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传统余孽”,所谓的“自由”对我来说力度还是大了点。
高举的旗帜在飘扬,人,却变了样……这部片子对我来说重要的只有一句话,而这句话居然是自由的男二说出来的:“如果没有爱,不给钱怎么行?
” 一语点醒梦中人,“自由人”举着“自由”的旗干着所谓“自由”的事,原本灰暗的行经在飘扬的旗帜倒影包装下,一切都理直气壮顺理成章了起来……你自由吗?
我不自由那你自由吗?
我也不自由,正经人谁自由啊下贱(碰杯)五星给女主的奉献,告辞
看的应该是删减版,才一个小时左右,不知道是不是错过了什么剧情。
刚看完的时候没能理解为什么园子爱上了越智先生(简直毫无道理,抛弃雨宫这样又帅又温柔又能红哄人的老公还想出轨真是脑子有洞),后来仔细想想园子应该不是不爱雨宫先生,只是因为讨厌这段被强迫的姻亲所以迁怒于他。
女主是个冷血到能得不顾自己亲生孩子的人,因为越智而一时情迷,但是却对越智没有什么爱情中不可缺少的独占欲。
——其实也是不爱吧。
——她爱的只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自己罢了。
从这个角度上看来,女主所扮演的园子,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尽管如此自私,却因为好看而被那么多人爱着,说实话还挺羡慕的哈哈。
更喜欢林遣都饰演的雨宫先生,温柔的有点虚伪,但最后的结局还挺现实的——和一直为他默默付出的园子妹妹在一起了。
剧情一般般吧,空镜还挺好看的。
偶然机会看了这部电影的解说,评论都在骂女主作,但是我不知为何却很能理解女主园子的做法。
对这部被很多人评价“三观歪”的电影产生了共鸣。
1、身世园子出生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外出嫖娼,对家庭并不忠心,在园子结婚时在乎的也只是自己家族的香火延续。
在一个以男人为主的时代,园子的母亲,园子两姐妹即使知道父亲的不忠也只能容忍,在剧中甚至不能说是容忍,而是无奈接受。
在这么一个父母没有爱的家庭长大,又何能让她知道什么是爱情。
2、男人园子生命里有四个男人,初恋小兵,丈夫雨宫,青年正田,情人越智。
第一位小兵,我认为在剧中,小兵自己认为自己是园子的男友,并且很爱园子,并没有侵犯她,保持了园子的贞洁。
或许园子也觉得他们之间是恋爱关系,但在那个父母之言媒妁之约的时代,自由恋爱都没有结果。
所以园子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犹如一个渣女,不拒绝不主动不负责。
她对自己的“贞洁”不在乎,对性没有认识,并保持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但是这也反映了小兵也是一个传统保守的人。
第二位丈夫雨宫,雨宫是幸运又是不幸,在老式社会的父母包办婚姻里刚好遇到了喜欢的人,但是悲哀的是喜欢的人并不喜欢他。
甚至一开始就鄙视他为了逃兵役而转了理科,这里我觉得园子鄙视丈夫雨宫比开头的小兵还不如。
父母要求两人结婚,园子不在乎婚姻、不在乎爱情不爱情,可以说她的生活如一潭死水一般,她没什么好争取的也没什么想要的,因此结了便结了。
很多人评价说园子如果不喜欢雨宫,就应该拒绝反抗这段婚姻。
我不以为然,为什么要争取呢?
在那个时代,结婚是必须的,而园子心中又没有喜欢的人,内心没有爱,要拒绝反抗些什么?
根本没有反抗的必要,迟早也是要结婚,和谁结又有什么区别。
第三位青年正田,正田的戏份不多,却在转接处起了决定性作用,园子对他没有爱,更没有性的欲望,只是觉得这个人有意思。
前面说过园子对性无所谓,正田的存在证明了性与爱无关。
第四位越智,越智的存在不过是恰好的时间出现了以为恰好的人,如果没有越智也会有其他人来填补这个空缺。
他就好像是一个借口,让园子突破社会规矩的理由。
3.性园子与丈夫的性生活一点激情都没有,直接背对着雨宫。
结婚怀孕生子,园子一眼就看到未来,她接受了这个宿命,一切毫无生机的进行着。
因为对丈夫没有爱,对两个人的小孩小诚也没有过多的感情可言。
剧中第三段床戏园子的态度有所转变,变得较为积极,她开始试着享受性带来的乐趣,对人依然没有感情,所以在过程中主动勾上雨宫的脖子,却在事后依然背对雨宫。
在雨宫说“我们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好了”的时候,园子半夜睡不着,坐起来看着雨宫。
像不像雨宫说了一句很荒唐的话后,园子被震惊、无语到失眠的样子。
雨宫极其传统,与外表保守内心向往自由大胆的园子相反,这就造成了她们没有过多的共鸣。
在对巷中恋人亲热的评价中,雨宫说了世风日下,越智说出了自己认为“自由恋爱”的想法后,园子对其刮目先看,在这个传统的社会中,居然有人跟“我”的想法一致。
园子内心大喜,雨宫其实很了解园子的情绪,当晚园子发现越智还单身,露出了“重获新生”的表情,她第一次对一个人有了解的兴趣,就像她死气沉沉的生活里突然有了点亮光。
从未喜欢过人的她起了一丝涟漪,开始打扮自己,同时她也开始为越智“守贞”,拒绝丈夫。
试图赋予性更多意义。
这段“不正确”的爱情,世人的反对反而增加了这段情感的独特反抗性,园子或许是借着这段感情来反抗自己的按部就班的生活。
当知道越智和北林有私情时,园子深受打击,她以为她们之间有爱。
她单方面失恋了。
之后的转折便是正田,正田求园子跟他睡一次,前面提到了园子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不拒绝不主动不负责,但正是与正田睡了之后,她发现,没有爱也可以有性,可以有感觉。
所以在完事后,园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或许她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对雨宫有一点爱,有爱才有性。
正田的存在让她知道了性并不代表爱,自己对雨宫没有爱。
再者,这也证明了越智与北林之间不一定有爱,可能只是性。
当晚在与丈夫的性中,出乎意料的主动起来,她要再次证明她享受的是性,而并不爱雨宫。
所以园子说了“并不是因为爱你,
才有感觉的,我试过(与正田),是真的”“要是能被喜欢的人(越智)抱着,又会是怎样的感觉”。
之后支开丈夫,确定了越智的心意,之后跟越智在一起。
在与喜欢的人(越智)亲热过后,从愉悦变为淡然。
可能觉得跟喜欢的人亲热,也不过如此。
她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那么喜欢越智,之后也并不会跟他在一起。
最后与越智分开时,园子也说了他们之间有爱,但在箱根那天就结束了。
园子理解错了,以为与越智在一起会是性爱,但最终发现还是只有性,自己依然没有爱。
园子对于儿子小诚唯一有的是愧疚,但是这一点愧疚,在片子结尾,园子走向了小诚,小诚却跑到妹妹洋子和雨宫的怀里。
她知道小诚跟他们一起会生活得更好,小诚比起园子这个母亲,更需要妹妹洋子的照顾。
她也就没有了愧疚,反而一身轻松,笑着走了。
园子是个无爱的人,什么爱都没有,或许有一点点亲情,在被妹妹洋子推到愤怒以及不理解时,洋子第一次有了情感的波动。
这是园子对喜欢雨宫的洋子发自内心的怜悯,说出“你真可怜”之后,被洋子一把推倒后慌乱的样子。
这是园子希望洋子能理解自己爱上越智,但洋子无法理解后崩溃的样子,这也是园子在电影中最大的情绪波动。
我本想说园子是个自私的人,但是想想,她又自私了什么呢?
你跟她要什么她就给什么,只不过她是对一切都不在乎罢了。
片子最后园子穿着小洋裙踏着轻快的脚步离开。
说自己是否死后只剩下子宫,我并不觉得这是对女性性欲的反映或者是女权的反抗等等,或许这指性,性是她唯一试图想要去追寻探求过的东西吧。
之后的一生或许她将会这么孤单的、平淡的、无爱的、没有激情的过下去,直至死去。
整部片子一直都是园子的独角戏,从最开始的以为性里有爱,再发现性里没有爱,最后知道了性不等于爱,爱也不是性。
从以为自己没有爱,到以为自己还有爱,再发现爱没有那么崇高,最后自己并不需要爱。
园子与我的心理有相似的点,就像现在年轻人经常说的佛系,无欲无求,生活平静如水,没有激情也没有期待,找到了一点事情以为是生命的真谛,到最后发现生命的真谛还是那滩死水。
园子与所有人都不一样,你也可以说她天赋异禀。
影片开始,一个青年笨拙的上下其手,突然停下说不能让园子失去贞洁。
然后慌里慌张的跑掉了,作为一个旁观者差点喷饭。
园子根本不在乎贞洁,或者说园子根本不知道贞洁和男女调情有什么关系。
也可以说园子的世界没有贞洁这个概念。
园子的不同还表现在她完全不顾及他人的面子,就那样直截了当的拆穿雨宫的谎言,人情世故全不放在心上,恰似让父母尴尬的童言无忌的孩子。
雨宫认真的说着自己也不知道真假的话,在园子眼里雨宫是可笑的胆小鬼。
而园子在妹妹洋子眼里也许就是个专门让人当面出丑不厚道的讨厌鬼。
喜欢恶作剧的园子像一个魔女。
雨宫是一个活在自己妄想里的人,他想象的园子是他的道德观认可的纯洁天使,他看不见真实的园子,就算园子对他冷言冷语,从不回复他的来信,他也一厢情愿的认为园子是爱他的。
雨宫爱的是一个假的不存在的虚幻的园子,其实雨宫爱的始终是他自己。
想象的园子是雨宫自己的延伸,他是处男,园子正好是处女,新婚之夜最令雨宫赞赏的也是园子的贞洁。
园子拒绝他求欢,正好是他想象中淑女的样子,连洋子都看出园子一点也不爱雨宫,雨宫却自我陶醉的对面无表情的园子说,我们的爱情越来越深了。
这也注定了他们永远不可能有真实的互动和交流。
园子不可能爱上一个看不见自己的人,跟雨宫在一起园子只有孤单和寂寞。
园子遵从父母之命嫁给雨宫,是因为园子并无爱恋之人。
嫁给雨宫是现实的需要,这一点园子很清楚。
园子没有爱的人。
洋子问园子婚姻大事为什么听父母的,明明之前从来都不听父母的话,为什么这次却嫁给自己不爱的人。
园子告诉她,自己从来不相信爱情,看看父母就知道了,出轨的父亲隐忍的母亲是有爱情的样子吗?
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园子总是看到最本质的东西。
园子不只不相信爱情,也不相信为国奉献这一套,园子发问我们下一步为谁而活?
园子自己是有答案的,她会为自己而活。
婚礼上的园子面对弥留之际的父亲是冷漠的,面对入戏很深的母亲和雨宫,园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新婚之夜雨宫像所有好男人那样向园子承诺,一定让园子幸福,园子像看着陌生人那样看着雨宫。
园子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也少有牵挂,园子视身边所有人为生命中之过客,妹妹洋子暗恋着雨宫,对小外甥视如己出,园子的儿子一直生活在洋子身边,园子似乎从不被亲情羁绊。
在遇到越智之后,竟然鬼使神差的产生了爱情,爱不是欢喜,爱是痛苦的,园子就体会到了这种痛苦,她因这份痛而喜悦,雨宫告诉她,越智从中学起就和大他20岁的房东太太保持性关系到如今,她也不为所动,她决然离开雨宫,投入越智的怀抱,但是仅仅第一次约会就耗尽了所有的感情,她说她看见了深渊,这深渊或许就是没有爱的真相。
越智并不知道园子的变化,当园子告诉越智,她对越智的爱在箱根那一晚就已经结束,越智大受打击,在越智看来那是开始,在园子是开始也是结束。
越智问园子是不是因为他没能和房东女人分手的原因?
园子说不是,在园子,只是没有爱了。
园子没有爱的人,也许是因为她天生不具备爱的能力,更可能的原因是,这世间没有值得她爱的人。
她问越智,爱这东西,你也没有吧,越智立刻就原形毕露,不再隐藏他那小男人的无赖。
离开雨宫之后的园子,独居陋室,好像在写作,雨宫不计前嫌,仍然诚意请园子回家,甚至拿儿子劝说园子,雨宫表现出了这个俗世好男人的典范。
这个时候的园子已经没有了之前的迷茫消沉,她真正了解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对雨宫是温和而坚定的拒绝,坦诚相告自己对于性的看法,雨宫这个好男人含泪痛斥园子不知廉耻,园子不以为意,继续让雨宫看清他和洋子的真实关系,对雨宫极力否认和洋子的暧昧忍不住笑起来,园子与生俱来的魔性,真是无法掩盖。
雨宫的感情受到打击,痛苦万分,这时候才明白园子真的没有爱过他。
在洋子和雨宫眼里,园子是冷血没有感情的。
在母亲的葬礼上,园子一袭黑裙,披肩长发,一改之前的和服盘发,和妹妹洋子见面,告诉洋子尊重自己的感觉,你不是很幸福吗,结婚吧,洋子和雨宫的确很合适,洋子已经是一身和服贤妻良母的打扮,洋子再次确认姐姐的感受,可以吗,你一个人怎么办?
园子终于彻底自由了,她不再有丝毫的不安,她心里惟愿洋子雨宫幸福。
她迈开大步走了。
雨宫和洋子令人同情,最后终成正果也不枉那颗悬了半世的心,就连越智都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自己同情自己,只有园子最后一无所有,却半点不让人同情,也许这就是园子的强大之处,这就是魔女园子的风格。
在奔向自由自在的路上,园子感叹说,如果自己死后化成灰,也许子宫会留下,这是她对于和雨宫共同生活的唯一肯定吧,这段生活让她创造了一个生命。
最近连着看了好几个日本影剧或剧集,虽然《海街日记》的确活色生香,《黄昏的清卫兵》与《暗剑和鬼爪》展现了末层武士的生活困顿但很有人情味,《四重奏》和《黑革日记》却太过取巧很难喜欢上,但最养眼的、最心水的还必须是《花芯》,每一幅画面都可以打印下来,裱起来,贴墙上慢慢欣赏。
最美的就是,园子在原野上散步,穿木屐过小溪那一段。
里面唯一有点儿离题的情节就是日本战败后(昭和20年),园子的父亲哭泣无法释怀,通过逛妓院发泄却差点休克。
其它所有剧情都是和园子息息相关的。
电影一开始,园子就极不情愿听到一个阿兵哥威胁还是祈祷说:一定要为我保守贞洁啊,一定要为我保守贞洁。
到末了,母亲过世的时候,无助的儿子跑到小姨和父亲身边,而不是园子身边的时候,园子自己也是放松和释然的。
所以,从前到后,园子也终究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自由,——其实就是独居。
里面台词并不多,算是言简意赅,非常典型的日式电影风格(或者叫小津风格/侯孝贤风格)。
美感除了女主非常收敛、内忍的面部表情外,大部分都是来自布景、衣饰以及配套的柔和的日光和灯光。
——细心的肯定能注意到,当园子和越智第一次约会(那时候她已经非常高调地和丈夫分居了),在早春的湖边散步那一景。
那时,两个人都是远镜头,一起散步没有看出来他们之间多么协调,倒是摄影师两次捕捉到了微风吹过嫩黄的树叶,吹翻过来,再吹回过去时亮度的几种变化。
在这样的场景中,两个人也没有大喊大叫,也没有紧密拥抱,镜头大部分给了那一边林叶,场景十分静穆。
没人去说,但那一幕真的很像李白大叔的一句诗::“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当我看到那一幕的时候,也并没有猜到园子和越智最后的结局。
猜到这一结局,倒另有其人,——就是园子的ex。
所以再回看湖边散步这一幕,终究是伤感:平林漠漠烟如织,“湖边”一带伤心碧。
园子被点醒的契机有两个,“碰巧偷窥到别人家的自由恋爱”以及“出乎意料的对越智的无法自拔的单相思”,或者合二为一只有一个,就是越智。
说两个是因为,当去了京都“偷窥”到小年轻亲嘴的场景时候,园子势必想起了在昭和十八年和她一起的那个要上二战战场的阿兵哥,她们之间有过非常相似的墙角私语。
而对越智的单相思引发另外一场愈发不可收拾的“偷窥”,——你竟然是这样的“越智”!
越智有一句画龙点睛的台词,那是她和他第一次在桌面上闲聊,“这个国家战败了,我们才真正获得了自由。
”园子也有一句画龙点睛的台词,那时她也终于理清楚了她和他的关系,“我偷窥到了不可偷窥的深渊。
”园子的这一句,歧义还是蛮多的,她不仅仅偷窥到了“别人家的自由恋爱”,也偷窥到了越智和房东家的相互利用。
更为重要的是,在她午夜梦回,心情难以平复,偷窥到了“自己并不属于这个丈夫,也不属于她自己的小孩”,能让她改变主意,或做出某种选择的,只有她自己的意志。
园子,当意识到她其实只是曾经喜欢过(过去时啊!
)越智的时候,她大概已经偷窥到了“她只属于她自己。
” ——这是保存她自己的存在感的最好方式。
而末了,园子那句“当我的一生变成细白的骨灰,应当依旧能保持“呻吟的子宫””却反倒有点无厘头了,因为她并没有沉浸在N多情侣的纠葛中。
后记:没有啪啪啪场景,电影依旧很优秀,也不影响观感。
我原以为姐姐和妹妹之间有更多互动,其实并没有。
跟第一次主动喜欢的越智之间,也没有什么互动。
跟“丈夫”之间的互动就更少的可怜,大部分是丈夫在自作多情,而女主一眼看穿。
——虽然《感官世界》也算惊世骇俗,但里面男主对女主的控制欲,最后转化为女主对男主的控制欲,都是令人鄙夷的。
而《花芯》恰恰相反,就是不断摆脱那种控制:1)来自阿兵哥控制;2)来自父亲控制;3)来自丈夫的控制;4)来自对越智的单相思的控制。
好多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年人也是如此。
小孩子的行为是人之本性,意识层面的行为需要后天训化,成年人不过是意识初步觉醒,适应了这个社会规则罢了。
可是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谁也看不清那个深渊。
花蕊 中的女主被日式社会伦理绑架着嫁给了雨宫,但是她并不爱她的丈夫。
心理上自结婚开始就不接受自己的丈夫。
在迷迷糊糊中完婚生子,可是自由激荡的内心世界不曾平静,这个时候她遇到了司智。
她们亦不曾有过多少交集,感情的激生只是一见钟情。
孤独的她好像在黑暗中发现了一束火把,奋不顾身的扑了上去。
不顾丈夫的挽回,她扑到了司智的怀里。
司智说,原来你爱我呀,我一直不知道。
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
司智接受了女主的爱。
可是后面据女主自己的表达,她们的爱情在开始的那天就结束了。
女主在黑暗的深渊里摸索着,爱情,sex,她一直都在思考。
她知道自己不爱雨宫,爱过司智,后来又不爱了。
再到后来回头看到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妹妹走到了一起,到底要怎么样活着呢?
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幸福是什么呢?
片尾她一身黑衣,婷婷玉步,转身离开。
身处深渊,踽踽独行,迷茫的她。
回到我的现实,我也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内心的声音,旁人的声音,世界的声音,靡靡之音不绝于耳。
“你为何而结婚?
”“自己也就这样,看到一个不错,就想赶紧抓住。
” —- 一次吃饭隔壁桌二个中年男士的感慨,妻子是介绍认识的。
“我们在一起快7年了,应该交一份答卷了。
经济也结合了。
” —- 一个朋友的回答。
“为了买房子啊,上海单身狗不给买房啊。
” —一个同事的感慨,恋爱三年了。
“家里催了,遇到这个还不错,感觉适合,就想结婚了。
不想一个人了。
” — 一个认识很久的朋友。
很多时候,似乎已经忘记了为何而结婚?
或许是爱情,或许是经济,或许是孤单,或许是父母的安排,或许是认为自己老了。
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很多人,一段感情结束的时候,不需要很长的修护期,反而急急忙忙的投入下一段恋情。
是因为想把这段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吗?
可是被寄托的人真的如你的前任一样吗,能否承受这段感情呢?
似乎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
一股脑的将这种“好”全部投放给对方。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彼此尚不熟悉,对一切都很新鲜,那股激情还在。
因此觉得一切都很好。
可时间长了以后呢?
问题就会暴露,大家都会固守自己的阵地,争吵也由此开始了。
园子对越智说:“任何事情发生多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吧。
”越智困惑的问:“你不爱我了吗。
”园子思索了一会儿道:“我曾经喜欢过你。
爱。。。
你若喜欢这个说法,也是可以的。
”这是电影《花芯》中的一段台词,也是园子探索未知后的感慨。
“任何事情发生多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吧“ 是啊。
我们毕竟是人,是人就有情欲,是人就有宣泄,是人也就有厌倦。
可很少有人明白这种东西。
只会觉得这是无理取闹,脾气差,甚至认为这是不爱了,不喜欢了。
可是多少人真的明白是什么喜欢?
什么爱呢?
园子对越智说:“到底是多么不一样,无论对方是谁,反正子宫都会不止羞耻的呻吟” 睡了,不一定是因为爱情,也不一定是喜欢。
也许是好奇,也许是寂寞,也许是为了发泄,也许…。
“反正子宫都会不止羞耻的呻吟”,可是男人听不了这个。
只会觉得你不爱了,对你的态度也就改变了。
甚至会主观认为这种女人是不知羞耻的。
园子对丈夫说:“女人也有欲望,这样做爱的时候会很爽。
”丈夫破口大骂:“不知羞耻”男人有欲望,女人也有欲望。
欲望本身不分性别,只是心里与精神上的一种期待。
没有高尚和低贱,可往往很多人,都会给这种欲望加上自己认知的道德,加以批判,我觉得这是滑稽,你难道没有吗?
只是你自己压抑了,何必批判别人表达呢?
电影结尾,园子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在葬礼上发现妹妹洋子已经与前夫结成伴侣了。
当园子准备离开时洋子追了出来,她的眼中既有对姐姐的愧疚,也有对姐姐未来的担忧。
而园子仿佛明白洋子所有的心情,她什么也没有说,付之洒脱从容的一笑,转身而去,留下恣意的裙摆荡漾的背影。
一个女人的半生就此暂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那么究竟为什么要结婚呢?
你想过吗?
因为爱情吗?
可能处于婚姻中的自己至始至终都不曾明白——爱,喜欢,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最近有个朋友说:“有钱又有能力就能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
而我只能安于当下的选择。
”不是每个人都有缘遇见所谓的命中注定的人。
大多数人不是选择勉强按照世俗的规矩生活下去,就是选择以自己探索的方向勇敢前行。
不得不感叹,随着年龄的渐涨,越来越明白“生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希望大家都能为着年轻时候的那份“自由而活”。
与其说女性成长不如说不安分守己的人生女性无处安放的灵魂找寻与迷失没有责任意识除精神上情欲没有其他事业追求?
理解但不苟同电影呈现的每一帧都很有日本美学的味道也更赏心悦目“我看到了深渊”女主和出轨对象合体之后如是说激情无法维持生活,生活的本质是平淡所有的激情终将退却,但生活还要继续就像那个风琴男“我只是懒得自杀,才活着”
女猪脚一开始就表示讨厌这个男人,不过后来为了孝顺父母还是嫁给了他,被讨厌的人xxoo就不是女猪脚乐意的事情,偏偏丈夫的x欲特别旺盛,更加让她感到痛苦,遇到喜欢的男二,这种痛苦更加使她煎熬,出乎意料的是,她居然敢告诉丈夫,恼羞成怒的丈夫以强x泄愤,而女猪脚也以被强x对待了,被强x之后去找男二求安慰,却看见那个喜欢男二的女房东在给男二咬,受伤度x2,感觉什么都失去了,也就不在乎跟小生有一腿了,小姨子喜欢姐夫,姐夫的痛苦她感同身受,同情姐夫,痛恨姐姐。
姐姐确定要与姐夫分开后,小姨子和姐夫算是名正言顺了。
女猪脚的丈夫对她其实还算很不错的,知道她出轨,难免愤怒,但是愤怒之后很快就反省自身,并且做出相应措施来试图挽救家庭和婚姻,因为他是真正爱着她的,可惜她并不领情。
她已经不再相信爱情,反而沉浸于肉玉之中,看到妹妹和丈夫甜蜜的模样,她明白自己真的彻底失去了所有的感情,片尾落寞地离开,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等死而已。
一系列错误的根源是什么,完全怪父母包办的婚姻吗?
所谓的真爱爱着别人,并不爱你,拒绝经营已有的家庭,结果就是两头空,两边都落不着好。
片子从一个失败者的角度告诫人们,珍惜眼前的人,别不吃自己锅里的,又吃不上别人碗里的,到头来饿着自己。
缺少爱情的情况下,肉题上的块感越强烈,精神上的空虚感就越剧烈。
总评三星7分。
同发中色论坛。
(2021.10.31 因为看到有人陆续给2018年前写的影评点赞,今天回看了一下,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说点东西,怕几年前自己那种离生活很远,自以为看透人生的态度误导了别人。
老实说经过几年的思考,生活,与他人真正地思考和探讨爱,婚姻和性以后,不得不承认社会有它的规章制度,有它的运转逻辑,你可以活的洒脱,活得不在意社会赋予的任何意义,但对性的超脱,应该是双方认可前提下的超脱,而不是一方觉得性只是欲望,另一方觉得性是枷锁,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否则关系中重视意义的另一方会活在痛苦中。
我们社会讲究一夫一妻,讲究忠诚,这也是我未来会选择婚姻并坚持婚姻的原则,不希望看到以前影评的人误以为我有如此洒脱的婚姻观,或者轻视婚姻中双方忠诚的意义。
总之,在世俗社会里彼此陪伴,彼此温暖有时候比清醒的孤独更让人向往,这也是我现在的生活观,之所以不删掉以前的想法,是觉得万一老了还有个回看以前的窗口)看到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本来是快进看的。
但因为女主的话和气质,我从头开始看完了。
花芯是花的生殖器官,也特指女性的生殖器官。
在这部电影中始终贯穿的东西就是性。
但在女主园子眼中,她始终对这个世界保持着思考,保持对自我感觉的感受。
和丈夫的性,可以看做女主还不明白自己为谁而活前,按照父权或者国家的意志按部就班的活着。
和美术生的性,可以看做女主自我意识的觉醒。
因为她以前觉得自己不爱丈夫,可是和丈夫做爱又有感觉。
园子以前的观念是做爱有感觉应该就是爱。
可她和实习生发生关系以后发现,和谁做,女人都会觉得有感觉。
她被道德束缚的思想逐步开解。
在和越智发生关系前,园子觉得自己对越智有爱,所以觉得性会不一样。
可是和越智发生关系的当天,她后来回忆说,爱就结束了。
为什么呢?
因为女主发现无论是和谁做爱,性就是性,和欲望有关,和爱无关。
越智对园子说,像你这样活明白的女人真可怕。
园子笑了一下,兴许园子是觉得她偷窥到了不可偷窥的深渊。
这是深渊也是解放人类道德束缚的道路。
在园子眼中,活着或许都没有意义,所以她从一开始就算混混沌沌。
思想不清晰的时候,就表现得对所有人有距离感。
既然活着被丈夫赋予了奋斗,对家人负责的意义,被越智理解为爱或者欲望。
那女主一开始期望通过恋爱获得不受国家,家庭,伦理束缚的自由又有什么意义呢。
说园子最终图口红为自己而活,倒不如说园子是领悟了无意义,无论是性,爱或者生活。
但世人都喜欢把性包装成爱,把爱包装成希望,或者灵丹妙药,什么问题遇到爱都可以解决,把生活包装成美好。
可这都是世人的一厢情愿,生本就无意义,只是被过度包装了而已,个人觉得园子是体验到了这一点所以非常喜欢《花芯》这部电影,是通过性谈讨人解放的问题。
毕竟人生无意义,生活的意义也没什么好探讨的。
既然性无意义,大家通过性不过是解决欲望而已。
无论丈夫是否出轨,是否和妹妹在一起,园子都不介意,发生性,大家不过是在满足欲望而已。
本来就没有爱,哪有什么背叛。
窥视了不能窥视的深渊,总感觉觉醒了一半的“女权”有点可悲…最后也并不快乐,何苦。
摄影很精美,气氛微妙
喜欢手风琴小哥,但后面发现他是假弹按钮都对不上…拍这种还是事先练习下做戏做全套比较好啦
美其名爱情,追求理想生活
删减版看得连孩子是谁的都不知道,看了评论才明白。林遣都这脸都有人能不爱?
日本人最擅长不动声色地震撼你。
气氛好~ 配乐合~ 女主颜 身材 演技俱佳 p.s. #安藤政信#终于有个像样的角色了
太温柔了。
女主:去特么的爱情吧,老娘要纵欲!
什么内心空虚都要用情欲填满的话 人和动物有什么两样= =主角间毫无默契可言 也看不出女主对男二的情感寄托 反而一种我出轨我有理 我是碧池我高尚 神经病啊!【掀桌
小林子这么可爱还爱个屁别人
其实剧情蛮俗套的
只能说期望过高了 大概 这电影拍成短片效果更好 花那么多篇幅 讲那么点感情变化和自我成长 太过拖沓 冲着安藤看的 然而他的戏份就那么点 不开心不开心不满足不满足
一开始女主就不应该听从家里安排的婚姻的,没有爱情的婚姻在遇到爱情后一碰就碎。女主长得不够美呢,看得是删减版的,所以有些画面真得有点莫名其妙,删太多了!
园子身上自然有女子学习的点她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爱敢说出 我可不是因为爱才有感觉的 这种话也不因为孩子所妥协园子是缺少感动的 所以不会在这种生活里感到幸福同样不被世俗束缚她独立于世 反抗精神好像浑然天成 有别于后天习得的严谨细腻 她的性情更加纯粹天然不讲理可广大女子清醒点吧 我们大多是老舍离婚笔下的太太们 离开男人我们活不成呀…ps:男子少一点自我感动吧就算是一个好丈夫 好父亲尽职尽责有担当不爱你的人还是不爱你4.3
女人也可以有性无爱,而不只是男人的特权。肉体和画面都挺美的。但是拍出来总觉得少点什么,无论是爱与欲。
一定是林遣都蒙蔽了我的双眼,丝毫不觉得雨宫这个角色不好,反而,有点儿反感园子。看到落合扶树时我笑了——哎呦喂,大叔之爱两任后辈共同出现了(虽然没有同框)。
川村绘梨很有味道,全片情欲的火候差点!
只能说浪费了男一男二的颜啊!
贪恋安藤政信的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