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伤的台词莫如结尾之处,男人在飞机上的独白:“今晚,很多人都会回家。
家里有蹦跳的小狗和尖叫的小孩,他们的配偶会问他们一天过得怎样,然后睡觉。
星星会从白天隐身的地方转出来,有些星光会比其他的稍微亮一些,那就是我飞过的痕迹。
”他在云端之上俯瞰世俗人间,万水千山飞快掠过,灯火满城但没有一盏是为他亮着。
其实,《在云端》并非一部感伤电影,毋宁说,这又是一个关于“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一个伦理困境:轻与重的两种价值观不断相互否定,相互消解,彼此质疑,并在越来越接近世俗幸福和光明尾巴的时候来了个大反转将答案彻底悬置。
一辈子轻装上阵的男人,背叛自己价值观后,再被爱人所背叛。
而那个看似亲密战友的女人,此时正站在一扇门后,有光,有腾腾热气,有小孩嬉笑着跑上楼梯,有男人呼唤她“亲爱的”。
她站在她的整个王国前面,面露尴尬和些微怜悯,低头看着这个敲开城门的试图闯入者。
两人看似同质的同盟关系瞬间土崩瓦解。
谁此时孤独,就将永远孤独。
而在此前,这个男人曾数次耸肩对身边人断言道:我们注定孤独终老。
孤独有问题吗?
孤独没有问题。
孤独也许会带来深重的伦理困扰,但它毕竟是个体生命所能选择的最高形式之身心自由。
然而,说起来,即使是孤独那样的东西,也须得有一根细线将其牵引着,朝向地心的方向拉扯着,才不至于让生命彻底失重,成为断线风筝。
那么男人的细线是什么?
飞行里程卡。
多少次,他像盼望心爱玩具的大男孩一样两眼发光的说起那个惊人的里程数目,正如同他跟旅途中的艳遇对象聊天内容不外乎租车公司、酒店服务和各种VIP卡。
他熟悉候机大厅超过熟悉自家客厅,热爱快餐式艳遇超过热爱家庭生活,这家伙且大言不惭的声称:这一年中,我有324天在出差,这意味着,我有41天不得不住在家里。
——看似是工作改变了他的生活,其实是他注定选择这份工作:解雇专员。
只有缺失痛感的人才能精准的下刀子;只有从未体验过稳定关系的人,才能无动于衷的面对那些悲痛欲绝的脸,毫不留情的把人们从固定的轨道上一脚踢出去。
他且兼职做职场讲演:“如果你将这些东西全塞进背包你会怎样?
你会寸步难行!
”男人用他的背包哲学信誓旦旦的恐吓着他的听众。
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些,来吧把你的照片烧掉,把你的背包清空,让我们轻装上阵。
他正是一辈子轻装上阵。
所以,直到电影进行大半,这个男人依旧显得扁平,除了职业姓名我们无法知道得更多。
他跟他的生活都锋利冰凉得像把手术刀,利落切割掉自我与世界的粘着面,像一个人切除自己的影子。
然而人之所以为人,总还是逃不过重重关系网,总归还是有些意料之外的负担挤进他的行李箱,比如:妹妹和妹夫的纸板照片,初生牛犊一样的年轻同事,聪明性感的情人,一场家族婚礼……当他带着情人参加完妹妹的婚礼,还要偷入昔日学堂,找到学生时代的老照片并将自己指给她看时,我们便知道,这个男人完了。
他沦陷了。
他开始变成一个拥有了老照片、旧时光和关系网并试图跟别人分享的家伙了。
像扯线团一样,他背后的记忆和线索,正在被慢慢拉扯出来。
所以,当他面对另一个跟他一样企图逃跑的男人——他的准妹夫时,诋毁完万恶的婚姻关系后,他深吸了一口气:“人人都需要一个副机长。
”说到底,归属感不外乎便是一个人身上所背负的这些重量:老相册,旧情书,爱人,姐妹,邻居,狗,小孩,你老母亲煮的面。
关于轻与重,昆德拉是这么解释的:“也许最沉重的负担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由此,生命中无法承受的其实不是背囊之重,而是轻。
绝对自由只有存在于彼岸才显得诱人,一旦降临生活,就会抽空自我存在感,把个体生命变做一场无目的游荡。
加缪写《异乡人》,自我放逐的刻骨凉薄背后是生之荒诞。
现代社会里的异乡人则连自我放逐都是虚妄的,无所依附的,他们从在路上进化到在云端,逃离掉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沉重之后,空剩下轻薄如纸的肉身漂浮于半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正如电影最后,男人梦想实现:他终于累积够一千万英里的飞行里程,晋身白金会员。
老机长坐到这位尊贵乘客的身边,热情问候他:“你来自哪儿?
”他大大的怔了怔,面上说不清是怅惘还是茫然,他说:“这儿。
”一架飞机就是一个会移动的孤独星球。
上头运载的全是无处还乡的异乡客。
以上的话我跟L争吵时几乎都曾原样掷过给他。
这部电影也正是他让我去看的。
“我跟他很像。
”他略带疲倦感的告诉我。
——我见过他足足五本的旧护照(没有一本是私人护照),上头密密麻麻全敲满了出入境章。
看完电影的那晚,我问他:“你怕孤独终老吗?
”“不怕。
我连死都不怕。
”不不不,我想,并非死亡,岁月的最大敌手并非死亡,也非孤独,而是虚妄。
茫茫人生,好似荒野,发现爱,建立关系,确认目标,并在漫长岁月里像巩固堡垒深挖战壕一样不断的加固它,捍卫它,大抵便是对抗虚妄的唯一途径。
万水千山,也须得此中有人。
须得缚紧彼此间相互牵引的那根细线,扯着拽着,虽千万人吾与君同往矣。
一直在想京城的人为什么不给乞丐钱。
每当一个乞丐拖家带口从身边经过,京城里的人很少有给乞丐钱的。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主要是不明白什么时候可以给,因为总有给钱的冲动,但是见到别人都不给,总在想其中肯定有道理,多次以后,就这样了,也就拼命装着见不到这些情景。
不过事情没有完,因为一直在思考什么时候可以给,为什么现在不能给呢?
Up in the Air的男主角就拥有以上形容的性格,这部电影在探讨一个顺序问题。
细心的观众一定好奇男主角的一个奇特镜头,就是站在演讲台上,演讲着什么,有人奇怪那个是职业吗?
是可以得到工资的吗?
男主角很有名吗?
怎么会有许多听课的人群到场?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是”,那么整个影片男主角的“职业”又有什么必要性再去干?
有什么意义?
很有名、不缺钱、也有轻松的工作,在许许多多中国人眼里这已经是登峰造极的满足了,还缺什么呢?
顺序是这样的。
George Clooney拥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从电影开始保证任何观众都在羡慕,可以无尽的坐飞机、从空中俯视世界景色奇妙而美丽,落地就可痛快地裁员,享受那炒掉别人饭碗的开心体验,相信即使不给钱中国人也愿意去干这个活,工资+无限飞行,全国各地旅游般的快感。
随着影片的继续,观众开始担心George Clooney的工作能不能继续保持了,这样好的优差,失去岂不可惜?
再次回到乞丐问题,你问问自己为什么要给乞丐钱呢?
你是人,就这么简单。
你不可能知道乞丐们有多痛苦,就像被裁掉的员工,失去工作对其生活的影响,那样的痛苦是不可能了解到的,George Clooney只是希望自己能给这些“乞丐”一点“钱”,而不是述说他有多么了解其痛苦之处,痛苦是绝对不可能知道的。
George Clooney站到演讲台,“解释”为什么要给乞丐“钱”,那是他的哲学,是他生活的依赖,是性格的唯一追求。
如果不给乞丐钱,George Clooney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继续工作,作为单身汉,George Clooney给自己找了一个坚持单独生活下去的哲学。
一旦有了哲学,人就变得非常强壮,所以George Clooney一次又一次站到了演讲台上。
在别人看来应该是“副业”,在男主角来说那只是把内心想说的话说出去的平台,只是繁衍自己正确哲学的场所,绝非“为赚钱的工作”,因为George Clooney坚信它是唯一正确的。
影片放完,观众终于懂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哲学,在怀着不同哲学的人那里看来,另一个人就是个不折不扣地“谎言”,你的性格让你不去拆穿这个“谎言”,你还会去附和对方,因为你根本不信它或者它们,根本不在乎它,你有你的哲学。
开篇说有人好奇George Clooney不是已经有了很好的演讲工作了么?
还在干什么鬼东西?
又或者解雇别人的工作不是挺酷么?
爽死!
要能也拥有那样的工作该多好!
你瞧,每个人面对生活的哲学都是不一样的。
顺序问题。
George Clooney和影片里的一个女人出了问题(不透露剧情,也许你还未看影片呢),你是支持George Clooney还是对方,观众这里怎样想都无所谓了,不同生活哲学的人终于了解到对方的目标是很认真的,不是自己误以为的“谎言”。
George Clooney有着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顺序,机长对George Clooney说:你是见过的最年轻达到目标的,你还有时间不是么?
男主角站在机场,一直站着,终于松开了行李箱,其实是很幸运的人,那个年纪,他的顺序至少不是相反的,世间有那么多的婚姻问题不就是这个顺序的问题么?
大家就理解了George Clooney给另一个女孩写推荐信时那份十足的信心!
因为他自己就是恰好相反的顺序,但都在未来添加拥有了新的哲学,经过顺序魔法,女孩开始绝对不可能错的工作之路,George Clooney开始绝对不可能错的生活之路,两个幼稚的人离幸福很近了。
郁闷难过,现在不需要请森系男子舟车劳顿来帮你算一卦,旁人也会学着豁达的语气送你一句:“放下执念”。
人生本来没有那么多痛苦,你执着于一个具体的事物或者飘渺的情绪,才会痛苦。
有人执著于自尊,他需要一份体面的工作来支付自己体面的生活,当失去工作,生活也没有意义,加上生活中别的琐屑冲击,自杀的大有人在;有人执著于于一份感情,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出现了,带来了最美好的一切,有一天,他又带着这些离去,为情自杀的也不是新闻了。
连电视媒体都会劝解你,放下执念,工作没有那么重要、体面的生活没有那么重要,没有工作才能去感受生活本来的意义、降低生活水准才能更诚实的面对自己。
自尊没有那么重要、爱情没有那么重要,没有自尊依旧可以过活,那么多人没有自尊也活下来了;爱情没有那么重要,解决性欲可以靠手或ONS,没有人可以让你在感情上依附一辈子,哪怕是父母。
对啊,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车子房子票子妹子都不重要。
当你抛掉这一切的时候,你才是你自己,你才真正的卸掉了所有武装诚实的面对了自己。
对啊,现在连电视里都这么说。
你要学会洒脱,洒脱的面对工作中的失败、感情上的失利。
因为他们都没有那么重要。
你要学会和ONS的对象温柔的道一句早安,学会撩拨与被撩拨,学会真诚的面对别人(哪怕是陌生人),却也要过不被打扰的生活。
你是游走的森林的独居动物,你需要感情、温暖、尊严,不过他们都不重要,即使失去了也不会难过。
对啊,社会就是这么教导的。
你学会去挣得温暖感情尊严,给予温暖感情尊严。
同时和自己说,这些不重要,你是你,你不是温暖+感情+尊严。
你没有这些也能好好的活着。
活着活着你就变成了Ryan,一个自由洒脱的人。
一个什么都有,也随时准备好失去所有的人。
也许你爱过一个人,那个人走了,你安慰自己不过是床伴而已。
往后退半步,依旧可以说笑。
也许你爱你的工作,工作没了,你安慰自己,不过是一份养家糊口的事情,你要去追求别的更伟大的东西去了。
你变成了一个阿Q版的Ryan。
不管你信不信,这世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观。
背包理论、挎包理论、钱包理论都是建立在某些东西的基础上,然而那些东西不可能是永远的100%正确的。
放弃吧,那些看似能让生活简单点的理论,把你变成了模具里的人。
你不是你,你要拥有这个社会认同的喜怒哀乐。
喜欢优秀的人=羡慕,喜欢弱势的人=怜悯,讨厌优秀的人=嫉妒,讨厌弱势的人=没有同情心。
我是有执念的,不开心也好,痛苦的坚持也好,其实那些执念才是我坚持把人生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对啊,你就是你,你披金挂银穿衣服后,你还是你。
你不好,不完美还是会有人爱你。
你拿着尺子丈量好和别人的距离,可以得到身体上的温度,可是得不到温情。
多希望你不是那个平安夜迷路的人。
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有两种方法:不在平安夜寻路、成为一个有家可归的人。
《Up in The Air》(中译:在云端),是关于生活和思考的电影,一个裁员顾问,如果在一个简单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中,去理解生活的真谛。
电影探索最简单的定义:什么是爱?
什么是生活的意义?
当我们从出生开始,便是一个人,我们哭泣着来到这个世界,我们长大,学习,我们结婚,我们生育下一代,然后他们长大,他们学习结婚,我退休老去,头发都掉光了,然后我们都die。
电影里jim说:“昨天晚上我就那么躺在床上一想到婚礼,我就睡不着了那些仪式,还有我们要买的房子搬到一起住有了小孩一个又一个圣诞节,感恩节足球比赛,然后转眼孩子就长大了,出了学校,找了工作结了婚我变成祖父然后我退休了,开始掉头发,身体发胖最后就是,我死了”是的,他恐惧结婚,但是别人告诉他:我们就好像钟表一样没法减速,没法暂停大家最后去的地方不过都是一样一个人在那个巨大的蜜月套房里有点孤独,是不是?
是啊,很孤独生命需要陪伴每个人都需要个副驾驶我们都会孤单,我们终究会老去,虽然每个人经历的结果都是死亡,只是如何更精彩。
应该去爱,去生活,虽然我们也许会失业,会经历很多痛苦,那些失业的人说:“我不知道我该说点什么,说点令我感到骄傲的?
我为我的孩子们骄傲,我会说,没有我的朋友和家人,我不会回到正轨,我需要多一些时间,找到新的目标,我的孩子就是我的信念,还有我的家庭”“当我早上起来的时候,我回头看到我的老婆,这就是我生活的意义”“这并不完全是钱的问题,钱能买到温暖,付供暖费,买条毛毯,但是永远没有在我丈夫怀抱里那样温暖”是的,没有什么比你最亲爱的人的怀抱更温暖的,不是吗?
虽然我们男主角没有跟他喜爱的人在一起,因为你玩弄生活的时候,生活也会玩弄你,你也许会孤独,其实最终所有人的结果都是孤独,哪怕我们的坟墓在一起,我也是孤零零的呆在我的墓碑里而已。
来的时候孤独,离开的时候也是孤独。
男主角最后自言自语:今天大多数人都将回到自己温暖的小家迎接家里闹腾的小狗,吵闹的孩童他们的伴侣会关切地打听白天的事情,晚上,他们在夜幕中安然入睡星星从白天隐藏的角落慢慢地爬升出来而在那些天边的微光中,会有一个更为明亮它就是我的翼翅,祝福着其他人,悄然拂过是的,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的意义?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最主要的是,你是否找到你生活的意义。
我一直觉得人生如果没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才是最大的遗憾;性?
好像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当然前提是你有一定的哲学修养——比如至少知道斯多葛学派或者色即是空之类——坚定意志和高尚情操,这也决定了你对爱情的质量的预期和判断),有当然不错,没有也只是遗憾一点点;至于婚姻,如果你能把性、爱、婚姻三者区分对待并且恰当安排好前两者,婚姻还重要吗?
这并非强调独身主义的姿态,而是说它是最不需要刻意去考虑的东西,顺其自然就好。
我实在想不通爱情和婚姻是如何跳跃了好几个理论环节还显得如此自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福柯写完了《性经验史》或许可以给我们答案——多可惜!
而我特别欣赏Ryan,不是因为他的背包哲学,而是他的爱情。
他把三种东西分得明明白白,并且懂得爱。
或许这种理解有过度阐释和拔高之嫌,也许我太喜欢这个角色了吧。
一般说来,这部电影是典型的瑞特曼式的叨逼叨反讽(不好意思讲粗口,但这是<看电影>说的):一个完全不相信爱情并且毫无责任感的浪荡子,喋喋不休地卖弄着自己的人生哲学,直到“爱情”戳破了他长久以来苦心经营的自我欺骗亦是自我保护的伪装,到头来却发现天外有天,自己被另一位此中高手耍了。
按照这样的理解,你可以说这种反讽留下了一个没有明显肯定或否定哪种价值观的开放空间;或者可以批评它是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连主流价值和浪荡子不彻底的“虚无主义”都一并否定掉了;甚至,有人觉得它还是回到了主流价值的立场。
难道这是一部劝说单身贵族们结婚的教育片么?
我觉得背包哲学一点都没有错,上帝都填不满的孤独,可以靠爱人来拯救吗?
拉一个人来陪伴,真的解决了孤独?
还是拉他下水,看两个人一起受难,心理也就平衡了?
孤独是每个人的宿命,die alone是注定了的结局。
就算有人可以陪在你身边,也没有人可以陪到你心里。
Ryan看到了孤独的无解,所以他的爱情不仅不是琐碎的家庭,不是刺激的性爱,甚至不需要片刻的身体与情感的温暖。
对于这样的人你不能问他是否相信爱情。
说不信似乎不准确,他只是过于苛刻地排除了一切物质与精神上不纯粹的相互需要;说相信,然而他站定了孤独者立场,显然又不会去饥不择食地寻求什么。
相信与否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只能等待爱情是否出现,在此之前一切假设都没有意义,爱情,是他所不知道的东西。
只不过他所认定的这份真爱出现得有点晚了,以至于他不得不以单身贵族的姿态晃荡了许多年。
在否定了性爱,否定了家庭,否定了幼稚的情感需要,否定了主流意识形态对爱情婚姻的种种美好虚构之后,这样得来的爱情不是显得更加纯粹一点点么(尽管不可能是绝对纯粹的)?
何况Ryan并不是一个彻底的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者,因为他还有爱的意愿和能力。
相比之下,Ryan的对立面不是他的姐妹们,不是Natalie,不是那些婚姻家庭等主流价值观的拥护者和践行者,而是Alex。
她的生活方式是对主流价值和背包哲学的双重嘲讽,尤其是对Ryan。
他终于意识到有人比他还洒脱,人家才真是道不离伦常日用,出乎其外,入乎其内,应物而不累;相比之下他的飘逸都成了一种刻意。
然而,Ryan姐妹们和Alex的生活,难道不就是Ryan结婚后极有可能进入的两种状态么?
要么循规蹈矩,鸡毛蒜皮;要么分身有术,各自精彩。
所以,我简直佩服死Alex这一角色的设置以及由此导致的结局:不仅这个角色本身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而且这种态度戏剧性地导致了全剧最重要的突转和发现,最后以这一反讽暂时了结了钻石王老五的短命爱情,也打开了一个开放空间让我们对Ryan的未来充满想象和期待。
至于Ryan如果真的用心经营这段关系会发生什么,是走向婚姻、走向那两种结局,还是像他与众不同的人生哲学一样,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情生活方式,没有人能够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影停在这里,刚刚好。
问世间情为何物,我从这部电影里得到的答案是:爱情是本质上孤独无助的个人想要打破这种状态的最认真而又最绝望的尝试,结果则是更加确认这份不可抹去的孤独,并且越发看清主体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能力和界限。
不能忍受孤独、并且在孤独的驱动下去爱的人是值得怀疑的;反之,从来没有爱过的人谈论孤独,或许也不可能切身体验到沟通之失败的最后底线在哪里。
爱的对象是富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注定的“这一个”,并且正因为对象的难得,正因为这种尝试的认真和绝望,所以次数不唯一却也不可能太多。
(这算是我对史铁生在《务虚笔记》和《我的丁一之旅》中的爱情观的简单回应,从他的“爱愿”出发是无法解决“这一个”和“多P何以不可能”之类的问题的。
)或许有一种方法可以测试爱情的纯粹性。
对于有的人来说,就像李宗盛歌里唱的:爱上你,只是因为寂寞。
而对于Ryan,一个从来不怕寂寞并且享受寂寞的人来说,当他的爱情到来时,他会说:爱上你,所以难耐寂寞。
PS:我觉得乔治克鲁尼收拾行李上飞机的一段视频应该剪辑出来,作为登机示范在各个机场循环放映,有助于提高机场值机和安检效率
男人们都是天生的彼得潘,游离,任性,害怕承诺,拒绝成长,永远游戏人生。
可容易的是一时,难的是一世,时间与死亡就黑夜小巷站你身后的怨灵,看不见摸不着,可往往在不知不觉间溶入你的骨骼侵蚀你的容颜吞噬你的梦想,而那轮叫做“现实”的太阳会用炙热的光芒燃烧你用蜂蜜做成的翅膀,让你从天空中狠狠坠落,再也无法飞翔。
可终究还是有人成功逃脱了岁月的魔掌。
这个叫瑞恩的男孩或男人,他逃离地面,把自己包裹在空中,不停的转换城市转换季节来躲避时间女神的的搜捕。
而飞机是他的永无岛,他用积累飞行里程的方式妄图换取把名字铭刻在机身上这样的永恒。
恰好我们生活在一个轻化量的卡器时代,满汉全席变成浓缩胶囊,皮具变成保暖内衣,电脑变成笔记本,胶卷卡片机变成数码傻瓜机,连虚幻的网络都将变成能随身携带的第六感科技。
金钱,身份,地位甚至都化成了薄薄的一张张卡片。
东西越来越小,背包能装下的越来越多,人的欲望反而越来越大,房子、汽车、IPOD、工作、健康、爱、小三、基友,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舍弃,所以反而负重越来越沉,走的越来越慢,死亡也就来的越来越快。
躲在云层之上的瑞恩俯看着这些自我束缚的人们,笑这些凡人的庸碌,他把自己的背包一倒而空,居所、家族、伴侣什么的都可以抛弃。
只不过当身体越来越轻盈,灵魂漂浮的越来越高,在那云层之上的彼端,空气渐渐微薄,呼吸开始有一点困难。
他是普通人中的怪物,是成人中的孩子,是失业人中的裁员者,是人流中的逆行者,是住在空中的地禽,是迷失在美国的美国人。
可是孤独吗?
需要陪伴吗?
想要真心的交流吗?
不,这样高速的生活哪有时间去忧伤,孤独只不过是日常中的调味剂,永久的是变换的旅程,而路过的每一个陌生人都可以聊天,何况他想他已经找到了永恒的玩伴,这样一个和他一样迷恋飞行风景的女人才配的上他,毕竟只有同样是雄鹰才能比翼双飞。
但他终究还是错了,她其实是一只风筝,脚下有那根线牢牢的栓住自己,才敢放心大胆的迎风飞舞,因为她知道,终究有回的去的地方。
而他是只无脚鸟, 没有停歇,没有终点,只有选择不停的飞翔,当他落地的时候,就是死亡。
于是到最后,和所有彼得潘们的故事一样,他的温蒂们都离开了他,只剩一个人站在自己的孤岛上,可他知道,正如1900踏上了陆地,体会过了把站在地面上的塌实与安稳以后,他就已经不能再是带着翅膀的小飞侠了。
那对平凡生活的倚赖和向往,正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只有当他把双脚接触到地面的时候,才能清楚的感觉到自己最真实的呼吸,正是因为明白了有死亡的隐影方能知晓活着的伟大。
你看,永恒的东西其实是虚无吧。
“我以前想过无数次这个时刻了,想象我们坐在这里的对话。
”“你想说什么?
”“我都忘记了。
”“没关系,人人都有那么一天,记不住事情。
”只要重新踏上旅途,总会有那么一天的吧,忘了亚历克斯和娜塔莉,忘了出嫁的妹妹和分居的姐姐,忘了从桥上跳下去的姑娘,忘了温蒂,忘了自己的名字,忘了飞行的理由,忘了什么是痛苦,其实也就是忘了什么是快乐。
其实就算堕入凡尘又如何,背包里塞满了过多的物件,行旅蹒跚,死亡距离的越来越近。
但是只要有人陪伴,我想,失去羽翼的彼得潘这一路也不会孤单吧。
看完这部电影,感触很深,联想现在的人群真是一言难尽许多寂寞孤独的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爱和友谊并非是从天而降的礼物。
一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欢迎,或被人接纳,一定要付出许多努力和代价。
那些能克服孤寂的朋友,一定是生活在“勇气的氛围里”。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一定要培养出与人们密切的情谊关系。
就好像燃烧的煤油灯一样,火焰虽小,却能产生出光亮和温暖来。
我们若想克服孤寂,就必须远离自怜的阴影,勇敢走入充满光亮的人群里。
我们要去认识人,去结交新的朋友。
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兴高采烈,把自己的欢乐尽量与别人分享。
根据统计显示,大多数结过婚的妇女,逗比先生活的长寿。
但是,一旦先生过世后,这些妇女都很难再创新生活。
而男性由于工作的关系,基于工作本身的 要求,他们不得不驱使自己继续进步。
男性的生活压力大,是社会的现实问题,写写就跑题,算了,就这样...
还好,《在云端》没有沦为一部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俗套正剧。
Alex对Ryan说:我是成年人,而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Ryan的眼神有一点无措。
他成了输家。
并不是说谁先走或者谁付出的感情多,谁就是输家。
而是在一段关系里,弄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那个人,一定是失败者。
Ryan可以一直扮演浪子的角色,把人生当做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不必在乎那些短暂的露水情缘的对象,而是把她们像收集邮票一样一张张地贴进自己的性伴侣清单。
可是,他也动心了。
他以为自己可以操控生活,对生活颐指气使,但不是,他的感情来得有点突然。
那些中点转换时的短暂体温,让他猛然间有了想要安定的冲动。
所以他拿着地址立即飞赴ALex的城市,于是便出现了Alex拒绝他的一幕。
说起来好笑,Ryan在Alex家门口遭到拒绝的一幕,让我觉得就像是一个小男孩,一开始并不喜欢一个玩具,便把它扔在一旁,有一天,他猛然觉得自己好像又喜欢它了,于是回头去找,他满心肯定,这玩具本来就是他的,只要他想要了,它一定还在那个角落等他。
所以Alex拒绝他的时候,他很无措,这不是我的玩具吗?
它怎么不在了?
ALex知道生活是生活,露水体温是露水体温。
这当然不是一两句道德可以说清的东西。
作为三十多岁的两位成年人,Alex以为Ryan在这一点上和她有着共识。
而Ryan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很多人在探讨这部剧里的孤独主题。
也许每个人都注定了孤独。
Alex有家庭有爱人有孩子,但如果她不孤独她不会和Ryan勾搭;Ryan看起来洒脱,来去无牵挂,但如果他不孤独他不会想要和Alex安定下来。
只是生活这碗汤的况味,总要每个人都亲自品尝过才能有所体悟还不一定能言表。
所以他们对各自的结局都无能为力。
也许,Ryan该知道,1000万英里的飞行里程,不会成为他人生的里程碑。
如果你一开始选择了浪荡,那么如果有一天你想回归安稳,你需要做好最好和最坏的打算:最好的是你在想安稳的时候,碰上了能满足你安稳目标的对象;最坏的是你想安稳的对象和你并没有同样的共识,比如《在云端》里的男女主角。
但也许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当你想安稳的时候,你连这样的对象都找不到碰不上。
于是你只能被孤独终老。
这个时候,你一定不是生活的主宰者,而是向生活渴求运气的乞讨者。
在男女主角间,我偏爱女主角,并不是因为觉得她的生活圆满,有家庭有艳遇,而是因为她对生活的透彻与完整的自我。
成熟并不是我们安上紧箍咒,从那只狡黠的灵猴,变成了模样含糊的路人甲,成熟是有着不容颠覆的相对完整的世界观,是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世界观。
Alex有,Ryan没有,所以他才想要从一种生活切换到另一种生活。
而老天爷并没有从了他,这便是命运给的一课。
但是《在云端》之所以没有沦为俗套,就在于Ryan最后还是回归到了他空中飞人的生活。
从成熟这个角度来讲,这可能也算是Ryan的一次中年成长吧。
吃了命运的闭门羹,他重新回归一开始为自己设定的人生角色。
这样,也算是相对完整和不容侵犯了。
而成年人的好就好在,你可以为自己设定一种想要的生活模式,然后按照它去生活;但别忘了成年人的责任: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额,懒到我这种地步的人动手码字,虽然依旧毫无价值,但还是够有诚意,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写一些稍有长度的中文占80%的作文式的东西应该是一件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事情,其实不用特复杂的阐释那些in-depth的东西,有时越浅显的理由往往越有说服力,就像爱情。
"The stars will wheel forth from their daytime hiding places; and one of those lights, slightly brighter than the rest, will be my wingtip passing over."比如这最后一句标准的知性感性按照黄金比例组合而成的美剧中心思想总结句,比如这海报中清晰无误又分不清天上地下清晨黄昏的生命际遇,甚至是电影中飞临每座城市时城市名使用的字体,我的菜,其实从理智上来说,我是看好the Hurt Locker拿到小金人的,但是从情感上我毫不犹豫地投给Up in the Air。
就仅仅因为其中的各种植入,小金人也肯定不会鸟它,不过我以为,最打动我的,并不是孤独的本质(这早就被上帝本人和其它各种领导approve过了),也不是回归的温馨(米国就米国,我看好丫还能再俗一点哟),更不是如何做一个高品质有责任的小三的隐忍大气(和谐超过了发展成为了第一要务)。
而恰恰是植入,最动人,真相只有一个,绝大多数的人生就是一场植入,选择即被动,到达即延误,check-in即check-out,勇往直前即悬而未决。
而以上的一切,都vice versa。
Up in the air = Down to earth。
我的生活看起来就是一个lower local version:登机箱碰巧和剧中植入的是同一个品牌,酒店被植入的不太一样,不是hilton而是shangri-la和hyatt,航空公司变成了air china和air france,当然我不会被植入omega,唯一不同的是,我这里的状况更加不容乐观的在于,不仅人和人之间的loyalty有点像那个沉重却又空无一物的背包,甚至连里程也会过期。
记得春节的时候,国航知音提醒我有两万多里程到今年6月就过期了,原来不着地还不是那么令人沮丧,沮丧的是连不着地的证据都可以被注销,loyalty的缺失仿佛是在宣告商业化人生的压倒性胜利,在这个国度被植入的更加彻头彻尾。
被安排的行程总是比自己制定的旅行计划更加坚不可摧,被植入的人生比DIY的colorful life更加悬而未决,有的人就在地上仰望天空,有的人就在空中俯视地面,结果是一样的,什么也看不清楚,彼此错过,也不那么可惜,彼此相撞,却往往死得很惨。
Alex Goran: I am the woman that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Ryan Bingham: Sounds like a trap. 靠果然是trapRyan Bingham: You know why kids love athletes? Bob: Because they screw lingerie models. Ryan Bingham: No, that's why we love athletes. Kids love them because they follow their dreams.的确不是kidsFlight Attendant: Would you like the cancer? Ryan Bingham: What? Flight Attendant: Would you like the can, sir? 其实没有choice如果世界上只有两部电影,一部terminal,一部up in the air,(没有Wall-E可以选,不好意思),我的建议是男士请先看terminal,再看up in the air,女士请反过来,而我会只看up in the air,twice!
起手式1:Mr XXX, the reason we're having this conversation as your position is no longer available.起手式2:Mr XXX, 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position at this company is no longer available.起手式3:Hello, Mr XXX. I wish I were here with better news. However, your position here at OOO's no longer available. 必杀技1:Hearing the words "You've been let go" is never easy.Change is scary, but consider the following:anybody who ever built an empire or changed the world sat where you are now.And it's because they sat there that they were able to do it.That's the truth.必杀技2:How much did they first pay you to give up on your dreams?And when were you going to stop and come backand do what makes you happy?I see guys who work at the same company for their entire lives,guys exactly like you.They clock in, they clock out,and they never have a moment of happiness.You have an opportunity here, XXX.This is a rebirth.If not for you, do it for your children.搞掂1:There's a packet in front of you. I want you to take some time and review it.All the answers you're looking for are inside those pages.The sooner you trust the process, the sooner the next step of your life will unveil itself.I need you to go back to your office and put together your personal things.搞掂2:Now XXX, I need you to go back to your deskand start putting together your things.As a favour to me, I'd appreciate itif you didn't spread the news just yet.Panic doesn't help anyone.搞掂3:I'm gonna need your keycard.
真TM无聊。
导演想在这一部电影里塞进太多的东西,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不知道它想说什么。
惨淡现实只是一个背景和噱头,我看不出对那些被炒的人有多少真正的“人文关怀”...就是犬儒嘛,还是犬儒
孤岛理论,背包哲学,小说改编
总把人生的道理挂在嘴边,却还是会发现,永远说不尽的是那些将要发生的生活体验
人生必修课。
如果装 请坚持
在飞机上看这部片分外有感(尤其是前半段),后半段流于煽情了,而且缺少黑色幽默的感觉。
结婚的意义在于对抗孤独,最后男主显然不再喜欢他的工作,感受到了无尽的孤独。
人生最大的幻灭就是当你决定承当爱情负起责任的时候,开门的却是别人孩子他妈。7.7
挂在墙上的照片笑的灿烂,因为有了陪伴,就算没有环游世界,同样会活的很圆满。放在角落的背包那么暗淡,因为懂了孤单,就算台上星光灿烂,还是会有一点伤感。你飞越了一千万英里,还是没能飞到爱人的怀里,原来背包即便已经空空如也,还是会变得沉重不堪。愿我们的人生终究有个归宿,不必常在云端。有那么一瞬间,我真希望他没有去找alex,而是继续完成他的演讲,他们就那么一直做彼此的避风港,直到有一天他身患重疾,临别之际,alex倾诉了自己有家室的真相,而他却一笑释怀:I know。当然,编剧如此安排,实际上是符合Ryan的本性的,一个孤独的人只有在孤独被打破之后,才会察觉到孤独本身,所以当Ryan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去,他的脸上才会出现困惑与迷思。他要对抗的不只是未来旅程中更多的一千万英里,还有那零散而短暂的回忆。人,原来如此孤独。
在豆瓣,我干的是跟追求里程一样的东西
骨子里其实是部宅男片,不过金像跟之前的奖项悉数铩羽,难道等到奥斯卡之时当黑马~?
欣赏不了
8/10。到头来,电影想传达的价值观还是家庭:正因为以孩子的未来为借口,才能把死说活的将人抄了;正因为建立了理想家庭的美梦,失恋的女职员才有为事业拼搏的信念;正因为少了另一半分享,言情冷漠的钻石王老五终于得到的白金卡失去了意义。以家庭为精神支柱,这便是经融危机下美国最需要的情感回归。
好无趣啊……
口味问题
我靠,这就是一个大闷片,一边要追求着商业化赶着失业金融危机的噱头,一边又要遮遮掩掩说些大道理,真无聊
片名的港版翻译依旧是那么喜感,反衬孤独忧愁。
2010年1月12日,我是小屁孩,没能引起那份共鸣。2022年1月23日,这是部好电影。维拉法米加的角色让我惊讶。