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这部剧,只是把它当成吃饭时的娱乐消遣。
还在读书的自己,似乎还不用面对像剧中江木兰那般现实的养老问题,而离自己老去,还有几十年的光阴。
就这样,不痛不痒地看着,而当看到吕希的母亲因全身瘫痪,选择自己痛快地离去,木兰的父亲为了不拖累自己的女儿去买公寓被骗身无分文不得已卖房的时候,内心有了触动。
我们这一代,多是独生子女,我们都必须独自肩负起照顾老人的重担,而在21世纪的今天,工作竞争压力如此巨大的时代,我们无法时时刻刻抛下工作呆在父母身边,有人会说有钱就行,请保姆看护就很简单,可老人有的时候需要的是儿女的陪伴,很多感情无法用金钱交换。
二十一二岁的我,还很年轻,还在受着母亲的照顾,有的时候自己还会闹脾气,还会很挑剔,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的爱与关怀。
有一天,当我看见厨房里母亲的背影,已不复年轻时的挺拔时,动作也不似从前那般利索时,我明白,母亲老了,她需要我了,我该长大了,像她从前对我那样为她遮风避雨。
时光真是最残忍的,但它也可以给我们力量,让我们看见自己内心的信仰和爱,我们终有一天也会老去的,老去的我们也会希望自己可以安度晚年,所以勿等老人不在而空后悔,这世界上,什么失去了都可以重新获得,唯独亲人没了就真的没了。
一部充满了负能量的烂剧,故事情节牵强附会,生拉硬凑,演到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好人没好报,反倒是那些恶人,活得有滋有味,风声水起,木兰的叔叔婶子,不仅把爷爷老房拆迁的几十万白白独占,而且把还把老人遗弃了,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那个恶婆子向他的儿子媳妇道个歉就完了,这是什么惩罚?
那个没良心的淼淼和那个屡教不改的咪子,虐待婆婆没得到报应,反倒得到了婆婆拿命换来的二十万的赔偿金!
真是没天理呀!
真是毁三观呀!
虽然养老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但仍然掩盖不住片子的硬伤,烂片!
这几天刚好电视上又重播这剧。
看到父亲自强不息不愿拖累女儿,坚持由自己独自带着爷爷生活。
两位老人,一个老年痴呆,一个几乎双目失明,没人照顾怎么生活下去?
联想到当今,年轻人要为事业拼搏,很少能分出精力关心老人的需求。
而我们的父亲母亲,尽管年纪大身体不好,心里想的还是要为孩子分忧解难,照顾子女,照顾子女的子女。
遇到工作中不开心的事,父母们又是我们的倾听者。
哭着笑着,就老了。
小姐妹前几天发了个朋友圈,说上一个本命年还是清纯大学生,这一个本命年已经不知不觉成了中年人。
我本来想回一个再过倆本命年就成了老年人,队友提醒我慎言,不要这么残忍。
可是人生,它就是这么残忍呐!
父母是你小时候的天,是遮风挡雨的屋,是彷徨无依的靠,是源源不断的经济来源,是温暖依托的精神归宿,是永远的港湾,是永恒的眷恋,是内心最深处的温柔。
但他们也会老去,也会患病,终有一天,他们也将要离去,不再成为挡在我们和死亡中间的那堵高墙。
我们终将直面死亡。
可是,老天并没有那么温柔善良,不是麽?
在垂垂老朽的暮年,可能会一身病痛,可能会孤苦伶仃,可能会丧失记忆,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在我们还在青壮年的时候,并来不及思考自己老年将会怎样,父母斑白的鬓发,佝偻的身躯,日渐增添的皱纹,日趋消亡的记忆,已经再不断提醒我们,他们老了!
反哺有慈乌,跪乳有羔羊。
做人儿女的,该如何安排家庭生活,像父母年轻时不辞辛劳把我们带大一样,如何为他们养老?
我觉得应该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安排生活,以他们的需求为中心,保障他们尽可能的自尊,自爱,自理。
网上有计算在各个城市养大一个孩子的成本,我隐约记得的深圳好像是三五百万。
我倒是不屑于计算给老人养老的成本的,因为我知道,我将倾其所有的,对他好!
在这个孤苦伶仃的世界上,唯一最亲最爱的人,不就是赐予我生命,又扶养我成长的父母了嘛!
人生百年老最难尽孝应当在生年
虽然是综合了很多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特点还有老人常见病症,但是全部集中集合在一家人身上就感觉有点惨了。
老年痴呆,中风,偏瘫,白内障,意外事故全出现一家人身上,看着就有点受不了。
还好最后的大结局是圆满的,大家看着还是挺欢乐的。
挺喜欢剧中关于生和死,对于死的解释:回去了,就是回去了。
生来就是走向死亡的,尝遍酸甜苦辣,生死别离,爱恨情仇,求不得,放不下。
最后一切都释怀,回到最初来的世界里去。
家乡的乡愁年轻人是感受不到了,只是上年纪的人能明确感受到乡愁,不过一直觉得, 哪里有亲人,哪里就是家乡,和家人在一起就是家,而不是守着一个空荡荡的房屋。
人生不过三万天,当家人在的时候还是多多陪伴,多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江木兰和吕希是夫妻,在北京工作,上有老下有小。
因为两人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担子比较沉重。
木兰的父亲江开国患白内障,还要照顾爷爷江多福。
木兰因老人的赡养问题跟吕希产生了矛盾。
江木兰的上级雷颂华也因为父母的事情烦心,工作上老是找木兰的茬。
吕希的父亲意外身亡,吕希只能亲自照顾吕母。
江木兰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市长说明了自己的问题,市长说政府早已将养老问题纳入到议程中,一定会给百姓一个圆满的答复。
住到私人敬老院的江开国,帮助照顾儿子常年在外的兰芝并和雷颂华父母成为好朋友。
敬老院的那块地本来是属于市政规划用地,即将要拆迁。
江木兰打了市长热线,由政府出面保住了敬老院。
江木兰最终和雷颂华和解。
江开国和江多福为了不拖累木兰,想回老家。
最终江木兰将二老接回,全家团聚。
断断续续的看,不停的思考,怎么这部剧就是坏人过的好,好人死的早,而且对于当下的养老也没有什么有意义的表达,养老院最后就一下子好了?
剧里最好的吕希和木兰还离婚了,老头眼睛瞎了,老太婆被车撞死了,合着好人没一个得到好报;反而是咪子和淼淼,一点正事不干,要老太婆存款,让她过户房子,然后老太婆被赶出来,还被淼淼生气威胁断绝母子关系,他俩从木兰二叔那里还要了两万块钱,老太婆死亡赔偿金又给了他俩二十万;木兰二叔二婶那么不是人,结果一场哭戏就全和好了,合着就是坏人最好过呗!
这样的电视剧在宣扬什么样的价值观?
难道我们都应该做个纯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吗?
再有木兰也从来没有站在吕希的角度看问题,吕希的母亲刚刚去世,木兰就想着卖了房子给他爸爸和爷爷住,后来又是为了爸爸和爷爷要搬回老家发展,她考虑过吕希和女儿的感受吗?
我并不是说木兰对爸爸和爷爷好不应该,但是遇到所有事情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接受讨论,没有妥协。
这是生活呀大姐,不是你工作的地方,更何况你工作的地方还被人给摆了一道,也许当了领导的人从性格里就变得慢慢的喜欢掌握自己身边所有的一切,显示自己的权威吧。
这剧里的人,配置太真实了。
小城市的孩子走向了大城市,等自己老了,无法自理时,去投奔孩子们,却发现大城市也无法容下失去了劳动能力的老人们。
其实养老问题一直很突出,只是老人的呼声太微弱了。
成年人们为了生计奔波,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奔波,哪里有精力回头看看自己的长辈们是如何生活的呢?
是不是有尊严地活着呢?
太难了我舅舅家是县城的教师家庭,一双儿女都在深圳安了家,他们退休后去帮助带孩子,孩子们渐渐大了,不需要他们了,得把他们的房间腾出来自助,那么舅舅舅妈该怎么办呢?
回老家养老吧。
于是成了空巢父母,儿女要回来一趟太难了,大城市居不易,经济压力也一直驱赶着他们忙活,更别提这些年中,姥姥一人独居在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舅舅舅妈表哥表姐就被亲戚们骂不孝。
举的这个例子太典型了,我觉得大概率,我们的将来也是如此。
本来嘛看内地剧场真心就是不能用专业研究的眼光去看,毕竟水平就在这儿,而且观众群体上豆瓣的还是少数吧。。。
再说看个国产剧你就丢人啦,动不动就国产剧呵呵我可是只看美剧英剧的哟(其实我自己有时候也是)。。。。
切。。。。。。。
是,国产剧确实是剧本太不行,看10分钟就得吐槽10分钟,演员各种浮夸造作。
可是就是在各种铺天盖地的婆媳斗法,二男争一女,无理的穿越等等等等一系列脑残剧轰炸下我是真心觉得老有所依蛮好的。
首先题材直击社会痛点,只要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反正就是超级有钱人你就得面临给父母以及伴侣的父母养老问题,剧本还是挺写实的,内容几乎都是生活中处处会发生的情节,至少某些片段我是被打动过。
剧本确实是亮点不够,狗血有余,可是我依然觉得在那么多傻和蠢的电视剧题材里老有所依大概算是有良心了的吧,至少我相信创作者们在编写之时内心是怀着对老人的关怀之情在创作吧。
剧中有一个情节是悦悦躺在床上,表示是自己的床,不愿意将房间腾出来给外公和太姥爷住,之后悦悦妈打了悦悦。。。。。
一!
模!
一!
样!
难道你们小时候没有因为这个挨过打吗!!!
还是你们都这么的董事!!!
反正我有过%>_<%我也是不愿意把妈妈准备送给外公的吃的!!
给外公,就是特别小气自私的那种,然后我妈给我按在椅子上打了一顿。。。。。
悦悦妈不是说只是吓唬悦悦么。。。
还真是,我从那以后就没再敢这么小气过。
也许是有共鸣的小小私心吧,所以才会给予这部剧蛮好的评价。
再来就是演员,两位大主角就不说了,没啥好印象,主要也是通过他们彰显各个社会问题和养老上的家庭矛盾吧,我一开始是因为刘蓓还能坚持看看,本来那个大BOOS的形象我不咋喜欢,但是因为她是刘蓓啊。。。
感觉好亲切。。。
就算是发型台词都犀利我也喜欢啊。
乔振宇的现代戏完全看不出来是乔振宇。
咪子的角色确实真是讨人嫌可是演咪子的女孩长的不讨人嫌,也还能看看。
演爷爷奶奶的老年演员们各方面都挺出彩的,我自己是觉得太姥爷演的太有爱了!!!
问儿子是不是和女人通话的时候真是萌到我了。。。。
最后说一下剧中时时刻刻入境的赞助们!!!
怡宝,去年一整年我们单位都喝怡宝来着,今年年初不知道是买到假的了还是咋的,桶装怡宝有股很难闻的味道,很明显没有原来喝的口感好,后来换了别的。
卜蜂莲花!!!!
坑爹货,从来没见过大幅度长时间的有过折扣,如果要大量采购会多走两里路去xx福采购。
再最后祝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平安健康。
在家带孩子带的晕头转向,给孩子换尿布的空当暼到婆婆正在追的老有所依,本来是毫无兴趣,但是看到赵宝刚执导的字幕,莫名的坐下看了起来。
从中间开始看起的,但是很快掌握了局面,就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并且加以戏剧化。
我们可以用数学来进行简单的概述。
好家长A、B;坏家长C、D;好孩子E、F、G;坏孩子H。
好的,我们开始排列:A+E,B+H,C+F,D+G。
由此组成的四个家庭,然后各自说了其家庭的特点和其老人的赡养问题。
我不知道我这种表述说清楚没有。
我来把字母换成人名再来说一遍。
好家长小江头配上孝顺大闺女木兰,好家长亚芝配上混账儿子儿媳余淼和田咪,坏家长方老太配无奈女儿华姐华妹,坏家长江家老二媳妇配上好孩子志新夫妇。
(以上轻微剧透)这么说就简单明了了,四个家庭,不同的组合,最后的结果基本上殊途同归:全部滚进养老院。
赵导年纪大了,拍不动小年轻们的打打闹闹,开始思考自己的养老问题。
不知道赵导他自己是怎样的模式,是好家长配好孩子,还是……其实整个片子最有意思的就是好家长配好孩子的模式。
“别人家的孩子”和老实善良的家长,最后的结果虽然是是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但是是在养老院里欢声笑语。
明明这种家庭的软件都已经是顶配了,怎么最还是没办法住到一起。
在轰轰烈烈的独生子女政策下,每一对年轻夫妻都要赡养两对老人,同时加一个孩子。
如果老人和孩子都健康,可自立,那么这对夫妻就烧了高香了,因为这样生活和精力勉强可以平衡。
但是如果其中一个,也就是五分之一发生状况,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最后一根稻草落到了自己头上,压垮了脆弱的婚姻和家庭。
很多家庭的解体并非偶然,而是很多作用力的结果。
人性毫无疑问是自私与无私的自我矛盾,宽容与刻薄的辗转纠结。
但是一部电视剧只能尽可能的高大全,把能展现的矛盾都剥离出生活,让人们一看便知“这老太太真像你妈”,“这老头子跟我爸似的”。
这四个家庭的问题都太突出太具有代表性,而平常人家只是有一个元素就已经鸡飞狗跳了。
那么好吧,让我们面对现实,在没有那么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养老院,在没有那么一个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养老院院长,在没有那么一个审时度势为国为民的zf的现在,就是现在,我们的父母的养老问题到底怎么办?
养老院?
在家里照顾?
请保姆?
一个普通人,普通小老百姓,普通的家庭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真的成了一个问题。
送去养老院?
且不说养老院的管理设施人员素质收费高低,单单中国人固有的孝道思维就是一个巨大阻碍。
宁可老而孤独的困在家里与保姆斗,也不愿去养老院,怕揽上子女不孝,老儿无靠的丑名。
可能这种想法,子女更甚。
在家里照顾?
要是老伴健在也到好,毕竟能有人说话,要是只剩下了自己,女儿上班,女婿工作,孙子上学,连狗都没有一只,就这样孤零零的守在屋子里等待。
等待什么呢?
请保姆?
真的比公司招保洁员还要难上十倍。
人类的信任感已经直逼底线。
那么到底如何?
赵导的意思是找个天上人间般的养老院大家一起乐开怀。
社会化养老确实是大势所趋,虽然作为井底之娃,头上的这片圆形的天空下社会化养老还路漫漫其修远,但是这个电视剧还是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共产之路,跟美国的科幻大片似的,如果邪恶的机器人开始攻击我们,那么我们会在潘多拉星球建一个庇护站,而最为重要的是这笔钱是zf出的。
关爱老人
感觉宝钢江郎才尽了
这么烂,配角演的跟💩一样,我背书都比这有气势,剧情也烂,这电视剧这么还评分这么高
人总有老的一天,希望父母平安健康!看完后颇有感触,可是却写不出来心里的感慨 唯愿父母亲人健康长寿
看的让人气😅😅😅什么傻杯剧情
编剧太狠了。生活就像洪水猛兽,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电视都播出好几年了 现在在小区里骗老人买保健品保健机器的骗子们还在猖狂作案。冲着敢于曝光这事,这个电视就可以打满分
那一家子的辣鸡真的让人看的烦死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
看的吐血三升,三观大大的不合呕。
刘涛美出味道了。。。
用雷颂华大妈的话说 这女的就是纯粹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感 最后两集看着来气
赵宝刚是觉得自己要老了吧?
很现实生活了
一部电视剧如此贴近生活,道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一句话说得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9集弃
这些比那些狗血偶像剧更值得一看
很感人
无比现实,使得人内心沉重,收视一般,争议很多,毕竟牵扯到现实中很多大龄青年已婚男女家庭纠纷等的问题
每次看到咪子都很想抽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