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开始,我想给这部电影打个满分的。
原因就是,他敢于涉及LGBT话题,而且梦想立意不俗。
但是在最后的彩蛋,有明显是恶搞消费的含义。
这让我感觉导演没有认真对待LGBT的话题。
如果真的想表达这样的内容,应该小心翼翼而深情,不应该加最后的恶搞伏笔。
但是为了让更多的国产电影愿意为这方面发声,我愿意在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多给一颗星。
毕竟,让更多的人看到,反思,这也是电影的一种价值。
如果单纯从电影角度讲,那这部电影真的很不可以啊。
创作者可以得到一颗星的原因是,他知道这是童话,所以将整个作品故意做成脱离现实一般的童话拍摄手法,不写实,但有意境。
但是这个意境拍摄却非常不成功,刻意的笑点,让人非常尴尬。
刻意的煽情,也无法打动人心。
最精彩的戏份,就应该是艾伦去直面父亲,战胜内心的恐惧,这对于LGBT人群还是非常鼓舞的,也是具有意境的。
主演的表演不够好。
一个28岁的身体住着13岁的灵魂,不应该刻意扮嫩,而是会发出迥然不同的效果。
感觉演员金春花还是没有好好 钻模这样一个13岁少女的心态,不应该掐着嗓子扮可爱,还以为别人看不出他的装可爱。
还有主线不是很清晰,反面力量也不是很清晰,其实完全没必要把反面人物做得那么刻板,真实世界里,不是所有人都想和弱势群体作对的,但是能真正打心眼里尊重弱势群体的人很少,创作者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将这部电影在真实性与梦幻的结合再处理得更加妥帖一点。
我是个200多斤的胖子,是个G。
我没有黎春夏的四个姐妹那样的朋友,没有阿童木。
也没有皮鲍十和小师弟那样的爱情。
这个故事与我,是一个现实与梦交织的故事,偶尔想想会笑的那种。
故事情节没有多么好,甚至有点傻甜傻甜的,但抛开故事,里面的人和事都还是很暖的。
春夏的父亲,十五年尽心尽力照顾生病的女儿,毫无怨言;春夏出院后,回到家,怕春夏照镜子伤心,用一块布盖住了家里的镜子;回绝主任的让春夏参加马戏团的建议;怕春夏伤心,骗她阿童木不在了;去马戏团应聘小丑……还有皮鲍十的父亲,一位很“钢”的男人,不希望儿子“娘”,去跳舞。
父亲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故事的一条特殊的线吧。
天真可爱的小伙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苟且,但都愿意帮助春夏圆梦。
算了,懒得写了。
舞台上的一次“成功”,皮鲍十最后那似有似无的爱情都值得被祝福。
但都是梦。
没拿奖,还是继续苟且的小人物,好吧,第二句没有交代。
现实还是会继续,心存点美好嘛。
再见。
不知道那些打一星的都是什么专业人士,之前看到豆瓣评分那么低一直没有看,今天实在没事,没有新电影可看了,就拿来一覌。。。
感觉还不错,有哭有笑的,是一部还算不错的励志喜剧电影,不要说什么模仿哪部哪部电影,只要观众被感动到就是合格的,看电影的大众更多还是图个乐呵,嫌个眼泪,不要太苛刻了,这部电影我觉得不高不低6.7分比较合适!
喜欢麻花团队,希望能出更多电影!
另外主题曲和插曲都很好听!
每个人看肯定有每个人的感触,标的是喜剧,可是我看的时候全程都在哭,女主不断的找回原来的自己,找回原来的四小天鹅。
虽然不复曾经,但是内种努力真的感染了我。
也许从各方面来看,有的人不看好它,更说它是烂片。
但是不看其他,真的感动到我了,我就觉得它是部好片子。
随着阅片量的增加和学习,也许以后再看,会对它的感觉不一样,但现在能感动一个人,我觉得它都是成功的。
这是一部很感人的励志片子。
热爱跳舞的黎春夏不幸遭遇车祸,变成植物人15年后竟奇迹般醒来,激素治疗后变成了200斤大胖子,行走都成问题,当笨拙的她回自己房间连门都进不去时,她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准备自杀时,那些儿时同伴并没有放弃她,陪她共同参加舞蹈比赛,一步步走出逆境。
在她沉睡的时候,她的同伴都在试图唤醒她,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不容易,需要用心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才能开花——实现共同的梦想。
让我感动的还有父亲的爱,春夏爸爸举债治疗,没有放弃孩子。
当别人提出让孩子早点进入成人的世界,春夏父亲没有强迫孩子做什么,而是自己扮小丑去为孩子争取园里名额,看着春夏每天练习大象舞蹈,他默默地支持,决赛舞台上摔倒了,鼓励孩子站起来,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
还有皮老师的父亲多么反对跳舞,可在生活细节中他每次都等孩子回来再动筷,再晚都留饭,最后一幕父子冰释前嫌相拥太感动了。
这就是人间最美的感情——亲情,亲情是爸妈额上增加的白发,是爸妈眼中无限的关心和盼愿;亲情是黑暗中的一束灯光,给我们无可替代的家的感受和温暖。
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我们要珍惜
前几天看了《跳舞吧!
大象》。
因为评分很低,起初并没有特别感兴趣。
但是作为一个舞蹈爱好者,因为它讲的是跳舞的故事,而且也有专业舞者参与其中,便本着好奇心一探究竟。
▲《跳舞吧!
大象》确实,电影本身有很多问题,比如剧情俗套、转折生硬、硬熬鸡汤、贩卖梦想、消费胖子等…但是,观影过程中还是有那么几个点戳中了我,让我鼻子发酸。
影视作品,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艺术化处理。
尽管这部电影的处理并不十分理想,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见生活,获得某种启发和共鸣。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被作品打动,从来都不仅仅是因为作品自身,而是因为从中看到了自己。
所以,这里不讨论和评价电影本身,只想说说这些点。
🐘01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直到大学毕业前,我几乎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想要做什么。
我只是,顺利地学习、升学、工作。
偶尔尝试一下似乎有点感兴趣的东西,也只限于浅尝辄止。
当初入工作的新鲜感和经济上不再依赖父母的快乐渐渐化为了平淡,日复一日的枯燥,时时让我觉得空虚、乏味和沉闷。
渐渐感觉自己的活力和灵气都快要磨没了,就像一株植物在一天天地“枯萎”。
我感受到心里有一股劲儿,像茶壶里煮的饺子,倒不出来,憋得难受。
我不甘心。
然而。
虽然偶尔有爆发,跟随自己的心,做一次当下最想做的事,但总体上还是在战战兢兢地、一点点地试探着改变的可能性。
毕竟,“脚踏实地”才是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
我羡慕电影中的黎春夏,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可以像傻子一样,不顾一切地追寻。
没有犹豫,没有迟疑,不问后果。
当闺蜜芊芊质问她:“你现在应该做的是那些成年人做的事情,减肥相亲挣钱买房,你听明白了吗?
”她说:“这十几年我躺着的时候,总感觉有人在我耳边絮叨,说,北舞附中还没考上呢,咱们那支舞还没跳呢。
就是这些话让我醒来的。
”
▲黎春夏和姐妹们在疲惫忙碌、一地鸡毛的生活里,依然愿意相信自己,去争取一次。
没错,这是傻,但是许多人连这种傻的勇气都没有,而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
而这,并不比她高尚。
想起《月亮与六便士》 中的银行家查尔斯,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放弃一切去追寻,直到生命的终结。
▲《月亮与六便士》于他们而言,有些东西,是精神支柱一般的存在。
若精神饥饿,纵然物质优渥,也依旧是贫瘠的一生。
前段时间看了关于街舞舞者的纪录片,了解到了街舞精神。
对他们来说,跳舞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跳舞。
在一次街舞比赛中,舞者阿K因为跳舞时过度卖力,体力不支,在后台晕倒。
我很欣赏他们有这样一种值得付出所有、奋力一搏的“信仰”。
不只是宗教才有信仰,我们内心的渴望、想要到达的彼岸,就是信仰。
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一点儿念想地活着,岂不是很无趣?
🐘02 “生而为人无罪,你不需要抱歉。
”电影中的皮老师是一个小众文化爱好者,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娘炮”,就连父亲也一直不理解他。
身为一个落魄的舞蹈老师,他每次回家,都要换上西装,戴上工牌,假装是个“正经的上班族”。
一次,妈妈对他说:“你这身衣服啊,是在瞒我们,还是瞒你自个儿呢?
”电影的尾声,他穿上带着翅膀的演出服、戴上“王冠”来到父亲面前,虽然父亲情绪失控将“王冠”打落,他依然戴上。
那一刻,他走出来了,也终于和父亲达成了和解。
▲皮老师和父亲无独有偶。
台湾的“玫瑰少年”叶永志,因为长相清秀,遭到同学霸凌。
一次,叶永志为了去厕所,在他最爱的音乐课上提早五分钟下课,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让人心痛不已。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大多活在别人的评价和社会的条条框框中。
然而,这个社会对少数群体并不友好。
如果你恰好是那个少数派,你很可能会受到各种排挤甚至打击。
我们都害怕变成少数派,同时,却又在排挤着少数派。
世界的复杂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注定了会有多数和少数。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成为某种少数。
但是,即便身为少数,和别人不一样,也并没有任何错。
所以,请对这个世界、对和你不一样的人多一些包容和尊重吧!
🐘03 大象也能跳舞。
这部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我们这些被生活揍趴下的人,一辈子一定会有赢一次的权利,你要为那一次,拼尽全力啊。
”我认为,这个“赢一次的权利”,并不是一定是最终赢得成功、实现理想,而是一种奋力向上的劲儿,一种“老子拼尽全力了,所以没有遗憾”的气魄。
电影的结局挺好,并没有胖女孩变瘦变美的逆袭,也没有四人团结振作一路过关斩将,更没有赢得冠军成功出道。
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谢幕词我很喜欢——“献给所有笨拙而沉重地活着的人们。
”尽管身体沉重笨拙,但谁说大象不可以翩翩起舞?
尽管一身重担,我们也依然可以努力活得漂亮。
- End -「本文由 @粥粥Laraine 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十三岁那年的记忆就此戛然而止,二十八岁的负重却依然需要继续扛起。
儿时的心酸是一场未完的舞蹈表演,成人的悲伤是扮作小丑也要欢乐上场。
不是戴上蝴蝶的发夹便可以飞翔,经历破茧的疼痛反而更接近成长的真相;不是插上华丽的羽毛就拥有舞台,作为异类的代价反而不枉年少一场。
活着就是四面八方都竖起了数不清的围墙,能使被打趴下的我们真正慰藉的,不过是一封来自电台的书信或者一桌冷掉的饭菜。
你看生而为人真的很可爱:令我们为之伤痛的往往是要的太多,而最后拯救我们的却只是那一点关怀。
电影本身是很有趣的,朴直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漫画风格,构成一出寓言式的喜剧。
电影最让我喜欢的三幕场景,是艾伦在排练室独舞,镜面折射人迹、门窗明暗光影、香烟升起缭绕的烟云,炭笔素描一般的画面纯净而又朦胧,分明是一份赤子之心的证明;二是在春夏的旁白声中,四小天鹅的特写在十五年前后对比切换,骄傲的公主即使落难也不必觊觎童话故事的梦幻,唯有自己经历过来的人生才配得上为自己加冕;艾伦与父亲对戏是比最后的舞台演出更加感动我的地方。
他披上被视为耻辱的舞衣回到家里,站在曾经梦想被焚烧殆尽的地方,没有狼狈逃离、没有卑怯恐惧,两个同样执拗的男人或许此生都无法达成理解,但他们却为对方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包容。
包容,是爱的另一种翻译。
少年的一腔孤勇是用装着矫正器的双腿踮起脚尖,成年的满腹惆怅是戴着社会脚镣的步伐难再向前。
观众为剪辑挟持、创作被点击制服、理想在现实折腰、艺术在角落谢幕。
阿童木也许没有铁臂,白天鹅或许不是女神。
并不是长大后的我们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而是已经渐渐遗忘了曾经最喜欢的自己。
只有梦想是不行的。
希望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停止长大的十三岁或者锁在门后的莫妮卡还能记得坚持的意义。
撑下去,就是赢。
对于中国电影我是苛刻的,怒其不争。
对于艾伦我是宽容的,起码羞羞的铁拳没特意上来骂评!
可是这部跳舞的大象是什么鬼?
全程五毛特效的大象咱可以忍,全篇为了励志而励志的二维漫画弱智热血情节,就实在让人坐不住凳子了。
比看日本电影更让人尴尬有没有?
不提沈腾西虹市首富的差强人意,如果艾伦为了急于证明自己,更应该潜心打磨,而不是匆匆选择这种粗糙到没有原则的商业片,既浪费了自己的才华,也消耗了粉丝积攒的好感。
电影不是小品,舞台喜剧的极限夸张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大写的尴尬。
比如女主沉睡了15年,醒来却变成了胖子,就算家里不差钱天天特护营养好加科学特例,那一醒来就能下地就真的是奇迹了!
这和死了十几年变成僵尸直接跳起来有何区别?
然而这并不是恐怖片。
如此侮辱观众的地方,影片中简直大把。
最为尴尬的是,决赛时反配女一号的编舞真的在行,而猪脚小队天鹅湖后面的编舞跳的我尴尬癌都犯了,特别是毒舌评委跟着节奏摇摆起来装作被感染的时候,我胃里顿时一阵翻滚!
我tm🙏🏻拜托现在的导演编剧,你可以不懂科学,违背尝试,但作为电影人起码的审美得有吧?
你让观众看女猪这样的编舞是想博得同情呢?
还是当笑话看?
最不能忍受的是整部电影还穿插了几段歌舞,然而既没有人家印度的节奏热情,也没有好莱坞的潇洒深刻,只能尴尬莫名其妙➕1!
我还能说什么?
艾伦的喜剧段子是在线的,可放到这里就变成了跳梁小丑,甚至不如反一男主让人印象深刻。
或许影片唯一成功的就是共情做的还可以,起码我家十岁的姑娘看哭了,所以我给两星。
开心麻花的片子惯用俗套故事框架,什么重返18岁啦,男女互换身体啦,继承巨额遗产啦,还有这次这个梦想舞台,能够在俗套里做出不俗的故事也会令人惊艳,可《夏洛特烦恼》之后,似乎就没有这样的作品了。
开心麻花的定位是平凡人的安慰剂,每每用些温情的故事,加上些笑点,给我们这些被生活胖揍的人们带去希望。
可这些套路似乎越来越不管用了,演员的演技倒是其次,故事本身的力量弱了些,撑不起一部好的片子啊。
春夏的成长在13岁那年戛然而止,又在15年后突然醒来,从新踏入这个陌生的社会,辛亏还有好友,幸好还有梦想,为了完成儿时的梦想,从新开启了自己和小伙伴们的天鹅湖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曾经失去的友情和快乐,用春夏的话说,其实她并不在乎那些奖金,她在乎的是,和她儿时的好友在一起的欢乐时光,为了友情,还有自己的一点点梦想,她们在一起努力,哪怕是一点点成功的机会,只要不被赶下台,就说明他们已经在自己的人生中,有了那么一点点的 成功,我们这些被社会打磨的心灰意冷人,只要有一次上台的机会,只要不被赶下台,就足够了。
这部片子少了很多搞笑的段子,但是很感动人,我愿为他们的努力加油。
7.1,台湾导演真的很喜欢烘气氛,很多刻煽部分通过一个“身体变大头脑还是小孩子的名侦探”说出口似乎也可以得到合理解释~艾伦的线我还挺喜欢的,莫妮卡很棒!有一首插曲也很好听。不过舞蹈部分让我觉得很不用心,大概导演觉得不重要吧~
作为一部喜剧来讲,其实还算轻松愉悦,几个女主也都演出了一点特色,但实在是套路太老了,甚至对于逆袭也没有把握好。台湾导演的内核,仅仅是求理解,而不是用实力说话,真的是很有地方特色了。再加上艾伦这个角色,LGBT得太刻意了,除了表露出来,毫无剧情推动性。当然,电影最后,女主们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总比某些强行成功的片子要好一点点。笑点偏少,观影感一般。
公司送的免费票,尬染尬笑,做为喜剧片它是失败的,春夏哥哥皮娜鲍什这些传奇的IP这么蹭真的好吗?LGBT貌似在国内也没那么大的反响吧为什么不刻画得再深入点只是打打擦边球?什么年代了还在给观众安利玛丽苏的鸡汤?当部爆米花电影在火把节开心开心就好👌
惹我哭的点好多
有看到套路的影子,同样也有一些亮点,比如看到了好多“明星脸”山寨杨千嬅孙俪林辰唏仔仔汪峰以及真张信哲;另外小胖妞躺病床时小伙伴的陪伴着实有感动到,康复后白糖默默的鼓励打气,这些都是很难得感人的情谊;以及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表达和致敬让我觉得很不错,毕竟像皮老师爸这种被老思想包裹并把这种思想强加在下一代的现象在中国并不少见,在开明多元和谐教育这条道上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张信哲《没资格难过》周笔畅《大象之歌》歌很好听。“献给所有笨拙而沉重地活着的人们。”
我们是一群被生活揍趴下的人,但也不能因此就不站起来啊。
不喜剧,努力搞笑的部分完全没有戏剧技巧,纯粹低龄少女般傻乐、励志。反成功式励志这点还行,但故事却又是往成功式励志方向走,情节设计、情感塑造很粗糙。给角色添加表情这种都用上了,看的过程很尴尬。名叫“跳舞吧,大象”,却没有一场像样的舞蹈戏,舞蹈对人物塑造的贡献非常低。另外,又有张国荣的歌怀旧。
完成度很高的励志+喜剧类型片创作,是一曲情感共鸣极强的失败者之歌,或者说是现实版的创造101。
从预告片到片名一直用一些胖子的丑态作低俗笑料, 堂而皇之的歧视部分人群,作为可能"被代表"的人, 我表示厌恶
我觉得也不算什么low逼的片子啊… 本来就是个黑色喜剧片,当荒诞喜剧来看就好啦。我们对黑镜里面人和猪xx都接受良好,怎么就不能接受胖子莫名其妙逆袭呢?里面短发女吹爆!男友力max!喜欢这种干净的大哥范儿
主题宏大,剧情拉胯。
真的很好看。
放低期待后发现这部电影并没有评论中说的那么不堪,还是有不少亮点,也有打动人的地方,而且每个人的表演都很自然放松。最后的舞蹈编排不错,主题曲也不错。结尾那段正能量稍微有点硬,但故事整体还算流畅。三星半。
有很隐喻的lgbt线,也有讨论男性阴柔的层面在,也能看出在致敬张国荣,别的就.........
把还有点意思的新东西全掩下去了,把陈旧桥段拍得全部失效。
几乎是开心麻花边角料水平的笑料再加上廉价的感人桥段,故事胡闹到令人作呕,也难以置信台湾导演能将本土化做到如此低级。打着励志和lgbt的面子,实际上是消费胖子、碰瓷lgbt的里子。点映主创见面会上,主持人问大家电影好看吗?全场小孩喊着“好看”,而所有成年人鸦雀无声甚至冷笑。
50/100 没有有说服力的励志故事的励志类型片,是不会成功的。
不要以为抄袭片段就没人发现
好大的一个思维陷阱 固化了“胖”“LGBT”的存在形态
打发时间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