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是因为之前看过杜拉拉,印象不错,想看这对组合斗心机能擦出什么火花才买票入场的。
开场我就被闪瞎了眼老徐一身植入广告的名牌赫然一个大D的包,踩着10cm致人死地的高跟鞋然后说着一口标准的大学四级英语,背景飞快的在香港元素,投行、大厦、茶餐厅、会议室和街头之间闪现。
然后两对人马张力十足的碰面,黄立行旁边的大眼让我很感忧伤,曾经那么喜欢她现在竟然给老徐电影里打酱油。。
黄立行没有突破,老徐表演出的情绪有些嚣张和任性,电影随处可见她杀死人的眼神,哎我真想说有些人即使化妆也跟没睡醒一样,就别浪费时间强撑自己的气场了,真的,这个演不来的。
我想说这两种性格不可能入投行的。。。
演的有点过。
嗯这个是开场而已。
后面,让我眼前一亮的帅的一塌糊涂的男配角开始爆料。
作为专业小报记者,他不知道使用哪个搜索,竟然给他搜到老徐和老黄之前成都恋爱的VCR,- - 看到这里我感觉编剧真的该下岗,这个情节,太太太奇怪了吧,起码你也交代一句啊把人糊弄过去啊。
好,然后我们的记者就去找老黄。
接着就是所谓的本片亮点,商战。
我想说,狗血得一塌糊涂。
商战的线索如下:一.突然经济舱飞伦敦,找第一股东。
老黄:引爆烟雾报警器,造成老徐约会错过时间。
狗血:1.黄立行打电话就能问到另一家公司预约时间。
屁。。。
2.伦敦的宾馆 烟雾报警器 是会疏散人群,不过你呆着不出来人家也不会阻拦你的,何况警察会知道那个房间报警,会调查并且处罚的。
3. 大英博物馆中国展区夜 这个股东很装逼 晚上没事儿跑去看佛像大白天开放时间不去非要晚上包场子看 然后两个人说了几句就完了我很好奇是不是韩三爷给了很多包场费花不完了一定要搞这种飞机4.伦敦老黄他姐开服装店,我想说,你们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搞什么飞机呢,不过起码钟丽缇英文比老徐强多了,看来是美式,怎么混伦敦不讲伦敦音。
二、突然老徐飞非洲,在河边找到第一股东被拒绝三、突然两人飞回去,开始开记者会、打击对手散播新闻。
四、两人回成都别墅吃西式大餐,席间红烧肉的煮法建议她们办火锅婚礼。
我看到这里已经忍不下去。
你丫成都别墅,你爸也李刚啊,你从成都软件园一跳就能飞香港投行,你当你是飞人啊。
一飞去香港投行就让你负责国际锂矿开采公司的IPO项目,老徐你真的能不能不要这么装逼,你让我们这些混公司的情何以堪啊。
五、接着两人回香港,收购硬是搞成了合作。
合作一定是要在邮轮上谈的。
车一定要开出来亮牌子的。
电脑手机一定要植入的。
奢侈品神马那是当白菜随便穿穿的。
没事儿就可以找对方投行的人吃饭喝酒的。
投行的人要是这样,早就被开了好不。
六、两人在小路上,结婚合同。
end我已经吐血不想挣扎了。
《亲密敌人》如果是一部由外国人演的片子,我的不适感也许没有那么大。
活生生的一帮中国人,成天开着凯迪拉克的车,带着名表,用着lenovo的电脑和手机,坐着海航的商务舱,住着5星的酒店,在你面前一个劲的矫情、起腻。
你什么样的感觉?
我的感觉就是羡慕嫉妒恨,空虚寂寞冷外加胃疼。
老徐据说是一才女,可我看完电影总感觉这个才应该改成财,你拍电影差多少钱啊,这么拼了命的植入广告。
再说了你导演就完了,就别演这种青春戏了。
当年跟你一起演《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李亚鹏都不装嫩了,红颜易老的你还坚持什么啊?
看完很无感的一部片子,也许是对上部杜拉拉的喜爱,而对这部也寄予过高的希望,所以看完极度的失望。
整体来说是一部关于汽车、海南航空、手机、电脑的比较豪华制作的广告片吧。
看完我知道,那个别克汽车的功能好多啊,海南航空的国际航班好舒适啊,联想电脑和手机好时尚啊!40岁女人还在装小女孩谈纯情,实在觉得看不下去。
和之前的失恋33天根本没法比,没有主题没有重点,看完很失望。
中国从来不差烂片 烂的出奇,真不知这样的剧本也能通过审查并上映,会不会写剧本啊 ,你没大场面但尼玛要说点事啊 ,尼玛一部比一部烂
从看杜拉拉的时候我就发现徐静蕾暗恋黄立行了,或者说明恋。
他俩合作的电影从头到尾只是老徐一个人狂野的向黄立行表达爱意。
这一部老徐再接再厉锲而不舍继续下血本追男仔。
好哇,这一次盛大的徐氏自我意淫包括:哈佛毕业,成都富二代家庭,有个钻石般闪耀神一样的ABC男朋友,投行女,开凯迪拉克,狗屎运——居然新手一个随便就能谈成一桩世界级的大Case,哪怕再无理取闹——打扰黄立行工作并且把人家拉到深山老林然后把人手机摔了再一个人把车开走,哪怕再好吃懒做——哈佛毕业在家无所事事找工作靠男友,仍然可以骗得男友反复追求完了最后求婚还有颗巨他妈大的钻戒老徐,别再骗自己了。
你看看你胳膊上那肉吧,还有,可以好好弄弄你那头发吗?
黄立行这个狡猾的同学硬是一点爱情感觉都没演出来,老徐处心积虑的情节——本来是为了催生他俩之间的火花——统统被黄立行硬生生演成了姑侄俩。
还不如他跟梁咏琪之间的火花呢!
话说梁咏琪打电话给amy假意劝和,黄立行在旁打情骂俏那段真有爱啊;黄立行对梁咏琪说“要是其他女人都像你这样就好了,要不我们两个在一起吧”哇,当时观众都说什么来着,“好啊!
”这必须是真爱啊。
徐导演一定是看不下去了才故意让梁咏琪说“这笑话好笑吗?
一点都不好笑。
”徐静蕾你太没气量了!
你为什么不让这对小鸳鸯在一起!
最后还让人家毫无理由的辞职,告别的时候梁咏琪的眼神和台词都是如此的幽怨,都是给你活活拆散的!
总之我觉得这部戏作为追男仔的筹码非常失败,而且每一部我们都会发现黄立行的真爱绝对不是徐静蕾,上一次真爱是莫文蔚,这一次真爱是梁咏琪。
如果杜拉拉时期老徐还向黄立行展现了一点小女儿娇态——好吧,不就是草根女孩装傻吗,与其说娇态还不如说是蠢相,这一部亲密敌人老徐反而更加将自己的缺点向黄立行展现的淋漓尽致:老态横生,身材走形,邋遢发型,没口好牙,无精打采,以及致命的一口破英语——那还说什么哈佛毕业啊!
那发音还不如煤老板的“Correct”呢!
哎,演了这部戏黄立行要是爱上你那只能是因为他突然脑梗并且瞎了。
老徐,追男仔还需加油。
如果你真的那么狂野,还要拍第三部来追他顺便吃他豆腐,我建议可以让黄立行饰演一位车祸暂时瘫痪暂时失明暂时破产的钻石王老五,这样你就可以施展你那阿姨般姐姐般的胸怀,对他温柔体贴不离不弃,你也不必展示走形的身材穿的山青水绿,更不必说英语啦!
没有该死的漂亮的比你有气质的女二号(说真的,片中的女演员每个气质都比你好,气质最好的是那个香港司机,你说你们投行气质怎么都像是北京广告公司似的),有也没用因为她们才不会对黄立行不离不弃。
到最后,黄立行病一好,哇,发现还是你最好最贴心,立马开着港粤两地牌照的凯迪拉克跟你结婚。
多好啊,忘了时尚商战吧,忘了什么独立而有气质的都市女性吧,因为你穿什么都很难看,真的,尤其是穿正装,活像个搞推销的
最近因为中国银行信用卡和星美影城联合搞的10元看电影活动,我经常会去看些新上映的影片,喜欢的不喜欢的有兴趣的没兴趣的都会去看,反正只要10块钱,既可以打发时光又可以多点儿谈资。
昨天我去看《亲密敌人》,毫无意外我对这片子没有任何感觉,电影从技术层面说还算可以,但里面的生活离我实在太远,我从来都不是个觉得自己以后肯定会发达的人,所以看到这样的电影,我不但燃不起努力工作的斗志,反而会生出许多反感。
我依稀还记得自己当年看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的激动,以及后来陆续找出老徐导演的片子一一膜拜,《我和爸爸》里感动,《梦想照进现实》中思考,但后来老徐确实老了,人老的一个表现就是总拼命证明自己不老,所以这些年老徐总是拍些主流商业大片,把自己弄得很时尚很年轻,对此我虽然不喜欢,但是很能理解,人老了保养起来自然费钱,再说也要多为以后考虑,资本都没了,留些钱傍身很必要。
但话说回来这部电影也不是完全没有对我产生作用,至少有一点它引发了我的思考,那就是广告植入的问题。
时至今日再谈植入广告似乎有些少见多怪的意思,但我想说的正是这个“少见多怪”的变化。
不久以前,大概也就两三年的时光吧,电影植入广告还是个很难想象的事情,人们对于电影和广告的联系还仅仅停留在赞助和贴片的程度,但一夜之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就像当初人类第一次发现钻木可以取火一样,电影和广告通过深度结合擦出的火花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席卷整个电影工业。
我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吃这个螃蟹的人,只记得冯小刚在这方面似乎一直走在前面,从《天下无贼》到《非诚勿扰》系列,再到《唐山大地震》,期间还有无数小烂片,如《命运呼叫转移》之流,因为把握不住植入和单纯广告的区别,直接把电影拍成了加长版TVC,观众们对植入广告的反应终于从最初的震惊,愤怒,热议变为现在的熟视无睹。
去年《杜拉拉升职记》上映时,豆瓣上依然有很多短评长评讨论联想的植入问题,今年的《亲密敌人》比杜拉拉植入有增无减,联想基本已经不叫植入而是定制了,另外凯迪拉克和腾讯微信的植入也非常之明显,但豆瓣电影首页的短评长评上已经没有关于植入的半个字了。
人们显然已经习惯,热议点提高了,一般的植入已经不再能引起观众的热情,只有偶尔像《变3》这样的外国大片里植入中国品牌才会让他们兴奋。
广告植入变成了电影制作的一个环节,成为电影收入的重要部分,有些电影甚至还没上映,单靠广告收益前期投入就可回收大半。
前不久我收到朋友传来的一个电影策划案,几十页的PPT里面有将近一半是谈广告植入的问题,植入分多种级别,从简单的出现logo到深度的定制合作,分级明确明码标价。
我对植入广告没有态度,写这些也无意谴责,因为现实远比我能看到的情况复杂,存在一定有其理由。
但我是一个影迷,我希望因为广告植入,可以让电影制作有更大的空间,让电影质量有所提高,毕竟对于电影,观众才是最大的甲方。
【年终岁末,一干以满足观众娱乐消费为目的的贺岁片粉墨登场,说他们是80年后的“软性电影”,一点不夸张,而《亲密敌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本片堪称是《杜拉拉升职记》的升级版。
】1930年代,在中国电影史上有一场著名的“软硬之争”,一群宣扬电影的视觉形式和娱乐功能的从业者和批评家,总结提炼出了被称为“软性电影”的艺术观念,在他们看来,“现代的观众……想在影戏院里找寻他们片刻的享乐,他们绝不希望再在银幕上接受意外的教训和责任”,基于这种观众理念,他们进而提出了“软性电影”的核心表述:“电影是给眼睛吃的冰淇淋,是给心灵坐的沙发椅”(黄嘉谟)。
在那个国将不国的年代里,一味的鼓吹“软性电影”,当然会受到左翼影人的激烈批判,不过时过境迁,在这太平盛世中,“软性电影”的合法性似乎也得到了某种不言而喻的印证。
年终岁末,一干以满足观众娱乐消费为目的的贺岁片粉墨登场,说他们是80年后的“软性电影”,一点不夸张,而《亲密敌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本片堪称是《杜拉拉升职记》的升级版,主要班底仍然延续前作,徐静蕾依旧担纲导演和主演,题材也还是职场、爱情、商战,着力描摹当代大都市里的芸芸风景。
杜拉拉尚且是个辛苦打拼的小白领,到了《亲密敌人》里,女主角已经是漫步于地球村之上的投行金领了,身影散播在香港、伦敦、澳洲、南非等地,进进出出都操着一口流利但口音不纯的英语,手头的项目,也都是动辄以亿计的大宗交易。
为了让观众们的眼睛“吃上冰淇淋”,徐导演不惜拉着剧组环游地球,饱览了各处风光,还多次以航拍来营造视觉快感。
《亲密敌人》里的人物,当然是衣食无忧的,能让他们有点烦恼的,只剩下痴男怨女的情感纠结。
当然,这纠结不能太过火,决不能让观众有了“意外的教训和责任”,所以,常见的婚恋难题——什么感情出轨,第三者插足,双方家长反对,物质基础不牢,这些都不在影片的表现范围之内。
男女主人公的那点矛盾,搁到现实世界里真是不值一提。
不过毕竟生造了些戏剧冲突,人物也有了感情波折,观众们的心灵已经略有摇荡,好吧,那就赶紧快刀斩乱麻,甭管剧情逻辑是否服人,让男女一号赶紧复合就好——其实他们分手的原因本就很牵强,工作太忙而已,所以也不需要构筑什么强大的理由。
转圜了一圈,俊男靓女们还是回到了一起,这也意味着让观众们的心灵“坐上了沙发椅”,于是乎,软玉温香的《亲密敌人》的戏剧任务便正式结束。
必须指出的是,说《亲密敌人》是“软性电影”,其实也暗含着对其表现手法的褒扬。
现在的电影观众,常年经受着各种娱乐资讯的轮番轰炸,随便糊弄两下的“视觉冰淇淋”和“心灵沙发椅”,很难让他们买单。
《亲密敌人》在视觉欣赏和时尚主题方面,相较《杜拉拉升职记》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这一点来看,徐静蕾导演的学习精神非常可贵。
在《亲密敌人》里,所有的职场精英都是白手起家、靠个人奋斗成功的,没有任何的潜规则和非法交易,那些在幕后操控着金融市场的资本大鳄,也被塑造成了游方世外的得道高人,纵观全片,人物的道德水准和价值体现,几乎完全与其财富拥有量成正比。
而这些饱蘸着商业理性的资本家们,时刻闪现着咄咄逼人的进取精神和占有欲——落实在主人公身上,便是爱情和事业的双管齐下。
这个道理也不错,如果人人都能有一个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都能像资本家一样去战斗,我们的日子将好过很多。
(刊载于《新京报》2011年12月29日C2版)
12月22日冬至节的晚上,我很偶然的去成都龙湖三千集的UME影城看电影,那晚很巧,黄立行与徐静蕾一行人也在当晚的20:20来到影城做见面会活动;自诩是电影控的我还是首次遇到见面会的场面;整体感觉“亲密敌人”算是比较贴切生活,能引起观众很多的共鸣,在职场、竞争、咨询、情感、沟通、交流、道德、真情之间理不清、到不明,让人有沉沦、疲惫的感觉;看完后,我长舒了一口气;或许是感叹吧!
个人觉得徐静蕾饰演投行的高管角色气场不够,英语也不够味;和黄立行ABC的英语的确差得太远;
(PS.最新进展,因为听说“里面的人全有病”的烂片巨制《倾城之泪》首周票房达到了1600万,我都想给《亲密敌人》打五星了。
虽然我喜欢周冬雨,但看《倾城之泪》真的会让您想抽死自己的。
)正当《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的两个大老爷们儿为了“争上游”打的水深火热的时候,一个倔强的小女子横空出世了。
她,就是万千70 80后文艺男青年心中的女神,老徐……打个比方,如果给让无数人觉得坑爹的《杜拉拉升职记》打30分的话,那么《亲密敌人》最起码能拿到80分。
当然这个80分,并不是和两大片来比较,事实上,《亲密敌人》也许并没有《十三钗》的大气和《龙门飞甲》的情怀,但剧情紧凑,风光养眼,黄立行耍贱都快赶上王小贱了,笑点十分密集,如果拿它和《失恋33天》比,那就是,《失恋33天》除了文章哪哪都特一般,《亲密敌人》,除了老徐的演技,哪哪都挺好的!
说到老徐,我并不反对她靠卖萌装纯这一招鲜吃遍影视圈,只是希望她在进行电影艺术创作的同时,别忘了自己还是个演员,演员还是不能像才女一样只追求自然美,何况您又是需要靠穿吊带碎花小裙子来突出文青气质的姑娘,对副乳和脖子还是需要多在意一下的,毕竟大银幕那么大,你让观众看着那对抖动的副乳情何以堪,只能套用《十三钗》的话说:你看看你两边这么晃荡晃荡的怎么能行啊!!
之所以觉得《亲密敌人》值得推荐,是因为徐静蕾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是为人民着想的,不管她演的怎么样,但至少她在筹划电影的时候,对档期选择有着明确诉求。
“为圣诞档量身定做的爱情喜剧大片”这是徐静蕾对《亲密敌人》的定位,看着简单,但对正处于盲目疯狂青春期的内地电影市场来说,大多数导演都处于沉不住气的阶段,电影还没做好就赶着要上映,对大环境压根置之不理。
就拿贺岁档来说吧,您看人家北美人民过年,去年看了罗伯特·德尼罗的《拜见岳父大人3》,今年看连邦·乔维都参演了的《新年前夜》,什么叫雀跃!
什么喜庆儿!
再看我们,大过节的不是南京大屠杀就是大漠孤烟直,就算入围了奥斯卡,人民群众也没法跟着您乐啊。
更何况,去年我们还看了《赵氏孤儿》,前年看了《十月围城》,大前年还有《梅兰芳》,真是年年过年有血流,满眼都是心酸泪啊,我们能不一年比一年苦大仇深么?
所以,在这种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观众还是需要《亲密敌人》这种生于春风里,走在新世纪的电影来平复我们那苦逼的心的,这种“定制的快乐影片”,对于刚刚经历完离奇井喷的内地华语电影界来说,是一种必需品,也是急缺品,而徐静蕾这种有目的的定制意识,也恰好折射出了中国的青年导演,正在渐渐走向更冷静、更专业的电影工业正轨上来。
《亲密敌人》讲的其实是一个比二人转还俗不可耐的爱情故事,一对分手恋人,经历种种风波重新走在一起。
不过虽然俗,但并不影响老徐生生打造了好多让人特别有“体感”的台词。
比如,黄立行跟梁咏琪控诉:“她想去投行工作,我就帮她介绍,她却反而更生气,躲在一个角落默默掉眼泪,然后你就只能不停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可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对不起什么。
”再比如,徐静蕾走路摔了一跤,黄立行在旁边大笑,徐静蕾爬起来就喊:“你知道我最恨你的是什么?!
就是我想哭的时候,你却想笑!
”比如钟丽提教育他们俩说:“结婚就是碰上了就要赶紧结,恋爱太久就结不成了。
”比如最后,徐静蕾大胜黄立行时候说:“太好了,你终于把我当成一个真正的对手了。
”这些都是成熟男女的爱情观,每个谈过几次恋爱,经济又独立的姑娘应该都会感同身受。
现在好多二百五男的,你跟他说你想让他陪,他跟你说“我最牛逼!
”,你跟他说你挣钱比他多,他跟你说“我最牛逼!
”,你跟他说你怀孕了,他跟你说“我最牛逼!
”,你跟他说咱们结婚吧,他跟你说“我最牛逼!
”,你跟他说你要跟他分手,他跟你说“我最牛逼!
”……完全没法交流,因为人家压根没把你放在眼里,为了能让男的觉得棋逢对手,女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用尽各种办法,只为寻求平等。
其实《亲密敌人》从终端上也是要说这么一件事,艾米闹啊折腾啊,最后嘟着嘴去投行跟derak打啊算计啊,说白了就是为了让自己被重视被关注,就是忍不了同是哈佛毕业凭什么你那么忙,我这么闲,就是耍小孩儿脾气也是为了争口气……这么说着,还觉得挺有女权主义色彩的……由此可见,世上本没有好导演,恋爱谈多了,也有可能成好导演……
人最怕就是得意忘形,一朝得志就语无伦次。
我们大龄剩女兼才女徐静蕾童鞋显然不懂得这个道理。
她已经被杜拉拉的表象迷惑,自信心爆棚,领着驴脸土鳖黄立行一如既往地迈向了自负的深渊。
在自己迈向38岁的行列时,赶制了一出抢钱大戏,在圣诞节妄想分得一杯羹,且不论官方票房一路飘红,反正我和annie小姐两人包场式的观影效果让我们异常惊悚。
同样是白领商战片,为毛不如杜拉拉好看呢?
我冥思苦想,想到了几点。
仅供参考,若有共鸣,纯属英雄所见。
首先是气场不合,极度不合。
为毛杜拉拉里面的老徐就顺眼多了,同样是白领丽人,一样的商战题材。
在我一年前的日志里面把老徐可没少夸啊。
终于我“茅厕”顿开了,在杜拉拉里面,“蜕变”二字贯穿始终。
杜拉拉里面的徐导演是从大公司的底层打拼,慢慢往上爬,衣服的价码也是由zara到阿玛尼, 情节合理,一开始的底层员工的妆扮符合内地演员向来土的掉渣的本色,大家对你那初入职场可爱的狼狈样多么喜爱啊!
后来Chanel也穿上了,tiffany也戴上了,也符合广大苦逼白领的意淫。
所以,你必须向观众交代一点:“我曾经是个土鳖。
”这样就舒服多了,明明是炸酱面喂养大,并在少年宫学书法,四合院端过尿盆的北京大妞,何苦憋那个“洋范儿”呢?
你毕竟不是莫文蔚,1977年就穿着粉红小洋装给张国荣献花的香港中产阶级的小公主是从来不会在上中学之后才学英语的。
1977年的徐静蕾大概衣橱里面的衣服颜色不超过三种吧。
而在亲密敌人中,我们的徐静蕾小姐一开始就背诵了一串又一串的专业投行的英文术语,发音还算标准,语速还算流利,但是刻意二字写在脑门上。
所以说,气场是很玄妙的东西。
欧美范你可以走,旗袍也可以穿,关键是看你骨子里面的血液。
观众不傻。
第二,窃以为质量参差不齐的鬼佬也是败笔。
因为是外企商战片,所以影片中需要大量的外国群众演员。
那一张张写着“横店专用“的歪瓜裂枣的外国友人,竟然也敢装扮成商界精英。
也许丫们前一分钟是某国际学校的骗吃骗喝的口语老师,后一分钟西装一穿,招摇得在商场风起云涌。
戳瞎我双目吧。
这些“外国北漂”们无气势,无演技,无执照。
徐大导演算盘打错了吧?
不是随便一个蓝眼珠黄毛发的家伙就能在华尔街笑傲风云的。
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贝尔叔叔在金陵十三钗里教你没有?
第三,提出一些真诚的建议,徐静蕾同学还是回归小女人路线吧,窃以为就算你到了四十,只要保养得当。
你仍旧是那个可爱的杜小菊,耍耍小性,跺跺脚,撒撒娇,你还是能留得住黄觉的。
你就是邻家的护士小妹,隔壁热心肠的幼儿园老师,小区里笑颜如花的社工,你若板起面孔,穿梭在写字楼里面勾心斗角,耍心机,玩阴招,在高龄御姐的道路上义无反顾的话,你就是自砸招牌的主儿。
第四,看来纵横演艺圈太久,徐才女人情欠的太多了。
金牌导演赵宝刚,情景剧鼻祖英达,成都厨子刘仪伟纷纷在大屏幕上露了脸,朋友捧场是一回事,观众捧场与否是另一回事。
刚刚上述三位再加性感晚娘钟丽缇,军港之夜苏小明再加老牌玉女梁咏琪外加香港潮男李治廷坐一桌的场面,大家觉得欢不欢!
简直是驴肉火烧配港式奶茶还要配上西北拉皮子。
在影片结束之时,我及时竖起了自己的中指。
锦衣玉食 洋文老外 投行能源 收购阴谋 都是大妈的意淫而已 徐静蕾越长越尼玛像赵宝刚
哈哈哈,欢喜冤家~
哎。。。将爱98版和爱情麻辣烫时代的徐静蕾不会再有了。。。
能死算了。
真TM难看
难得这本片子我看的投入。其他的不管。但是那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的挣扎却让我掉了好多次眼泪。老徐这次的衣服终于能看了。雷人次数较少。
老徐真不是投行女,这么多年了,演技还是一个样
电影还没看完,就上豆瓣把证券考试那一套东西都买了。还是卖公司赚钱啊。虽然不喜欢徐静蕾,但是黄立行还成吧
如果你想重温大学英语六级听力的噩梦,请来看电影吧,这次由徐静蕾播送。
1成都政府你太不要脸了 2整场看得我各种p3知识引用 我这是走火入魔了莫
温情激动商业片~
比杜拉拉好多了,各地的美景看了挺值票价的
哥看不懂商机,只能看爱情:单纯从故事上讲,我对“金融投资”部分看得算是云里雾里,但从爱情的角度来说,我多少还是有被吸引到。另外,片中各国各地的美丽风景,拍得还挺漂亮的。但,但,但是,我不得不提一下“对话”,时不时让中国人在讲汉语时冒出一两句英文,让我有些不适应啊!唉!总体还行吧!
老徐比杜拉拉有进步!
喜欢黄立行不标准的国语和老徐各种生动的微表情。女人真的很难懂。你的安全感,来自银行的存款数,皮肤的光滑度,还是身边男人宠溺的眼神?
就喜欢黄立行这type,小眼睛,笑起来charming,手指修长。梁咏琪也好美。情侣间对话各种戳到point,什么当初你拉我进投行,什么你没有时间陪我仅有的休假也用来打电话,什么男人为什么要跟女人说对不起,你为什么比她懂事→prepare for可预见性杯具,我跟老孟各种笑而不语。
徐静蕾和她的骗钱“商业片”只值一星~自封才女,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婊子装有文化~~基本和周咖啡是一路货
此片只适合情侣。。。
喜欢徐静蕾,也就喜欢这片子,投行小资,大城小爱的故事而已,却让我觉得温馨。
徐静蕾大妈,你还是去搞你的伪文艺吧,不要再装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