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的很压抑,刚刚看到几分钟的时候差点弃看了,好在有始有终看完了,压抑是主旋律。
路灯五君子,以杨凡沫沫感情为主线叙事,杨凡最后一个得知女朋友的病情时,很难过,找到一诺聊天喝酒,最后两人酒后乱性,沫与一诺决裂。
五个人有三段感情线,有点乱。
电影告诉我们,年轻真好、生活不易、我们必须坚强的活下去。
8月27日,导演马丁的处女作《毕业的我们》上映了,在此之前她的身份是演员,她出演过导演王凯的多部大银幕作品,而此次,两人联合执导了这部作品。
从上戏表演系毕业至今,她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位话剧演员成为了一位导演,本着对于她这一身份转变的好奇,导演帮对马丁进行了专访。
《毕业的我们》是一部“后青春”题材的电影,通过“路灯五君子”中三女两男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如今年轻人毕业后的生活全景图。
这部电影源于导演马丁生活过的那个时代,经历过的那些故事。
她说作为自己的处女作,应该是自己生活过和经历过的,这样创作的时候,她就不会觉得不接地气。
因为在她脑海中的那些画面,都是确实存在过的。
当被问及她的青春期是什么样子,马丁回答,“我自己的成长还是比较中规中矩,所有初中生的叛逆、高中生的渴望离开家长然后来到大城市,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但是这样的故事我听得多,自己做得少。
”
那时候她是个在重点高中上学的普通学生,恋爱都没谈过。
“我觉得自己的成长就是伴随着希望从一个小镇离开,去大城市求学,然后再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
”她说自己经历得少,听得多,平时找朋友玩,就喜欢听朋友讲有意思的故事,把听到的故事变成她自己的故事。
“观察生活,生活是给我们最大的馈赠,听到的故事多了,就特别愿意抓过来,感觉我也过了这样的人生”。
《毕业的我们》里有三位女性角色,郝然、沫沫和一诺。
这样的角色设定,是因为马丁在高中的时候,也有两个闺蜜。
她说自己的性格更贴近女主角郝然,一个比较愿意周全大家的人,“我有的时候会忽略自己的存在,所有的事情都帮大家安排得妥妥贴贴的”。
就像片中的郝然,特别渴望每一个人都好,有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
导演马丁马丁很感谢联合导演王凯,整个团队磨合许多年,他俩之间很有默契。
在拍摄现场,他俩是这么分工的,马丁负责盯演员的表演、台词、走戏;王凯负责镜头的机位、美术、置景,以及场面调度。
“在现场,我和王凯之间没有谁领导谁,就是想把片子做好,有时我对画面也有一些自己的小想法,比如一诺和洪洋的一场感情戏,机位就是我下的”。
马丁觉得从不会下机位到会下机位,她成长了。
导演马丁对于王凯,马丁很钦佩。
“王凯导演对于画面的捕捉力非常强,他对色彩和构图是一种天赋。
在读我的剧本的时候,他两次落泪,他很喜欢这个剧本”。
在王凯认可的前提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的。
这个片子一开始是上海嵩豪影业找到了马丁,起初是想让她写一个青春校园题材的剧本,她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想陷入现在校园题材的套路。
“我特别喜欢是枝裕和,特别期待自己可以写出那种河面上波澜不惊,但下面有一颗深水炸弹的感觉”。
说到这次身份的转变,马丁觉得她是很偶然地做了这件事,但又像是真正地走到了正途上。
她从小就爱写作,她的父亲就是一位记者,她经常写东西,有自己的公众号,闲下来就会更新文章,可能是她拍戏时的感受,也可能是在拍戏所在城市的所见所闻。
马丁觉得这次当导演,找到了自我。
以前她觉得在台前有很多聚光灯,是件很耀眼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享受在幕后的状态。
之前身为演员的经历,让她在创作剧本的过程里,清楚什么样的台词是最舒服的,什么样的表演节奏是最舒服的。
在现场她与王凯分工明确,把各自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
马丁眼中的“后青春”《毕业的我们》的结局令人唏嘘,“路灯五君子”年少时许下的愿望,都没有实现。
郝然当上了记者,但是纸媒已经式微;一诺想登上维密大秀,却过早离世;杨凡与沫沫结婚了,但早已没了爱情;想去深圳赚大钱的洪洋,成了贴膜小王子。
在马丁的眼中,成长就是一种选择。
“每个人其实都乘坐了一种交通工具离开了那个故友的小镇,有人坐船,有人坐大巴,有人已经不在了。
其实所谓的路灯五君子,它既是一种大家的期待,也是一种对大家的禁锢,所有要绑在一起,快乐是真实的,但成长带来的一些蜕变也会让那个东西成为一种束缚,所以都散开吧。
不要说我们永远在一起这样的话,也不要说我们永远都要一个都不差”。
导演马丁马丁通过《毕业的我们》向我们传递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时间过去了,生活要朝前看,不要回头。
在影片中,“周旋”于郝然与沫沫之间的杨凡,在与郝然告别之后,最终也离开了沫沫。
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片中曾出现过的《小城之春》一样。
与《小城之春》不同的是,杨凡是周玉纹,郝然是章志忱,而沫沫是戴礼言,他们三人的关系走向也是《小城之春》式的。
马丁是这么定义杨凡的,“我觉得他就是真实的男人,现实当中谁爱一个人,像纯净水一样不含杂质的?
他自己对沫沫其实已经奉献了所有。
”而沫沫是自私的,身体有病,却瞒着杨凡,“这段婚姻是一个满是鲜花的坟墓,看上去很好,人家过得怎么样,外人并不知道” 。
导演马丁可以说,导演马丁对于生活的观察是极为敏锐的,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故事,都很好地融入到她的剧本当中,“路灯五君子”的五位角色,就像是我们身边人一样。
《毕业的我们》虽然主打的是青春,更多的笔墨是现实,“有一种伤痛文学的感觉,跟《七月与安生》有些类似,但不像它结构那么完整,《毕业的我们》是属于碎片式的,有人说看过剧本有点像读散文,不会有太多高潮的戏份”。
马丁说,这个片子心里燥的人是看不下去的。
我想成为是枝裕和那样的导演她说,做完了《毕业的我们》,她就顺利进入了国产电影的幼儿园。
当在谈论这部电影的过程中,马丁难掩兴奋,她说片中有一场4分30秒的长镜头,一遍过。
由于剧情需要,片中出现的绿皮火车,一天只有一趟。
现场没有一个群众演员,连特约演员都没有,只有主演和摄影师。
从火车上下来的乘客,竟然没有一个人看镜头,没有人破坏演员的表演。
半个小时后,副导演开车把演员从另一个城市接了回来。
导演马丁她说自己是个能折腾的人,“人生其实不用贴标签的,你自己在有限的精力当中你能干完这些事,你只要愿意干这个事,就去干就好了,人生就这一辈子” 。
她的新剧本《余生短暂》在去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青葱计划中进入了全国三十强,王凯看过这个剧本,想跟马丁合作,但马丁把剧本留下来,以后找合适的机会把它拍出来。
她现在正在新疆拍一部电视剧《猎枭》,明年5月份,她会以作家的身份出一本绘本小说。
她还开了一家健身馆,有自己的服装品牌。
用她自己的话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马丁的最终目标是成为枝裕和那样的导演,两人都是双子座,是枝裕和的每一部作品她都受益匪浅。
就连创作《毕业的我们》剧本的时候,她也多少模仿了是枝裕和,她很期待自己可以创作出像《步履不停》、《比海更深》那样的作品。
马丁的观片量很大,平时就有刷片的习惯,从《毕业的我们》致敬《小城之春》就可见一斑。
结语就在首映礼的前两天,马丁大哭了一场。
因为各种现实原因,《毕业的我们》不会有特别多的关注。
她说,自己还能为这部电影做些什么,王凯导演说了一句,“你能为这部电影做的事,你已经做完了。
”作为一个新导演,她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导演马丁马丁的心态很好,她说自己是一个演员出身的导演,现在大家对她的标准可能很低,但她一定会给大家惊喜。
明年,她跟王凯还会合作,同一个班底,这次会尝试比较面向市场的电影。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可以独立执导,她回答,第三部。
创作《毕业的我们》的过程,就是马丁成长的过程,通过这部电影,她找到了自己。
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路灯五君子”两男三女的搭配最忌讳情感失衡,两女配一男加之一男一女的搭配注定友谊走不到天长地久。
当电脑上显示出大学录取结果时,女一会心的笑就知道她是在暗恋,隐藏在友谊面具下对闺蜜男友的暗恋已经为五个人的友谊画上了终点符,因为你无论怎么伪装都有显露的那一天,别人都有感知的那一天。
原以为毕业后的天空是更加广阔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可以自由且成功的追寻着自己梦想,不想却是越努力越悲伤。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只是一个修手机的”,能给予的幸福难道仅仅靠地位的提升来彰显吗?
只有你的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会小;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会大。
如果能重新选择,如果你愿意,或许我还在。
永远不要考验人性,但也请不要太自私。
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不来,我在你身边不是因为你的隐瞒而是因为你就是你,别让隐瞒成为我们之间的距离。
相爱的两个人如果有了芥蒂相互捆绑硬要在一起不如放手来的洒脱,刚开始分开的疼痛远不及互相折磨慢慢磨出血泡的疼,这芥蒂时时扎着俩人的心能把多年的情感给磨净。
凡事不要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在受伤之后才懂得治疗。
成为好妻子、好丈夫、好闺蜜、好同学……首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己,只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我们。
整个电影就能认出一个姚星彤,感觉她过往的作品大多是在大哥的电影里担当花瓶的角色,所以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肯定是个烂片,结果看完发现真是意料之外,这是一部很用心的文艺片,包括其它几个不知名年轻演员演的还挺好。
影片主要讲了五个同学(路灯五君子)毕业时以及毕业之后的爱恨纠葛,说实话有点卖惨的嫌疑,因为5个人都是感情不顺,事业无成,还有一死一病,所以整部影片的色彩都比较沉重,再加上多线叙事,穿插回忆,看看导演之前的作品的评分真是惨不忍睹,这部戏应该是导演要正名的押宝翻身之作,对于姚星彤也是一部摆脱花瓶人设的好作品,可惜现在豆瓣的评分还没出来。
姚星彤开始并没有女主的存在感,因为前面似乎她跟谁都没有产生深刻的感情纠葛,只有一个是自己师弟的奇葩实习生同事似乎对她有意思,不过直到影片很靠后面才发现她原来一直暗恋闺蜜的男友,还酒后乱性发生了一夜情,并且还怀了孕,居然堕胎的时候还是这个闺蜜陪她去的,因为打了麻药,术后医生交代这个闺蜜要让姚星彤保持清醒,不能睡着,于是出现了每次想起这个影片都让我异常堵心的一幕,这个叫沫沫的闺蜜对着坐在轮椅上昏昏欲睡的姚星彤不停的扇耳光,没扇一次嘴里就蹦出两字“别睡”,最后扇的姚星彤抬头仰视闺蜜,但是镜头并没有给到两个人的表情,而是对着对视两人的侧面镜头逐渐拉远,给人一种无比压抑的沉重感。
这个叫沫沫的闺蜜和他的男朋友,也就是姚星彤暗恋的这个人叫杨凡,杨凡和沫沫是相爱的,但是沫沫得了白血病,瞒了杨凡很多年一直到和杨凡结婚以后,再加上杨凡和姚星彤的一夜情,父母的反对,注定了这一对在一起是不会幸福的,几乎天天吵架,最后不得不离婚。
另外一对也是一对虐恋,一个是华强北卖手机的,还带着一个孩子,一个是美丽高挑的模特,阶层和地域的差异使这一对永远,最后这个模特抑郁自杀了,卖手机的之后一辈子生活在痛苦之中。
最后似乎马路五君子都离开了他们成长的城市,姚星彤离开时专门去找了杨凡,坐上出租车临走时摇下车窗问这个自己曾经为之堕胎现在还依然爱恋的男人是否曾经喜欢过自己,杨凡没有说话,从自己的食品袋里拿了一个橘子从车窗缝里塞了进来,姚星彤犹豫一下接过来,然后摇上车窗离开了,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故事的结局令人感概而又引人无限遐思。。。
评论区对电影的低分评价很多。
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没必要非此即彼,每个人心目中的评论都属于TA自己。
也许不认同,但理应尊重。
这部电影是交叉手法,用沫沫与杨凡的感情线来推进的。
里面涉及到三角恋、酒后乱性和人流,被认为烂梗。
但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很干净很纯粹。
导演只是交待这个事实(杨凡与郝然酒后乱性)和结果(郝然人流而且是沫沫陪同),并没有将激情场面特意渲染一番。
从电影底色来看,电影是一直保持暗黄的怀旧感,很多的环境还是力求做到还原过去。
SHE作为沫沫、郝然、一诺三人的偶像以及感情寄托,贯穿整部电影,包括沫沫在准备离开杨凡前,还特意来到郝然的单位,告知郝然,她怀孕了要重新过新生活,并且将SHE的CD以及CD机都交还郝然。
离开前,说了“郝然,我原谅你了”。
SHE作为三个女生的感情寄托,当时一诺已死,沫沫病重,其实沫沫将SHE交给郝然,这是将一生钟爱与生命交给郝然的隐喻。
而且电影前面也有沫沫说要约郝然出来,其实沫沫内心一方面不原谅郝然,另一方面又希望杨凡在她死后不用孤苦。
生与死的对话,过去与现在的对话,美好友情与刺痛的背叛,爱而不得与愧疚遗憾。
一幕幕穿插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描述的故事很简单,剧情很简单甚至老套,但故事的描述方式难能可贵的在于没有强硬制造一个喜剧的结局,更没有为了“补偿”一个除了当年酒后乱性就近乎完美的男主角,而将郝然在结局里生硬地将他们结合在一起。
电影中最后几个画面拍摄得很有感觉,郝然在上车前问杨凡,你有没有喜欢过我,杨凡拍拍车窗(本以为是狗血地说喜欢过),但导游和编剧是好样的,杨凡努力地递过去一个水果,“多吃水果”,非常符合片中男主角的性格,面对无法回答的问题,从来都是顾左右而言他(当然我觉得这挺可恨的,电影就算了,现实应该被揍死),郝然在上车前用尽毕生气力的告白(这还不算告白?
),以及在车中接过水果后的悲伤绝望,拍得真好。
然后是沫沫在镜子前搽口红,那种伤心难过又必须如此的决绝,与杨凡在船上看她的信成为了对话。
另一边,曾经爱过一诺的男二,最终还是独自来到一诺墓前,缅怀过去的那个她。
固然这部只是网大,选角的确年龄稍大了。
但是三个女演员真的能把高中感都演出来,男主也有少年感,男二的确长得太成熟了点。
但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是可圈可点的,从艺术手法和剪辑选择上更偏向于现在与过去的对话、生与死的对话,还有对过去的遗憾、释然、宽恕。
看得出来,导演想表达的太多了,以至于很简单的感情线和故事难以承载过多的感触。。。
而且近些年类似题材太多。
评分低真的不奇怪。
今时今日,不以“卖肉”来吸引眼球的毕业片和学生片,真的不多啊,珍惜这类有坚持的导演吧。
总体而言,这不是一部商业电影,这是一部很简单的文艺片,其实,挺好的。
青春片还是选年龄合适的演员比较不违和。
其次,青春片真的不一定要打胎好吗?
拍摄的有些东西或许很现实,也了解到因为觉得S.H.E可以代表那个年代的青春,但是整体的感觉就是强塞进去的剧情。
拿掉所有S.H.E的剧情不会对电影有任何影响。
然而想拿三个女生的友情来对应每个女生青春都希望找到自己生命中的Selina Hebe Ella这一点也未免牵强了一些。
与其说是青春片 不如说是爱情片了。
最后说站在一起S.H.E无可取代,的确S.H.E无可取代。
可是戏中的三个女生不可能再站在一起,不是因为有人死了。
而是活着的时候也没有无可取代。
所以真的没有必要硬扯友情这条线。
别跟我说最后原谅不原谅的。
如果没有其中一个的离开,她们这辈子也不会有往来。
这一切是因为什么?
因为爱情。
所以一部以爱情来做穿插的剧,不要去扯上S.H.E一样的友情。
她们从头到尾都没有做到过(还在意谁跟谁比较好,这或许是青春的一部分,可是并不是S.H.E的友情)所以影片最后说的那些话真的不合适。
因为剧中的三个女生配不上这句话。
也许导演是粉丝,也许不是。
但是我确实是因为自己是S.H.E的粉丝而看完了这部电影,反而剧中出现没有让我多惊喜,而让我觉得次数过多了。
也许大概您也是粉丝吧。
希望您下一部电影里想用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她们唱的主题曲,而不再是回忆。
一起等五巡吧。
三叶草们!
☘️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这句话不知听了多久,然而终有那么几次告别却又如同生离死别。
电影采用了四段故事线的平行剪辑,有人说太过杂碎,但我却觉得这也是艺术感的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故事的信息量很大,每个人背后的线错综复杂的连在了一起。
随着剧情的展开,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也渐渐拨开云雾,每个人心里的事,也慢慢得到了解脱。
人活着的时候不知道在干什么,人死了才过来,这花其实是自己献给自己。
三个姐妹自命友谊如同SHE一样,但最终的结局,却也意外的很像SHE一般。
影片最后,每个人都选择了不同的地方,回归本心。
希望这一次的他们,不要自己和自己又失之交臂。
很用心的一部片子,觉得不好看的应该是没看懂,建议二刷。
整理一下思路:洪洋的孩子是一诺的,洪洋和一诺其实是同父异母,杨凡没有喜欢过郝然,沫沫最后其实根本没有怀孕。
我不幸是世界上最不快乐的那种人,没能力,却有上进心;没天赋,却有梦想;越努力,越难过。
毕业后的我们那个熟悉的ta现在又在哪里呢
电影从一诺的死开始触发整部电影,而四灯子也因一诺的死重聚,从而一步步的放下,一步步的解脱以往的是与非,正如那个在墓园收贡品的人所说,生的时候不看,死了时候来看又有什么用呢?
发生的事情已发生,而活着的人还活着,为什么不为死了的人好好活着,活在当下。。
沫沫的放下解放了他们,包括自己。
这段感情,虽然沫沫是受害者,但事情已发生,决定怎样活着,怎样选择,选择权在她手里,其实她很幸福,因为她有一个很爱她的人杨凡。
关于郝然,在爱情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爱一个人没有错,但要清楚,最终做出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你能不能承担,你愿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
整片电影让我感到很压抑,希望所有的人都拥有美好的青春,都拥有美好的爱情!
路灯五君子 好像是班里五衰鬼全聚一起低气压,五人相爱相杀服了,全靠姚星彤颜值撑着看下去五衰鬼的平凡青春里免不了有堕胎剧情普通又狗血,五人一个自杀两个女的全得病,剩下两男的跟三个女的又扯不清总之看完全剧压抑得很没头脑。
还是回去看小时代有点吸引力吧啊啊啊啊啊要140个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拍名字这么青春的电影 导演及资方能不能靠点谱选角,一群看上去35+的演高中生也太违和了点吧,不知道还以为博士研究生毕业呢。没有颜值,才看开头就看不下去,剧情毫无吸引力,。全程拉进度条。弃
郝然长的不错
经过此片我总算知道了豆瓣里没啥水平又能装逼的人太多了
不知所云
虽然感觉演技不太好,但是有两段剧情还是感觉比较喜欢的,一个是沫沫带着郝然流产后,为了不让她睡过去打她脸那段,那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和愤怒纠结都只能化为打脸的动作,另一个也是在医院中,两人再次相遇坐在那的聊天,郝然基本都不敢正脸看沫沫,那种不自在特别明显,另外就是沫沫最后说的那段话,轮到你的才是你的,不能插队。这两段感觉还可以。
没有什么流量小生,导演却用自己的手法演绎出了青春,以及五人之间发生的种种事情。镜头画面很美,每一帧都可以做壁纸,而最触动我的则是电影的片尾,五个人各自分散却又从之前的事情走了出来,未来还很长,我们要继续长大。
不知所谓的青春片
有点烂~演员选的也不是很符合,剧情时间线也有点乱
影片结构为平行交叉式叙述 故事分为两个重要阶段 2006年高考结束后的夏天和十二年后2018年的初秋 时间点散落在记忆里 将每个人物的岁月记忆与重新成长相碰撞 年代感的还原还不错 尤其是手机店和音像店 现在找那些道具可是真的不太容易了 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一段跌跌撞撞的青春 要去品味 去回味 去珍惜
不算是很出彩,平淡简单甚至是朴素无趣,但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
看不懂
中开低走到坠入深渊,路灯5君子太傻,电源末期一句吃点水果也是醉了。青春片硬生生变成了文艺片。剧情越来越差,人物刻画也有问题,100多分钟越看越是煎熬,太差了。编剧和导演都没有任何青春,居然拍出这么无聊的电源。
就算有家乡滤镜 也没办法从头至尾看下去
剧情,演技各方面都很差,能给三颗星,是因为我家乡的景色和主题曲。
洗heiqian的吧
可能是剪辑的原因,我感觉不断的穿插回忆与现在,有点没看懂,看到结局的时候差不多懂了!感觉剧情很简单,也很真实吧!
太难看了,故事很不喜欢!
最蠢的问题就是“你喜欢过我么?”
好多细节,很不错的一部电影.。要好好珍惜当下有遗憾的青春才是真正的青春
非常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