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阿兰·吉罗迪
主演:让-查理·克里切特,诺埃米·洛夫斯基,伊利斯·卡德里,米歇尔·马谢罗,多莉亚·蒂利耶,雷诺·拉顿,菲利普·弗雷敦,法里达·拉瓦吉,米韦克·帕卡,伊夫-罗伯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22
简介:克莱蒙费朗市的一场恐怖袭击毁了平安夜。随着城市陷入恐慌,三十多岁的梅德里奇爱上了年长的妓女伊莎多拉。详细 >
有点无聊
举重若轻,态度却毫不妥协或遮掩。法国真是神奇的地方,巨大的自由带来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张力,以至完全不需要任何美式情节推动,人物本身就带来了足够的不确定性。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就是形式感稍微弱了点。
7分。今天没看成《中国乒乓》。这部电影是我年前看的,讽刺意味拉满。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中年单身汉的故事,一边想找中年性工作者谈感情,一边救助着流浪汉。中年女人已婚,有一个善妒又掌控欲极强的丈夫,流浪汉则可能与恐袭有关。他与中年女人的快乐总是被打断,流浪汉一步步入侵他的生活,他却无法拒绝。最后中年女人选择与丈夫一起离开,流浪汉表明喜欢男主,却又被黑人少女追求。一个人的遭遇已经十分复杂,而实际上,这部电影想要讽刺的法国社会问题更加复杂。
那我不可以吗?为什么不是我呢?于是吉罗迪盯紧了那滴泪
前三分之二很好看,永远办不完的事儿和恐怖主义焦虑,邻里讨论那场戏忒有意思(配上断断续续的感应灯),满满的讽刺感,刻画了一个伪善又矛盾的主人公形象。最后变成一锅乱炖,玩太飞了,主题也丢了。不过难得看一部让我N次笑出声的电影还是挺开心的。
看到阿兰吉罗迪的名字就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竟然是这么一个还挺有趣的社会切片小品。性与爱,恐惧与包容,种族与社区,一切都在一个模糊不清的范畴内,在惴惴不安的底色之上,全民的心理状态都展现出多多少少的荒唐。一个小小的切口,见微知著的目的成功达成。
一般般
这部影片刷新了我对人类的认知,让我看出了真正科幻片般的快感。男主爱上了一个妓女(一点也没歧视的说法,人家自己就喜欢这个称呼),妓女也爱他(但妓女同时容易爱上很多人),妓女的丈夫对她从事这个职业没有看法,但他不能忍受她真的爱上不同的顾客,换而言之出售肉体那是职业没问题,但是讲感情,那就不能忍。男主在结识女主的同时,附近发生了恐袭事件,有一个恐怖分子在逃,他和同楼的邻居们收留了一个有点可疑的阿拉伯小伙子...故事由此展开。(是不是跟你看到的豆瓣简介八竿子打不着)
法国的阿拉伯人。
人物之间的引力幽默迷人,吉罗迪拍得游刃有余,恐惧与爱欲“像一块煎饼”一样翻来覆去,这恰恰是击毁一切异见的证明。
前30分钟以为吉罗迪被昆汀·杜皮约附体了。
怪有意思的,恐怖主义阴影下的公寓闹剧,荒诞讽刺在散落各处符号隐喻下呈现一个更真实的法兰西
看得我嘎嘎乐 被恐怖袭击打断的杏胶 疑神疑鬼的中年小男人 梦见穆斯林在自己家里高喊阿拉胡客巴那段真的笑死人了哈哈哈 法国当代白人男性那点尊严都被导演揶揄讽刺完了(其实说的是政治 难民问题 和hypocrisy 阿兰·吉罗迪 记住你了
这个男主的审美癖 不服不行
谁看了不得吼一声法兰西万岁
吉罗迪至少有强情节
8.6 和《湖畔的陌生人》好像,使用类型包装,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去解剖某个群体的问题点,这一点也算是法兰西众生态了
La vraie France. 民族 恐袭
無法get到
3.5。影片的结尾十分搞笑:小阿、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异教徒、暴力直男、种族主义者、性工作者、嫖客、男性弱鸡和疑似恐怖分子统统都挤进了同一扇大门,好像还缺点啥?“别关门等等我!”男主一回头,黑人移民小姑娘大步跑来。这是多元文化共融一炉还是强行搅拌难以下咽的大杂烩炖菜?这大概就是影片要传达的法国式困惑,如果一直坚持纸面上的政治正确,最后烹饪出的大概就是这么一道看上去稀奇古怪营养成分未知而且不知该如何下嘴的“硬菜”。它看上去荒诞,但如果在法国生活过,就会意识到这真的是本土法国人内心疑惑但不太敢公开发声表达的疑虑。影片的主题实在精道,但因为它的表意指向性实在太强,看到最后反而失去了作为电影的乐趣。还是希望能看到吉罗迪能拍出以前那种怪诞暧昧的超现实意味来,如我极其欣赏的《勇者不眠》。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有点无聊
举重若轻,态度却毫不妥协或遮掩。法国真是神奇的地方,巨大的自由带来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张力,以至完全不需要任何美式情节推动,人物本身就带来了足够的不确定性。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就是形式感稍微弱了点。
7分。今天没看成《中国乒乓》。这部电影是我年前看的,讽刺意味拉满。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中年单身汉的故事,一边想找中年性工作者谈感情,一边救助着流浪汉。中年女人已婚,有一个善妒又掌控欲极强的丈夫,流浪汉则可能与恐袭有关。他与中年女人的快乐总是被打断,流浪汉一步步入侵他的生活,他却无法拒绝。最后中年女人选择与丈夫一起离开,流浪汉表明喜欢男主,却又被黑人少女追求。一个人的遭遇已经十分复杂,而实际上,这部电影想要讽刺的法国社会问题更加复杂。
那我不可以吗?为什么不是我呢?于是吉罗迪盯紧了那滴泪
前三分之二很好看,永远办不完的事儿和恐怖主义焦虑,邻里讨论那场戏忒有意思(配上断断续续的感应灯),满满的讽刺感,刻画了一个伪善又矛盾的主人公形象。最后变成一锅乱炖,玩太飞了,主题也丢了。不过难得看一部让我N次笑出声的电影还是挺开心的。
看到阿兰吉罗迪的名字就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竟然是这么一个还挺有趣的社会切片小品。性与爱,恐惧与包容,种族与社区,一切都在一个模糊不清的范畴内,在惴惴不安的底色之上,全民的心理状态都展现出多多少少的荒唐。一个小小的切口,见微知著的目的成功达成。
一般般
这部影片刷新了我对人类的认知,让我看出了真正科幻片般的快感。男主爱上了一个妓女(一点也没歧视的说法,人家自己就喜欢这个称呼),妓女也爱他(但妓女同时容易爱上很多人),妓女的丈夫对她从事这个职业没有看法,但他不能忍受她真的爱上不同的顾客,换而言之出售肉体那是职业没问题,但是讲感情,那就不能忍。男主在结识女主的同时,附近发生了恐袭事件,有一个恐怖分子在逃,他和同楼的邻居们收留了一个有点可疑的阿拉伯小伙子...故事由此展开。(是不是跟你看到的豆瓣简介八竿子打不着)
法国的阿拉伯人。
人物之间的引力幽默迷人,吉罗迪拍得游刃有余,恐惧与爱欲“像一块煎饼”一样翻来覆去,这恰恰是击毁一切异见的证明。
前30分钟以为吉罗迪被昆汀·杜皮约附体了。
怪有意思的,恐怖主义阴影下的公寓闹剧,荒诞讽刺在散落各处符号隐喻下呈现一个更真实的法兰西
看得我嘎嘎乐 被恐怖袭击打断的杏胶 疑神疑鬼的中年小男人 梦见穆斯林在自己家里高喊阿拉胡客巴那段真的笑死人了哈哈哈 法国当代白人男性那点尊严都被导演揶揄讽刺完了(其实说的是政治 难民问题 和hypocrisy 阿兰·吉罗迪 记住你了
这个男主的审美癖 不服不行
谁看了不得吼一声法兰西万岁
吉罗迪至少有强情节
8.6 和《湖畔的陌生人》好像,使用类型包装,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去解剖某个群体的问题点,这一点也算是法兰西众生态了
La vraie France. 民族 恐袭
無法get到
3.5。影片的结尾十分搞笑:小阿、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异教徒、暴力直男、种族主义者、性工作者、嫖客、男性弱鸡和疑似恐怖分子统统都挤进了同一扇大门,好像还缺点啥?“别关门等等我!”男主一回头,黑人移民小姑娘大步跑来。这是多元文化共融一炉还是强行搅拌难以下咽的大杂烩炖菜?这大概就是影片要传达的法国式困惑,如果一直坚持纸面上的政治正确,最后烹饪出的大概就是这么一道看上去稀奇古怪营养成分未知而且不知该如何下嘴的“硬菜”。它看上去荒诞,但如果在法国生活过,就会意识到这真的是本土法国人内心疑惑但不太敢公开发声表达的疑虑。影片的主题实在精道,但因为它的表意指向性实在太强,看到最后反而失去了作为电影的乐趣。还是希望能看到吉罗迪能拍出以前那种怪诞暧昧的超现实意味来,如我极其欣赏的《勇者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