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女贞德
Jeannette,圣女贞德的童年(港),摇滚少女圣贞德(台),Jeannette: The Childhood of Joan of Arc,Jeannette
导演:布鲁诺·杜蒙
主演:莉莎·勒普拉·普鲁多姆,珍妮·沃伊辛,露西尔·高蒂尔,维多利亚·勒费布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7
简介:1425年,法国百年战争期间,少女贞德只有8岁,她在一个小村庄多雷米生活,每天照看羊群。有一天,她告诉她的朋友奥维耶特,她已经不能忍受英国军队对法国人民的摧残。然而修女太太热尔韦斯却试图跟这个年轻小姑娘讲道理,告诉她不要试图去抗争。但是贞德已经准备好拿起武器,跟英国军队对抗到底,带领法国走向解放。详细 >
The point is, you get his point, don't you?
神经病说教style 童年effortless少年heavy极了
戛纳放的时候我没排进,排队的人里有马可·穆勒。把Bruno Dumont十几年前拍的电影其中几个片段换成唱歌,就是这片子的效果。台词有点难懂。歌舞可能本身不错,但是演员唱跳太难看了。我听摇滚演唱会可能也是同样的观感。
年度最佳!!!看完发现配乐居然是igorrr啊!!杜蒙大神就是杜蒙大神,雖然从卡蜜兒開始,一年風格一個驟變,但是內核從來都在。極致的簡約,空曠的大景,風景的捕捉,對於人物的懸隔式觀望。這部融合各種音樂風格的歌舞片簡直又一次直擊內心,不聽黑金屬很難體會那種癲狂,為杜蒙的音樂品味點贊
光点台北打卡 摇滚+宗教+歌舞,明明每个元素都很酷,为什么会混合出这么尬的一个玩意儿?标准影展片,好奇预算有多少。实在对不起,是我打扰了。
我去……这特么什么鬼,看完脑壳疼……
预告片色调和修女唱歌太洗脑,各种影评让我更好奇。前边尬舞、谜之台词、重金属riff和甩头都忍了,直到叔叔出来rap甚至popping终于憋不住笑了出来(演员自己都笑场了)。观感相当奇特,可喜的是我执着地坚持看完了,感谢字幕组!
6/10。杜蒙打了一记由旋转舞者混杂滑稽戏的组合拳,它以孩子气姿态关注灵与肉的不安,时刻笑场的间离感所带来童真的奔放生命力,正如小姑娘仰望天空、踏步林泉和沙丘虔诚祈唱着愿救世主降临,不能理解抽象的圣灵就唱出来令精神永不止步,宽银幕取景将贞德离开农舍前信仰与世俗(叔叔)间的冲突寻到出口。 @2018-01-26 20:35:59
3.5
杜蒙真的没疯吗?!既然歌和舞都如此尴尬,演员毫无互动,估计演员都不知道唱了什么,那要此形势有何用?
对不起我是快进看完的
靠居然原声是Igorrr
完全欣赏不了,宁可看肢体剧。什么鬼东西
一部尬摇音乐剧,当布鲁诺·杜蒙以往古怪荒诞神经质的个性全都消失不见了,就是这部电影。大量的台词,演员之间也没有互动,估计童年时期的小演员都不知道自己唱了什么,影展这场字幕翻译的又啰里八嗦,看电影成了全程读字幕,更可怕的是字幕不知道自己在翻译什么。坐等字幕重刷!
有些难以评价,杜蒙放飞自我,实验感极强的歌舞片,几处尬歌尬舞看的瞠目结舌。玩弄观众,或者说就是完全无视观众。没有如同其他贞德题材的片子把重心放在战争或者审判之上,反而用十分简单的场景,通过几个人物的互动,去展示贞德在精神上的痛苦。
近年看过的最大胆、绝美的电影。居然用重金属摇滚/电音/歌舞剧来改编贞德。杜蒙标志性的不和谐音,在神圣与戏谑、属灵与幽默、中世纪宗教哲思和20世纪身体政治之间达成了惊人的融合。近乎癫痫的肢体动作,既让人想起卡珊德拉时代的神谕,也呼应着邓肯/鲍什等现代舞者的叛逆。一种元历史话语的激情。
哈哈哈哈
形式创新,用后现代主义完成对经典宗教形象和故事的重述,摇滚、rap、吟诵、侧手翻,色彩鲜活,歌舞尴尬,甩头甩得人也快要抓狂,有种巨蟒圣杯的感觉。
很笨拙 又有点酷
一開始還挺驚嘆這個比《厄夜變奏曲》走得更加激進的電影形式,但從小演員莫名變成青年後這個系統就差不多全垮台了。結果是真的只演了一半嗎?雖然對於這種完全無視觀眾感受更花心力在意念表達的作者都會特別肯定,但和《情色沙漠》純粹的行動展示總覺得《童女貞德》在語言上幾乎趨近無法理解了。整部電影就是在態度和笨拙之間不斷擺盪拉扯一直到結尾後我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