众多求生、逃命系列影片中,最文艺的。
基于二战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前苏联的独裁统治,导致一大批无辜的人被抓,受尽迫害。
主要角色下决心越狱,故事也由此展开。
“我可能会死,但至少我死时,是自由之身”。
明知道前路艰险,征途叵测,可能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死去,影片中,没有一个人放弃。
在他们跨过覆雪的森林,到达贝加尔湖,影片开始有了文艺感。
跨越森林,湖中洗澡,翻越高山,闯进沙漠,都体现了文艺感。
女主好好看。
跑路. 翻山越岭 渡河搭桥 这是这个电影的主题,变相的探索频道.风景是很美 的,故事主题也很清晰 但是没把故事说好.
这是一段需要勇气、毅力和信仰的逃亡之路。
对这样一群坚强的人们致敬。
由此看来,一个团队,需要像Janusz这样的领导者,决心、信念和善于鼓动他人的口辞,也需要一个幽默的人调节气氛。
不由地想,像Valka这样随性地生活,也挺好。
没有那么多约束和规矩。
和我及我的刀说再见吧。
独行侠。
二战前一名波兰人被苏共诬为间谍,关入西伯利亚监狱。
然后他与几名狱友一起逃出,徒步南下,为了不再受共产党的追捕,历经贝加尔湖-蒙古-西藏-最后翻越喜马拉雅进入英属印度的故事。
全程徒步无装备。
可惜最后翻越喜马拉雅的情节被一笔带过,从西藏出发后,镜头一转就到了印度,然后画蛇添足的加了一段主角历经二战-苏共铁幕-东欧剧变-回到波兰老家的剪影镜头,然后就全片结束了,过于潦草、虎头蛇尾。
本片完全不是战争片,没有任何战争镜头,情节亦无亮点。
但是拍摄合作方是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全程真实采景,画面相当震撼。
The way back令我想起另一部电影The way,不论终点在哪,它们都是通向自由的路途。
但是我却被在俄罗斯与蒙古边境沃尔卡却选择了不再往前的那一幕冲击到了。
他说自由并不适合他。
作为二战战败国,被声讨得最多的是德国纳粹,他们所犯下的罪恶是滔天的,那么俄罗斯呢?
我从小就听父母说俄罗斯是如何一个不靠谱的民族,历史上如何屡次出卖盟友。
所以尽管现在中俄交好,我对俄罗斯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前几日,读到新闻关于美国坦克和军队进驻波兰对俄构成威胁。
这让我不由更加深信曾在《晓松奇谈》中看到的关于波兰与环波罗的海三国对俄国的憎恨。
我对波兰了解得不多,记得《老友记》中Chandler一次开玩笑说,If can invade Poland, there isn't anything I can't do. 但是我能够想象,德俄开战之前,俄国在这几个国家所犯下的罪行,清洗、肃反…用对待少数民族惯用的一套,将他们运到西伯利亚和俄罗斯的罪犯安置在一起,这是反民族反宗教的。
影片中当这群人来到蒙古一座佛教寺院,发现院内佛像倒地,一片狼藉。
其中一个人说,在俄罗斯的教堂也是这样。
我看过另外一部古巴电影《Conducta》,影片中教室板报一角的一张基督教神像引来校方的震怒。
再观西班牙内战前,作为世界第一个民主选出的共产党执政期间同样也是烧教堂烧修道院。
而在这次内战中,西班牙共产主义就遭到了苏联的背弃。
那个年代里,“左派”是先进思潮,是多少知识分子拥抱的、国际纵队可以为之献身的伟大理想主义。
然而眼观当今的世界,“极右”或者“极左”,民粹主义或者保守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的The way,不论走过怎样的苦寒之地,穿过沙漠,翻过高山,我们又还能够到达哪里?
Back home?
“但求心安是吾乡”。
To the end of the world?
哪来那么多世界尽头呢,不过是一辆开往寒带的小巴。
影片结尾一双脚走着走着走过二战结束,苏联入侵东欧,柏林墙坍塌,波兰解放,走过背叛与磨折。
如果我们也走了那么远,是不是也就可以走到人性的回归?
一个俄罗斯硬汉、一个波兰小生、一个美国老男人,从著名前苏联古拉格集中营逃出,一路穿过中亚,翻过喜马拉雅山区,逃到印度。
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放在任何导演手中都是好题材,特别是彼得.威尔这样喜欢把镜头对准个体精神和独立意志释放的导演。
《回来的路》用真实的“逃脱”探讨了挣脱体制与崇尚自由的话题,一个好题材加上一个好导演,不申奥都对不起自己。
关键词:1:信念:为了自由,不同背景的“联合国”成员(台词),一起面对各种最困难的情景,去投奔自己的乐土;严寒、沙漠摧毁了同伴,但显然没有摧毁他们的意志;2:宽恕:从刚开始到最后,男主角都没有埋怨他的妻子,一直认为她是被折磨后才会害他,最后的场景,他跨过时间长河,回家和妻子拥抱其实这些原来只是基本人性而已;3:人性:影片里面讨论了很多:吃蛇时讨论吃人、在老头想放弃时男主角的帮助、老头以及各人的家庭状况(都是通过女孩来串联)....其实什么都是假的,“人”就是应该大写的。
这个“人”包括了信念、宽恕等等等等。
看的过程中就感觉他们一行人是多么坚强,多么伟大,过雪山,穿平原,横跨沙漠,用双脚经过几个国家而达到向往的自由国度,真的,这没经历过的想都不敢想,电影拍得很好,值得观看!
只要坚持努力,没有什么坎过不了,没有什么目标实现不了的!!
一部披露古拉格现实状况的片子。
讲述1939年苏德瓜分波兰后七名逃犯从古拉格集中营逃出来的政治犯由西伯利亚经喜马拉雅逃至印度的故事。
描写古拉格的险恶环境只用了短短20分钟片长,剩余的1个半小时多的场景都在西伯利亚到印度的路上。
严寒的森林,冰冷的贝加尔湖,蒙古戈壁,草原,荒漠,雪山。
5000英里的遥远,缺水短粮,依靠太阳辨识方向,从冬天走到冬天,极端恶劣的环境,一路还需躲避苏军及联盟之爪牙,七同伴相继死去或者离开,逃亡的旅途远远没有想象中浪漫。
由于缺乏戏剧冲突,逃亡的后半部分虽然巧妙随季节用地理环境暗示旅程的时间推移,但是由于影片的纪实片倾向,使用的对话颇为精简,但是由于人性冲突的不够强烈,感情处理也非常含蓄收敛,看惯好莱坞故事的观众一定会感觉无趣以及审美疲劳。
不过我最近倒是比较喜欢这样的叙事风格,也极为欣喜编剧未落入好莱坞戏剧的俗套,唯一娱乐的元素是开心果的几句搞笑话,很是无厘头,有些像我。
点睛之笔在影片最后姗姗来迟,Smith与Januz,一个为了惩罚自己让儿子魂断他乡,一个深知妻子在极端环境中的伪证会让她后悔痛苦一辈子,所以他们都选择了用苦旅折磨自己。
都说长途旅行中的友谊是最不易的。
看罢片子,想要发一条微信给旅途的同伴们。
GS于2014年4月
穿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蒙古,西藏,喜马拉雅山,4000公里的逃亡,穿越雪原,森林,沙漠,戈壁,雪山。
其中人情冷暖,人性显露,人类最黑暗和光明精神的考验。
这是对生命力的赞歌,对人性的审视。
其中有牧师,画家,美国工程师,杀人犯,波兰士兵,会计,家庭被政府迫害的小女孩,他们的齐心合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虽然有些在途中不幸丧生,但就像影片说的一样,he die as free man, and free man he is.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理想,善良的波兰人Janusz为了原谅背叛自己的妻子,牧师为了重新参战反抗证券,会计为了自由和友谊,小女孩怀着对未来和善良人性的憧憬,杀人犯心中也有对祖国的眷恋和生存的渴望,画家为了理想和艺术。
只有生命接受真的考验的时候,人们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和平幸福的世界也许让我们太过贪婪,忘记人类质朴的精神,当一切外壳都被扒下去的时候,我们又剩下什么,当你我他赤裸裸的面对对方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是纯洁,善良的。
我想着这些问题,对物质生活越来越充实的世界,忐忑着
虎头蛇尾,到最后行进速度之快都有穿越的感觉了
挺困惑这个故事真实度有多高,徒步穿越西伯利亚、蒙古、甘肃、青藏高原,想都不敢想。
一部好电影,关于自由之路。
可怕的不是共产主义,可怕的是共产@#¥
Just keep walking!
彻头彻尾的气息了我的观念,很棒的题材电影。
7.5,又是一部极端自然环境下人类求生存的故事,如果细节处理更好的话应更有震撼力
这是对布尔什维克的控诉
故事很好 细节太糙 我的西藏朋友说:太假了 布达拉宫哪有那么小
导演不是在用心拍电影,没有核心!
感谢导演伟大的胸怀。
历史总归会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另一版本的极地重生
故事是很好的故事,细节的描画也十分精彩,只是略显平淡无奇了些。
这么多好演员和一个那么有发挥的题材,拍成了这样……能让人看的困,看的不解。
结尾回家那段有点感人
是说一个自助旅游团的故事么?
这么好的题材 .. 被拍成了流水账似的到此一游 !! 有木有 !!
平铺直叙平素寡淡流水账一样的纪录片式叙事,无高潮,无感情。结尾不错。
It's a long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