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韩国影片《熔炉》时,我脑中闪现过另一个真实的影子,忘记这则新闻报道于哪年哪月了,报道的题目便是《少女在敬老院遭多人强奸怀孕》,事件是失去双亲的一对姐弟,被送到养老院,12岁的姐姐三年里遭到数人强奸,直到怀孕才被亲戚发现。
结果是少女的亲人找养老院领导,找当地政府反映,意料之中的情形出现,封口、掩盖、否认、推诿,甚至横眉怒对采访的记者。
晃荡的视频画面中,清晰地演绎出了熔炉里炙烤的一颗颗被拷问的良心。
这样的事件绝非偶然,因为对应的是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与道德的鞭挞,社会的关注度也极高,至于能不能施行制裁就是另一回事了。
英国的《儿童10大宣言》里不断强调儿童的安全成长权利,小孩子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利——“背心、裤衩遮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不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权利——“不与陌生人说话”;对坏人可以不讲真话的权利——“坏人是可以骗的”等等,远观这些法律相对完善发达的国家,可以看出全社会对儿童的保护,也足见伤害儿童的罪大恶极了。
想来坏人是除不干净的。
那些单枪匹马做尽恶事的魔鬼还不算最可怕,因为“小红帽”随时警示人类提防可怕的“狼外婆”,像《可爱的骨头》这样的电影也会不断搬上银幕给观者一记警钟。
可怕的是一张无形的犯罪网络,不分地域国家,总能因地制宜地演练出滔天悲剧。
靠的不外乎权钱勾结,沆瀣一气。
臭名昭著的娈童癖神父奥利弗•奥格莱迪便无拘无束地犯下了这种集团式的罪恶,纪录片《大急救》可谓勇敢之极,因为这样一部由奥利弗与一些受害者及受害者家人昭示的面目实在令人惊愕无语。
而他至今逍遥法外,只是从美国遣送回了家乡,这又表明了不言而明的“真相”, 从梵蒂冈的红衣主教到全球天主教会企图掩盖个别神职人员对儿童及其教徒的性侵犯、性猥亵案的。
引用这段,自然不是针对宗教信仰的诽谤,不过举例说明了金钱、政治之外,利用宗教旗帜钻漏洞,打擦边球的双面罪恶。
除此之外,还有权钱交易使之猖獗的贩卖儿童,有关这类题材影片,意大利、瑞典、俄罗斯、乌克兰很多国家都拍摄过。
谈回到韩国影片《熔炉》,观看时,不难体会到整部影片不得不“管中窥豹”的设计感。
这也是整部剧出彩之处,导演的拍摄思路一直遵循着整个事件的走向,毕竟真相永远不可能是“完整”的真相。
同时,从民秀的弟弟自杀,孔侑(饰演姜仁昊)到聋哑学校报到,随后引出两个女孩被校长强奸,兄弟俩被班主任猥亵,用几个典型人物表现故事,“节选”的意图,随戏剧的面孔就呈现出来了。
相对黑洞一样的真实事件,这自然是恰当的改编方式,其中点缀的有关孔侑的个人家庭,及所有参与事件中正反人物的立场,成为了饱满故事骨架的血肉。
《熔炉》在大体上稳步展现了真实事件,在细节上也做了必要的补充与说明,这也是这部剧经得住推敲的所在。
爱吃零食的小女孩儿是全剧翻找历史痕迹的页码,在法庭上,女医生描述小女孩儿的遭遇,这一段则把追踪真相的案宗足足摞叠到了小女孩儿受侵害时的2000年。
这样穿针引线的方式在剧中多次出现,是值得回味的。
我觉得,真相,通常只有时间找得到它。
可是有一些人他们从未放弃过寻找,即便要加入到一场生死未卜的战斗,代价是牺牲一切包括生命。
这些人的执着信念,多半没有可装入“小册子”的宣言做指导,不过有个最实在的理由——活着的尊严与人世不可放弃的正义。
就像剧中郑有美所言:“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 这样一群人又从另一面丰富着我的联想网络,想起微博里有关“什么是贵族?
”的讨论,引用陈凯歌导演的话:“所谓贵族,就是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的人。
”这话耐人寻味,屹立于道德高地、俗世圣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贵族在“土财主”面前真正提升了它的价值。
而在这部《熔炉》中,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贵族”的稀缺与宝贵。
毫无疑问,在通往正义的道路上,脚下的绊石,眼前的迷雾,斩不断的荆棘将悉数登场。
有学者研究“雾”在狄更斯的小说中寓意着扭曲的人性,是光明背后的罪恶。
在韩国文坛享有盛誉的小说家金承钰有部现实主义作品叫《雾津行纪》,小说中亦描绘了主人公乘坐大巴前往大雾弥漫、不见消散的雾津。
这一隐含寓意的“气象”借用到光州聋哑学校性侵丑闻上,或许是一种巧合,却足以表现出全剧不言而喻的氛围,在黑暗之内的雾笼罩的灰色地带,寻找出口的方向。
又因改编自真实的事件,2005年被揭发,时至今日仍没有完美的结局,所以看待这部剧的角度与意义大概已脱离了欣赏电影戏剧的初衷,无所谓优与劣,支持电影多少是一种追寻正义的希望与态度了。
总之,这部电影所表现出的鲜明特色,大概只适用于这部剧,常言“过犹不及”,黄东赫导演却利用这一步险棋,在《熔炉》身上淋淋尽致地泼洒出了无语凝噎的悲愤。
显然,这种拍摄方式与电影故事本身是某种“珠联璧合”的关系。
因这是真实的还在继续着的悲剧,故几大段赤裸裸伤害儿童的画面被放大、延长、重复,透过银幕流泻的才会致观者对恶棍无法抑制地唾弃。
这样看,这就不是一部电影艺术那么简单了,由此传递出的是丑陋的现实,呼吁民众的关注,与抗议的精神。
是在追求司法公正的道路上,拷问了复杂的人性与道德,《熔炉》创造的票房纪录也是有利的证明,韩民众发动签名运动,要求政府重新对此案进行调查,并取缔了事件中光州聋哑特殊学校,这些多少是令人稍感欣慰的结果。
事实上,真实的情况要比电影故事来得惨烈黑暗。
“鱼死网破”的说法往往讽刺的是正义一方无谓的牺牲,“邪不压正”也是有条件的,总之道貌岸然的本质被揭穿,这些一丘之貉、一条船上的权势恶霸,要抱拳出击时,所造成的伤害也不是一两个恐怖的镜头能够完全展现的。
电影《熔炉》把这样的现实刻画得露骨直白,有些伤到了看片的“情绪”,但经过一进一退式的结构编排,电影至始至终给人以力量,电影的艺术魅力也就随之展现了。
《熔炉》中最点题的几个镜头 小时候我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 “ 你看那个小孩脏兮兮的,不要和他玩,会教坏你的。
” “身体有残疾的人,心理多少也有些残疾。
” “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去卖菜。
” 我们曾经以为这样的观点都是对的,不知不觉自己也认同了这样的观点,直到这些观点深入我们的内心。
好久之前看的一部电影《熔炉》,当时是无意识点进去看的。
最近又看了一遍,我不能一个人郁闷和压抑,准备写出来让大家一起陪我压抑(哎呀我好变态啊)。
记得当时,电影开头的几分钟,男主突然撞死了一直兔子,一个男孩在火车前卧轨,导演完全调动了我的好奇心。
电影根据小说翻拍,以真实事件为依据。
当时男主角本人还在服兵役,男主的领导送给他一本书,他看完觉得写的很好,后来找到这本书的作者,经过很多努力将这本小说搬上了荧幕。
故事讲的是住在福利院的孤儿都是一群特殊儿童,他们要么智力有问题,要么是聋哑儿童。
男主是从首尔去该学校教书的美术老师,后来发现隐藏在学校地下的罪恶,变态的校长、残暴的男老师,体罚学生的社管阿姨,和不作为的警官,男主在充充困难面前如何帮助受害的学生打官司,在现实和诱惑面前,男主如何保持初心用心守护孩子的故事。
镜头1:男主在办公室第一次和一个男老师闲聊说起,“我感觉孩子们整个氛围都有点奇怪”。
这个男老师回答:“身体一旦残疾了,心里多少都会有点问题。
”这话好熟悉啊,但是也是很多人都有的错误观点。
心理就有了很不好的预感。
镜头2:在教室里,男主偶然碰到了正在打民秀的男老师,看着被打的民秀感觉很心疼,让我愤怒的是男老师说出了,下面的话:“你不知道我有多担心这孩子,他昨天想带着两个女生逃出学校,他的弟弟就是这样死的,”面对幼小的孩子,成年人的智力和体力都比孩子强大太多,一个卑鄙的成年人,永远能为自己的无耻行径找到借口,即使他的行为如此残暴,又或者被披上了道德的外衣。
这段对话,我们也经常听到这种貌似合理的解释,不过下次请不要再被这样道貌岸然的借口骗了。
我记得有一期《奇葩说》里的一位辩手黄执中说过:“我们成年人是很会为自己的虚伪和残暴找到合理的解释。
”我们总是掩饰或者美化我们丑陋的行径。
镜头3:男主手捧着一盆兰花准备送给校长,敲好在门口听到民秀被打的声音,门开了,校长正在用手召唤男主进去,这个镜头拍的真好。
有没有感觉是魔鬼在召唤你,他们仿佛在说,来吧,和我们一起,变成和我们一样的人。
最后男主并没有被魔鬼召唤,他转身跑向了男老师,用花盆砸向了他的头,男主最终没有被他们同化。
镜头4:法庭上的女医生在为自己的体检报告解释,说明她更改体检报告的原因:“五年前的话,患者还是个孩子,发生性关系,年龄也未免太小了,所以……”校方的律师立马起身打断了她的发言,“那时候真的有可能发生与成年男人的性关系吗?
而且即使有可能,没有女方的自愿与配合,这也是不可能的,不是吗?
”这时我们善良的女主立马抱过女孩的头,捂住了她的耳朵。
这句话居然是出自一个成年男人之口,简直无耻到令人发指,不过想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误解。
与其说是律师的辩解,我更相信这才是男律师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镜头5:直到推荐男主去这所学校的老师,亲自出面来调节,还开出了很高的条件,可以送女孩留学,还可以让男主继续自己的绘画,送他去首尔的学校当老师,其实我看到这里的时候都有些动摇了,毕竟条件很诱人了,很容易迷惑我们的心理,作为男主,毕竟家里正缺钱,孩子还有哮喘,可是他还是拒绝了。
对方律师最后终于搬出男主女儿,这是男主唯一的软肋,男主在开门前停留了一下,还是走出去了。
在马路边男主奋力砸车门的动作,可见男主当时内心是多么的挣扎和煎熬。
直到影片结束后,我在看电影的开头,才突然明白为什么一开始广播里播出说很多地方都有大雾,天气很不好,也是映射了在这个灰暗的迷雾下隐藏了多少罪恶和黑暗。
导演在一开始就点题了,不过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完全没在意这个细节。
记得影片有一段:一个孩子和男主一起坐在海边看海,她回忆起自己失聪以前和父母来过海边,但是她说自己能听到海浪声,可是现在什么也听不到了。
男主借用海伦海勒说多的话告诉她:“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反而是听不见且看不清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看了第二遍还是哭成了狗。
然后男主背着其中一个女孩一起并肩走过沙滩。
世界有时就像一个大熔炉,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已经掉进去,更可怕的是当你变成和自己讨厌的人一样的时候还不自知。
影片结尾,男主站在地铁的广告牌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
08年之前有个新闻,一香港人到贫困地区办慈善小学,救助孤儿住宿上学,结果发现这个香港人用金钱利诱或者强迫手段对这些未满14岁女娃猥亵,之前被害人报警还不是不了了之,最后媒体爆料才引起了关注,这样的事情不会绝迹的,BTW 这个香港人最后才判了8年,理由是证据不足,那些控诉的女孩子不能提供13岁之前被这个香港人强奸的证据,被香港法庭以证据不足推翻了终身监禁的判罚。
对于弱势群体的伤害,永远不会有平等的回报。
电影名叫熔炉,说的也不只是这座学校里的人,当地的教育厅,福利厅,警察局,检察院全都是熔炉的一部分,甚至远在首尔的金教授也给这个炉子添过一把火。
你无法想象人类竟然可以比魔鬼更可怕,一个个衣冠楚楚的人,披着慈善的外衣对这些原本就是残疾的儿童进行迫害。
十多岁的孩子原本是最单纯的年纪,刚刚对这个世界开始充满幻想,但是这所聋哑学校告诉他们的是无边的黑暗,无论你怎么逃,怎么反抗都无济于事 这些禽兽和冷血动物与一些残疾儿童关在一座炉子里,烧灼的是良知与人性。
熔炉1.真实时间改编2.冰冷阴暗的基调3.双胞胎4.氛围怪异5.音乐灵远6.暴力7.虐待8.无法喊叫无法求援9.不是歧视,是完全的暴行10.官官相护11.真羡慕你,活得这么单纯12.社会的阴暗面13.世界上最美丽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14.人性的拷问15.上帝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16.不是为了改变世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17.多么真实讽刺18.白色浓雾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故事。
在我看到电影的消息刚出来时 我是不打算看的。
我很喜欢孔侑,可是我讨厌真实,讨厌不堪甚至愤恨。
因为我的情绪会比通常人更加细微,所以我会避免让自己看一些对这个世界不好的事情。
我希望,在我眼中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记得看无头骑士异闻录时,并没有特别的喜好。
却因为一句话,看完了一部动漫。
那句话是:这个世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堪。
可是现实告诉我: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还要 不堪。
仁浩是初来乍到的美术老师,他有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有一个年过半百的母亲,有一个不富裕的家庭。
有一身技艺无法展示的惆怅。
好不容易,走到了这所学校。
却成为了黑暗的开头。
影片从一开始就是大雾,结束的时候站牌上写着:欢迎来到雾津,白色浓雾之都。
真相就像被层层浓雾包裹下的物品,一层一层揭开的时候,除了震撼还有的就是愤怒。
浓雾散开本应该是柳暗花明的明媚春天,却不料走到了更加黑暗的尽头。
我一直相信的是,低潮和绝谷从来都是两回事。
低潮是有反弹的机会,而绝谷则是一蹶不振只去往更加黑暗的深渊。
各位,在这个浓度之都,有一个孩子叫做民秀,他不能说话也听不到。
民秀就是绝谷,他从一开始就走上了绝谷。
他的愤怒已经累计到了极致,如果不能用正确的道路走下去,那么即使是旁门邪道也会走到底的。
因为,我已经不能再忍受。
我无法想象他的一生,我无法想象才这样大的孩子可以经历这么多,可以看到自己的弟弟死后然后再被凶手强奸着过活。
如果你要告诉我,这是真实的我肯定不会相信。
不论怎样,我的潜意识是不接受的,可是这个世界上,真的就有人是这样活下来的。
真的,就这样一天一天看着黑夜数不到黎明的活下来。
仁浩和有珍是影片中唯一的光,唯一的出口。
从拿起花盆砸向那位畜生的时候仁浩就已经成为了倾城的光。
让整个雾都之中终于有了第一缕阳光。
他背着小女孩说出: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反而是听不见且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感受得到的。
在那么大的孩子心里,种下的已经不仅仅是信任,还有最重要的勇气。
我们一路奋战,不过是为了让世界不改变我们。
当民秀走到阳台时,紧张的问他说:老师,你看我这样行吗,我害怕我明天说不好……老师说:因为一些原因,所以可能你没有办法出庭了。
民秀眼泪掉下来的时候,我觉得有些东西也从我的心脏掉下来了。
他哭着喊着说,怎么可以原谅,我都没有原谅,怎么可以原谅,他还没有道歉。
就是说,怎么可以,原谅呢。
可是镜头切换到民秀奶奶家的时候,我们又明白了,其实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的是,无奈。
那么穷的家庭,又没有读过书,唯一的大人还重病卧床不起。
奶奶的脸从侧面看过去饱经沧桑。
像是阅读了一辈子的人生,所以,妥协。
我虽然愤怒,可是我却理解了。
这也是我讨厌我自己的原因。
我怎么就,理解了呢。
男主还有一个孩子成为了他的阻碍,他虽有犹豫 虽然无奈 可是他依旧前行。
这个世界充满着不闻不问,能站出来说一句,你还好吗的陌生人,都已经很了不起很了不起了。
你好吗,世界。
你好吗,孩子们对方的检察官明明知道自己打的是什么样的案子,明明知道自己手上的那两个人有多么人渣,可是依然前行。
甚至为了前行,不遗余力。
我内心就在喊,你明明是懂的啊,你明明知道你是错的,你明明知道他们是花费了多大的勇气一次又一次的回忆一次又一次的揭开伤疤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的绝望。
你还要再来踩两脚。
这个世界,真的好,不堪。
影片结束写着,那些被告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不论坐在电脑前的我拳头握得有多紧,眼泪流得有多长。
他们依旧回到了他们的岗位。
残害着下一个民秀下下一个民秀。
孔侑停在广告牌前的背影,和欢迎来到雾津,白色浓雾之都的广告牌成了尾声。
我在想说,这个世界究竟什么才是底线呢,我已经不懂了。
千千万万个民秀又怎么办呢。
我们之所以会流泪会打高分,就是因为我们还有一颗希望爱和美好的心,还有一双会看清是非的眼睛,这与我们,就足够了。
不论在什么时候,请永远相信自己的心。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可是然后呢...以上。
看完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对恶人逍遥法外沾沾自喜的愤恨!
权权包庇是多可怕!
好在这部片子真正发挥了他的作用,不仅把真实事件重现,也真正颁布了相关法律,嫌疑人也归案!
整部片子给人一种灰色的感觉,充斥着黑暗!
学校校长受贿,却称之为学校发展基金!
宿舍管理员恶意处罚学生!
更甚者是对学生进行性侵!
披着羊皮的狼,在法庭还一副受伤的模样,还以自己是基督教来标榜,也是极度的讽刺!
官官相护,教育厅和学生管理的推脱,受贿警官的振振言辞!
不得不说舆论有时候很管用啊,只有无限放大,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视!
也只有良心媒体才会主导正确的言论!
不过还是没抵得过权力。
受害家人的和解,律师的倒戈相向,将真相埋藏,,全民秀的死也不会唤起他们的良知,游街示众也不会引来重视,而他们在努力做这一切!
多么温馨的一幕,“原来我也有人疼”!
我终于见识到了韩国的狗政府狗官员,看的过程我一直在愤怒,人之初,性本恶,这些性侵学生的狗渣老师就应该TMD判死刑!
立即执行!
给我一把刀,把这些人渣都TM碎尸万段!!!
以上纯属解气,电影很压抑很阴暗,揭露丑恶龌蹉的人性,金钱卖弄下的人权,这个世界对谁都不是公平的,残疾人也有人权!!
更何况是一群孩子!!!
结局我最不能接受但是这又是真实的我又怎么不能接受呢!
就像那些被学校性侵的残疾孩子一样!
就像是被强迫的接受这个结局!
小演员们的表演震撼人心,反观男主的表演却十分克制,感觉这样的处理很好,孔侑的表演不用说,情感爆发点不多但是一直眼神有戏,小演员尤其让人吃惊吧,尤其是白承焕在得知得到和解后的情感爆发。
值得一提的是在厕所间上面露出头的那场戏,我事先猜到了,但是还是整部剧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
那双眼睛对我来说简直是阴影了。
公平吗?
这个世界公平吗?
没有回响声,我们生来就不公平,甚至还带有残缺。
我们反抗了,用哭声、呐喊、以及法律,当一切都不再能保护我们,我们只好用生命一搏。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作为社工专业的学生,我从没有刻苦的学习过它,我讨厌把所有令人看到人性丑恶一面的东西活生生的剥在我面前,厌烦所有不相干人以一种絮叨琐碎的姿态将他们的不如意或者遭遇到的不公展示给我看,甚至没有耐心听下去别人仅仅是关于憎恨这种态度的叙述,好吧,真的忍受不了。
生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仅仅活着就是对勇气最大的证明了,何必再在穷枝末节上不放过自己,说这种话真的很不负责任,可原谅我的性格。
大一的时候我曾经做过一次半天的残障儿童志愿者,到残障院以后领一些比较乖巧听话的孩子出去参加市里组织的残疾人大会,关于什么的我不记得了,那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进入残障院。
当然,之前《梦旅人》留给我的印象与想象就是那里永远阴暗潮湿,每个角落里大概都残留着血迹与狰狞的味道。
不过,现实中的并非导演所营造的猩红氛围,在我看来只是一所深深关闭的狭窄促挤校园一般。
大家敲门进去之后,大门就立刻被关了起来,深深地围墙,顿时想起晋宅高大的墙院内永远四角的天空,这也是应当的,毕竟要为这么多孩子负责。
当时有好多孩子跑出来将我们围起来,有的只是痴痴的笑,也有安静的笑,还有大声的吵闹,或者只是沉默不言语。
许久都走不出的门带来的新鲜感我永远无法体会。
当时有好多孩子跟着车子不肯离开,每个人都想坐着车子出去,尽管是智力障碍,可是对于外面的新奇感他们和普通的孩子有着相同的难以抵抗。
没有被选上的孩子的那种失落感,我无从感知,不知道用我盼不到的一场心仪已久的旅行可不可以相提并论。
被放出去的因为乖乖表现的孩子在拥挤的小面包车里一路都不停歇的唱着跑调的歌,老师说那是她们上课教了好久的歌,大家很喜欢,孩子兴奋的隔着玻璃对窗外每一个对我们来说枯燥无味且再无二分差异的小店建筑匆匆路人指指点点。
甚至回来后我还抱着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小男孩喂了一顿午饭,老师说他的情况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饥饱,一定不要让他吃撑,我就全靠自己来把握他的饭量,而后在他的挣扎里抱他离开饭桌。
最后的最后,有种落荒而逃的感觉。
我做不到以一种正常的心态面对这些弱势群体,恐怕这样也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工吧,对于他们的恐惧喜乐我无法感同身受,所以我不能全靠自己自以为是的专业知识对类似的全体以大致无二的手法来解决问题。
雾津这个虚构的地名,白雾茫茫,难以掌控与感知,看不清楚也听不明了,对于他们,每个人的心底大概都有愤慨的怨恨上帝真的很不公平却也无能为力的情绪。
可片中所说“我们一路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到底又有几人是抱着这股无奈感却咬紧牙关坚定的走在向前的道路上。
对于这些个道貌岸然的禽兽,没有让他们懂得自己种下的是罪孽的话,恐怕判再多的刑也是徒劳,尽管对于他们的判刑是微乎其微。
我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生活在这种深深关闭封锁大院内,哪怕是个再正常的人,也会受不了,何况残障院,疯人院等等这些地方,每日被异样的气息包围。
或者说其实真正病态的是我们这些活在院墙外匆匆忙忙的人,那么当被关进院子里的时候,又会不会被他们同样所难以理解的我们的病态而打败而折磨,最终搞不清楚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几乎全部与电影情节无关了,只是这些异于我所熟悉的生活的环境都让我恐惧又难以融入掌控,即使是专业知识的作用恐怕也是微乎其微的,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真是无限度的夸大了理论知识的影响力,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这些泛泛而谈的笼统概括的体系又怎能每每就对它们回应的严丝合缝呢。
对于三个孩子来讲,以旁观者无知又自以为是的观点来看,我觉得不幸中最幸运的就是宥利了吧,起码相对于妍斗和民秀而言,她所能感知到的苦痛与折磨降到了比较低的限度。
民秀选择了同归于尽,妍斗选择了感恩,她发现自己和普通人其实一样,同样有人珍惜他们,出于自我的悲观情绪,我劝自己相信她真的可以做到,但却最能理解民秀的做法。
听起来有些不可置信,但却是在一所聋哑儿童学校中发生的真实事件。
从2000年起,校长串通手下的老师们利用卑鄙下流的手段,对就读校内的聋哑孩子们施行了长达5年之久的虐待和性暴力行为。
这件丑陋得让人不想提及的事件,却可惜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现在,到了讲述这件骇人听闻的事实的时候了。
从2005年6月,校内的一部分教职员工对聋哑儿童的性暴力行为被公之于众,到2009年一本叫《熔炉》的小说诞生,2011年一部以小说为蓝本的电影《熔炉》诞生。
将近6年的时间,每每事件被提及的瞬间,总是牵荡着千万韩国人的心,制造出暴雨般的社会舆论倾盆而下。
从2000年起的4年间,韩国光州的一所聋哑儿童学校的校长和某些教师相互勾奸,对校内的残障耳聋实施长期卑鄙下流的性暴力虐待。
校内的知情人员更是漠不关心、极力掩盖事实。
而最让人吃惊的是,整个事件的加害者和责任人实际并没有受到法律严明的处罚,而是至今还站在讲台上授课。
当时法律界的这一“棉花棒”处罚行为,和舆论的漠不关心导致了这一事件被世人迅速淡忘。
但幸亏被害者坚持不弃的长时间孤军奋战,和事件原著小说的畅销,再次引起了极大的省会反响。
如今部分人权团体也对小说中反应的现象展开了相关调查,甚至政府的相关部门都宣布将此事件再次翻案调查。
熔炉》虽然看似是一部以儿童性暴力为题材的电影,但更重要的是剧情发展的方式和过程。
比起整件事件本身的进展,与如今社会现实的融通,使剧情的真实感被迭加而更显充实。
只需交上被称为“学校发展基金”的贿赂金,就能成为私立学校的老师;对校园非礼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腐败警察;法官和检察官对接案律师的有利判决,即所谓的“任职礼遇特惠”;对各自职能范围各有说辞,而拒绝谈论事件的市厅和教育厅;对过错没有丝毫悔悟,目中无人的基督教团。
在社会所谓的”无贫贱富贵之分”的等级制度上看,各自极力掩盖事实的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无不时刻地强调着“我们就是特权阶级!
”这么一句肮脏龌龊的台词。
“幸福社会”是否只是不存在的范特西。
区区几个人就能组成的金钱集团,就能排个名利资产,转而就能形成社会的阶级层,这就是我们如今的社会。
阶级层很快就能成为权力层,而在这不合理的制度系统内,这样的特权层掌握着所有反对自己的下级阶层的弱点。
电影《熔炉》就是这样以略为极端的形式,把社会系统内的阴暗面编述成了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
幾組俯拍的鏡頭,正是罪惡肇端之時,上帝默許著人間的罪重,人類幻迷著自我的邪孽,相對與施暴者,作為大眾的烏合者對於罪惡的沉默或者縱容無疑更加的可怕,我們不是要改變世界,只是不要讓世界改變我們,但是,現實就是一坨屎,早晚會糊在你的臉上。
9999@Noway
他们听不见!他们说不出!太压抑的片子了。
能够煽动观众情绪就已完成任务了。
这部电影恶狠狠的把韩国社会光鲜亮丽的外衣撕开,露出里面的肮脏和阴暗,却止于揭露,最终恶人逍遥法外,正义的火苗被高压水枪一次次的浇灭,没能给观众留下一丝希望。这样一部无解的作品,我虽然内心钦佩,却不敢大肆向朋友推荐,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观众,难免会受到它的影响,三天走不出电影的情绪,进而对我们身处的现实失去信心和希望。
那位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的朋友,我想说:我们拍出来了——《嘉年华》,而且拍得不比《熔炉》差。
上次没看下去 老看人推荐 下次再看看吧-20150620
一座迷雾笼罩的城市,雾隐下潜藏着人性的黑暗。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韩国没有审查制度,所以出了这么多同类型的好片子,同样是体制臃肿、腐烂的中国绝对拍不出这样的好电影。对现实的无力,就像松子的生而为人,对不起。同美国田园下的罪恶,东西方在同一题材上发挥很迥异。
一个国家靠电影改编法律,一个国家靠法律改变电影
仅题材就可以让人给五星的电影。就电影本身而言一般。中和四星。――我们一直都在被这片土地轮奸。我们都是会说话听得见的聋哑人。
作为电影来说并不出色,现实意义大于艺术。
这电影可能只能算是对真实事件加以琼瑶渲染的还原。里面的所有人物都没有真实的个性,不是一味的善良懦弱就是彻底的萎缩邪恶,太没意思了。
很刻意的片子,但真实世界里,坏人还是没有得到真正的惩罚
震撼,残忍,真实,人性。当我们无病乱呻吟的时候有多少无辜的人们在黑暗中苦苦挣扎😭
最最让人绝望的,不是厮杀、不是性侵、不是凌弱时的若无其事、不是不平等的话语权、不是被害者的伤痕、不是面对不公的无助、也不是喊不出声哭不出来。而是这所有的一切都会化为平常,并慢慢的被世人遗忘,像是从未发生其一样,作恶者终会忘记受害者的脸,而受害者却不得不将其铭记一生。
韩片总存在过煽的嫌疑,片子节奏略拖沓剧情推进太直白倘若不是这样敏感的题材实在算不得一部好片子。。但是,相比之下,试问中国电影人何时才能着眼于现实,拍一些像《熔炉》这样有担当有社会反思性的电影呢?
很不错。虽然我只给了两星,但是不影响它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佳作的地位 。
当邪恶的力量已经渗透至社会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当权者手中,我们还他妈向谁去央求公平和自由
太压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