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给的高,源自细节和初心,扣不开的啤酒盖,讨钱时干燥颤动的声线,公务员贝斯手自嘲的点烟,以及后半段炸裂的父母知青爱情线,当然作为音乐主题电影,歌都出乎意料的好听。
怀旧意味很明显,我更愿意称之为“我没过完的那场青春”,作为“眼瞅着三十岁但一事无成”本人,我还挺看得进去,起码真实,不是布景搭起来的、看似写平凡人实际“上层人”体验生活故事(对,说的就是现在的垃圾爱情生活现代剧!
)电影主角年龄、时代、行事都突破了现在影视剧生怕主角不够年轻动人,故事不够奢华浮夸的审美。
但是!
导演你没有心啊,搞那么不必要的旁枝干嘛,比如开头那五年的片段,比如小孩那一段,比如女主角前男友那一段,光一个巡演取消你来来回回说了四五遍。
编剧方面,故事挺好,逻辑没编好,去延安可以,买吉他都可以,跳楼遇到男主emmm;乐队缺人可以,巡演可以,刚好就遇到前女友就emm…逻辑不用心,遇事就用巧合凑,难免让人觉得呵呵哒。
知青演员用心了,我哭死,从下雪自行车那段就开始流泪,老爱情,后劲大。
为什么前任系列平等都能那么高,我不服,扣掉一星是因为主创团队不许骄傲!
要保持这种老牌作风,别学市面上圈钱的样子!!!
我和他的爱始于2021年3月5号,终于2021年5月17,我们现在又在一起了,我还爱他但是不像以前那么爱了短短两个月他就让我爱的无法改变,他出现在我最需要人陪在我身边的时候,让我离不开他,可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心里爱着另一个女孩,他之前和那个女孩谈了九个多月,他之前和我分开也是因为她,我们虽然还在一起,但是我真的每天都很不开心,我们一个星期都可能见不上一面,他也不和我聊天,我身边很多人都劝我放弃吧,我也想过放弃但我真的舍不得,要是当初没遇见你就好了。
爱过你,我不后悔!
希望还在那段感情里走出来的你们,看完电影后都能为过去画上句号。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电影。
你说它情节不好吧,各种铺垫伏笔埋得挺好的,就连渐冻症的伏笔也藏在信里的字形散乱。
你说它情感表达不好吧,喝啤酒打不开一瞬间崩溃这种细节也有。
你说音乐不好听吧,但也绝对不难听。
但是合在一起怎么变成这种玩意,这九十多分钟看得我究极无敌煎熬。
我自认为抗无聊系数比较高,但都顶不住,结束了立马就离开座位,一秒都不想多呆,上一个给我这种感觉的还是成龙大叔参演的《龙牌之谜》。
龙牌之谜 (2019)3.62019 / 俄罗斯 中国大陆 美国 / 动作 奇幻 冒险 / 伊哥·斯坦普陈科 / 成龙 阿诺·施瓦辛格别看就对了 这几个方面其实都是没问题,所以我觉得是导演的问题,把电影拍得稀碎。
一开始就线性叙事,没过几分钟就五年后,而且后面看来这段剧情一点儿都不重要,都是表现生活艰苦热爱音乐,后面全程说这个,这样很容易造成观感割裂,不如直接删了。
然后就是剧情重心,感觉标题和内容都是为了第二条知青线服务,但是拍出来却是双线,你要拍双线就别取这个标题,而且女主一开始去找人的动机模糊,莫名其妙就到了延安。
从前面来看其实是像一部偏小众的文艺片,到后面怀孕那就开始狗血了,渐冻症、不辞而别、隐瞒与欺骗。
说这几个词就够想象剧情了。
再加上两条线穿来穿去,歌曲旋律都差不多,所以这就开创了受苦流拍法,不过受苦的是观众。
导演或许懂故事,或许懂音乐(这确实不一定),但一定不懂电影。
剧情上没有一点点🤏逻辑,人物性格跟照着提纲写的一样。
一开始女主很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拽。
最搞笑的是女主的ex搬家,拿了一个24寸行李箱一小包垃圾叫了一辆GL8,普通的三厢车可能也是装不下。
紧接着女主事业感情遇到问题,依然很拽。
男主跳楼问女主要电话号码?
男主命中注定,女主狂拽酷炫。
男女主聊天最多的主题就是音乐,两个音乐领域的天选之子写出来的歌就还挺不忍直视的,不知道是不是都不食人间烟火。
女主给人脸上泼酒的剧情那段,女主的表达感觉像是抗日剧里的国恨家仇,反正感觉还挺强烈的。
被泼大爷的儿化音说的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两个年代线切换的我头晕。
差不多够140字了,VIP厅空调不错,刚好躺着睡会吧。
这是一部简单而又纯洁的文艺电影,关于音乐 关于疾病 关于谎言 关于梦想…两个时空的交错,揭开了一段被埋葬的谎言,以平淡的插叙手法描写了父辈的爱情故事以及男女主之间的相遇,看似讲了一个故事,两场恋爱,其实也可以算作一场恋爱。
因为电影没有通过女主去挖掘一段被封印的爱情故事,看似在讲述那段上个世纪的爱情,也在讲述林珊妮与董东的故事。
电影整部下来一直用比较平和的叙述方式,没有太多波澜的镜头,就连董东与人发生冲突以及董东与林珊妮的分别都显得非常平静,但越是平淡的方式处理,就越能让你体会到爱情的魅力,当你观影之后细细品味时,会觉得回味无穷,那种话在嘴边,却无法说出的爱,是那么真实而又动人。
人生中的每场相遇都是注定的,对的人兜兜转转终究会在一起,不是对的人即使互相惦记也会走散,我们都难逃中途散场的命运,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遗憾,时间会治愈的那些以为现在过不去的伤痛,也抚平所有的伤疤,曾经那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会渐渐变得不起眼,那些念念不忘的人慢慢的都会淡忘,时间会还给你一个新的自己
当大家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在《1921》《革命者》等电影上时,一部爱情片《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在这个看似“不合适”的时间点悄然上映了。
图片:官方海报上次听说导演赵宇,还是他和阿牛一起执导的《半熟少女》,而女主角则是2017年《前任攻略3》的主演于文文。
《前任攻略3》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借助了短视频的兴起,“网红”们用于文文演唱的主题曲《体面》配合各种视频,成功提高了电影的热度,《体面》至今依然是许多人在ktv的必点曲目。
为了延续“主题曲带动电影票房”这样的模式,《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里,于文文的角色直接变成了一个落魄的唱作人。
故事的主线,也处处围绕着音乐展开。
这部电影的音乐占比多到什么程度?
仅是专门填词并在影片中唱出来的曲目,就有8首之多。
对于一部仅有97分钟的影片而言,平均每10多分钟就能听到一首全新歌曲。
如果不是于文文特有的嗓音加上这些歌曲大多以民谣或吉他弹唱的形式出现,配上一些群演伴舞,我甚至恍惚间以为自己在欣赏一部印度片。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毕竟,影片的剧情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观众们来电影院,更像听了一场于文文的个人演唱会。
本文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拼凑起来的剧情在我贫瘠的院线电影观影记忆中,上一部以“落魄”音乐人为主角并以音乐作为叙述主体的电影,还得追溯到大鹏的《缝纫机乐队》。
那部电影的结尾,古力娜扎饰演的女主丁建国,穿着帅气的风衣,手里拿着一个行李箱,毅然决然地跟着大鹏登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并且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就只允许你一个人当北漂?
”
大鹏与古力娜扎,图片来源:豆瓣那时的“北漂”,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前往新生活、寻求新冒险的机遇,而不是现实意义里漂泊不定的生活。
《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的故事起点同样在北京。
于文文饰演的林珊妮作为一个街头歌手,为了梦想来到北京,开场仅仅用不到10个分镜就一笔带过了初期的困难,转而就是一个突兀的“五年后”三个大字。
我本以为这样快速地带过她的经历,是想用她现在的“成功”和当初的“困难”做对比。
但是我错了。
转场之后,于文文依旧是一个逐梦失败的唱作人,她的逐梦之路并不顺利:巡演无人问津直接被取消,负债累累的她无力偿还20万信用卡透支。
她的生活也一团糟糕,与音乐人男友分手后借酒消愁。
林珊妮借酒消愁为了让这部电影开展戏剧冲突,即使是如此潦倒,林珊妮也不惜再次刷爆信用卡要买一把二手吉他。
是的,一个负债20万的人,仅仅就因为男友一句“冷漠”的话,就在将男友留给自己的吉他从楼上扔下后,又去买了一把。
在这把二手吉他的包里,林珊妮发现了一本引出影片故事的日记。
我能看到编剧在“音乐电影”和“爱情电影”的框架内用尽了浑身解数,为了塑造一个失意潦倒的唱作人形象,编剧恨不得把“我好失败”、“我很消沉”、“生活好难”这些元素,统统贴在特写镜头中于文文那张虽然窘困但依然找不出任何瑕疵的脸上。
太用力了,以至于和后面林珊妮对于音乐态度的转变显得那么生硬。
宋宁峰饰演的男主董东的出场,同样给人一种“爱情电影工业流水线”的感觉——林珊妮来到城楼上散心,向楼下看去时,遇到了也想一起“跳楼自杀”的董东。
当董东一边挂着浮夸的笑,一边手脚并用地想向城楼下跳去时,林珊妮“眼疾手快”救下了他。
后面的剧情我相信大家应该能猜出来:林珊妮某日又遇到了董东,并且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与董东相处一段时间。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太老套了,以至于我在看到“跳楼”的那一幕,就已经想到了接下来两人见面的场景。
当董东以开玩笑的口气向林珊妮解释自己为什么拄拐时,我也笑了,不是因为烂梗,而是因为一部电影进行到20分钟我就已经感到编剧创作才华的山穷水尽。
所以后面的故事满足了一切“爱情电影工业流水线”的元素:两男两女出现,一定会出现三角恋或者四角恋;三角恋最后破碎,会以其中一男一女发生关系之后,女方怀孕、男方不辞而别作为结尾;不辞而别的这个人,一定是患上了某种绝症,并且要编制一个看似“善意”的谎言来让女方忘记自己,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如果一部电影的剧本真的可以这么写,那我认为每部类似主题的韩剧都可以是优秀的爱情电影。
主题是音乐还是爱情?
电影采取双线叙事:主线是现在这个时间点林珊妮与董东相遇,他帮她做巡演、改变音乐风格,副线则是日记的主人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的爱情悲剧。
本来两条线的交合,应该让音乐主题与爱情主题交融在一起得到升华,但是导演并没有这么安排——他在以音乐为主的主线和以爱情为主的副线之间划了一条楚河汉界,告诉观众:音乐就是音乐,爱情就是爱情。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主题究竟是音乐还是爱情?
如果是爱情,那么于文文“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是哪一场?
如果是音乐,那么为什么要引入对主线毫无帮助的“悲剧爱情”副线呢?
两条线值得融合进同一部电影的关系,似乎只剩下了渐冻症。
仅有好片名,让观众只会为由片名所想到的自己的故事而落泪,换成其他任何一部爱情片的剧情都有相同的效果。
观众们哭,哭的是自己的故事,剧情没有感动人,只是成为了观众情感的宣泄口,至于这个宣泄口本身是什么,这并不重要。
好比拼多多买东西,人们只会在乎能否拼成功,而不会在乎是谁和你一起拼的那样。
渠道而已。
精致而又粗糙的细节影片不能说没花心思,只能说是花了心思,但没完全花。
一些铺垫与伏笔的细节处理得很好:喝啤酒打不开时候一瞬间的崩溃;双线叙事中通过画幅的变化来表达时空的转换(主线的画幅为4:3,副线的画幅为16:9);主线中整体的色调偏向冷色调,副线中整体的色调为暖色调;就连渐冻症这一情节,都藏在之前日记和信里的散乱的字迹中。
但一些设定却处理得很烂:延安乐队统统操着一口京片子,毫无陕北口音;在livehouse进行的巡演中,董东作为临时顶替的贝斯手,因为渐冻症无法弹奏贝斯后,居然在歌曲还在演唱、众目睽睽之下,从舞台上卸下贝斯,拄着拐走向场馆外,观众和乐队其他人对此无动于衷。
如果说电影经费紧张,可以理解,不过于文文作为一名音乐人,不可能连真正的livehouse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图片来源:微博@电影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有细节当然是好事,但是一部电影的细节不能只处理一半,一半细节满分而另一半细节零分的电影就像一盘加了姜丝的土豆丝,让人难以下咽。
想要复刻《前任攻略3》靠《体面》这首歌火出圈的票房成功,对于如此稚嫩的《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而言还是很难。
真的想靠旁门左道吸引更多的流量,还不如用片中于文文脸部的特写神似游戏主播周淑怡来营销更简单。
图片:官方剧照
图片来源:微博@不2不叫周淑怡————————关注公众号“躺腔”,走进有腔调的娱乐世界。
豆瓣真的一个个都是大神,是的你们花了钱去电影院没看到自己想要的感觉,你们是消费者是可以随便喷。
我也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认为这部片子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用心看看能发现里面的坚持和克制,如果是要满足烂俗的情节,大可以把男女主组cp,可你们用心看完就发现他们俩不是cp,主线和暗线讲的都是渐冻症的人,他们怎么面对爱情,年代不同选择相同,给这个年代的人一点情怀也是好的,毕竟现在满地充斥着荷尔蒙和快餐文化,看完就算是回头看看你身边的人,再珍惜一点也是好的。
有很多技艺方面是要加强,比如说影调,比如说服化,比如说运镜上的,调色问题蛮大的,总而言之比爆米花电影要强,你不是创作者但是请尊重一个电影是上百人努力的结果,上院线也可能是制片人求爷爷告奶奶的结果,都不容易,没有那么烂,真的没必要那么损!
现在的狗血爱情片越来越别出心裁了。
动不动就给自己贴上个音乐tag。
试图装成“网抑云”蒙混过关。
你看。
《有一点动心》,用了张信哲的歌名,又把张信哲本人抓来当艺术指导。
结果讲的是失恋男女酒后乱性。
《迷妹罗曼史》就更离谱。
一个酒吧歌手,冒充罗大佑和粉丝一夜情。
女粉丝被骗炮后怀孕,宁愿独自养大孩子也不打算找渣男。
没有你看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狗血爱情片在创新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喏,你看。
又新出了部新片,这次不光有意外怀孕,连骨灰都给你扬了。
简直是叹为观止啊——《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2021)
这片的狗血程度有多高?
俗话说的好,如果一盆不够,那就上两盆。
导演玩了手“双线并行”,不仅剪辑得让人头晕眼花。
故事更是狗血叠加,两面开花。
男女主这条线,是两个失意音乐人相遇后相互鼓励,走出阴霾。
另一条则是七十年代下乡知青两情相悦,却因命运被迫分离。
嗯?
看上去还挺正常?
别急,你接着看。
女主林珊妮(于文文饰)本来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原创歌手。
虽然从国外音乐学院毕业。
但偏要选择最苦的奋斗方式:日常在地下通道卖唱。
咱也不知道一个富家女,想实现音乐梦想,为什么不正经找个公司包装出道。
再不济找个酒吧驻唱也行啊。
偏要成天和城管玩被赶被打的猫鼠游戏。
还愈挫愈勇,非得在地下通道等一个赏识她的有缘人。
林姐的脑回路派爷是不太懂。
同样搞不懂的还有导演的想法。
卖唱没两分钟,啪,就转场到五年后了。
林珊妮已经成为了……哎,还没成呢。
还是个没有名气的小歌手。
有缘人有没有等到不知道,反正是等到家骗子公司。
没做专辑呢,就说要给她办32场全国巡演(此处致敬杨坤老师?
)。
根本就没人认得的小歌手,谈何演唱会?
果然,演唱会没人买票,巡演只能取消。
所以她这五年到底干了啥?
努力努力白努力?
呆在地下通道拍短视频都比这火得快吧!
演唱会是取消了,但前期宣传也肯定投入不少啊。
公司能这么白白亏钱吗?
当然不能。
所以这钱是林珊妮自己出的,整整20万。
对,你没听错。
林珊妮先垫了钱,再等公司赚钱还她。
emmmm……这就是传说中的富家女体验生活吗?
林珊妮巡演没了,钱也没了。
梦想和面包一个不占。
想要寻死,站在楼顶上踌躇。
结果被一个看起来有些瘫痪的男人给叫住了。
这男人一条腿不能动,但嘴皮子利索得很。
先是和她开嘴炮,说你跳楼一定要保证头朝地,如果腿着地死不了就得瘫痪一辈子。
接着跛着就要给她示范一下怎么跳楼。
吓得林珊妮赶紧把他从栏杆上给拉下来。
跳楼还遇到神经病。
气得她回去就把自己的吉他扔楼下了。
(温馨提示:高空抛物犯法哈)吉他被捡回来的时候已经修不好了。
林珊妮又看中了乐器店老板新挖来的二手吉他。
正是这把吉他,引出了另一条线——在吉他包里,林珊妮发现了一个日记本。
里面记录了主人公和他爱人的BE爱情故事。
七十年代的陕北。
知青华林、闫大河同时喜欢上了女知青小兰。
两人相遇,是华林在山里放黑胶唱片给闫大河的架子鼓伴奏。
没错,七十年代下乡的知青,带着黑胶唱片和架子鼓。
可以说,编剧是一点没有常识。
后来华林为了追人。
说要组个乐队,请她当主唱。
乐队怎么组?
他拉来了村里会吹葫芦丝、吹笙箫、拉二胡、拉手风琴的几个村民。
也别问怎么这个村的人都会点乐器。
毕竟你看看,这七十年代的吉他,过了五十年还能传到女主手上呢。
人追到了,高考也恢复了。
两人约定一起考去北京。
结果华林考上,小兰落榜。
他俩只能异地通信,约好小兰明年再考,华林在北京等小兰。
而暗恋小兰的大河,甘当一只默默无闻的舔狗,在陕北留着照顾小兰。
直到有一天,小兰收到华林的分手信。
说他变心了,“对不起谢谢你你会遇见更好的”三连文字炮弹。
把小兰砸吐了。
物理意义上的吐了。
没错,小兰怀孕了,孩子就是华林的。
是不是嗅到一丝狗血味了?
别急,之后更猛。
小兰哭着要去北京找华林问清楚。
大河拦下她,说自己替她问。
到了北京才发现,原来华林得了渐冻症。
绝症,只剩几年寿命,人会逐渐失去对四肢躯体的控制。
出于对小兰的负责,他谎称自己出轨,决定结束这段恋情。
但是大哥,你说自己出轨,这算负哪门子的责啊!
把爱人骗得悲痛欲绝,万一人寻死了你能负责吗?
这闫大河也是一同个脑回路。
瞒,就硬瞒。
对华林,不说小兰怀孕了。
对小兰,也用华林出轨那套说辞交代。
你要是不想掺和他俩的事,干什么揽下去北京的活?
总之就是你瞒我瞒大家瞒,打死不说实话。
现实中的大多数误会都是来自于外界。
偏偏影视剧里老喜欢一句话不说。
看的人又气又无语。
同样不爱说的还有男主。
没错,就是林珊妮在天台上碰到的瘫痪男人,董东。
他曾经也是个音乐人,在北京和朋友玩乐队。
后来同样因为渐冻症而不辞而别。
回到家乡开了个乐器店。
又是渐冻症,大家应该也猜到了吧?
董东就是华林和小兰的那个孩子。
他继承的,不仅有父亲的绝症。
还有抛下女友的习惯。
😅感谢医学进步吧!
如果不懂避孕的话,这片子还能再拍个续集。
知青线的结局,是林珊妮给董东母亲递上日记本,告诉她真相。
而陪了她这么多年的大河,一点意见都没有。
备胎备到无极限。
林珊妮,则在董东的鼓励下走出了阴影。
董东还为她东奔西走,找来各种朋友给她组乐队。
完成她的巡演梦想。
你以为最后他俩会在一起happy ending?
派爷只能说,打死也没想到结局。
林珊妮在董东这找到了做音乐的自信,收拾完东西就回家继续追逐梦想了。
做没做出成就不知道。
但本着一颗善心,她把董东前女友拉来照顾逐渐完全瘫痪的董东。
硬是把可能出现的三角恋掐死在摇篮里。
完成了全片最大工具人的使命。
以至于到最后。
董东逝世,林珊妮盛了一罐子他的骨灰——洒进了黄河。
影片结束了,派爷坐在位置上久久不能动弹。
心里只有想撒骨灰的冲动。
一部爱情片,男女主不谈恋爱也就算了。
女主的最大作用,竟然是修复别人的爱情?
最后还能撒上“朋友”的骨灰。
怎么,不仅要当他爱情的守卫者,还要当他黄泉路上的引路人?
派爷千言万语,最后只化作一句:别看,快逃!
在这个“互联万物”的时代,很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开始向往抒情,回望过去旧时光,开始使得怀旧跻身流行。
而怀旧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吸引大众留恋旧时光的,最重要的就是情感,尤其是爱情,堪称时代的G点,撩拨着不同年代人的心扉。
这部《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正是如此,电影给观众呈现了新旧两个时代的爱情,而将其串起来的,是一本遗失在吉他盒子中的日记。
两个千差万别却同样迷茫的年轻音乐人,一个是多年打拼,事业毫无起色,又屡遭生活暴击的和声歌手珊妮,一个是隐姓埋名、有着难以诉说秘密的前摇滚乐手董东,对生命感到绝望的二人在自我了断时意外相遇,但最终阴差阳错的各自挽救了对方。
而让他们相遇的就是那本日记,日记中记载了一段旧时光里浪漫的爱情故事。
顺着日记中的蛛丝马迹,珊妮与董冬逐步揭开了日记中爱情故事的真相,而造物弄人的是,他们自己的爱情故事,也是命中注定。
电影的故事看上去有些文艺,但表现出来的手法却让人眼前一亮。
首先该片视角很是时尚,两位主角的人设乃是典型的欢喜冤家,他们邂逅之后阴差阳错的故事带有浓郁的烟火之气,更不乏幽默点缀。
在美丽的延安,大气且精致的摄影,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浪漫色彩。
更由于主角都是音乐人的缘故,优美动听的音乐更是给电影锦上添花。
唱作俱佳且兼具偶像外貌的于文文饰演女主角,中国内地电影人中第一个在爱情电影中自弹自唱自演的女主角。
而男主角董东的扮演者宋宁峰,同样也是音乐人出身,在电影中他再次拿起了贝斯,两位角色为电影奉献了大量风格多变的流行音乐,可谓秀色可餐,视听俱佳。
而该片最动人的,就是对爱情的塑造。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爱情,不能说哪个时代的爱情是好的,哪个时代就是不好的。
爱情本身一样美好,不同的只在方式,只在风格。
过去时光的爱情是克制,当下的爱情则是激情。
激情与克制二者合一,温暖而绵长,使得两个时代的爱情形成了一种美妙的互文。
电影的叙事手法走商业爱情电影路线,而故事本身则透露着隐忍写意,整部片气氛在暖昧与热情之间穿梭,时而克制成全,风景寄情,时而动感十足,心有灵犀。
其实本片有着一个很常规的卖点,就是爱情,爱情有刻骨铭心的、有甜蜜无价的、惊心动魄的、凄风苦雨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都是如今大众非常欣赏的爱情表现形式,而但片中的爱情却有着极为特殊的质感,因为它太纯美,旧时光下,那个时代的罗曼蒂克就是这样简单,无欲无求,就像《庐山恋》中那充满争议的一吻,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个时代的爱情,他们情感互动皆与周遭景物相连,这些镜头都需要静下心来去欣赏。
在这个快消费的时代,《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带给我们难得的感动,戏里戏外,是爱情,撩动每个年代泪点。
时代总是要变的,把今天的恋爱方式回溯到过去时代,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只有克制是成就艺术品位永恒不变的保证。
虽然故事后半段有不少沉重的部分,但在爱情面前,即使再曲折的一个故事,也会变的轻灵,在《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中尤其如此。
正如女主角林珊妮在分手当下唱的歌,从一开始的悲伤慢版到遇到董东之后变成了调侃释怀的快版,电影中每一首音乐和插曲都是为电影量身定做,也无时不刻的代言着角色的心境。
又如林珊妮的个人心路音乐《渺小的我》《天生倔强》,也像董东专门为林珊妮写得透露出自己心意的《至美之地》,而董东最后留给林珊妮的表白歌曲《一生只为与你相聚》,弥补了两人相爱而不得的遗憾,有一种难得的情感放纵,也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然,那股淡淡的无奈,像极了沈从文《边城》,那个小小的街道,像极了沈从文笔下的凤凰。
或者这部电影就是一份真挚的告白书,描述了那个需要书信通讯的年代,相爱之人未能向我们叙述的浪漫,也描述了这个互联网快节奏的时代,相遇相知之余却逃不掉错过的宿命。
是啊,电影巧妙的故事,串起来两种不同过程但是结局一样的遗憾的爱情,角色情感历程相互呼应,纯美且动人,这样的爱情,不会令人产生爆米花焦糖刺激味蕾的那种瞬间愉悦感,取而代之的是这样有着特殊记忆的一群人所能品出的历久回味,在当下显得弥足珍贵。
《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终究还是一部爱情悲剧,但它并不哀伤。
正如那个隐忍爱情的时光,电影提供了一个感受爱情的平台,感受美好的平台。
毕竟,爱情和时光都匆匆流走了,像山间溪水一样流走了。
可是,我们还在缅怀,缅怀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和忧伤,而所能回忆起来的,就只有美好。
以前在采访里看到,于文文和导演都说,这里面的林珊妮基本上是文文“本色出演”,于是抱着想了解一下于文文的心态去看了看。
不适合当商业片,适合自己慢慢地看。
有不少人批评硬伤,我觉得这个大概还是编剧的阅历、功力问题;但“辞不害意”“得鱼忘筌”嘛,能get到电影想表达的那种感情、那种氛围,差不多就足够了。
一些安静的片段有时会触动心里的情感,比如林珊妮和董东坐在一起弹琴、喝小酒、聊天的时候。
这感觉很难说出口,挺个人化的;不过如果get不到的话,可能确实会觉得有些无聊吧。
特别想说说男女主的线:从刚开始看就觉得不像爱情(就是说,把这俩人换成兄弟、姐妹也完全没问题🤣),更像一段特殊时期彼此帮助的朋友。
俩人都处在人生低谷期,通过音乐互助小组(?
)从阴霾里走了出来,然后开始了新生活。
也许有一点点心动吧,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什么的毕竟还是差别比较大,感觉没病的话也不大可能真的在一起。
他们分手时候的那个处理也挺不错的,有些话不需要全部说出来,彼此也能明白。
知青那条线有点俗。
渐冻症的设定其实不太好,反倒是被车撞了这个设定更有味道一些。
普通人的苦难、普通人的烦恼(某些意外、穷、混得不好之类的)对于这个故事来说就够了,不需要再用大病去增色。
(但没有渐冻症的话逻辑又圆不上,除非重新编剧。
只能说编剧在这方面从刚开始就没处理好。
)PS:中间有一段大概是说“快30了还没混出头”“想搞音乐还是想当大明星”之类的,文文拍的时候估计也挺有感触的吧。
想靠音乐吃饭本来就不容易,更不用说出大名了,有时免不了要妥协,甚至要暂时放弃。
文文一直没放下音乐这条路,能坚持走到现在,也算不错了;希望喜欢R&B的文文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音乐之路吧。
电影简直烂到想笑,但是结尾发现是讲渐冻人[流泪]。。。
私以为是一部完全死在片名和营销上的电影。由于女主+片名+影片类型的原因,完全是抱着看《前任3》的赴死心来看这部电影的,非常低的期待,所以看完居然觉得还不错甚至有感动到我的情节。片子整体可以给到7分,虽然剧情等是正常套路,即使有反转也是猜测之中的,但是对于上一代人含蓄又真挚的爱情还是有被打动到的,想到了《大鼻子情圣》里的那句“所有深爱都是秘密”。没有虐心没有撕心裂肺地哭喊,就是平淡却坚不可摧的情感。我实在是很吃这一套。当然,如果是抱着看《前任3》想要求虐求共鸣的心态来看,你就会非常失望,因为小朋友的爱情才这样。但,这部片子,男女主没谈恋爱。
太巧了吧 竟然是一家人
于文文大型弹唱联播…其他的都像是硬凑的…遍地槽点…于文文你到底是喜欢音乐啊还是想当大明星啊?但是不得不说…自己很吃于文文的颜和穿搭风格…
就简简单单讲了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知青那部分拍的太假了,就像几个游客在西柏坡旅游的时候租了服装拍的短视频一样,毫无质感可言。
买错电影了,这是啥啊
不知道是不是于文文的关系,剧情还可以,至少不觉得无聊
自认为是今天来看过的最不错的电影,剧情主旨都很新颖不错,支持一下
剧情分两条线,相比起男女主的故事来说,男主父母的爱情故事更有看点一些,但是剧情剪辑太混乱,看不到最后都找不到重点,而且中间混杂了好多乱七八糟的歌曲,虽说听着都还凑合,但是就让人感觉观影体验不是很舒服。而且男女主的爱情故事到了最后的彩蛋才真正的表现出来,可惜已经是晚了。总体来说,一般般吧。
网大里面质量都不算好的…还院线?
有点尬,爱情来不来电,导演说的算
真難看啊 瞎扯!不喜歡于文文 故意壓低嗓子說話 聽得腦仁疼
考古于文文,这个电影她应该唱歌唱爽了吧……二倍速看完……看到最后才看明白到底讲了啥,有些剧情推进得太奇怪了……
好难过。
于文文的歌声甚是好听。
烂到惨绝人寰啊亲人们,去隔壁看邱泽谈恋爱不好吗。。
作呕的狗血
没谈完就别谈了,我已经离场了……
如果为了剧情大可不必,但是为了给过去画个句号想看就看吧
歌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