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柳芬正年轻,长得又俊。
抱着个周岁的孩子,手把手给我喂饭。
当时我就看上她了。
当时我想,无论如何我得把柳芬抢到手……——何平安柳芬刚出场的时候,粗布麻衣,盘着头,淡淡的妆容上一双眼微微的挑着;利索、泼辣,心怀小家无大志。
那时候,我是不喜欢她的。
过于世俗,没有沈湘菱的聪明与大气;我甚至在想,这样的女人居然是何平安的妻子,难怪后来何平安会爱上沈湘菱。
我以为她配不上他,因为她不懂他的大志,和他不似沈湘菱那样有着灵魂上的默契;也在想,有这样的妻子,难怪何平安对她总是客气而疏离。
那时,我以为他们是真夫妻,假情义;后来才明白,他们居然是假夫妻,真情义。
何平安的客气、尊重、疏离与逃避;柳芬的关心、埋怨、固执与隐忍。
他是她男人的战友,她是他战友的女人。
他们一开始假扮夫妻是为了活命,但屋檐下朝夕相处的九年,他们却真真正正是彼此的唯一,一起扶持着活下去,一起照顾着小猴子。
何平安不是土匪,也没有抢了柳芬,可他有一句话是对的,那时的柳芬正年轻、长得又俊,并且持家有道,让人踏实。
而他何平安,强悍、重义气又顾家。
九年的相依为命,他嘴里叫她“柳芬”,心里却一时一刻都不敢忘记“她是嫂子”。
这一句“嫂子”是横在他们之间永远都跨不过去的坎儿。
也因此,九年的生活,他们其实没有一刻真正卸下过心房,也没有一刻敢真正向对方敞开心扉。
柳芬不是一个奇女子、大女人。
余子扬参加革命的时候,她不懂他为什么可以为了任务抛弃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何平安要做大事的时候,她也质问为什么他不能不管这些事。
可她是个心细如发、坚强勇敢的小女人。
孩子满月,她冒着战火也要去找余子扬,让他为孩子起名字;何平安心思一动,她便知道他要做什么,拦不住,便成为最强硬的后盾;何平安被抓,她堵着警察局的兄弟不松口、牙尖嘴利;何平安安全回家,她大大方方的道歉,准备酒菜,“赏罚分明”。
乱世中,她会为了一口粮冒险挤在灾民堆里;危急关头,她能为了何平安向沈湘菱下跪求情,也能为了何平安挡车丢命。
她的缺点太明显,她的闪光点却是在这一点一滴、一丝一毫中慢慢显现,直至填满人的心房。
何平安被三青团紧咬不放时,痞笑着“坦白”他是土匪,杀了穷书生余子扬抢了柳芬和她刚满周岁的孩子一路逃来棠德。
刘世銘不信,何平安也的确说了假话。
可从他和柳芬以夫妻身份亮相开始,这却是唯一一次他这样提起她,带着年少气盛的小伙子心动时眼里会有的爱意,仿佛当年他真真情窦初开,对她一见钟情;然而,终究是假的。
刘世銘不信,不是因为他知道何平安一直以来对柳芬都是怎样的尊敬与疏离;而是因为他不信一个被杀了丈夫强抢而来的女人会爱上自己的仇人。
他对何平安说,柳芬爱你。
何平安慌了两秒、一笑带过,从此避而不谈,再没有提及,仿佛从来没有听到过这句话。
可柳芬真的爱上了何平安。
悲哀而宿命般的是,这场不能说的爱,唯一的见证人居然是刘世銘。
那在河边煎熬的一天一夜,他抽着烟等那个早已不爱他甚至看不起他的女人;她抱着孩子等那个她不能爱也永远不会爱她的男人。
她的眼神温柔,娓娓道来的是连自己都不曾察觉的深情。
除了刘世銘,没有人知道,知道的也没有人敢戳破。
何平安不是傻子、呆子、愣子,所以刘世銘戳破的时候,他选择性遗忘;余子扬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行事正确却格外残忍地让柳芬选择谁去执行任务,他的眼神他的话语都是在暗示她,那才是她的男人而不是他。
“九年,一场梦。
”余子扬出现后,他几次当着柳芬的面说这句话,也不过是要告诉她,对她而言,这一样是梦。
他们都是善良而心性坚韧的人,便注定只有余子扬才能是柳芬最后的归宿。
所以柳芬走了,头也不回地,带着小猴子跟着余子扬离开了。
何平安咧着嘴笑了,却有泪落下,说要送她;她却一句保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既然要让一切都回归原位,走上正常的轨道,她便不要丝毫眷恋和软弱。
可柳芬还是死了。
死在余子扬身边,死在了她应该回归的地方。
以一种终于能够真正理解她生命中两个男人的姿态离开人世。
得偿所愿,死而无怨。
这次,柳芬真的离开了。
何平安的生命里再也不会有那个用了九年教会他睡觉的女人;也再不会有能听懂他睡觉时呼吸声的女人。
他永远不会爱她,她却带走了他生命中的某一部分。
他睁着眼彻夜无眠,安眠药也毫无作用。
沈湘菱哄他睡觉。
他说,柳芬走了。
柳芬,走了。
-无节操分割线---为了钟汉良看的,意外发现有杨烁。
片子开头还不错,以一种武侠精神讲述抗日故事,主角大隐隐入市,仿佛武侠故事里神秘莫测的悲情人物,故事展开面广,各方势力枝节交错。
但!
越演越神经病。
最大的蛇精病就是沈湘菱和海东升。
本来还挺喜欢沈湘菱的,后来才发现根本就是一蛇精病。
开场的大气聪明,到后来就变成了无时无刻都在蔑视人的态度和无理取闹的胡搅蛮缠。
那么多人讨厌刘世銘,其实,要不是沈湘菱太蛇精病,刘世銘也不至于丧失理智疯了。
说实话,刘世銘当年的确辜负了沈湘菱,沈湘菱为此得理不饶人一天到晚刺激刘世銘说他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在刘世銘面前说何平安多么多么男人;但,换位思考,若是何平安也不见得会为了沈湘菱抛家弃族,更何况人家刘世銘后来还去追了不过被人拦住了而已。
再说,真相爱的话不是应该一起想办法么,一次不行了两次、两次不行了三次,磨到家里同意为止,刘世銘写了那么多年的信,她居然一封都没回过。
说句公道话,何平安能做到的刘世銘不一定做不到,刘世銘做不到的何平安也不一定能做到。
只是她揪着一点一直不放手而已,从不换位思考,永远把自己当受害人。
还有,她骂刘世銘只爱自己,她又何尝不是。
当年刘世銘一次没有”敢“,她就再也看不起这个男人了;刘世銘也卑微过要救何平安放他们一起走,她偏偏自作聪明要刘世銘帮她杀何平安,刘世銘诚惶诚恐地尽心尽力去办,却发现根本是骗局,能不崩溃?
她居然还指责刘世銘辜负她的信任,她到底什么时候信任过他?
.....其实让我开始不喜欢这个角色的地方是柳芬带着孩子跪着求她,她高高在上骂走了他们,那一刻,我忽然发现这个女人身上傲气太重总有点看不起人的感觉。
J。
首发 iqiyi
战争年代的背景下,不会让任何一个女生会有整天唧唧歪歪的小事,活着实属不易。
乱世之中,沈家的背景和家境(大哥被杀,两个弟弟的无能和败坏,弟弟的年幼),再加上沈家的遗传病,所有的这些使得沈小姐必须淡定从容,即使是有时只是表面上做到冷静。
乱世中必须有人能出来镇得住种种的小人物的混乱人心。
所以,对沈小姐的角色个人感觉很中肯。
乱世之中总得有几个明白人,才能引领大多数的不明白人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沈小姐这一角色很给力。
感觉剧本还是不够严密,德岭失守前的剧情都还蛮紧凑精彩的。
仅觉得男主外挂开得蛮厉害,柳芬脸实在太干净皮肤太细致妆容太整齐。。。
某人还是很帅啊。。。
他只要脸上有肉,怎么弄都还是帅啊,涂这么黑有什么影响。。。
沈湘菱至少演员挺大气。
德岭失守后就变的很缓慢,就当是为了给男主一些表现心理状态的戏吧。
放灾民进城,明知有奸细混入,还不紧惕,屡屡放任灾民被煽动,为什么不把煽动的几个人揪出来,就算不是奸细,这种煽动的人也应该好好查处一下吧。
而且弹药库这种重要地方,居然也没重兵把守。
关系生死存亡的沈家粮仓,也没提高紧惕防人抢粮。
沈湘菱看似霸气胸有成竹掌控大局,但就22集来说,我实在没看出她对抢粮的灾民那般说辞能有啥震慑力和说服力,还有让灾民练枪才能吃饭是什么逻辑,就不怕这些刁民练好了本事更容易来抢你吗。
然后发泄一下,狗汉奸最可恶!!!!!!
23集,刘世铭这种人,就是只会说我为她做了这么多。
实际上他到底做过啥?
一个只说不做,一个只做不说,他有啥可愤愤不平沈湘菱不选他的,呵呵。
28集,就想说,折腾半天去找到疫苗,结果还是没能带回去嘛?
其他人都死了,何平安身上却是恰好没疫苗配方,后来那些中毒的人咋办的?
这不白折腾这么多吗。。。。
好吧,我不能用上帝视角看剧。。。
不过我也真够迟钝的,看到现在,才发现,其实何平安是个圣父属性啊。。。。
圣父里面又自带天煞孤星体质,又还开着逆天的外挂……这神奇的属性,都不知道该说好还是不好了。。。
乔榛拿假城防图去救小猴子,是怎么想的。。。
当时何平安已经投诚了日本人,靠的就是脑中的城防图啊,你现在又拿个城防图去,不是告诉日本人何平安已经没用了可以杀了吗。。。
虽然日本人本来也打算杀他了。。。
---全部看完,觉得剧本结构上还是有点松散不够紧凑,有些回忆部分穿插有点多。
悲壮有,但觉得导演还是有点流于表面。。。
汗虎贲的将士都很帅,因为浩然正气。
虎贲各个将领塑造的都挺好,刘世铭海东升到了最后也算有了转变自我升华了一把。
倒是主角何平安,外挂开太大,其实不是特别好塑造,把握不好可能会英雄主义脸谱化,觉得某人还算是不错。
还有,想说这剧男女主的感情戏部分也不算少,不算少是指比我想象中的革命戏多一点,不过也不算多太多,就想说,某人谈情说爱已经太驾轻就熟了,以至于,我对感情戏部分不是很有激情啊。。。。
没有激情是说这个部分对他挑战不大。。。
看来看去,私心说,我还是更爱看他演武侠!!
(喂
说句实在话,这部热剧我确实只看了几集,但结合着百度百科上的剧情简介还算是把剧情梳理了一遍,和前些年那些无脑的抗战神剧相比,这部确实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取材和几个主人公的设定上来看,算是突破了以往狂热的英雄主义模式,赞美归赞美,但作为一个对这段历史早已很熟悉的人,原谅我无法给出更高的分数。
如果作为一部普通的战争艺术电影,无疑这部电视剧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作为一部献礼的作品,它的另类和新颖在某些方面甚至淡化了战争的主题,剧中各种阴暗的斗争在真正的历史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只因为这是真正的战争,正面战场上的任何一场战斗都是当年将士们一刀一枪流血牺牲拼出来的,没有什么精彩惊险的间谍战做序幕,也没有我们在电视剧中常见到的大战当前风花雪月的场面,更重要的是,这是国民政府自己的战争,把它和国共合作放在一起混为一谈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真正的抗战是什么样的?
反正是不会出现男主角这样的个人英雄的,不过这也是中国电视剧中难以改变的主角定律。
战争不会把责任集中到一个人的头上,常德会战起决定作用的人是谁?
不是指挥整体作战的薛岳长官,也不是在城中坚守的余程万师长,而是所有人,外围的援军不见得比城里守城的轻松,也不会有某一个小警察做出的贡献比他人都大。
当年的国外媒体将这场会战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但本剧所表现的艰苦似乎主要来源于混乱,而非战争的血腥。
再来谈一谈剧中一些真实的人物吧,虎贲师只是一个代号,隶属于当时的抗战铁军辉煌军,而那样的军队是不可能出现粮荒的混乱情况的,看完这部剧后有多少人对这支军队本身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很少,这本身就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因为这支军队在内战的时候更加有名。
于是为了能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批,改了市名人名,将一场纯粹的正面战场上的艰苦而漂亮的大会战变成了国共合作的典范,淡化了人们对真正有功的抗战烈士的缅怀,而记住了一个虚幻的更本不存在红色背景的小警察。
柴意新团长从一个普通的殉国的国府少将变成了中共的地下党。
或许说我们都没有资格评价这部电视剧,当年的8000多的守城士兵到抗战结束只剩下59人,现在还存活的有3个人,一个在台湾,两个在湖南,如果他们能满意,这部献礼常德会战70周年的抗战据才算成功。
平安哥哥满足了我对男人所有的想象,不俱生死,是为勇,应对机敏,是为智,舍己为人,是为义,为国为民,是为忠,更重要的是,这些美德兼备,外加超强武力值加持的他,并不是生硬脸谱化的高大全形象,而是朴实粗糙,幽默狡黠,甚至痞里痞气的小人物,他的假不正经举重若轻,化骨绵柔,他的狡猾伎俩幽默可爱,情趣无限。
他外糙内细外焦里嫩,对待女人体贴温柔,铁娘子在他面前也不自觉沦为小绵羊,也别怪雷大萌调侃,平安哥哥就是有这种魔力。
当他飞起一脚踹在沈老三身上,威胁道你这种人我见一次打一次的时候,一种跟着这样的男人,死也值了的踏实感在我心底油然而生,那一刻开始,我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了。
这是多么高能的一个男人啊!正人君子,他能用正气感染你,无耻小人,他能用武力解决你,地痞无赖,他能用气势震慑,纠纠武夫,他能用技能征服你,弱小女子,他能用柔情融化你,凶残敌人,他能用英勇消灭你。
他浑身上下散发着的男性荷尔蒙,形成巨大的磁场,让你不由自主被他吸引,为他沉沦。
而最最最最无法抗拒的是,他还长了钟汉良的脸钟汉良的真身啊!!!!!
背景为常德之战,虽然小人物何平安为主角,但是每个配角都特别出彩,每个人都有血有肉,谁都不是神,没人能手撕鬼子,是一刀一枪一场一场打下来的战斗。
场面处理的也好,在抗日剧中算是优良制作。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守护的东西,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却出奇的一致。
我的山河不让他人染指。
所以中国不会亡
先谈谈何平安吧刚出场的他似乎就“暴露”了——棠德警察、中共地下党员但这并不影响我被剧情吸引,因为它实在是太过紧凑他先扮傻——在警察局长张说了长篇大论之后,马上响应,并顺便提一提工资之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狡猾的小人物,但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令人称道的地方,也许会在闲暇时感慨一下钟汉良演技之高,甚至连紧张的战争氛围都没有营造出来,这其实有些并不符合战争片或者一篇文章在开始奠定感情基调的规律,但是导演并没有忘记;紧接着就出现开城门一事——当同为警察局的同僚花皮说要去开城门时,何平安表现出纠结但阻止兄弟去送死的形象,这是符合最开始他小人物的设定的,而根据后来剧情的铺设,我们可以知道,何平安其实是贺龙的三杆枪之一,在棠德隐藏了九年,也可以说过了九年的太平日子,用他的话说,那是一场美梦,而且,何平安也是人,此时他还正睡着,可以说还有些雾气在他的眼前,所以他会挣扎,他的挣扎并不是怕死,而是人之本性使然,这前面的几集,其实就是让这杆枪洗去身上的锈渍,还他本来面目;而必须提到的一个画面是他连续重复喊了两遍的“五百块,还算不算数?
”在表面上,依旧是一个小人物的形象,但在两集之后,却给人一个惊讶,但也是一个释然,仿佛主角本应如此一般。
因为从后面看,这是何平安和沈湘菱的第一次见面,是二人感情记忆的开始。
但,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个。
根据后文里何平安回忆的一句台词,我们可以知道何平安知道沈湘菱相当于是和难民一起逃难回来的,并且根据他九年来对棠德城的了如指掌,不可能不知道沈湘菱是沈家的主事人,也不可能猜不到沈湘菱身上不可能备有五百块大洋,所有他装作很贪钱的样子,来强调他得到五百块和他开城门之间的必然性,引得沈湘菱用沈家的传家宝作抵押。
其实,沈湘菱就算不用传家宝作抵押,也会是一件很重要的物品,并且是随身携带的物品,诸如母亲遗物等等,但她应该不会用她母亲的东西作抵押,而何平安作为一个表面上的小人物,也会市侩地讨价还价,所以,传家宝落到何平安手里是必然的,而沈湘菱为了传家宝而不得不救何平安也是顺理成章的,当然,这也是计划之中的。
此时,也顺便引出了另一个人物——刘世铭,这个人在以后谈起,这篇先谈何平安。
何平安如果仅仅是这些,也不过是小人物的明哲保身之计,我们也不过说他有些小聪明罢了,但这件事并不仅仅止于此。
何平安见到柳芬——这个他名义上的妻子,实际的嫂子在人群中很危险,他急忙去救,这也是一个给何平安之后遭遇和提前暴露日本人相貌的一个开始。
不得不说,整部戏就像是阳谋中的阴谋,明明灭灭,真真假假,可是剧情依旧紧密。
在何平安要被当众打死的时候,刘世铭来救他了。
但说是他救,何平安更应该是自救。
因为他找沈湘菱只是要一个突破口,而刘世铭就是这个突破口,只是恰巧刘世铭和沈湘菱有过一段感情,恰巧刘世铭也是个重量级人物。
因为何平安需要的并不是一定要有人把他直接提出去,而是要有一个说话的机会。
他给了自己一个台阶,给了魏九峰一个台阶,也给了百姓一双耳朵。
在这里的何平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是一个深知官场和人性的市侩形象,也掺杂了一点勇气,因为他的冷静让我们看到他早已算计好一切,并不是单纯地普通人在死亡边缘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的慌不择路,而是找到了一个最巧妙的方法,像打太极,圆滑自如,在这九年的生活里,其实他还是那杆枪,只是不再是那样的年轻气盛。
事情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魏九峰在聚福楼吃饭的时候,正巧土匪要杀他,而也正巧何平安一句话暴露了他的所在。
在这里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要提,就是那句:何爷,您在这条街上一向是最仁义的。
这句话只出现过一次是吗?
是,但却表现了很多次。
比如后来有一段回忆是何平安当警察时,总是被百姓欺负,总是受伤而归。
是何平安打不过还是斗不过他们?
都不是,因为何平安始终不能忘记他是共产党,而往小了说,他从内心里是不允许自己作出欺负弱小的事情,对于百姓,他只有保护。
比如他暗中打死了某某高官亲戚的采花贼、他在日本人飞机的轰炸里用身体护住乔榛、他守护着棠德的百姓……这是侧面。
有没有正面呢?
有,并且是以魏九峰的口说出的。
记得魏九峰在聚福楼一事后称赞他勇、义、仁,这就是正面的夸赞,还有五十七师师长余鹏程说他这个人,能够为别人牺牲自我,这个人留着我有大用。
这两个位高权重的人的夸赞,就是对何平安从高位上的肯定,当然,何平安听不见,他也不会很在乎,但他在乎另外一种声音,就是百姓的声音。
当他第二次开城门之前,他“答应”了沈湘菱走,到了城门口,他本在沈湘菱的恳求下犹豫,但当他听见城外的百姓都在喊“何平安”时,他毅然再开城门;还有在棠德三条防线保卫战的时候,余鹏程将伤员等的生死置之度外时,何平安痛心疾首,所以,他有着仁、义、勇,和古代侠客一样的匡扶正义,扶贫济弱,他就注定不可能做一个丢卒保车的将军,而是一个勇士,一个孤胆英雄。
也许那场棠德保卫战里不需要孤胆英雄,但当最后八千虎贲都做了孤胆英雄,当土匪也在聚福楼舍死一战了,当百姓都拿起身边一切可以称之为武器的东西去保卫家园时,这就有了意义,这就是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一场舍生忘死之战,一场真正的全民族的抗战。
在聚福楼时,他展现了他的急智:他在发现土匪们的预备刺杀时化身为伙计,在被人识破后,用自己曾经和土匪打交道的经验告知自己的“真实身份”——土匪,而在有人认出他是警察时,他就将计就计,将常人都会以为自己对魏九峰的不满作为自己的掩护,上演了一出碟中谍,让人感叹。
而后又展现出他和沈湘菱认识三天就有的默契——面粉救人,两人合作演的一场戏,救了魏九峰,也救了棠德城。
而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故事:后面魏九峰和何平安在牢中对话时,曾经有过对往事的回忆,二人回忆了彼此的缘分,才知道其实他们的缘分并不是从聚福楼开始的,也并不是从菜市口开始的,甚至也并不是如魏九峰所知道的从何平安当警察开始的,而是从何平安逃到棠德城开始的,因为何平安肯相信他,甚至在后来肯把人头借个他的知己情分是因为当魏九峰刚作棠德城的县长时,何平安和柳芬、小猴子一家逃到棠德却被拦在城外,是魏九峰出面帮他们进城,魏九峰当然不可能知道何平安是共产党,他也不可能知道何平安身手过人,他不可能预知以后的事情,他只是因为何平安等人是百姓才放进城中,而一言之恩,何平安记了九年,这一换就是一颗人头,一条命。
还记得何平安当时在牢中以手掩面,不过3秒就给出生命的承诺:我这颗人头,借你了!
男人之间,其实并不需要有过多少时间,有时成为知己,甚至过命的兄弟都只要时机到了就好。
但,此时也能看出何平安性格中的另一面——轻视生命他看中别人的生命,却没能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他始终隐隐地却又很明确地把自己限定在“英雄”这一个角色里,他自己表面上可能装作小人物,可能装作谦虚平静,但这种曾经少年轻狂的少年英雄,骨子里是抹不掉的英雄情结。
所以就导致了他长久的纠结他是从九年后开始纠结的吗?
我认为不是的。
因为在后文中他一直重复着一句话:九年前也是这样,我的战友们都死了,只有我活了下来,为什么?
为什么只有我活了下来?
九条命并不是真的有九条命,他的命,都是兄弟们换来的;我其实早就该死了,我欠我的兄弟们的命早就该还了……他其实这九年来一直备受煎熬,而且别忘记一个人——柳芬,她是何平安生死兄弟余子扬的妻子,是他“死去”战友的妻子,他怎么可能忘记的了。
而且这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他怎么可能真的允许自己逃避,所以,这九年,他的活着,一直是他心里的一根刺,不敢触碰,却又舍不得拔出,他之所以说做了一场美梦,是因为他为了他的嫂子,他必须要照顾的嫂子,他唯一活下去的理由,他活生生地将这根刺压入心里,他痛得已然麻木。
而在和藤原景虎的第一战中,他坦言,那一烧,让我把过去都想起来了。
其实,与其说他是想起来了,不如说他从未遗忘。
他只是将更加强烈的国仇家恨的一块烙铁,烙在心上,这更痛,也让他的心又活了……对于何平安在对待柳芬这一事情上,我只能说,他动不了那个心。
他见到柳芬,不是想起花前月下,也不是想起孤男寡女,而是心里的一根剧痛的刺,这痛让他清醒。
而且,他是个男人,是个汉子。
汉子不是多么粗暴、多么粗俗,而是在自己的心里有铁一般的准则,不容许自己僭越。
有一句古话是朋友妻,不可欺。
在许多书籍中却是都变成了反面的封建残余。
我想说,其实这是一种真男人的坚守。
还有就是,别忘了,何平安一直认为自己该死,他心里其实只剩下自己为了嫂侄而活的理由,没有了活下去的坚持。
九年,让他似乎磨去了尖锐的棱角,但磨不去他心里的准则;同时,他装的了圆滑世故,但他跨越不了自己的心。
但,我认为这就是这个人物性格的可爱之处。
他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变通,有自己的成长。
但到了最后他也没有什么变化,他从九年前到九年后,经历不过是从一个少年英雄走向沉寂,又重新变回了那个敢打敢拼的九条命。
但我之所以说他没有什么变化,是因为他消沉是因为重情义,因为他把无数兄弟的命背负着;而他成为别人眼中的勇士其实还是因为别人,他其实并没有真的超越自己的心,他还是那个为了别人而活的何平安。
岁月带走了他的青春,带走了他的不加粉饰,但带不走他已经融入骨血的个性和准则,他注定为别人而活,也注定是个勇士,是个英雄。
他之前曾为了自己能吃上一口饱饭而加入共产党,而后为了别人也能吃一口饱饭而拼命,但他的行为已经暴露他当年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只是一个出色的孤胆英雄。
他独上土匪寨子,一言不合毫不保留地踢死老寨主,在他眼里,只有对或不对,只有组织和敌人,没有其他,那时的他单纯、勇敢。
而后来他懂得和国民党处好关系,但在我眼里,他也并不是改变了英雄情结。
他结交国民党,一方面是出于共产党本身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国民党军队的欣赏和过命的交情,和一起打鬼子的大势所迫。
也许我理解的何平安较之于革命先烈并不是那样的完美入圣,但我觉得有情结,才有了英雄的理由,才有了何平安之所以能称为人的尺标。
而他的英雄情结我并不想赘述,因为那太多太多。
到全剧的结局,和我想象的并不一样。
一般这种战争剧最后会写出死亡的各种惨烈来突出它的壮阔的史诗性,但这部剧咋一开始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但其实并不是,它有它的韵味。
这在于希望和继承,在于转折,在于启示。
其实这部剧的线索有很多,其中我单捡“唤醒”两个字说。
从何平安这个做了一场大梦的人的苏醒,到全城人民的苏醒,由纠结于自身的私利而伤害别人到为自己的家园而奋起,作出扑火的举动,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唤醒。
而到后来何平安的那句被很多人转载的话:男人打仗,就是为了女人和孩子活下去。
这其实是最朴实的人性。
人们当遇到与自身利益切切相关的事情,就会拼死一战,为了后代。
就像当年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多少人慷慨赴死的口号一样“不能让子孙作亡国奴”,可见一斑。
而最后何平安在炮火中赴死,并没有结果,而是在余鹏程的执意寻找之下,在发现女人和孩子这希望之后,又推出何平安的死讯,真可谓是一波三折。
并没有一时的壮烈感慨,而是有了更深沉的思考和震撼。
但结尾我能看到曾经出现的一句话:烈士不死,虽死犹生!
其实他们执着的并不是何平安个人的生死,而是一种执念,一种不死的信仰。
我能说这是一部好剧,很难得的好剧。
我之前不忿于把这部戏标成是偶像抗日剧,把他和有些神剧并称,我真的替导演和演员感到委屈而看到这部戏的标签时,我不禁鼻翼一酸这是战争、言情剧?!!!
难道所有有女主的剧都是言情剧吗?
这部剧不是靠爱情的缠绵来吸人眼球的战火中的爱情,是一种财富,是一种珍贵应该惹人留恋,让人珍惜现在却成了人们吐槽的理由把这部戏吐槽为神剧我其实真的不想批判谁因为他们习惯了我也习惯了他们习惯于不去思考地站在高处去抹杀别人的成果而我也习惯了这茫茫的黑暗但我依旧想奉上我的绵薄之力为了勇士之城也为了我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一抹希望
1943年秋,常德保卫战爆发前夕,城内动荡不安。
小警察何平安平静地生活了九年,作为一名红军老战士、地下党员,他照顾烈士遗孀和幼子,在常德隐姓埋名。
在一次执行公务的时候,何平安与大小姐沈湘菱不打不相识。
日本人投放细菌弹造成常德城伤亡惨重。
为了常德的百姓安危,何平安与潜伏的日本奸细展开了连番的斗智斗勇,但身份被迫暴露。
沈湘菱惊诧之余对他倾心。
日军冲破外围防线,对常德步步紧逼。
沈湘菱与何平安并肩作战。
在常德苦战16天,弹尽粮绝常德城沦陷。
何平安在巷战中壮烈牺牲,沈湘菱带着烈士遗孤等到了常德城光复。
【何平安篇】苦鸦千里泣西风,遍野胔骼横。
暴徒肆虐赤膊斗,杀倭寇、怒斩狰狞。
销烟弥漫叹零星,烽火葬孤鸿。
腥河腐骨悲魂夜,铁血铸、勇士之城。
十室九空,家国天下,何以安太平。
【沈湘菱篇】西风萧瑟雁哀鸣,故土草木腥。
平安旧事今何在,忆当时、绕指红绳。
心系沙场盼归鸿,虔捧小桔灯。
疮痍满目山河乱,尘敷面、可是湘菱。
喋血孤城,颓垣断井,一吻尽余生。
很久不看抗日题材,之前最喜欢的是亮剑,狼毒花,雪豹,看这部完全是为演员看的,演员值一颗星,杨烁,演过生死线,最近的刀客家族也不错,于荣光,黄俊鹏演过狼毒花,还有林永健,颜丹晨等演技实力派,还有压轴的钟汉良。
看第一二集觉得剧情很乱,镜头切换太快,搞不懂在演什么,沈小姐太作,很讨厌,后来继续看,百度了一下常德保卫战的历史,这才懂得。
以前的抗战剧都是讲共产党如何抗日,一直没有一部描写国军如何作战的,虎贲军精锐八千人,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壮烈,题材很好,值两颗星。
还有就是演员台词,武器,战争场面什么的了,看了何平安说的那句一开始只是自己想吃饱饭,后来就想让所有人吃饱饭很打动我,沈小姐后来越演我越懂得她不能大喜大悲,她的淡定,她与何平安的默契,她好像宁静!
喜欢马潇和雷大虎,很萌。。。
讨厌刘世铭,他还是适合演刀客那种混蛋样,演文人看着五大三粗的,五官没有文人气息,声音太有磁性,剧情给两颗星,情节紧扣,不管是真是假,都拍得很真实,值得看!
烂片啊,简直看不下去了,才刚看就果断关了,大家还是别浪费时间了
22集放弃了,剧情牵强附会。人设也不好。
有点失望 虽然本意不错 但是改编的也太对不起当年的8000勇士了 当年余师长早已疏散了城中百姓,57师善守,早就将城改造成了要塞 在巷战中拖了对手那么久
当年工作需要看过 前几集节奏还可以 后面纯碎的套路 气的是我分明评价过竟然给删了!必须再来评!
非常不错,没有什么雷点
看到战士们陆续的牺牲 那种英雄气概 那种不怕死的精神 让我们感动 演员们把战士在战场上那种冲锋陷阵的精神都演绎得很到位 让我们向当年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致敬 希望大家都去观看这部电视剧 好好珍惜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
还可以
作为战争剧太侮辱智商,作为偶像剧画面感太差,不管怎么说,制作都很差,演员不错,女主选的好,男主不出错,就那样吧,想给多两星的,那么多脑残粉把这种剧分拉那么高看不过去啊
还可以吧
这部剧没有"你这样说话就没意思了",所以没有灵魂。
评分刷的吧……
还不错
很惨烈的战争片
战争场面太震撼了!!!钟汉良、林永健等演员表演精湛啊,超值推荐!!!!
墨迹
纯出一口恶气
只说一个片段,在亮剑里演骑兵连长那个鬼子,放弃了兵力的优势,钻到水里去和何平安单挑。单挑就单挑吧,还潜在水里搞偷袭!偷袭就偷袭吧,在重伤了何平安后,又脱个光膀子喊着要和他公平决斗!鬼子脑袋被驴踢了还是编剧脑袋被驴踢了?你自己先想清楚到底要干嘛行不?
这不就是抗日神剧吗。
一寸山河一寸血,铭记历史,钟汉良的演技不错
就这还能8分,什么玩意啊。剧情恶心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